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 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 | 誠品線上

Unstuck and On Target! Ages 11-15: An Executive Function Curriculum to Support Flexib

作者 John Strang/Lauren Kenworthy/Lynn Cannon/Katie Alexander/Monica Werner/Cara Pugliese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 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關鍵詞彙×圖像提示,降低學習難度*小組學習×聚焦於「做」,有效應用於生活*覺察、規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不卡住」的青春,一起來預備!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或相關診斷的孩子之所以生活處處「卡住」,是因為伴隨的大腦「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障礙未能改善,方方面面的生活挑戰蔓延至青春期,令家長擔憂他們的未來。所幸,美國國家兒童醫院和知名特殊教育機構艾維蒙特學校(Ivymount School)共同研發、在提升孩童執行功能上成效卓著的「達成目標不卡住」方案,已開發出針對11-15歲少年所設計的團體課程。該課程巧妙地強化學員的後設認知與執行能力,增進規劃、協調與妥協的技巧,為長大成人預做準備。本方案別出心裁,內容涵蓋自我覺察、情緒表達、保持彈性、全局思維、備案計畫、妥協等技能,並運用顯眼的視覺圖示、角色扮演、實作遊戲、強化關鍵詞彙等方式,讓學習過程生動有趣,全方位提升執行功能。本書鼓勵帶領者與家長、教師攜手合作,幫助學員將所學應用於日常。透過循序漸進的小組練習,孩子將發展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學業和人際關係打下堅實的基礎。自閉症類群障礙的青少年渴望在同儕中獲得友誼,透過本書提供的指引,可以學習洞察自我、調整策略,融入社群不卡關。──翁菁菁細讀本書的方案設計,我很喜歡在每次的團體課程,帶領者運用大量的視覺提示,協助成員練習「關鍵詞彙」與「威力計畫」,學習在生活中落實。──姜忠信★ 以青少年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本書特別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階段和學習需求,運用令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和活動,例如派對規劃、手作遊戲等,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強調互動式學習和實際應用:書中包含大量的互動式活動和練習,例如角色扮演、模擬法庭等,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練習並應用所學的執行功能技巧。★ 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指引:每個主題都包含詳細的課堂規劃、教學步驟、注意事項和反思問題,幫助教師有效地實施課程,並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策略。★ 重視學生的覺察和自我監測:書中設計了許多自我評估表格和反思問題,鼓勵學生主動觀察和評估自己的執行功能表現,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和策略。★ 強調正向鼓勵和團隊合作:本書提倡以讚美和支持的方式引導學生,鼓勵彼此學習溝通、共同成長。本書亦設計教師能善用的道具圖示來表揚學生的正向行為和努力,讓學生建立友好的人際連結與體驗。真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王浩威|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丘彥南|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吳佑佑|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宋維村|兒童精神科醫師翁菁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治醫師商志雍|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台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主任高淑芬|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特聘教授卓惠珠(花媽)|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柏格版主姜忠信|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倪信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質采|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文哲|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師鄭玉英|資深諮商心理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約翰.史特朗(John F. Strang, Psy.D.)為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精神醫學、行為科學,與兒科學助理教授,他是一名神經心理學家,同時也是華盛頓國家兒童醫院性別與自閉症計畫的主任,研究聚焦於青少年發展,是自閉症與性別發展專家。自詡為神經多樣性者,且其家庭成員有多位自閉症者。蘿倫.肯沃斯(Lauren Kenworthy, Ph.D.)為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兒科學、精神醫學教授,與國家兒童醫院自閉症類群中心主任、神經心理科主任。她的研究興趣在於描述、支持、治療自閉症的神經心理表現型。她曾發表超過85篇同儕審查的論文以及3部治療手冊,也是執行功能行為評估量表的共同作者。林恩.坎農(Lynn Cannon, M.Ed.)是艾維蒙特學校(Ivymount School)與馬杜學校(Maddux School)的社交學習專家。她在維吉尼亞大學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超過十五年的時間,她作為一名教育家、行政人員與計畫負責人,致力於服務神經發展障礙。研究與教學興趣在於,為神經發展障礙學生和其家庭、治療師、教育者發展介入與支持教材。凱蒂.亞歷山大(Katie C. Alexander, OTD, M.S., OTR L)為一名職能治療師與臨床研究者。她於堪薩斯醫學中心大學取得學士學位與畢業後研究生學位。她同時也是艾維蒙特學校的亞斯柏格模型計畫(Model Asperger Program, MAP)的計畫創始主任。她的研究與臨床興趣在於發展介入與支持,以改善神經多樣性個體與其家庭的日常生活。莫妮卡.阿德勒.維爾納(Monica Adler Werner, M.A.)是華盛頓地區私人診所的諮商師。曾是艾維蒙特學校的亞斯柏格計畫的主任。她帶領發展社交學習課程,強調問題解決、自我代言、自我調節。是第一版發展「達成目標不卡住!」介入方案的共同作者,也是《幫助孩子「達成目標不卡住」:自閉兒也能靈活應對每一天》一書的共同作者。卡拉.普利埃塞(Cara E. Pugliese, Ph.D.)為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行為科學、兒科學副教授,國家兒童醫院自閉症類群中心的臨床心理師。她的專長在於治療自閉症類群兒童與青少年,特別聚焦於過渡到成人期前的階段。重視以社區為基礎之參與式研究方法,與利害關係者合作,確保介入方案是具有重要性的、以優勢為基礎的,並能吸引人參與。蘿拉.古特穆斯.安東尼(Laura Gutermuth Anthony, Ph.D.)為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教授,是科羅拉多兒童醫院的臨床心理師。她的研究與臨床工作主要聚焦於神經發展障礙的兒童。