媽媽一定要學會的關鍵33句話: 失控的一句話, 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父母無心說的話, 才是教養大關鍵。 | 誠品線上

12歳までにかけてあげたい東大脳が育つ魔法の言葉

作者 谷愛弓
出版社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媽媽一定要學會的關鍵33句話: 失控的一句話, 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父母無心說的話, 才是教養大關鍵。:媽媽的口頭禪,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的話」決定孩子的品格與成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媽媽的口頭禪,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話」決定孩子的品格與成就。 說謊成性、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動不動就哭鬧、愛唱反調的孩子…孩子的舉動常常讓你「失控」嗎?在公車、捷運上,總是會看到大聲喧嘩、跑來跑去的孩子,這時候媽媽總是會厲聲斥責小孩:「你再這樣鬧,警察叔叔會來抓你喔!」、「你看,那個叔叔生氣了!」孩子當下可能會乖乖安靜,可是改天換個地方或情況,孩子還是會上演吵鬧喧嘩的戲碼。父母只是一直在循環「生氣→罵小孩、罵小孩→生氣」的惡性教養。 「你再這樣,叫警察叔叔來抓你喔!」這句話不僅是在「威脅孩子」,而且等同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認為「只要在警察叔叔不在的地方」,還是可以那麼做! 說原因,講道理,孩子才不會犯第二次錯 失控的一句話,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1歲~12歲的孩子們,還無法明確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卻會因此產生「負面感受」。 孩子不聽話不是他的錯,「父母說什麼話」才是導致孩子不聽話的關鍵! 養成「好品格小孩」或「壞品格小孩」?一句話就能決定。 丟棄「孩子要罵才會長大」的觀念。 為什麼父母的口頭禪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道理有三: 1. 爸媽是人生的先行者,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對未知世界想像的依據。 2. 父母之於孩子是如此的重要且不可或缺,所以他們的每句話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價值觀」。 3. 孩子的人格與個性尚未定型,會像海綿一樣吸收所有訊息,因此容易被重視的人影響,也就是「父母」,並將他們說的話「內化」到自己的性格中。 身為父母的你能不暗自心驚嗎? 無心說出口的話居然都被孩子放在心上,而且持續在他的人生中發酵,慢慢發生作用。 因此,當父母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對孩子說什麼話」,並帶給他正面的影響。 6大原則,原來教養不需要「發脾氣」! 媽媽失控前,請先想一想:孩子是真的做錯事,或只是自己情緒化的謾罵? 大部分媽媽自認的「教」孩子,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發脾氣」,而不是具教育意義的指責。例如:孩子動作慢吞吞就忍不住破口大罵「動作快一點!」,但孩子真的是動作太慢?還是孩子做事情的速度沒有符合媽媽的期望? 為了不讓負面情緒波及無辜的孩子,日本教養專家谷愛弓提出6大原則: 1. 先聽孩子的理由,不要劈頭就罵:一味遏止孩子可能還是會再重蹈覆轍,知道原因才能從根本下手,矯正孩子的基本觀念或習慣。 2. 指責的話要簡短、準確:一罵就沒完沒了會讓孩子產生厭煩和排斥的心理,導致注意力渙散聽不下去。 3. 一次訓一件事,不翻舊帳:舊事重提會模糊這次犯錯的焦點,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4. 責罵孩子的「行為」而非「人格」:「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就是完全錯誤的說法,要說出孩子錯在哪裡、怎麼改正,不要指涉他的人格,造成人身攻擊,例如:「你好糟糕」、「你真笨」也是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5. 