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ve Mind at Work: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Group Intelligence to Create Meaningful and Lasting Change
作者 | Siobhán McHale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蜂巢思維: 企業面對積弊成習、對手強勢競爭與動盪世局, 如何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擺脫「親力親為」迷思,領會頂尖CEO的統領智慧告別低效內耗舊習,啟用群體智商潛能, |
作者 | Siobhán McHale |
---|---|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蜂巢思維: 企業面對積弊成習、對手強勢競爭與動盪世局, 如何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擺脫「親力親為」迷思,領會頂尖CEO的統領智慧告別低效內耗舊習,啟用群體智商潛能, |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擺脫「親力親為」迷思,領會頂尖CEO的統領智慧告別低效內耗舊習,啟用群體智商潛能,開創組織新格局解析亞馬遜、蘋果與微軟等巨頭,成就領先地位的核心策略精髓從世界知名企業級轉型案例,見證蜂巢思維威力 本書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收錄世界知名企業的轉型成功的歷程: 澳盛銀行:國內績效最低的金融機構,躍升為道瓊永續發展指數(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全球排名第一的銀行; 愛茉莉太平洋:氣墊專家團隊,公司的營收提升二成,變成40億美元,公司的股價也上漲超過250%; 孩之寶:從「玩具製造者」變成「明星製造者」,2018年營收達到52億美元的新高點。到了2021年,他們的營收更是飆高17%,達到64.2億美元; WD40:讓公司成為蜂群,說出精彩故事。1997年營收1.379億美元,2021達到4.881億美元; 亞馬遜:兩個披薩模式和六頁書。電子書攻占全球電子書市場的三分之二;2021營收達4,690億美元,公司成為「財星五百強」(Fortune 500)中排名第二的公司; 蘋果:專家治理和創新。連續十六年,都被同業票選為「最景仰的公司」,全世界市值最高公司; Spotify:創造生態圈和小型團隊實驗模式。2021年,每年廣告營收超過12億美元;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還有更多世界知名企業成功案例和失敗借鏡,盡在本書之中。 透過群體智商的運作、輕推策略的設計,以及領導角色的重新定位,這些知名企業成功解鎖組織的內生動力,實現了持續且可擴展的競爭力。這套模式同樣適用於新創公司、傳產轉型、跨國集團等不同類型組織,成為新世代領導必備的參考典範。單打獨鬥已無力,啟動「群商」方能應對動盪未來 在快速變動的市場與組織環境中,傳統的領導武器——高智商(IQ)與高情商(EQ)已逐漸顯露侷限。面對跨部門協作、虛實整合、文化轉型等複雜挑戰,光靠聰明或同理心,已不足以驅動整體行為的改變。 本書揭示了新世代領導者必須掌握的關鍵能力:群體智商(GQ, Group Intelligence)。唯有啟動群體動能、建立自我調節型團隊,才能在變革的臨界點上,順勢而為,突破舊有組織慣性。要如何運用這股新動能,你需要學會「群體動力九大法則」:一、 模式法則:簡單的群體規矩會產生複雜的行為。二、 連結法則:所有的行為都會在群體內造成漣漪。三、 角色法則:個人扮演的角色會大幅影響其行為。四、 多重觀點法則:不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抱持相同的觀點。