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紙做兩倍事, 高效專案工作法 | 誠品線上

一頁紙做兩倍事, 高效專案工作法

作者 楊朝仲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一頁紙做兩倍事, 高效專案工作法:學會以系統思考想解方,用一頁式圖表管專案不超支、不超時,擺脫低效努力,從提案到執行精準達標!: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你是否也正在被無數個專案拉扯?有的專案進度停滯不前,甚至因為不斷地變更需求,而搞得大家焦頭爛額?有的專案因為複雜的跨部門協作,讓你總在加班、趕工、重做之間疲於奔命?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因專案陷入「窮忙」,這是許多人共同面臨的工作痛點。|完成專案管理的「五階修練」,讓你不再被各項專案牽著鼻子走作者楊朝仲為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學程主任,這是國內唯一正式以「專案管理」為研究主題的碩士在職專班,也是目前最貼近培養企業內專案管理即戰力的研究所。作者本身也是橫跨教育、水利工程、管理領域的資深專案管理實踐者,他從第一線專案經理的壓力與痛點出發,設計出一套從小型專案、跨部門專案、戰略型專案集的全方位專案管理「五階修練」,並提供簡單實用、立即落地的「一頁式」系統思考圖表,全方位提升你的專案管理能力。|當人人都是專案經理,學會高效管理、精準達標,才是勝出關鍵《哈佛商業評論》預言:「專案已悄無聲息卻又強大地取代了營運,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引擎。」這不是未來趨勢,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企業「營運」模式被「專案」模式取代,全球專案管理工作者將達8,800 萬人,甚至有公司取消大部分層級,僅留下「專案經理」這個職稱。這意味著無論你的背景是什麼,專案經濟時代在職場勝出的關鍵將會是: 讓專案「如期」、「如質」、「如預算」地達標 有效解決複雜的問題,讓企業的交付超越顧客期待這本書將帶領你從零開始,逐階提升專案管理的能力,並學會運用「系統思考」管理專案,幫助你以全局思考擺脫「窮忙」、告別管理專案的泥沼。|好評推薦|丁菱娟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林欣怡 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理事長 郝旭烈 《郝聲音》主持人、企業講師、暢銷作家-黃國珍 品學堂執行長暨《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蘇書平 先行智庫執行長(依姓氏筆畫排列)|本書特點|1. 專案工作者必看!用「系統思考」管專案,以全局視角掌握問題全貌,精準提出解決方案2. 最好學、超實用!精煉「一頁式」專案管理圖表,節省2 3會議時間,提升2倍推進效能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楊朝仲現為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主任,此為國內唯一正式以「專案管理」為研究主題的碩士在職專班,也是目前最貼近培養企業內專案管理即戰力的研究所。本人並致力於系統思考、專案管理、孫子兵法的化繁為簡與全人教育。曾任工研院創意中心特聘研究、國教署高中課程推動工作圈委員、許多企業與政府單位的系統思考或專案管理教育訓練講師。《經理人月刊》「名師一堂課」專欄(2020年4月);大愛電視台人文講堂「專案經濟時代下的系統思考」(2022年8月);《閱讀理解》學習誌2024年9月號客座總編輯。現職: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主任逢甲大學專案管理與系統思考研究中心主任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副教授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常務理事著作:《輕鬆搞定!新課綱系統思考素養的教與學》2024 五南、《動態達標系統思考力》2023 商周、《視線變遠見》2019 時報、《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2017 書泉、《反直覺才會贏》2011 商訊、《系統動力學》2009 五南Email:[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 擺脫窮忙專案,創造管理價值前 言 專案管理的跨域與修練第一章 專案為何這麼難管?換個系統腦第二章 搞定老闆要的提案:尋找專案魂第三章 「一頁」說服老闆:擬定提案書第四章 不窮忙的專案管理:學會看全貌第五章 避免治標而不治本:章魚覓食術第六章 不得罪人的跨部門專案管理:努力求共好第七章 晉升高管必學的專案集管理:破框懂佈局第八章 大缺工時代的組織專案管理:三招起手式第九章 不做低效努力!專案成功的五大秘訣

