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說話有梗的人
作者 | 黃西 (Joe Wong)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做個說話有梗的人:他是黃西,自我介紹的第一句永遠是:「我是黃西,黃瓜的黃,西瓜的西!白天製藥,晚上搞笑!」(這是一種什麼自我介紹梗?)身為生物化學博士的他,原本 |
作者 | 黃西 (Joe Wong)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做個說話有梗的人:他是黃西,自我介紹的第一句永遠是:「我是黃西,黃瓜的黃,西瓜的西!白天製藥,晚上搞笑!」(這是一種什麼自我介紹梗?)身為生物化學博士的他,原本 |
內容簡介 他是黃西,自我介紹的第一句永遠是: 「我是黃西,黃瓜的黃,西瓜的西!白天製藥,晚上搞笑!」 (這是一種什麼自我介紹梗?) 身為生物化學博士的他,原本是內向理工男, 卻是第一個在美國《大衛深夜秀》節目中,表演脫口秀的亞洲人, 甚至還受邀到美國白宮記者協會晚宴演出。 他當著2,400名觀眾,調侃了當時還是美國副總統的拜登, 表演結束後,拜登卻特地走向前跟他握手聊天…… 有梗2分鐘,改變一輩子。 他說自己在美國新創公司上班時,內鬥頻繁,壓力很大, 工作一年好不容易做出些成績,卻發現一些剛畢業的同事, 一進公司就被提拔成了他的上司, 只因他們善於溝通、說話有梗,讓人容易記住與親近。 原來,說話有梗不是天生的,是一種可透過實踐學得的能力, 如果你害怕在公共場合表達觀點、總是羨慕別人的幽默風趣, 黃西特別公開他超過55個對話梗, 你無須跟他一樣那麼會說脫口秀,只要照套運用, 以後遇到電梯簡報、想打動異性、求職面試、社交應酬, 對方一句「哇,你說得好」,這2分鐘往往就改變了你今後的人生際遇。 .為什麼我說話這麼有趣? 有梗的基本結構就是鋪陳+包袱,包袱就是一種笑點。 最適合用來描述,生活中極為平常但真實發生的糗事。 一個新司機上班,同事問他來的路上順利嗎?(鋪陳) 「我開車開得很順,但不知道為什麼路上有好幾百人在逆向行駛。」(包袱) .說生僻題材,要記得轉回大家熟悉的話題 朋友聚會,某人說自己現在是固體和液體的移動專家, 眾人不解問,可以說得白話一點嗎? 某人答:「就是外送員呀!」 問問自己,你可以把你的專業,用白話且讓人容易記住的方式表達嗎? .不勉強裝嗨,低調也能很有梗 假期結束,很多同事帶了家鄉特產來公司。我說,我也帶了很多,都是肉; 大家問:「在哪呀?」「在我身上呀!」 黃西說,最棒的梗就是自嘲,而且是低調的自嘲。 .應景的幽默,能引起共鳴 尾牙聚餐,同事非要你表演節目。 你就說:「沒問題,我來表演一段退、堂、鼓。」 全家出遊,兒子就是不願意跟大家合照, 你可以回:「你現在不願拍照,長大後怎麼跟人證明你以前真的好看過?」 黃西總說,場景是最好利用的梗。 17個超簡單方法,超過55個可以照套的梗, 只要你會用一個,電梯簡報、打動異性、求職面試、應酬社交,不再坐立不安。 萬一你拋了梗,其他人沒反應,該怎麼救?書裡有答案。 (原版書名:有梗)
作者介紹 黃西 非典型東北人、非傳統生物化學博士、脫口秀界當之無愧的權威級人物、第一位成功躋身美國主流脫口秀表演舞臺的華人、全美喜劇節冠軍、央視《是真的嗎?》主持人,客串過《尋龍訣》、《唐人街探案》、《謊言的誕生》等電影。 多年在中國多個城市和海外舉辦脫口秀巡迴演出。無數個日夜寫段子和數百場脫口秀實戰,擁有豐富的製造幽默的專業經驗。
產品目錄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口語表達專家、企業講師、廣播主持人/王東明中央電視臺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龍洋知名YouTuber/HowHow推薦序一 幽默是一種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態度/張忘形推薦序二 生活隨處都有梗/王東明推薦序三 幽默的心,勇敢的人/崔永元推薦序四 酒窩不醉人,人自醉/龍洋序 說話有梗,行銷溝通無往不利第一章 有梗不是天生,是後天學會的 01為了找到我想要的快樂,我嘗試了各種方法 02水土不服也能是「梗」的靈感來源 03自卑?幽默能使你自信 04不管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會有人讓你的日子不好過05我內向,和人說話就緊張,怎麼辦?06比戰勝死亡更酷的事……第二章 自信沒人能給,更別自己摧毀01想取悅每個人,就永遠不會取悅自己02兩分鐘法則,做你能控制的事03拋了梗,底下沒反應,怎麼救?04你的梗好不好笑,你怎麼知道? 05越聊越起勁,練就幽默感的四要素06說話的禁忌:自以為聰明第三章 梗,是這樣製造的 01為什麼我說話這麼有趣? 02逆向思維,反轉你的腦 03事不過三,其實有道理 04用比喻或替代形容,看似無關卻是笑點 05說生僻題材,要記得把話題轉回大家熟悉的06諧音梗,大家常用,但專家唾棄07提問能讓腦洞大開,發揮想像08現掛,將觀眾拉進表演09夠誇張、反差大,才會讓人驚喜10別勉強裝嗨,低調也能有梗11聯想,不是電腦,是遐想12應景的幽默,能引起共鳴1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14附加包袱,愛補多長就補多長15回應要響,還要有關聯16用身體動作表達情緒感受第四章 有梗可聊,走到哪都混得好 01情話支撐不了愛情,幽默可以 02開得起玩笑,是好朋友間很重要的事03求職面試可幽默,但不要無厘頭04有梗的人,總能混得風生水起05我從小聽你的歌長大06怎麼和父母愉快溝通?陪聊就夠尾聲 不斷試,不怕錯,我永遠「梗」在路上附錄 黃西經典語錄
