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的勝算: 世界發明冠軍教你3P解題思維, 打造AI時代最稀缺的創新能力
作者 | 陳俊成 |
---|---|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逆思的勝算: 世界發明冠軍教你3P解題思維, 打造AI時代最稀缺的創新能力:\全球金牌發明家親授/教你破解「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打破框架、重新思考,開啟高勝算人生!適 |
作者 | 陳俊成 |
---|---|
出版社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逆思的勝算: 世界發明冠軍教你3P解題思維, 打造AI時代最稀缺的創新能力:\全球金牌發明家親授/教你破解「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打破框架、重新思考,開啟高勝算人生!適 |
內容簡介 \全球金牌發明家親授/ 教你破解「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打破框架、重新思考, 開啟高勝算人生! 適用於職涯、創業、教育與生活大小事…… ★ 超過50項專利,榮獲美國、德國、瑞士、韓國等國際發明金牌 ★ 華視、民視、非凡、中天、三立、TVBS、聯合報、親子天下等多家媒體專訪報導 ★ 受邀總統府、臺北市政府、德國萊因、宏碁、成功大學等產官學單位培訓和演講 ★ 專為AI世代打造的「破框思維課」,累積上千名學員實證 本書寫給這樣的你── .創意總被慣性綁架,難以突破 .擔心被AI取代,想找回不可替代的價值 .想成為問題解決高手,卻不知如何起步 .在變動環境中渴望精準決策、掌握勝算 .希望建立系統化思考,從0到1實現創意 ►AI時代,知識已不稀缺,思維才是差距 AI強大的運算與生成能力,正以驚人速度改變世界。 當知識與數據只要幾秒就能取得, 人類的價值,還剩下什麼? 關鍵不在於誰擁有更多資料, 而在於誰能「想得不一樣」。 不在於誰動作更快, 而在於誰更會發現問題,並重新定義問題。 ►有高等教育,卻缺乏高等思維 世界發明冠軍陳俊成(阿成老師), 帶領學生代表台灣征戰國際,屢獲金牌榮耀。 多年教學與比賽經驗,讓他發現一個殘酷事實: 即使人人都能上大學、拿到文憑, 卻依然缺乏能在關鍵時刻突破困境的「高等思維」。 ►3P解題思維 × 6步驟 × 18種思考法,幫你快速突破瓶頸 阿成老師認為,AI時代,最稀缺的不是知識, 而是能跳脫框架、不被慣性束縛的「逆思」能力 。 擁有超過20年指導學生與企業的實戰經驗, 為了讓更多人能在任何領域與時俱進、創造自己的勝算, 他決定將這套方法寫成一本實用的思維指南── .3大原則: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 .6大步驟:放大、縮小、增加、減少、分開、組合 .18種思考法:煮菜思維、擴散思維、反向思維、禁忌思維、娛樂思維、塗鴉思維…… .從生活中的「不爽」與「好奇」出發,更是找到創意的起點 .從「工具」出發,讓AI成為你的神隊友、最強的靈感庫 .掌握「人事時地物」的思考框架,讓創意具備市場性與商業價值 本書還有更多逆思的具體方法和故事, 幫你在變動時代找到方向、創造價值、贏得機會, 突破思維慣性,用好奇心和創新能力打造屬於自己的勝算!
