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uthority Advantage: Building Thought Leadership Focused on Impact Not Ego
作者 | Adam Witty/ Rusty Shelton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權威效應: 沒見過面, 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 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 如何傳遞訊息, 你說的話大家都信:◎根本不是地獄廚神親自下廚,餐廳人潮依然絡繹不絕?名聲,就是一 |
作者 | Adam Witty/ Rusty Shelton |
---|---|
出版社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權威效應: 沒見過面, 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 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 如何傳遞訊息, 你說的話大家都信:◎根本不是地獄廚神親自下廚,餐廳人潮依然絡繹不絕?名聲,就是一 |
內容簡介 ◎根本不是地獄廚神親自下廚,餐廳人潮依然絡繹不絕?名聲,就是一種信任。◎沒聽過的作者,因為在富比士出版社出書,你就買了。這叫「連動權威」。◎對方上谷歌搜尋專業知識,結果前五條都是你,這種權威感,怎麼做到?本書作者亞當.維蒂是富比士出版社的執行長,這家出版社是富比士媒體旗下的圖書出版品牌。在成為富比士出版社的執行長之前, 亞當.維蒂在自家的空房間創立了權威媒體(Advantage Media)出版社,幫自己和別人出書。他發現,只要你曾寫過某種類型的書,在大眾眼中就變得非常有影響力,這就是某種「權威效應」,讓你成為身處領域的業界翹楚。由於權威媒體公司的「權威優勢」驚人(儘管規模超小), 2016年,富比士邀請他共同成立富比士出版社,並擔任執行長,持續為企業CEO、創業者提供公關、Podcast等服務, 現在,他合作過的對象超過2,000人,遍布美國各州與海外14個國家。幫助這些領導者打造「權威效應」。本書就是他與富比士高級行銷策略師魯斯蒂.謝爾頓攜手合作,傳授這家世界知名出版社,如何透過訊息的傳遞,幫數千名作者(本來都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創造權威效應。 ◎影響力,來自名聲而非能力 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和凱撒娛樂合作,用他的名字在賭場開了好幾間餐廳,但是,廚神一年頂多只到拉斯維加斯探班一次。 既然吃不到廚神本人親手做的菜,客人為何依然絡繹不絕?名聲越響亮,不用實際互動,顧客依舊對你(的餐廳、產品、服務)充滿信任。 ◎創造權威效應必備的內容.新聞劫持,將眾人注意力轉向你 超級盃比賽因故停電半小時,餅乾大廠奧利奧(Oreo)立刻上傳一張餅乾在黑暗中發光的照片, 「就算燈光全暗,你也可以蘸著吃。」造就1小時內轉推12萬次的奇蹟, 貼文結合新聞時事的新聞劫持,你的內容有高機率被瘋傳。除了新聞,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談,用自嘲語氣更加分,先用自己犯過的錯誤開場,最好是「超級丟臉」的那種, 「我被炒魷魚了,20年前,但也因為這樣我出了一本書!」 最後,你可以在每篇文章和部落格中,引用三到五個人說過的話、標註對方,在發文的同時廣結人脈。 ◎三種打造權威效應的媒體付費媒體:如LinkedIn、臉書,但平臺可能會跟你收「接觸費」。 贏得媒體:如媒體報導、得過的獎項、書評等,你在路人眼中立刻有地位。自有媒體:投資報酬率最高,想建立自有媒體,開Podcast效益最高。三種媒體怎麼經營最有效?哪種媒體最能幫你建立權威? 沒見過面,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如何傳遞訊息,你說的話大家都信。
