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你的時間焦慮: 時間總是不夠用? 你要管理的不是時間, 而是改變工作觀念和順序 | 誠品線上

Time Anxiety: The Illusion of Urgency and a Better Way to Live

作者 Chris Guillebeau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化解你的時間焦慮: 時間總是不夠用? 你要管理的不是時間, 而是改變工作觀念和順序:◎Amazon讀者★★★★★好評推薦◎拖延進度、無法下決定、要求完美…讓你工作趕不上進度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Amazon讀者★★★★★好評推薦◎只要接受時間就是不夠用這一事實,就能更高效、更專注、更從容面對工作和生活國內外專業人士好評推薦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對時間感到焦慮,這代表你是有責任感的;但同時,我們也得承認自己的極限,重新將時間分配給真正「重要的事」,而非「所有的事」。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時間很現實,就只有那麼多。與其抱怨時間不夠用,倒不如重新調整、更新自己的認知,掌握工作的優先順序。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如果你正遇到時間不夠用的生活困擾,來看這本書吧!書裡有許多「有效」建議,能讓你在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感與處事責任感之間取得一個適切的平衡點。 ——A大(ameryu) 《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本書對以往的時間管理技巧提出質疑,從改變信念與思考方式的角度出發,解決我過去的許多疑惑。如果你曾經試過許多時間管理方法,但依然覺得不夠好,這本書絕對值得推薦! ——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要解決時間焦慮,關鍵是要讓自己覺得時間「夠用」。這是一本能幫助你時間「夠用」之書,讓你不再焦慮。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世界上唯一公平的就是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本書指出,如果能認清人生工作的先後順序,就能讓人生活得更自在,從時間焦慮解放出來! ——抹布Moboo 「科技工作講」Podcast粉絲團主持人上班八小時,決定你現在的成就,下班八小時,決定你未來的人生。這本書交你學會做時間的主人。 ——鄭詩翰 年輕人的投資夢版主我們並非缺乏時間,而是缺少讓自己喘口氣的空間。本書能幫助你重新理解「時間不是敵人,而是我們的合夥人」,善用身體與心靈的放鬆技巧,放下對效率的過度追求,減少焦慮與自我壓迫,讓你更自在地行動與成長。 ——姿穎 退休的全職媽媽理財版主本書提出了豐富且極有用的建議,從操作層面到心理層面,帶你擺脫時間焦慮、放慢腳步、有目的地生活。 ——Cal Newport 《紐約時報》暢銷書《慢速工作力》作者我們和時間的關係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其中一件事。在本書中,作者極有說服力說明了時間焦慮為何讓人煩惱,並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步驟,例如如何面對截止日期的恐懼和長時間的忙碌。作者也向我們保證,如果安排得當,就有時間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是一本非常有價值且富有洞察力的書。 ——Gretchen Rubin 《紐約時報》暢銷書《五感全開》作者終於有這樣的書了!一本談如何管理時間的書,不僅可以讓你安排好一天的生活,還可以實質上帶你享受這一天! ——Chris Bailey 暢銷書《極度專注力》作者本書必讀。作者吉勒博以獨特方式,結合了實用的智慧和相關的故事,解決了我們都會有的「時間不夠用」的掙扎和壓力。 ——Matt Abrahams 史丹佛大學商學院講師/暢銷書《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作者對於那些感到時間不夠用的人來說,本書會讓你感到耳目一新,而且充滿誠實且實用的指南。作者吉勒博巧妙地結合了研究、個人經驗和可行策略,幫助你擺脫焦慮,邁向有意義的生活。 —Ben Meer System Sunday新聞報創辦人在這本書中,作者打破了急迫感的迷思,並提出一種全新且人性化的方法,以重新掌控我們的時間:不是塞滿更多任務,而是擁抱放手的力量。這本書富有思想性、實用性,且極具感染力,它讓我們對生命的注意力,從高效率轉移到有目的的生活。 —Nir Eyal 《專注力協定》作者工作清單一件接一件總覺得做不完?