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Helping People Change and Grow, 4th ed
| 作者 | William R. Miller/ Stephen Rollnick |
|---|---|
| 出版社 |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動機式晤談 (第4版):這是動機式晤談(MI)的權威性呈現,全面改寫的第四版是促進改變的有力方法。本書已進行更新和簡化,讓它成為更易於使用的實務指南和課程教材。這本書 |
| 作者 | William R. Miller/ Stephen Rollnick |
|---|---|
| 出版社 |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商品描述 | 動機式晤談 (第4版):這是動機式晤談(MI)的權威性呈現,全面改寫的第四版是促進改變的有力方法。本書已進行更新和簡化,讓它成為更易於使用的實務指南和課程教材。這本書 |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Miller和Rollnick精湛地引導我們了解動機式晤談(MI)四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並展現其「複雜的簡單性」,啟發思考、觸動人心,同時鼓勵採用最有效的實作。這本書將會是所有希望將MI融入自身工作的專業助人者最好的夥伴。第四版更強調「成長」這個面向,除了改變之外,也凸顯了支持堅持不懈與維持改變的重要性。—Steve Martino, PhD,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動機式晤談訓練者社群網絡成員Miller和Rollnick在這本精彩的第四版中,持續推進MI的方法與理念。他們在這十年裡,一直深度參與快速成長的MI研究和實務社群。不只是單純地更新研究內容,他們更試著用更精簡清楚的方式,說明MI的核心精神,並鼓勵大家創新運用與調整。這本備受期待的著作,將陪伴各領域、不同專業層級的實務工作者,在追求更高成功與滿足的旅程中前行。—Richard P. Barth, PhD, MSW,馬里蘭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動機式晤談》第四版是協助助人專業人員及培養醫療、教育或心理學研究生的珍貴資源。無論是MI的初學者或資深使用者,都能從本書中獲益良多。書中以流暢自然的對話範例,生動展示了MI如何以創新方式支持人們的改變與成長。—Wendy M. Reinke, PhD,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教育、學校與諮商心理學系暨密蘇里預防科學研究所這本經典教科書的第四版,如同一頓精心烹調的家常料理,不僅保留了大家熟悉喜愛的滋味,更融入了許多嶄新的概念、技巧與升級後的術語。Miller和Rollnick以他們一貫的嚴謹與謙遜,為這部被譽為MI「聖經」的著作帶來了令人信服的全新詮釋。書中穿插了動人的臨床實例,巧妙地平衡了理論與實務應用。此外,每章新增的「作者的觀點」與「給治療師」單元,亦大大提升了閱讀與實作的價值。—Kenneth Resnicow, PhD,密西根大學 Irwin M. Rosenstock 公共衛生教授
作者介紹 關於作者William R. Miller博士,是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的榮譽退休傑出教授。他在1983年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並於1991年與Stephen Rollnick合著的《動機式晤談》第一版中進一步闡述了此概念。Miller博士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成癮的治療與預防,以及更廣泛的行為改變心理學。他曾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兩項終身成就獎、國際耶利內克紀念獎,以及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會的創新者獎,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榮譽。他的出版作品包括65本書籍以及超過400篇文章與專書章節。他的個人網站為https: williamrmiller.net。Stephen Rollnick博士,是英國威爾斯卡迪夫大學醫學院的榮譽傑出教授。他是動機式晤談的共同創始人,其職業生涯涵蓋了臨床心理學與學術研究,專注於如何精進有關行為改變的對話。他還協助創立了動機式晤談訓練者社群網絡(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Network of Trainers, http: motivationalinterviewing.org)。Rollnick博士的工作領域廣泛,特別關注心理健康以及糖尿病、心臟病和愛滋病毒 愛滋病等慢性健康問題。他在科學期刊中發表了許多文章,並撰寫了多本關於幫助人們改變行為的書籍。他曾前往世界各地,為不同文化與領域的從業者提供培訓,目前主要在醫療和體育領域擔任培訓師與顧問。他的個人網站為www.stephenrollnick.com。