各界推薦 【專文推薦】馮美瑜|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長吳婷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許毅然|南臺科技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盛讚推薦】王潔雯|新北巿立淡水國中校長周仁尹|桃園市大興高中校長夏至賢|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陳美保|臺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楊尚青|新北市立福營國民中學校長廖志成|鏡電視董事長潘泰伸|新北市淡江商工校長蔡雅琦|中華數位設計創作協會榮譽理事長魏大千|魏大千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創新思考的脈絡,是整個創新過程中無法省略的思維環節。如何去『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的3P思維法,就是一種創新的思維方法。俊成老師提出的3P思維法,結合3大原則、6大步驟及18種思維武器,貫穿了創意、創新及創造的思維。這是一本從本質上強力推薦的好書,大推。」——王潔雯,新北巿立淡水國中校長「教育強調尋找標準答案,卻忽略了——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才是未來最關鍵的挑戰。俊成教授以發明家的視角,結合實務經驗,教我們如何打破框架、重新定義問題。這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堂人人都該修的『逆思課』。」——李滙慈,新北市私立東海高級中學校長「陳教授把這二十多年來,帶領學生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一步一步實現創意、創新及創造的精采過程集結成冊。擁有這本書,你將有所不同。」——廖志成,鏡電視董事長「陳俊成教授的《逆思的勝算》一書從改變出發,引導讀者發現問題、定義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嘗試用創意、創新、創造的思維來面對變動的時代。本書淺顯易懂,且貼近生活,值得學生閱讀;在AI時代,知識的獲得不需死記,而是要透過學習培養正確的態度、善加使用科技工具,以新的觀念嘗試突破,也唯有如此才能在藍海中勝出。」——潘泰伸,新北市瑞芳高工校長「鼓勵大家勇敢釋放自己的天才武功秘笈。陳俊成教授誠懇分享自己創造發明的經驗。」——楊尚青,新北市立福營國民中學校長「本書以系統化的思維訓練為核心,引導讀者拆解複雜問題,掌握『天下無難題,只怕逆思者』的創新之道。透過逆向思考與跨視角重組,驅動創造與實作的能力,將抽象創新轉化為具體行動。這是一本適合教育工作者、高階職場人士、跨領域人才不可錯過的進階指南,讓您從思維升級到問題解決,打造個人競爭力的關鍵工具書。」——夏至賢,國立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經常問學生與同仁,十年後用Google或ChatGPT搜尋現在的學校,可能找到什麼?面對未知總是讓人不安,俊成教授在《逆思的勝算》一書中告訴我們如何有效思考,在逆勢中創造價值,在眾聲喧嘩的人工智慧浪潮中,值得我們靜下心來閱讀反思,解決生活與工作中所面臨的各類問題。」——周仁尹,桃園市大興高中校長、新北市桃子腳中小學前校長「創意,是一種生活的敏感度;創新,是重新定義問題的勇氣;創造,是讓思維落地的溫度與行動力。陳教授以發明家的視野與教育現場的歷練,毫不保留地分享他獨特的提問心法與逆向思考技巧,開啟讀者的新視角與思考革命。」——漂漂老師蔡雅琦,中華數位設計創作協會榮譽理事長、梵影媒體執行長「AI的效能=行動力+表達力,陳教授的行動力與表達力都是一百分,非常契合一般學生的學習。」——陳美保,台北市立木柵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現在是AI的時代,從本書可以啟發與教導我們如何活化大腦,打破舊有框架,走出傳統教學的束縛,進而躍上世界大舞台。」——魏大千,魏大千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作者介紹 陳俊成(阿成老師)現任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工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創新思維教育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擁有超過50項專利,發明作品如「旋轉插座」、「語音衣架」、「湯匙叉合一結構」等,不僅榮獲瑞士、韓國、德國、美國等多項國際發明金牌,更是全臺發明競賽獲獎最多者之一。多年來致力於創新教育與設計思考推廣,專題演講累計數百場,授課領域涵蓋:高層次思維教學、創意思考研究、AI與科技法律、專利布局、智慧生活與科技發展。首創「勝算思維」及「3P思維教學法」訓練系統,融合創造力訓練、逆向工程、腦科學與問題重組法,十多年教學實戰經驗,超過數千人受益。受邀至成功大學、中正大學、高應大、大葉大學等校演講,並多次接受《聯合報》、《親子天下》、臺視、中視、華視、民視、三立、TVBS等媒體專訪。FB陳俊成的日常思維https: www.facebook.com chen0002chen0002chen0002IG陳俊成的日常思維https: www.instagram.com chen0002chen0002Threads陳俊成的日常思維https: www.threads.com @chen0002chen0002