為一堆還沒回覆的email感到內疚?時間管理是一則神話,它鼓勵我們善用時間提高生產力,結果反而讓我們筋疲力盡,覺得自己趕不上進度,產生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感。這種「時間焦慮」使得我們無法專注、沒有成就感、找不到方向。一天只有24小時,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焦慮不是來自於時間的不足,而是源自於我們對自己的錯誤期望。本書作者經過自己的調查和實作,提供了化解時間焦慮的觀念和做法。例如: ‧接受一天只有24小時,我們的精力有限,有些事不一定能夠完成 ‧為自己設定工作告一段落或完成的時間或進度,時間或進度一到就暫停或結束 ‧放棄僵化的教條,例如「當天的email一定要當天回覆」,要為原則加入一些彈性 ‧排出最有價值的事項順序,以最專注和投入的態度、而非擔心趕不上的心態完成工作本書教我們認清時間永遠是不夠用的,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想要取得高效率的工作表現,以及不過勞、不焦慮的人生,就要為自己設定暫停點、排出人生和工作的優先順序,就能化解時間焦慮,人生也會更有目標感。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專家好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A大(ameryu) 《A大的理財金律》作者Jet Lee Jet Lee的投資隨筆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抹布Moboo 「科技工作講」Podcast粉絲團主持人姿穎 退休的全職媽媽理財版主柚子甜 心靈作家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許繼元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愛瑞克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鄭詩翰 年輕人的投資夢版主羅志仲 作家/人際溝通講師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克里斯・吉勒博(Chris Guillebeau)《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追求幸福》及《不服從的創新》,這些書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一百萬本。在他為自己工作的職涯中,也曾在西非擔任志願行政主管四年,並在三十五歲生日前造訪過全球各個國家(共一百九十三個)。譯者簡介林巧棠臺大外文系學士,臺大臺文所碩士,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時報文學獎書簡組優選、林榮三小品文獎、臺大文學獎。參與合輯《百年不退流行的臺北文青生活案內帖》。著有《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本書入圍二○二○年臺灣文學金典獎。現為中英譯者,譯有《年少友人》、《好女人的心意》、《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本書入圍二○二四年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前言 時間焦慮第一部 打破壓力循環 1 從給自己多點時間開始 2 認知扭曲 3 時間盲點妨礙你的時間感知 4 反學習 5 時間規則是為了服務你而存在的 6 收件匣的羞愧感 7 時間管理的魔法思考 8 怎樣才算足夠? 9 做事敷衍了事 ■插曲第二部 重寫時間規則 10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會改變 11 應用「交戰規則」挑選各種占據時間的任務 12 馬上回來⋯⋯我只想消失,不回來了 13 迅速前進 14 事情沒完成也是生命中的一大樂事 15 鉤針編織對你有益 16 專注與疲勞的紅綠燈模型 17 有時候輕鬆的行程表反而比滿檔的更難應對 ■插曲第三部 擁有你的時間 18 你人生的電影 19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遲早都會死去 20 緊握那種感覺 21 後悔的反應比避免後悔更重要 22 星期八 23 規畫一年比規畫一天更容易 24 婚禮、假期,以及其他令人沮喪的事件 25 先支付你自己 26 與其留名於世,不如學會好好生活跋 這本書是為你而寫的宣言中英名詞翻譯對照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化解你的時間焦慮: 時間總是不夠用? 你要管理的不是時間, 而是改變工作觀念和順序
作者 / Chris Guillebeau
