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與夢的詮釋: 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 | 誠品線上

The Undiscovered Self: With Symb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作者 C. G. Jung
出版社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象徵與夢的詮釋: 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本書特色】◎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 ◎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收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榮格史教授,索努‧山達薩尼序言。【專業推薦】王浩威|精神科醫師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榮格認為人比自己想像的要缺乏理性,尤其在群體之中,群眾會把個別的見解與反思碾誶。使得國家變得軟弱,成為獨裁與教條主義的溫床。而認識深層自我,是使個體得以從群體的催眠中脫身,並且幫助集體心靈進化的不二法門。——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未知的自我》與《象徵與夢的詮釋》這兩篇論文是榮格晚年所寫,用以回應二戰時期破碎的經驗以及大眾社會的興起。《未知的自我》是他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他請求人們繼續自我發現的個人工作,並對方便且短暫的大眾文化進行心理學的反思。榮格告訴我們,只有同時對個人心靈的意識與無意識面向進行覺察,才能使人類文化持續地繁榮發展。在本篇中,榮格對人類的心靈探索、時代的精神潮流、文學藝術與宗教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對東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許多精彩的論斷。榮格對自我瞭解的反思以及對無意識的探索帶來了第二篇論文。《象徵與夢的詮釋》完成於1961年他去世前不久。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的溝通,他在文中解釋,發生在夢裡的象徵是如何補償被壓抑的情緒與直覺。這篇論文包含了他關於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如何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而這些觀念都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 也因此使本書成為榮格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始祖。一八七五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二十歲開始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一九○○至○九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的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一九○五至一九一三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三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一九四八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一九六一年逝於當地。 榮格和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同為現代深層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一九一三年,他與亦師亦父且為工作伙伴的佛洛伊德決裂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分析心理學」,其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提出的深刻洞見,至今仍極具影響力與啟發。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譯者序 .2010 年版英文序言 在《紅書》之後閱讀榮格未知的自我(當下與未來).1.個人在當代社會的困境.2.平衡群眾心理的宗教 .3.西方在宗教問題的立場 .4.個體對自身的理解 .5.生命的哲學與心理學方法 .6.自我瞭解 .7.自我瞭解的意義 象徵與夢的詮釋 .1.夢的意義 .2.無意識的功能.3.夢的語言 .4.釋夢時的問題類型 .5.夢的象徵之原型 .6.宗教象徵的功能 .7.療癒分裂 .附錄 榮格全集

商品規格

書名 / 象徵與夢的詮釋: 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
作者 / C. G. Jung
簡介 / 象徵與夢的詮釋: 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本書特色】◎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
出版社 / 楓葉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778813
ISBN10 /
EAN / 9789863778813
誠品26碼 / 2682412533000
頁數 / 159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 x 14.8 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在《紅書》之後閱讀榮格
在《紅書》(Liber Novus)出版後,對榮格著作的閱讀也跟著開展了新篇章。我們是第一次站在某個位置上掌握榮格自1914年起所建構的理論,追溯他的自我實驗,檢測他從治療工作中整理出的傳統特徵,並將其洞見翻譯成能讓醫學與科學公眾得以接受的語言。閱讀《紅書》因此帶來了重讀榮格全集(Collected Works)的任務,全新的角度出現了。
1913年冬天,榮格展開了自我實驗的歷程。他奮力地解除了對幻想性思維的束縛,並小心記錄隨後發生的事。後來他把這個歷程稱為「積極想像」。他將這些幻想寫在《黑書》(Black Books)中。這不是私人日記,而是自我實驗的記錄。積極想像裡的對話可被視為一種戲劇形式的思考類型。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榮格認為他一連串的幻想其實是對戰爭的預告。這讓他編寫下《紅書》的第一章,這章包含了謄寫在《黑書》裡的主要幻想,以及對它的解評與文辭上的修飾。榮格試著從此處整理出普遍性的心理原則,並瞭解幻想能在多大程度上以象徵的形式來呈現事件的樣貌及發展。
榮格以精美的歌德字母將抄本重謄到紅皮革的對開卷宗中,又親自繪製圖片在側。這部作品的主題是榮格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靈魂,並克服當代精神異化所帶來的不安,最終,藉由新的上帝意象在他靈魂中重生,以及發展出具心理學與神學特色的宇宙學形式的全新世界觀,他完成了這個目標。
在1916年至1928年之間,榮格出版了一連串作品,試著把《紅書》的主題轉譯成當代心理學的語言。1928年,漢學家衛理賢(Richard Wilhelm)送他一卷道家的煉金文獻《太乙金華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並邀他為文作序。他被文本的想像力及他繪製的曼陀羅兩者間的相似性所震驚,榮格最終決定將《紅書》的工作放在一邊,並放棄出版。他轉而獻身於個體化歷程的跨文化研究,尤其專情於中世紀的煉金術,用他個人的材料做對比,以間接和譬喻的形式來呈現這個歷程。直到現在,這對榮格圈外的讀者來說都是難以應付的挑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接著到來,柏林圍牆建立,氫彈試爆,榮格發現自己再次面臨「一段充滿世界毀滅意象的天啟時期」,就如同他在一戰期間寫作《紅書》時遇見的那樣。他詳細論述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直接聯繫,榮格認為,阻止這場世界災難的唯一解方有賴於個人的轉身向內,及解決集體衝突中的個人層面:「在每個人類的天性中,深處的精神希望這個掙扎(世界大戰)被理解為一場衝突。」在他自身的對抗中,榮格努力去解決那反映在世界舞台上的個人衝突。他在1917年寫道:
「這場戰爭無情地告訴了我們,所謂的文明人仍舊是個野蠻人…然而個體的心理學相當於國家的心理學。國家做的事就是每個個體所做的事,只要個體這麼做,國家也會這麼做。只有個體的態度有所改變,才會為國家的心理帶來改變。」
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榮格試著發展個體化的心理學與心理治療來投身這項任務。在1950年代,個體所面對的處境遠比1917年艱困。於是榮格在1956年再次提起這些主題,以德文《當下與未來》(Present and Future)為書名寫了一本小書(後來的英文版標題為《未知的我》[The Undiscovered Self])。他在當代史的脈絡下清晰地描述這些主題,並認為只有自我知識與宗教體驗可以抵抗集權主義社會的產生。在這方面,個體已經被當代科學及組織化的宗教給削弱了。人們現在需要的是促進自我知識的心理學,重新將個人與夢境及自發性浮現的象徵給連結起來,而這也是榮格最後的作品:《象徵與夢的詮釋》(Symb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它對一般大眾傳達了榮格的思想。
索努‧山達薩尼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榮格最後的作品~
大師最後歲月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