審閱與譯者簡介田秀蘭(第1章、審閱)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諮商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特聘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林美珠(第3、18章、審閱)學歷:美國普度大學諮商師教育哲學博士現職: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退休教授楊里祥(第2、14-17章)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現職: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楊敦翔(第10-13章)學歷: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臨床組碩士現職:明心心理治療所所長王詠瑩(第4-6章)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現職:明心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 林昱芳(第7-9章)學歷:美國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現職:臺師大心田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產品目錄 第一篇協助人們改變與成長 第1章 助人當下的心與思 第2章 什麼是動機式晤談? 第3章 流暢的對話 第二篇動機式晤談實作 第4章 融入:「我們可以一起前行嗎?」 第5章 聚焦:「我們要去哪裡?」 第6章 誘發:「你為什麼要去那裡?」 第7章 計畫:「你如何到達那裡?」 第三篇深入探討動機式晤談 第8章 更深層的傾聽 第9章 聚焦:深入探討 第10章 誘發:培養改變型對話 第11章 訊息提供與建議 第12章 支持堅持不懈 第13章 播種 第14章 回應維持現狀型對話與不和諧 第15章 好好練習與實踐 第四篇學習與研究動機式晤談 第16章 學習動機式晤談 第17章 從改變的對話中學習 第18章 研讀動機式晤談 附錄1 動機式晤談概念關鍵詞及索引 附錄2 學習資源:反思問題
| 書名 / | 動機式晤談 (第4版) |
|---|---|
| 作者 / | William R. Miller Stephen Rollnick |
| 簡介 / | 動機式晤談 (第4版):這是動機式晤談(MI)的權威性呈現,全面改寫的第四版是促進改變的有力方法。本書已進行更新和簡化,讓它成為更易於使用的實務指南和課程教材。這本書 |
| 出版社 / |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ISBN13 / | 9789865713935 |
| ISBN10 / | |
| EAN / | 9789865713935 |
| 誠品26碼 / | 2682941512002 |
| 頁數 / | 368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23 x 17 x 2cm |
| 級別 / | N:無 |
| 重量(g) / | 450 |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動機式晤談發源於公共衛生醫療領域,由於其理念簡易,使用上也容易上手,因此在諮商及相關助人領域裡十分受到歡迎。我們決定翻譯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在臺灣越來越多助人領域工作者使用這套方法,而西方有關動機式晤談的書籍也相當豐富,我們挑選這一本最經典的專書,也是由原來發展者所撰寫,最能將動機式晤談的理念及技術逐年增修而介紹給助人工作者。
本書有幾項特色,其一是「給治療師」專欄,專門為心理治療或是諮商心理師提供可用的實務技巧。第二個特色是每章新增「作者的觀點」,呈現本書作者的省思與洞見。第三項特色是在本書最尾端的學習資源當中列有相當豐富而重要的反思問題,有助於學習者覺察個人的學習狀態,甚至能促進個人的專業及平日生活中個人的成長。
在翻譯以及審閱這本書時,除了兩位審閱者,我們還結合了兩位諮商心理師以及兩位教育心理與輔導博士班學生,一起加入翻譯的團隊。我們反覆多次翻譯及審閱,力求本書的呈現精準到位。文中有些名詞用語值得注意,像是對於「抗拒」的個案行為,本書稱之為「維持現狀型對話」,這個命名的改變,同時改變了我們對個案問題的認知框架。另外,從「缺陷」到「優勢」模式,這種轉移到較為正向的思考角度,與當代甚多助人理論或學派吻合。還有助人者慣習上遇到問題就想去修復的「固著矯正反射」等等。這些語彙對我們作為助人實務工作者都相當有幫助。
本書的助人模式或技巧看似簡單,但其實不簡單,這本書凝聚了數十年許許多多的實務以及研究的精華,這是一種「複雜後的簡單」。本書沒有太多難懂的學術用詞,真的是一本平易近人、好讀好懂的書。
譯者曾與一群醫務社工探討動機式晤談,有位社工師說「某些地方似乎是我已經在做的事。」沒錯!動機式晤談帶給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實務工作者的實踐樣貌令人驚奇!譯者也曾在參與醫院護理部的人形圖臨床教學時,遇到一位缺乏動力的病人,在不經意之間透露微弱的改變型語言,就像是炭火的餘燼,我們要做的事是把餘燼吹燃起來。而這個小小的改變,導致護理人員修正了進一步的照護計畫。
專注傾聽,好好練習,這本書真的可以重新啟動我們助人工作的能量!