各界推薦 「《權威效應》提供了一套傳遞訊息、分享訊息的框架,既簡單又有效。」——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波音民用飛機集團(Boeing Commercial Airplanes)、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前執行長「在本書中,兩位作者用風趣的方式教導讀者如何影響眾人。」——克萊爾.史普曼(Claire Shipman),記者、《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暢銷書作家「本書觀點別具一格,讓主管可以利用自身領導地位,替利害關係人創造更多利益。」——葛瑞格.布藍諾門(Greg Brenneman),漢堡王(Burger King)、Quiznos潛艇堡(Quiznos Subs)前執行長、美國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前營運長「我寫過一百本書,每天都會收到領導者的來信,請我傳授與世人分享自身故事、熱忱與知識的方法。遇到這種情況,我的提議都是讓他們去讀《權威效應》!」——帕特.威廉斯(Pat Williams),NBA名人堂成員、奧蘭多魔術隊(Orlando Magic)創辦人、《教練的教練》(Who Coached the Coaches)作者「所有想在自身領域有所作為的領導者,都要好好拜讀此作。」——史提夫.富比士(Steve Forbes),《富比士》(Forbes)雜誌總編輯臺灣B2B業務權威、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吳育宏STARFiSH星予創辦人/公關教主 于長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亞當.維蒂(Adam Witty) 富比士出版社的執行長(富比士媒體旗下的圖書出版品牌,也是《富比士》雜誌出版商),自己有五本著作,還接受過《今日美國》、《投資人商務日報》、《華爾街日報》、ABC與福斯電視網採訪。此外,他也是鷹級童軍(Eagle Scout)、創業家協會(EO)與青年總裁協會(YPO)成員,並擁有商用飛行執照,通過儀表飛行與水上飛機評級。魯斯蒂.謝爾頓(Rusty Shelton) 暢銷書作家、專業主題演講人,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家,致力於協助領導者們培養思維領導力。出版過三本廣受好評的著作,也到過世界各地,向形形色色的聽眾發表演講(包括YPO與富比士)。 席爾科媒體顧問公司(Zilker Media)創辦人兼董事長、富比士出版社的高級行銷策略師,也是EO會員。【譯者簡介】朱家鴻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畢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現為自由譯者,對文字轉換情有獨鍾。譯有《震撼世界的海報》、《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等書。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各界讚譽推薦序一 權威,專家不想告訴你的獲利工具/吳育宏推薦序二 利用多元媒介,贏得不同世代的信任/公關教主 于長君推薦序三 出書,最快贏得權威/吳依瑋推薦序四 寫書帶來的權威效應,讓我翻轉人生/大衛.梅爾曼.史考特導言 在充滿不信任的世界重啟信任第1部 權威感,不等於大頭症 第一章 權威,就是擴大你的影響範圍第二章 人與人的連結,比品牌更有說服力第三章 權威矩陣,為你的影響力布局第2部 創造影響力的手把手教學第四章 價值來自身分,無關能力第五章 沒見過面,就留下第一印象第六章 旁人一句讚美,勝過自吹自擂第七章 經營品牌,要像出版電子報第八章 建立威信必備的內容 第3部 全新媒體環境下的虛擬不動產 第九章 3種打造權威效應的管道 第十章 付費媒體,可能被收「接觸費」 第十一章 贏得媒體,在路人眼中立刻有地位 第十二章 自有媒體,投資報酬率最高 結論 權威效應,是幸福的驅動力 關於作者 謝辭
書名 / | 權威效應: 沒見過面, 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 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 如何傳遞訊息, 你說的話大家都信 |
---|---|
作者 / | Adam Witty Rusty Shelton |
簡介 / | 權威效應: 沒見過面, 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 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 如何傳遞訊息, 你說的話大家都信:◎根本不是地獄廚神親自下廚,餐廳人潮依然絡繹不絕?名聲,就是一 |