簡介 / 化解你的時間焦慮: 時間總是不夠用? 你要管理的不是時間, 而是改變工作觀念和順序:◎Amazon讀者★★★★★好評推薦◎拖延進度、無法下決定、要求完美…讓你工作趕不上進度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98401
ISBN10 /
EAN / 9786269998401
誠品26碼 / 2682976755009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21*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時間焦慮
害怕時間不夠用
時間正在從我身邊流逝,我感覺無法掌控我的處境。有件事我應該要去做,但不知道那是什麼。

  這是一本為擔心時間不夠用的人而寫的書。
  這本書是為了那些覺得永遠沒有足夠時間去做重要事情的人、那些害怕他們在人生中錯過了某些重要事情的人,以及那些感覺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卻不確定是什麼的人而寫的。
  他們總是無法準確地形容這種感覺,他們可能會給這種感覺一個名字,或者可能根本不給它取任何名字。無論如何,這種感覺永遠不會真正消失。
  我將這種經驗稱為「時間焦慮」。我不是因為學術上的興趣而研究這件事的,正如之後要和你分享的,我對這件事的興趣源於自己多年的掙扎。很快地,我發現許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應對時間焦慮,而他們為解決這問題所做的大部分努力,反而讓情況更糟。
  當時我撰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分享我的經驗時,評論和電子郵件如潮水般湧入:
  ‧「我的朋友和我一直都在談論這個。」
  ‧「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會這樣。」
  ‧「我一直都有這種感覺,但我從來不知道有一個名稱可以形容它。」
  ‧「這影響到我每天的生活。」
  ‧「自從疫情以來,這些感受愈發強烈。」
  ‧「我真誠地相信這是我人生中決定性的問題。」
  顯然,這是一個嚴重且尚未深入研究的問題。當我開始更加注意這個問題時,發現大多數人會用以下這兩種方式中的一種來描述它。他們感到不安的由來,要不是與他們的人生宏觀觀點有關,就是與管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戰有關。對於一些幸運的人,包括我在內,這兩者兼而有之。
    •存在主義:
    我生命中的時間所剩無幾。
    •日常生活:
    一天的時間不夠用。
  這份症狀清單進一步區分了這兩種形式之間的差異:
  存在主義式的:
  ‧反思過去那些「浪費」寶貴時間的決定。
  ‧感受到強烈的壓力,迫使每一刻必須有價值,導致持續的壓力。
  ‧擔心自己永遠找不到真正的使命或目標,並在回顧人生時感到後悔。
  ‧當思考到生命的有限性時,感到恐懼或驚慌不已。
  日常生活的:
  ‧對自己施加強大壓力,以在特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覺得自己總是處於「開機」狀態,即使在閒暇時間也無法真正從工作中抽離。
  ‧很難專注於單一任務,經常在多個任務間切換,或因為新的需求而分心。
  ‧很少在完成任務或達到期限後感到完成感或滿足感。
  那些更專注於存在主義和全局觀的人會說:「我不知道該如何過我的人生,感覺時間已經不多了。」
  同時,那些專注於日常生活挑戰的人會說:「每天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我需要的事情,我總是跟不上進度。」
  無論如何,他們的焦慮感是相似的:時間正在從我身邊流逝。我感覺自己無法掌控目前的情況。有件事我應該做,但不知道是什麼。
  經歷時間焦慮的人往往會陷入猶豫不決的困境。他們常常表達對「接下來我應該做什麼」一事的挫折感,幾乎任何事情都這樣。這個問題可以針對一個專案、一段關係,或是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無論是面對重大人生變化,還是僅僅決定接下來要處理哪個任務時,因分析而產生的癱瘓感往往會占據你的心智,最終使自己陷入惡性循環並消耗能量。最後,你對於自己無法做出簡單的選擇而感到更加沮喪。
  在這些最初的評論中,還有一件經常出現的事情:一種來不及的感覺。無論是拖延已久的職業變動、早幾年前就該結束的關係,還是被擱置的夢想,那種錯失良機的內化信念,可能格外令人痛苦。
  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士如此表示:
  隨著年齡增長,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錯過做某些事情的機會。如果考慮到我人生前十八年幾乎無法選擇如何支配時間,那我在生命的下半場應該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知為何,感覺並不是那樣。