她具有以社區基礎參與研究法的研究經驗,也共同發展介入方案、進行研究結果的脈絡化與推廣,並且在社區中驗證結果。簡意玲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現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獲得博士學位後積極從事自閉症的生物學研究,並投入成人社交技巧訓練。在美國進修時接受洛格森博士的PEERS®方法完整訓練,並將之引入台灣。她一方面對台灣的實務心得進行學術研究,另一方面也投入洛格森博士著作的翻譯,完成《PEERS®青年社交技巧訓練》、《交友的科學》二書。另著有《依然真摯與忠誠: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並譯有《幫助孩子「達成目標不卡住」:自閉兒也能靈活應對每一天》、《小漢斯》。合譯作品有《跟大師學催眠:米爾頓.艾瑞克森治療實錄》、《動力取向精神醫學:臨床應用與實務》、《溫尼考特這個人》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從理論走入日常實踐:協助兒童青少年發揮執行功能、有效達成目標/姜忠信譯者序 ▎鍛鍊彈性,體會柔軟所蘊含的真實力量/簡意玲中文版序 ▎關於線上教材關於作者誌謝介紹|單元一|保持彈性、力量、與規劃 主題1.1 彈性思考 主題1.2 A計畫/B計畫=更強大的力量 主題1.3 如何提升你的力量來幫助自己並且幫助世界 主題1.4 讓自己在過度負荷、壓力狀態、挫折又沮喪時,能好過點且不卡住的因應策略 主題1.5 彈性思考──接受挫折與沮喪,並放下它 主題1.6 判定計畫是否可行(在嘗試計畫之前先做檢查) 主題1.7 歡樂慶祝日!B計畫派對|單元二|妥協 主題2.1 妥協是一種雙贏 主題2.2 我應該要妥協嗎? 主題2.3 試試你的妥協技巧 主題2.4 運用妥協技巧計劃另一個特殊活動(兩堂課) 主題2.5 特別活動 主題2.6 回顧特別活動|單元三|有效率地做規劃 主題3.1 為一個未來目標而感到興奮 主題3.2 有效率地做規劃──專注於全局目標 主題3.3 有效率地做規劃──看著時鐘 主題3.4 將所有部分統合起來──運用所有的關鍵詞來確認最終計畫 主題3.5 長期活動/長期計畫──有效率地規劃=Power! 主題3.6 回顧長期活動/計畫:從我們的成功與挑戰中學習|單元四|讓執行功能技巧在你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主題4.1 訂定一個個人目標: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運用執行功能技巧 主題4.2 運用執行功能技巧達成個人目標 主題4.3 判定個人計畫是否可行 主題4.4 準備畢業:慶祝我們的執行功能技巧 主題4.5 畢業典禮附錄A|自我反思的問題附錄B|問題解決問與答:當挑戰發生時 我很難讓學生投入課程。我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我一直在碎念學生,並且一再導正他們。我應該怎麼做? 如何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關鍵詞彙與技巧,不僅在學校裡,也在學校以外的地方? 部分關鍵詞句看似讓我的學生覺得反感。終於書中的關鍵詞有多重要呢? 如果學生不喜歡其中某個活動時,我該怎麼做? 學生發現課程中某些觀念太難了,我該如何幫助他們了解? 我如何避免陷入權力對峙? 有時我無法分辨是故意行為或是執行功能困難。該如何區分這兩者呢?英文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 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
作者 / John Strang Lauren Kenworthy Lynn Cannon Katie Alexander Monica Werner Cara Pugliese
簡介 /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 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關鍵詞彙×圖像提示,降低學習難度*小組學習×聚焦於「做」,有效應用於生活*覺察、規劃、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74538
ISBN10 /
EAN / 9789863574538
誠品26碼 / 2682970405009
頁數 / 4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9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從理論走入日常實踐:協助兒童青少年發揮執行功能、有效達成目標
姜忠信/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執行功能是人類心智功能的核心,負責監督與調控為達目標任務所需要之訊息處理歷程,不同領域的心理學家對執行功能的界定方式或有不同,但從理論的觀點看執行功能,基本上會區分為三個階層的能力:初階包含工作記憶與抑制,中階為認知彈性,高階則涉及推理、規劃及問題解決。若從大腦神經機制來看,這是以前額葉為核心,整合前葉-頂葉神經網絡的複雜心智運作的能力(葉怡玉等,2022)。
  在臨床心理學中,執行功能是個跨診斷的重要理論,可對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妥瑞症等等,甚至是兒童青少年焦慮症的病理機制,提出相當好的解釋,從而成為許多臨床、教育實務工作者在介入的現場上廣為引用的心理學理論之一(Guastella, et al., 2024)。以我最熟悉的自閉症領域來看,雖然長期來說,許多學者發現執行功能是自閉症者在發展上的核心困難之一,但大家也都知悉,並不是每位自閉症者都有執行功能的困難,特別是高功能者。我實驗室過去畢業的研究生(林怡安,2016;林怡安等,2017),曾以執行功能中常被討論的反應抑制、認知彈性和工作記憶為測量面向,發現7-10歲的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他們雖然在前兩者的表現,與一般發展兒童有落差,但工作記憶的表現則沒有差異。若進一步區分智能優異和非優異的自閉症者來看他們的執行功能表現,則發現前者與一般發展組沒有差別,也就是智能優異自閉症者的執行功能表現是沒有困難的。不過,我們進一步以請家長填寫問卷版的執行功能量表(如BRIEF),想理解自閉症者在生活面向的執行功能,結果發現,所有執行功能的面向(包括抑制、轉換、情緒調控、任務啟動、工作記憶、計畫、組織事務、自我監控等),不論都智能優異與否,都呈現了全面性的困難了!這意味著從生活面來捕捉執行功能,對自閉症者來說才是核心議題,需要在實務的現場來協助。
  該怎麼協助這些孩子呢?我想本書譯者的企圖之一應是將美國重要研究團隊的系列書籍呈現給中文世界的讀者。前一本翻譯書是針對學齡兒童的《幫助孩子「達成目標不卡住」:自閉兒也能靈活應對每一天》,這本書則是對11-15歲而設計。前本書在概念和實務技巧上,做了妥善的文字分配。這本書,基本上就是實務工作手冊了。這本書對執行功能在生活面向上的架構是區分為啟動(快速且簡單地開始一件工作)、抑制(展現衝動控制、先想再做)、彈性(從一個活動或一個想法轉換到另一個、接受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或做事)、工作記憶(在執行一個任務時,將資訊記在腦中)、組織能力(能保管好物品、瞭解事情的重點所在、看出整件事的全貌、在任何時刻知道事物的優先順序)、規劃(建立、執行與修正多步驟的計畫)、以及自我監測(問自己問題來追蹤自己的表現,如:「我做得如何?」、「我正在做現在該做的事嗎?」)等等,從理論的觀點就是整合了執行功能上,從低、中到高階的所有能力。在內容上,以「保持彈性、力量、與規劃」、「妥協」、「有效率地做規劃」、「讓執行功能技巧在你的生活中發揮作用」等四大單元,共計23個主題,讓實務領域裡的教師、臨床與諮商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等,以結構化的小團體模式,對一群青少年階段的自閉症者來工作。細讀這些方案的設計,我很喜歡在每次的團體課程中,帶領者會運用大量的視覺提示方式進行,並協助成員練習「關鍵詞彙」與「威力計畫」,學會在生活中落實。
  本書的譯者簡意玲醫師,是國內少數專精在青少年與成人自閉症領域的傑出學者,她一方面在學術上深耕,一方面則不間斷的推廣PEERS方案。在忙碌的看診、研究及臨床推廣中,還分配時間投入重要的專書翻譯工作上,非常讓人敬佩。期待這本書未來出版後,能在台灣的醫療、教育、及社福的場域中廣泛應用,我更期待未來能逐步累積本土的資料,從而發展符合本地文化的主題和教材內容,從而生出「不卡住」的台灣模式。

