완전배출
作者 | 曹承佑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80-62 完全代謝:本書榮登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超過21個月YouTube頻道影片總觀看次數破5,000萬前作《蔬果餐》,蟬聯韓國健康類暢銷榜銷售冠軍40週◎比起點人工淚液,每天吃一 |
作者 | 曹承佑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80-62 完全代謝:本書榮登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超過21個月YouTube頻道影片總觀看次數破5,000萬前作《蔬果餐》,蟬聯韓國健康類暢銷榜銷售冠軍40週◎比起點人工淚液,每天吃一 |
內容簡介 本書榮登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超過21個月 YouTube頻道影片總觀看次數破5,000萬 前作《蔬果餐》,蟬聯韓國健康類暢銷榜銷售冠軍40週 ◎比起點人工淚液,每天吃一根紅蘿蔔可以緩解乾眼症。 ◎睡不著?用天然的鴉片助眠──萵苣。吃萵苣,比安眠藥更有效。 ◎你只在乎保健食品的成分,卻忽略它能否排毒。營養過剩也會堆成體內廢物。 作者曹承佑,企管系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銀行員, 因為每天與金錢打交道,興起了賺大錢的念頭,離職自創咖啡事業。 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肉類和加工食品成了飲食日常,身體隨之亮起紅燈── 身高177公分的他,體重從62公斤飆升至80公斤,還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 儘管就醫服藥,卻毫無起色,為了自救,報考藥學院的韓藥學系, 深入學習人體與疾病相關知識,體悟到: 吃「活的食物」(蔬菜、水果與無添加蔬果汁)能活命, 吃「死的食物」(加工食品)則導致疾病與死亡。 於是他開始吃「蔬果餐」,體重從80公斤瘦回62公斤,之後10年持續維持輕盈體態。 他目前是國家認證的韓藥師(韓醫是融合中醫與朝鮮本土發展的韓方醫學), 經營韓藥局「預防院」,並擔任院長。 著有《蔬果餐》一書,連續40週蟬聯韓國健康類書籍銷售冠軍。 為什麼只吃蔬果就能恢復健康? 因為「完全代謝」──河流因垃圾堵塞會變臭,身體也是, 蔬果餐能將體內廢物清光光,各種不適自然消失。 ◎靠蔬菜與水果做到完全代謝,怎麼吃? ‧採取七三法則:70%蔬果餐、30%正常吃。 蔬果汁好苦,難以入口? 嘗試作者的完美比例:一根紅蘿蔔+四分之一顆高麗菜+兩顆蘋果。 ‧β-胡蘿蔔素有助眼睛健康。 比起點人工淚液,每天吃一根紅蘿蔔可以緩解乾眼症。 ‧睡不著?用天然的鴉片助眠──萵苣。吃萵苣,比安眠藥更有效。 超市與市場常見的美生菜、皺葉萵苣、蘿蔓萵苣,都適合生吃。 ◎不吃早餐,便祕就改善 ‧麵包配果醬,是腸道大敵;熱狗和火腿,跟抽菸一樣傷身。 ‧早餐吃麥片配牛奶,容易消化不良、脹氣;吞嚥太快,會導致便祕。 作者建議不吃早餐,讓胃休息16個小時。但早上肚子餓,怎麼辦? ◎口臭、體味重,都是體內毒素在作怪 ‧麵包、披薩、漢堡……加工食品會讓你即使吃很多,仍控制不住食慾。 腸胃負擔加重,口臭、體味重,都是因為代謝不良。 除了作者的親身實證,他的讀者也透過完全代謝排毒修復身體: ‧砸重金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都無效,改吃蔬果餐竟三週內痊癒。 ‧不到兩個月,體重減6公斤,連打嗝與放屁也幾乎消失。 ‧青少年不再被青春痘和鼻炎困擾,早上開心上學。 渾身毛病的商業人士,如何自癒? 