ケアとサポートが楽になる超図解認知症介護
作者 | 米山淑子; 朝田隆/ 醫學審訂 |
---|---|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智症照護超圖解: 延緩失智進程、減輕照顧壓力, 馬上就能用的實用照護指南:家人確診失智症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延緩家人的退化?我能同時兼顧照護和工作嗎?失智症經常出 |
作者 | 米山淑子; 朝田隆/ 醫學審訂 |
---|---|
出版社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智症照護超圖解: 延緩失智進程、減輕照顧壓力, 馬上就能用的實用照護指南:家人確診失智症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延緩家人的退化?我能同時兼顧照護和工作嗎?失智症經常出 |
內容簡介 家人確診失智症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延緩家人的退化?我能同時兼顧照護和工作嗎?失智症經常出現的困擾行為有沒有輕鬆對應的方法?老化產生的身體症狀該如何處理?馬上就有用的照顧技巧、照顧者最關心的問題,完整解答。預防、治療、照護、支援……日本失智症名醫 ╳ 第一線照護專家 為照顧者所寫,最簡單好用的照護指南失智症並不是吃藥或復健就會好的疾病,台灣失智症患者高達94%是居家照護,要讓照護之路走得更穩、更順利, 需要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專家技巧,以減輕家人負擔及幫助延緩失能。本書告訴你:•你應該知道的失智症基礎知識失智症除了阿茲海默還有路易氏體型、額顳葉型等等,又極易和其它慢性疾病混淆,書中將什麼是失智症,與其它易混淆疾病的症狀差異,目前的治療進展及注意事項等,一一清楚說明。•可以預防並延緩失智症的飲食和運動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疾病,從輕度認知障礙發展到重度,需要很長的時間。正確的飲食與運動,可以幫助延緩認知問題,維持患者原有的能力,延後需要被照顧的時刻到來。書中所提到的優質蛋白質、好油,手腦併用的活動、適合高齡者的有氧運動等,都能對此有幫助。•讓失智症照護更輕鬆的實用技巧失智症到了中重度後,因為認知退化,經常會有旁人無法理解的困擾行為出現,如徘徊、吃過說沒吃、拒絶洗澡、不認得家人、暴力行為等。也可能因為身體退化,出現進食、沐浴、排泄都需要旁人協助的情形。書中清楚說明能早期發現的徵兆及具體協助的方式,以免事後補救事倍功半。•一定要知道的照護支援資訊有哪些方式可以尋求支援,如何做好各種規劃?除了借鑑日本的經驗之外,也提供台灣相關的資訊供讀者參考。【本書特色】•一頁文字一頁圖解,簡單易懂•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需要的照顧知識•預防、照護、治療、支援完整解說•第一線專家的實際經驗分享,方法具體易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審訂 米山淑子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元氣介護協會理事長、日本老年行動科學學會常任理事。1973年開始,在神奈川縣的特別養護老人安養院擔任生活指導員,從事高齡者社會福利工作。從1992到2000年,在東京都的社會福利機構擔任機構長。期間出任全國社會福利協議會(全社協)、東京都及東京都社會福利協議會等各種委員。著作包括《體貼的一句話》(一橋出版)、《失智症照護 麻煩狀況的說話技巧》(日總研出版)、《超圖解 簡單的照護技巧》(朝日新聞出版)等。醫學審訂 朝田 隆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腦統合機能研究中心失智症研究部門特任教授、筑波大學名譽教授、「Memory Clinic 御茶水」院長。1955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1982年,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職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神經科、國立精神.神經中心武藏醫院等,2001年,任筑波大學臨床醫學系(現醫學醫療系臨床醫學域)精神醫學教授,2014年開始,擔任目前職務。專攻阿茲海默症的一般臨床及失智症的早期診斷.預防之研究。曾撰寫及審訂《還來得及!馬上可以開始的失智症預防 健康叢書 圖解版》(講談社)等多本著作。此外,也經常出現在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譯者簡介吳怡文政大廣電系畢業,曾赴日留學,譯有多部著作。