|譯者序|
鍛鍊彈性,體會柔軟所蘊含的真實力量
簡意玲
  「達成目標不卡住!」(Unstuck and On Target),是全球首個針對自閉症執行功能、且具有實證基礎的訓練方案。本書為青少年階段的具體執行教案,可提供治療師、老師作為訓練青少年執行功能的有用工具。
  本方案中所精心設計的置入性關鍵詞彙,既淺顯易懂、易於執行,且恰如其分,相當適合神經多樣性青少年操作。例如:定睛於獎賞、雙贏策略、我應該花多少時間卡在這裡等方式。並且從活動中實際體會對人寬容的好處、妥協的利益。本課程以柔克剛之道,並非動之以情,而是說之以理,更為自閉特質者所接受。此外,方案採取具體而生動的比喻、活潑有趣的活動,反覆練習相當實用的日常技巧,絕對是家有青少年「刺激」生活的日常寶典。方案中利用經典卡通來說明概念,例如其中一則影片範例(The Zax),兩個人各自都習慣直直往前走。在沙漠中恰巧對上,兩方要求對方讓路,但誰也不想轉彎,就這麼各持己見,對峙了數百年,背景從沙漠轉換成綠洲,到開始有城市建設、到公路發展。物換星移,兩人依舊對峙。是不是生動地展現了固執的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訓練方案所採用的方法,可說是別出心裁,結合認知行為治療與行為治療的基本原理與技巧,巧妙地強化青少年的後設認知與執行能力。本訓練方案的基本原理,在《幫助孩子「達成目標不卡住」:自閉兒也能靈活應對每一天》手冊中有明確論述,可交互參照。特別建議參考該手冊第六章:排除難題。該章節內容對於所有家長、照顧者、教師的心理預備有精妙的提醒與建議。
  若能讓青少年早期開始建立彈性思考與規劃能力,不僅對升學階段學子的學習效率與生活常規有相當助益,對於青春期階段的親子關係也有正向影響。更重要的是,人生處處需要協調與妥協能力,學習妥協的技巧,將有一輩子的助益。對比於自閉症者可能在面臨獨立課題的大學階段,逐漸失去奮鬥目標,若能讓在青少年階段先行引導他們瞭解自身目標、自發導向地設定計畫、循序漸進朝目標前進,同時自我激勵、維持對目標的熱情,並且在過程中以自我監測,本方案或許是一劑良方。
  本書的翻譯,除感謝心靈工坊優秀團隊,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們對我的支持與鼓勵、門診一起奮鬥的亞斯人、還有我家的青少年們。

