아들아, 돈 공부해야 한다 (10만부기념골드에디션)
作者 | 鄭善容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學會當個有錢人:內容點閱數破百萬、151萬論壇會員廣大共鳴!韓國網路書店綜合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銷售突破10萬冊紀念本!◎錢有三種味道:省錢、善用錢、存錢。有錢人三種 |
作者 | 鄭善容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學會當個有錢人:內容點閱數破百萬、151萬論壇會員廣大共鳴!韓國網路書店綜合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銷售突破10萬冊紀念本!◎錢有三種味道:省錢、善用錢、存錢。有錢人三種 |
內容簡介 內容點閱數破百萬、151萬論壇會員廣大共鳴! 韓國網路書店綜合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銷售突破10萬冊紀念本! ◎錢有三種味道:省錢、善用錢、存錢。有錢人三種都嘗過。 ◎努力很重要,但想變有錢,得靠鷹眼、蛇腦、狗鼻,怎麼培養? ◎世上不存在好的稅金,有錢人都很懂稅制和怎麼避稅。 本書作者鄭善容是韓國某大型流通企業的高階主管, 擁有25年企劃及銷售商品的資歷,天天勤奮工作, 希望能給家人安穩的生活。 但在他努力工作一輩子,退休前兒子卻問了一句: 「為什麼爸爸工作25年,還是賺得這麼辛苦?」 原來25年來,他只知悶頭工作,反觀努力充實理財知識的妻子, 光靠每個月從他的薪水中領取一部分來存錢、投資, 就將資產從6億增加到50億韓元(新臺幣超過一億元), 還在首爾擁有3間公寓住宅。 於是他開始向妻子學習「當個有錢人」(因為窮人誰都會當), 並寫成文章分享到網路上,點閱數瞬間破百萬, 引起151萬論壇會員共鳴──也就是本書內容。 ◎投資的錢、花掉的錢、保本的錢,有錢人哪種最多? ‧賺錢管道有三種:靠勞動、靠事業、靠資本。 年輕時靠哪種?老年時靠哪種?有錢人又靠哪一種? ‧多數人總想從「增加收入」來致富, 作者卻從只有高中肄業、後來成為大財主的岳父身上發現, 想成為富翁,你得先從「擴大投資支出」開始。 ‧努力工作很重要,但有錢人都具備: 鷹眼(關注趨勢)、蛇腦(冷靜看待變化)、狗鼻(保持警戒)。 這些事學校從來沒有教,怎麼學? ◎讓錢翻倍的技術 1. 想讓錢快速翻倍,買股票最快,但務必掌握兩件事。 2. 房地產最能抗通膨,但得先搞懂維持房價的三個關鍵。 3. 黃金呢?為什麼作者認為它是歷史上最安全的資產? 作者特別提醒,多數投資工具都很安全, 只要你不要歐印(all- in)和開槓桿。 為什麼要學會當個有錢人? 這是上班25年的爸爸最想告訴兒子的事: 努力工作頂多不窮, 致富,得學會鷹眼、蛇腦、狗鼻思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鄭善容綜合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作家,畢業於慶熙大學食品生命工學系,獲得經營學碩士學位,並於2024年在建國大學食品流通工學系研究所完成博士課程,現正準備博士論文。他以作家、講師、YouTuber等身分展開人生第二春。憑藉職場經歷與退休後的實際經驗,為那些在即將退休與正式退休之間徬徨無措的人們,提供建議與指導。【譯者簡介】莊曼淳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隨後前往韓國發展、定居,目前任職於韓國網路漫畫公司,負責翻譯、校稿工作。
產品目錄 各界讚賞推薦序一 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錢,而是受用一生的致富觀念推薦序二 理解經濟,邁向財務自由的起點前言 妻子最常掛在嘴邊的理財三件事第一章 真希望我早點教會孩子的事1. 就像漢堡一樣,錢也有自己的味道2. 現在是靠錢賺錢、獲取溫飽的時代3. 我的職業觀:別當者,要當家4. 踏上財富自由的階梯5. 生活基本命題:食衣住6. 那些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堅強第二章 投資的錢、花掉的錢、保本的錢1. 賺錢的三種管道2. 從生活到存錢,都靠複利3. 想存錢,先懂花錢4. 我們的消費有四%被習慣左右5. 買東西,就是花錢買存在價值6. 世上不存在好的稅金7. 培養鷹眼、蛇腦、狗鼻8. 貨幣和經濟的關係第三章 讓錢翻倍的技術1. 關於股票,我想提醒兩件事2. 想賺錢?先搞懂資本主義3. 自己的錢、別人的錢、別人投資我的錢4. 絕對不會被開除的職場5. 影響房價的三個關鍵6. 