五、 情境法則:群體的行為會依情境而異。六、 鑲嵌性法則:深度鑲嵌的模式對於改變會有所抗拒。七、 模式盲目法則:群體成員可能會忽視明顯的事物。八、 意外後果法則:變革的努力可能會帶來預期之外的結果。九、 臨界點法則:即便很小的改變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影響。領導無須事必躬親,蜂巢濾鏡創大格局 組織改革不利的原因,並非領導努力不夠,而是在於用錯方法。許多領導者親力親為、事必躬親,反而讓團隊失去自我調節與成長的空間。本書深入剖析為什麼過度控制會使管理失靈,並透過「適度放手」的策略,讓團隊發展出自主協作、自我修正的能力。 本書主張,領導者的任務不是操控每一個細節,而是設計能引導團隊集體進入智慧自然湧現的環境。若要引導組織運用群商力量,遵循「蜂巢濾鏡」四步驟便能助你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 看得更遠來檢視生態系統當前的運作,有哪些需要改變的部分; 實驗來幫助你找出最好的前進方式; 輕推群體朝著對的方向前進; 強化新的方式,成為群體所習慣的日常。本書特色◆本書備有圖像化的組織模型圖,讓人一眼看懂組織弊端和改善契機;◆精彩實戰案例,從中可知曉推動組織改革和曾經團隊動能的關鍵訣竅;◆本書適合,以下帶領組織和團隊前進的領導者: 高階經理人:C-level(CEO、COO、CHRO)或大部門負責人,找到突破組織成長瓶頸關鍵臨界點。 中階領導者:升任主管、新任經理,本書將教你如何放手與引導團隊,成為團隊成員的教練,而非吃力不討好的操偶師。 人資 組織發展顧問:本書實戰驗證的組織變革方案,能提供工具與新思維支持實踐。 企業內部培訓人員:本書的蜂巢濾鏡與圖像化模式圖,能提供內訓人員檢視變革成效的指標,以及促進變革成功。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毛治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名山學堂創辦人李忠儒|戀家小舖創辦人李境展(Tomas)|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鯨游藍海》組織發展故事書主編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希凡.麥克赫爾(Siobha´n McHale) 希凡.麥克赫爾(Siobhán McHale)成長於愛爾蘭南部的小村莊菲內亞。她在八歲那年,便對自家果園中成群飛舞的蜜蜂產生濃厚興趣。童年觀察蜜蜂的經驗,啟發了她一生致力於探索人類生態系統中「群體智商」的研究旅程。 希凡畢業於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取得組織心理學碩士學位,接著展開長達三十年的職涯,研究職場中的群體互動——起初擔任管理顧問,之後更成為實地帶領改革的「局內人」。 在多家跨國企業擔任變革執行高層期間,她總是親力親為,協助各階層的領導者實現組織改變。這段經歷讓她深刻理解「蜂巢思維」與「群體智商」的力量,並運用此智慧推動意義深遠、影響持久的改革。 她最成功的變革實例之一,是協助位於墨爾本的澳洲及紐西蘭銀行集團轉型。歷經七年努力,該集團從國內表現最差的金融機構,躍升為道瓊永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全球排名第一的銀行。 她的創新做法受到國際矚目,領導學權威、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科特更以她的經驗為基礎撰寫個案研究。與坊間的顧問、學者或記者不同,希凡真正身處組織之中,以變革領導者的身份親身實踐。她的許多想法顛覆了主導變革管理領域數十年的理論,也打破了許多組織轉型的迷思。 麥克赫爾堅信,在這個創新不斷、危機頻仍、競爭激烈、變動不息的時代,組織領導者需要一種嶄新的變革方式。她書中所引用的案例都來自親身參與改革的經驗,並結合多年來擔任變革執行高層所發展出的策略方法,揭示人類組織如何運用群體智商來創造深具意義且持久的改變。 