試閱文字

自序 : ∣中文版序∣
  我非常榮幸能為《「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中文版撰寫前言。謹代表本書英文原著團隊:約翰.史特朗、林恩.坎農、凱蒂.亞歷山大、莫妮卡.阿德勒.維爾納、卡拉.普利埃塞以及蘿拉.古特穆斯.安東尼,我們衷心感謝簡意玲醫師將本書翻譯為中文,使本教材能夠與華語的教育工作者、治療師及其他有志協助神經多樣性青少年提升執行功能的專業人士分享。我們非常自豪能看見這套具有實證基礎的教材能推廣到全球各地。我們深信,培養彈性思考、因應沮喪與失望、處理挫折感、與他人達成妥協、確立全局目標並擬定計畫達成目標的技巧,正如這些方法曾在美國、義大利、墨西哥及其他國家幫助過無數青少年一樣,也將能幫助台灣與華人世界的青少年。
  我們同樣感到欣喜的是,我們對理解與尊重神經多樣性思維模式的承諾,現在能夠以中文傳遞給更多人。《「達成目標不卡住!」》的核心理念是協助青少年學習為自己的需求發聲,並賦予他們設定計畫與實現自身認為重要目標的能力。我們想傳達的訊息是:學習妥協、採用備案(B計畫、C計畫)、對自己與他人寬容、以及避免卡在細節上,能夠賦予我們獲得所需事物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也能讓我們有力量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支持神經多樣性的青少年在社區發揮他們的天賦,將讓我們的社群更加豐富。
  本教材歷經多年發展,並廣泛蒐集學生、教師與家庭的大量回饋,因此內容更被接受且更易於實際應用。同時也反映出神經多樣性學生、其教師與家庭的優先需求與目標,進而提升使用者的動機。約翰.史特朗博士曾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公立學校進行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參與本教材團體課程的自閉症青少年變得更具彈性,並在課堂中展現更佳的學習能力。我們相信,「達成目標不卡住!」是一項實用的工具,有助於青少年更了解自身的優勢與挑戰、為自己的需求發聲,並更有效地參與學校與社區生活。這樣的改變將使我們全體受益。
  誠摯歡迎您加入「達成目標不卡住!」的大家庭!請造訪我們的網站:UnstuckandOnTarget.com,獲取最新資訊、免費教材與新點子。我們也希望您能分享您在使用本教材的經驗,讓我們一同成長,共同為孩子與自己打造一個具備彈性、以目標為導向的未來。
蘿倫.肯沃斯博士
二〇二五年8月 美國華盛頓特區

試閱文字

導讀 : 介紹
▎本書目標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幫助11至15歲少年提升彈性思考、組織與規劃能力》是一套行動計畫,教導學生如何在關鍵領域培養執行功能技巧,包括:保持彈性、全局思考、規劃、妥協、與自我監測的技巧等。

▎誰能從此介入方案獲益?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是為11-15歲有執行功能困難的學生所設計,包括無法維持彈性、無法組織或規劃。特別對於本身有自閉症診斷的學生,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或相關診斷的學生會有所幫助。

▎誰可以教這套課程?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是為小班教學或團體教學所設計,一次最多10-12名學生同時參與。本課程適用於學校、診所,或以社區為基礎的情境,可用每日或每週授課的形式進行,由一位專業人員帶領(如:教師、心理師、社工師、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諮商師、或受過嚴格訓練的助教)。教授這套課程的人員應該在授課前閱讀整本手冊,並且具備與學習困難者共同工作的經驗,也需要了解正向增強技巧的操作。

▎何謂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是一組以大腦為基礎的能力,幫助人們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坐在書桌前),以達成自己的目標(例如:完成多步驟任務、準備好去上學)。執行功能由許多不同的技巧所組成,包括:
  啟動:快速且簡單地開始一件工作。
  抑制:展現衝動控制、先想再做。
  彈性:從一個活動或一個想法轉換到另一個、接受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或做事。
  工作記憶:在執行一個任務時,將資訊記在腦中,例如:在你開車到目的地的過程中,記住別人告訴你的指引路線。
  組織能力:能保管好物品、了解事情的重點所在、看出整件事的全貌、在任何時刻知道事物的優先順序。
  規劃:建立、執行與修正多步驟的計畫,例如:做科展計畫。
  自我監測:問自己問題來追蹤自己的表現,如:「我做得如何?」、「我正在做現在該做的事嗎?」

▎為什麼要教導執行功能?
  執行功能技巧建構了我們生活的所有面向,對於學校生活或學習情境格外重要。當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對執行功能技巧的需求就愈來愈高,需要獨立作業的任務逐漸增加,也被預期要能與同儕成功地合作。抽象思考與彈性思考的作業也會變多,到中學時期,學生被期望能獨立想出組織策略,例如:規劃一篇論文或演講、做筆記,並發展獨立學習與研究的方法。幸運的是,執行功能技巧可以透過相當簡單的方法來訓練。《「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便是利用簡單、且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來改善青少年早期的執行功能技巧。