商品規格

書名 / 一頁紙做兩倍事, 高效專案工作法
作者 / 楊朝仲
簡介 / 一頁紙做兩倍事, 高效專案工作法:學會以系統思考想解方,用一頁式圖表管專案不超支、不超時,擺脫低效努力,從提案到執行精準達標!:誠品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713297
ISBN10 /
EAN / 9786267713297
誠品26碼 / 2682954632001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本書以「系統腦、專案魂、看全貌、求共好、懂佈局」五個階段,明確劃分專案管理的核心能力,提供具體且可操作的方法論。書中獨創的章魚頭系統思考圖,引導專案管理者透析問題本質,有效避免淺嘗輒止的錯誤,更清楚掌握專案「使命必達」的核心。——黃國珍 品學堂執行長暨《閱讀理解》學習誌總編輯
專案要成功,不能單靠一股熱情,更需要整套的工件方法,且對應組織或專案情境進行裁適化應用(tailoring)。所以,這本書不只是管理工具書,更是人才潛能策略的藍圖,對應PMI 人才金三角所強調的三大面向: 專業技能、領導力、商業洞察。——林欣怡 PMI國際專案管理學會台灣分會理事長
楊朝仲老師用他擅長的「系統思考」為骨架,發展出一套簡潔實用的專案管理工具,用一頁式圖表,讓複雜的專案可視化、可追蹤、可交付。這本書是開給窮忙人的解藥,讓我們不再為工作失控!——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千金難買早知道,透過這五階升級修練,若類似的案子再發生一次,當時的我一定可以處理得更好。以我自己的工作歷程來看,第四階「努力求共好」的觀念最為重要,這就是楊老師與本書厲害的地方。——謝文憲/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專案卡關?往往不是缺工具,而是缺乏系統思考的框架與做法。這本書從主管提案到跨部門協作,逐章對應真實職場場景,提供立即應用的專案工作法。推薦給所有身處變動、仍需穩定交付的工作者。——蘇書平 先行智庫執行長

試閱文字

自序 : 擺脫窮忙專案,創造管理價值
演講時,我喜歡詢問現場的上班族這個問題:「請問在職場上,窮忙最常出現在什麼事情,或哪種工作任務上?對你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影響?」
這時候會發現,方才聽演講不是很專心的人,在回答這一題反而變得很主動、很踴躍,演講現場頓時成了「窮忙」上班族的傾訴大會。尤其「加班」、「開會」、「客變」這三項更是公認的窮忙「重災區」!讓許多工作者損失掉大量的時間,也大量增加溝通上或實質上的成本。那麼,有沒有哪一項任務可以囊括上述的三項重大災害?沒錯,就是「做專案」!
專案,正是職場上各種窮忙「大集合」的地方。
高效,包含「效能」及「效率」
為什麼專案工作很容易發生窮忙的現象,而且所有人都會覺得很難搞?因為專案的「專」,有「獨特性」的概念,代表這個案子要解決的問題與要完成的產品或服務,都是我們以前沒有遇過和做過的,所以不容易搞定。還有,專案也具有「暫時性」,做專案的時間壓力很大。所以書名中的「高效」,其實包含了「效能」及「效率」——提高效能才能擺平獨特性,提高效率才能應付暫時性。
「專」,也有量身訂做的概念,所以不適合用處理通案的一般性做法來對待。「專案管理」這項工作,就是為了管好專案而量身訂做的方 法。但是,在管理專案之前,我們要先認識專案的本質——就是 「系統」,管專案其實就是管系統。
知己知彼,立於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了解專案的特性、看透專案的本質,管理專案才能先立於不敗之地。所以本書第一章就是從「管專案就是管系統」開始談起。接著就是思考「專案為何而做」了,而這部分正是第二章和第三章—如何製作「章魚頭系統思考圖」與「一頁專案提案書」,來搞定老闆要的專案提案。
當提案過關,你正式成為一名專案經理,就到了第四章與第五章—製作「ITTO圖」與「八爪章魚覓食術系統思考圖」,幫助你管理好自己的專案,而且不被窮忙附身。隨著你的管理能力越來越好,工作效率越來越高,要如何進行系統思考,才能搞定其他部門的同仁與經理?第六章就是著重在「不得罪人」的跨部門專案管理工作上。更進一步,重要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仰賴多個相互關聯的專案來達成,第七章,就是介紹「專案集路徑圖」來落實晉升高階主管必學的專案集管理能力。
系統思考+一頁式圖表,打造專案管理「即戰力」
過去,市面上的專案管理書籍,大多將焦點集中在管理工具(各種各樣的圖表),或是非常複雜的技術步驟上,但這本書是以簡單、易懂的系統思考為根基,搭配簡潔、清楚的「一頁式」圖表,幫助讀者在專案管理的各個不同階段,動態打造出相應的專案管理「即戰力」。希望大家都能活用這本書的觀念、工具與心法,達到擺脫專案窮忙、創造管理價值的境界。