出版社 / |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377765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377765 |
誠品26碼 / | 2682521009007 |
頁數 / | 28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1.44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500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權威,專家不想告訴你的獲利工具
臺灣B2B業務權威、威煦軟體開發公司總經理/吳育宏
媒體環境不斷演化,個人、企業、組織做好「行銷」的方式也在改變,我認為可以概括劃分為3個階段:
1. 資源導向
在媒體資源不是那麼豐沛的早期,掌握廣告預算的人,等同擁有話語權。現在的年輕朋友可能很難想像,1990年代的校園活動宣傳都得靠大量的傳單、海報,誰的人手多、銀彈足,誰就能把活動辦得火熱。當時的商業市場亦是如此,印刷文宣、傳統媒體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行銷預算的多寡,幾乎決定了品牌的成敗。
2. 口碑導向
隨著行銷工具越來越發達,閱聽大眾對廣告的信任程度也大幅下滑。網路購物經驗豐富的朋友都知道,要把一個平庸的產品包裝得美輪美奐非常容易。所以人們戲稱,與其看購物網站上的「照騙」,不如到下面的留言區,觀察網友說些什麼。
3. 權威導向
但是,當所有品牌都了解到口碑的重要,用各種正規或「灰色地帶」(買粉絲、建網軍)的方式建立口碑,我們對顧客或愛用者所說的話,信任程度也開始打折扣。這時,建立信任感的過程變得更加嚴苛,我們需要有真實身分作為口碑、在特定領域有成功經驗的專家或意見領袖(KOL)。簡言之,閱聽大眾對行銷的銀彈攻勢早已無感,也不再那麼相信顧客證言,他們相信的是「權威」。
建立權威如此重要,市面上卻少有專門討論如何建立權威的佳作。我認為一部分原因是,某些專家把權威論述得太艱深,一般人難以消化及應用;另一部分原因,權威可是各領域專家們的看家本領,或者,說得世俗一點,是獲利的工具,不見得人人願意分享。
當我收到大是文化的邀請推薦,第一時間就對本書的內容架構與清晰論述為之驚豔。書中除了對權威效應的由來說明精彩,還對建立權威的三種媒體有務實的教戰指南。原來,兩位共同作者是富比士出版社(Forbes Books)的執行長與行銷策略師,他們規畫出版各類書籍上市的過程,便是在打造一個又一個「權威效應」。
自2016年迄今,受惠於大是文化的青睞與鼎力協助,我的3本著作也在B2B領域帶來多年的權威效應。我非常榮幸並極力推薦此書,給所有想打造權威效應的人。
推薦序二
利用多元媒介,贏得不同世代的信任
STARFiSH星予創辦人/公關教主 于長君
《權威效應》一書,結合了許多優秀觀點,給予企業主、領導者、專家與各種職人重新省思、創造新思維的機會。
在充斥著多元媒介的全球化時代,要贏得信任,必須先創造個人品牌形象與價值,同時賦予企業新的生命力,將個人品牌的信任度轉接到公司;同時,你還要思考如何忠於自我,在經營的同時,不淡化自己的本質。本書提供許多名人與企業品牌實例,我從書中獲取許多寶貴經驗,讓我更加確信未來要走的方向。
我從幕後公關推手,走上幕前打造自我品牌,同時出版過4本書,第一本書《超強Social力》暢銷10年,讀者遍布海內外,銜接於實際教學中。後來,我想到該如何指導大學生製作YouTube節目,自己先開播10集《公關教主于長君與大學生的鮮修班》,讓我至今仍受大學院校邀約,前往擔任客座老師和畢業評審老師;更在教學當中,獲得更多的不同世代的見解,這便與本書中所提到的「人與人的連結,比品牌更有說服力」相呼應。
為了幫助不同世代的人、讓更多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也能站上公眾舞臺,我創辦STARFiSH Agent星予經紀,幫助在不同領域獲得冠軍的運動員、職人獲得曝光機會,並藉由他們的影響力,在新世代的心中樹立良好形象。同時,也將他們塑造成Influencer(有影響力者),為品牌推波助瀾,在自媒體平臺上露出,增廣效益,並擔任品牌顧問一角,協助新品牌創業、設定業績目標方向、找到市場定位。
本書的兩位作者,出身自公關行銷顧問及出版社,在疫情後變化多端的市場中,也成功走出不同的路,協助各大企業主檢視自身公司體質與營運方向。
