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海浮沉: 雲層裡的風暴
作者 | 安立格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職海浮沉: 雲層裡的風暴:◎本書主要描寫職場高層人事的爾虞我詐,及其對無辜且善意團隊成員造成的影響。◎故事跨距近十年的時間,主要場景是臺北和新加坡,完整呈現當代職 |
作者 | 安立格 |
---|---|
出版社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職海浮沉: 雲層裡的風暴:◎本書主要描寫職場高層人事的爾虞我詐,及其對無辜且善意團隊成員造成的影響。◎故事跨距近十年的時間,主要場景是臺北和新加坡,完整呈現當代職 |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描寫職場高層人事的爾虞我詐,及其對無辜且善意團隊成員造成的影響。◎故事跨距近十年的時間,主要場景是臺北和新加坡,完整呈現當代職場實況。◎職場可能面對的情境,教科書裏未必都會觸及,本書有不少這樣的橋段,值得參考。本書作者曾經是一位跨國企業專業經理人,後來成爲小型和中型企業的負責人。過去二十幾年,分別在澳洲、紐西蘭、香港、新加坡和臺北經商,目前還維持著積極工作的狀態。當年作者入職跨國企業的當下,既沒有跨國公司經驗,也從未受過正規的學院式商業技能訓練,一切都是自己慢慢摸索,也幸運的在每個職場階段,都能達成其所服務集團賦予的使命。工作就如航行於大洋的定期貨輪,雖然到港任務就結束,然而在航行過程中,絕不能有絲毫懈怠之心,反而要更加兢兢業業,克服任何險阻,進而找尋最佳航路,確保全體船員平安,任務達成。儘管任務狀況充滿了不確定性,隨時都有如披荊斬棘般的艱難,但最後,必能關關難過關關過,獲得完整的職涯歷練。聯繫作者: [email protected]◎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 www.pressstore.com.tw freereading 9786263645646.pdf
作者介紹 安立格學歷:專科,機械科系畢,台灣 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台灣 碩士,Waikato University MBA,紐西蘭經歷:新加坡,跨國企業執行副總裁 澳洲和紐西蘭,私人企業負責人 香港,跨國企業區域中心負責人 台灣,跨國企業和私人企業負責人和合夥人
產品目錄 作者序(一)當我遇到職場獵人(二)順勢而為就是選擇(三)全新職場文化的衝擊(四)上司的上司越權指揮,怎麼辦?(五)職場裡為真理奮鬥的煎熬(六)理性的堅持可能是個大賭注(七)「公司暗鬥文化」(Office Politics)無法避免(八)「企管名醫」診斷(九)草創公司的甘與苦(十)謀定而後動是負責的態度(十一)內部遊說再難都得設法如願(十二)互動對象都是顧客(十三)戰略前進一步,戰術可後退兩步(十四)努力把市場的餅做大(十五)行銷通路重整(十六)執行力是計畫成功的保證(十七)經驗或許是學習的障礙(十八)起跑前必須踏穩腳步(十九)沒有不對的人,只有不對的位置(二十)工作就像做人(二十一)一將難求(二十二)對的人,對的位置(二十三)境外支援(二十四)大邱任務(二十五)不可能的任務(二十六)無解的難題(二十七)韓國新頁(二十八)雲層裡的風暴(二十九)棋子(三十)雙颱共伴(三十一)日本版的擴充經驗(三十二)天意或人意(三十三)水漲船高(三十四)非自主的競爭(三十五)全球化策略的衝擊(三十六)君子當「和而不同」(三十七)職涯大賭注(三十八)職場的私誼(三十九)廬山真面目?(四十)高層遊說(四十一)雲層和地面的距離?(四十二)幕後博弈(四十三)策略三部曲(四十四)對市場的承諾(四十五)對同僚的承諾(四十六)對自己的承諾(四十七)冰火兩重天(四十八)想贏的決心(四十九)市場的拉力(五十)誰無私心?(五十一)斷捨?還是離?(五十二)引退的藉口(五十三)腹案與現實的距離(五十四)峰迴路轉(五十五)一山豈能容二虎!(五十六)魚與熊掌兼得(五十七)轉換舞臺(五十八)Singapura獅城新頁(五十九)無心插柳(六十)成功需要靠別人(六十一)衝擊終究來了(六十二)熙攘皆為利(六十三)不一樣的世界(六十四)「知易行難」(六十五)另一個棋局(六十六)制度影響思維模式(六十七)領導風格迥異(六十八)屋漏又夜雨(六十九)日系的威脅(七十)競合的利益(七十一)萬隆事故(七十二)「不過如此」(七十三)「不要害怕失去」(七十四)失敗好過放棄(七十五)枝頭兩隻烏鴉(七十六)準備好謝幕(七十七)得失權衡(七十八)蛻變(七十九)細水長流(八十)沉潛
書名 / | 職海浮沉: 雲層裡的風暴 |
