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腦神經名醫教你順著大腦習性, 培養正確判斷力、滿分執行力, 恆毅力與專注力大幅提升, 奪回自己人生掌控權! | 誠品線上

めんどくさいがなくなる100の科学的な方法

作者 菅原道仁
出版社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腦神經名醫教你順著大腦習性, 培養正確判斷力、滿分執行力, 恆毅力與專注力大幅提升, 奪回自己人生掌控權!:本書簡介以下錯誤「努力」正嚴重拖垮幹勁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簡介‧腦神經外科醫師親授,專治「懶散、拖延」的科學對策;‧活化血清素+多巴胺,提升行動力最高效的醫理祕訣;‧腦部疲勞不累積,工作、學習幹勁激增的最強實踐術。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推薦人王聖凱|社團法人中華記憶運動協會 創會理事長鄭淳予|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謝伯讓|認知科學家、《大腦簡史》作者──專業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菅原道仁1970年出生,菅原腦神經外科診所院長。從杏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家全球健康和醫學中心工作,專門研究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梗塞等急診腦部疾病。主要以頭痛、暈眩、健忘、預防腦部病變等診療領域為中心。2000年起,在東京八王子市的北原國際醫院工作了15年,目標建立一個醫療系統,從急救到家庭護理,提供一致的醫療服務。根據每月1500多次體檢的經驗,樹立「以人為目標之醫學思維」的風格,以及「讓每個人都安心享受生活,實現人生目標」的醫療機構。2015開設菅原腦神經外科診所。譯者簡介張嘉芬 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現為專職日文翻譯,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法律、商業、零售通路、旅遊、文學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度假務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前言:明知該做,為何無法行動?Chapter 1 腦袋愛偷懶?大腦習性的科學解密大腦天生怕麻煩,如何提高學習力?把「失去」看太重,恐致決策有盲點從眾效應,讓改變難上加難誤觸「抗拒」本能,幹勁瞬間就歸零腦袋「怕麻煩」,避免小事多耗神運勢真的準?「心情一致效果」的作用「前額葉皮質」遇高壓,自制力變差扭轉「壓力源」,苦差事變樂事誤用「否定句」,大腦容易會錯意深究他人失敗,恐害你步入後塵強化「自我暗示」,想要的都能做到缺乏「後設思考」,最易掉入情緒陷阱Chapter 2 設定目標有方法,達成率高效提升幹勁不夠?因為你不知「為何而做」目標設定四訣竅,快速激發行動力「負能量」很傷腦,阻礙成功的惡因許願懂方法,自然「心想事成」破解「自動化思考」,不讓情緒搞破壞善用「自我宣告」,成功主動向你靠近比起「正能量」,「認清事實」更有益體重管理不佳,可能導致失智症Chapter 3懶散無為怎麼改?七絕招誘發幹勁與毅力回想成功經驗,喚醒衝勁第一步「多工」沒效率?注意力大降四○%「番茄鐘工作法」,讓大腦不喊累激起改變動力的「前饋思維」打造好環境,不讓拖延有藉口擺出「正確姿勢」,行動力自然上身三大「感受類型」,找出你的能量來源Chapter 4 擺脫「拖延」壞毛病,重啟百分百執行力以快樂為餌,活化「獎賞迴路」為生活找新鮮,別讓「習慣」弱化腦力遊戲化六要素,從弱雞變勇者的祕訣建立「行動筆記」,負能量不壞事適時自我犒賞,持續行動不斷電活用空檔做小事,創造成功體驗成果「視覺化」,讓努力看得見「完美」難達成,只會削弱幹勁及時轉彎路更寬,別忘做「B計畫」節約腦力的「不拖延好習慣」強迫行動沒效率,恐害大腦變遲緩緩解「情緒中毒」,動力激發的絕技Chapter 5 順應大腦習性,專注力、注意力最高壓力懂拿捏,開啟「心流」更投入活用「例行動作」,專注力高效提升打造工作情緒,背景音樂怎麼選?啟動「遮蔽效應」,不怕外物惹分心桌面整齊度,影響大腦效率想要唸書有衝勁,「顏色」是關鍵選對巧克力,記憶增強、腦袋變年輕提神咖啡因,這樣喝不怕會中毒用「喊叫效應」打氣,專注力能提升比嗎啡還強的振奮劑,就在你體內做事遇瓶頸,「柴嘉尼效應」能解決身體閒置時,腦袋效能最活絡補腦好食材,幫你最快恢復疲勞Chapter 6 情緒壓力不壞事,大腦的科學充電法悲觀是天生基因,如何扭轉?掌握大腦情緒,六秒阻止怒氣壞事「起床時機」挑得好,不擔心腦過勞假日狂補眠,就能修復一週疲累?二招活化血清素,告別憂鬱與懶散餐後高血糖,害你工作易搞砸活用「遊戲」多走路,不讓失眠上門累到睡不飽?「動態休息」能幫忙附章 日常養腦有訣竅,打造孩子「聰明大腦」填鴨式教育,反造成學習力喪失巧用3C產品,做事專注不傷眼改變身體姿勢,激發幹勁更自信增強大腦吸收力,「表達」練習不可少挫折使人灰心,如何培養恆毅力?「卸責」成習慣,腦袋恐停止思考幼兒語言發展,與「電視」有關?開發必要「腦力」,就不怕被科技取代記憶力不受損的「營養補充」守則五分鐘「記憶回想」,練出聰明頭腦結語:順著大腦習性,再難「心願」都能達成