如同本書的重點概念所述:「在充滿不信任的世界重啟信任。」就算你已經有多年工作經驗、也有經營自媒體,仍須不斷精進自己,充實數位媒體剪輯能力,與時俱進、與新世代接軌,藉此贏得不同世代的信任感。運用多元媒介造福大眾,就是獲得幸福的方式。
推薦序三
出書,最快贏得權威
大是文化總編輯/吳依瑋
「寫書、賣書可以賺(很多)錢嗎?」經常有人這樣問。
我的答案是,出書的版稅獲利可能短時間不能盡如你意,但後續掀起的權威效應、影響力、甚至專業上的話語權,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舉例而言,幾年前,我曾幫一位素人會計師出版了有關報稅、節稅的相關書籍,出版後,相關的演講邀約不斷,每到四、五月報稅之際,媒體就找他解說新稅制的任何變更,知名度大增後,越來越多需要節稅的有錢大客戶就陸續上門,請他做節稅規畫。
難怪作者在書中說,寫書是創造權威的基本元素,能瞬間贏得他人尊重,提升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可信度。因為如果你對某件事的知識豐富到可以出一本書,眾人就會認為你是該議題的權威人物。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寫成一本書?」這又是另一個好問題。
聽完出書的好處後,很多人都會興致勃勃的說:「我也要來寫一本……」,但只有不到一成甚至更少的人能完成這任務。很簡單,因為寫書是一件耗時耗力的龐大工程,加上多數人沒有接受過寫作訓練,所以這其實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
好在本書作者,提出了我非常認同的的解決之道。
你可以當作者,但不一定要親自動手「寫」。寫書的困難在於,作品必須用文字呈現,偏偏很多人很會「講」故事,但不一定能夠有結構的呈現章節,這時候你就需要兩種人幫你:寫手與出版社。
寫手可以幫你把腦中的想法,轉換成動人的文字(請相信我,這真的是一種專業),所以出書的最快方法就是找人代筆,特別是商業界的專業人士,只要雙方時間許可,6個月多半可以寫完。
那還需要出版社嗎?當然,想成為暢銷書,你得有封面設計、行銷文案,還得找到有「權威效應」的推薦人幫你背書,更重要的是,還得有實體或是網路書店願意販售。而這就是我(也就是出版社)天天在做的工作。
寫到這裡,突然發現自己的職業不只是出版人,而是幫人打造「權威效應」的重要推手呀!歡迎讀完本書之後的你,找我一起討論,怎麼替自己的專業創造權威!
自序 : 在充滿不信任的世界重啟信任
無論是在商界或人生,信任都是最重要的貨幣,這一點無庸置疑。
沒有信任,所有事物就都沒有意義。
這個道理雖然了無新意,但從古至今都沒變過,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然而,在當今的社會,建立信任的方式早已和過去大相逕庭。
曾幾何時,機構、組織和企業都將信任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但現在他們早已失去群眾的信任。身為領導者,你可能早就察覺到這種轉變,在看待其他實體(如政府組織、公司、媒體機構、教育機構,甚至是非營利組織)釋出的訊息時,或許也會抱著懷疑的心態。
在引領組織朝未來邁進時,或許你並沒有徹底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其實,這種實體間的不信任存在已久,而且有逐漸加劇的傾向。不過,我們很容易發現這種現象已蔚為風氣,但找出轉變的源頭就沒這麼簡單了。這個世界早已充滿猜忌與懷疑,新冠疫情不過是壓垮信任的最後一根稻草,令民眾下定決心,再也不去相信那些過去不斷堅信的實體。
現在的領導者無法再靠公司品牌或漂亮的頭銜,來贏得利害關係人的信任。
這種轉變對領導者來說是一道大難題,他們會感到自己被眾人質疑,有些人甚至會直接被轉型的洪流淹沒。對那些至今仍不願提升個人能見度、只肯在團隊面前露臉的領袖來說,這種情況最為明顯。
那麼,身處後機構(postinstitutional)時代的領導者該如何建立信任?答案是,站在前線領導眾人,而不是在躲在幕後垂簾聽政。
跟你說個祕密,即便你的目標受眾不再相信你的公司,但他們依舊願意相信你這個人。
群眾心目中的理想領袖必須具備以下特質:可靠、能幹、使命感,以及在當前社會環境中分外重要的能見度。
身為領導者,只具備可靠、能幹、使命感這三種特質是不夠的,因為你的影響力會受局限,僅能觸及與你直接相關的人。公司最需要的,是能為他們「導入」信任的領導者,處處受限只會害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低。