產品目錄 好評推薦推薦序 讓創意思維從教室走向世界/馮美瑜推薦序 從提問到解決,重建思維的勝算/吳婷婷推薦序 逆思而行,開拓創新的超能力/許毅然作者序 從逆勢中創造機會前言 創意,其實可以訓練的第1章 AI時代的創意與啟發:教育再思考01. 你要吃什麼鴨?02. 學生與學問:我們究竟在學什麼?03. 到底什麼是高等教育?04. 「就學即就業」的實踐05. 人能創意,非創意人06. 角色扮演教育07. 考100分又怎樣08. 要有跨領域的專業第2章 發現問題,就是學以致用09. 發現問題的第一步:從生活的不爽開始10. 練出創意的三大原則×六大步驟11. 發現,不等於發明12. 好奇心的「為什麼」13. 紙筆+臉書:打造你的創意資料庫14. 習慣,是創意的絆腳石15. 大腦的慣性陷阱:啟動你的觀察力16. 大腦很懶惰,但你可以更聰明17. 別盲信專家,懷疑才是創意的起點18. 用五感與換位,啟動你的想像力第3章 學以運用,就是懂得定義問題19. 重新定義問題:創意與價值的關鍵20. 定義問題,是通往創新的橋梁21. 有脈絡與深度的18種思考法22. 要會問「問題」,更要會「問對問題」第4章 解決問題,就是學以實用23. 從「人事時地物」找到解方24. 創造市場需求,再用「三安」打造暢銷品25. 善用Google與AI工具的力量26. 想的,跟做的,完全不一樣27. 「簡單」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結語 AI時代的現實與挑戰附錄❶ 重要的創意發明年表附錄❷ 創意金句,淬煉自大師思維附錄❸ 淬煉自我的創意金句
書名 / | 逆思的勝算: 世界發明冠軍教你3P解題思維, 打造AI時代最稀缺的創新能力 |
---|---|
作者 / | 陳俊成 |
簡介 / | 逆思的勝算: 世界發明冠軍教你3P解題思維, 打造AI時代最稀缺的創新能力:\全球金牌發明家親授/教你破解「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打破框架、重新思考,開啟高勝算人生!適 |
出版社 / | 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31086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310864 |
誠品26碼 / | 2682974746009 |
頁數 / | 2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 讓創意思維從教室走向世界
——馮美瑜,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校長
在教育現場深耕多年,無論是課堂、校園或產業合作,常聽到的疑問是:「學這些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不只是反映學生的焦慮,更是對整個教育體系的提醒——我們是否教會了學生真正能在未來社會中使用的能力?
《逆思的勝算》正是一部勇於正視這個問題,並提供具體解方的作品,進一步帶領讀者進入一場創意思維的探索之旅。從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到解決問題,一層一層拆解「學以致用」的核心精神,強調在行動前,必須先釐清問題的本質,才能真正解決實務中會面對的問題。這個看似簡單卻常被忽略的觀念,正是教育應回歸的起點。
作為一所致力於實務導向與創新教育的科技大學,我們深知在AI與數位浪潮下,學生所需的不只是知識,而是能看見問題、連結觀點、整合技術、提出解方的能力。而這一切,起點就是創意思維。
這本書最令人欣賞之處,在於它不僅談創意,還深刻剖析「為什麼創意在現行教育體制中難以生根」的結構性問題。書中許多章節,如〈你要吃什麼鴨?〉、〈考100分又怎樣〉、〈學歷真的很重要嗎?〉⋯⋯以幽默但犀利的語氣,拋出了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但從未深問的教育迷思,處處可見對學習本質的提問與翻轉。
教育從來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創造未來的起點。在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讓學生具備創意思維與問題解決力,就是給他們一張真正通往世界的入場券。我誠摯推薦《逆思的勝算》,給所有教育工作者、創新推動者,以及正在尋找「如何把知識變能力」解方的你。唯有讓學生的思考能力被真正點燃,創意才能走出教室,走進世界。
推薦序 從提問到解決,重建思維的勝算
——吳婷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任技職所所長、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總希望學生可以擁有高層次的思維能力,甚至可以與老師們辯論,系統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後達到目標!但一直無法有實際應用的書籍,提供完整的模式,引導學生們如何思考!