採取七三法則:70%蔬果餐、30%正常吃, 連續吃兩週,痠痛倦怠、失眠、消化不良……各種身體不適自然消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曹承佑在過去汲汲營營的生活中,肉類和加工食品成了日常,身體隨之亮起紅燈──身高177公分,體重從原本的62公斤飆升至80公斤,身形像氣球般膨脹,甚至罹患了冠狀動脈心臟病。儘管就醫服藥,卻毫無起色,因此報考藥學院的韓藥學系。在博覽群書後,意識到光靠醫院和藥物,未必能真正解決肥胖與慢性病的根本問題。之後,體悟到吃「活的食物」(蔬菜、水果與無添加蔬果汁)能活命,吃「死的食物」(加工食品)則導致疾病與死亡,於是開始實踐這個飲食原則,結果心臟疾患便痊癒了。後來不斷向他人推薦蔬果餐,親眼見證不孕的婦女成功懷孕、生子;整晚啼哭不止的嬰兒露出笑容,而自己也健康的維持62公斤,沒有復胖。著有《蔬果餐》一書,連續40週蟬聯韓國健康類書籍銷售冠軍。現任韓藥局「預防院」的院長。【譯者簡介】張鈺琦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韓文系文學碩士,同時擔任韓文系兼任講師。曾任臺灣、日本及韓國雜誌的中文版總編輯。譯有《給你的一句狠話》、《說話的實力》(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譯作遍及韓國醫美、美容、理財、學習、醫學等領域,目前以譯者、作家、教師和講者身分活躍。臉書粉絲專頁:伊麗莎的趣味韓國、每天開心學韓語。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從壓力與混亂中,找回身體原本的節奏/余雅雯推薦序二 徹底代謝,身體自然不再疼痛/黃千芮自序 吃有生命力的食物,你試過了嗎?第一章 我曾在鬼門關前走一遭1. 渾身毛病的商業人士,如何自癒?2. 頂尖癌症治療中心也推崇的蔬果餐3. 三個月不喝牛奶,孩子一覺到天亮你試過了嗎? 異位性皮膚炎在三週內消失第二章 變年輕的方法1. 只吃活的食物2. 河流因垃圾而堵塞,身體也是你試過了嗎? 不到兩個月,體重減6公斤第三章 完全代謝,這樣吃1. 每天吃一根紅蘿蔔2. 先將早餐換成蔬菜水果3. 用天然的鴉片助眠──萵苣你試過了嗎? 不再便祕、痠痛消失第四章 放屁與打嗝的機制1. 已經吃很多,仍控制不住食慾2. 身體為了自保,會把毒素儲存在脂肪3. 麵包配果醬,竟是腸道惡夢?4. 腸道不排氣,口臭就上門5.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6. 為什麼會經痛?你試過了嗎? 終於擺脫了高血脂、糖尿病第五章 幫腸胃補充天然酵素1. 人體代謝與消化的重要催化劑2. 打成無添加蔬果汁,吸收更快3. 營養學專家:酵素決定壽命你試過了嗎? 不再被青春痘和鼻炎困擾第六章 不吃早餐,便祕就改善1. 讓胃休息16個小時2. 口臭、體味重,都是體內毒素在作怪3. 吞嚥太快,導致便祕4. 淋巴系統是排毒的司令部5. 發燒與疲倦,是免疫系統修復的信號6. 你只在乎營養成分,卻忽略它能否排毒7. 煮熟,酵素和維生素都流失了8. 想完全排出,你需要膳食纖維9. 我經歷肥胖與動脈硬化後才了解你試過了嗎? 不須再吃助消化的藥第七章 可以吃肉類和乳製品嗎?1. 吃肉堵住的血管,蔬果讓它恢復順暢2. 熱狗、火腿,就像抽菸一樣傷身3. 蛋白質沒補到,痛風先上門?4. 喝牛奶,容易脹氣5. 七三法則:七成蔬果、三成正常吃你試過了嗎? 排便順、皮膚亮、腦袋清第八章 保健食品的迷思1. 那些曾紅極一時的保健食品2. 營養過剩也會堆成體內廢物3. 維生素D的真補法4. Omega-3補充劑的功效有限你試過了嗎? 癌症患者也能輕鬆備餐第九章 強烈推薦無添加蔬果汁1. 純蔬果汁──除了水,不加其他東西2. 檸檬救了200萬人的性命3. 以檸檬水取代早上的咖啡4. 我的完美蔬果比例你試過了嗎? 困擾18年之久的乾癬第十章 體內排毒的真相咖啡真的是毒嗎?果皮上的農藥怎麼洗?對人體真正有價值的糖蔬菜富含鉀質,腎臟不好的人能吃嗎?日照不足的人容易胖你試過了嗎? 三個多月減8公斤結語 預防就是最好的治療編輯的話參考資料