▎這部課程如何幫助你教導執行功能技巧?
  儘管執行功能技巧是複雜人類行為背後的基礎,技巧本身卻是很容易被教導的。
  《「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課程包含24個主題,建議在一個學年內完成(或在一個學年內的某段時間內完成)。我們刻意採用「主題(topic)」一詞而非「第幾課(lesson)」,方便帶領者視需要將主題延伸為不只一堂課來完成。我們鼓勵帶領者把主題想成是「章節」,每個章節都需要花一些時間為學員開箱。部分主題明顯需要多堂課才能完成,需要多堂課完成的章節在該堂課一開始就會先指出。我們建議帶領者運用充分時間研讀課程單元一,好幫助學員在學習基本觀念、關鍵詞彙、與技術時能輕鬆上手。帶領者花在閱讀與準備單元一的7個主題的時間至為關鍵,將有助於順利帶入「達成目標不卡住!」課程。若沒有在課前先行研讀與預備主題,課程將無法有效進行。
  注意:部分主題會需要先額外準備教室或學校裡不常見的教材。
  以下是「達成目標不卡住」課程所採用的關鍵技術,幫助學員學習執行功能技巧。
  • 課程應該以小組方式進行。課程教學的小組人數最多10-12人。小組至少每週見面一次,必要的話可以更頻繁。每個主題的計畫與活動都是很重要的,不過,你仍可依據學員的需要來彈性調整主題。舉例來說,如果對學員來說過於複雜的話,我們鼓勵帶領者簡化課程中所用的語言。我們也鼓勵帶領者將課堂中所教導的技術,和學員的其他老師與團隊成員分享(尤其是關鍵詞彙與視覺提示),以強化該技巧的使用(請參見以下「鼓勵類化」的指引)。
  • 整合關鍵詞彙。本課程最關鍵的要件就是採用關鍵詞彙。關鍵詞彙是一組字或一組短而吸睛的詞句,用來溝通課程中所教導的基本技巧。關鍵詞彙的設計目的在於,使其易於整合運用在概念介紹、對話、問題解決、與每天日常生活中。帶領者在對學員說話時,需盡可能使用關鍵詞彙的設計,理想上最好每隔幾句話就套用一個關鍵詞句。鼓勵學員盡可能在學校或家裡的情境中,自己使用關鍵詞彙與相關技巧。當學員使用關鍵詞彙時,讚美並獎勵學員,維持關鍵詞句清單隨手可得並隨時可見,以提醒每個人去使用它。隨著課程的進行,會持續介紹新的關鍵詞彙,請盡可能反覆運用在前幾課所教到的關鍵詞彙,以確保到課程最後,所有教過的關鍵詞句都被規律地使用。
  • 利用視覺提示強調重點。執行功能有困難者通常皆可得利於視覺提示,來幫助他們記得運用技巧。《「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課程有豐富的視覺教材,除了每個主題都有一套投影片,還有一張用來展示的核心海報,可讓帶領者在整堂課中可以參照。海報與工作單張亦可用於其他課堂或家中。
  • 鼓勵類化。執行功能困難者通常難以記得在不同情境中活用技巧。舉例來說,他們或許記得在「達成目標不卡住!」課程中使用技巧,但是卻無法在其他課堂或家中不靠提示就自己用出技巧來。因為本課程中的關鍵詞彙很容易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學科老師能夠輕易地把這些詞句整合到教室的例行任務中。我們鼓勵其他老師也將「達成目標不卡住!」課程中的視覺提示貼在教室裡。此外,在每個主題最後,家長與照顧者將會收到家庭延伸工作表,以鼓勵在家庭每天例行事務中使用關鍵詞彙、技巧、與視覺提示。
  • 維持正向態度與有趣的氣氛。改善執行功能的關鍵要素之一,便是學生自發地在生活各個面向使用技巧的能力與動機。帶領者的工作便是以正向且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愛上這些關鍵詞彙與技巧。
  • 避免用負向、批評,或懲罰的方式使用關鍵詞彙;否則的話,你的學生就會不喜歡這些字詞與技巧。研究顯示,當老師展現彈性與正向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就會在學生的身上鏡向反射出來。培養教室的正向氛圍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使用四種特定的讚美陳述(或表達讚美的小動作,及其他可傳達讚美的方式),來指正錯誤或下達指令。讚美的陳述應該清楚指出學生做得好的部分。請見以下範例:
「大衛,我真的很喜歡你使用A計畫/B計畫的方式。真是太棒了!」
(讚美#1)
「我以我們班為榮──你們每一位都做出不簡單的妥協。」
(讚美#2)
「大衛,做得好,這就是彈性思考。」
(讚美#3)
「做得好。」(豎起大拇指)
(讚美#4)
「大衛,你可以幫我們想出B計畫嗎? 我們小組好像有點卡住了。」
(以簡單且正向的方式指出錯誤)
接著補上讚美陳述,以達成讚美相對於指正4:1的比例。
  • 針對學生的動機。《「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課程的開發是在青少年協助之下完成的,當中所包含的活動是以對這個年齡層有意思且有吸引力的方式來設計。歡迎考量學生的動機與投入程度,對課程進行調整與補充。
  以下技巧可能有助於提升動機:
  • 聚焦於「為什麼」。每個主題的核心部分,會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該技巧的重要性。將這些技巧帶到個人的層次,學員便能思考這些技巧和他現在與未來的生活有何關聯。一旦開始思考技巧的重要性,青少年便能提升對使用該技巧的動機。
  • 善用幽默、讓它好玩。幽默是一個有效的方式來連結學生並且讓他們使用新學到的執行功能技巧。因為學生可能的笑點或許與眾不同,你需要為不同學生調整幽默的方式。
  • 示範關鍵詞彙與技巧。一開始先聚焦於你自己的問題,而非學生的問題與困難。接著,當學生能自在使用關鍵詞彙與相關技巧,你就可以用它們來談學生的困難。從你自己的問題開始,可以卸除學生的壓力,讓他們在開始學習關鍵詞彙與技巧時不覺得受到批評。如果學生能夠幫忙你解決問題(不管是真的幫上了忙,或者試著要幫忙),他們都得到一個絕佳的機會來練習技巧,並且體會這些技巧的魔力。舉例來說,如果你的A計畫是和學生一起看一段影片,但是網路掛掉了,你可以說你覺得卡住了,然後請同學幫忙想想B計畫(如:下一次上課再看電影)。
  • 善用教材、視覺提示、活動、範例來與學生產生連結。如果學生的特殊興趣是電腦,他可能對你把關鍵詞彙轉譯為電腦用語會很有反應。你可以說:「當我卡住時,感覺就好像是電腦當機。我必須保持彈性,重新開機。」
  • 將關鍵詞彙、技巧、與活動,串連到對學生而言既真實且具有激勵效果的原動力。舉例來說,如果學生對於社會正義有高度動機,他可能會受到為難民募款的目標所鼓舞。如果學生對於天文學有熱情,你可以把功率方程式連結到成為太空人的夢想:「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太空人。科學是一門你所需要的知識。你也需要保持彈性、全局思考、和規劃能力。」或說:「金恩,B計畫做得好,你離太空人的夢想又更進一步了。」
  • 降低語言的複雜度。採用簡單的視覺提示,有助於協助有執行功能困難的學生。長時間談話,或採用複雜的語言,不如關鍵詞彙與視覺提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注意:過於複雜的視覺提示對某些學生而言,可能負荷過大,且令其感到困惑,請保持視覺提示簡單且直接明瞭。如果學生們有足夠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幫忙設計或創造自己的視覺提示。
  • 使用威力計畫。每一課的開始與結束都有一個威力計畫。這個視覺提示就是不卡住策略的精髓:目標(Goal)-原因(Why)-計畫(Plan)-檢查(Check)。威力計畫在每堂課一開始就設定了目標與計畫。在該堂課結束時,學生可以檢查自己是否有依循計畫,並且討論為什麼這個目標是重要的。最後,威力計畫幫助學生注意到自己是否有偏離主題或卡住。
  • 聚焦於做,勝於知。儘管課程要教導的關鍵概念眾多,最最重要的其實是在不同情境中實際去運用技巧(也就是實際練習)。如果學生覺得他們已經知道這些技巧(例如:「我知道什麼是妥協」,或「我知道如何做規劃」),把焦點轉換為如何把這些技巧變成一種習慣,你可以這麼說:「我曉得你已經知道何謂做規劃,你也已經做了一些很棒的計畫。這堂課將討論在生活不同面向養成做規劃的習慣,這樣你就會更有力量。讓我們用這些技巧來規劃你的英文論文。」
  • 當成是做不到,而非不願做到。不卡住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明白學生是做不到,而非不願意做到的觀念。令人難過的是,有執行功能困難的學生通常被貼上許多負面標籤(如:懶惰、漫不經心、固執難以變通),儘管這些困難實際上是源自於腦部的差異所造成。如果我們能接受學生是不能,而非不願做到,我們所教導的不卡住技巧與策略,就能夠將不能轉換為能。關鍵的想法是,與其用故意或不順從來解釋學生的行為,不如聚焦於學生的神經多樣性,及其個別的長處與弱點。