歷史上最安全的資產:黃金7. 黃金與錢的角色8. 金融商品是雙面刃9. 鍛鍊會賺錢的工作肌肉10. 書生、職人和商人11. 澳洲首富的家訓:沾淚的麵包與香檳第四章 生活中90%的事都和錢有關1. 避免歐印和開槓桿2. 抬頭挺胸生活吧!3. 地下、半地下、地上的生活4. 順應金錢常理5. 結婚是經濟的契約6. 好好賺錢、好好吃飯、值回飯價7. 社會劇變,財富就流動8. 你和你的後代如何致富?9. 世界從來就不公平10. 改變一個人的方式只有三種11. 別走捷徑,要走彎路12. 沒有了名片,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第五章 打開金錢之眼1. 閱讀新聞2. 把書中知識和生活連結3. 自然法則裡的金錢學4. 具備閱讀理解力結語 貧窮不只悲傷,更是羞恥兒子的信 用父親的明燈看世界給兒子的信 我走出了父親的貧困與痛苦後記 現在的我,重新開始
書名 / | 學會當個有錢人 |
---|---|
作者 / | 鄭善容 |
簡介 / | 學會當個有錢人:內容點閱數破百萬、151萬論壇會員廣大共鳴!韓國網路書店綜合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銷售突破10萬冊紀念本!◎錢有三種味道:省錢、善用錢、存錢。有錢人三種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8476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8476 |
誠品26碼 / | 2682919906000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21*1.36 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錢,而是受用一生的致富觀念
理財專家/郭莉芳
乍看書名「學會當個有錢人」,我以為這是一本討論如何投資致富的書,讀完後才發現,其內容是父親想留給孩子比財富更受用的理財觀念。
作者是脫離社畜生涯、把自己變成生財資本家的實踐者,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兒子問:「為什麼爸爸工作25年,還是賺得這麼辛苦?」這個問題開始。
作者以自己的生涯為例,他發現認真上班當社畜無法變有錢,他能走到靠事業累積財富這一步,主要關鍵有二:
第一是他領悟了「別當勞動者,要當資本家」。
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出賣勞動、領薪水的上班族,晉升到把自己變成一個有營業收入的品牌,也觀察到資本家如何「用錢賺錢」,脫離社畜生涯,讓自己未來的日子越來越輕鬆,人生有如倒吃甘蔗。
作者把人生分成四大階段,在兒童期最好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怎麼用錢);到了出社會後的青年期(25歲至45歲),乖乖的上班,在賺取勞動收入時,就要一邊為壯年期(45歲至60歲)展開事業,賺取事業收入做準備;當累積到一定的財富,就能提早進入老年期,當個在資本市場裡靠投資賺錢的資本家。
第二是娶了妻子。作者表示妻子從小學會「存下來的錢才是你的錢」的觀念,因此努力儲蓄存錢、消費有度、懂得投資,讓他們家後來能用現金買房。
作者明白點出,「結婚是經濟的契約」,你想結婚的對象,要具有智慧,還要懂得食物滋味,才能懂得人生況味。講白一點,就是選一個能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是創造生活問題的對象結婚,才是上策。
想累積財富,光靠努力是不行的,你得看懂賺錢機會背後的邏輯。有的人勤奮踏實、努力一生,只能勉強餬口;而有的人,透析財富本質,透過正確的財商知識與工具,短短幾年獲取巨額財富。
在這個複雜又充滿競爭的世界裡,許多人都在追求財富的成長,然而,真正能達成這一目的的途徑,似乎總被少數人掌握。
「在險惡的世界裡,守護自己的盾牌就是經濟知識」,希望看過這本書後,大家都能把守護自己與家人的盾牌變得更厚實。
/
推薦序二
理解經濟,邁向財務自由的起點
IG粉專「理享人生」版主/理長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在「努力工作,就能過上好生活」的信念中長大,那你一定曾疑惑:「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是存不了錢?」
《學會當個有錢人》讓我深有感觸。它不僅教你理財技巧,更點出在這個用錢賺錢的時代,缺乏經濟知識,就像盲目的生活,成了所謂的「理財文盲」。