這就是世界的最新現況,奉行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的人聽到後,絕對備感震驚。多年以來,這類領導者都被告誡要站在較不顯眼的優勢地位,默默服務他人並幫助組織成長。但現在,越不顯眼的領導者,越無法造福身邊的人(如團隊成員、消費者,或是會受你傳遞的訊息影響的人)。
人只會信任自己認識的人,若你總是躲在幕後領導眾人,成效自然不高。唯一認識你、還願意信任你的,大概只剩下在董事會會議室和小組會議與你直接互動的人。
新時代僕人式領導者必須推翻舊式的關鍵信條,那就是從幕後走到幕前,並以此為起點,開始與組織內外的人建立信任感。
本書是一記警鐘,也是一本計畫書,受眾是我們認可的領導者,即謙遜、具備僕人思維、聚焦於顧客、團隊與夥伴利益的領導者。若你認為自己是這類領袖,那你很有可能選擇遠離鎂光燈,因為你認為自己太忙了,沒時間作秀,或擔心曝光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被當成愛出風頭的人。
這種領導思維的出發點是好的,卻不合時宜,使你無法意識到缺乏真誠和以使命為導向的曝光度,反而對你和公司造成傷害。
但你很幸運,因為本書將教導你如何在新的環境帶領眾人。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們都在協助全球最知名的領導者打造權威,藉此拓展他們的視野版圖與影響力。我們提出的框架,絕對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思維系統,關於這點,我們深信不移。
雖然現在許多人終於發現建立個人權威或思維領導有多重要,但不少人仍用錯方法,錯過在市場建立優勢的良機。
因此,我們想透過本書達成兩個目的:
1. 鼓勵讀者創造權威效應,並傳授步驟,使讀者利用此優勢造福他人。
2. 讓你不會因為用錯方法而浪費時間、金錢和好意。
機構、公司,大眾信任度明顯降低
到底為什麼要創造權威效應?為什麼不延續過去的成功模式就好?我們當然希望領導者繼續在幕後運籌帷幄,但如果你想在當今市場創造優勢,就要讓團隊外的人看見你。
讓我們先聚焦於本書的重點概念:在充滿不信任的世界中重啟信任。
想提升領導的效力,就一定要先創造信任感,你可能很久以前就發現這個原則了。無論是人際關係或商業關係,每段關係都必須奠基於信任之上,這道理可以說是老生常談。每位領導者都知道,想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先讓對方信任自己。
然而,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會失手,都不是因為低估了信任的重要性,而是誤解了建立信任的方式與時機。
人們過去會透過實際互動、通話或良好的商業合作體驗來建立信任,現代人的信任則必須奠基在長期關係和優秀表現上。
然而,在我們首次與某人實際互動前,就已經開始建立信任了。在對方考慮成為你的員工、客戶、合作夥伴、利益關係人,或和你建立任何關係前,信任感就已形成。
在有機會靠實際互動給對方留下印象之前,你一定要先從遠處創造連結、建立信任感,也就是從網路上開始。
你知道別人對你的印象是什麼嗎?其實,絕大多數領導者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寫這本書的原因,我們想讓你了解一個道理:建立信任感與創造連結的基礎,不在品牌,而在於你本人――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創造權威效應之後的你。
前面提過,新冠疫情加快了群眾心態轉換的速度: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相信組織、企業或任何類型的實體。經過封城之後,大環境有了改變,人們會在腦中過濾所有接收到的資訊,心想:這條消息出自何人之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想要我做什麼事?我能信任他們嗎?他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好處?
相較於個人或領導者,當資訊來源是機構、公司或其他實體時,民眾的信任度明顯更低,所以想和受眾(如選民、觀眾、員工、潛在員工、顧客或潛在顧客)溝通時,公司自然窒礙難行。
這種轉變會讓領導者開始在心中盤算,思考自己是否該邁出第一步,透過建立個人品牌,來移除與受眾之間的障礙。那些極力降低自身能見度、因而落後其他同儕的領導者,最常有這種內心掙扎。
這種困境聽起來是不是有些耳熟?
