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素描: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
作者 | 李宗哲/ 編 |
---|---|
出版社 | 台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昨日的素描: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1946年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畫家呂基正的妻子自廈門探親返台之際,攜回丈夫一批在東京習藝時的速寫,返航途中她甚至在台灣海峽遭遇了差點 |
作者 | 李宗哲/ 編 |
---|---|
出版社 | 台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昨日的素描: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1946年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畫家呂基正的妻子自廈門探親返台之際,攜回丈夫一批在東京習藝時的速寫,返航途中她甚至在台灣海峽遭遇了差點 |
內容簡介 1946年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畫家呂基正的妻子自廈門探親返台之際,攜回丈夫一批在東京習藝時的速寫,返航途中她甚至在台灣海峽遭遇了差點滅頂的海象凶險。而任誰也料想不到,1966年文革發生,結果被當成走資腐敗象徵的呂基正滯閩作品全數陪葬,一把火燒光了。 戰後回到台灣的呂基正開始轉向山岳的主題,並且沒幾年後就成為公眾認識的「山岳畫家」。但其實早在四、五〇年代之交,他卻是台灣畫家中以人物畫見長的藝術家;當時他在歷次重要的展覽會中,絕多數是以人物或裸像參加展出的。因此如今在失去戰前油畫作品的現實之下,妻子黃坤端冒險攜回的這批人體速寫,就成了我們現在認識呂基正早期人物畫的一條重要線索。 素描一向被視為畫家創作過程心智運行的軌跡。透過素描我們能夠認出畫家置身於知覺空間當下時,如何觀看以及如何詮釋,還有如何構建了一個足可辨識其個人獨特性格的情感與秩序的世界。這本《昨日的素描 —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一共收錄了呂基正200幅人體速寫,絕多數是1935年畫家21歲停留東京時的習作。讓人驚豔的是,雖是習作,但他處理結構與量體關係的技法,已充分具備作品份量。呂基正這批短期間密集練習的線條展現了令人驚訝的多樣性,時而流暢且雄渾,時而又韻律生動宛如德布西的音符輕盈流瀉。
作者介紹 李宗哲 編 人物簡介呂基正,1914年生於台北市。17歲自廈門搭船赴神戶學習西畫。留日期間他的作品曾入選兵庫縣美展、全關西美展,以及台灣美術展覽會。1938年他與洪瑞麟、陳春德等人組成「Mouve洋畫集團」,並在台北教育會館舉行聯展,標榜以獨立的精神研究新藝術。二戰期間被派往中國南方擔任通譯。1946年返台參加第一回台灣省美術展覽會並獲得西畫首獎。隨後入教育廳編審會與台博館任職,曾出版過初中美術課本、山地美術課本,以及高小勞作課本,並經常受託為民間出版社繪製連環畫。由於在編審會工作不久曾隨行考古人類學家入山,繪製原民生活圖像與器物,此後他的創作興趣開始轉向描繪高山峻嶺,最終在台灣近代美術史上被讚稱為「山岳畫家」。呂基正除了活躍於大小展覽會之外,還創立「青雲美術會」長達40年,鼓吹美術的生活。李宗哲 編李宗哲 編
產品目錄 昨日的素描——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 序《 昨日的素描 》 06 夏日洋畫講習會之後 11 海上暴風雨 13 高地上遠眺的人 18 夏日的洋畫講習會 33 起點與終點 41 追求至高的形式 51 美的情懷與力量 ── 從人體速寫看呂基正風格 之形成 61 被淡忘的裸像 63 美的情懷與力量 65 黎明的隱喻 70 油畫與素描的互譯 72 情感與秩序的形式 76 明朗而正確的表現 81 在時代風潮中 85 優雅如詩、厚重如石:呂基正的素描與山岳繪畫 95 素描與山岳繪畫 97 山岳繪畫與物我關係 99 在日本學習西洋美術 103 速寫與素描的關係 107 觀看呂基正的素描 110 黑田清輝的《洋畫問答》 113 註釋 116 作品圖版 119 作品索引 315 呂基正年表 323
書名 / | 昨日的素描: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 |
---|---|
作者 / | 李宗哲 編 |
簡介 / | 昨日的素描: 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1946年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畫家呂基正的妻子自廈門探親返台之際,攜回丈夫一批在東京習藝時的速寫,返航途中她甚至在台灣海峽遭遇了差點 |
出版社 / | 台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8453111 |
ISBN10 / | 9868453119 |
EAN / | 9789868453111 |
誠品26碼 / | 2681984081001 |