產品目錄 目次前言 居家照護失智症患者,也能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術開場白 提供給家庭照顧者的四個提醒第1章 失智症的基礎知識失智症的定義失智症是一種「日常生活會發生困難的狀態」四種主要的失智症類型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的核心症狀所謂周邊症狀(BPSD)指的是那些 ①行為症狀所謂周邊症狀(BPSD)指的是那些 ②心理症狀失智症的類型最多的就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有明顯身體症狀的路易氏體型失智症平均發病年齡在49歲之前的額顳葉型失智症因腦中風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會出現類似失智症症狀的疾病失智症的治療藥物治療活化大腦的各種行為療法向其他國家學習照護失智症患者的方法[專欄]專業的照護技巧① 靈活運用「很難忘記」的事第2章 預防失智症失智症的預防重新檢視生活習慣就可以預防失智症透過改善飲食來預防失智症藉由活動身體的習慣,刺激大腦活動同時使用大腦和身體,鍛鍊記憶力透過「練大腦」來抑制、預防失智症輕度認知障礙記憶力衰退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開始如能早期應對,就可能回復盡可能及早請專科醫師診療對輕度認知障礙的支援計劃[專欄]專業的照護技巧② 55%的力量第3章 失智症照護的實務技巧就診與診斷首先要進行失智症檢測尋找失智症專科醫師勸說患者就診的五個要點接受診斷診斷確定是罹患失智症後透過六個特點了解失智症可以這樣說明明才剛剛吃過,卻說「飯還沒做好嗎?」就是不吃飯想吃不是食物的東西用手抓東西吃討厭洗澡換衣服好麻煩,所以變得邋遢來不及上廁所,結果拉在褲子裡在廁所以外的地方大小便在家完全靜不下來一到傍晚就想外出出去散步後迷了路,回不了家同一件事問了好幾遍把各種東西都撿回家忘記關掉爐子上的火擺明了在說謊甩開照顧者的手不認得家人是誰吵著說「我的錢包被偷了」當他說「幫我把電視打開」時(不會用遙控器)對家人出現異常的嫉妒心很容易激動且出現暴力行為半夜把家人叫醒,大吵大鬧一邊指著某處,一邊說:「那邊有一個小孩」居家照護打造可以安心生活的環境盡量保持生活品質(失智症初期)失智症惡化時需要的照護技巧(從中期到後期)飲食照護小心注意不要嗆到口腔照護也是重點沐浴照護讓人安心的沐浴基本原則不想洗澡時的照顧技巧冬天入浴時,要小心熱休克無法入浴時,用擦澡轉換心情如果擔心無法順利在自家沐浴,可以使用宅沐浴照護服務排泄照護解決排泄困擾的照護技巧要謹慎處理漏尿和失禁[專欄]專業的照護技巧③ 磨練傾聽的能力第4章 可支援居家照護的制度長照服務日本申請長照評估認定需時三十天制定照顧計畫並使用相關服務失智症患者經常使用的長照服務支援到宅的居家照顧服務藉由日間照顧和短期入住服務,為生活增添活力小規模共同生活型式的團體家屋成年監護制度成年監護制度的機制成年監護制度何時可以使用監護人必須擔任什麼工作?[專欄]專業的照護技巧④ 環境改變時的對應方式第5章 對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的照顧關懷照顧者不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能持續居家照護的條件使用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服務照護機構如果對將家人送到照護機構感到抗拒如果居家照護開始有困難入住照護機構時的注意事項照顧與工作不要為了照顧失智的家人而放棄工作瞭解照顧不離職的支援制度交流與互助和有相同煩惱的人共同交流參考文獻
書名 / | 失智症照護超圖解: 延緩失智進程、減輕照顧壓力, 馬上就能用的實用照護指南 |
---|---|
作者 / | 米山淑子; 朝田隆 醫學審訂 |
簡介 / | 失智症照護超圖解: 延緩失智進程、減輕照顧壓力, 馬上就能用的實用照護指南:家人確診失智症我該怎麼辦?我該如何延緩家人的退化?我能同時兼顧照護和工作嗎?失智症經常出 |
出版社 / | 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49846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498460 |
誠品26碼 / | 2682796327004 |
頁數 / | 19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9.7x21x1.4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前言 居家照護失智症患者,也能運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術
我在照護第一線工作已歷經數十年。這段期間,在高齡者照護現場,隨著醫療的進步,照護方法在科學面和理論面都有長足的進展。十幾年前,我自己也有一段照顧失智症父親的經驗,當時,因為我運用了在照護機構中使用的照護知識和技術,讓我真切感受到,專業的技術,也能運用在居家照護中。