試閱文字

導讀 : 專案管理的跨域與修練
面對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專案導向的工作模式正逐漸成為主流。《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2021 年12 月以「專案經濟時代的來臨」(The Project
Economy Has Arrived)為封面專題,認為企業隨著更頻繁的組織轉型、更迅速的產品開發,以及更多新科技應用,「專案」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組織運作模式!
文中預估到2027 年,全球從事專案管理工作的人數將上看8,800 萬人,而專案導向的經濟活動價值會達到20 兆美元。這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中還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美國最大的獨立廣告代理商「理查茲集團」(Richards Group),幾乎取消了企業內所有的管理層級與職稱,該公司的大部分員工只有一種職稱,那就是專案經理(PM)。
我認為在越來越以「專案」為中心運作的商業世界裡,卓越的專案管理能力將會是你勝出的關鍵,無論你原來在學校選的科系是什麼。我自己也是藉由執行專案,從「工程」跨入「管理」領域的案例,也因此開拓了不一樣的視野。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擁有另一項專業、成為「複合型人才」,最好的捷徑就是—成為一位專案經理。
當然,如果你的能力有專業證照的佐證更好。
證照最好以你的「專長」和「興趣」的交集為主,因為專長能提供你應用場域,而興趣則會支撐你持續投入,兩者交集更能幫助你的職涯達到「雙贏」。
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工作,是以「專案」形式在推動的情況下, 專案經理也因此成為職場的熱門職位, 對應此一趨勢,國內外高等教育機構也普遍將「專案管理」列為學生的關鍵能力之一。
專案管理的五階修練
我認為培育「專案管理」能力的意義是擁抱三創:創意、創新、創業。
許多企業每天面對眼前競爭,容易陷入「想很多、做更多」,卻不到位的「窮忙」狀態,一位管理能力好的專案經理,能讓「創意」及「創新」真正在企業內落實,更能在業
務層面解決動態的複雜問題,讓企業的交付超越顧客期待。
然而,過去談的專案管理,理論基礎大部分根基於1970年代與1980 年代,當時強調的是以「流程」來提高效率和產能,組織通常會以一套「標準化」的方法,來管理所有的專案。然而,因應當前的趨勢——客變、轉型、個人化,成為專案主軸,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早已跟不上時代。《哈佛商業評論》提供了一個數字,如今全球只有35% 的專案是成功的,這反映出許多工作者仍然無法有效管理專案。
這麼多年來, 我執行過涵蓋許多領域的產、官、學專案,深知「第一線」專案經理的痛點,包括:
1. 為什麼專案這麼難搞?
2. 為什麼專案提案老被主管退回?
3. 為什麼專案經常發生加班、趕工、重做與客變?
4. 跨部門專案要怎麼管,才不會得罪人?
5. 落實公司大戰略的專案,要怎麼規劃?
6. 大缺工時代,組織專案管理該如何因應?
如何設計出一套全方位、可落地、適用於台灣的專案管理邏輯思維與應用方法,解決上述這六大關鍵問題,對我而言也成了另一項自我挑戰的「專案」。
在這本書裡所規劃的九個章節, 並不是要教你畫甘特圖、魚骨圖,而是根據上述六大痛點量身訂做的因應解方。因為,在未來每個人都是專案經理的工作型態中,專案管理
能力的逐步升級,也會是成為一位經理人的逐階修練。
而新世代的全方位專案經理, 不僅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積,更要培養個人的策略性思考。如何培養卓越的專案管理能力,將會是你的跨域競爭力,所以我將「企業經理人的修
練」,結合不同階段要具備的「專案管理能力」,整理出以下五階課題:
第一階:換個【系統腦】→管專案就是管系統
第二階:尋找【專案魂】→搞定老闆要的專案提案
第三階:學會【看全貌】→高效、不窮忙的專案管理
第四階:努力【求共好】→不得罪人的跨部門專案管理
第五階:破框【懂佈局】→升遷高階必學的戰略專案管理
此外,因應越來越嚴重的缺工問題,我也會在第八章描述大缺工時代,「組織專案管理」該如何建構,企業才能穩定地交付產品或服務給客戶。在專案經濟崛起的趨勢下,人人都將是專案經理!從現在起,每一位工作者都要學習如何管理好一項專案,了解如何擔任一位優秀的專案管理人。