試閱文字

內文 : 主題1.5 彈性思考——接受挫折與沮喪,並放下它
全局摘要
本節主題的目標在於,增加學生所使用的因應技巧,並教導學生挑戰與挫敗皆十分常見。學生要增強他們的力量並且達成目標,他們比較能處理自己的挫折與沮喪。有時學生會需要使用上一主題所談的因應策略來處理部分感受。有時他們會需要一些認知因應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彈性思考策略。有時候則是兩者都需要。採用以下三種彈性思考策略(或稱祕訣、訣竅),學生可藉由問自己這些問題來體會如何調節強烈的感受:
﹡ 他們卡在一個感受上多久?
﹡ 他們如何能重新聚焦於全局目標上?
﹡ 他們如何提醒自己,當A計畫行不通時,永遠都有B計畫?
關鍵任務(這個主題需要不只一節課來完成)
今天課程最重要的兩個任務:
1.以好玩有趣的方式盡量運用以下的關鍵詞彙
﹡ 執行功能技巧
﹡ 當我需要時,能夠使用因應策略或彈性思考嗎?
﹡ 我會在那強烈感受中卡住多久?
﹡ 處理挫折與沮喪
﹡ 我如何能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上?
﹡ B計畫
2.在今天的課程中,至少一次即興示範執行功能技巧(如:保持彈性、規劃)。讓它變得有趣,吸引學生投入!和學生一起運用保持彈性與規劃技巧,來解決實際發生的挑戰、或是由你設計的挑戰。例如,你可以說:「我不敢相信我最喜歡的隊伍昨天竟然輸球了!我真是太沮喪了。我需要一個因應策略,來讓自己重新聚焦,回到帶好今天的團體的全局目標上。」
教材
﹡ 單元一每日自我覺察評分表(本工作表可為每個學生印一份;收錄於學生工作本中)
﹡ 主題1.5投影片,需播放
﹡ 主題1.2影片
• 粉紅豹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zCkajdLvE
• 豬與蘋果[麥塊動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wVIsv1n7Mo
• 四眼天雞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cWg5H9QIM

﹡ 功率方程式海報,需張貼
﹡ 能力值:把團體的能力增值卡移到力量箭頭的最底層。
﹡ 選項:如何提升我們的能力值:提醒清單(可由主題1.1印出,也收錄在學生工作本的封面)

教學計畫
目標:學習接受沮喪與挫折是計畫與完成目標的一部分。練習三個彈性思考撇步,來處理強烈感受,並回到目標上。
原因:執行功能有困難的人,有較高的風險會卡在負面的細節與感受上,這些可能讓他們感到被淹沒或瞬間關機。練習彈性思考的因應策略,可以幫助他們將挫折與沮喪感正常化,並且提高耐受度。
計畫:課前做以下準備:
﹡ 張貼功率方程式海報,並將團體能力增值卡放到力量箭頭的底部。(當學生保持彈性,或是對自己或他人寬容、分工合作、並且處理自己的挫折和沮喪時,請把能力增值卡往上移動。)
﹡ 準備好粉紅豹影片的連結(或麥塊豬與蘋果、四眼天雞影片),好隨時播放。
﹡ 播放主題1.5投影片