商品規格

書名 / 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腦神經名醫教你順著大腦習性, 培養正確判斷力、滿分執行力, 恆毅力與專注力大幅提升, 奪回自己人生掌控權!
作者 / 菅原道仁
簡介 / 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腦神經名醫教你順著大腦習性, 培養正確判斷力、滿分執行力, 恆毅力與專注力大幅提升, 奪回自己人生掌控權!:本書簡介以下錯誤「努力」正嚴重拖垮幹勁和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643020
ISBN10 /
EAN / 9786267643020
誠品26碼 / 2682826890003
頁數 / 224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2
級別 / N:無
重量(g) / 382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容連載
前言 明知該做,為何無法行動?
某個週日早上,陽光透過窗簾,喚醒了我。
「糟糕!九點了!」看了時鐘,我又急又慌。但定神想想,才發現今天是假日,根本不用上學,頓時鬆了一口氣。「啊,可是下週有期末考,不用功不行啊……。」儘管躺在床上的我這麼想起,但平時累積的疲憊,讓人遲遲離不開床舖。
大考在即,心裡還掙扎著得起床用功的我,於是又墜入夢鄉,睡了場回籠覺。在這段舒服寧靜的時間裡,讀書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再睜開眼,已經十二點多。我心裡十分焦急,也知道這下子再不念書絕對來不及,卻還是打開電視看了起來——即使平常根本很少看電視。
好不容易來到書桌前坐下,又一下子找不到課本,一下子翻不出上課筆記,用出了各式各樣的藉口,就是不肯開始用功讀書……。
學生時期,我總是像上述這樣懶散度日。到頭來,考試只能臨時抱佛腳,有時低空飛過、有時補考。每次考完試,我總會檢討自己:「為什麼你意志力這麼薄弱?」「你明知這些書非讀不可,為何老是不肯早點開始?」
然而,這些反省都僅限於當下。
我相信很多人在出了社會之後,依舊對那些非處理不可的事百般拖延,於是父母、老師或公司主管,就會責備你「意志力薄弱」、「做事缺乏幹勁」、「散漫怠惰」等,要求你深切反省。
然而,無法即知即行,真的是因為意志力薄弱、做事缺乏幹勁、散漫怠惰嗎?
其實,並非如此。相反地,只要懂得「妥善運用大腦」,就能擁有行動力,而不會是嘴上空談。

◎ 意識,由大腦決定
首先來想想——當你採取行動,例如伸手想拿蘋果時,大腦是怎麼運作的?
一般而言,我們都認為是腦中先出現「拿蘋果」的意志或意識,接著才動手、動腦。相信你在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應該也都感覺自己是「先有了想做某件事的意識,然後才採取行動」。然而,近來有學說指出,人類的行動順序和我們原先所想的不太相同。許多實驗都發現——早在意志出現之前,大腦已「開始準備」。
其中又以一九八三年,利貝特(Benjamin Libet)博士進行的實驗最為人所知。他在實驗中發現,人類於「打算動手指」之類的意識出現之前,其實大腦便已「事先開始準備」了。
根據這項實驗的結果,人類的行為模式,並非我們原先以為的是——
❶出現想動手指的「意識」;
❷大腦將指令傳送到運動區;
❸產生動作準備電位;
❹動手指(產生「意識」的○.二秒後)。

而是像以下這樣——
❶產生動作準備電位(出現「意識」的○.三五秒前);
❷出現想動手指的「意識」;
❸大腦將指令傳送到運動區;
❹動手指(產生「意識」的○.二秒後)。