能否靈活運用各種照護技術,還是要看照顧者自己,但在這其中,仍有著照護的基本原則。
對失智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關切。我認為,照護的基本原則就是站在失智者的立場,藉由回想他過去的生活、貼近他的人生,打造一個讓失智者可以安心地將自己交給照顧者的「狀態」。
照護說來簡單,事實上,特別是失智症的照護,光是一個人,或一家人,是無法負荷的。本書從失智症的基本醫療資訊開始,介紹照護的實際狀況、照護服務和支援的機制和運作,以及使用方式。我希望這是一本可以讓大家了解,該用什麼方法來照護,才能讓失智者與提供照顧的家人生活都可以過得輕鬆的照顧手
冊。
在書中, 我特別花了很多篇幅說明如何對應失智症照護中較難處理的周邊症狀(BPSD)。以我個人而言,最難處理的就是被照顧者「拒絕接受照護」。大家應該也常有這種心情吧,「希望你願意讓我照顧……」、「希望你可以稍微回頭看看照顧者……」。其實,只要被照顧者願意讓照顧者碰他的手,那麼,照顧者就可以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術,以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進行照顧。面對高齡失智者,只要可以耐心溝通,就有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我們,特別是目前正在照顧失智者的家庭,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盡力深入了解失智症,以及能讓全家人一起面對各種不同症狀的方法和力量。由衷希望這本書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米山淑子
記憶力衰退是輕度認知障礙的開始
•輕度認知障礙(MCI)不是失智症
近十年來,出現有許多關於失智症的資訊,其中,「輕度認知障礙」這個字眼出現得越來越多。
「輕度認知障礙」又稱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因為病名中有帶有輕度二字,可能會讓家屬以為這是「輕微的失智症」。事實上,它並非失智症,即使認知功能有障礙,在生活上並不會造成任何困擾。
•一旦自覺記憶力衰退,就該懷疑是否是輕度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是從記憶力衰退這個自覺症狀開始。
▼想不出東西的名字,說話時常常出現「那個」、「這個」等代名詞。
▼經常忘記最近才發生的事
▼和別人對話時,有時候會發生跟不上談話內容的狀況
▼欠缺積極性,對於和別人往來、興趣和學習也不甚熱衷,常常會找個什麼理由就缺席
▼弄錯集合時間,忘記已經約好的事
▼不知道怎麼做以前會做的工作、做菜或掃除等家事,需要花很多時間。
雖然會出現幾種上述症狀,且只要和過去自己熟悉的不一樣,就會感到不安,但對日常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這種狀態就是輕度認知障礙。
•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輕度認知障礙訊號
請各位看一下左頁檢查清單上的項目,其中隱藏著輕度認知障礙的訊號。
例如,①弄錯丟垃圾的時間、②忘記把洗好的衣服曬起來、③同樣的東西,忘記以前買過,又買了一次等,忘記一次可能是一時大意,但如果不斷重複發生,就有可能是記憶力衰退。④覺得外出很麻煩,有可能是缺乏行為動機,或是人際溝通有困難的冷漠(apathy)或抑鬱症狀。
⑤購物時,動不動就拿出大鈔,有可能是計算能力衰退。此外,⑥開始覺得像做菜這種必須按照一定順序的工作很麻煩,有可能是已經出現執行功能障礙。
⑦料理的調味變得有點奇怪,有可能是在出現味覺障礙之前,就已經出現判斷力衰退。⑧車子發生擦撞,有可能是空間認知功能降低,掌握遠近感的能力變差所造成的。
在不同情境出現失誤的機率增加,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有這種自覺非常重要。覺得不太對勁時,不要一味覺得是年紀的關係,這是發現輕度認知障礙的關鍵。
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狀態和失智症之間的灰色地帶,在上述的八個項目中,若有四個符合,就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建議諮詢記憶門診專家。
如能早期應對,就可能回復
•輕度認知障礙(MCI)有一半在四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
失智症並不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生的,而是一點一點地持續進行。從健康的狀態開始慢慢移動,介於健康與失智兩者間的灰色地帶,就是「輕度認知障礙」。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二○一二年的調查,在日本約有四百萬人處於輕度認知障礙。到了二○一六年,MCI患者就已經成長到四百五十萬人了。