課堂計畫
投影片1:威力計畫
  1. 和學生一起瀏覽今天的目標與計畫,指出威力計畫中主題1.5的視覺提示。請學生填寫完單元一每日自我覺察評分工作表。
投影片2:功率方程式
  2. 快速回顧功率方程式。提醒學生,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在努力獲得更多力量。
投影片3:處理挫折與沮喪
  3. 介紹並討論今天課程中兩個全局思考(指出功率方程式的第三個方框,「我有一個計畫嗎?」與「我能在需要的時候運用因應策略與彈性思考嗎?」)。
全局思考#1:制定計畫並朝向目標努力,是非常有威力的,但這有時會讓你倍感壓力、挫折、和沮喪。有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對學生解釋以下的想法:
「制定計畫並朝向目標努力,是非常有威力的。計畫可以幫助我們達成目標,而且當我們達成目標時,會得到更多我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計畫當中的一部分,便是有個方法來處理挫折與沮喪的情緒。當我們朝向一個目標努力的時候,挫折與沮喪感常常會伴隨而來,因此我們需要準備好因應這些感受。上次我們談到一些因應策略,來讓這些感受不那麼強烈。今天我們將加上一些思考性策略,這些同樣也能幫助我們。」
全局思考#2:保持彈性幫助我們克服挫折與沮喪。對學生解釋以下的想法:
「如果我們因為強烈的感受而卡住,並且在遇到挑戰時放棄,那麼我們就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會失去力量)。重要的是保持彈性,並接受壓力、挫折,與沮喪皆是正常的感受,沒有關係的。當那些感覺評分到三分或以上,我們可以嘗試我們最喜歡的因應策略。一旦它幫助我們好過一些,那我們下一步可以怎麼做?彈性思考技巧能夠幫助我們回到目標上。」
詢問學生以下關鍵問題:
﹡ 你們有任何人嘗試過上一堂課因應策略實驗記錄工作表上的因應策略嗎?有誰覺得它很有幫助嗎?誰有需要幫助來找到新策略嗎?
﹡ 你可以告訴我曾經克服挫折的一次經驗嗎?
﹡ 你可以告訴我曾經克服沮喪的一次經驗嗎?
﹡ 為什麼學習如何處理挫折與沮喪是重要的?