在今日,只靠品牌建立第一印象遠遠不夠,你一定要盡可能移除在自己和受眾之間的障礙。
接下來,我們將解釋為何你一定要刻意營造專屬的領導者品牌、擁有自己的媒體,並和受眾建立連結。但你要小心,千萬別將和受眾溝通的能力託付給第三方,像是臉書(Facebook)、領英(LinkedIn)等社交媒體,或「贏得媒體」(earned media,詳見第十一章)的守門員,如製作人、記者或會議策劃人。掌控全局的人必須是你,而不是他們。
在還沒建立起你的觀眾之前,必須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相信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而這就是本書的重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用正確的方式打造權威,與你這個人是否自負無關,而更像是一種投資,目的在於擴大你的影響力。簡而言之,創造權威效應的重點,是將自己定位為能替眾人解惑的領導者,而非販售商品的作業員。
在進入正題前,你可能會想問:「亞當.維蒂和魯斯蒂.謝爾頓是誰?為什麼我要聽他們的話?」
我們想協助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執行長、創業者和領導者,幫他們建立威信。
我們憑藉逾40年的相關經驗,用策略性與系統性的方式,協助過2,500名領導者打造專屬媒體(書籍、Podcast、電子報等),藉此累積受眾;在放大影響力、建立信任的同時,也讓他們成為各自領域中的第一把交椅。
維蒂在2005年創立了今天的富比士出版社(Forbes Books,隸屬於Forbes Media),也就是雜誌《富比士》(Forbes)的發行商。謝爾頓則在2010年成立了自己的事務所。
我們自2016年開始合作,因為我們發現雙方的長處相輔相成,亞當的專長是內容創作與書籍出版,謝爾頓則是成功創業家兼數位媒體和公關專家。
我們合著了7本書,並在全球各地演講,包括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青年總裁協會(YPO)及創業家組織(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的各個分會。此外,我們也有自己的Podcast,也是《華爾街日報》、《投資人商務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今日美國》(USA Today)、福斯新聞(FOX News)、ABC新聞網等報章雜誌和節目的專題報導人物。
我們合作的對象包括百餘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數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以及任職於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NASDAQ)與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公司的執行長。透過本書,你可以一窺頂尖思維領導者在創造權威效應時學到的心得。
總的來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一流領導者,拓展自身影響力與建立權威,希望你在讀完本書後,也能成為我們客戶名單上的一員。
本書將手把手指導你為事業、精神遺產與人生創造權威效應。但首先,我們會概略介紹催生這種社會氛圍的轉變點,以及為何權威效應會成為現代領導者的必備技能。
內文 : 建立品牌,就是在受眾心中塑造形象
每位領導者對打造品牌一詞都有自己的見解。大多數人認為,建立品牌代表商標、配色設計或網站,一些人認為建立品牌象徵的是使命宣言或標語。的確,上述都是建立品牌的元素,但建立品牌這件事其實沒有這麼複雜,簡單來說:
建立品牌=在受眾心中塑造形象
看看這些企業與個人品牌: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蘋果(Apple)、紐約洋基(New York Yankees)、奧運會(Olympics)、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i)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