書名 / | 80-62 完全代謝 |
---|---|
作者 / | 曹承佑 |
簡介 / | 80-62 完全代謝:本書榮登韓國各大書店排行榜超過21個月YouTube頻道影片總觀看次數破5,000萬前作《蔬果餐》,蟬聯韓國健康類暢銷榜銷售冠軍40週◎比起點人工淚液,每天吃一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881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8810 |
誠品26碼 / | 2682919898008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44 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從壓力與混亂中,找回身體原本的節奏
上璽中醫診所院長/余雅雯
當我翻開《80-62 完全代謝》的第一頁,心裡浮現的是:「這正是我多年來在實踐中醫與人智醫學(Anthroposophic Medicine,結合西醫與人智學理念的整體療法)時,一直想表達的。」
我在臨床上曾處理大量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個案,當時所強調的「排毒飲食」,其實目的並非單純清除毒素,而是為身體創造「少一點干擾,多一點修復」的空間。從中醫的觀點來說,這是在減輕身體負擔、調和臟腑氣機;在人智醫學的語言中,則可理解為促進乙太力(Etheric Force,源自人智學與自然哲學的概念,指支撐生命活動的非物質能量或生命力)順暢流動。
本書讓我感動的不僅是它所傳遞的知識,還有它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帶領讀者一步步從壓力與混亂中,找回身體原本的節奏。書中談代謝,但比多數健康書更深入、更完整,並以更尊重人類整體性的眼光來看待身體與生命。
在這個資訊爆炸、飲食觀念快速更迭的時代,「代謝」已不再只是醫學術語,而是全民關注的熱門關鍵詞。不過,多數人對它的理解,仍停留在「少吃多動」的簡化口號,以及圍繞體重數字打轉的焦慮循環中。
作者開啟了一扇嶄新的視野之門,他邀請我們從僵化的數據與表面指標中退一步,重新認識代謝的本質:真正的代謝,並非不停的計算卡路里或營養素,而是涵蓋了身、心、靈各層次的照顧。這樣的觀點與中醫的「氣機流通」、「五行入臟腑」、「以甘草調和百藥」等理念非常接近,它們看的都是物質背後的生命動力學,不僅是營養學數值。
代謝不只是燃燒卡路里與轉換能量,更是乙太力──來自植物的生命力,支持人體內在秩序的力量,得以運行與展現的基礎。為什麼植物比肉類充滿更多能量?因為植物的能量未被情緒與欲望汙染,是純粹向上的生長力,能幫助人類提升精神狀態、澄明思維,並帶來修復與安定的作用。
本書讓我們看見,代謝是一場身、心、靈三者之間的深度合作。我尤其欣賞作者未落入「數據決定一切」的陷阱,並勇敢的說出一個簡單卻重要的真相──你對待身體的方式,才是健康的根本關鍵。這樣的觀點,與我多年來在中醫與人智醫學中的體悟不謀而合。
如果你曾對健康感到迷惘,且嘗試過各種方法卻依然疲憊無效,那麼本書將會是你的一盞明燈。它不是告訴你「該怎麼做才對」,而是帶你找回身體原有的節奏與內在的力量,這接近中醫講求天人合一、致中和的理念。
《80-62 完全代謝》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書,而是溫柔又堅定的引導者,誠摯推薦給所有關心健康、願意重新認識自己的人。
/
推薦序二