---|---|
作者 / | 安立格 |
簡介 / | 職海浮沉: 雲層裡的風暴:◎本書主要描寫職場高層人事的爾虞我詐,及其對無辜且善意團隊成員造成的影響。◎故事跨距近十年的時間,主要場景是臺北和新加坡,完整呈現當代職 |
出版社 / |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645646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645646 |
誠品26碼 / | 2682852037007 |
頁數 / | 29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職場就像一片汪洋,每個職場中人,就像航行大洋船舶上的一名水手。如何選擇充滿希望的那條船,又能順利乘風破浪,抵達彼岸,除了自身必須具備足夠才能之外,很多時候是要靠點運氣。
曾經有一位本土教育出身的年輕職場人士,因緣際會,遇上了跨國「職場獵人」,因而加入了跨國企業服務。大好機會和前途的背後,充滿了此起彼伏的挑戰和危機。在沒有導師領路的情況下,一步步排除萬難,走進了決策階層。
在尚未經過跨國職場洗禮的情況下,對於複雜職場文化的應對,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領軍征戰,戮力從公。儘管責任市場的狀況充滿了不確定性,隨時都有如披荊斬棘般的艱難,但最後,仍然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也因而獲得了完整的職涯歷練,在十幾年之後,成了澳洲一家中型企業負責人。
在職場奮鬥的一,二十年歲月,處於人生黃金階段的年輕經理人,在辛苦拼搏的過程,無法回避的必須隨時回頭考慮家庭的需要,以及自身的人生目標,也因此必須在適當的時間,做出未必是最好的決定。這樣的心路歷程,許多人都會有。在做出決定之前,仔細思考是絕對必要的。
世界上,從來就不會有最好的選擇,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徑,才是對的選擇。
這個故事就是個「他山之石」,也許是年輕後進一個很有價值的參考個案。
安立格 寫於臺北 2024.12.22
內文 : (一)當我遇到職場獵人
想當年初入社會,雄心萬丈,計畫怎麼找工作,想著如何鋪排後續的階段目標,還有很多已經記不清的想法。其間,當然也是有不少的挫折,但終究是一路往前邁進就是。今天,如果有人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會改變你的就業方向嗎?老實說,沒法回答。因為,這一路不就是老天爺安排的嗎?又怎能由得了自己呢?
話說當年,工作幾年後,也當上了某大貿易商小主管的位置。有一天,突然接到一通說英語的客戶電話,那人問清楚接電話人的身分,電話那一頭的人直接說「我是新加坡來的,我是個獵人」。當下,我的腦袋是一片空白。在這裡做一個時間上的小註解,這事件發生的時間怕有三十年了吧?!
也許就像漂亮妹妹走在西門町,突然有人趨前自我介紹,說:「我是星探,想請妳試鏡」,估計擔心受騙的心理應該是雷同的吧!
以當時稍有閱歷的自己,很快想著,二十啷噹歲的自己會有什麼好騙的,對吧?於是,靜靜聽著對方說明原委。細節當然沒有明說,只知道委託的公司是來自歐洲的,畢竟委託他們獵頭的公司仍須被有效保密的。對方接著極力邀請前往他投宿的台北某五星級飯店進一步詳談,這又讓當時還算年輕的自己有些卻步。直覺,必須找人商量,幫忙弄清楚,這老天會突然掉下餡餅嗎?當然,那純屬自己心情的忐忑,不代表自己就是人家心目中的唯一人選。當時的自己還不至於那麼自大的。
經過兩天,不是為了擺譜,是徵詢可信賴的親朋好友之後,覺得不會有甚麼損失,就毅然從容就義。修正,是慨然赴約,接受挑戰去。
兩個男人關在豪華客房內,兩個小時的長談,那樣的專業獵人已經把自己的背景翻了個底朝天,對個人的底細或是他心目中我的潛質已了然於心。
而身為候選人之一的自己,對於這天上飛來的機會是聽明白了七八分,只是,心裡浮現的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那薪資配套和當時本地公司給的來相比,實在太誘人了。再則,不久以後可能會戴上跨國企業的地區總經理之類的大帽子,不禁飄飄然了起來。
憂的是,實在有太多該擔心的。比如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洋公司給高薪一定要你倍數的付出。如果沒法達標,會不會很快就給炒了?那地區負責人的職缺得面對看不到的未來,充滿著未知數的市場潛力或變數,以當時自己的歷練,好像還不具備條件。這就像是入少林寺學藝的武僧,三兩年後就下山闖蕩江湖一樣,會不會凶多吉少。這該如何是好?