孩子犯錯,父母要「馬上說」:讓孩子明確知道「此時此刻」發生的這件事是不對的,如果對孩子說「你上次……」,時間點一過,孩子可能也搞不清楚父母在罵什麼。 6. 要跟孩子說明「哪裡」做錯了: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孩子不懂自己做錯什麼,只會感到萬般委屈,下次又做錯再被罵也是不明所以,反而變得唯唯諾諾,養成越來越被動的個性。像是媽媽常說「你再這樣,叫警察叔叔來抓你喔」,實際上沒有說明孩子哪裡做錯了,孩子還會對「警察叔叔」產生負面的觀感。 不抓狂,也能教出完美小孩──父母都要重新學習的一堂「說話課」。 本書特色清晰正確的【育兒理念】: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有享受自己的人生的權利。立基於此,父母要透過「說話」培養孩子適應未來世界的能力。 【生活化】的情境舉例:以日常可見的情境舉例,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共鳴。 不帶壓迫的【教養一句話】:完整列出父母一定要會對孩子說43句話,讓爸媽不再因為失控說話而傷害到孩子心靈,文章並加以重點提示,實用性極高。 輕鬆易學的【育兒密技】:每一章最後皆收錄「大手拉小手專欄」,指出教育孩子應該注意的事項,如直呼名字有正視孩子存在的作用、說話注重眼神情感交流更有效果,與內文的育兒關鍵句搭配運用效果加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谷愛弓【日本親子教養專家】 「寶貝媽咪Precious Mammy」董事長及心理訓練的講師。育有一子。著作有《好媽媽的7大思考習慣》、《國中生的鬥志來自於父母!》(PHP研究所)。 自名古屋市立女子短大畢業後,進入富士通(股)公司擔任IT指導員。1988年23歲時結婚,26歲生下兒子,當了3年的家庭主婦後重返職場。之後在家中開設家教班,後來接觸到訓練課程,在2004年以講師的身分創業。 2006年6月,41歲的她設立了活化個人與組織的Musee顧問公司。多次舉辦運用了訓練法、即興法的企業研習及育兒講座。期間她的獨生子在2003年進入私立東海國中就讀,2006年直升高中部。高3時因成績優異獲得免學費的優待。她的兒子沒有補習,僅接受函授課程就在2009年考上東京大學理科第二類組。此後,她構思出一套結合育兒知識與訓練法的方案。 2010年3月,以自己身為人母的經歷成立了「寶貝媽咪Precious Mammy」。現在主要的重心放在培育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寶貝媽咪」講師及指導員,同時也在日本全國展開演講及研習會。 寶貝媽咪官網:www.precious-mammy.com連雪雅生活中少不了日文的陪伴,對翻譯工作懷抱著高度的熱情。 譯有《一個人的京都漫步手帖》、《旅行從我的房間開始》等旅遊書,與《天天蔬果汁,癌症不上身》、《愛上小蠻腰,快瘦關節伸展操》、《自然排毒的50個生活小習慣》等實用書,以及《全世界,只有我看得見妳》、《魔女的約定》等小說作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一句話,決定孩子的未來Part1 「說話」是教養的大關鍵1. 媽媽的口頭禪,決定孩子的一生 「只要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2. 正面的話有能量,可以改變孩子的行動力 「上學好好玩喔!」 (大手拉小手專欄)教孩子「謙虛」,更要教他「接受讚美」3. 語言,有瞬間改變氣氛的魔力 大腦對於「消極的話語」很敏感4. 一句話,能讓孩子「肯定自己」 「你真懂事」、「你好認真」、「你真有愛心」 (大手拉小手專欄)「3階段」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成長Part 2建立孩子【自信】的7句話1. 把愛「說出來」,讓孩子尊重自己 「謝謝你,選我當你的媽媽!」2. 突然跟孩子說,我以當你媽為榮! 「可以當○○的媽媽真是太好了!」 (大手拉小手專欄)偶爾抱抱孩子,就是最好的療癒3. 讓孩子知道,他的存在對你有所幫助 「只要和○○在一起,就好開心喔!」4. 讓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永遠站○○這邊喔!」5. 表達不求回報的愛,肉麻一點沒關係的 「我好喜歡你喔!」 (大手拉小手專欄)叫「名字」,孩子才會覺得「被認同」6. 主動表達為孩子的成長感到喜悅 「好棒,你真的長大囉!」7. 認同要「說出來」,孩子才願意和你分享 「哇是喔,原來是這樣啊!」 (大手拉小手專欄)做個「很有戲」的媽媽!Part 3提升孩子【鬥志】的10句話1. 孩子不是物品,父母不該拿來做「比較」 「好棒,你學會了耶!」2. 讚美,要誇張一點!孩子就會充滿幹勁 「哇!這麼厲害呀!」3. 除了成果,也要讚賞孩子的努力 「你很努力,做得好!」 (大手拉小手專欄)教孩子「打招呼」,他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4. 讓孩子知道自己受到稱讚 「○○的媽媽誇獎你喔!」5. 理所當然的事,也要給予孩子稱讚 「你每天都乖乖上學,這樣很棒唷!」6. 留意「表現好」的事情,放大稱讚 「你會○○呀,真的好棒喔!」 (大手拉小手專欄)孩子會聽、會看、會學!「夫妻相處模式」也是一種教養7. 認同孩子熱衷的事物,就算不喜歡也要試著接納 「你會那個啊,好厲害喔!」8. 跟孩子一起想像「達成目標」的感覺 「如果考上,會發生更棒的事呀?」9. 幫助孩子相信自己辦得到,別只會潑冷水 「你可以的!試試看吧!」10. 讓孩子思考學會事情的方法,多問「怎麼做」 「你覺得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大手拉小手專欄)「做不到很正常」,媽媽們都該這樣想Part 4 培育【天才潛能】的8句話1. 讓孩子當「小老師」,學習才有吸收 「○○老師,這是什麼呀?可以教教我嗎?」2. 啟動孩子「我辦得到」的開關,誘發潛能 「你可能會進台大喔!?」3. 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厲害,事情很簡單 「你一定做得到啦!因為你是○○啊!」 (大手拉小手專欄)為孩子做頓飯,陪他一起吃4.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聰明的 「哇啊!你果然是天才呢!」5. 告訴孩子他比你更厲害 「你還會這個啊,媽媽都不會耶!」6. 「理所當然」的口氣,能讓孩子看到未來 「○○以後會進台大喔!」7. 經常對孩子的知識表現驚喜 「哇啊,你懂好多喔!你是怎麼知道的?」8. 讓孩子感受到你內心的喜悅,他會更想「變強」 「我的小孩是天才耶,媽媽覺得好幸福喔!」 (大手拉小手專欄)陪伴孩子,不需要花大錢Part 5讓孩子【走出低潮】的9句話1. 讓孩子知道,為了讓事情發展順利,挫折是必經的過程 「沒關係的,這不是什麼壞事唷!」2. 幫助孩子將做不到的事變成可能 「還可以做到這麼棒的事喔!」3. 讓孩子了解現在失敗,是幸運的事 「還好是現在。」 (大手拉小手專欄)教出坦率、不自卑的好孩子4. 幫助孩子思考,培養他獨當一面,別幫忙想答案! 「你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呢?」5. 讓孩子知道經驗是人生很重要的事 「你得到了很好的經驗喔!」6. 父母要「看淡失敗」,先信任後鼓勵 「難免會發生這樣的事,很正常呀。」7. 讓孩子以寬敞的視野來思考「現況」 「等你長大了,就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8. 學會從沮喪走出的孩子,人生已成功一半 「這是老天爺給你的機會喔!」 (大手拉小手專欄)眼神交流,讓言語更有穿透力Part 6讓孩子【虛心反省】的10句話1. 真的做了不能做的事,才開口訓誡 「不可以○○喔!」2.先聽孩子的理由,靜下心、慢慢聽 「你為什麼想那麼做呢?」 (大手拉小手專欄)孩子叛逆是「成長」的證明,父母要淡然接受3.從「旁觀者角度」思考,放下情緒再教養 「你○○(做了某件事)對吧!」4.「你真是壞小孩!」只是在貶損孩子人格 「打翻果汁會浪費食物,下次要注意喔!」5.責罵要簡短,孩子才不會「有聽沒有懂」 「罵髒話是不對的唷!」 (大手拉小手專欄) 父母「以身作則」,教養才有說服力6. 錯要「馬上說」,孩子才知道錯在哪裡 「你剛剛吐舌頭了對吧,這樣很沒禮貌喔!」7. 一次只指正一件事,孩子才會「懂反省」 「剛剛你○○是不對的喔!」8. 利用「父母的感受」讓孩子愧疚與反省 「我的寶貝竟然說謊,媽媽真的好難過……」9. 說原因,講道理,孩子才不會犯第二次錯 「為什麼不可以呢,那是因為……」10. 有話好好說,「軟性請求」也能修正孩子行為 「拜託嘛,整理一下房間好嗎?這樣媽媽會很開心的!」11. 別急,讓孩子慢慢想,答案也許更完美 「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呢?」 (大手拉小手專欄)讓孩子看到父母正在「宣洩情緒」,也是一件好事Part 7 培育孩子【獨立】的15個練習1. 父母適時放手,是培育孩子「生存能力」的關鍵2. 享受當下,讓孩子知道生活「不只這樣!」3. 每天都要和孩子「談談心」,天南地北,什麼都聊!4. 