動作準備電位(Bereitschaftspotential, BP)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一種運動指令。根據利貝特博士的說法,其實早在你我出現「意識」之前,動作準備電位就已在腦中生成。
後來,利貝特的這一套論述又經過各種再測。在二○○八年的研究中,甚至還出現了「腦在意識出現的七秒前,就已開始準備」的結果。
在這個實驗當中,受試者可任選一個瞬間按下按鈕,來選擇電腦螢幕上所出現的文字。研究者會用功能性磁振造影儀(fMRI)來檢測受試者按鈕當下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在受試者決定「用右手或左手按鈕」的七到十秒前,大腦早已開始活動,而當時便得以預測受試者會用哪一隻手按鈕。
從此實驗可得證,大腦在人萌生「意識」之前,就已開始活動。你我的「意識」,很可能都只是在執行大腦活動的結果罷了。
慶應義塾大學系統設計暨管理研究所的前野隆司教授,提出了一套「被動意識假說」,並於著作中依據這項實驗的結果,探討人類的意識之謎。若以我個人的方式來擴大詮釋,那麼他的這項假說,其實也代表了人們無法即知即行,非關你我的意志強弱,也不是因為誰散漫成性,而是出於「大腦裡的既定事實」。
不過,請放心。即使你過去都為了自己的「不作為」而傷透腦筋,只要學會預先整理好「大腦」這個人體總司令,知道切換至「即知即行模式」的訣竅,就能自然地蛻變成有行動力的人。你的不作為,絕非毅力或個性問題,更與能力無關。因此,請千萬別再妄自菲薄。提升「即知即行」這項能力的方法,任何人都學得會。

◎「行動力」養成四階段
總的來說,想學會新能力,有以下四個階段——
❶無意識、無能力:「一不小心就懶散」、「總是一拖再拖」、「有散漫壞習慣」的人,就是處於這個階段。這些人因為還不知即知即行的方法,也無法即知即行,所以還處於「無能力」狀態。若要打比方,這就像是還位在「不知道刷牙可預防蛀牙」的那個階段;
❷有意識、無能力:進入第二個階段,就表示已經意識到,要讓自己通曉「即知即行力」了。雖然光是「意識」,還無法讓人即知即行,但只要先有這樣的意識,它就能帶你進入下一個階段。簡言之,這就是「知道不刷牙會引發蛀牙,但還沒實際動手刷牙」的階段;
❸有意識、有能力:隨時提高自己的意識之後,就會擁有即知即行的能力了。不過,在這個階段,我們還必須刻意地提高意識,因此做起來不免覺得累人。就像雖然飯後會刷牙,但還得隨時提醒自己正確刷牙法,例如「右邊臼齒不容易刷到,要特別留意」、「漱口要確實」等;
❹無意識、有能力:到了第四階段,你已具備充分能力,可在無意識下即知即行。若達到這個境界,就算不動腦思考,也可凡事具行動力了。以刷牙為例,這就等於已養成「習慣」。毋須提醒,也能在餐後把牙齒正確地刷乾淨,確實預防蛀牙。

以上就是人在培養新能力時,會依循的四個發展階段。
或許有人覺得麻煩,但「培養新能力時,常想著四階段」這個心法,既可廣泛應用,也能幫助你順利走出低潮。
世界上的確也有人不懂這套心法,就一股作氣地達到階段四了。對於這種人,你或許會覺得豔羨不已。然而,其實這種一口氣就進入階段四的人,陷入低潮時所需要的恢復期往往特別長,原因就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學會做這件事的。
想想體壇的例子,相信就不難理解了。你可以試想棒球界的打擊好手們陷入低潮時的情況。如果是突然竄起的體壇好手,往往不是按部就班仔細思考、訓練,然後成為精熟專家的,因此表現不好時,很難自行修正軌道。
人只要受挫,就會退回到前一階段——因此陷入低潮時,懂得退回第三階段,提升自己的意識,重新檢視缺失,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
鈴木一朗選手是美國大聯盟單季最多安打紀錄的保持人,也是全球職棒球壇生涯累計最多安打、最多出賽的紀錄保持人。所有人都異口同聲肯定他是「天才打者」,然而他給自己的評價卻是這樣的:「天才無法解釋自己為什麼能打出安打,但我可以說明得很清楚,所以我不是天才。」
鈴木一朗這句話, 正是每天不斷練習, 走過許多第三階段——「有意識、 有能力」的日子,才說得出來的金玉良言。
無論是誰,都無法馬上成為即知即行的人。唯有先好好培養正確的意識,並訓練自己將這些有意識舉動化為無意識行為,才能擁有凡事都即知即行的行動力。
在本書中,我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為你介紹大腦「讓人類採取行動」的運作機制,以及能使你自然萌生行動意願的具體方法。請你務必耐心讀到最後,培養出「即知即行」的能力,從此便不必再仰賴意志力或毅力了!
菅原道仁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缺乏意志力也能「改掉拖延症」,
記憶力、學習力突飛猛進!

懶散、記性差、做不好,
並非你的錯,而是大腦在惡搞!

腦科醫師教你
掌握「大腦習性」與「情緒」,
只要懂這100則訣竅,任何希望、目標都能實現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