俊成所提出的,是如何去「發現問題」,然後明確地去「定義問題」,最後再根據定義好的問題去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技巧或方法。一般我們所認知的,是當發現問題後,就馬上想盡辦法來解決,但俊成所提出的是,應該在解決問題前,先清楚地定義好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最佳及有效的解決。就如同書名《逆思的勝算》,當我們所獲得的知識或經驗中,應要站在各種不同角度去思維各種可能性——「角度不同,思維就會不同。」這不就是一種逆思嗎?有了這種逆向的思維,才有機會達到所謂的勝算。
那要如何去「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書中,俊成利用將近二十年在教學現場的經驗,提出了「三大原則、六大步驟」,再利用多種的思維武器技巧來貫穿整個創意、創新及創造的思維。我想在這個AI的時代中,除了我們需要具備AI的能力,但更需要如何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在這個環境擁有競爭力的勝算。這本書寫出了我所希望培育的技能,也符合各領域問題解決的方式,極力推薦之!
推薦序 逆思而行,開拓創新的超能力
——許毅然,南臺科技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
很高興看到城市科技大學資工系陳俊成主任在百忙中撰寫《逆思的勝算》,為讀者揭示如何突破慣性與框架的思維,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環境中找到創新的突破口,並在逆境中創造機會。
我與陳主任相識已將近二十年,最初是在國際發明展上結識的,對於他在發明與創意方面的卓越成就,我一直深感敬佩。此外,陳主任的演講遍及數百場,每一次都能用淺顯易懂且生動活潑的語言,讓聽眾迅速理解並投入其中。他不僅對創意思考有獨到見解,還能將這些理念具體而生動地傳遞給每一位聽眾,這樣的能力讓他成為了典型的「逆思而有成就」的勝利者。
宋朝的張載曾說:「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若我們只停留在慣性思維中,就無法突破自己,永遠只能成為他人步伐的追隨者。就像當前看似成熟的矽晶體,它也並非完美無缺,但光程研創(Artilux)成功發表全球首個鍺矽單光子雪崩二極體,讓早期的半導體材料重新煥發生機,並被台積電大力投資,甚至登上了工程界少見的《自然》期刊。因此,真正的突破往往來自於「逆思」——這種逆向思考能讓我們打破局限,取得非凡成就。
成功者的關鍵不在於死記標準答案,而是在於懂得如何定義問題並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被許多人忽視的「超能力」。本書以3大原則、6大步驟、18種思考方法幫助讀者逃脫慣性思維的束縛,通過陳主任親身經歷與豐富學養的引領,相信對於有心突破自我、探索創新思維的讀者,將是一部極具啟發性和實用性的著作。
最後,我祝願本書能為讀者帶來無窮的創新動力,開啟屬於自己的「逆思勝算」。
內文 : 從逆勢中創造機會
我想,你會從書架或網路書店上看見這本書的書名《逆思的勝算》,才因此被吸引翻閱,進而來到這一頁的自序。你或許會好奇:「什麼是逆思?什麼又是勝算?」
事實上,這正是我想與你分享的核心:我們如何看待改變,如何跳脫慣性與框架的思維,如何在限制中找到破口,並在逆勢中創造機會。這些轉變的起點,往往來自一個與眾不同的問題,一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思考路徑,也就是所謂的「逆向思考」。擺脫舊有的思維方式,就是破除傳統的慣性與框架,這就是一種勝算的機會。
這本書,不是要給你一套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是邀請你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打破理所當然的慣性邏輯,進一步培養三項關鍵能力:創意(思考問題的能力)、創新(創造價值的能力)、創造(實作問題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這三種問題解決能力。
創意,其實可以訓練的
開始之前,先問你幾個問題:
知識等於力量,真的是這樣嗎?