試閱文字

內文 : 專案為何這麼難管?
在討論「專案為何這麼難管」、「專案經理為什麼這麼難做」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專案」?
很多人對「專案」有認知上的誤解,認為所謂的專案,就是非日常具有重複性質的工作或作業,但是這樣的定義,其實無法顯示出專案的特性。我個人認為「專案」就是:
在有限的時間內,
透過一群人共同合作,創造出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
來解決重要的問題,或者做到使命必達。
從上述定義來看,可以看到管理專案很困難的痛點。
痛點1 有限的時間
企業以「獲利」為主,企業要賺錢,才有辦法養活員工,所以對企業而言,利潤最為重要。因此,企業成立專案,大多是要解決重要且急迫的問題,要嘛就是想辦法提高營業額,要不然就是降低成本。
由於專案通常「誕生」在公司的利潤出狀況、營業額無法成長,或者是庫存或成本降不下來的時候。請各位想一想,當老闆想用「專案」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問題時,你覺得 老闆給的專案期限是長是短?他真的希望負責執行專案的專 案經理做到期滿嗎?
當然不是,「有限的時間」其實在老闆的心裡面就叫做 「越快越好」!當現有產品賣得不好,營業額開始出現危機,你覺得老闆會期待你的新產品研發專案多久能完成?當然最好是馬上就把新產品變出來,尤其現在環境變化得太厲害, 客戶需求變得更頻繁的壓力下,老闆對專案成果的等待會更 加地沒耐心。
所以,當老闆跟你說專案最多做六個月,而你真的搞了六個月才做出來,對老闆來說,這個專案經理雖不算「失職」,卻也談不上「稱職」,更遑論「優秀」或「高效」了。所以擔任企業的專案經理往往是一個非常高壓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當了專案經理,做沒幾年就受不了的主因,當然也有很多人根本是想盡辦法來逃避當專案經理。
痛點2 透過一群人共同合作
一般企業組織都是以「部門」型態運作,例如採購部 門、生產部門、研發部門、業務部門等等。但公司內卻很少會有「專案部門」,那是因為專案具有臨時性,常常是突然成立的,所以專案團隊也並非一個穩定的組織。
通常,當專案成立之後,專案團隊成員會是各部門派人 來支援的臨時性組織,也就是說,專案經理要管理的是來支援的各部門同仁。如果經理人連自己部門的同仁都管不好, 為了做專案還要去管不熟的其他部門同仁,那可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不同部門之間因為功能性不同,做事的思維模式與習慣也會很不一樣。例如會計部門的同仁總想省錢, 以利公司降低成本;業務部門的同仁總想花錢,以便讓公司擴大營收。光這兩個部門都來支援,專案經費該如何妥善運用的討論,可能就已經吵翻天了。
請記得,專案時程是有限的,當專案經理花太多時間處理跨部門的溝通協調問題,執行專案的時間就會縮短。何況很多大公司的專案還是跨國合作,跨國合作之間又存在著文化與環境差異的問題。比方說,專案團隊裡有外國人,光是專案會議要在早上開,還是在晚上開?就得傷腦筋協調。
此外,「共同合作」就像是夥伴關係、一起打拚的感覺。 任何一位團隊成員的工作出問題,或是不太會做時,夥伴們理應主動協助他克服難關,不會讓任何一位團隊成員孤軍奮戰;而且專案時間有限,為了不浪費時間在「卡關」上,彼此共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實際執行時,每一個人手頭上都負責了其他的工 作,經手的可能也不只有一項專案,所以就算是部門內專案,都不見得每一位同仁會相互協助了,更何況是具有跨部門性質的大型專案,彼此共同合作的難度肯定更高。
痛點3 解決重要的問題,或使命必達
由於專案的目的往往是要解決公司「重要」且「迫切」 的問題,而且通常都跟「利潤」有關。所以擔任專案經理之前,你要有所認知:專案一旦能搞定,你將成為公司的救世主;同樣地,一旦搞砸了,你也將成為公司的罪人。這種不是進天堂、就是入地獄的結果,導致擔任專案經理需要很強的抗壓力。
此外,「使命必達」的真正含意,很可能是老闆希望你所管理的專案完成速度更快、成本降得更低、成果品質更高。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情況,就是專案經理的真實處境,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對擔任專案經理避之唯恐不及的主因。