她曾獲Thinkers50評選為「最有可能改變未來的思想家」,她的第一本書《文化變革局內人指南》(The Insider’s Guide to Culture Change,暫譯)也被Soundview選為2021年度最佳商業書籍之一。 如今,希凡依然對蜜蜂著迷。她在澳洲大分水嶺山脈山麓擁有一座農場,滿山遍野綻放著本地野花,吸引成群蜜蜂前來採蜜。對她而言,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舀一杓剛從蜂巢中取出的新鮮蜂蜜細細品嚐。譯者簡介謝慈 臺大外文系,熱愛文學與翻譯。 譯作包含《歷史六瓶裝》《勇闖阿拉斯加33天》《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手起刀落:外科醫療史》
產品目錄 目錄各界盛讚前言 蜂巢啟示,解鎖群體動力第1章 探索蜂群智慧利用群體智商推動變革第2章 以簡馭繁找出決定行為的基本模式第3章 勾勒革新藍圖確立動機與共識,奠定基礎架構第4章 嘗試與修正先行試辦,能知風險與成功距離第5章 決策思維的關鍵升級突破自身格局,師法蜂巢抉擇模式第6章 蜂巢領導者的湧現改革絕非單一英雄壯舉,而是群體努力第7章 輕推組織前進跨越阻礙,實現轉型的祕訣第8章 觸及關鍵多數抵達臨界點,開啟強大驅動力第9章 整合變革雙引擎技術與程序的協同效應第10章 持續革新確保未來避免曇花一現,保持韌性與動能結語 蜂群式演化,順應變動世局致謝參考資料關於作者
書名 / | 蜂巢思維: 企業面對積弊成習、對手強勢競爭與動盪世局, 如何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 |
---|---|
作者 / | Siobhán McHale |
簡介 / | 蜂巢思維: 企業面對積弊成習、對手強勢競爭與動盪世局, 如何創造有意義且持久的變革:擺脫「親力親為」迷思,領會頂尖CEO的統領智慧告別低效內耗舊習,啟用群體智商潛能, |
出版社 /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332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3327 |
誠品26碼 / | 2682924705001 |
頁數 / | 28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X1.4036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14 |
自序 : 前言
蜂巢啟示,解鎖群體動力
蜜蜂辛勞工作,以自然天性教導人類,何謂秩序的行為。
威廉·莎士比亞
《亨利五世》(Henry V)
第一幕,第二場
我在愛爾蘭南部小鎮菲內亞( Finea)的農場上長大,看著蜂群像單一的有機體那樣在果園中行動,他們的行動讓我想要開始研究自然生態系的複雜機制。
年輕時代,我在雪菲爾大學就讀組織心理學碩士,而後又花了三十年研究工作場域中的群體。這段經歷告訴我,如果能掌握蜂巢思維和群體智商(Group Intelligence,可簡稱為GQ,又稱群商),就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創造出有意義又長遠的改變。
基於童年在家庭果園裡觀察蜜蜂的經驗,讓我往後的人生都致力於研究複雜生態系統中群體智商的研究。
就讀心理學學位的過程中,我的研究重心始終都是工作場域的變革。起先我擔任的是管理顧問,接著則是組織中第一手帶領改革的領導人。
我擔任過許多跨國公司變革的執行者,我捲起袖子,幫助每個階層的領導者實踐變革。其中最成功的轉型經驗,是總部位於澳洲墨爾本的澳洲及紐西蘭銀行集團(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ANZ。即澳盛銀行)。
我帶領該集團的變革過程,成為哈佛大學商學院領導學講座教授約翰.科特(John Kotter)的研究案例。科特教授是領導學的權威人物,也是變革管理的先驅大師。
