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數錢度日: 美國知名財經網站教你從理智消費、開發財源、幸福退休, 心靈與財富雙富足, 讓生活從A到A+ | 誠品線上

Beyond Getting By: The Financial Diet’s Guide to Abundant and Intentional Living

作者 Holly Trantham
出版社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商品描述 不再數錢度日: 美國知名財經網站教你從理智消費、開發財源、幸福退休, 心靈與財富雙富足, 讓生活從A到A+:破除金錢迷思,為富足而有意義的生活打造基礎背債就要放棄享樂,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破除金錢迷思,為富足而有意義的生活打造基礎背債就要放棄享樂,有自制力才有積蓄?爭取加薪感覺要自吹自擂,而且自己真的有資格嗎?一個人會窮都是因為不夠努力、沒有決心改變?伴侶中收入較少者本應負責更多家事?從小資族到財富自由,你需要知道的理財知識&成功心法盡在本書投資理財書暢銷作家、百萬Youtuber雀兒喜.費根,於大學肄業3年後即創立知名財經媒體「理財飲食」,這位年輕CEO將偕同她的專業團隊,以及投資專家、學生債務專家、職涯發展專家、創業成功的百萬Youtuber,引導你面對過去累積的債務與不良消費習慣,學會簡單的預算規劃,並利用現有工作與技能增加收入,以及替未來的自己規劃可行的儲蓄與退休計畫。此外,針對為了生計而瀕臨過勞的你,本書也將從轉換心態、釐清價值觀、公平分配家事、調整工作模式等面向,引領你找到平衡點,以避免職業倦怠的發生,並跳脫「平淡無奇」和「不堪負荷」兩種生活,學會珍惜自己與自己的時間,並與周遭人建立健康關係,開創財務與心靈都自由的人生。◆為物質享受花錢不可恥!無痛的預算規劃法跟過度節食不是減肥的長久之計一樣,想擁有健全的財務狀況,也不能過度節制消費,不能對不必要的開支感到羞恥,否則可能導致自我價值感低落,反而使行為改變愈加困難。本書建議將預算分為三大類,並以50/30/20法則來分配:• 自我支出:為了滿足基本生活的必要開銷• 超我支出:為實現財務目標的儲蓄金• 本我支出:購買想要的東西的預算書中將介紹如何定義自己的理財價值觀,讓你不再追逐快時尚或值得發布在IG的奢侈消費,而是依從內心和更遠大的眼光來規劃預算。◆現正流行的加密貨幣值得投資嗎?專家這樣看加密貨幣本質上是投機性的,沒有任何真實的東西支撐,購買的人越多,價值就越高,所以可能會暴漲暴跌。它更不能同時作為可用貨幣和高獲利投資。許多金融專家都預見它的泡沫化,至少對靠它致富的想法抱持懷疑。不管是加密貨幣或其他熱門投資,只聽說有人從中賺了大錢,就根據什麼會暴漲而盲目投入,無疑是自取滅亡。如果是真正好的投資,你不用在起點入場就能賺到錢。投資是一場漫長的遊戲,最好儘早開始,讓你的資金有充足的時間成長。有收入時,要至少撥出10%至15%,持續定期地儲蓄退休基金。◆克服冒牌者症候群,爭取自己值得擁有的待遇許多傑出人士始終認為自己不聰明,並欺騙了所有不這麼認為的人。除了家庭教育,職場待遇是引發這種冒牌者症候群的主因。當你不斷受到貶低,資歷不斷受到質疑,就難免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職場專家潔絲敏指出,「你得到的(薪水)永遠不會比你真正應得的多」,她建議沒有自信要求加薪的人可先思考:哪些職務對你來說輕而易舉,同事卻要很費力才處理得來?這些職務通常會讓你成為公司的重要資產。書中也將分享上班族平時如何記錄自我宣傳日誌,以在爭取加薪時派上用場,同時為自由工作者建議如何定出合理報價,以及時薪族如何增加打工機會。◆不迷信事業、家庭兩得意,自己定義幸福標準社交媒體上那些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婚姻幸福、社交充實的人總令人艷羨,但即使是功成名就、享有特權的職業女性,要擁有這一切仍是空想。而想在各方面都盡善盡美的念頭,最後反而會對自己造成傷害。書中鼓勵大家要審視自己扮演的各種角色、在這些角色中表現「優秀」的樣子,以及這些標準是源自社會期望、社群、媒體還是家庭、社交圈等。最後找出自己的定義,只要履行自己的定義就是優秀,就不必感到內疚,不必在意外界眼光。尤其許多女性都患上「家庭控制病」,覺得所有事情都必須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應該要放下這樣的包袱,讓有能力的家人平均分配家事,而不是一人挑起所有責任。這是一本關於如何運用金錢來生活、而不是為了金錢而活的有趣攻略。以鼓舞人心的口吻,提供實用建議與互動練習,最適合討厭一般財金理財書的你!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荷莉.崔瑟Holly Trantham自2016年9月加入「理財飲食」團隊,一路從主編升至創意總監。閒暇時,你多半能看到她在狼吞虎嚥1本言情小說或1塊蛋糕(或兩者同時)。她與丈夫和2隻雙色貓住在布魯克林。雀兒喜.費根Chelsea Fagan作家、家庭廚師,也是「理財飲食」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她與丈夫和愛犬住在曼哈頓。蘿倫.費.