投影片4:大腦如何處理挫折與沮喪?
  4. 解釋人類大腦的前額葉如何幫助我們調節大腦的情緒(邊緣)系統:
「各位把因應策略練習得很好,也想到過去處理挫折與沮喪的一些好例子。現在我們將要多學一些外部大腦的特定區域,這些區域幫助我們處理強烈的感受,例如挫折與沮喪感。挫折與沮喪感是正常的,也常常在我們為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發生。在我們額頭內的外部大腦,稱做前額葉,前額葉負責執行功能,調控並處理內部大腦,或稱情緒腦。」
在投影片上指出前額葉,解釋指向邊緣系統(內部大腦、或稱情緒腦)的箭頭,顯示出前額葉調節並處理強烈情緒,讓這些強烈情緒無法控制住我們。告訴學生們當我們處理並控制了強烈感受,將幫助我們做更好的規劃,以達到我們的目標。
投影片5:處理挫折與沮喪感的三個彈性思考撇步?
  5. 簡單介紹我們將學習三個彈性思考撇步,讓前額葉可以用來處理我們大腦的情緒(邊緣)系統:
「我們已經學習到外部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或稱額葉),如何協助處理內部大腦(或稱情緒腦)。現在我們將要學習三個彈性思考撇步,讓額葉可以用來處理強烈感受,例如挫折與沮喪感。」
★撇步一:當我感到挫折與沮喪時,我應該在這種感受上卡住多久?短暫時間或長時間?(看情況。)
★撇步二:當我感到挫折與沮喪時,我如何脫離卡住的狀態,並請重新聚焦在我的全局目標上?我應該嘗試一個因應策略嗎?
★撇步三:當我感到挫折與沮喪時,我需要記得永遠都有一個B計畫(脫離卡住狀態的方式)。
投影片6:彈性思考撇步一:我應該在挫折或沮喪的感受上卡住多久?
  6a. 說明以下想法:我們對於應該在一個感受上卡住多久,其實擁有一些掌控權。
「我們對於自己要在一個強烈感受上卡住多久,其實擁有一些掌控權。如果某件事很重要,有時我們需要卡住久一點,但是如果我們卡住太久,就需要付出一些代價。在一個強烈感受上卡住太久,可能會干擾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處理挫折與沮喪感的第一個彈性思考撇步,就是用我們的前額葉來思考並決定自己應該在某個感受上卡住多久。答案視情境而定。」
  6b. 指出投影片中的量尺,問學生對於不同時間長度的想法:
「這個量尺顯示我們可能卡在某個感受上的不同時間長度。你怎麼看這件事?是否有某些時刻,你可能卡在一個強烈感受上較短的時間,或更久的時間?如果你卡在強烈感受上太久,會發生什麼事?」
  6c. 和學生回顧並討論三個例子(或想出你自己的例子):
「讓我們想一些會引發強烈感受的例子。想想看一個人可能在某個感受上卡住多久。」
範例一:我朋友生病了,沒辦法陪我玩。我覺得很沮喪。請學生想一想,「我應該在這種沮喪感中卡住多久?」指出投影片中的量尺(一分鐘、五分鐘、半小時、一天等)。和學生討論以下重點:
﹡ 卡住一整天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 如果你永遠卡住了,你會再見到你的朋友嗎?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點子,即使只有一點點沾到目標,就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並口頭稱讚他們的彈性思考,或全局思考。
範例二:我很想去健行,慶祝暑假第一天,可是我哥哥的大腿骨折了,我們因此無法成行。請學生想一想,我們應該在這種沮喪感中卡住多久。建議涵蓋的討論重點:
﹡ 如果你整個暑假都感到沮喪,會發生什麼事?會對你的生活、你的力量造成什麼影響?
﹡ 即使在某些情境中,沮喪感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即使你還是感到沮喪或挫折,你仍可繼續往前走。這就是處理沮喪與挫折的正向做法,會對我們生活帶來力量。
﹡ 你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分享曾經挫折你或使你沮喪的實例嗎?你卡在強烈感受中多久時間?你如何脫離卡住狀態,並繼續往前行?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例子,就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並且稱讚學生,例如:「那真是彈性思考的好例子,你們的力量變強了!」
投影片7:彈性思考撇步二:我如何重新聚焦在我的全局目標上?
  7a. 說明以下想法:當我們感到挫折或沮喪時,也就是我們遇到了阻礙,如果我們能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上,會很有幫助。
「感到沮喪或挫折是完全正常的感受。因為阻礙總是會發生!重點是我們是否因此脫離了全局目標,我們今天的彈性思考撇步,就是找出可以如何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上,而不被沮喪感卡住。」
  7b. 引用投影片,當你遇到一個阻礙,如果你停留在挫折與沮喪的感覺中,將會忘記自己的全局目標。請強調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的重要性。
「這個人正嘗試達成他登頂的目標。他聽到別人說其他山頭的景觀更好。此時你可以看到他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這對他來說十分挫折,他的內心交戰想放棄,想回到山腳下。但是對他而言有力的選擇,是重新聚焦在登頂的全局目標之上。與其放棄,他可以聚焦於達成目標,並處理所面臨的阻礙,以及挫折感。」
  7c. 和學生回顧並討論以下例子(或想出你自己的例子):
「讓我們再多想一些會引發強烈感受的例子。想想看一個人如何能重新聚焦到全局目標上,而非被卡住。」
範例一:我很想在選修的電腦程式課中得到高分,但是我搞砸了考試。現在我覺得十分挫折且沮喪,讓我很難完成我的家庭作業。請學生想一想,「我如何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上?」用以下問題來帶領課堂討論:
﹡ 我的全局目標是什麼:在一次測驗上得到好成績,或是在整門課得到好成績?
﹡ 如果我卡在沮喪感中,會發生什麼事?我會達到我的全局目標嗎?
﹡ 我如何能重新聚焦在得到好成績的目標上?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點子,就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並且口頭稱讚學生的彈性思考或全局思考。
範例二:我很希望我最好的朋友來參加我的生日派對,但是她不能取消家庭的活動。現在我覺得十分沮喪,無法回覆她的訊息。請學生想一想,「我如何重新聚焦在全局目標上?」帶領課堂討論,涵蓋以下想法:
﹡ 我的全局目標是什麼:好朋友來參加我的生日派對,或是和好朋友維持友誼?
﹡ 如果我持續覺得沮喪並且忽略好友,會發生什麼事?這麼做對我維繫友誼的目標有幫助嗎?
﹡ 我如何重新聚焦在維持友誼的目標上?
  7d. 請學生從生活中舉例令他們沮喪的事物,以及如何重新聚焦在他們的全局目標上。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例子,就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同時稱讚學生,例如:「這是一個彈性思考的好例子——我們的力量提升了!」
投影片8:彈性思考撇步三:永遠都有B計畫
  8a. 介紹以下想法:當我們遇到阻礙,並且感到挫折或沮喪時,永遠還有B計畫在(脫離卡住狀態的方法)。我們必須想一下或詢問建議,我們可以想出B計畫來克服困難,或化解阻礙:
「當我們因為遇到路障而感到挫折或沮喪,試試B計畫是一個快速讓我們覺得好過些的好辦法。A計畫未必總是行得通,因此我們需要試試B計畫。這麼做就能幫助我們脫離被卡住的狀態。這也就是所謂的彈性思考!」
  8b. 引用投影片內容,指出遇到阻礙是很正常也可預期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回應:
「我們剛看到這個人試著達成登到山頂的目標。他遇到一個阻礙,這在我們朝向目標努力時很常發生。與其卡在挫折與沮喪的感覺當中,他運用彈性思考來想出B計畫。他發現一條環湖步道,讓他可以更接近山頂。他的B計畫甚至比A計畫更好,因為可以同時看到湖景與山景。」
  8c. 和學生回顧並討論以下例子(或想出你自己的例子):
「讓我們再多想一些會引發強烈感受的例子。想想看一個人如何能想出B計畫來脫離卡住的狀態,並且朝向目標繼續前進。」
範例一:我很愛玩雲霄飛車,所以我去了主題樂園玩最新的雲霄飛車。但排隊已經過了三小時了,我真的很生氣又沮喪。提醒學生,「永遠都有B計畫」以下是課堂討論的一些提示:
﹡ 如果我一直卡在雲霄飛車的沮喪當中,因此而離開樂園,會發生什麼事?
﹡ 我有哪些B計畫?
﹡ 如果我可以脫離卡住狀態,改搭其他也很不錯的雲霄飛車設施,我的力量會如何?會得到快樂嗎?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點子,即使只和回到目標沾到一點邊,也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同時口頭稱讚學生的彈性思考或全局思考。
範例二:我負責在班上的年終派對負責做一些巧克力脆片餅乾。當我開始做巧克力脆片餅乾時,卻發現已經用完了巧克力脆片。我感到非常沮喪,因為時間已經不夠了。提醒學生,「永遠都有B計畫」以下是課堂討論的一些想法:
﹡ 如果我一直卡在挫折與沮喪當中,會發生什麼事?
﹡ 我有哪些B計畫?
﹡ 如果我可以脫離卡住狀態,並且想到一個B計畫,我會覺得如何?
  8d. 請學生從生活中舉例令他們挫折或沮喪的事物,以及如何運用B計畫來回到目標上。
每次只要學生提出一個例子,就將團體的能力增值卡往上提升,同時稱讚學生,例如:「這是一個A計畫/B計畫的好例子——我們團體的力量提升了!」
(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 關鍵詞彙 × 圖像提示,降低學習難度
* 小組學習 × 聚焦於「做」,有效應用於生活
* 覺察、規劃、妥協、執行,全方位提升執行功能

【24堂團體訓練方案課程,經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簡意玲專業認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