別把焦點全放在「陪小孩」,父母要不斷自我學習!5. 讓孩子知道「朋友很重要」,珍惜友情6. 今天要穿什麼衣服?帶什麼上學?讓孩子自己做主7. 讓孩子自己規畫行程,別當孩子的「私人秘書」8. 「決定和選擇」都是孩子的事,父母不要干涉太多!9. 讓孩子感受「獨自完成一件事」的喜悅10. 在孩子面前「說人閒話」,絕對不是良好的身教 (大手拉小手專欄) 可以「發牢騷」,但請別讓孩子聽到11. 每個孩子都需要「成就感電池」12. 對孩子「說好話」,就是給他力量13. 磨練孩子思考,將來他才會安排「人生進度」 (大手拉小手專欄) 父母自以為是、高高在上,會讓孩子更看低自己14. 一直幫孩子決定,以後他連「嘗試」都不敢15. 為孩子上一堂「實現自我夢想」的課 (大手拉小手專欄) 責罵不是一種溝通,焦點請放在「孩子的內心感受」【結語】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商品規格

書名 / 媽媽一定要學會的關鍵33句話: 失控的一句話, 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父母無心說的話, 才是教養大關鍵。
作者 / 谷愛弓
簡介 / 媽媽一定要學會的關鍵33句話: 失控的一句話, 可以摧毀孩子的人生, 父母無心說的話, 才是教養大關鍵。:媽媽的口頭禪,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的話」決定孩子的品格與成就。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228537
ISBN10 / 9866228533
EAN / 9789866228537
誠品26碼 / 2680746201008
裝訂 / 平裝
頁數 / 256
語言 / 中文 繁體
級別 /
尺寸 / 14.8X21CM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 : Part 3 提升孩子【鬥志】的10句話 讚美,是孩子進步的動力 「讚美」像糖果一樣,是孩子的最愛,那種愉悅快樂的感受會讓他們上癮。尤其來自父母的誇讚,出於極度的愛與重視,孩子為了獲得褒揚,可以傾盡全力、忘卻辛苦。因此,父母只要善用讚美的言語,便能引出孩子的鬥志,誘導他不斷進步。 1. 孩子不是物品,父母不該拿來做「比較」「好棒,你學會了耶!」   「隔壁鄰居的小孩都會,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就不會!」父母親總是會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相比,或是與兄弟姊妹做比較:「哥哥做得很好,偏偏這孩子卻……」。父母這樣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非常不好。不但會令他們難過,更會引起反抗的心理。如果一直與他人做比較,就很難有稱讚孩子的機會。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讓他樂於成長 真的要比較的話,不妨拿孩子的過去與現在相比。一年前、半年前、一個月前,或是昨天和今天,把焦點放在孩子學會的事情上。  當然,和他人比較也不全然是壞事,這麼做會激發孩子的好勝心。但,讓好勝心發揮正面效果的先決條件是,孩子要「自發性」的那麼想:「我要比那個人更厲害!我要贏過他!萌生自我激勵的正面想法。 如果只是擅自把孩子與其他人做比較,並無法刺激孩子成長的意願,父母親請務必留意。 2. 讚美,要誇張一點!孩子就會充滿幹勁「哇!這麼厲害呀!」   我常對孩子發出「哇!」這種語助詞,就像是口頭禪一樣。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不夠莊重。但在日常生活與孩子對話的時候,我總會用誇張驚訝的語氣說「哇!」。有時也會視情況再補上一句「好厲害喔~!」  雖然「哇!」只是短短的語助詞,但其意義與效果卻很大。當然,說的時候,表情要顯得相當驚訝,音調也是如此。 ◎讓孩子得意卻不過於驕傲 即便孩子只是做了一件小小的事情,但只要大人表現出非常驚訝的反應,孩子也會認為自己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所以,當孩子聽到你驚訝地說「哇!」時,他會心想「我很厲害唷!」。  用文字表達說話語調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各位不妨試著張大眼睛、做出「O」的嘴型並將手掌撐開,表情驚訝地說聲「哇!」。光是這麼做孩子就會覺得很得意,或是有點害羞所以故做鎮定,儘管如此,他心裡一定非常開心、充滿幹勁。 