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美術館 2: 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 誠品線上

手上美術館 2: 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作者 金榮淑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手上美術館 2: 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可遠觀也可近看,瞬間印象竟成為永恆之美。☆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很會說畫、解畫的韓國藝術導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可遠觀也可近看,瞬間印象竟成為永恆之美。◎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很會說畫、解畫的韓國藝術導師◎一生必看的100幅畫、一定要認識的36個藝術大師──從此看展不再走馬看花、徒留遺憾!1. 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本書彷彿你的隨身導覽員,以CP值最高的方式,讓你一次看懂100幅名畫&36個藝術大師,不論是行前準備、現場按圖索驥,都能不留遺憾、滿載而歸!2.「韓國藝術導師」最具親和力與魅力的「說畫‧解畫」書完全沒有藝術基礎與藝術天分的人,也能愉快讀完本書,建立大方談藝術的自信。3. 內容分類與文字版面,易讀美感與藝術質感兼具依館區、年代、重要藝術流派分門別類,以一頁圖、一頁文的方式依序介紹100幅名畫,便於讀者親近大師經典,沉浸藝術之美。看竇加〈舞蹈課〉等經典畫作,真實捕捉美的一剎那由舊火車站改建的奧塞美術館,展示了莫內、雷諾瓦、竇加、塞尚、梵谷等勇於顛覆傳統的畫作,幾乎囊括了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最輝煌的作品。看這些畫家挑戰常規,創造不一樣的視覺體驗●馬內〈草地上的午餐〉批判體制,表現另類真實。●莫內〈魯昂大教堂〉連作,抓住一瞬即逝的光影。●秀拉〈馬戲團〉精密排列色點,原來藝術也可以很科學。●梵谷〈隆河上的星夜〉用扎實筆觸畫出內在風景。●竇加〈謝幕〉以奇異視角,特寫一點也不尋常的日常。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多媒體跨界王/黃子佼法國在台協會學術合作與文化處處長/博凱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鄭治桂(依姓氏筆畫排序)「從新古典到納比派的光影中,看見新世紀與希望的降臨。」--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作者選擇有系統的透過100組跨頁介紹具代表性的100幅畫作、化繁為簡的引領讀者,實為明智之舉,讓閱讀這本指南就像玩一場心理遊戲,優游在19及20世紀的動人藝術創作,和20世紀初期打造的不朽車站建築之間,也反思當前的現象。但別被作者描述的100幅作品限制住了,我相信作者希望你經由這本指南的啟發,自己深入探索,選出你心目中的前100名。」--建築與室內設計師/張智強「這是一本能夠進入藝術殿堂欣賞經典畫作的好書,沒有艱澀難懂的語彙,簡短扼要以及平易近人的說畫方式,引導看畫的人進而懂畫,讓人的確有一股想再直奔奧塞美術館的衝動,在心底油然而生。」--夏姿陳品牌設計總監/王陳彩霞「奧塞美術館主要收藏近代藝術,見證了跨世紀環境與人的變革。雖然已是眾所皆知的必遊之地,然而,更重要的是實際走進它、感受它、體驗它並與之產生連結。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圖文意象,引領讀者先以鮮明的圖像感知,繼而連結,乃至時空背景比較;也喚起我第一次遊奧塞之際,一幅幅生動活現的畫作,似乎又重現眼前。」--瑪商法式生活美學負責人/鄭嘉珮「我常說看畫能保養眼睛、呵護靈魂,這套書讓許多人找到了在畫作前逗留更久的好方法。走進三大美術館,面對真正大師的原作、體驗藝術出自靈魂的高頻正向能量感染力,就是這麼簡單!」--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官/陸潔民「百年以來,某些類型的視覺之所以成為經典,甚至於要被珍藏,自有它的道理。創作廣告的點子裡,有五款視覺絕對吸引人眼球:美女、小孩、裸體、殘肢、動物。現在它們都在手上的美術館裡,值得細細體會。」