田秀蘭、林美珠
自序 : 第四版序
當我們完成《動機式晤談》第四版的寫作時,我們兩位作者都已經花了大半個世紀在理解人們如何改變、為什麼改變,以及如何幫助他們改變。每一版的修訂,包括這次在內,我們幾乎重新編寫了整本書,這是從上一版問世以來,數十年間的學習而修訂的。
心理學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變得愈加技術化和複雜化,教科書也越來越厚重。第一線的實務工作者和講師為了追求「品牌化」治療方法的高階訓練和認證,反而倒過來可能導致實務工作被侷限於某些符合受訓資格的人。這種發展的趨勢情有可原,在動機式晤談(MI)發展的早期,就有受人尊敬的同行建議我們為這個名字註冊商標以及申請版權保護,並且授權其應用:「如果你不這麼做,你會後悔。」
我們拒絕了這個建議,而MI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我們的原因是不願成為MI的「警察」,忙於阻止良莠不齊的實務工作,雖然那的確是可能的。相反地,我們和動機式晤談訓練者社群網絡(http://motivationalinterviewing.org)選擇專注於理解並推動更好的MI實務工作,持續自由地分享我們所學。MI就像是資源公開的軟體,提供那些希望學習和應用的人自由使用,這可能是MI出乎意料地迅速且廣泛傳播的原因之一。然而,並非所有免費的知識都能如此快速地傳播。似乎有某些因素使得MI在不同的環境、專業、文化和語言中被廣泛接受,並應用於各種不同的改變挑戰中。當助人者在遇見MI時會認出它,像是他們已經對MI熟悉了。MI不是一個全新或奇怪的方法,對某些人來說,MI像是他們認識已久的朋友,可能只是失聯一段時間。
撰寫這本第四版時,我們面臨了許多有趣的挑戰。對於首次接觸此方法的讀者而言,這本書將成為MI的入門。有些人可能聽說過MI,也許在演講或閱讀中了解過一些概念,並有興趣學習如何實踐。同時,這本書也是人們尋求科學證據和更深入理解的權威著作。有些讀者是教師和培訓師,幫助他人發展助人技巧。我們該如何同時為這麼多不同群體的讀者寫作呢?
《動機式晤談》的前三個版本在篇幅和複雜度上不斷增長。每次,數百項新的研究出現,闡明了MI的前景、治療歷程和限制。現在我們本大可以寫出更大更複雜的第四版,但我們更傾向於追求簡單化。當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時,有時反而可以更清楚地闡述,並且減少行話與術語。美國最高法院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 Jr.曾說:「我對複雜之前的簡單毫不在意,但我願意為複雜之後的簡單付出一生。」在這第四版中,我們嘗試傳達複雜之後的簡單,希望我們在幾十年來的所學能對更廣泛的專業助人者有所裨益。
動機式晤談的應用範疇現在遠遠超出我們最初的想像。它不僅應用於諮商和心理治療,也被應用於健康照護、教育、營養、教練、預防牙科、運動、社工、矯正機關、組織領導和管理。這包括更少著眼於具體行為改變技術,而更多關注於長期陪伴成長的專業角色,例如:教師、導師、父母、靈性指導師、督導、主管、領導者和生涯教練。至今,已有超過一百本關於MI特定應用的書籍出版。因此我們為愈來愈廣泛的助人專業寫作。這許多助人角色中的人們有個共同的經驗,即用力試圖推動(勸說、懇求、強迫、說服)他人改變往往會失敗,甚至適得其反。嘗試MI的精神和方法可以顯著改變人們的反應,改善成效,並且對實務工作者和個案來說更愉快。MI是一種實踐助人專業的方法,如果你對此方法較為陌生,我們希望這一版能為你提供一個清晰的介紹,並歡迎你進入MI的世界。如果你已經熟悉MI,我們期望能加深你對這一取向在你現有實務工作中的理解。
針對更廣泛的專業領域,也對語言帶來一些特殊挑戰。專門術語在這些領域中有所不同,但MI的精髓依然一致。我們在這第四版中專注於這些精髓所在──適用於助人關係中的基本方法。受助者可能被稱為個案、病人、親屬、學生、運動員、受督者、居民或員工;我們使用個案或人們作為通用術語,希望這對你而言是適當的。MI實務工作者來自許多不同的專業和領域,我們簡單地稱「你」為讀者。為避免性別歧視的語言,我們使用複數代名詞來指涉人們。