書名 / | 做個說話有梗的人 |
---|---|
作者 / | 黃西 (Joe Wong) |
簡介 / | 做個說話有梗的人:他是黃西,自我介紹的第一句永遠是:「我是黃西,黃瓜的黃,西瓜的西!白天製藥,晚上搞笑!」(這是一種什麼自我介紹梗?)身為生物化學博士的他,原本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48711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48711 |
誠品26碼 / | 2682919322008 |
頁數 / | 22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21*1.36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5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幽默是一種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態度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
會翻開這本書,我想你一定也想成為一個有梗的人吧。老實說,自己教溝通表達好幾年了,每次大家問我要怎麼提升幽默感、怎麼變得有梗,我都只能給一個回應,那就是請「大家認真生活」。
你可能覺得這是個莫名其妙的答案,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認真生活,才能夠感受生活的情緒,進而找到生活中的那些趣事。但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我錯了,我沒有把這句話敘述清楚。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提到他寫日記調侃自己,並且樂在其中。也提到自己是如何將內向又自卑的個性,變得充滿幽默感。我後來想了又想,認真生活看似是個解答,但其重點是把生活中遇到的大小挫敗,通通記錄起來,並且透過不斷的思考,找到能夠自嘲的點,讓大家一起參與,也能引人發笑。
我最有感的,是作者在書中講的一句話:「反正我不完美,試試又何妨呢?」這讓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大家都不斷的追求完美,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看待挫折時,都覺得丟臉,努力的想遺忘,甚至抹滅掉。但當我們如此的認真看待生活時,幽默感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漸離我們而去。
就像學武功一樣,態度只是開始,有了心法還要有更多技巧。所以在這本書的中段,作者用許多的故事和案例搭配技巧,讓你不但能夠快速理解,還能夠現學現賣。舉例來說,我們說幽默要有逆向思維,其實這用聽的有點困難,但作者在書中是這樣說的:
我向女孩表白說:「我能做妳的男朋友嗎?」
她說:「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我說:「太好了,我已經成功三分之二了!」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馬上就能理解什麼是逆向思維,還能夠直接拿這個段子(按:篇幅短小的笑話、故事)使用。下次講到類似的梗時,就能說某個朋友追一個女生追了很久,雖然沒有追到,但好歹還是朋友,算是成功三分之二。
除了技巧外,作者在人際溝通這部分也舉了不少例子。例如跟別人聯誼時,該怎麼選話題?與朋友沒話題聊時,可以怎樣講自己的故事,甚至連我覺得最難的兩代溝通,也提供了有趣的答案。
我之所以想跟讀者推薦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作者的人生態度。反覆讀了這本書後,我一直在思考,幽默和有梗到底要怎麼來?後來我發現,幽默感其實是一種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態度。一個人能夠接受自己不完美時,才能把他的生命經驗攤開來,說出有梗的段子與人分享。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提到,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都可以活得開心。我反而覺得悲觀的人,擁有更多的梗。因為當我們能夠把遇到的不如意,都變成讓別人發笑的有趣梗,除了能讓自己顯得有幽默感外,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沒有什麼事情會過不去。
期待你也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你生命中的梗,與他人一起笑著分享!