3. 除了成果,也要讚賞孩子的努力「你很努力,做得好!」   父母常會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分數提高、名次上升、晉級、參加比賽獲得優勝等,父母有這些期待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對於看得到的成果產生期待並不是件壞事,但孩子如果只在有成就時才被誇獎,要是一沒有亮眼成績時,他就會認為自己毫無價值。這麼一來,別說是激發鬥志,孩子肯定很快就會放棄。 ◎除了成果,也要讚賞孩子的努力  有時孩子已經很努力卻還是無法得到好成果,難免會感到挫折。不過,「持續就是力量」,相信只要持續去做還是會有豐碩的收獲。  持續努力才是更重要的事。因此,除了成果之外,對於孩子付出的努力也要好好地讚美。讓孩子知道「努力」這件事本身也很有價值。如此一來,就算日後他們遇到一、兩次失敗還是能振作起來,繼續努力下去。 〔大手拉小手專欄〕教孩子「打招呼」,就是教他「如何和人相處」 不管在學校或出了社會,各位或許都被提醒過「要有精神地和人打招呼」。為什麼「打招呼」如此重要呢?  其實,「打招呼」這件事具有認同彼此存在的「認可」意義。看到對方後打招呼等於是在傳達「現在我認同你的存在喔」。  對他人的存在表示認同,是人際關係的基礎,也是達成良好溝通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每天不同階段的招呼語,代表了不同的行動或禮儀,每做一次就能提醒自己一次,端正內心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行為。 ◎「簡單問候」能拉近家人關係  請問各位在家中打招呼用的問候語有哪些呢?「我起床囉」、「路上小心」、「我回來了」、「我要開動囉」、「我吃飽了」、「晚安」。其實,雖然只是簡單的招呼,但卻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認同、被重視,產生安心感。  媽媽充滿活力的問候,可以讓家中的氣氛頓時變得開朗。所以請養成習慣,別要求孩子主動打招呼,而是你自己先有活力地向他們打招呼。  更重要的一點,要注意夫妻之間的彼此問候。孩子其實都在觀察父母,假如夫妻彼此都不打招呼,孩子當然無法理解打招呼的重要性。希望各位在家中都能和家人以愉快的心情問候彼此! 4. 讓孩子知道自己受到稱讚「○○的媽媽誇獎你喔!」   假如聽到朋友的媽媽誇獎你,你會有什麼感覺呢?  如果是我,我會想她可能是因為我和她的孩子感情很好,覺得很開心,或是她認為我是個值得來往的好孩子。同時我也會想像,要是我的父母聽到這樣的話會有多高興,光是想到這些心情就變得非常愉快。 ◎間接告訴孩子,有人在注意他的表現  這就像是同時被朋友的媽媽和自己的媽媽誇獎一樣。如果又聽到自己的媽媽說「媽媽覺得好高興喔」,心中更是無比歡喜。  讓孩子知道別人稱讚他,他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他人觀察,然後為此感到驚訝,並產生適度的壓力,激發自己要努力求表現的鬥志。  若有人誇獎你的孩子,請別謙虛的只說聲「謝謝」而已,務必要告訴孩子這件事。除了家人,獲得周遭的人認同也會帶給孩子自信。 5.理所當然的事,也要給予孩子稱讚「你每天都乖乖上學,這樣很棒唷!」   人都會有「好還要更好」的企圖心,所以經常不甘於平淡,想提高生活與工作的目標,或是懷有更高的期望,期許自己或他人能有所成長。當然,這種提升自我的心態或期許孩子成長的想法很重要,但請仔細想一想,孩子出生到這世上、每天照常生活,光是這樣就已經是個奇蹟。 ◎拋開必須「有所表現」的想法  早上起床、刷牙、吃早餐、到幼稚園或上學、與朋友玩樂互動、學習才藝等,快樂的事固然不少,但每天光是生活就已經讓我們花費許多心力。孩子到學校或幼稚園,難免會發生一兩件不愉快的事。有在意的事,也會有不想做卻刻意忍耐去做的事。所以,每天照常生活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偶爾讓自己回歸原點,試著以客觀的角度去思考生命、活著的意義。這麼一來你就能了解到,那些每天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是多麼具有意義。  更聰明的孩子」這些隱形的壓力中解脫,卸下肩頭的重擔,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   即使孩子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做些很理所當然的事,也請給予他們認同。用真誠的語氣告訴孩子「你每天都有○○,這樣就很了不起囉」。