徹底代謝,身體自然不再疼痛
草食營養師/黃千芮
「當一個人具備智慧時,能聽懂別人的話,就有機會阻斷大部分的痛苦;但若缺乏智慧,往往必須親身經歷苦難,才可能有所醒悟。」這是我曾在網路社群上分享的一句話,而本書作者也是如此──他透過分享親身經驗,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也凸顯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讓全書更具感染力與說服力。
作者分享,他過去將金錢視為人生的唯一目標,並如願賺到了一桶金。但不久後,他發現自己在追逐財富的同時忽視了健康。當身體出現異常,他才了解到最寶貴的賺錢武器,其實是身體這一副軀殼。
他過去把人體當機器,不願休息,長期忽略疲憊身軀所發出的警訊,一味的依賴能快速「處理」症狀的藥物(藥物本身只是輔具,並不能解決根源,所以我使用「處理」二字),讓身體盡量維持在麻痺狀態,好讓這具軀體可以持續運行。
此外,他以前餐餐吃加工食品,且囫圇吞棗、不加思索的進食。這些毫無生命力的食物,在營養學中被稱為「空熱量」(empty calorie)食物──僅提供熱量但毫無營養價值,對維持身體機能而言,可說是豬隊友般的存在。當時的他用快速而敷衍的方式過日子,任由身體肥胖、慢性疼痛纏身。
不過,閱讀本書後,我由衷感受到作者是受到祝福的人(當我寫下這句話時,全身起了雞皮疙瘩)。這份祝福是來自於他的自我覺醒──願意正視疼痛,不再敷衍或逃避,並找到適合的減重、維持健康的方式,最終順利的從80公斤瘦到62公斤,且持續10年未曾復胖。能用「不辛苦」的方式穩定維持體態,正是長久健康的關鍵。
作者改變生活方式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減重,而是希望「身體不再疼痛」。如果一開始就設定「一個月要瘦10公斤」這類不科學的目標,會讓身體承受極大的壓力,導致壓力賀爾蒙飆升,使得身心俱疲。如此一來,別說是要達到目標,反而更容易造成反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目標設定為「我要健康、不再疼痛」,注意力便會轉向身心靈皆能承受的方式,心也因此安定下來,有意識的感受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的過程。當身體不再疼痛、處於非發炎的狀態,體重自然會回到健康範圍。
除了作者本人的經歷外,書中還分享許多案例,這些案例皆聚焦於人體的四大排出途徑:呼吸、排尿、排便、皮膚。當代謝機能失衡時,體內廢物無法順利排出,就會以各種形式反映在身體上,像是口臭、屁臭、體味明顯;尿液顏色濃、混濁、有異味;排便不順、小羊便(糞便呈現乾硬的粒狀)、腹瀉;異味性皮膚炎、溼疹、乾癢、慢性蕁麻疹等。這些症狀幾乎是現代人多少都曾遭遇過的困擾,而書中也指出,其實可經由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來改善。
透過分享他人的症狀與經驗,有助於拉近醫病之間的距離。畢竟對多數民眾而言,醫療知識往往過於抽象,而改善方法又不夠貼近生活,即使有心追求健康,也難以真正落實。但藉由閱讀他人的真實故事,讓人得以從模仿中學習,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維持方式。
作者並未以權威姿態建立醫病關係,而是先讓讀者初步了解疾病的樣貌,認識各種症狀可能帶來的生活困擾與情緒影響。在實際情境中,當醫病之間能開放溝通,便有助於雙方共同討論,進而擬定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案。這樣的互動不僅能促進理解,也可以激發民眾的共鳴:「不如試著健康一點點?」使人更願意踏出實踐的第一步。
內文 : 渾身毛病的商業人士,如何自癒?