--PPAPER 發行人、營運長/胡至宜 「打開美術館的場景,進行全民的藝術普及教育,除了是社會責任也是增加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徑,追尋知識的奧妙與探索美感經驗是豐富人生的不二法門。我們在前人的才情與無私當中仰望領受,感知色彩、光線、構圖、比例、思想、歷史,經驗美和藝術所給予的感官開發,成就真正富足的人生。」--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如果你是藝術的門外漢,但也想一窺經典名畫的絕妙之處,這本書是個絕佳的入門,它扮演了『頻率調整器』的角色,讓你在親臨真跡之前,透過作者的文字提前感知到這些名畫的背景故事。有一天,等你終於踏入美術館,你可以用老朋友的口吻,向這些名作說聲:「久等啦!我終於來看你了!」--大人學共同創辦人/姚詩豪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金榮淑高麗大學西班牙語系畢業,曾服務於智利駐韓大使館與玻利維亞大使館。大學時以業餘身分參加管弦樂團,熱愛古典與爵士音樂。邁入不惑之年時,由於對繪畫的熱情,進入梨花女子大學研究所攻讀藝術史,致力於寫出任何人都能輕鬆了解的藝術趣味故事。著作包括:《手上美術館1:羅浮宮必看的100幅畫》、《手上美術館3: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羅浮宮與奧塞美術館名畫漫步之旅》、《佛羅倫斯藝術漫步》、《荷蘭/比利時美術館漫步之旅》、《現代藝術家的無禮抵抗》、《畫作漫談》、《在畫中遇見耶穌》、《巴黎布洛瓦》、《熱愛自然的畫家們》(合著)等。此外,作者也專為孩童寫了《看完這本書就想去美術館》、《在美術館閱讀希臘神話》、《在美術館閱讀西洋藝術史》等書。■譯者簡介陳郁昕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秉持著「要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也該認識這個國家」的理念,義無反顧地飛到韓國體驗當地生活。在某個機緣下開始從事翻譯,不限制書籍類型,只願能藉由筆者的文字認識新的世界、將好書分享給更多人。譯作包括:《11堂現代建築課:課堂上學不到的當代建築巴黎散步故事》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各界盛讚【前言】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之旅,如何不留遺憾?奧塞美術館行前須知前印象派安格爾〈泉〉、列斐伏爾〈真理〉德拉克洛瓦〈獵獅〉、夏塞里奧〈古羅馬的浴室〉杜米埃〈洗衣婦〉〈共和國〉法蘭西藝術院沙龍展傑洛姆〈年輕的希臘人在鬥雞〉〈在凡爾賽宮接見孔代親王的路易十四〉卡巴內爾〈維納斯的誕生〉布格羅〈維納斯的誕生〉柯洛〈早晨女神們的舞蹈〉〈聖尼古拉・雷・阿札磨坊〉米勒〈晚禱〉〈拾穗〉〈躺臥的裸女〉庫爾貝〈奧南的葬禮〉庫蒂爾〈頹廢的羅馬人〉庫爾貝〈畫家工作室〉庫爾貝〈受傷的男子〉庫爾貝〈世界的起源〉庫爾貝〈泉〉落選沙龍展馬內〈草地上的午餐〉馬內〈吹笛子的少年〉馬內〈奧林比亞〉馬內〈左拉像〉馬內〈陽台〉印象派惠斯勒〈灰與黑的改編曲1號〉惠斯勒〈紫色和綠色的變化〉印象派莫莉索〈搖籃〉莫內〈亞嘉杜的罌粟花田〉、雷諾瓦〈高草間的上坡道〉莫內〈聖拉薩車站〉雷諾瓦〈莫內肖像畫〉莫內〈臨終前的卡蜜兒〉莫內〈聖德尼街的節日〉莫內「魯昂大教堂」連作莫內〈吉維尼花園的日本古橋〉〈藍睡蓮〉〈垂柳〉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雷諾瓦〈城市之舞〉〈鄉村之舞〉〈鞦韆〉雷諾瓦〈浴女〉〈陽光下的裸女〉畢沙羅〈自畫像〉〈田園中的女人〉〈白霜〉〈在降下白霜的草地上點火的年輕農夫〉西斯萊〈馬爾利港的洪水〉〈魯弗申的雪〉竇加〈舞蹈課〉〈謝幕〉竇加〈咖啡館〉〈證券所人像〉〈兩個熨衣婦〉〈澡盆〉卡耶博特〈刨地板的工人〉〈自畫像〉〈亨利・科迪爾〉後印象派秀拉〈模特兒背面像〉〈模特兒正面站立像〉〈馬戲團〉希涅克〈井邊的女子〉〈撐傘的女人〉〈亞維儂教皇宮〉印象派之後羅特列克〈裝扮〉〈在床上〉塞尚〈自縊者之家〉塞尚〈廚房桌子〉塞尚〈女人與咖啡壺〉塞尚〈聖維克多山〉〈浴者〉高更與梵谷梵谷〈隆河上的星夜〉梵谷〈在亞爾的臥室〉梵谷〈自畫像〉梵谷〈嘉舍醫師的畫像〉〈奧維爾教堂〉高更〈與黃色的基督在一起的高更自畫像〉阿旺橋畫派高更〈布列塔尼農婦〉〈布列塔尼的風景〉高更〈沙灘上的大溪地女人〉〈白馬〉塞律西埃〈護身符〉伯納德〈愛之林中的瑪德琳〉〈秋收或布列塔尼風景〉高更與納比派維亞爾〈睡覺〉〈午餐後〉〈櫥櫃〉博納爾「花園中的女人」連作、〈白貓〉〈躺在床上的女人〉雷東〈閉眼〉〈阿波羅戰車〉夏凡納〈海邊的女孩〉〈貧窮漁夫〉莫羅〈奧菲斯〉德蘭〈奢華、寧靜與愉悅〉、弗拉芒克〈布吉佛的餐廳〉、德蘭〈倫敦查令十字橋〉註釋作品

