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不靠直覺, 升遷決策中的高風險: 從績效陷阱到勝任力模型, 建立看得見的選才機制
作者 | 藍迪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領導力不靠直覺, 升遷決策中的高風險: 從績效陷阱到勝任力模型, 建立看得見的選才機制:會做事≠會帶人心目中的完美領導,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被提拔上來的「績優生」 |
作者 | 藍迪 |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領導力不靠直覺, 升遷決策中的高風險: 從績效陷阱到勝任力模型, 建立看得見的選才機制:會做事≠會帶人心目中的完美領導,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被提拔上來的「績優生」 |
內容簡介 會做事≠會帶人 心目中的完美領導,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 被提拔上來的「績優生」,可能正是團隊崩壞的根源! ▎帶人難?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懂人 許多領導者在組織內部迷失方向,誤把職稱當權力,把規則當管理,卻忽略了「人」才是影響的核心。本書深入剖析領導者背後的心理機制,協助你重新理解什麼是影響力,從個人魅力到團隊氛圍,從關係經營到績效達成,每一步都回到「人性」的本質。 ▎別再用直覺選人,數據才是你的決策助力 升錯主管、信錯潛力股,往往不是制度問題,而是觀察盲點。本書以專業的測評方法帶你看見「潛在領導力」的真貌,並教你如何從行為中辨識未來的關鍵人才。不是只看成績單,而是從多角度評估一個人能否勝任「帶人」的責任。 ▎打造一個能成長的組織,而不是靠主管撐著的團隊 真正優秀的領導者,不是事事親力親為,而是懂得陪跑與放手。你會學到如何從「給答案」轉向「激發答案」,透過實際行動培養團隊學習力,建立回饋文化、激勵思考空間,讓成員願意主動承擔、勇於承擔。 ▎選才制度失衡,你的組織就在沙上蓋樓 我們總說「人好」就該升官,但帶人不是只靠好人緣。本書挑戰傳統升遷邏輯,教你設計公平又務實的升遷試煉制度,讓升上去的不只是表現好,而是能真正引導他人、承接責任的實幹派。 ▎情緒穩定,是領導者的真正底氣 在風雨飄搖的組織環境中,領導者如何成為穩定軍心的力量?你會學到情緒自我調節的方法、非語言線索的判讀、團隊心理安全的營造技巧,讓你在壓力下仍能保持清晰判斷與信任氛圍。 〔本書特色〕 真正的領導,是一種懂人性的影響力。本書深入解析領導者的心理根基,揭露為何升錯主管比你想像中更危險,並教你如何透過測評與勝任力模型,找到真正能帶隊的人。你將學會如何陪伴成員成長、建立組織學習文化,並在情緒風暴中穩住團隊的信任與士氣。無論是新手主管或資深經理,這都是一本讓你突破領導瓶頸的實戰指南。
作者介紹 藍迪,閒不下來的牡羊座男子,法律系出身,現為外商公司的法務部主管,喜歡衝浪與高空彈跳,人生夢想是攻頂聖母峰,座右銘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書名 / | 領導力不靠直覺, 升遷決策中的高風險: 從績效陷阱到勝任力模型, 建立看得見的選才機制 |
---|---|
作者 / | 藍迪 |
簡介 / | 領導力不靠直覺, 升遷決策中的高風險: 從績效陷阱到勝任力模型, 建立看得見的選才機制:會做事≠會帶人心目中的完美領導,不過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被提拔上來的「績優生」 |
出版社 / |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08366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083669 |
誠品26碼 / | 2682978944005 |
頁數 / | 30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 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章 不是天生領導者,而是每天選擇去領導的人(節錄)
◎領導,不再只是職稱,而是日常的選擇
在過去,我們談論領導時,容易聯想到那些在會議室中央主導發言、在關鍵時刻拍板定案、在高壓環境下挺身而出的少數人。他們往往擁有高位、有權指揮、有資源整合能力,看似與一般職場人遙不可及。但時代已變,現在的領導,早已不再局限於職稱或頭銜,而是一種每天都能做出的行動選擇。你怎麼帶一場討論、回應一個意見、處理一場衝突、設計一段工作流程,這些微小的日常,才是現代領導力真正的起點。
本書寫給的,正是這些正在現場、帶著責任卻不總是確定方向的人。你不一定有權力指揮所有人,也不一定天生擅長激勵氣氛,但你一定有機會在自己的職位上,影響身邊的同事、引導團隊的文化、形塑彼此的合作關係。而這些,都可以透過練習、修正與內化,逐步建構出屬於你自己的領導力。
◎領導的核心不是做對,而是懂得修正
多數人對於「領導力」有一種誤解,以為它是一套明確、固定的標準,彷彿照著書上的五步驟走,就能變成好的主管。然而現實世界比理論複雜得多。你面對的部屬個性各異,任務與資源隨時變動,甚至組織本身也處在混沌與重構中。沒有任何一種領導模型可以完美套用,也沒有一位領導者從不犯錯。
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重新理解:好的領導力不是不犯錯,而是願意面對錯、修正錯、從錯中學。領導不是做對,而是願意不斷問自己「我還能更好嗎?」這個態度,才是領導修練最重要的起點。