讓孩子產生「我現在這樣很好」的想法,這種自我肯定感將成為成長的基礎。 6. 留意「表現好」的事情,放大稱讚「你會○○呀,真的好棒喔!」   每個孩子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事。就算與父母的期待不同,但聚焦在孩子做得到的事情並給予認同,是讓孩子能有所成長的關鍵。 ◎發現孩子的長項,並加以認同  「不會唸書」、「不擅長運動」、「不會整理房間」這些都是籠統的說法,請再仔細地觀察孩子。或許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國文很優秀、很有畫畫的天分、很會看地圖,他們一定會有某些比較突出的表現。 將○○放進孩子的專長興趣,那些表現就代表孩子的潛能,請千萬不要錯過,好好地給予讚美。慢慢累積這些小小的「好棒喔!」,就能讓孩子逐漸產生自信與鬥志。  父母不認同自己的孩子是很令人難過的事。身為父母要懂得改變自己的觀點,適時地針對孩子「擅長的事情」表達認同。 〔大手拉小手專欄〕孩子會聽、會看、也會學!「夫妻相處模式」更是一種教養   先前曾聽到一位兒童教養專家說了這樣的話:「孩子會出現行為偏差,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感情失和。」因為她見過許多行為偏差的孩子,所以我認為她的話很有說服力。  在孩子們心中,父母是創造自己的偉大存在。假如爸媽每天吵架爭執,家中的氣氛不和樂,孩子一定會感到非常不安。 另外,父母離婚對已經懂事及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也會造成相當大的打擊。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應該出生到這個世上。甚至會開始自責,認為是自己破壞了父母的感情。 ◎夫妻的感情融洽,能讓孩子有安全感  父母互說對方的壞話也是大忌。因為孩子會全部聽進去。媽媽成天說爸爸的壞話,孩子就會瞧不起爸爸。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對於結婚生子、共組家庭這方面的事就會產生負面想法。 兒子小學時,我也曾讓他經歷過父母鬧離婚的情況,雖然等到他上大學我才離婚,但這樣的我實在沒什麼立場給各位建議。不過,夫妻感情好可以穩定孩子的內心絕對是事實。  所以,偶爾請別管孩子,和老公愉快地聊聊天,保持良好的互動。即使夫妻私下感情不佳,但只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都很愛他,這樣的家庭氛圍更能讓孩子感到開心。 7. 認同孩子熱衷的事物,就算不喜歡也要試著接納「你會那個啊,好厲害喔!」 曾經有一位參加研習的媽媽,一臉困惑地問我:「我兒子是恐龍迷,吃飯和上課的時候常常心不在焉,滿腦子只想著侏儸紀。我該怎麼辦才好?」 於是我回道:「那很棒啊!他那麼喜歡就代表其中一定有什麼特別吸引他的地方。妳應該大力支持他喜歡恐龍的嗜好」。 那位媽媽聽了我的話後就說:「您說的對,我知道了。我會陪他一起參加恐龍知識檢定!」(動物星球頻道舉辦的「動物檢定」) ◎「認同」孩子熱衷的事物  有時候孩子感興趣的事,在父母眼中只是玩樂逍遣或無聊的瑣事。但是,讓孩子全心投入的那件事中,可能存有激發孩子潛能的契機。 所以不妨試著用期待的心情想像,孩子聽到「你會那個啊,好棒喔!」的讚美後,能力可以獲得提升,開拓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8.跟孩子一起想像「達成目標」的感覺「如果考上了會發生更棒的事呀?」   人類展開行動的理由只有兩種。第一,為了獲得「快樂」的感受,如開心、歡喜。第二,為了避開「不快樂」的感受,如悲傷、痛苦。 不希望考試成績差而沮喪,或是不想被爸媽罵所以「用功讀書」,這就是為了「避開不快樂」的行動。因為考試成績好會感到很開心,或是想受到父母的稱讚所以「用功讀書」,這就是為了「獲得快樂」的行動。 雖然前述兩者都是「用功讀書」的行動,但在兩種心境中,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想必是後者比較好吧。為了「避開不快樂」持續去做某件事不但很痛苦,時間一久也會覺得疲累。 ◎一起畫出成功的大餅  如果你希望孩子達成某個目標,請先讓他盡情地想像,完成目標會帶來多麼美好的感受。當孩子腦中對「完成目標」產生明確的觀感後,內心也會變得亢奮起來,並且轉化為一股極為健全強大的動力,促使孩子展開行動。  假設那個目標是「考試合格」,這麼做可以避免孩子為了準備考試而過勞,也能因為懷抱著對將來的期待,度過愉快的學校生活。  「如果考試過關,會發生多棒的事呢?」詢問的同時,父母親也用期待的心情陪著孩子一起想像吧。 