我原本的夢想不是當韓藥師(按:韓醫是韓國的漢方醫學體系,主要是在傳統中醫的體系上,結合朝鮮本土醫藥發展起來,跟中醫略有不同。而韓藥師是專門販售與指導韓藥的國家認證專業人員),第一份工作是銀行員,當時真的很拚,加班和吃消夜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二十幾歲的青春就這樣度過了。
後來,因為每天工作都會接觸到錢,因此產生賺大錢的欲望,想著:「要不然就來大幹一場?」於是決定轉換跑道,幾經思考後選擇了咖啡事業。我親自試喝並學習沖泡各種咖啡,像是羅布斯塔(Robusta)與耶加雪菲(Yirgacheffe),甚至還自創減肥咖啡,就這樣事業蒸蒸日上。然而不知不覺間,我的體重超過了80公斤,胸口也出現劇烈的疼痛感。
當時我就跟一般的韓國男生一樣,吃著麵包、餅乾與冰淇淋,喜愛炸豬排、熱狗與炸醬麵。我因此變胖,且伴隨著失眠、消化不良、暈眩與頭痛等症狀。現在想想,這是因為我忽視了身體給的警訊才演變成這樣。我當時只能藉由吃消化藥與止痛藥來減緩症狀;如果肌肉疼痛難耐,則會去醫院注射類固醇,並不斷洗腦自己「現在必須更專注在事業上」,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不過,其實我小時候偏瘦,因為以前媽媽會從田裡摘蔬果,然後煮成美味的飯菜,所以我能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蔬菜與水果。她很堅持不能把工廠做的食品當作餐點,託媽媽的福,那時我的身體很健康。
長大後,當我因為胸痛去醫院就診時,醫生說這是冠心病的初期症狀,也就是血管出現輕微阻塞現象。冠狀動脈是負責為心臟供應血液的血管,因此當這些血管變窄和阻塞時,就被稱為冠心病(冠狀動脈阻塞)。而我經過學習才知道,這種心臟病中,有高達30%的患者會在毫無症狀下猝死,也就是說,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未察覺病因便突然離世。就算在發病後黃金時間(4小時)內緊急送醫,死亡率也高達10%。冠心病是美國死因第一名,在韓國排第二,真的是很可怕的疾病(按:在臺灣,心臟疾病在2023年的死因排行中位居第二)。
我遵照醫生指示做了冠狀動脈的血管攝影(利用放射線來檢查血管的方法)。醫生將直徑小於2毫米的導管放入血管中,並注射顯影劑來觀察血管阻塞程度。檢查過程很痛苦,我完全不會想再經歷第二次。之後我就一直吃醫院開的藥,吃了之後副作用也越來越嚴重,可說是苦不堪言。
後來我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因此即使一把年紀還去考韓藥學系。到了那時,我才知道斯他汀(Statins)類的膽固醇藥品會引發神經痛等副作用。由於親身經歷過,我才體會到「醫院與藥品不一定能治癒疾病」的事實,因此中止了所有事業,回鄉療養並投入與健康相關的學習中。
過去,我心中存在一些疑問:「人為什麼會變胖?為什麼會生病?」為此我讀了非常多書,並遵照作者的主張去一一實踐,像是大口吃肉、喝防彈咖啡(在咖啡中加入奶油來喝)。但不僅減肥沒成功,反而加重了病情。
後來,我偶然讀到了一本書,內容提到「智人(Homo sapiens)是吃什麼賴以為生」、「野生動物為什麼不會發胖也不會生病」,看完後,我有如醍醐灌頂般的了解到,不論我們的身體再怎麼複雜,只要遵循自然法則,一切就會如鏡子般清晰可見──我意識到活生生的人就應該要吃「活的食物」(蔬菜、水果與無添加蔬果汁),只要捨棄「死的食物」,吃活的食物,就能徹底擺脫肥胖與疾病(按:本書中提到「活的食物」,是指蔬菜、水果與無添加蔬果汁;「死的食物」是指加工食品、乳製品、肉類、雞蛋、麵包與餅乾等食物)。
從那天起,我把冰箱中所有加工食品、牛奶、魚類、雞蛋、麵包與餅乾等食物全丟到垃圾桶中,並開始實踐蔬果飲食。我並非因為蔬食主義或純素主義,而是受「活的食物」概念啟發,而開始以蔬菜、水果及無添加蔬果汁為主食。
結果相當驚人。不到兩週,我的疼痛消失了,而且體重開始減輕。本來拖著80公斤、不管走到哪裡都覺得累的沉重身軀,但實行蔬果餐後自然瘦到了62公斤。因為是吃來自大自然的食物,所以沒什麼副作用。在之後的10年,我的身材都維持在177公分、62公斤,而且從未因生病而踏進醫院。