AI到底會不會毀滅人類?
你能用一句話解釋什麼是「生成式AI」嗎?
你會思考嗎?那你真的有在思考嗎?
你去市場買菜會殺價,為什麼看醫生卻從來不會這麼做?
你知道在巴西監獄裡,受刑人看一本書可以減幾天刑期嗎?
也許你的回答會是這樣:
對啊,老師從小就這樣教我們。
AI很厲害,也許真的會毀滅人類。
生成式AI就是人工智慧,可以幫我做很多事。
我有在思考啊,每天都在想事情。
看醫生,哪有人在殺價的!
看書可以抵刑期?太誇張了吧!犯錯的人不但免費吃住,還能靠看書少關幾天,這也太不公平了!
如果你剛剛的回答跟我一樣,那我想說:你真的該好好看看這本書。如果你回答得不一樣,那我更要說:這本書你不能錯過。這不是一本堆砌理論的書,而是一本要幫你打開腦袋、跳脫慣性思維與框架的書。
3P思維教學法:重建你的解題基本功
這本書,我想帶你建立一套更扎實的思考架構:「3P思維教學法」(3P Thinking)。我將從三個核心開始,重建你面對世界與解題的基本功:
發現問題(Problem Found)
定義問題(Definition Problem)
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這不是口號,而是我二十多年來在教學與研究現場累積下來的心法與實證。
我想透過這本書告訴你:創意思維,不是少數人的天賦,而是所有人都能練出來的能力。只要用對方法、掌握節奏,創意真的可以訓練,也能實踐。寫這本書,我刻意用口語化、易懂的方式,就是希望你能讀得懂、用得上,更能在職場、學業與生活中,發揮影響力、增加競爭力。
如果你想在AI時代擁有創意思維的能力,擁有逆向思維的勝算,那麼請翻開這本書,我期盼它能對你有所幫助。
第1章 AI時代的創意與啟發:教育再思考
01. 你要吃什麼鴨?
「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這不只是句口號,更是一個正在我們周遭真實上演的現象。在台灣,「填鴨式教育」至今仍普遍存在。許多學校、老師,依然習慣把知識像飼料一樣塞給學生。這是學校的錯?老師的錯?還是家長、甚至學生本身的問題?有時候,真的很難分得清楚。
你知道嗎?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被他的老師們一致認為「腦袋有問題」。那麼,究竟是誰錯了?是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來看看這個填鴨式生態鏈的角色們:
填鴨式的老師:這類老師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認為自己必須把所有會的、所有考試可能會出的內容,毫無保留地灌輸給學生,最好還能補充課外內容,教得越多越好。如果時間不夠,那就壓縮體育、美術、音樂等「不重要的課」,通通拿來上正課,才能「不浪費時間」。
填鴨式的家長:他們的願望很簡單也很沉重:每科至少九十分,最好能考一百分。孩子除了學校的課要會,還得會鋼琴、小提琴、畫畫、作文、跳舞、跆拳道……什麼都要學、什麼都不能輸。只要孩子想學、老師說要補的,錢不是問題:「錢再賺就有。」最終的期待就是:「如果能考上公立的前三志願,我就會覺得這些補習費、才藝費都花得值得。」
填鴨式的學生:他們不一定真的熱愛學習,而是為了滿足老師與家長的期待,只能一頭栽進書本裡。目標就是:「考前三志願的好學校,將來才能賺大錢,讓父母過好日子。」他們會在書桌前貼滿便條紙,倒數考試天數、寫上目標校名,每天不斷催眠自己:「我一定要考上,我一定要成功。」
白天念書、晚上念書,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念書。他們成了標準的學習機器,為了別人設定的未來,苦撐著。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教育嗎?老師、家長、學生,都陷入這場「填鴨大戰」,沒人願意停下來問一個根本的問題:
你,到底要吃什麼鴨?