商品規格

書名 / 手上美術館 2: 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
作者 / 金榮淑
簡介 / 手上美術館 2: 奧塞美術館必看的100幅畫:可遠觀也可近看,瞬間印象竟成為永恆之美。☆手上美術館──好看、好懂又好帶,你的隨身藝術導覽員☆很會說畫、解畫的韓國藝術導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9468039
ISBN10 / 9869468039
EAN / 9789869468039
誠品26碼 / 2681448679003
頁數 / 20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_造訪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如何不留遺憾?



從歐洲回來的人,如果說自己沒去過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倫敦國家美術館或普拉多美術館,我一定會很訝異。但這也情有可原,要是能待在一個城市數個月也就罷了,但僅能安排一天或半天時間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的人,每每只能望著入口處長長的人龍焦急不已。羅浮宮或普拉多博物館就更不用說了,即便是相較之下規模較小的奧塞博物館,想看完所有館藏也很吃力。因為不是只有韓國人會列出「歐洲必去美術館清單」,結果幾乎每一座都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



法國大文豪司湯達(Stendhal)到義大利佛羅倫斯旅行時,曾造訪聖十字聖殿(Chiesa di Santa Croce),因那裡的藝術作品大受感動,心跳加快、頭昏眼花到難以站直身體,甚至出現幻覺,而這種症狀便被命名為「司湯達症候群」。許多人都曾在藝術作品前感到暈眩,也常因為自己不知道哪一幅才是好作品、為何毫無感覺而覺得慚愧。有些人甚至會將司湯達症候群誤以為是單純的飢餓或口渴,就這麼走出了美術館。儘管因為「至少我看過了」而某種程度上覺得安心,但仍多少會遺憾自己只是走馬看花,徒然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與金錢。



真正具有果斷力、判斷力與行動力的「理性旅人」,多半會直搗黃龍,以各美術館的鎮館之寶為目標。造訪巴黎時,到了羅浮宮一定要看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在奧塞美術館則要看米勒的〈晚禱〉,以及梵谷的〈隆河上的星夜〉。來到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務必欣賞維拉斯奎茲的〈侍女〉,以及哥雅的〈著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倫敦國家美術館必看的名畫當屬范艾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在梵諦岡則要到西斯廷禮拜堂看米開朗基羅的穹頂畫……當你全力奔向鎖定目標時,途中偶會碰見好像在學校教科書上看過的作品,視線不自覺受到某些作品吸引而停下腳步,但多半會因趕行程而不得不放棄大部分作品,留下不知何時能再訪的「依戀」,抱憾離去。