  後來,當我進行更多研究時,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從十四歲到七十四歲的人群都會出現這種擔憂。這是一種跨世代的恐懼!雖然生活中的某些事情確實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太晚」的恐懼似乎不一定與之相關。
  即便如此,當你開始相信自己錯過了一個重要機會時,感覺並不好。
時間焦慮不僅僅是對錯失恐懼症的擔憂,也不同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我所描述的經歷有時被稱為「錯失恐懼症(FOMO,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但時間焦慮則有所不同。FOMO專注於當下(「有事情正在發生而我不在場」),而時間焦慮則涉及三個層面:過去、現在和未來。你對過去感到後悔,對現在不確定或猶豫,對未來感到擔憂。
  過去:我希望當時能有不同的做法。
  現在: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
  未來:我擔心未來的日子和歲月裡會發生什麼事。
  時間焦慮可能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自閉症類群障礙等神經多樣性狀況重疊,但它也可以獨立存在。即使是神經典型的人(具有正常大腦發育的人),也會為時間不夠而感到恐懼,以及對如何利用時間感到焦慮。或者,你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或其他狀況,而時間焦慮放大了你其他的行為。
  無論怎樣的具體診斷,時間焦慮的掙扎都深刻地影響了你計畫和完成簡單任務的能力。這會導致你被困住好幾個小時或幾天,低估或高估某件事情所需的時間,並且長期逃避不愉快的情況—即使只需花幾分鐘專注於它們就能立即得到緩解。
  我小時候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成年後開始服用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有所幫助,了解更多關於該狀況的資訊對我也有幫助。然而,我無法專注於工作並不是唯一的問題。我也生活在焦慮中,不斷擔心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時間焦慮產生不斷重複的不滿感,這是一種暗流,告訴你有些事情不對勁。有時候它會退居背景,但總是會再度浮現。
生產力「祕訣」掩飾了問題
  當我在閱讀研究時,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如何運用時間的方法。我一直以來都是生產力方法的忠實粉絲,但已逐漸感到理想破滅。我完成的工作或達成的目標越多,剩下的事情就越多。這永遠沒有結束。僅僅是採用新的習慣或例行公事,或者註冊更多的應用程式和服務,就會產生一種誤導性的進步感。
  最糟糕的是,我隱約懷疑自己愈來愈擅長做錯事。我沉迷於完成待辦事項所帶來的多巴胺刺激。就像其他藥物一樣,最初感覺良好,但持續效果有限,有時甚至有害。
  某一天夜晚,我終於意識到,無論我回覆了多少封電子郵件,或完成了多少任務,其實都不重要。神奇的是,更多的郵件出現了!我完成了一組任務後,總有另一組任務在等著接替。
  西方文化中,要說效率至上的信念有多麼根深蒂固都不為過。數百本書籍、工作坊、研討會和TED演講,都在強化相同的錯誤信念。這些人都聲稱可以提供一套絕對有效的方法,然而,真正對生產力感興趣的人,通常是在各種方法間遊走的。
  我以前跟隨一位生產力專家,他總是改變自己推薦的系統。每隔幾個月,他就會非常興奮地舉辦一場新的研討會,介紹最新的方法。
  在某種意義上,我知道他改變系統是因為有新東西可以銷售,但看起來並不完全如此。他對任何新方法都抱有真正的熱情,直到有更新的方法出現為止。
  最終,在兩年多推薦各種數位技術之後,他發出了一則訊息,宣布他最新的發現。這個方法完全是類比的,在影片中他指著一本紙本日記說:「我了解到,管理生活的最佳方式與科技無關,一切都在簡單的日誌。」
  「哇」,我心想:「我們已經回到了原點。」經歷過各種應用程式和技術解決方案之後,現在又回到了人們幾百年來記錄事物的方式。之後,我再也沒有收到他的消息。毫無疑問,他正在別處努力工作。
  生產力建議的世界,尤其是時間管理,許下了一個迷人的、不可能實現的承諾。它聲稱能為混亂的世界提供秩序,卻無法為我們提供解決根本問題的工具。在此過程中,它產生了其他的問題,使得我們不斷在為無法征服這個困境而感到羞愧,與重整旗鼓再試一次之間來回掙扎。
你有能力讓自己感覺更好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完全無能為力。據我所知,你要先以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要明白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你嘗試的一切都失敗了。你要重寫一些根深蒂固的模式。
  老實說,一開始進行時,可能比聽起來的還要困難,但我保證這是值得的。