輕度認知障礙可說是失智症的前哨站,但因為不是失智症,對日常生活並不會造成妨礙。可是如果不加以處理、放置不管,認知功能就會持續衰退。研究報告指出,大約一年之內,有一○%會罹患失智症,三至四年內,有一半會發展成失智症。
•認知功能恢復正常的可能性並不低
若能及早處理,在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的前兩年可以阻止它發展成失智症。
所有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的人,並不會馬上變成失智症,也有人過了五年還沒有惡化(一○%),甚至相反有症狀減輕、脫離輕度認知障礙的狀態(四○%)。
即使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認知功能還是可以回復原狀,這是因為大腦有「可塑性」,有能力恢復。
神經細胞網絡會持續變化,如果某部分無法使用時,可以連接到其它網絡。此外,由動物實驗可以得知,運動可以促使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再生。
•被診斷為MCI之後絕對不能放著不管
當感覺「該不會是得了輕度認知障礙?」的時候,不要放置不管,請盡早到有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的醫療機關接受診療。如果不認識專科醫師,可以和家庭醫師商量,或是到日本失智症學會、日本老年精神醫學會的網站查詢。
就算被診斷為輕度認知障礙,也可以阻止或延緩它演變成失智症。重要的是在早期就要進行適當處理,並且重新檢視生活習慣,改善飲食生活與運動不足的狀況。
•透過改善生活型態提升認知功能
有一份名為「 手指研究」(Finger Study),針對懷疑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進行的研究,這個研究從二○○九年開始約兩年的時間,進行大規模調查。
根據芬蘭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團隊的調查,透過「介入」飲食、運動、認知訓練、血管病變風險的管理這四項,被懷疑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的認知功能,平均可以改善二五%。這個研究結果成了往後失智症預防的實際範例,相當受到大眾注目。
盡可能及早接受專科醫師診療
•接受問診判斷是輕度認知障礙還是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並沒有一定的診斷方法,主要是對提出有認知功能衰退的人進行問診,加以診斷。
最好可以把患者的狀態客觀而正確地告訴醫生,同時,為了討論往後的治療,診察時,原則上家人最好可以同行。
我們可以依據認知功能的程度和對日常生活造成障礙的程度,來鑑別到底是輕度認知障礙還失智症。即使確定是認知功能衰退,如果對生活沒有造成太大困擾,就是輕度認知障礙,如果生活有困難,那就有可能是失智症。
除了門診,如果想確認原因並詳知疾病狀況,可以進行腦部影像檢查。
•失智症以外的疾病可以透過驗血來檢查
透過驗血,幾乎全身所有狀態都可以知道。營養不良或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衰退。
除了驗血,還可以靠量血壓等內科方法進行檢查,確認是否還有其他重大疾病。
要判斷是否是失智症,一般還會採用在失智症診斷中使用的認知功能測驗,特別是針對輕度認知障礙者容易衰退的記憶(情節記憶)、能同時進行多項事務的
功能(分配性注意力)、帶有目的進行計畫的功能(執行功能)進行評估,進行綜合性判斷。
•透過遺傳基因檢查確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可透過「APOE基因檢測」,檢查是否有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ApoE4)。擁有兩條ApoE4型基因的人,患病機率是沒有這種基因者的一.五倍。可以和MCI篩檢一起進行。
•僅靠驗血就可知道結果的輕度智能障礙檢查
即使在沒有輕度智能障礙自覺症狀的階段,在日本,一般醫療機構也可以在一般健檢或身體檢查時,順便接受輕度認知障礙的簡易檢查,這種檢查稱為「MCI篩檢」。
為什麼這樣的檢查可以有參考價值呢?
簡單來說,藉由檢測可分解阿茲海默症致病物質的β類澱粉蛋白(β-amyloid)的三種蛋白質含量,就可以判斷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也就是說,如果這
三種蛋白質量很少,β類澱粉蛋白就會很多,有可能導致認知功能衰退。
進行MCI篩檢的目的是為了接受醫師診察,以及早發現輕度認知障礙。一旦判定有可能罹患輕度認知障礙,就要接受專科醫師的治療。
勸說患者就診的五個要點
•盡量早期就診以便早期發現