9.幫助孩子相信自己辦得到,別只會潑冷水「你可以的!試試看吧!」   「想做做看這件事。可是,我做得到嗎……?」沒有自信卻想要嘗試的時候,聽到別人說:「你不行的啦,還是早早放棄吧!」,請問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是喔,我果然做不到……」假如就此放棄了,當然不會有任何改變。那麼,如果是聽到「你可以的!試試看吧!」情況又會變得如何呢? ◎鼓勵孩子跨出第一步 「咦,我可以嗎?真的嗎?好吧,那我就來試試看吧!」你是不是會這麼想呢?姑且不論最後到底會不會成功,但比起空想,有實際行動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句話不管是誰對你說,都能產生激勵的效果,不過若是由自己的父母來說,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呢?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賦予自己生命的重要親人。父母親口說「你不行的啦!」和「你可以的!」,這兩句話對小孩的影響力,絕對勝過其他的話千萬倍。因此,請別隨便抹殺孩子的可能性,把他想挑戰、想做的事都當成是有價值的事,然後告訴孩子「你可以的!」。 對於沒做過的事情,很少人會有絕對的自信。唯有親手去做、親身實行後才有可能獲得信心。但是,當孩子相信做得到,卻沒能做到的時候,也不要責備他,要讓他從中尋找在過程中學到了什麼,然後加以修正運用,這點非常重要。 10. 讓孩子思考學會事情的方法,多問「怎麼做」「你覺得怎麼做才能成功呢?」   當孩子說「我想做做看這件事」的時候,你可以反問他:「你覺得怎麼做才會成功呢?」  我們很容易會去聯想某事「做不到的理由」。因為,人是討厭變化的動物,潛意識裡不願意接受改變。所以刻意去思考「做得到的方法」就顯得很重要。 ◎用「啟發性提問」取代指責  能夠挑戰各種事物的人、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人,這些人總是會專注地思考「該怎麼做才會成功」,然後展開實際的行動。舉例來說,當孩子不小心打翻果汁時,要是訓斥他「你為什麼打翻了!」孩子只會說:「因為……」像這樣開始找藉口。 但若是問他「你覺得怎麼做才不會打翻果汁呢?」,孩子就會去思考不打翻果汁的喝法。因此下次遇到孩子發生失誤時,請問他「你覺得怎麼做才能不再犯第二次錯呢?」,讓孩子思考積極的行動對策。 〔大手拉小手專欄〕「做不到很正常」,媽媽們都該這樣想   父母親都很貪心,孩子功課好就希望他也擅長運動。孩子擅長運動就希望他成績也能很優秀,如果兩方面都不錯,又會期望孩子在音樂或藝術方面有所表現。  無論表現得好或不好,父母總是期待孩子「再好一點、再好一點」。看到其他孩子表現好就會想,「我們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行?一定是努力得不夠。那就要再更努力!再更加油!」像這樣督促自己。  就算我沒教兒子唸書,他還是可以自己唸得很好,但他對運動卻很不拿手。「你是男生,如果會運動的話,一定很帥氣!」我積極地鼓勵他參加運動性質的社團,所以我很了解父母那種希望孩子「好還要再更好」的心態。另外還有希望孩子能主動幫忙打掃、與朋友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等,父母的期望真是永無止盡。 ◎丟掉「好還要更好」心態,養育小孩才會更輕鬆 但是,請稍微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非得要求孩子樣樣好、樣樣行呢?有不擅長的事情真的是那麼糟嗎?想必各位的答案都是否定吧。如果每個人什麼事都會,那這個世界上存在的就不是人類而是機器人了。那樣的景象感覺很怪對吧。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書唸得好不好、有沒有運動神經當然也是因人而異,這是很正常的事。「應該做得到、應該會做才對、要做得再好一點」,若以這樣的想法養育孩子,他們的壓力只會越積越大。回想孩子還是小寶寶的時候,那時就算有不會做的事你也覺得沒什麼,保持這樣的心態,無論是再小的事,你也會覺得孩子表現得「很棒!」。  別對孩子抱持過多的期望,試著去想「做不到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會那就太好了!太棒了!太令人高興了!」。這麼一來你會發現許多孩子的優點與成長之處,心情也會變輕鬆,發現養育孩子的快樂,並且提升了孩子的潛能。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