當你想起上述企業與個人時,腦中就會浮現某個形象或想法。根據你與這些品牌互動的經驗或觀感,這個形象或想法可能正面、可能負面。無論是好是壞,你心中一定有一個形象,代表他們已在你的內心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商業環境下,建立品牌能帶來的價值自然不言而喻。其實,擁有一個能見度夠高的品牌,對企業來說一直都很重要,但相較於過去,個人品牌已漸漸成為人人都想獲得的競爭優勢。
接下來,我們將以賭城拉斯維加斯,以及經營、管理賭場娛樂設施的凱撒娛樂公司(Caesars Entertainment)為例,看他們如何利用名人的權威品牌創造商機。
我們可以借鑑拉斯維加斯建立品牌的方法;以我們的標準來看,拉斯維加斯這座城市一直都是美國最大的品牌,在全球數以百萬計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形象。
拉斯維加斯之下還有許多二級品牌,包括已經上市的賭博帝國凱撒娛樂公司、米高梅(MGM)、永利(Wynn),以及專營飯店的品牌,如百樂宮酒店(Bellagio)、艾莉亞度假飯店(Aria)、巴黎酒店(Paris Las Vegas)、凱撒宮(Caesars Palace)等。
我們能從這些品牌身上學到的東西多不勝數,內容甚至可以寫成書(也確實有人這樣做過),但其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他們利用權威吸引眾人目光、建立信任的手法。
說起利用權威吸引人流的高手,就不能不提到名廚戈登.拉姆齊。拉姆齊與凱撒娛樂合作,用自己的名字開了好幾間餐廳。
在我們撰寫本書時,賭城中以拉姆齊為名的餐廳包括:
•戈登.拉姆齊地獄廚房(Gordon Ramsay Hell’s Kitchen,凱撒宮)。
•戈登.拉姆齊酒吧&燒烤(Gordon Ramsay Pub & Grill,凱撒宮)。
•戈登.拉姆齊牛排(Gordon Ramsay Steak,巴黎酒店)。
•戈登.拉姆齊漢堡(Gordon Ramsay Burger,好萊塢星球〔Planet Hollywood〕)。
•戈登.拉姆齊炸魚薯條(Gordon Ramsay Fish & Chips,林尼克賭場飯店〔The LINQ Hotel〕)。
除了拉斯維加斯,凱撒娛樂還用拉姆齊的名字,在全國各地的賭場開了好幾間餐廳,如太浩湖和大西洋城。根據《維加斯重點報》(Vital Vegas)報導,拉姆齊除了可以獲得授權費,還能獲得每間餐廳的分潤(最低5%),若營業額達1,000萬美元,還能額外分紅。
按常理來說,凱撒娛樂付拉姆齊這麼多錢,應該會希望他經常在餐廳露面。但事實恰好相反,拉姆齊的價值恰恰來自他的缺席。凱撒娛樂的合約明文要求,拉姆齊一年只須到拉斯維加斯探班一次,只是一次必須待滿24個小時。
你覺得是為什麼?
凱撒娛樂知道拉姆齊最大的用處不是經營餐廳,而是透過他的書、電視節目與其他媒體事業建立權威、信任及親和力。拉姆齊的個性、觀點與訊息能見度越高,他對凱撒娛樂的價值也越高,若他只是站在料理臺後做菜,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不過我們可以電視節目中看出,他確實具備烹飪實力)。
簡而言之,拉姆齊的價值來自他的身分,而不是能力。
他的名字被擺在每間餐廳的名稱前、照片被印在賭城凱撒飯店房卡上,他隨處可見的形象,不僅能引起群眾對餐廳的興趣,也會連帶造福周邊事業。
雖然大多數權威人士的名字都不會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出現,我們依舊可以學習拉姆齊運用媒體、書籍、個性,在一群早已被商品化的大廚中脫穎而出的手法。
我們可以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數領導者在自身能見度上升時,都會下意識的擔心客戶向自己尋求更多關注,導致自己無法專注於大局,反倒要處理各種瑣碎的細節。
但事實證明,當你透過建立個人品牌獲得權威時,能見度越高,顧客越會把你當成思維領導者看待,因而降低直接與你互動的期望值。
也就是說,到戈登.拉姆齊餐廳消費的顧客,壓根兒不會指望見到他本人。但這種狀態並非一蹴可幾,簡而言之,他在餐廳以外的地方能見度越高,顧客就越不會期待見到他本人。
連動權威,實際互動前就建立信任
當你的名字成為廣大受眾心中具有意義的品牌時(如大廚拉姆齊),就可以將自己與其他在目標受眾心中具有意義的品牌做出連結,達成差異化。這就是連動權威,也是在與目標受眾實際互動前,搶先建立信任的關鍵原則。
這種策略的成效顯著,連全球知名品牌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也會利用連動權威來增加信賴度,強化乘客的信心。