如果有罹患失智症的疑慮,要盡早接受診斷;一定要接受診斷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似乎有許多高齡者都會說:「為什麼要去醫院?」而拒絕就診。很多家屬都想盡早帶他們去醫院,卻又因為本人不想去而猶豫不決。
為了突破困境,進一步做到早期發現,以下列舉出五個技巧,希望能幫助家屬順利帶本人前往就診。
•技巧1 威脅、責罵反而會有反效果
首先,如果告訴他:「但你最近老是做些奇怪的事……」以他的失誤作為理由,這和強迫沒什麼兩樣。他一定不會想去。如果用「你一定要去就診」等高壓式的說法,就算他也感到不安,還是會固執地說:「沒有必要」。
「我們去做健康檢查吧」、「現在流行感冒,在感冒之前,要不要先去看一下醫師」建議可以用這樣的說法,傳達自己的擔憂,輕鬆地誘導他們。
•技巧2 不要用強迫的方式
不要用強迫的方式。默默讓他搭車、抵達醫院這種做法是最糟糕的。一旦覺得自己被騙,開始不信任家人之後,往後的照護也絕對不會順利。
比較好的方法是以健康檢查為由,說服他前往醫院,再告訴醫師這個狀況,請他配合。
如果本人堅持拒絕,可以等到他下一次心情好的時候,心情輕鬆的情況下會比較容易進行。
•技巧3 一定要事先預約
一定要事先跟醫院預約。到了醫院之後,若等待的時間太長,說不定會吵著要回去。為了盡可能減少等待時間,一定要事先預約。
•技巧4 即將前往接受診察之前再告知即可
如果很早就告訴他要去看診的日期,隨著時間接近,他們會越來越緊張,很多人到了當天會突然說:「不去了」。所以只要在當天早上再跟他們說:「我們今天去醫院吧」就可以了。如果可以加上「從醫院回來的路上,我們可以去哪裡吃個飯」,也可以讓他們有所期待,增加前往醫院的動機。
•技巧5 請他信任的人陪同
很重要的一點是,請他最信賴的人一起陪同前往,讓他感到安心。可以跟他說:「我也要做健康檢查,一起去吧。」
從六個特點了解失智症
•要注意「不安的是患者本身」
擔任照顧者的家屬,可能會覺得被照顧者「完全變了一個人」,因此而感嘆,但大家很容易就忘記,事實上,被照顧者更是活在「自己已經不是過去的自己」這種恐懼中。不過,有時他們會因為強烈的不安或焦急,硬是「假裝平靜」,讓家人不容易發現。
失智症不只是一種病症,但症狀有些共同的特點。這些特點提供了我們重要的線索,能幫助我們冷靜地理解患者。
•特點1 「嚴重健忘」也有其專有的慣性
所謂專有的慣性包括:「很難記住新的事」、「經歷過的事忘得一乾二凈」、「殘留有過去的記憶」這三種。
他們並不是「不管說幾次都聽不懂的頑固的人」,只是「不記得了」而已。
•特點2 對越親近的人越容易明顯出現症狀
對很少碰面的親戚,看起來像沒有什麼問題,但對在身邊照顧的人,卻變得非常固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因為依賴,所以會因為不安,對身邊的照顧者產生被害妄想。
•特點3 不承認對自己不利的事
絕對不會承認對自己不利的事也是其特點之一。這是由於保護自己的本能在運作。因為記憶力和判斷力衰退,被照顧者會怪罪他人,而沒有自覺。
•特點4 也有意識清楚的時候
也不是只要罹患失智症,就會一直出現異常行為。與患者交談時,有時可能會覺得對方仍然和以前一樣,但又可能會突然發現對方做不到某些事情,這會讓人感覺驚訝和困惑。這也是失智症的特點之一,需要理解和接受。
•特點5 對某件事非常執著,無法自拔
執著於在家人眼中看來完全沒麼大不了的事或東西,且無法自拔。比方說,從附近撿回像垃圾般的東西之類收集癖便是其中之一。
即使說服或勉強他放棄也沒有什麼效果,必須讓他把興趣轉移到不同的東西,或是採用改變情境等間接的處理方式。
•特點6 對於發生的事,雖然內容會忘記,但情緒依然存在
如果因為惹了麻煩或犯錯而被嚴厲責備,讓患者心裡感到不舒服,即使已經忘記那件事的內容,但當時那種不愉快的心情並不會消失。失智症患者的另一個
特徵是,他們並不是住在理性的世界,而是住在一個由情感支配的世界。
•回應前先吸一口氣
雖然有上述這些共通點,但每一位失智症患者都必須用不同的態度來面對,不能只靠同一種方法。或許他們意想不到的行動,會讓每天負責照顧的家人不知該如何是好,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境,都要試著想想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患者本人的心情又如何。在說話之前,先吸一口氣。
* * *
接下來的76頁到121頁,會介紹失智症容易引發的惱人症狀和情境。出現狀況的時候,負責照顧的家人該如何應對,該對患者說什麼話?請試著尋找減少患者和家人壓力的方法,以及適合用來處理各種不同症狀的方法。
最佳賣點 : 預防、治療、照護、支援……
日本失智症名醫 ╳ 第一線照護專家 為照顧者所寫,最簡單好用的照護指南
【本書特色】
•一頁文字一頁圖解,簡單易懂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需要的照顧知識
•預防、照護、治療、支援完整解說 •第一線專家的實際經驗分享,方法具體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