哈格Lauren Ver Hage「理財飲食」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設計長。她負責監督「理財飲食」在出版品、社交媒體、視訊和活動方面的所有品牌和設計工作。她也企劃了「理財飲食」的第一本書《小資女的理想生活提案》。她與丈夫、女兒和愛犬住在紐澤西州。費克森大學物理系畢,曾任職出版社,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孤棋致勝》《明日的代價》。Email: [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告別女強人,小資女重新定義財富自由第1章 超越勉強度日:實踐而非挑戰第2章 不為享樂感到羞恥:脫貧的藝術第3章 確認幸福門檻,釐清財富價值觀第4章 不買加密貨幣,也能幸福退休第5章 找補助、以貸養貸,更多元的還債計畫第6章 不受快時尚誘惑,終結吝嗇時代第7章 《祕密》沒說的事:顯化財富的步驟第8章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自信爭取加薪第9章 擁有一切的女人是女人公敵第10章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主管的使命第11章 殺死內心的女強人,重拾真實生活第12章 週休3日更好?提升效益的工作模式第13章 想要幸福,你通常得忍受不便 致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不再數錢度日: 美國知名財經網站教你從理智消費、開發財源、幸福退休, 心靈與財富雙富足, 讓生活從A到A+
作者 / Holly Trantham
簡介 / 不再數錢度日: 美國知名財經網站教你從理智消費、開發財源、幸福退休, 心靈與財富雙富足, 讓生活從A到A+:破除金錢迷思,為富足而有意義的生活打造基礎背債就要放棄享樂,
出版社 / 出色文化事業出版社
ISBN13 / 9786267216897
ISBN10 /
EAN / 9786267216897
誠品26碼 / 2682575340002
頁數 / 28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72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76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告別女強人,小資女重新定義財富自由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們身著商務便裝齊聚一堂,悼念不幸早逝的女強人。
她以多種形式出現,她英勇抵抗對其特殊品牌「粉紅裝飾*1 資本主義即解放」(pinkwashed–capitalism–as–liberation)的疲憊浪潮,但我認為可以公平地說,我們終於可以讓她安息了。
當我們輕輕放下她那雅致的中世紀現代風格棺木時,只能希望她的死可為女性解放帶來更光明、更鬱鬱蔥蔥、更有階級意識的願景。而這副棺材的資金來自日益瘋狂的風險投資輪次,以及智慧水(Smartwater)和派樂騰(Peloton)的聯合贊助。
女強人們的職涯可能大多都遇過醜聞、人力資源崩潰、破產和歧視訴訟,但她們在《富比士》(Forbes)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大肆宣揚的同時,在她們手下工作的無數女性仍有許多貢獻。女性在家庭和職場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無解,而女強人只是讓我們在錯誤方向上又偏離了10年左右。
簡單來說,認為一位富有女性(通常是白人)在任何地方的成功都是全世界女性的勝利,或認為一家公司的執行董事會象徵性地包含女性成員,就能打平女員工沒有產假的情況,那都是胡說八道。雖然讓女性進入職場的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以至於現在大多數人對這件事都沒選擇權,即使我們也是全職母親),卻沒有一場讓男性進入家庭的革命。沒有類似的革命利用有效翻倍的勞動力,來減少我們需要工作的總時長。事實上,在這段時間裡,無論男女,薪資都只有停滯或下降,自60年代末以來,通貨膨脹率遠遠超過薪資成長速度。女強人暫時讓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做起來夠時髦,把我們的身分和大部分醒著的時間交給雇主,交給對個人財富不懈的追求,就可以被視為一種權力。
在寫下《小資女的理想生活提案》(The Financial Diet: A Total Beginner’s Guide to Getting Good with Money)之後6年以來,我確信這是一個謊言,即使你是一家公司的執行長。事實上,我就是一名執行長,而且自從我寫了這本書之後,我的公司「理財飲食」(The Financial Diet)已有長足發展。我的共同創辦人(也是本書和那本書的企劃者)和團隊中的其他女性一樣,都已為人母親。我們的團隊經歷了大型疫情的侵襲,結了婚,用Zoom開會,接受了薪酬保護貸款計畫(Paycheck ProtectionProgram, PPP)貸款,我們在個人和職業上都保持足夠的彈性和幸運。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沒有屈服於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的膚淺誘惑。