作者的經歷和我非常相似,我們都來自那樣的家庭:父母一輩勤奮勞動,為了三餐溫飽努力,卻對投資和理財一無所知。他們教會我們如何努力與節儉,卻未曾教導我們如何用資本養出財富。
我長大後才明白,不懂得經濟知識,不只錯失致富機會,更在無形中,把貧窮的壓力轉嫁給下一代。
沒錢,更要理財。
很多人以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但事實正好相反,手頭越拮据,越需要理財。了解金融工具、掌握風險與報酬、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這些都是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書中提到,作者的妻子憑藉對金錢的敏銳洞察力,一步步滾出屬於自己的財富雪球。這讓我想起自己剛開始接觸投資時的模樣——從零開始,一點一滴的學習、試錯,再學習。當你真正懂得如何管理金錢,你就不再是它的奴隸,而是能夠指揮它的主人。
這本書以親切、真誠卻不說教的方式,引導人們從「為什麼我總是這麼辛苦」的自我質疑,走向「自己可以怎麼改變未來」的行動實踐。不論你正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我由衷的推薦每一個人閱讀這本書。因為唯有真正理解金錢的本質,才能邁向財務自由,也才能在經濟的洪流中,不被無知拖向焦慮與貧困。
我們這一代,已經不再有「努力工作、買房、退休」這樣的標準劇本。時代變了,不懂錢、不理財,只會讓你越來越疲憊,陷入窮忙和焦慮的漩渦。
《學會當個有錢人》不是一本讓你一夜致富的書,但它絕對可以成為你邁向財務自由的起點。如果你不想一輩子都靠勞力過日子,就一定要翻開本書,讓我們一起學會當個有錢人,從小錢開始,慢慢累積,創造屬於自己的「理享」人生。
內文 : 想存錢,先懂花錢
金錢有兩種屬性:收入和支出。現在我要談談支出──從口袋裡掏出來的
錢,根據花錢目的,可分成三種形態:
投資支出:包括房地產投資、股票投資、事業、開店、銀行儲蓄等。就是把錢花在將來可以賺到錢的地方,因此需要徹底的計畫。這是為了賺取更多錢而支出的必要項目,如果可以,越多越好,有錢人都是投資支出較大。
必要消費:買洗衣精、菜、米、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就是因產生需求而付錢。生活中必要的食衣住行基本支出,與其一味縮減,不如精明管理。
欲望開銷:因浪費而產生的支出。消費心理有兩種,需求跟想要。所謂浪費就是在欲望驅使下的消費,人的消費欲望相當多元,有時是為了炫耀,有時則是物欲作祟。偶爾人會因分不清需求跟想要,而不小心亂花錢。
我們必須明確區分上述三種支出形式。人總認為,有收入才可以支出,然而絕非如此。想成為有錢人,支出最重要,收入則是其次。
當我們擁有的錢較少或感到不滿意時,會認為自己沒錢。事實上,根據我們如何使用,錢可能會被存起來或消失。想成為富豪,需兼備時代、運氣等諸多因素。不過,成為小富翁只需要顧及經濟上支出。有人只靠經濟上的支出成為有錢人,舉個例子:
我身邊的小富翁代表是我岳父。他用錢方式影響了妻子。我們現在能以資產家身分處世,多虧了她。我愛著妻子,從經濟角度來看,我則非常尊敬她。因為妻子只靠我的勞動收入,就賺到許多錢。
上班族的薪水是固定的。妻子卻能把我們家的資產增加到50億韓元,全靠她用強大的意志力減少欲望和必要消費,專注在投資支出上。
岳父高中肄業,不到二十歲就務農到七十多歲。他在那個鄉下地區,是罕見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大財主。更重要的是,現在他的資產價值還在逐年上升。其成功祕訣中,沒什麼經濟理論。我不認為岳父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知道什麼投資方法或金錢概念。
不過,即便如此,他也不是因擁有大筆收入才成為資產家。沒有投資概念,只有務農這筆不算多的收入,但他卻知道怎麼花錢。
岳父幾乎沒有浪費支出,僅維持家裡最低必要支出限度,而這筆花費也沒超過收入的10%,剩下90%全用於投資。他認為菸酒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的東西,所以不曾碰過。透過減少消費支出,他每存下一筆資金,就將這筆錢拿去投資。投資對象包括子女、土地、牛隻。辛辛苦苦存下的錢,只用在子女教育費、購買住家周邊的土地和牛犢。
首先看他的第一筆投資──子女教育費。簡單來說,成果不差。包括我妻子在內的四個孩子中,有三人是公務員,過著衣食無缺的生活,而且個性都相當溫和,手足不曾發生嚴重爭吵。正如他在七十大壽時的感想:「感謝你們順利長大。」子女平安無事長大成人,光是這一項成果,就是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接著檢視第二筆投資。他的財產大部分來自土地,每當岳父存下一筆錢,就會買下附近的土地。因為他知道即使地價便宜的農村土地,也能賺到錢。每年買一點土地,現在有大片土地都屬於他,而那些土地至今還在自動幫他賺錢。投資低風險資產是創造未來收入的源頭,了解其經濟原理後,對低風險資產的投資支出起了作用。