專案難管的解方:換個系統腦
在了解「專案」是什麼,以及管理專案的痛點又是什麼 之後,面對問題,當然要尋求解方。
在《專案管理基礎知識與應用實務》書中提及,專案管理源自「系統管理」的概念,專案管理被視為是系統管理的 應用。可見專案的本質是系統,管專案,其實就是管系統。
什麼是系統?「呼吸系統」就是解讀系統的最佳案例。
呼吸系統是:
「在一段時間內,藉由身體中相關連的器官,彼此進行因 果互動,才能順利完成通氣和換氣的呼吸功能。」
我們把這段話跟「專案」的定義連在一起比較: 「在有限的時間,透過一群人共同合作,創造出獨特的產 品、服務或成果,來解決重要的問題,或者是做到使命必達。」
呼吸系統是在「一段時間內」進行,而專案也是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呼吸系統是藉由「身體內相關連的器官, 彼此進行因果互動」來運作,而專案是藉由「一群人共同合 作」來運作;呼吸系統要完成「通氣和換氣的呼吸功能」,而 專案則是要完成「解決重要的問題,或做到使命必達」。
有沒有發覺,這兩者簡直就像是雙胞胎?
系統就是藉由「組成元素」(如鼻子、咽喉和肺等器官) 彼此之間的緊密連動,以達成整體的功能或目的(呼吸);而 專案則是藉由具備各種技能與專長的成員組成團隊,每一位 專案成員就像是一種器官,需要一位專案經理驅使各個「組 成元素」彼此互動、共同合作。
所以,專案經理首先要分派誰適合當鼻子、誰適合當咽 喉、誰適合當肺⋯⋯接著想辦法讓成員互動,達到共同合作 的境界,才能「如期」、「如質」、「如預算」地完成專案的交付標的(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讓專案贊助者可以使 用交付標的來解決重要問題或順利達標。
另一方面,當呼吸功能發生問題時,我們也不會只關心 鼻、咽喉或肺等單一器官,而是會去想:喉嚨裡有痰,這是 喉嚨造成的嗎?還是鼻涕倒流所致?如果是喉嚨的問題,解 決策略是吃喉糖或喝水來紓解;然而吃了喉糖、喝了水,喉 嚨卻仍然有痰,而且還因為喉嚨不舒服而想咳嗽,咳久了, 肺又受到影響⋯⋯這就是系統「牽一髮動全身」,以及「見山非山」的特性。
然而,「牽一髮動全身」與「見山非山」的問題,在專案 管理經常發生。最明顯的就是專案經理在管理專案時,很容 易把「如期」、「如質」、「如預算」當作獨立目標來追求,而陷入「治標不治本」的錯誤:
進度出問題而無法「如期」時,就直接加班;
品質不良而無法「如質」時,就重作;
成本超支而無法「如預算」時,就設計變更。
這種「見山就是山」的管理行為,就是專案陷入「治標 不治本」惡性循環的開始。
換個系統腦,進行系統思考
時間、品質、成本就類似於器官,彼此之間互相連動, 如果為了解決「如期」的問題,以致過度加班,有可能發生 成員因疲勞而容易做錯,造成品質不良的現象而無法「如質」;還有,加班要發放加班費,重作也是要花成本的,這些 都會侵蝕專案的利潤,讓專案後續進行無法「如預算」。
這種會互相影響的因果關係,就是系統的必然性。 當專案經理沒有把專案當成系統,或是在解決專案管理 相關問題時,忽略了前述「牽一髮動全身」與「見山非山」的特性,很容易會想出火上澆油的對策,衍生出後遺症或反效果。可是,面對問題時要能「見山非山」、分析問題時要仔 細考慮「牽一髮將會如何動全身」,恰恰不是我們台灣人思考問題的 DNA,有時候反而會被冠上「想太多」、「腦迴路太 複雜」的大帽子。難怪專案對很多人來說,是越管越難管,問題越管越多。
無論你現在管的是三人小專案,還是跨國大專案,唯有 換個系統腦,開始進行系統思考,才能徹底擺脫專案難管的 困境。接下來,我將在各章介紹系統思考如何具體有效地應 用在專案管理的各階修練上。