我們已改成每週工作4天,從未回頭(我稍後會談到這點),我們減少了工作時間,也降低了我們的身分對工作的依賴。我們擴大了福利,加強了產假,提高了薪資,作為一家公司,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為了一個目標──幫助自己和我們接觸的人在經濟層面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把金錢本身作為目標。
是的,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至少現在是這樣,同志們),管好金錢往往是自由與約束、選擇與強制之間的區別。但當你有了足夠的錢,就該把重點放在把這些錢轉化成對你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有更多時間和你愛的人在一起,有更多創造力,有更多日子可以窩在沙發看一整季的網飛(Netflix)影集(如果你願意)。與其不斷催促自己爭取下一次晉升或獎金,你能如何幫助別人在職涯中更早獲得晉升或獎金?與其不斷為節省每一分錢而焦慮不安,你如何在經濟和情感層面與周遭人一起過上富足而慷慨的生活?既然你已擁有經濟基礎,那金錢在你的生活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剛過世的女強人不同,你要如何成為一個不把醒著的每一秒金錢化或優化的人?
如果說第一本《小資女的理想生活提案》是一本入門書(如果還沒讀過,建議你看看),告訴你如何擺脫負債、勉強維持生計,並了解建立自由、安全的基礎知識,那這本書是關於接下來要做的事。正如書名所暗示的,這本書講述的是超越勉強度日,不僅會談到金錢,還包括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珍惜時間,以及如何與周遭人建立社群。如果你的成功是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那就不是成功;如果你籌集了一大筆創投,卻給員工屎一樣的薪水,你就不是女權主義者的偶像;如果你累積了一大筆錢,卻沒時間好好用錢,那要說聲恭喜,你已經把自己玩弄於股掌之間了。
因為我努力實踐自己的價值觀(至少是我的個人口號),所以將本書大部分內容的寫作重任交給和我共事、合作已久的荷莉.崔瑟。她在理財飲食上班的時間幾乎和我一樣長,她幾乎參與了我們的每一篇文章,並在許多方面與我一起定義了我們的品牌精神。同時,她也是一位善於理財的女性,對於以容易理解、說明的方式解釋較複雜的金融概念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她是撰寫本書的最佳人選,她將是你的牧羊人,幫助你在理財飲食的每個主題更上一層樓(但別擔心,話多的我也會就一些主題發表看法)。
因此在深入討論之前,請容我給大家留下這樣一句話:如果女強人死了,讓她安息吧!為她在她的時代取得的成就獻上鮮花。她建立了一些規模龐大的公司(儘管大多已不存在),她完成了一些真正史詩般的騙局(而且只可能短暫入獄),她一路把關、一路加油,登上了每個30歲以下排行榜的榜首。她為我們帶來了「男人能做的事我們都能做」的精神,我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是的,但男人做的事絕對爛透了,我們不想做那些事。」然後不分性別,去做全新的、更好的事。工作不是生活的意義,金錢也不是。所以讓我們別再試圖出人頭地,而是開始努力超越現狀。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1章 超越勉強度日:實踐而非挑戰
2016年5月,我從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上找到一份網路編輯的工作。我知道你一定在想:女孩,我本來可以告訴你別這麼做的。但請聽我娓娓道來。
那年我24歲,在做了多年的臨時工、無薪媒體實習、短暫的企業「正職」及各種自由撰稿和編輯工作後,我勉強維持生計。我已經厭倦不知道自己每個月能賺多少錢的日子,也厭倦得靠那些不入流的娛樂新聞網站和搜尋引擎優化廠商謀生的日子。我很想找到自己夢想的工作,從事富有創意的寫作和編輯工作,但我也只是想知道何時能收到下一張支票。我還想打個瞌睡。
找到那份徵才消息就像命中註定。那是一家處於草創期的會員制新創企業,將與當地藝術家一起舉辦活動。這是一個真正的全職工作,而不僅是承包一個依循「我們想給錢就會給錢」時間表的案子。我負責的工作聽起來確實很有吸引力:為網站採訪藝術家,以提高會員方案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這個專案是由創辦人、也就是我老闆自行籌資的,他在華爾街工作過,他解釋說,我們不會受外部投資者的期望約束,這點非常好。
與任何缺乏明確商業計畫的新創公司一樣,這種情況難免好到不真實。在收到1週的薪資後(現金支付,因為他「銀行出了問題」,暫時不能給我支票),公司欠我的錢,我一毛也沒見到。但出於幾個原因,我又在公司做了2個月。我的老闆特別有魅力,特別討人喜歡,他每天都會請我們吃午餐!一個老請你吃午飯,還在下午1點請你喝啤酒的人,怎麼可能騙你?