經過七年的努力,澳盛銀行從國內績效最低的金融機構,躍升為道瓊永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DJSI)全球排名第一的銀行。你將在本書中,學到我們所使用的許多工具和技術。這可不是象牙塔裡的戰略理論,而是從最前線驗證過的實際戰術。
我的許多想法都違背了數十年來變革管理領域的主流理論,並且破解了許多關於組織轉型的大眾迷思。
我一直堅信,組織的領導人在這個不斷創新、充滿全球性危機和激烈競爭與混亂的年代,需要嶄新的領導方式。
我的研究案例都來自與我合作的團體。在變革的過程中,我有時擔任外部的顧問,有時則是成為「局內人」和轉型的執行者(為了保護客戶的隱私,我有時在人名和組織名稱上會使用化名)。
在本書中,我將會討論我在這些年來發展出的「群體動力九大法則」,並且幫助你加以實踐。我會透過關於蜜蜂的知識,以及我如何在人類組織中掌握群體智商的經驗,幫助你創造出有意義且永續的變革。
你或許會心存疑問,這和蜜蜂有什麼關係?在這本書中,我將帶領各位一同探索這「群體動力九大法則」和企業追求改變之間的連結。但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幫你做些準備,解釋一下蜜蜂的行為如何完美地反映了群體動力九大法則的實踐。
一、 模式法則:
簡單的群體規則會帶來複雜的行為
乍看之下,蜂巢的蜂群或許指向雜亂無章的人群,但其實用簡單的模式,就能解釋蜂群的行為。奧地利科學家卡爾.馮.弗里希(Karl von Frisch)在研究蜜蜂的移動方式時,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他在著名的研究中,提出蜜蜂會進行所謂的「八字舞」,告訴蜂群食物源的位置。
我在研究這個現象時,則發現「蜜蜂舞蹈模式」中「發現者」和「跟隨者」要互相合作,為了蜂群的存亡鎖定必要的食物源:
馮.弗里希將蜜蜂的舞蹈模式形容為「我們所知道非哺乳類動物最驚人的溝通方式」。他在1973年因為蜜蜂舞蹈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一旦你理解了模式的重要性,就更能看見蜂群的運作方式。
若要解開組織變革的奧祕,就必須了解蜂巢思維和群體智商的力量,才能看清混亂行動背後的道理。當你仔細審視舞蹈者,就能覺察影響組織行動的重要模式。
二、 連結法則:
所有的行為都會在群體內造成漣漪
想像某隻蜜蜂在薰衣草原上採蜜時,遭到一隻鶲鳥追逐。驚慌的蜜蜂會釋放聞起來像是香蕉的警戒荷爾蒙,對蜂群成員發出「危險!」的警訊,讓牠們聚集來保護同伴。單一蜜蜂的行為會產生漣漪效應,讓每隻蜜蜂都與該情境產生連結。這樣的漣漪就像是把一顆石頭丟入水池中,或是拉扯蜘蛛網上的絲線所造成的波動。
在企業組織中,無論是否有意識到,單一人類的行為和所有其他工作者都有所連結。單一成員的行動會影響整個群體,並且產生無法辨識的模式。整體的力量會大於所有個人力量的總和。假如你想要改變模式,就必須先處理每個個別的貢獻者。
三、 角色法則:
個人扮演的角色會大幅影響其行為
每一隻蜜蜂都會扮演特定的角色,並且與扮演其他角色的蜜蜂和諧作業。有些工蜂會飛出蜂巢採集食物,把金黃色的花粉變成蜂蜜。其他蜜蜂則扮演照護者,照顧幼蜂,餵食牠們蜂王乳,以確保牠們能順利成長。清潔者負責的則是清除殘渣,創造出自然中最乾淨無菌的環境。
雖然蜜蜂出生時就有特定的角色,但也可能隨著蜂巢情境的變化,而負擔起不同的責任。無論是在承平時期或面臨危險,蜂群都能集體合作,形成功能完備的生態系統。令人吃驚的是,牠們的團隊每一季都能生產超過136公斤(約300磅)的蜂蜜!任何組織若能遵循角色法則,也都能達到亮眼的成果。
四、 多重觀點法則:
不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都抱持相同的觀點
若沒有蜜蜂這世界級授粉大師的付出,人們的櫥櫃裡就不會有藍莓、櫻桃、酪梨、洋蔥、葡萄柚、蘋果、柳橙或南瓜了。牠們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具備了頂尖的視力。然而,不是每一隻蜜蜂都用相同的眼光看世界。
一隻雄蜂巨大的眼睛中會包含七千至八千個光感受器,能偵測飛行中的女王蜂;工蜂的眼睛則有四千至五千個光感受器,能看見亮色花朵所釋放出的較短波長紫外線。