結果,就算你的確去了「一生必去的歐洲美術館」,也看到了偉大的作品,但除了帶著尷尬笑容、擠在人群中拍了紀念照之外,毫無記憶點的美術館之旅,事後回想只是遺憾……與其這樣,倒不如利用這段時間,仿效巴黎人坐在塞納河畔小憩,或學學倫敦人在特拉法加廣場啜飲紅茶。



本書專為兩種人而寫:擔心行前毫無準備,歐洲美術館之旅會留下遺憾的人,以及身在美術館的茫茫藝術大海之中,因來自四方的視覺衝擊而呆住的人們。本書將為你們事先施打好「防呆疫苗」,讓夢想有趟充實歐洲之旅的人們,能夠做好萬全的準備,帶著這本書出發。



同時,本書也鎖定在美術館內被人潮擠得暈頭轉向,旅行結束後,帶著千頭萬緒解開行李的人們,像是自己究竟看了什麼、應該有什麼感受、錯過了哪些作品等。看過本書後,讀者將會發現,當初來不及用心觀賞的作品,竟是一幅藏著驚人故事的名畫,而著迷不已!



畫作是畫家想向你傳達的故事。畫家透過色彩與線條構成的幾何形體,向世人展現自身宇宙的偉大語言,往往需要有人為你翻譯與解析。雖說一般多認為畫作比文字更容易理解,但仍然有人因看不懂而感到鬱悶,因此,我希望本書能讓人就算不去美術館,也能汲取偉大藝術家想傳達的訊息。



【摘錄1】_奧塞美術館行前須知

奧塞美術館以印象派為主,一併展示印象派前後的畫作,可以說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法國藝術史上最輝煌時期的作品都囊括在內。奧塞美術館初期的收藏品,主要是從盧森堡博物館與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移轉過來的。1750年開館的盧森堡博物館,興建的目的就是收藏與展示法蘭西藝術院派主掌的沙龍展中入選的作品。年復一年,作品的數量也跟著增加了。身為印象派畫家的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在1894年將自己收藏的當代繪畫作品捐贈給國家,因此盧森堡博物館也開始收藏有別於法國美術學院派、畫風更創新的畫作。不過,這些挑戰保守主義尺度的67件印象派作品中,只有部分被接收,剩下的作品則被放在美術館外的小型展場中。到了20世紀初,隨著時代潮流改變,勇於創新的藝術家作品也開始被接納了。

盧森堡博物館在1939年關閉,將收藏品分散到羅浮宮和展示現代藝術的東京宮博物館等地。不過,1947年羅浮宮開始重建時,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在收藏印象派作品的目的下誕生了。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受到大眾喜愛,人氣居高不下,法國政府甚至還頒布了捐贈藝術作品可代替遺產稅的法令,收藏品的規模更大幅度的提升。最後,無法容納大量作品的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將1870年後出生的藝術家的作品,移到1976年開館的龐畢度現代美術館。另一方面,羅浮宮也找回1820年到1870年之間誕生的藝術家作品,為了容納呈現飽和狀態的收藏品,奧塞美術館就此開館。

雖然19世紀的繪畫作品在奧塞美術館的收藏品中所占的比重相當高,除了畫作外,也包含大規模與高水準的雕刻作品、攝影作品與裝置藝術等,在這裡一眼就可以觀察到19世紀法國人的審美觀。

觀光客在這裡,可以參觀三層樓的展示區,在0樓(一般人認知的1樓),也就是奧塞美術館的地面樓層,展出的是打破官學與保守學院派的作品,以及挑戰傳統、大膽創新的畫家初期的作品。

參觀完地面樓層的觀光客,自然而然會搭乘建築物右側尾端的電梯來到5樓。5樓展示的作品可以說是奧塞美術館的核心,也就是印象派畫家的巨作。5樓展覽的動線從建築物右側開始往左邊延伸,參觀結束後可以走樓梯或搭電梯,往下到地面樓層或是到2樓。2樓展出的是赫赫有名的梵谷和高更的作品,以及追隨高更的阿旺橋畫派和納比派畫家的作品,在2樓也可以欣賞到利用小色塊完成畫作的印象派畫家秀拉與追隨者的作品。

本書從地面樓層開始往2樓,再回到地面樓層的象徵主義館依序介紹,如此編排主要是為了符合藝術史的順序。不過,書中並沒有標示展覽室的位置,因為全世界都非常關注印象派藝術,作品常出借至海外,因此展覽的位置經常調換。建議讀者先上奧塞美術館的官網,確認參觀當天展示品位置等相關資訊後,再前往參觀