頁數 / | 32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33.5X26X3.9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在所有偉大的或者應該說真正的畫家,我們熟悉他們那些㶷麗色彩繪畫的背後,真正支撐它得以䇄立而展現力量的,正是那經過千錘百煉後,才得以掌握通向建構繪畫空間密碼的「素描」;就如同建築不能脫離「結構」而存在一樣。這本「昨日的素描——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讓我們看到的,即是呂基正精彩繪畫創作背後貫徹其中的精髓骨幹。 ——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 簡學義 呂基正山岳畫那種莊嚴、崇昇,甚而令人敬畏的氛圍,讓人懷疑他想藉由群山的精神狀態找尋所謂的「台灣性」。在看了他早年這批早熟的《昨日的素描》就完全理解他的抽象山岳畫畫面底下是一種看不見的人文思索,有點像看Giorgio Morandi的觀畫經驗。只是義大利畫家日常「無瑕」的畫面滲透出ㄧ種不安,而台灣畫家則是在面對自然壯闊,同樣是「無瑕」的畫面前顯得謙卑與崇敬。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 徐明松 新穎的藝術史觀,讓本書從考驗畫家精髓構思能力的素描、速寫、寫生、裸體畫出發,峰迴路轉,層層展示了呂基正繪畫美學的核心力度、量感與速度,勾勒出五分鐘人體速寫與三十分鐘高山現場寫生的本質關聯。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 龔卓軍 堅毅心靈及直覺運筆的交融與乍現。 ——《日曜日式散步者》電影導演 \ 黃亞歷 流利的運筆與富有個性的表現,令人驚艷。不但展現了畫家在學習描繪人體時的過程與嘗試,也是優美如詩的作品。對於喜愛藝術的人而言,能夠直接面對作品固然是無比的幸福,但是本書是高度再現作品品質的畫冊,在翻閱這一件件動如脫兔的速寫時,1930年代東京現代都市的香氣彷彿穿越時空飄散而來,令人神往不已。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 邱函妮
自序 :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曾經這麼說過:「世上有些事物無法以文字描述,但值得將它們牢記於心,並與別人分享;自然之美也往往稍縱即逝,何況美景即便永恆,但旅行的時間總是有限;欲以自己的眼睛去觀看並真心喜愛偉大畫家的心智與創作,不願人云亦云,套用別人的觀點。那麼,你需要學會素描。」
想要為畫家呂基正出版素描作品的念頭大概有十幾年了,但總為了世俗忙碌而遲遲不動,直到2017 年才因為一封斑駁的家書而終於下定決心。一開始以為不過是探囊取物的課外活動而已,但沒想到等真的動起手來,立刻接踵而至的編務,比如選件、邀稿、攝影、查核等等工作,尤其究竟要如何從浩瀚的素描中挑選適切的對象,才驚覺外行如我者這真是一項不容小覷的挑戰。最後在林麗雲博士的建議下,於是僅將主題聚焦於人體,而忍痛捨棄其它。總之,箇中細節不足為外人道也。所幸幾經周折奔波之後,如今總算大功告成。本書收錄的多半是呂基正1935 年的速寫畫,同時也包括最早1932 年以及最晚1979 年各一件,象徵先生雖然後來轉向山岳風景,但一生始終不忘學藝的初心。
對於任何一位現代畫家而言,素描應該都是很顯著的存在。讀者只要稍加想像就不難理解:一個畫家如果一生繪製了一千幅油畫的話——這個數字無論以藝術史上哪一種標準來看都不算多產,那麼為了完成這些油畫,之前的素描數量上理應是數倍於、甚至是十倍於這個數字才對。當代藝術就先不說了,但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針對歷史上首先接受西洋美術訓練的第一代台灣現代畫家所進行的素描研究,或是公開展示其實並不多見。非但作品罕見,甚至連目前坊間僅有的出版研究,讀了也不免讓人有一點隔靴搔癢、不解風情的感覺。推究台灣早期美術家素描之所以少見,我想主要是因為媒材本身不易保存,以及相較於展覽場上的油畫,一般人(有時甚至包括畫家本人在內)並不太重視它的價值所致。
以技術的角度看,「素描」與「速寫」二者在專門術語上有不同的定義。大致而言速寫是包含於素描的一種技法,不過在我們的行文中這兩個詞時常交互為用,視上下文而定。此外,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史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對於素描和速寫的先後關係,他的說明與現代理論也略有不同,謹此提醒讀者。關於素描之於畫家的意義與價值,我們在書裡說了不少,這裡就不多贅述了。但是容我重複John Berger 曾說過的一句話:「素描是畫家一生的起點,也是終點。」正是這句話堅定了我出版呂先生素描集的想法。回首1972 年呂先生自己也曾出版過一本素樸的《呂基正速寫畫集》,希望做為愛好繪畫的青年朋友之參考。但現在我出版呂先生這本新畫集的願望要比他來得貪心一點。我期待的是,讀者藉由呂先生的素描作品,得以自由穿梭時空的藩籬,潛入曾經一個年輕畫家審美的心靈,以及那個審美的心靈所創造出來無限的美麗世界。
最佳賣點 : 即使撇開美術史的價值不談,本書收錄的200幅人體速寫,也適合做為那些對素描抱有高度熱忱的學習者隨時參考的高階範本。同時它高品質的印刷效果已逼近原作,因此更兼具純欣賞的效用。回過頭來說,本書傳主學習藝術的浪漫故事,對於今後立志於藝術創作的青年人,或可從中獲致發人深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