負責產卵的女王蜂就不需要如此敏感的視覺,牠那較小的眼睛只有大約三千五百個光感受器。視野會因為角色而異。在組織中,變革需要的不是強迫每個人都抱持相同的觀點,而是統整共同目標背後的不同觀點。
五、 情境法則:
群體的行為會依情境而異
蜂蜜的顏色、質地、風味、氣味和黏稠度等特性,都會因為地點和季節而有所差異。在緬因州,蜂蜜嘗起來像是野生藍莓,在澳洲的袋鼠島嘗起來像是泡泡糖,在日本的長野市,味道則像是蘋果花。蜂蜜的香氣則是從柑橘清香,到泥土味和甜蜜都有。
原料若是沙漠的野花,蜂蜜的質地就會很濃稠;若是菩提樹的花,則會透明清澈。在任何工作群體中,情境對於個人或集體行為都可能有正面或負面的影像。
六、 鑲嵌性法則:
深度鑲嵌的模式對於改變會有所抗拒
馮.弗里希在色彩視覺的實驗中觀察到,蜜蜂可能會受困於既有的模式中。當他在藍色的紙張上放了裝有糖水的玻璃器皿時,注意到蜜蜂喝下糖水,飛回蜂巢,重複了數次這樣的行動。接著,他拿了一張紅色的紙和一張藍色的紙,上面放著沒有盛裝糖水的器皿。然而,蜜蜂一眼也不看紅色的紙,持續飛往藍色的紙。即便已經不會有任何收穫,牠們還是不斷重複相同的行為。
人類的群體就像蜜蜂,可能會受困於不再有效的既有模式,誤以為:「既然以前有用,以後也永遠都會有用。」這解釋了為什麼要投入大量的心力,才能成功推動組織的變革。
七、 模式盲目法則:
群體成員可能會忽視明顯的事物
蜜蜂能看見一些東西,卻也有些看不見。牠們能偵測出波長在300到50奈米之間的光線,也就是藍色、紫色和紫外線的光線因此能找到牠們所需要的蜜源花朵。然而,如果你看到盛開的玫瑰花叢,大概不會在其中看到任何一隻蜜蜂。人類能偵測的光線波長在390到750奈米之間,雖然能看見盛開的玫瑰花,卻看不見環境的某些面向,例如主宰了群體行為的某些模式。
在組織中,祕密或個人未公開的盤算都可能會破壞變革的努力。然而,真正致命的是人們所看不見的現實。除非能把盲目的狀態解除,否則變革就不可能會成功。
八、 意外後果法則:
變革的努力可能會帶來預期之外的結果
2007年,美國各地的養蜂人發現,蜂群不知為何突然都放棄了牠們的蜂巢。這個現象稱為「蜂群衰竭失調症」(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生物學家蒐集到的數據證實,蜂巢的數量減少了六成,從1947年的600萬降低至2008年的240萬。
蜂巢的衰竭其實是人類努力餵飽成長人口,所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農業用地的開拓、蜜源減少,以及殺蟲劑使用量的增加。研究者在蜜蜂採集的花粉中檢測到超過500種化學物質殘留的「殺蟲劑雞尾酒」 。
地球上最辛勤的授粉者一旦績效減少,人類的食物供給便受到危害。在組織群體中,某個部分受到刺激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有些固然是正面的,但也有些會是負面的。
九、 臨界點法則:
即便很小的改變也可能帶來很大的影響
在春天和夏天這種比較溫暖的月份,包含女王蜂在內,蜂群有一半的蜜蜂可能會飛離蜂巢,到別處建立新的蜂群,其背後的原因是過度繁殖。為了確保物種的生存,牠們必須採取這樣的應對方式。
關於臨界點的數學理論指出,複雜動力系統中的細微變化(或擾動),都可能觸發強烈的反應。在組織中,臨界點代表的是激烈變革發生的緊要關頭。最初的細微變化,可能對組織造成巨大的影響。在本書接下來的部分,將會更深入探討每一條法則,以及該如何在競爭愈來愈嚴峻的未來,利用蜂巢思維的力量,帶動你的組織所需要的變革。當其他企業組織苦苦掙扎時,你的組織卻可能品嘗到最甜美的蜂蜜。
順道一提,我對蜜蜂的著迷延續至今。我在澳洲大分水嶺山麓有一座能鳥瞰袋熊山(Wombat Hill)約3公頃(七英畝半)大的農場。我喜歡在那裡欣賞著蜂群享用盛開的野花,而且沒有什麼能比享用一杓從蜂巢現取的蜂蜜更讓人心情愉悅了。
最佳賣點 : 擺脫「親力親為」迷思,領會頂尖CEO的統領智慧
告別低效內耗舊習,啟用群體智商潛能,開創組織新格局
解析亞馬遜、蘋果與微軟等巨頭,成就領先地位的核心策略精髓
從世界知名企業級轉型案例,見證蜂巢思維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