此外,當我一邊為自己的催促道歉,一邊詢問更多關於薪資狀況的問題時,他堅持我不該為索取應得報酬感到抱歉。他讓我由衷相信他是關心我的,而且他似乎不遺餘力地向我證明拖延的原因真實存在。他甚至帶我去一家合法的實體銀行見他的銀行經理,基本上,關於我的薪資為何要遲發,那位經理說了同樣的原因(很可能是編的,但聽起來很難理解)。回想起來,我發現他就是利用這種連結感來操縱我,讓我留下來,即使我已經幾週、幾個月沒拿到薪水。
我也很固執。在找到那份命中注定的徵才廣告之前的幾個月裡,我好不容易存下的一點應急基金很快就被我花光了,為了付帳單,我又背上了卡債。我幾乎每天都向媽媽報告情況,試圖淡化她的焦慮,並重申我的老闆是個好人,不會不給我薪水。我對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彼得堅持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終究會拿到錢,生活也會恢復正常。但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我對他們說的話,在內心深處,我只是不想承認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當我財務的坑越來越深,我已經為這家「公司」付出了太多時間。如果我離開了,很有可能永遠拿不到積欠的薪資。
但當時還發生一些別的事。在此之前的職涯中,我曾簽過兼職編輯和自由編輯的合約,也曾在一家女性雜誌社擔任部落格編輯,但我從未得到過一份全職、有給職、頭銜為「編輯」的職位。儘管多年來一直以各種身分從事編輯工作,但我並不相信自己有足夠經驗能得到這份工作。我從未在主流媒體上班,為什麼人家要讓我負責一個全新網站的內容?因此當我一天天拿不到薪資時,並不覺得自己的時間有多寶貴,於是我就放棄了、離開了。
多年後的今天,回首往事,我可以嘲笑自己當時是多麼天真。我發現另一位年輕女性在我進公司時也在那裡,但在我上班幾週後就被解雇了,她也只領到1次薪水,之後就沒再領到,於是我離開了公司。我終於意識到,留下來不是辦法,我無償工作越久,就越慢去找會付錢給我的工作。值得慶幸的是,這只是我財務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在重新找到有報酬的工作後,我慢慢存回了應急基金。幸運的是,我有良好的信用,這要歸功於我父母鼓勵我在大學期間辦了第一張信用卡,並開始建立信用紀錄。讀過理財飲食第一本書的人就會知道,良好的信用意味著你有更多選擇;我很快就得到一張新的餘額結轉信用卡,15個月內的年利率為0%,這讓我能在不支付高昂利息的情況下還清債務(雖然金額不多)。
我仍不知道前老闆在忙些什麼──為什麼我沒得到報酬,或者那個「生意」一定是什麼幌子,我從來沒得到任何答案。是的,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偶爾會讓我徹夜難眠。但我主要還是為當時的自己感到難過,我沒有足夠重視自己,以至於沒發現自己明顯被人操縱了。沒錯,我想得到我應得的報酬,但我也認為我欠老闆(一個我至今都無法在網上找到的陌生人)時間,只因為他在我對自己感到沮喪時給了我一份工作。我還沒學會何時該離開。
不用說,對我而言,2016年秋天開始在理財飲食工作是一大幸運。為了在經歷如此巨大挫折之後重新振作,每天都要查看部落格尋求慰藉時,我看到了新任主編的招聘訊息。我一試身手,結果成功了,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在這裡工作。
在理財飲食工作初期,我負責分配、編輯和撰寫文章,內容涉及各種可能的金錢話題,從羅斯個人退休帳戶(Roth IRA)和傳統個人退休帳戶的區別,到令人心碎的分手代價。最初幾年我都是兼職,領著公司付得起的薪水(這待遇……還是比紐約許多媒體公司給的高出不少)。後來,我升到現在的創意總監一職,我們仍然談錢,不過談論的背景和形式已經改變。
我們已從部落格轉型,現在透過YouTube、播客、社群媒體和半週通訊向數百萬受眾發布訊息。我們有一個完整的活動部門,當我加入時,它甚至還不存在,但現在卻占我們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我們的員工數增加了1倍以上。我們的內容不再只是正確理財基礎知識(儘管我們會一直做這個),還有從打破資本主義植入大腦的神話,到我們對「TikTok臉」(TikTok face)的文化痴迷所造成的損失。