  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了一系列的調查問卷,超過一千名受訪者認真地完成了這些問卷。我分析了結果,得到一些看法和共通性。我進行訪談,也查看了學術研究,從晨間筆記法到使用氯胺酮,嘗試了所有我能想到的方法。
  我所發現的事,有時候讓人感到沮喪,特別是那些放大問題的無用建議。我對「技巧與祕訣」的詮釋從支持變為懷疑,最終變得相當反感。我發現,這些建議多數弊大於利,並助長了一種錯誤的信念,也就是只要你特別努力工作並且每天早起,就可以克服難以戰勝的挑戰。
  有時候,調查的結果讓我驚訝,促使我質疑自己長期以來的假設和信念。不僅僅是所有的、其他的專家都錯了,連我自己也弄錯了。我犯了典型的歸因錯誤,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才華,卻也因失敗而嚴厲責備自己。
  結果我發現自己並不聰明也不愚蠢;我只是陷入了以為自己能夠做到一切的陷阱中。我也曾將自尊和自我認同建立在他人對我的看法上,這是另一種典型的錯誤,只會帶來痛苦。
  這反過來影響了我每日的作息系統,加深了我必須更加努力工作以減輕焦慮的感受—即使我埋頭苦幹於錯誤的方向時也是如此。
  不只是我那位生產力專家朋友被如此誤導,他的經歷比我的誇張,也許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如果你和我一樣,常常對新習慣或方法感到興奮並嘗試一下,卻無法持續下去,於是你又嘗試其他方法,但結果還是一樣。更多的應用程式,更多的日記,許下更多的承諾,要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這樣的承諾注定會失敗。
  所以,與其給你過度的承諾,我要告訴你相反的話:這本書不會一次性為你解決所有問題。然而,這本書可以給你新的觀點和一套工具,讓生活更輕鬆。
  我的目標是幫助你克服時間不夠用的恐懼,以及幫你擺脫長期不知道如何利用時間的問題。我期待你展望未來時,是滿懷希望,而不是抱著恐懼。我想讓你知道,你可以懷著目標感去面對忙碌的日子。
  簡而言之,我想幫你感覺更好,減少煩惱。
你不會學到的東西
  從我所做的調查裡可以看出另一個主題:大家對於相同的建議已感到厭煩,這些建議總是說「做到一切」應該沒那麼困難。
  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言:
  我受夠了「碧昂絲和你一樣只有二十四小時。」這句話。拜託,為了這個世界的美好,真的不要再這樣說了。把我的情況和一位富有的名人相比,很荒謬啊。
  我保證不會拿你跟碧昂絲比較,也不會叫你持續投入一些無益、且不會讓你感到滿意的事。我不會叫你在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前,凌晨三點起來跑馬拉松,然後午餐時停下來寫一章小說。
  如果你要照顧小孩或年邁的父母,我不會假裝你能輕鬆兼顧這些責任和其他你想做的事。這不容易。很難!是人都會掙扎。
  然而,事實依然存在:你依然被時間有限的壓力和如何利用這段時間的焦慮所困擾。你希望多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你確信有更好的方法在等著你,只要你能找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你要採取行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一切不變,你將永遠感覺自己被困住。
  因此,不加以保留且不作評判,我們將深入探討時間焦慮的根本原因,看看即使在生活的混亂中,你怎麼做才能感覺更好。
你也會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還有一點,即使大多數生產力方法弊大於利,但在適當的情境下,有些方法仍然有用。透過學習一些簡單但違反直覺的策略,你可能比以往完成更多事情。這是減少時間焦慮的副產品,而非主要目標。但如果你是想要提高效率,這個過程自然也能幫助你達成更多事情。
  不過,重點還是在於你會更有目標性,並對自身的狀況更有意識。
  在我進行的最後一項調查中,我問受訪者這個問題:「不再對時間感到焦慮,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我收到了數百個回應。許多回應都很特別,但也有很多回應則專注在少數幾個常見的主題:
  「我會再次對自己的目標感到興奮,期待開始我的一天,並規畫更遠的未來。」
  「我不會太擔心犯錯,反而更加專注並有明確的目標,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錯誤的開始。」
  「我不會再對自己因沒弄清楚一切而生氣。我會感到更自信,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
  「我會感到自由。終於學會放下困擾我已久的事情,讓我能夠充滿希望地展望未來。」
  考慮你會如何回答以下問題。無論你對過去有什麼遺憾,對未來有什麼擔憂,對現在有什麼挫折,如果這些感受都能退居次要位置,讓你能夠自在地、自信地繼續前行呢?
