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Money Thinks Small: Biases, Blind Spots, and Smarter Investing
作者 | Joel Tillinghast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利從小: 少錯穩贏的5大選股心法: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撰文力薦!盛讚作者是與股神巴菲特、約翰.坦伯頓等大師並駕齊驅的投資大師贏家不是不跌的人,是跌得少,守得 |
作者 | Joel Tillinghast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利從小: 少錯穩贏的5大選股心法: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撰文力薦!盛讚作者是與股神巴菲特、約翰.坦伯頓等大師並駕齊驅的投資大師贏家不是不跌的人,是跌得少,守得 |
內容簡介 《大利從小》是本必讀之作,是一本搖錢樹之書!喬爾是與股神巴菲特、約翰.坦伯頓等大師並駕齊驅的優秀投資家!──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投資不是預測未來,而是避開錯誤。獲利的關鍵不是選對幾次,而是少錯很多次!在台股動輒震盪千點、消息面一夕翻轉的時代,我們總被市場上的「熱門股」、「內線消息」與「保證獲利」的投資話術所包圍。你可能曾因一場順利的進出場操作而躊躇滿志,也可能在下一次追高殺低後痛失本金、信心潰散。越是熟悉市場的人,就越知道:投資,不只是比誰眼明手快,更是比誰能夠穩得住、不犯錯。對於追求長期穩健報酬的你,《大利從小》正是一本值得細讀的投資心法書。作者喬爾.提靈赫斯特身為富達低價股票基金的經理人,30年來持續擊敗大盤,靠的不是華麗的操作,而是一套避開人性陷阱、看清價值本質的選股邏輯。 投資人每天都會受到誤導性或不完整資訊的誘惑。他們可能靠著一次幸運的賭注賺進可觀利潤,從而信心大增。可是在下一場高風險的投資中卻可能慘遭滑鐵盧,不僅財務受損,還可能付出心理與情緒的代價。即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也可能措手不及:一則新聞可能突然重創他們投資的產業;投資人之間的群體心理可能扭曲市場;公司的執行長也可能根本無法勝任領導的任務。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該如何保持清醒?如果連過去的成功經驗都無法作為規劃與預測的依據,又該如何避免未來的風險情境? 在《大利從小》一書中,資深基金經理人喬爾.提靈赫斯特教導投資人如何避開這些常見錯誤。他提出了一套簡單卻十足關鍵的5大成功投資步驟,包括: ●認識自己,了解你是如何做出決策的,以及你可能如何欺騙自己。 ●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做決定,切勿投資自己不懂的事物。 ●只與值得信賴且有能力的夥伴與管理者合作。 ●學會辨識並避開那些本質上就有缺陷的投資標的。 ●永遠尋找被低估的機會,並牢記投資人最重要的責任是識別價格錯置的股票。 耐心與有條理地規畫將帶來遠勝於華而不實投資的報酬。提靈赫斯特透過分享自身以及其他人的經驗與教訓,引導讀者學會提出正確的問題,並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客觀、靈活地思考投資組合管理。【好評推薦】「我從事投資已有50 多年,很榮幸曾與一些業界最偉大的投資人士合作,從馬里奧.蓋博利、約翰.坦伯頓爵士到華倫.巴菲特和威廉.丹諾夫。簡單來說,喬爾的功力能和這些人並駕齊驅。」——彼得.林區(Peter Lynch) 「這是一本透過理性邏輯及統計數據,幫助投資人破除最常見投資思考偏誤的投資經典書籍。」——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在充斥噪音與情緒的市場裡,真正能穿越迷霧的,往往不是追逐熱門的人,而是願意耐心研究、避免錯誤的人。《大利從小》結合理性投資與人性觀察,是少見能同時談價值、談心理,也談實務操作的好書,值得反覆咀嚼。」——陳喬泓,成長股投資人 「書中沒有有艱深的股票分析,也沒有技術指標教你頻繁交易,書中教你的都是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投資』觀念。」——華倫老師,《慢步股市》作者 「提靈赫斯特憑藉聰明與紀律,在數十年的投資生涯中締造了傲人績效。現在,我們都能從這本精彩著作中,獲得他多年來累積的智慧與洞見,本書每一頁幾乎都有值得學習的內容。」——塞斯.卡拉曼(Seth A. Klarman),對沖基金Baupost Group執行長暨操盤手 「幾十年來,我一直欽佩並受益於喬爾.提靈赫斯特非凡的投資能力。不論你是專業投資人還是個人投資人,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成為更好的投資者。」——比爾.米勒(Bill Miller),Miller Value Partners投資顧問公司創辦人 「提靈赫斯特提供了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投資清單,涵蓋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投資前的必要盡職調查、對海外市場文化與法治的審慎評估,以及堅守能力圈的重要性。——大衛.卡斯(David Kass),馬里蘭大學教授 「這本書適合各種程度的投資人而寫,實用、直接,讓讀者有能力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是投資智慧的寶庫,其中許多經驗來自他願意坦承分享的錯誤。」——Investing.com 「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收藏的聰明投資指南,不論你是在金融業工作,還是只是想替你的個人儲蓄帳戶挑選幾檔好股票。」——《金錢周刊》(Money Week) 「本書看似由一則則故事與觀點組成,實則共同構築出一套珍貴的投資方法論……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選股之書,我肯定會反覆閱讀其中許多段落。資深投資人絕對必讀。」——《Strictly Value》專欄