2016年時,我們的核心受眾(大部分)都是女性,她們與我的處境相同:在職業世界摸索前行,展開金錢之旅。當我們的讀者和觀眾在學習退休投資、首次開設自己的帳戶時,我也和她們一樣,在摸索如何儲蓄和投資,同時有多餘的錢足以購買價格過高的糕點,每個月去我喜愛的百老匯現場表演酒吧。
從某些指標來看,我的經濟生活仍然平淡無奇:我沒有自己的房子,而我住在紐約市又不想搬家,我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想。我在一家公司幹了很久,而不是靠跳槽來盡可能挖掘我的收入潛力。我沒投資過Airbnb帝國,也沒為一家新創公司籌集過數百萬美元的創投。我每個月花在外出用餐上的錢會讓世上的「FIRE幫」感到噁心和焦慮。我不是百萬富翁,更不是億萬富翁。
但從大多數指標來看,我在經濟上是相當成功的。即使不考慮我先生的收入,我的收入也遠高於美國家庭的平均收入。我每年的401(K)繳款都能達到最高限額。我已經還清所有債務,現在生活在一個完全沒有債務的家庭,因為我們已還清我丈夫的就學貸款,並且正在投資退休以外的其他長期目標。
我可以自信地說我很會理財。我把自己的財務未來打理得井井有條,不必犧牲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我學會區分自己的價值觀和別人教我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我知道金錢的價值,也知道時間的價值。是的,我有一份能讓我滿足的工作,它給我一份比一般人更高的薪水,但它並未過度占據我的生活。它給了我足夠的空閒時間去追求許多興趣。我相信在這個職涯階段,我可以轉行去做實質上能提供更高薪水的工作,但代價是什麼?把精力交給一個不關心我的大公司,就為了擁有比現在更少的空閒時間和彈性?既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又有時間在工作之餘過上充實生活,這才是我能想到的最大奢侈。
在我的職涯早期,我無法想像自己會撰寫關於個人理財的文章,因為除了缺錢的時候,我從來沒真正想過錢的事情。我也想不到自己會製作YouTube影片和播客,因為我沒意識到自己的技能可以勝任這類工作。我的職涯發展超乎自己的想像,但我與工作本身的關係也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從事的這份工作,它要求我審視我們所處的系統。出於需要,我不斷思考是什麼讓我們快樂,進而思考是什麼讓我快樂。因為事實是(就像我告訴自己我不配得到工作報酬一樣)我們都被灌輸了關於財富、工作和安全的謊言,而這些謊言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糟。
近10年來,我的工作生活一直致力於識別這些謊言,以便我們都能過上更好、更充實的生活。身為有良知、獨立思考的女性,我們的成年生活已經充滿矛盾。我們既想好好生活,又想努力從制度面提升生活品質。我們想做一份能帶來滿足和應得報酬的工作,而完全不用為乏味工作犧牲醒著的時間。我們希望能全心陪伴所愛的人,而不僅是扮演妻子、女兒或母親的角色。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探討如何才能理解這些矛盾,以便更了解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本書中,我將討論2個主題,它們是我在理財飲食工作的這些年裡,我認為對於過上更充實、更幸福的生活最有價值的主題,那就是富足和意圖。
說到「富足」,你可能想到的其實是「過剩」──總是獲取更多、努力提升自己,卻不問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從令人厭煩但會給付巨額簽約金的工作,到無止盡播放快時尚影片的社交媒體,都在灌輸我們這樣的信息:更多等於更好。但是「生活富足」其實是指知道有足夠的東西可以支配,所以獲取和克制的時期會自然地此消彼長。當你個人擁有的還不夠多時,富足意味你明白你應該得到更多,而且你不該為追求更多而感到羞恥。當你擁有足夠的財富時,富足意味著知道什麼時候該付出,或什麼時候擁有更多時間比擁有更多金錢還重要。
因此「用心生活」與「富足心態」並不矛盾,相反地,這兩者相輔相成。你對金錢越用心,它越能幫助你過上想要的生活。這可能代表要事先權衡你的消費決定,以做出最佳的長期選擇。這是否會在未來的歲月裡為你帶來價值?它有可能成為你珍貴的回憶嗎?你是否需要犧牲其他財務目標來支付這筆費用?「用心」也意味著從多個角度評估你的收入目標,而不僅是「選擇一個能讓我賺到最多錢的目標」。你應徵的公司是否認同你的價值觀?這個額外的發包客戶值得你犧牲空閒時間來接案嗎?堅持不那麼合乎理想的正職是否有跟金錢無關的好處?