  不論你怎麼看,我都會盡力幫助你達成目標。讓我們從一些可以讓你減輕壓力的方法開始第一章吧。

1 從給自己多點時間開始
  在你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重大決定之前,你需要減少感受到的立即壓力。
  當我開始撰寫這本書時,我先列出了許多關於死亡、留下遺產,以及如何完成大型專案的想法。
  我們稍後會回來談這些內容。但是當我和編輯仔細研究調查結果時,我們意識到時間焦慮阻礙了人們在一些非常基本的生活運作上前進。
  讀者反覆提到類似的話:
  「我感到完全不知所措,無法做出簡單的決定。」
  「我的待辦事項清單上,有一項重要工作已經連續十天排在首位,但我就是無法鼓起勇氣去面對。」
  「感覺每個人都知道一些我完全不理解的簡單道理。」
  他們也傾向於使用「總是」、「永遠不會」和「經常」等絕對性術語來描述自己在時間方面的困難。他們總是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變得更好,也經常懷疑自己是否在好好利用時間。
  焦慮會妨礙你當下清晰地思考。當你感到焦慮時,可能無法做出理性的決定。有時候,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卻感覺無能為力。有時候,你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只知道現在所做的並不好。
  無論如何,你覺得被困住了。而當你被困住時,第一步就是找到一條逃生路線。
  你不會告訴一個正經歷恐慌發作的人,他們要開始準備報稅、和男友分手,以及寄出過期的房租支票。雖然他們最終還是要做以上所有的事情,但他們最先要應對的,是緊急的感覺。(簡單地告訴他們「冷靜下來」可能幫助不大。)
  他們要學會調整呼吸,降低心跳速率,並理解即使現在的感覺勢不可擋,但它最終會好轉的。只有當他們能夠做到這些事情時,他們才有能力處理更系統性的問題。
  我提到的那些行為—降低你的心率、注意你的呼吸模式—都是調節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而神經系統是你身體的重要部分,是讓你能進行任何認知密集型工作的重要基礎。當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保持平衡時,你就處於最佳狀態,能夠輕鬆做出決策、提前計畫,並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然而,如果加入壓力或焦慮,生態系統便會突然受到威脅。
  當你面臨時間焦慮時,應先處理立即的症狀。你感到困擾的原因之一,是你感覺生活中時間不夠用。因此,即使是在繁忙的生活中,讓我們幫你達成時間盈餘吧,讓你有更多的可用時間。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向你展示一些策略,包括:
  一、什麼時候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好(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要做到極致,甚至做到好)。
  二、為什麼不把事情完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許多事情可以不做,而且往往是永久性的)。
  三、對於任何類型的專案或創意工作,如何決定「怎樣是足夠的?」好讓你心中總是有個終點。
  但以目前來說,試著採取一些能立即幫到你的快速行動吧。這些行動將為你提供空間,以便做出更大的決策,並弄清楚你實際上想如何度過時間。
一、練習「時間斷捨離」
  家居整理指南通常專注於斷捨離,這是一種將家中或工作空間中沒有實用或愉悅目的的物品移除的行為。有時候這是一個有用的習慣。
  然而,儘管物理上的斷捨離和改善環境可以對我們稍微有所幫助,但時間焦慮通常源於我們心中的擔憂或占據我們時間表的承諾。這和「我有太多襪子了,所以應該減少」有點不同。
  因此,除了實體的整理外,看看接下來幾週的行事曆並挑戰自己,刪減一些項目吧。你可能會發現一些即將到來的約會,當初加入行事曆時覺得不錯,但現在感覺不那麼重要了。
  稍後我會向你展示一種稱為「交戰規則(rules of engagement)」的概念,這可以幫助你在一開始就做出較少的承諾,但即使你還不了解這概念,也可以練習時間斷捨離。
  檢視你的行程表,問自己:「我需要做這件事嗎?這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嗎?我還想繼續做這件事嗎?」看看你可以移除什麼,並把那段時間視為給自己的一份禮物。這是一種簡單但強大的方法,讓你在不久的將來大幅增加可用的時間。
  行動:你能為下週的行程清空至少兩個項目嗎?