最後一項投資是飼養韓牛。牛同時扮演累積資本的角色,現在岳父養了60頭牛。通常一隻的價格在300萬韓元(約新臺幣6萬元)以下,即使考慮飼料費用,養韓牛也是收益率在50%以上的高投資事業。這樣的投資原理,不是透過文字,而是透過身體力行習得。
雖然岳父年過七旬,還是健健康康的工作,現在家裡只剩下妻子的爸媽兩人了。他們靠水田和旱田種出來的食材解決三餐,只穿家裡現有的衣服,可以說消費幾乎為零。另一方面,牛和土地此時此刻正在自動增加資產。
他的財富不是從收入,而是從消費開始。所以,想成為富翁,先減少開支,並且規畫擴大投資支出,下一步才是增加收入。
大部分的人總想從收入尋找正確答案,而不是支出。
收入是應變數,支出則是自變數,我們應該有效利用支出這個自變數。找到屬於自己的支出方式,守住金錢。
買東西,就是花錢買存在價值
前文提到,我兒子看了廣告後,買了12件印有自行車圖案的T恤。那些衣服大部分只在剛買的20天內穿過,之後就掛在衣架上345天。
我一位朋友說:「世上最帥的男人是第一次見到的男人,而最好看的女人是初次見面的女人。初見彼此的那一瞬間,最能感受對方的魅力。」
商品也一樣,在眾多商品中,最有魅力的就是新品。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心動就盲目購買。否則一不小心,房間就會堆滿雜物,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再說一次,所謂明智的消費,就是只買必要的物品,並好好使用。
現在我要分享整理技巧,整理為第一步,接下來才是整頓。
首先,整理是根據需要來分類物品。分出必要和不必要,然後丟掉不必要的東西。兩個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我最近使用過這個東西嗎?」、「這個東西還會讓我心動嗎?」
如果是無法割捨的東西,就再自問一次。如果一年內都沒有使用過,就爽快的捐贈給二手商店或送給需要的人,這是對該物品的禮貌和愛,像這樣分類該清掉且不必要的東西,將空間極簡化的過程就是整理。
接下來是整頓,替各項物品找到最佳位置,讓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到所有物品的擺放處。整頓不需要一次完成,重點在於明天、後天,甚至大後天都會持續進行。
美國前特種作戰部司令官威廉.麥克雷文(William McRaven,著有《唯一輕鬆的一天,是昨天》[The Wisdom of the Bullfrog,大是文化出版])在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畢業典禮上說道:「每天早上收拾好床鋪,代表完成當天的第一項任務。」起床後收拾床鋪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成功的人都會堅持做好瑣碎小事,所以財富和成功會跟在這樣的人身邊。這就是為什麼我強調整理與整頓,為了正確使用物品,必須把其數量依用途減少至一、兩樣。
我用兒子喜歡的T恤說明。他高中時買了一件白色衣領的T恤,每次穿過後都會用漂白粉清洗。只有一件時,兒子是如此珍惜,但後來他又買了幾件,自此再也沒穿過那件T恤。在因廣告買了12件衣服後,對最初那件T恤更是置之不理,可以說,每買一件衣服,原本那件T恤的價值變逐漸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丟掉不需要的,留下一、兩個需要放在身邊的,如此一來,留下的物品才能經常被使用。
我清楚記得兒子高中畢業典禮結束後,回家收拾房間的那天。他輕易丟了教科書、參考書和制服,但看著那件白色T恤許久,最終把它放到分類回收,明智的消費就在使用物品的過程中,感受物品的本質。用過一次就丟掉,是對該物品不禮貌,會扼殺其壽命。
如果不是會用到的東西就不要買,一旦購買,就要使用並感受物品本質。這就是消費觀念,也是經濟觀念。
無論生命或其他東西,其中都蘊含生活的智慧、幸福以及本質。不論是書、衣服、包包……從被製造出來的那一刻起,都蘊含著看不見的器皿,讓人們能把生活慢慢裝進。
買東西,不只是買下物品,同時也買了它的存在價值,以及現在、未來的用處。經常使用,讓時間、精力和感情滲透到物品上,而這些會成為回憶和生活。體會物品的價值,才算真正學習到明智消費法。
最佳賣點 : 努力工作頂多不窮。
致富,得學會鷹眼、蛇腦、狗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