一把現在的生活與在理財飲食上班之前的掙扎相比,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有多幸運。如果我能預見3、4、5年後的未來景況,我一定會義無反顧離開那家新創公司。但我也知道,我幸運不代表我不配擁有所得到的一切,因為我們全都應該過著自己滿意的生活。希望你不會陷入克雷格列表的工作騙局,但這不代表你不會發現自己困在一個要求過高的工作而不敢離開,或者過著節儉的生活,你覺得你不能放棄,只因你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你總是可以改變方向的,尤其是在真正定義「足夠」對你的意義之後,就會發現「足夠」還遠遠不夠。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邀請你就目前與金錢和工作的關係去面對一些難題,以及這種關係是由你的價值觀決定的,還是由學校、社會及社交圈教導你的價值觀決定的。本書每一部分都旨在讓你擺脫奮鬥文化資本主義和女強人消費主義的思維模式,過著更充實、更有意識、更豐富的生活。
請記住,本書的宗旨是為你提供所需工具,去解決長期以來讓許多人無法參與的系統性難題,同時改善你與金錢的關係。但完全不公平的事實是,我們無法從個人層面解決貧窮和不公義問題。在許多生活狀況比父輩更糟的人之中,千禧世代是第一代,這要歸咎於學生債務危機、生活成本上升(美國停滯不前的薪資水準根本無法跟上),以及我們父輩在成長過程中基本權利被剝奪(Z世代無疑也處於相同軌跡)。在理財飲食,我們將支持政治候選人和基層付出,以實施社會安全網,如全民健保、免費大學和公平的殘障福利,因為我們相信這些都是權利,而不是特權。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實施了公平的職場規則,例如:為員工提供全面的帶薪產假政策、6週有薪假和每週工作4天制度。但即使我們都擁有理應享有的安全網(我們確實應得的),你仍將是負責個人財務和為自己爭取權益的人。
因此在本書中,你不會找到快速解決方案或虛假承諾,來消除忽略多數人、只有利於少數人的制度的影響 。你能找到的是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而不僅是工作或銀行帳戶上的數字,以及如何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逐步做出改變,幫助自己和周遭人提高生活品質的建議。
在後面的內容中,你會發現大量的互動練習,可幫助你從消費習慣,到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再到如何定義自身價值等,全部重新做一次評估。這些練習可能很簡單,但並不代表就很容易。
這不是一個讓你完全控制金錢的30日挑戰,也不是快速致富的全方位技巧系列。相反地,這本書將幫助你定義金錢和工作哲學,讓你堅定信念,並滿懷信心。此外,我的同事、理財飲食的共同創辦人蘿倫.費.哈格(Lauren Ver Hage)對全書進行了精心設計。
就像使用你最喜歡的烹飪書一樣來使用本書,只要有需要,你會經常翻閱那些標記清楚、沾有汙漬的頁面,知道你可能需要多次嘗試同一份食譜,才能將步驟牢記於心,並在此基礎上即興發揮。因為超越「勉強度日」並不是一次挑戰,而是一生的實踐。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破除金錢迷思,為富足而有意義的生活打造基礎
背債就要放棄享樂,有自制力才有積蓄?
爭取加薪感覺要自吹自擂,而且自己真的有資格嗎?
一個人會窮都是因為不夠努力、沒有決心改變?
伴侶中收入較少者本應負責更多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