二、減少你的聯繫管道
  現在別人很容易找到你嗎?有多少人能直接抓住你的注意力?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好幾個「收件箱」,供他人聯繫我們之用。我指的不僅是你任何的電子郵件信箱(那些當然算數),此外,我們還有語音信箱和語音備忘錄、允許直接發送訊息的社交媒體個人檔案、具備通信功能的應用程式等等。當然,還有不少工作網絡(Teams、Slack、WhatsApp等),許多員工都預期會參與其中。對你而言,可能還有一些我還沒提及的管道。
  你知道嗎,隨時待命的代價很高!遠離這些工具,或至少減少使用,可以讓你重新獲得一些注意力。
  行動:認真想一想,人們可以透過哪些不同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可以關閉至少一個收件箱嗎?
  我知道這對某些人來說很困難,包括一些認為自己絕對無法降低對外開放的人。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請明白你並不是無能為力。即使看起來微不足道,也總有一些事情是你可以做的。
  注意:我並不是建議你減少付出時間給那些需要你實際存在且陪伴的人,例如年幼的小孩。關閉部分對外的可及性,反而能讓你更專注地陪伴那些你最在乎的人。無論如何,開始抗拒那種別人認為你隨時可以找到的期待吧。畢竟,這不應該發生,專注力是屬於你的。
  留意給自己時間的感受
  綜合來看,這類的行動顯示出一個整體策略,也就是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你要盡一切可能達成這項結果。你可以進一步延伸這個想法:
  一、從手機中移除煩人的、浪費時間的應用程式。
  二、關閉所有非必要的通知,只保留最重要的。
  三、未經思考的情況下不給出同意和承諾。
  在這樣做的時候,請留意你的感受如何。是不是很棒?你過去一直擔心沒有時間,而現在你真真正正地把時間還給自己了。
  回到整理家裡的例子:上面清單中的項目就像是在斷捨離,但可能更有價值。你不僅在襪子抽屜中騰出更多空間,贏回了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
  這些做法不僅僅是「做得更少」。正如你所見,我們都想多做一些特定的事,少做其他事情。這麼做不但減輕你面臨的持續壓力,使你更好地掌控時間,並在做出更好的決策。
  即使只是多了二十分鐘,你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這段時間。別再無意識地又把它分配給你改變思維方式之前的那些工作,要用其中一部分時間來做讓你感到愉快、清新和刺激的活動。這段時間屬於你。
  身分轉變
  最後,我鼓勵你開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與時間的關係。這是什麼意思?要怎麼做?
  你可能已經接受了「我有這個問題」的身分。這是我調查結果中出現的另一種常見思維模式。這表現在以下的說法中:
  「這就是我的本性。」
  「我是一個與朋友見面總是遲到的人。」
  「我總是感到疲憊和不堪負荷。」
  這種思維方式並不是無害的,它經常讓事情變得更糟,使你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並阻止你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可能你的大腦運作方式和其他人不同,但即使你在神經學上表現特異,也不代表你注定要永遠處在目前的問題。你只要以不同於以往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你曾經的壓力和不堪重負,不必成為一種永久狀態。這不是你唯一的選擇,你可以克服它!事情可以更好。
  我們會以此為基礎,在下一章進一步探討,進行一個名為「思維反駁」的練習。現在,試著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來看待自己:
  「我是一個正在努力弄清楚事情的人。」
  「我正在學習如何更加自信果斷。」
  「即使這對我來說很困難,但我正在取得進步。」
  雖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改變,但至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請記住,正如在恐慌發作時很難冷靜下來(儘管這是最終目標),當你感受到時間不足的壓力,或不確定如何處理一些小事時,要做出重大的生活改變也會很困難。
  這一切可以改變!你正在學習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時間。
  時間焦慮讓你無法在生活的基本運作中前進。當你給自己一段時間作為禮物時,你開始感受到更多的自由。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Amazon讀者★★★★★好評推薦
◎拖延進度、無法下決定、要求完美…
讓你工作趕不上進度,日子過得不開心,
背後原因可能就是「時間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