是別人強灌給你的知識餵食包?
還是你真正渴望吸收、能讓你自由飛翔的養分?
這章節的標題不是開玩笑,而是一個嚴肅的提醒。當我們都在追求「學會更多、學得更快」,我們是否忘了學習最初的意義:不是塞進去多少,而是能不能活用、能不能創造。所以我要強調的是,要有跳脫傳統思維、破除舊有框架,才能實現逆思的勝算及機會。
贏在起跑點,卻輸在終點線?
我有一位嫁到紐西蘭的朋友,趁著孩子放暑假時回台灣。有一天傍晚,他們準備出門逛夜市,走在路上,孩子忽然好奇地問:「媽媽,現在都晚上九點多了,怎麼還有那麼多學生背著書包?他們不會是剛下課吧?」
朋友笑著回答:「對啊,他們剛從補習班下課。」孩子聽完,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說:「為什麼要去補習班?為什麼要上課上到這麼晚?他們好可憐喔!」
這樣的對話,也許對台灣人來說很平常,甚至早已習以為常。但對從小在歐美教育體系中成長的孩子來說,卻是難以理解的現象。我不是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而是想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歐美國家的差別,究竟在哪裡?
我們常說要「贏在起跑點」,但最終卻可能「輸在終點線」。是不是該試著了解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反觀我們自己是否有值得改進之處?歐美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無論是在社會上的表現還是職場的實力,是否更具競爭力?再具體一點來說,台灣擁有超過百所大學,至今培育出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幾位?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
當然,得獎並不是教育唯一的衡量標準。但我們更該關注的是,那麼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否真的把他們的所學,轉化為社會的貢獻與改變?如果我們的教育體系成為一條標準化的生產線,只為了打造一模一樣的學生,那麼我們所「生產」出來的,將不再是具備創意與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而是一件件無差異的「商品」。
不是沒有高等教育,而是缺乏高等思維
我們的社會早已具備充足的高等教育資源,卻始終欠缺與之相稱的「高等教育思維」。尤其在獨立思考的養成上,顯得格外薄弱。
從國中、高中到大學,許多學校仍在用過時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劃重點、抄筆記、背誦標準答案,然後以高分為目標,一路往升學的階梯前進。升上大學甚至研究所,依舊視「考上哪一間學校」為價值的終點。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該再將教育,簡化為背書、考試、升學的競賽。我們應該更早、更徹底地去反思教育的本質:它到底是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還是為了讓他們具備未來面對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要真正產生改變,必須從「觀念」的根部做起。老師要改變,學生要改變,家長更要改變。我們得重新思考一件事:我們到底希望孩子在學校學會什麼?如果只是會寫出「正確答案」,會背出「標準答案」,那這樣的學習成果,在進入職場後,真的能解決現實問題嗎?在未來不確定且劇烈變動的社會中,這些被灌輸的答案,真的還有意義嗎?
我們更需要的是創意的思維能力、獨立的判斷力,以及面對問題時的靈活應變與執行力。教育,應該是一個訓練「解決問題」的場域,而不是「複製標準答案」的工廠。更令人憂心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某種形式下退化為標準化的生產線。學生像商品般被製造出來,規格一致,功能卻模糊,創意性更是稀缺。不只如此,這些「商品」中還藏著極高的不良率。博士碩士化、碩士大學化、大學高中化,高中、國中、小學一層層下壓,教育品質跟著滑落,思維訓練卻沒有補上,這就是眼前我們最該警覺的問題。
我常跟學生說,成績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別再為了一兩分斤斤計較,因為考一百分不會讓你比較早畢業,也不會保證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更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你到底學會了什麼?這些知識和技能,未來是否能派上用場?是否能為自己創造價值,為社會解決問題?這才是教育的核心。然而,至今我們仍習慣用「分數」來評價學習成效,從國小一路評比到博士班。即使到了碩博士階段,修課仍以七十分為及格線:「你這門課拿到了幾分?那門課拿到了幾分?」這樣的分數比較文化,難道真的是高等教育該有的樣子嗎?