從這個角度來看,領導力不應被理解為一種身分轉換(例如從專員升為主管),而是一種認知轉換:我開始理解,我的選擇會影響他人,我的情緒會感染氣氛,我的行為會定義團隊的文化。這種覺知感,才是讓人真正進入領導角色的第一步。
◎領導,是一門系統的學習,不是天分的發揮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們大量參考了臺灣職場中不同產業、不同年資、不同職級的領導經驗。你會發現,沒有一位成功的領導者是「天生就懂」,他們都經歷過「走錯、調整、再試一次」的迴圈。從以為靠說理就能讓人信服,到後來學會設計舞臺讓他人自己說服自己;從過度干預細節到學會信任與放手;從只在意表現的人升遷,到開始觀察一個人是否能帶動整體;這些轉變,都是透過實踐中反覆摸索出來的領導修練。
本書將領導視為一門可以系統化學習的功課,因此不僅有策略層次的架構,也有行為層次的建議。我們關注的不只是「知道什麼」,而是「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並且從每一章節都帶出一個關鍵訊息:領導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能力的養成歷程。
我們以陪跑者視角切入,談如何用教練式引導取代命令式指示;以系統設計角度,談用人選才不該只看「人好不好」;以跨文化對照,談如何在不同背景中保有尊重而不失焦;也以心理安全為基底,談團隊運作的穩定關鍵不是制度,而是情緒與信任的承接能力。
這些內容,不是理論說明,而是實戰中萃取出的行動策略。每一章都有可實踐的方法與反思引導,幫助你在帶領他人時,也同時鍛鍊自己。
內文 : 第六章 領導要看人也看系統:別再用「人好」來決定升遷
第三節 為什麼看錯人?六種選人錯覺
不是沒人才,而是我們看錯了人
許多主管在帶人時都曾經有這樣的疑問:「當初明明覺得這個人很有潛力,怎麼升上來之後完全不是那回事?」又或者是:「這個人怎麼跟面談時的表現差那麼多?」這些情況,其實不是因為人才品質變差,而是我們在選才時掉進了常見的錯覺陷阱,誤把某些特質當成潛能,把短期表現誤認為長期實力。
要真正建立有效的選才制度,我們就必須釐清這些錯覺,才能避免一再「看走眼」,甚至錯過那些真正具有長期發展潛力的人。
錯覺一:表現好=可以當主管
這是最常見也最直覺的錯誤聯想。當一個員工在執行工作上表現優異,我們常常自然推論他也適合帶領別人執行工作。但實際上,執行力與領導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會做,不代表會教;做得快,也不等於會分工。若忽略了這些差異,就容易把一個超強執行者,放到一個不適合的位置上,反而毀掉他原本的優勢。
錯覺二:會說話=有領導潛力
口條流利、善於表達的員工,容易在會議或面談中脫穎而出,也容易讓人產生「他很成熟」、「他能掌控場面」的印象。然而,真正的領導潛能需要更多層面:是否能聽、是否能整合意見、是否能穩住衝突現場。
有些人善於包裝、擅長自我展現,但實際行動力或抗壓性不足。若我們太依賴「能說」來判斷「能帶」,就容易被表象迷惑。
錯覺三:資歷久=該輪到他了
當一個人在組織中待了很久,升遷的壓力常常不只是來自業績,而是來自情感與制度的回應:「他等很久了,不給他升,會不會太說不過去?」這種思維雖然人性,卻可能造成錯誤任用。
資歷可以代表穩定與忠誠,但不能代表能力的提升與角色適配。若我們把升遷當成「年資回饋」而非「潛能驗證」,就會讓組織慢慢失去發展的動能。
錯覺四:很乖=值得信任
組織中總有一些人「從來不惹事、任勞任怨」,他們是團隊裡的潤滑劑,也很少出錯。這樣的人常常讓主管感到安心,也因此在升遷時獲得青睞。
但「低風險」不代表「高效率」,更不代表「能夠主動承擔挑戰」。如果升遷的標準是「最不會出錯的人」,而不是「最能創造影響力的人」,那麼組織就會走向保守、失去創新與突破的能力。
錯覺五:以前是誰推薦的=現在一定可靠
推薦制度在許多組織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也容易出現「關係式升遷」的風險。有時候一個人因為曾在某位高階主管手下做事,被當作「嫡系」栽培,即使後續表現普通,也不易被重新評估。
這種推薦資產一旦不被檢視,就會產生錯誤連結:「某人以前表現好,所以現在一定沒問題」。但人才是動態的,適應力與成長性才是關鍵。如果選才只看過去的人脈信用,而忽略現在的行為表現,就會產生盲點。
錯覺六:我喜歡他=他適合
這是最難避免、也最微妙的錯覺。每位主管都會有自己的偏好,這是自然的。但當我們在選才時讓個人喜好滲入太深,例如:「他跟我很合」、「我們價值觀接近」、「他讓我很放心」,就容易忽略客觀指標。
這種情感偏誤若不自覺控制,會讓選才過程失去公正性,也容易被團隊質疑制度不透明。更嚴重的是,當選的人出現問題,主管也難以抽離情緒做出適當處理。
建立「去偏誤」的選才制度
要避免選人錯覺,必須在制度設計上引入「多元觀察點」與「行為指標」。這包括:面談以外的測驗與任務模擬、跨部門觀察、匿名回饋系統等。唯有多元角度交叉驗證,才能看見真實而全面的人才面貌。
同時,也要培養主管的覺察力。讓每一位擁有任用權的主管都能學習行為觀察技巧、認識常見偏誤,才能真正提升選才品質,避免讓錯覺主導了關鍵決策。
看錯人,不是錯在那個人,而是錯在我們怎麼看。只有當我們學會看清自己眼光裡的盲點,才能真正找到適合的人,放對位置,發揮最大的效能。
最佳賣點 : 真正的領導,是一種懂人性的影響力。本書深入解析領導者的心理根基,揭露為何升錯主管比你想像中更危險,並教你如何透過測評與勝任力模型,找到真正能帶隊的人。你將學會如何陪伴成員成長、建立組織學習文化,並在情緒風暴中穩住團隊的信任與士氣。無論是新手主管或資深經理,這都是一本讓你突破領導瓶頸的實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