/
推薦序二
生活隨處都有梗
口語表達專家、企業講師、廣播主持人/王東明
絞盡腦汁還是沒梗時,建議從生活圈開始找起。
我是個企業講師,也是多位企業家的表達教練。我發現客戶、學員在不同場合公開發表時,最擔心的問題前兩名分別是擔心自己講不好,以及不知道要講什麼。
這兩個大家都害怕的問題,解決方式完全不同。有基本口說能力的人,大都擔心「不知道要講什麼?」也擔心如果講說過的內容,會被貼上老調重彈、了無新意的標籤。且同樣的內容講久了,自己也會沒有感覺,聽的人也難以共鳴,這種熟悉的情景,你我都常在參加親友的婚禮時遇到。所以口語表達能力再強的人,如果說的內容不接地氣,就很難讓聽的人有共鳴與深刻記憶點。
我曾經幫一位中部企業大老闆(按:後面改以陳爸稱呼)操刀撰寫講稿。他將在女兒婚禮中以主婚人的身分,在親友、生意往來的800位賓客前發表感言。陳爸希望能在婚禮上表達對女兒Lucy的「愛」。
陳爸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傳統的家庭裡,女兒不受家族重視,再加上從小不適應國內的教育學制,成績不盡理想。陳爸在當時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雖然跟家族想法違逆,但還是狠下心來,在女兒高中時,送她去西雅圖念書。一念就十多年。女兒個性獨立,順利的拿到雙學位,也在西雅圖找到工作,還交了男友,即將回臺結婚,但婚宴結束還是得回西雅圖工作生活。
陳爸當時跟我談這些事情時,帶點遺憾與虧欠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最需要人陪伴的時刻裡,狠心的把她送到陌生的環境……講著講著陳爸有點哽咽。一個大型企業的老闆在我面前真情流露。
我問陳爸:「當女兒去西雅圖大學報到時,你有一起去嗎?」
陳爸回:「當然有,我還幫她扛行李、找適合的宿舍、背著大包小包在學區找報到處,隔天小腿、手臂肌腱發炎……」講著講著又笑了。我可以感受到陳爸對這件事的重視,如果當年沒有這樣的決定,Lucy在國內傳統的家族環境下,不可能成長為我們現在看到的自信模樣。
我接著又問:「在那次送女兒到西雅圖時,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我試圖從這對父女之間的感情連結再深入發問。
陳爸說:「在西雅圖待了一個星期後,得回國處理工作。要離開的前一晚,我們父女倆在宿舍裡一起吃泡麵,什麼話都沒有說,彼此都在忍,刻意的不觸碰離別的議題。隔天離開宿舍前往機場時,女兒站在宿舍前的街道上送我離開。我跟自己說,往前走,一直往前走,千萬不能回頭,不能讓女兒看到,已經哭到流鼻涕、很難看的自己……。」
婚禮當天我坐在臺下,現場賓客聽陳爸致詞時,一會兒感動的眼眶泛紅,一會兒大笑。而他的女兒就站在他身後,看著爸爸的背影、聽著熟悉聲音,講述著可能都已經忘記的事情……直到現在那眼神我都還記得!
在企業內訓教課時,學員都問我怎麼找梗?尤其是創作能力乾枯時。我都會說從自己的「生活經驗」找起。我自己也是從這個點切入,再去衍生。
作者黃西,專業背景是生化博士,屬於理性思考的人,他並非天生說話就這麼幽默,而是後天持續苦練,才有今天的成績。書中還分享了他在脫口秀中如何找梗、如何修正、如何練習……值得讀者參考,推薦給大家。
/
推薦序三
幽默的心,勇敢的人
中央電視臺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
黃西在美國做脫口秀,好比在關公面前耍大刀。但是,關公開心的笑了。
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美國脫口秀和東方的喜劇、相聲是不一樣的。
首先,脫口秀的內容必須是原創的。所以脫口秀主持人要簽創作公司,並按合約給予對方酬勞。作者若罷工,脫口秀節目也會跟著停播。這說明創作一段好的脫口秀沒有那麼容易。
其次,脫口秀表演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即說完後要等著觀眾回應。觀眾笑了證明你成功了,你和觀眾都知道。觀眾沒笑證明你失敗了,觀眾和你也都知道。
脫口秀表演遭遇冷場,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而相聲的包袱不響是允許掩飾過去的。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就像兩邊的合約範本,美國的總是想得太周到,導致合約嚴苛,一點也不好看。
黃西回國後,很多人感到疑惑,覺得美國市場好不容易接納你,為什麼不一往無前?我的分析是,他想推廣這種脫口秀文化。
脫口秀不是一笑置之,它分析社會現象,參與社會問題評判,為目標人群爭取利益,同時還必須逗你笑。這種藝術的真諦就是自己找罪受,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沒有多少人理解黃西。我算一個,還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
推薦序四
酒窩不醉人,人自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龍洋