高教的意義,不該只是獲得一張文憑或一組數字,而應該是打造一種思考框架、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是一種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唯有如此,教育才有它真正存在的價值與重量。
第2章 發現問題,就是學以致用
09. 發現問題的第一步:從生活的不爽開始
創意,說真的,沒什麼了不起。它不是什麼天外飛來的神祕力量,也不是只有天才才會有的特權。創意比的,其實就是「誰先想到!」這樣而已。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搶得先機、比別人早一步想到呢?關鍵就在於——創意是有方法的。只要掌握方法,你也能養成跳脫框架、發想點子的能力,而不是只能等靈光乍現、靠運氣碰巧想到好主意。
「看誰先想到!」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一種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問題,要怎麼發現?我先問你幾個問題:
有沒有什麼事讓你超討厭?
有沒有什麼事讓你肚爛到不行?
有沒有什麼事一想起來就讓你火冒三丈?
有沒有什麼事老是煩到你?
又或者,有哪件事,做起來你總是覺得「好煩喔」?
如果你點頭如搗蒜,恭喜你,這些情緒反應就是你「發現問題」的起點。
最簡單的問題發現法,就是從你自己的生活中下手。你討厭的、煩躁的、不爽的,十之八九,也有人跟你一樣。這代表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而是「大家的問題」。只要你能針對這些狀況提出解方,就不只是解決了自己的煩惱,也解決了別人的問題。這,就是創意的第一步。
18. 用五感與換位,啟動你的想像力
要發揮想像力,必須有大量閱讀的支撐與有效的閱讀。人不會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除了自然的生理反應外,所有的東西都需要經過學習。就像剛出生的嬰兒,肚子餓、尿布濕或身體不舒服時,就只會哭。但他們會慢慢觀察及大量學習,然後再學說話、學走路。所以,如果沒有基本的閱讀、專業、知識及經驗,是無法激發並發揮有效的想像力。我常跟學生說:「沒有常識,不會有知識。沒有知識,不會有想像力。沒有想像力,不會有創意能力。」然後再補一句:「如果沒有常識,就要看電視;如果沒有看電視,就要常去逛夜市。」
所謂的大量閱讀,不只是閱讀書籍,而是要運用所有感官進行閱讀。從一早醒來到睡覺前,都是一種閱讀與學習。要不斷地閱讀,不要放棄任何閱讀的時間及機會。只要閱讀過,都是一種經驗與學習。我認為看什麼都好,就連各種八卦雜誌、週刊都不要放過,有時間就翻翻看看。視覺上的大量閱讀不僅限於書刊雜誌,逛街、看電視、旅行等都是一種閱讀。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就是一種聽覺上的閱讀。
有機會多嘗試各種美食,就是一種味覺及嗅覺的閱讀。親身去碰觸各種東西,就是一種觸覺上的閱讀。只有親身去嘗試各種閱讀,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也就是我說要有創意能力、要有想像力的方法,就是多聽、多看、多問。閱讀到的知識不一定馬上用得上,但當需要使用時,大腦會自然而然地分析並適時取用。因此,我一直鼓勵大家盡量大量閱讀,唯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啟動你的想像力(聯想力)。
最佳賣點 : ★ 超過50項專利,榮獲美國、德國、瑞士、韓國等國際發明金牌
★ 華視、民視、非凡、中天、三立、TVBS、聯合報、親子天下等多家媒體專訪報導
★ 受邀總統府、臺北市政府、德國萊因、宏碁、成功大學等產官學單位培訓和演講
★ 專為AI世代打造的「破框思維課」,累積上千名學員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