我們也意識到,本書的許多讀者是行為健康的專家──如治療心理問題的實務工作者、諮商師和心理治療師。基於此原因,我們增設了新的「給治療師」專欄,在心理治療的脈絡和術語中提供更多進階的內容。透過這個部分,我們可以補充一些專業的知識,而不假定所有讀者都對治療議題有興趣或熟悉心理治療的行話。
對於已經熟悉MI的人,我們引入了一些與之前版本不同的內容。更廣泛地針對助人者,我們努力遠離專業行話,更接近日常語言。過去的版本著重於為改變而做準備,而我們現在將MI理解為一種陪伴人們整個改變與成長旅程的方法。在MI的精神中,我們保留了夥伴關係(partnership)、接納(acceptance)和慈悲(compassion)的概念,但將「喚起」(evocation)擴展為「賦能」(empowerment),以此來肯定個案的自身優勢、動機、資源和自主性。我們更簡單地將MI的四個過程(融入、聚焦、誘發和計畫)描述為MI的「任務」(tasks)組成部分。受Miller和Moyers在2021年的《有效心理治療師》一書關於讚揚(praise)與肯認(affirmation)之區別的啟發,我們採用了簡單式肯認(simple affirmation)與複雜式肯認(complex affirmation)之分。我們將之前的糾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改為更清晰的固著矯正反射(fixing reflex),並將不當的提前起步(running head start)重新命名為鐘擺法(pendulum technique)。我們更加關注策略性地使用方向性(directional)的問句和反映,以邀請和增強改變的對話。隨著遠距諮商和數位技術提供服務的增長,本版特別探討了在實體情境之外進行MI會出現的議題。
本書的文獻紀錄仍然相當全面,但我們捨棄了在文字中插入作者名和日期的美國心理學會引文APA格式,改為每章內以編號的註釋提供引用和補充文獻資料。本版中一些MI對話的示例來自資深實務工作者的錄影示範訪談逐字稿。我們也在每章新增了一項「作者的觀點」特點,由我們兩位作者中的一位(Bill或Steve)評論某一MI實務工作的具體面向。在本版中,我們標示了一些值得特別注意的術語或在MI中具有特殊含義的短語,它們在書中首次提及時以粗體顯示,並按字母順序列於章末。每個概念的定義也在書末列於更新的關鍵詞中。某些我們認為特別重要的觀點,會在不同章節中有意識地重複提及。
如同第三版,我們提供了一個網路補充資源的網站,用於MI的學習與教學,可在www.guilford.com/miller2-materials查閱下載。
儘管我們在本版中做了很多變更與調整,MI的核心方法與精神卻依然保持不變。我們只是比起初期描述MI時了解得更多了。雖然MI可以作為獨立的「純粹」介入方法,但多數時候它是與其他實證為本的治療法結合使用。MI不僅是一種附加的補充技術,而是融入你原本作為助人專業者的工作方式,成為與服務對象相處的一種方法。MI最初的設計意圖並非取代而是要增強你的工作。MI的基本要素與使助人者更具幫助性的特質相呼應。因此,我們期望你能感受到《動機式晤談》第四版對你的熱烈歡迎,成為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在改變與成長之旅中的嚮導。
最佳賣點 : 由MI創始人Miller與Rollnick全面改寫的《動機式晤談》第四版,深入說明MI的四大核心任務與實務應用,涵蓋諮商、心理治療、健康照護、教育、教練與管理等領域。透過案例與教學設計,協助專業人員促進改變與成長。本書是心理治療、諮商、成癮治療與臨床實務等課程中,關於動機式晤談的最代表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