我與黃西相識於《是真的嗎?》這檔節目。在節目中,我們是對有默契且「都有酒窩」的搭檔,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對網路中大家關注的焦點話題進行專業驗證與權威實驗。新穎的風格、貼近百姓的話題,以及優秀嚴謹的節目製作團隊,讓這檔節目備受好評。
節目開場秀中,黃西總是金句連連、笑點頻頻,逗得觀眾捧腹大笑。但這看似輕鬆易得的「笑果」背後,其實是他與團隊同仁反覆打磨精心釀造的腦力付出,凝結著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對人生的態度與主張,笑果的取得很不易。
我很認同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幽默可以後天學會。」我想這會很大的激勵那些渴望變得更有智慧、更會表達、更具魅力的人,去積極的學習與改變,最終感受更上層樓的美好。事實上,幽默真的是可以透過學習營造的,我自身就很有體悟。當年因為工作的原因要做一檔脫口秀,為了製造出輕鬆歡樂的節目效果,沒有搞笑經驗的我,只能不斷的在日常生活中涉獵、吸收大量幽默題材,然後不斷的反覆練習。
這個過程辛苦沒什麼,「心苦」才是真的,從生澀到純熟、從彆扭到自如、從冷場到熱場,千淘萬漉的經歷也是鍛造小心臟強大的過程,幸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主持風格,並得到觀眾的認可,工作也邁上了新的臺階。
儘管現在我主持的節目類型從資訊到專題,財經、文化、綜藝等都有涉及,但學得幽默的思維方式一直影響著我的表達,也帶給我敢於挑戰的勇氣,就像黃西在本書結尾中寫到的:「不斷試,不怕錯,我永遠『梗』在路上。」是啊,不試試怎麼知道你不行呢?
讓書中的幽默技巧幫助你提升生活情趣、潤色職場生活吧,我相信會幽默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看,一個五光十色的旅程正在向你開啟。
內文 : 為什麼我說話這麼有趣?
無論在任何國家,搞笑形式的基本結構都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鋪陳+包袱」。
鋪陳(set up)是很常用的烘托手法,是為了抖包袱提前做的一些基礎性描寫。鋪陳,通常會描寫一個日常生活中極為平常但真實發生的事。
包袱(punch line)是隱藏的伏筆。抖包袱指的是巧妙的把結局展現給讀者。包袱是個非常形象化的比喻詞,它實際上指的是喜劇性的矛盾醞釀。
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段子應該是「鋪陳+態度+包袱」。
這裡面的態度可以是公開表達出來的,比如開心、失望、困惑等,也可以是隱藏起來不明說、不言而喻的,比如當你說「我手機丟了」時,大家都知道你當時一定是處於焦慮、急躁的心情中。
所有的段子都有鋪陳和包袱。比如:「一個新司機上班,同事問他來的路上還順嗎?他說很順。」這就是一個鋪陳,講的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當然,在鋪陳裡一般都有喜怒哀樂等情感帶入。在上面的鋪陳後面接一句:「我自己開車開得很順,但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路上有好幾百人在逆向行駛。」這一句就是包袱,讓大家笑的地方。
我們接下來要講很多脫口秀(幽默)的創作和表演技巧,但高級的脫口秀往往看不出太多技巧痕跡,聽起來完全發自肺腑、渾然天成。高級的脫口秀是經過長期的訓練,技巧嫻熟之後,培養出來的幽默感,所以可以憑直覺,走心(按:用心、認真),讓自己的心聲發出去,並能讓觀眾和你在同一個頻率上震盪。
別勉強裝嗨,低調也能有梗
低調是誇張的反面。在超級英雄的世界裡,有一生氣就膨脹的浩克,也有會縮小的蟻人。蟻人是個自我感覺渺小,但又起著重要作用的人。在段子創作時,低調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一個比較流行的段子:我最近有個5億元的專案。這個專案是有國家補助的。大家擠破頭的想投,已經萬事俱備,就差250元,你能幫個忙嗎?
以下是低調的案例:
朋友的老闆面試時告訴他,跟著他工作,一定可以「發發發」。後來他才知,原來老闆的意思是「發微博、發微信、發小廣告」。
我和老婆出門旅遊,上飛機前我說:「糟了,我好像忘記關掉家裡的水龍頭了!」
我老婆說:「嚇死我了,我以為你忘了帶相機。」
朋友去相親,兩人約在公園門口見面,女孩到了之後打電話給朋友,說找不到他。
朋友說:「妳有看到長得高高的、穿紅色衣服、戴帽子的帥哥嗎?」
女孩高興的說:「很顯眼,看到了。」
他說:「太好了,我就在他旁邊。」
還有一種低調叫做自嘲:
一個朋友問:「有人誇你大方,是真的嗎?」
我說:「是真的,他說的是我的臉。」
假期結束,很多同事帶了特產來公司。
我說:「我帶肉來!」
他們問:「在哪呢?」
我說:「在我身上!」
最佳賣點 : 電梯簡報、打動異性、求職面談、社交應酬,
讓「說得好」改變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