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of Taiwan Folktales: Aunt Tiger and Local Stories
作者 | 鐘穎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 虎姑婆與在地故事集:~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傳說~★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 |
作者 | 鐘穎 |
---|---|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 虎姑婆與在地故事集:~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傳說~★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 |
內容簡介 ~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傳說~★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屏山 【本書特色】◎第一本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本土傳說專書。◎搜羅四則大家耳熟能詳的臺灣在地故事,深入探討集體潛意識。◎文筆流暢,如煉金術士般將心理學、文學、哲學、民俗與宗教融會貫通。「處於不同政治強權的競奪、受到多國殖民的臺灣人,內心呈現出巨大的矛盾,然而在傳說故事裡,痛苦將會被放在更大的意義之網中被理解、消弭。在臺灣,一切會隨著浪潮前去黑暗的臺灣海峽,大海母親在那裡接納了我們,接納了每個人。」——鐘穎《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收錄了諮商心理師鐘穎在不同時期的講座內容,從不同時代、地理情勢產生的在地傳說,透視臺灣集體潛意識轉變過程,喚醒國人對在地傳說的重視。榮格心理學深信,故事的原型一直潛藏在我們心中,等待著適當的時機就會自行表現出來。《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是一本跟榮格心理學有關的書籍,分析「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屏山」四則傳說故事裡反映出的臺灣集體共通心理層面:◆《虎姑婆》——吞噬與成長會吃孩子、形象使人恐懼的虎姑婆,象徵黑暗母親吞噬子女,引起母女間的世代戰爭。◆《白米壺與白米甕》——退行與重生從基隆開港、米洞斷糧,反應臺灣人的集體心靈迎來變局,顯現出價值觀紊亂後的退化及復原過程。◆《牛皮換地》——世界的公民臺灣與荷蘭人的不對等交易,呈現臺灣人對異國事物或心靈他者的接受。◆《貪心吃垮半屏山 》——圓滿與殘缺從家鄉遭到仙人的背棄、被貪婪的人吃掉一半,揭露臺灣人受殖民的心理創傷。作者試著讓它有趣與深刻,也試著讓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聯繫,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情感認同。
作者介紹 鐘穎(愛智者) 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保庇保庇,魔鬼來了!》、《土地爺爺過聖誕》作者,譯有《榮格心理學辭典》、《榮格心理學導論》、《象徵與夢的詮釋》。
產品目錄 .前言.吞噬與成長:虎姑婆.退行與重生:白米壺與白米甕.世界的公民:熱蘭遮城牛皮換地傳說.圓滿與殘缺:貪心吃垮半屏山.後記
書名 / |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 虎姑婆與在地故事集 |
---|---|
作者 / | 鐘穎 |
簡介 / |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 虎姑婆與在地故事集:~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傳說~★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 |
出版社 /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9417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94175 |
誠品26碼 / | 2682492733000 |
頁數 / | 181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8.8 x 12.8 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這本《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收錄了這幾年我在不同時期的講座內容。原因無他,想要喚醒國人對在地傳說的重視而已。
我用深度心理學的視角分析過世界各地的神話與童話,但臺灣本土的故事也同樣精彩。如今集結出版,心中非常欣慰。
榮格心理學深信,故事的原型一直潛藏在我們心中,等待著適當的時機就會自行表現出來。換句話說,他們有自己的生命,這是為何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見類似母題的故事的原因。
我們的內心已經準備好去說故事,只需要一點材料,和組織材料的能力。換言之,我們是故事本身的渠道,創作本身是無意識的,作者只是這股創作欲或故事本身的僕人而已。
因此當我們被受害者類型的故事綁架,我們就會將自己的生命編造成符合受害者形象的故事,並把他人視為加害者。當我們被刻薄的故事所綁架,我們就會認為世界對我們不公,並且總是在找自己麻煩。
因此故事常常就是神靈,是它們控制我們的生命,而不是反過來。許多老師在演講或上課時都有過類似的經驗,例如我在重聽課程回放時,常會驚訝於自己當時的表現,彷彿說話的人不是我,而是心中另一個人格,或另一股力量。
這麼說吧!我相信世上確實有高於我們的事物,而它就位於我們的潛意識內,無論那是情結還是原型,都是如此。
正因如此,我們最好對每件事謙虛以待,因為我們並不如自己以為的那樣「理智」。我們內在永遠有想要取而代之的力量在蠢動,它讓我們犯傻,讓我們盲動,讓我們嫉妒,讓我們愛與恨。
這是一本跟榮格心理學有關的半專業書籍,我試著讓它有趣與深刻,也試著讓它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聯繫。
但裡頭畢竟提到了許多專有名詞,我會用簡單的語彙進行介紹,儘量不影響讀者的閱讀,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謝謝你們願意翻開這本書,願意成為我的朋友。
到這裡來吧!疲憊而憂傷的你。這裡沒有非去不可的地方,因為風景就在路上,不在遠方。到這裡來吧!迷途而孤單的你。願星辰為你指路,陽光與你同行。
最佳賣點 : ~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臺灣傳說~
★從本土傳說探詢臺灣集體潛意識中的自我定位
★虎姑婆/牛皮換地/白米壺與白米甕/貪心吃垮半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