【摘錄2】_米勒〈晚禱〉、〈拾穗〉



生為農家子弟的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年)在巴黎學習美術後,有段時間離開巴黎回到故鄉,幫名人畫肖像來維持生計,之後為了完全投入藝術界,再次回到巴黎,攜家帶眷遷居至巴比松,過著田園般的生活。米勒與第一任妻子分手後再婚的消息,連父母親都不知道,甚至在母親過世時,以及接到最親近的祖母過世的訃聞時,都不曾回到故鄉,這種漠然又冷靜的個性在畫壇廣為人知。窮困又不受肯定的他,雖然憑藉著描繪類似〈躺臥的裸女〉等當時巴黎流行的色情畫作維生,最終卻以浪漫的風景畫在巴黎畫壇享有一席之地,晚年也算名利雙收,風光走完一生。

米勒在巴比松生活時埋首於描繪大自然風光,在光線、空氣與色調鋪陳出來的靜默大自然中,加入了似乎訴說著故事的人物,是米勒和其他巴比松畫家之間最大的差別。以寬闊的大自然為背景、襯托出人物,有別於學院派鍾情於描繪神話或宗教人物、戰功彪炳的英雄,而米勒筆下的主角只是土地的主人、耕種的平凡農婦。也因為如此,米勒才被稱為描繪貧窮、弱勢人物日常生活的「農民畫家」,但米勒卻把自己與這種政治立場做切割。〈拾穗〉描繪的是在小麥田裡彎腰拾穗的三個農婦,在當時的社會,莊稼人所做的所有勞務中,拾穗是最卑微、最勞累的工作,米勒被認為是在過度美化勞動現場,甚至被大力撻伐為沒有問題意識的知識份子。

從〈晚禱〉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生活再困苦,但聽到教堂鐘聲響起,立刻低頭向神默禱的農夫謙遜的面貌。然而此幅畫作在日後卻被鑑定出:米勒在這對夫婦腳下描繪了過世的孩子(籃子中裝的是因為環境困苦而餓死的小孩屍體),即便不確定米勒的主張是什麼,但籃子成了「棺材」的確是不爭的事實。〈晚禱〉幾經轉手,甚至被賣往美國。最後這幅被賣到國外而讓法國人蒙羞的畫作,被法國富豪阿爾弗雷德•索夏爾(Hippolyte-Alfred Chauchard)買下,捐給了法國政府。



【摘錄3】_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愛德華•馬內(Edouard Manet,1832〜1883年)是1863年落選沙龍展中嶄露頭角的大明星。雖然對他本人而言,這是非常不光彩的事。然而,即便受到愚蠢的大眾惡意揶揄、冷嘲熱諷,他仍舊頑強的與制度抗衡,成了顛覆日後藝術版圖的革新者。在穿著裝扮彷彿巴黎大學生的兩位年輕人前方,坐著一位沒有流露出任何羞恥感的裸女,這位在畫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凝視觀眾的裸女投射出的鄙視表情,讓這幅畫作成了被批判的標靶。這幅畫作甚至被評為:上過美術學院、學過繪畫的人,卻連最明亮與最陰暗處之間的階段性明暗變化等基礎都處理不好。階段性處理明暗的手法,也就是表現出人物量感的技巧,屬於二維平面繪圖,能讓畫作變得立體,但是馬內畫的裸女像是一張色紙貼在作品上,完全缺乏立體。

事實上,馬內的這種畫法可以稱為「視線上的寫實主義」。當我們真正位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看人時,其實不可能看到學院派畫家所畫出的陰影明暗變化,能看到的只不過是明亮處與黑暗處之間的對立色感而已。

以當時的眼光而言,畫作中的裸女姿態不盡理想,頭太大,腹部還有幾層贅肉,如此寫實的女性身材引起觀眾此起彼落的憤怒。沙龍展的觀眾與審查委員看慣了神話中完美無瑕、風情萬種、美到出神入化的女性裸體,紛紛指責這幅作品是落選沙龍展中有史以來最野蠻庸俗的差勁作品。