各界推薦 彼得.林區 傳奇基金經理人塞斯.卡拉曼(Seth A. Klarman),對沖基金Baupost Group執行長暨操盤手Mr. 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阿格力 東森「財經理財必修課」主持人陳喬泓 成長股投資人華倫老師 《慢步股市》作者贏家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喬爾.提靈赫斯特 Joel Tillinghast 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任職投資界長達40多年。他自1989年開始擔任富達低價股基金(Fidelity Low-Priced Stock Fund)經理人,基金的年報酬率,超越羅素2000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4個百分點。 其多次榮獲權威級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 Inc.)頒發的晨星卓越投資獎獎項:2002年榮獲「年度國內股票基金經理人獎」(Domestic Stock Fund Manager of the Year)、2021年榮獲「傑出投資組合經理人獎」(Outstanding Portfolio Manager)。歷經超過40年的投資生涯,喬爾於2023年底光榮卸下全職基金經理人的職務。Geraldine LEE 北一女中自然組、台大財務金融系畢業,法國蒙彼利埃美院當代藝術創作碩士,專職影像與文字創作,兼職商用英語教學、中英、英中、法中翻譯工作。譯有《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40周年好評增修版)》、《機智購物生活》、《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像火箭科學家一樣思考》等書。 [email protected]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一本搖錢樹之書/彼得.林區第一部 心靈詭計第1章 這是個極度瘋狂的世界第2章 人類愚蠢的把戲(決策偏誤)第3章 賭徒、投機者和投資第4章 心智凌駕金錢第二部 盲點第5章 真的需要知道嗎?第6章 對我來說的簡單生活第7章 從小處思考第8章 中國的牛市第三部 誠實、有能力的信託業者第9章 勇於追求卓越!或者,與眾不同第10章 物超所值第11章 壞人不會寫在臉上第12章 五鬼搬運與其他會計難題第四部 活久一點,賺多一點第13章 末路近了?第14章 油井與油光第15章 科技股和科幻小說第16章 欠多少債算「太多」?第五部 這值多少錢?第17章 谷底有可能回升嗎?第18章 哪一個盈餘數字?第19章 估計價值的藝術第20章 雙重泡沫困境第21章 兩種投資典範致謝
書名 / | 大利從小: 少錯穩贏的5大選股心法 |
---|---|
作者 / | Joel Tillinghast |
簡介 / | 大利從小: 少錯穩贏的5大選股心法: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撰文力薦!盛讚作者是與股神巴菲特、約翰.坦伯頓等大師並駕齊驅的投資大師贏家不是不跌的人,是跌得少,守得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589472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589472 |
誠品26碼 / | 2682945227001 |
頁數 / | 35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6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導讀 : 推薦序 一本搖錢樹之書
彼得.林區(Peter Lynch)
我終其一生都是個積極的選股人(stock picker),所以每當股市評論家輕率地一竿子打翻一條船,認為「積極經理人的投資報酬率,無法超越他們選定投資的指數」時,就會讓我感到惱怒。我可以在此告訴讀者:這種看法大錯特錯。投資人需要知道,並非所有積極型基金經理人都有投資天賦,而有許多經驗老到的投資專業人士,他們手上的基金報酬率隨著時間推移,已經超越了指數——喬爾.提靈赫斯特(Joel Tillinghast)就是其中之一。時至今日,喬爾成功管理富達低價股票基金的時間,是我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的2倍以上。
坊間有很多書籍希望幫助讀者成為更好的投資人,但很少有作者將投資與商業中的「人性層面」與「數字層面」結合起來探討;更少人能夠借鑒過去30年來,最成功的選股人之一、同時也是活躍的共同基金投資組合經理之從業經驗,來著書立論。無論你是專業投資人還是股市初學者,《大利從小》一書都能夠幫助你避免常見的投資詭計、陷阱和錯誤。
