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談兒童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生活風格建立、錯誤行為解析、家庭關係重塑, 個體心理學之父從理解出發的教育哲學 | 誠品線上

阿德勒談兒童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生活風格建立、錯誤行為解析、家庭關係重塑, 個體心理學之父從理解出發的教育哲學

作者 Alfred Adler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阿德勒談兒童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生活風格建立、錯誤行為解析、家庭關係重塑, 個體心理學之父從理解出發的教育哲學:教育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孩子建立自信與責任感了解孩子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教育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孩子建立自信與責任感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藏著未被說出口的需求阿德勒心理學,給父母與教師最實用的教養智慧──▎個體心理學與教育的深度結合本書精選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關於兒童教育的經典論述,完整展現其「個體心理學」如何落實於家庭與學校教育現場。阿德勒是現代心理治療與教育心理學的重要先驅,他提出「社會感」與「生活目標」的概念,強調個體是在社會關係中尋求意義與價值。教育者應幫助兒童在互動中建立自信、責任感與合作態度,這些理論也成為今日許多教育理念的根源。▎尊重與鼓勵:教育的兩大支柱本書核心強調阿德勒對「尊重」與「鼓勵」的重視。他認為教育不是權威命令與服從的過程,而是建立在人際尊重基礎上的對話與引導。只有當兒童被視為平等的個體,他們的行為與情感才能健康發展。阿德勒主張以正向方式鼓勵孩子發揮潛能,面對錯誤與困難不以懲罰解決,而是透過理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引導其自我修正與成長。▎家庭教育與親師合作的關鍵意義書中探討多種與家庭教育相關的議題,例如過度保護、溺愛、權威壓制與父母爭執對兒童心理的長遠影響。阿德勒強調家庭是人格發展的第一環境,父母的態度與行為將深深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本書也強調教師與父母的合作關係,指出親師之間的信任與一致性,是教育成功不可或缺的關鍵。透過真誠溝通與協作,才能打造有利於兒童成長的教育氛圍。▎從理論到現場:實用的教養與教學建議不同於抽象的理論說明,本書呈現阿德勒豐富的實務觀察與具體案例,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將理論落實於教學與教養之中。無論是面對學習動機不足、行為偏差、同儕衝突,或是孩子缺乏責任感等情形,書中皆提供實際可行的建議與解決策略。這使本書不僅具學術價值,也成為父母、教師與教育工作者手邊實用的教育指南。▎重新思考「為什麼而教」?雖然阿德勒的教育思想誕生於二十世紀初,但其理念與方法至今仍充滿前瞻性,尤其在強調兒童尊嚴、情感教育、社會參與和正向激勵等方面,深具現代教育精神。本書不僅有助於讀者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為何」,更提供了一種關懷個體、連結群體的教育新視野。無論是教育研究者、實務教師,或是關注親職議題的讀者都能在本書中獲得指引。本書特色:本書精選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關於兒童教育的重要論述,展現其「個體心理學」在教育上的深入應用。他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特且值得尊重的個體,教育應以鼓勵與合作為核心,引導兒童發展社會感、自信心與責任感。書中內容涵蓋家庭教養、親子溝通、學校生活、師生關係等主題,並針對常見教育問題提供具體建議與實踐指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西元1870~1937年),現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和佛洛伊德、榮格被人們稱作深層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關明孚,現任外語學院副教授,專業方向為翻譯、英美文學。譯有《約翰.洛克論後天教育》、《現代教育之父康門紐斯的「泛智學校」》、《生而為贏,人生勝利的17條心法》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言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第二章 早期記憶中的祕密第三章 兒童的成長第四章 兒童心理與行為第五章 兒童的自卑感與優越感第六章 兒童的青春期變化第七章 兒童與家庭第八章 兒童與學校第九章 兒童與人際互動