這幅作品是經常研究大師作品的馬內,借用馬爾坎托尼奧•萊蒙迪(Marcantonio Raimondi)以拉斐爾的圖稿製作成的銅版畫〈帕里斯的審判〉,與提齊安諾・維伽略(Tiziano Vecellio)、喬久內(Giorgione)的作品〈田園合奏〉所繪製而成的,當時的人們甚至批評馬內將大師偉大的作品搞得亂七八糟、缺乏格調。



【摘錄4】_莫內〈藍睡蓮〉、〈垂柳〉



初期總是被批評和嘲弄的印象派展覽,歷經了幾屆展出後,越來越被藝術界與大眾接受與喜愛,莫內的經濟也寬裕了起來。因為窮困,不得不一直搬家的他,終於可以結束這樣的生活。他在居住七年多的吉維尼附近買了土地,蓋了自己的家,從1890年開始,直到過世前的30年間,都在這裡揮灑著創作的熱情。

將自己的花園和居所打造得如此漂亮,雖然是他滿足自己的小小心願,但也可以當成他想將這個地方做為描繪對象的企圖心。費歐瑞拉•尼可西亞(Fiorella Nicosia)在著作《莫內》中,曾引用看到莫內的畫作不禁讚嘆的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Lee Frost)的話:「這裡不是百花爭鳴的花園,而是色彩的花園。這幅畫作中呈現了一位偉大畫家視線下的花園景緻。」

莫內特別鍾情於池塘中的睡蓮,經常仔細觀察自己受浮世繪影響而蓋的日本橋下,那一片睡蓮與池塘中的水面色彩變化,以自己的視角充分解析後,將這些景緻放到畫布中。〈藍睡蓮〉中沒有地平線與水平線,與傳統風景畫的構圖有很大的差別。

〈垂柳〉是莫內晚年因為白內障幾乎喪失視力時所畫的作品。一生執著於色彩與光線的莫內,越到晚年,越以更粗糙的筆觸,不假思索的描繪出形體的輪廓,畫面也因為厚重的顏料而顯得斑斕。各種顏色的斑紋,是畫家眼中「看到的某個世界」的證明。如同莫內所說:「我只不過是在平面上覆蓋顏料而已」,只是展現出「顏料本身」、「顏料的物質性」罷了。這種物質性讓1950年代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為之傾倒,也成了新藝術的特色之一。莫內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可說是走在時代之前。。



【摘錄5】_梵谷〈隆河上的星夜〉



離開巴黎、抵達亞爾的梵谷,為隆河夜晚景色之美感到深深著迷,甚至捎了一封信給弟弟西奧,說自己想描繪出這個「深邃無際、帶有色彩的夜晚」景象。結果真的如梵谷所言,他以深藍色和黃色畫出了眼中看見的那片夜晚。閃耀繁星與對岸的燈火通明,透過鮮明的亮黃色和粗獷的短筆觸,在隆河的河面,甚至是低矮的丘陵上留下了波影。就如即將燃燒完生命的煙火般,熠熠星光在一大片靜謐的深藍夜空中耀眼閃爍著,星星的中央有著深沉呼喊般的白色團霧。

梵谷除了以畫筆沾染調色板上的顏料、以畫筆蓋印的方式平塗之外,也會將整管顏料擠到畫布上,或是以粗獷扎實的筆觸即興塗繪後,再利用筆桿或小刀刻刮。這種高低不平的畫面,就像他的人生一般激烈又充滿曲折。畫中看起來像是戀人的兩個人,讓整幅作品感覺起來不像畫作,反而像浮雕,也是上述繪畫技巧造成的效果。

梵谷的風景畫大多和這幅作品相似,跟對於大自然等對象的寫實描寫有相當大的距離,他筆下的風景可說是只屬於他的內在風景。另外,與其說他臨摹的是他看見的某些奇幻且刻意的世界,倒不如說是他將自己的苦痛、擔憂、憤怒等情緒轉移到畫作中,我們現在才可以從畫作中解讀出一位畫家的「內心」。

梵谷的畫作不同於印象派「將映入眼裡的對象面貌描繪出來」的畫作,而是「藉由被稱為畫作的外部世界,表露自我內在的情感與心理」,這一點影響了日後的表現主義。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