(二)順勢而為就是選擇
偶遇國外來的職場獵人那件事,到現在仍然覺得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因為整件事還是沒法用商場的專業視角來說出個所以。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句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了的人」。如果套用這句話來解析那一件個人的職場奇遇,那麼,針對那個標的職缺,當時的我絕對不會是最合適的候選人。也就是說,當時我並沒有準備好來抓住那個看似鯉魚躍龍門的機會。
那個案是一件歐洲中型跨國集團準備來台做直接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開設分支機構。他們委託設籍新加坡的一家歐洲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要他們來台協助招募新註冊法人的負責人,兼管市場的行銷事宜。候選人的資格要件大約是:必須是來自相同或近似行業的人才,年齡介於35至45歲之間。學經歷方面,必須是國外大學以上學位或是企管碩士,然後必須在本地營運的跨國機構任經理級職務至少五年。到這裡,我除了第一點算是符合以外,其他三項都不合格。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成功被錄取的人必須經由這位專業獵人的一連串PQ(Pre-qualification)資格審核過程,才選出最後四人名單,交由歐洲總公司做最終的面試,定奪。
當年還年輕,而且是本地教育出身,對於那種跨國獵頭的事完全沒概念。隨著PQ進程,經過兩次面試之後,覺得實在沒把握。要不是和那位獵人相談甚歡,在弄清楚人家的資格門檻後,應該早就打退堂鼓了。當時也確實抱著一個心態,得之,我幸。落空了,又何妨!或許是這樣的心態,反倒沒了壓力,有一種莫名的自信心油然而生,那種對答如流的快意不單和獵人交談時存在,和總公司人員最終面試時也是,至今回想起來就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那麼記憶鮮明。
那件獵頭案的整個過程大約是三個月,最後,我竟然雀屏中選了。對於個人生涯規劃而言,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絕對是預料之外的。接到通知後,興奮是免不了的。人之常情,這麼大的事任誰都會思考再三,我當然也是可以拒絕簽署合約的。這是第一次領教到每年一約的殘酷現實,也就是到了會計年度結束時,若是表現不理想,以至於公司不予續約,那就只能拿著幾個月薪資的支票走人,就是合法資遣了。這種型態的僱用在原來服務的本地公司並沒有呀!無論如何,我都得自己做決定。因為,人家除了開出誘人的條件,外加美好遠景的描繪以外,可沒有強迫我接受啊!
對於尚未滿三十歲當時的自己,確實面對一個很大的人生抉擇,也就是得捨棄穩定且前景可期的職場,轉入全新的工作環境,一個看似前途似錦,卻也是完全不確定的未來。
左思右想的當下,再度回想整個被獵的過程,發覺一個事實,就是機會出現時,勇敢的迎上去,全力以赴是正確的態度。過程中,縱使出現障礙,最好別太快氣餒。應該是要勇往直前,走完全程,就像有運動家精神的選手一樣,堅持完成比賽就對了。畢竟,每位候選人勢必正負面條件並存,如何衡量,做出取捨,自有承辦人員自行拿捏,這不需要候選人代勞,也就是做自己就行了。最後,既然是偶然出現在眼前的機會,何不輕鬆面對,樂觀回應,或許會讓自己做出意想不到的最佳表現。
即便是今天再回看這個事件,當時擺在個人面前的情勢再清楚不過了,儘管不確定的未來依然伴隨著即將到來的變化。只是,經歷了整個過程之後,會選擇拒簽的人應該是極少數吧!況且,順勢而為的決定不就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嗎?
以上內容節錄自《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安立格◎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5646.pdf
最佳賣點 : 從跨國企業主管到澳洲中型企業負責人,作者的職場奮鬥史,足堪後進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