在東方醫學中有「藥食同源」一詞,意思是「食物即藥」。以此理論為基礎,延伸出以食物來治療的稱為「食治」(按:即食療),而以食物來治療疾病的醫生稱為「食醫」(按:類似現代的營養師)。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也曾說:「讓食物變成你的藥,讓藥變成你的食物。」然而,許多醫生在宣讀〈希波克拉底誓詞〉(按:醫學生完成訓練後,都得宣讀這段誓言,才能成為醫生)後,便開始違背「這位父親」的遺訓。
他們不以食物為藥,反而開始把有毒的藥當成食物一樣餵給病人,甚至還說出「一輩子跟藥當好朋友」這樣的話。被困在醫院體系裡的醫生,往往不會輕易說出「先從飲食開始改變」的建議,反而經常一臉不耐煩的在3分鐘內結束看診──看著電腦上的圖表與報告,透過「3分鐘診斷」來開藥。我並不是要責怪醫生,而是想指出在資本主義下的醫療體系問題。在這個體系下,病人不是治病的對象,而被當作「賺錢的對象」。診療越快、看越多病人,才能賺到錢。
我並非想責備醫生與醫療體系,因為現實是減輕病人的症狀才能賺到錢。而且不妨想想,如果有個病人因為「痛到受不了」而去醫院,結果醫生卻對病人說明疼痛的原理,像是「疼痛是康復的過程」,或對病人說「忍耐一下,等不痛之後好好改變飲食和生活」,未免太不切實際了。因此,即使醫生知道開一次刀並不會完全根治疾病,還是會建議病人直接開刀,並提供一堆止痛藥。
我經營的韓藥局名為「預防院」,但從經濟的角度考量,預防無法帶來收入,說穿了就是無法獲得經濟利益,難以賦予醫生投入其中的動機。正因如此,我能理解真正有醫德的醫生,為何想對這令人無語的醫療體系提出質疑。
七三法則:七成蔬果、三成正常吃
當我強調要多吃生食時,你可能會反問:「只吃蔬菜和水果,要怎麼活?」這句話我也認同。想像一下:早上喝了無添加蔬果汁後去上班;中午吃了蘋果和香蕉;晚上下班回家時,外頭正飄著細雨,天氣溼冷。尤其是在寒冬雪季從外頭回到家時,一定想來碗熱呼呼的湯,怎麼可能會想吃蔬菜和水果。
黑猩猩是人類最接近的近親之一,至今仍在叢林中以水果和樹葉為主食。相比之下,人類祖先為了適應多變的氣候環境,尤其在遷徙至寒冷地區時,早期便學會了使用火,這成為維持生命與發展文明的重要應變手段。畢竟,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深處,怎麼可能找到蔬菜和水果?
所以,我建議你遵循7:3飲食法,也就是說,七成的飲食以水果、蔬菜與無添加蔬果汁為主,剩下的三成則能隨心所欲的享受美食。但就算是「隨心所欲」,也有一定的優先順序。
我建議以蔬菜、水果、無添加蔬果汁為主食,然後將天然澱粉類食物作為「能隨心所欲吃的食物」。又或想喝口熱湯時,可以使用香菇、昆布與洋蔥,代替小魚乾熬出高湯,味道也很鮮甜。如果想喝馬鈴薯湯時,就加入馬鈴薯;想喝豆腐味噌鍋時,就加入豆腐和味增。搭配這樣的湯,你可以吃一碗糙米飯,或蒸馬鈴薯或地瓜來享用。
像這樣不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加工食品與加工肉品,主要攝取蔬果與天然澱粉類食物的飲食方式,被稱為「全食物植物性飲食」。關於類似的概念,在韓國,也有糙米蔬食的先驅者黃聖秀博士等許多人士極力提倡;在西方,約翰.麥克杜格博士很早就推出《麥克杜格博士的全書食餐桌》(The McDougall Program for Maximum Weight Loss)一書,並在五、六十年間獲得熱烈回響。全食物植物性飲食的概念與提倡解救動物的純素(Vegan)有點不同。純素的概念是不吃肉,但可以吃經過加工的蔬食;但全食物植物性飲食不只是不吃肉,連加工過的蔬菜都不吃,可以視為是一種「純粹的蔬食」。
7:3法則的七成是指蔬果與無添加蔬果汁,其他的三成可以隨意吃。如果其他三成都選擇天然澱粉類食物,那麼你拿到的不只是100分,而是120分。因為這樣的飲食方式,能徹底排出體內廢物。除非你身處極端情況(像是誤闖毒氣室),否則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這樣的飲食方式有助於控制體重,並降低罹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最佳賣點 : 渾身毛病的商業人士,如何自癒?70%蔬果餐、30%正常吃,
肥胖、失眠、便祕、乾眼、痠痛倦怠、三高……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