商品規格

書名 / 阿德勒談兒童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生活風格建立、錯誤行為解析、家庭關係重塑, 個體心理學之父從理解出發的教育哲學
作者 / Alfred Adler
簡介 / 阿德勒談兒童的社會化與人格發展: 生活風格建立、錯誤行為解析、家庭關係重塑, 個體心理學之父從理解出發的教育哲學:教育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孩子建立自信與責任感了解孩子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67871
ISBN10 /
EAN / 9786264167871
誠品26碼 / 2683003254007
頁數 / 216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導言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西元1870~1937年),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並稱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阿德勒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家庭的富裕讓他從小生活無憂,但因為他天生患有軟骨病,因此童年過得並不順利:4歲才學會走路,同年失去了與自己感情非常好的弟弟,5歲時又因為肺炎差一點喪命。因此,被疾病和失去至親的痛苦折磨不堪讓阿德勒從小就立志當一名醫生,希望能夠擺脫自己面對死亡和疾病時的恐懼與無奈。
  後來阿德勒考入維也納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順利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在佛洛伊德的名著《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引導下,開始對心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不過後來隨著阿德勒對心理學的理解不斷加深,開始懷疑佛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產生了懷疑,並由此開創了個體心理學,透過早期記憶和行為模式來對個人的心理進行研究。
  疾病、死亡、自卑和超越,阿德勒在童年時期經歷了這些事件,因此這些也都成為個體心理學的關鍵字。阿德勒認為,兒童自己的行為模式和人生目標在5歲之前就已經形成了,一個人的早期經歷對他未來的人生走向影響會很大。他也不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缺陷可以當做失敗的理由,因為他自己就有著非常嚴重的身體缺陷,他已經透過自身努力克服了身體帶給他的困難,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後來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阿德勒親身感受到了戰爭為人類帶來的混亂和苦難,於是他提出「人應該具有社會感」這一重要的觀點,認為為社會做貢獻就是人的生活意義,只有這樣做的人才能獲得成功,為後世造福。他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學說和觀點幫助人們從戰爭的陰霾走出,重建起正確的人生目標以及生活意義。
  阿德勒的這些觀點逐漸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追隨者也越來越多。1937年在前往歐洲講學的路上,阿德勒不幸突發心臟病,在蘇格蘭猝死,享年67歲。
  阿德勒一生著述頗豐,他創作的論文和著作多達300餘種,有些著作都可稱得上是心理學經典之作。他關於兒童性格形成和發展的論述也有很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見,雖然是半個世紀之前的見解,但經典永不過時,今天讀來,依然可為阿德勒的苦心、洞見而深感受益匪淺。
  本書特別選取其中的部分文章編為九章,按照兒童發展的時間順序,從了解生活的意義開始,分別論述了早期記憶的祕密、兒童的發展與成長、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兒童的自卑感與優越感、兒童的青春期變化以及兒童與人際互動等多個問題,幫助父母弄清孩子的心理發展過程、心理如何影響性格形成,並學習引導和培養孩子性格的方法與技巧,讓孩子建立起迎接任何挑戰的自信,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生活的意義即人生的方向
  所有人都認同並接受,是「生活的意義」應該具有的特徵,即大部分人都贊同這個意義的存在,所有人共享這個意義。例如,一個人將生活中難題成功解決的方式,對其他人遇到類似問題時具有啟發的意義,因此這個解決方法是能夠為大家所共享的,對每個人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之所以有些人會被稱作天才,並非他自稱天才然後得到了大家的承認,而必然是他為全人類做出了貢獻,其他的人因此了解到了他的才能。所以,在我看來,「生活的意義」,就是為團體付出自己的努力。這個意義與從事的職業沒有關係。一個可以成功地處理生活中各種矛盾的人,他的行為必然會表現出樂於與人合作、對別人很感興趣等等,對他而言,這些就是生活的意義。而且這樣的人做的事都會趨向於大家共同的興趣點,不破壞別人的利益就是他們處理事情的第一原則。
  有的人可能對這個觀點並不認同,覺得提出這種言論不過是在標新立異。關心他人、與別人合作、把自己奉獻給社會──這真的就是大家所公認的生活意義嗎?甚至一些人會這樣問:「從來不去關心自己的利益,總在考慮別人的需求,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社會,最後自己的需求真的會得到滿足嗎?不會為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失而感到難過嗎?人在發展的道路上,總是要為自己前方的道路進行鋪陳的吧?保證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而讓自己強大,難道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嗎?」
  這樣的問題都是十分直接的想法,然而問題中卻全是荒謬,沒有任何的意義。試想,當我們將為全人類做貢獻設為自己的目標,那麼我們的注意力還有我們的重心就都會放在這個目標上。為了可以為別人提供幫助、為社會獻出自己的力量,我們會要求自己具備足以完成理想的能力。我們會按照既定的方向持續努力,就會圍繞目標按部就班地展開之前制定的學習計畫和技能練習。訓練讓我們自己更加強大起來,不僅能力方面得到了進步,對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我們從未設過奉獻自己的目標,也沒對自己的能力發展提出過什麼要求,生活只是憑一時熱情或者想像,那麼我們任何好處都不會獲得,最終也不會收穫喜悅的感覺。
  古人的身上可以很好地呈現「奉獻是生活的意義」這一點。對祖先留下來的遺物進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常常都飽含著前人為全人類做出貢獻的高尚行為。前人為我們開墾了土地,搭建了房子,修建了公路。在精神的層面,前人建立的哲學、科學、藝術等學科,包括傳統文化等,還有總結出的處世方法,都是祖先們共同合作的產物,都是人生真諦。將這些人生真諦留給後人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曾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為我們留下過什麼呢?他們心中永遠都只有他們自己,隨時想讓自己生活在安全的範圍中。他們在離開人世時,不會留下任何的人生烙印,他們的死是徹底的,他們的人生也不過是匆匆一瞬就消失了。那些從未為別人提供過幫助的人,在別人眼中也是不被需要的,甚至還會有讓他們離開的想法。
  我們並不是完美的,需要透過努力來讓自己的不足得到完善,而努力的方向無疑是讓整個人類幸福。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精選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關於兒童教育的重要論述,展現其「個體心理學」在教育上的深入應用。他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特且值得尊重的個體,教育應以鼓勵與合作為核心,引導兒童發展社會感、自信心與責任感。書中內容涵蓋家庭教養、親子溝通、學校生活、師生關係等主題,並針對常見教育問題提供具體建議與實踐指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