因為我們經常搭乘飛機,所以相當樂見航空業在後疫情時代起死回生。說真的,一些原本我們在搭飛機時容易感到不爽的事,不知怎麼的,因為疫情而變成了溫馨的回憶,例如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檢查點前大排長龍的隊伍、登機時眾人你推我擠的戰爭與鄙夷的表情,即便是跟鄰座乘客爭奪扶手的角力,也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重溫回憶中的小細節,我們在近期的一趟旅程中,還注意到一件事情,那就是達美航空在登機門旁新增的圖案。這些圖案是近年頒獎給達美航空的媒體公司商標,此策略堪稱連動權威的經典案例。
達美航空是全球能見度最高的品牌之一,他們深諳一個道理:自吹自擂的文字,遠比不上旁人的一句讚美。
無論你的品牌多成功,都要關注每一個被你的目標受眾信任、看重的品牌,並把握和他們連動的機會。
當然,你經營的品牌不一定要與航空事業有關,但達美的策略提醒我們一件事——無論一個品牌飛得有多高,都能從連動權威中獲益。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驗,看看你目前實踐連動權威的程度。請拿出你的個人履歷。
閱讀履歷時,請注意以下重點:你利用多少知名品牌再行銷(remarketing,將你的宣傳及訊息,推播給不是第一次接觸你的人)自己的品牌?這些品牌可以是媒體管道、和你在同一個場合登臺過的演講人、你拿過的獎項、所屬的團體、任職過的公司,或是其他更籠統的分類,例如作者、專業主講人或Podcast來賓。
具體品牌的影響力比籠統品牌大,假設有人聲稱自己是一名專業演講者,這個頭銜雖亮眼卻過於籠統,無法做出差異。但假如說自己曾上過TED演講,或曾與演說家東尼.羅賓斯(Tony Robbins)抑或《富比士》總編輯史帝夫.富比士(Steve Forbes)同臺,對方的品牌就會和TED、羅賓斯和富比士的形象串連在一起,被受眾牢牢記住,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同理,出過書的作者也是不錯的頭銜,但相較之下,明確指出自己的書是由富比士出版社或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出版,會更令人刮目相看。
在檢查個人履歷時,請想想如何讓自己的品牌變得更具體。只要做到這一點,閱讀履歷的人就能和你迅速建立信任。
以新聞為主體的內容,最可能瘋傳
2013年,第47屆超級盃比賽在紐奧良舉行,雅各比.瓊斯(Jacoby Jones)在下半場開局後率先得分,讓巴爾的摩烏鴉隊(Ravens)以28比6領先對手。
瓊斯達陣後沒過多久,梅賽德斯-賓士超級巨蛋(Mercedes-Benz Superdome)的燈光突然消失,全場陷入一片漆黑。突如其來的停電導致電視直播中斷,也令比賽暫停了34分鐘。
這起停電意外不僅成了眾人討論的話題,也讓無數品牌首次有機會實踐在內容行銷領域勢不可擋的策略——新聞劫持(newsjacking)。
大小品牌各出奇招,其中奧利奧(Oreo)的表現最為精彩。奧利奧發布了一條與停電事件有關的推文,不僅引發熱烈討論,更在發布後1小時內就被轉推12萬次。推文寫道:「停電了嗎?沒關係。」配圖則是一塊奧利奧餅乾,搭配黑色背景(餅乾所在位置的背景漸變亮色),底部標語是:「就算燈光全暗,你也可以蘸著吃。」
這篇推文內容很安全、不會引發爭議,也能與品牌連結,重點是發布得相當及時。奧利奧的成功,導致眾多行銷公司在隔年都收到客戶質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提供的產品無法引發「奧利奧熱潮」。
奧利奧的推文是以新聞為主體的最佳實例,然而,即便是中小品牌也能利用這類型的內容。但首先,想利用這種宣傳來創造利益,你必須將其納入個人策略中。
以你為主體的內容和以人際關係為主體的內容,服務對象是已經知道你是誰的受眾。
如果沿用前面提到的報紙比喻,以新聞為主體的內容在及時性這一方面,就好比「頭版新聞」。相較於其他消息,這類內容更能吸引受眾目光,因為你的目標受眾(無論是認識你或不認識你的)早就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因此,相較於其他兩類內容,以新聞為主體的內容就觸及率而言,最有可能「瘋傳」(go viral)。
最佳賣點 : 沒見過面,為什麼他說的話你都信?
富比士出版社執行長親授,如何傳遞訊息,你說的話大家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