搞懂投入/產出的因果關係
我們要介紹另一個更好用的工具:ITTO圖,它可以明確地展現所有工作包,相互之間投入/產出的 因果關係,幫助專案經理找出源頭,對症下藥。
ITTO 圖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1. Input 投入
2. Tool 工具
3. Technique 技術
4. Output 產出
因此,在 ITTO 圖中我們會把工作包視為「處理單元」,運作概念為:
1. 投入項目(Input)
2. 經由處理單元內的工具(Tool)
3. 或是技術(Technique)
4. 處理成產出項目(Output)
接下來,我們以「咖哩飯」作為交付標的,製作其工作分解結構,分解後會有三個處理單元(工作包),分別是:
1.1「燉煮」處理單元
1.2「電鍋煮飯」處理單元
1.3「盛盤」處理單元
我以 1.1「燉煮」處理單元,示範說明 ITTO 圖的邏輯:在 1.1「燉煮」處理單元內,「投入」馬鈴薯、洋蔥、肉、咖 哩粉等食材,經由單元內的燉煮「工具」和燉煮「技術」進 行處理,「產出」了咖哩。
由於「投入」與「產出」,具有流進/流出處理單元的 「流量」特性,若是只用箭頭符號(→)難以表達「流量」的 概念,所以引入系統動態學(System Dynamics)裡的流量符號來替代箭頭符號。
系統動態學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的 J.W. Forrester 教授所發展的一門科學,結合了控制、系統論、資 訊理論、決策論、電腦模擬等理論成為一體的管理新方法、 新工具和新概念。系統思考可以視為系統動態學在解決動態 複雜問題時的理解基礎,系統動態學則是把解題的系統思考 圖轉化為具體的數學模型,並進行電腦模擬來協助決策的制 定。由於專案的本質是系統,管專案就是管系統,而且系統動態學與系統思考的關係密切,此為我們引入系統動態學的原因。讀者若對學習系統動態學有興趣,請參考相關書籍, 本書只是借用其流量符號來重新演繹 ITTO 圖。
咖哩醬產出之後,接著在 1.2「電鍋煮飯」處理單元內, 「投入」白米、水,經由單元內的煮飯「工具」和「技術」進 行處理,「產出」白飯。最後,在 1.3「盛盤」處理單元內, 「投入」咖哩醬、白飯,經由單元內的盛盤「工具」和「技 術」進行處理,「產出」交付標的—咖哩飯。
從咖哩飯的 ITTO 圖中,可以具體呈現各個處理單元(工作包),投入/產出相互之間因果關係的全貌。
當交付標的出現問題時,運用 ITTO 圖可以很迅速地找出 根本原因。例如:餐廳的咖哩飯出現負評,透過 ITTO 圖看到 咖哩飯是 1.3「盛盤」處理單元的產出,所以可以先追蹤是不 是 1.3 裡的盛盤「工具」或盛盤「技術」出了問題?
如果並非 1.3「盛盤」處理單元的問題,接著可繼續追蹤 1.3「盛盤」處理單元的投入:咖哩醬、白飯。
由於咖哩醬嚐起來很正常,因此就停止追蹤 1.1「燉煮」 處理單元。然而,白飯吃起來口感不佳,所以繼續追蹤 1.2 「電鍋煮飯」處理單元內的電鍋(工具),是不是出了問題?
由於電鍋在檢查之後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接著就繼續追蹤 1.2「電鍋煮飯」處理單元內的投入:白米、水。最後,發現白飯口感不佳的原因就是水加太多,所以 煮飯時少加點水,負評的問題就此消失。
將「ITTO 圖」轉換「甘特圖」
接下來,我們採用第三章「量身訂做個人化售後服務教 育訓練課程」專案為例,藉由五步驟把 ITTO 圖,轉換成大家 熟知的甘特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專案經理掌握專案的工作 流程與執行進度,也能知道工作包相互之間的「因果關係」。
甘特圖(Gantt Chart),也稱為條狀圖(Bar Chart),其 設計原則很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個個長條的排列組合,圖形 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工作包」或「活動」。 其中,每一項長條,就代表一個工作包,長條的起點與 終點就是工作包開始與結束的時間,主要呈現的就是工作包 的「流程」與「進度」資訊,以確保專案能如期完成。
但是如果發生無法如期、如質、如預算的問題時,甘特圖無法顯示工作包之間的「因果關係」,所以我們很難從中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在這種情況下,將 ITTO 圖轉換甘特圖,對於專案經理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學會以系統思考想解方,用一頁式圖表管專案
不超支、不超時,擺脫低效努力,從提案到執行精準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