我從事投資已有50多年,很榮幸曾與一些業界最偉大的投資人士合作,從馬里奧.蓋博利(Mario Gabelli)、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到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威廉.丹諾夫(William Danoff)。簡單來說,喬爾的功力能和這些人並駕齊驅。我可以非常自信地這麼說,不僅因為我認識喬爾30多年,還因為當年是我決定聘用喬爾進入富達的。從那時起,我不斷見證了喬爾作為投資專業人士的成長,至今還為他在投資上的驚人天賦感到驚喜。他能夠一次消化數百家公司的海量資訊,進一步分析提煉,並利用分析結果篩選出市場裡的長期贏家,同時避免許多失敗的風險。
正是喬爾的這種分析能力,再加上他「客戶至上」的態度,讓我在30多年前決定接通他的「冷電話」(cold call)。喬爾當時正在尋找新的職涯機會,我記得他聯繫了我的助理寶拉.沙利文(Paula Sullivan),寶拉對我說:「你必須和這個人談談。他一直打電話進來,言辭間非常貼心,聽起來像是來自中西部的農民。」我告訴寶拉:「我可以給他5分鐘。」電話接通後,我立刻就對喬爾印象深刻。他是一隻股票獵犬,有很多很棒的點子,例如波多黎各水泥公司,接著他開始談論起我從未聽說過的儲蓄和貸款,這讓我感到興奮。我們隨後討論了更多企業,例如克萊斯勒和阿姆斯壯橡膠,這通電話最後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掛斷電話後,我立即打給富達投資部門的負責人並表示:「我們必須僱用這個人,他太令人驚訝了,比我見過的任何人都強大。」當時是1986年9月,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雖然基金經理人過去的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業績,但喬爾在近28年的任期內,為他的基金股東們闖出了令人驚豔的業績。
在我的帳本上(這只是個比方),喬爾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成功的選股人之一,是個典範級別、能夠戰勝市場的積極型基金經理人。如果你要在英文字典中查找「阿爾法」(譯註:alpha〔α〕,是希臘文中的第一個字母,衍生意為優秀者、支配者)這個字,我認為詞條裡應該擺一張喬爾的照片。他是位獨一無二的投資人,因此他的成功沒有任何方法得以複製。喬爾清楚地展現了我認為「偉大投資人」所需的個人特質:他很有耐心、思想開放、處事靈活;他也有能力可以長時間忽視外在世界對市場的憂慮,進而使他的投資獲得成功;他願意進行獨立研究,也同樣願意承認錯誤並認賠殺出;他很執著,但並不固執。優秀的投資人通常會具上述某些特質,但喬爾身為一個偉大投資人,擁有以上所有特質。
喬爾與其他專業投資人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於,他能夠在別人沒注意到(或很少人注意)的地方發現價值。喬爾在他的書中談到了自來水公司股票──水資源類股很無聊,當基金裡列出威爾斯水務公司(Dwr Cymru)、塞文特倫特(Severn Trent)和諾森伯蘭水務公司(Northumbrian)等奇怪的公司名稱時,你幾乎可以肯定不太會有人注意它們,至少絕不可能像大家研究Google或蘋果那麼仔細。而那些有在看水資源類股的人卻通常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去深入地進行基礎研究、理解公司內部故事並尋找機會。我記得曾經和喬爾談論過這些自來水公司,其中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但除了喬爾之外,還有誰會願意注意這些?
喬爾還有另一項能力,就是在長期成長股大幅上漲之前,能夠發現它們。投資過程中最慘痛的事情,就是錯過這種上升期的成長股。在這本書中,喬爾著重介紹了他在成長初期就發現的幾家公司,這些公司對富達低價股票基金過去的業績有巨大的貢獻,例如羅斯百貨(Ross Stores)、汽車地帶(AutoZone,美國第二大的連鎖汽車維修公司)、怪物飲料(Monster Beverage,能量飲料公司)、工程模擬軟體公司Ansys等。大多數投資人傾向於在股票上漲10%或15%後賣出變現,然後轉而投資其他股票,但一支股票上漲了10%或15%,並不表示在此之後沒有大幅成長的空間。成功的投資人都是長期持股並持續關注基本面的人,如果這家公司狀況穩定,你就會留下來,如果狀況不好,你就會改持其他股票。喬爾的這個優點和其他投資技巧,使他能夠在職業生涯中成為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資人。
在本書中,喬爾利用他豐富的積極型共同基金經理人經驗,來說明為何某些投資理論能夠取得成功,或者輸得一敗塗地。雖然喬爾已證明了他在市場中的敏銳度與成功能力,但就像所有投資人一樣,他不可能永遠是對的。選股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在近30年的時間裡,即使是像喬爾這樣最出色的投資人也會犯錯。但真正重要的是你在整個過程中所做的選擇。在這本書中,喬爾精闢地審視了他投資生涯中,失敗後悔的主要原因,並提出具體方法使讀者可以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喬爾認為,雖然「偉大的投資人」是學不來的,但讀者可以學會避免錯誤並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舌粲蓮花的股票推銷人可能會導致普通投資人過度自信,並做出魯莽的決定。喬爾寫道:若能謹慎行事、避免錯誤、保持耐心,就會比大膽的投資更有可能獲得報酬。
喬爾在他的書中,向讀者介紹可以「避免投資災難」的5個關鍵原則。根據你操作投資的樂觀或悲觀程度,這些原則可以視為煞車或油門:
(1)不要用感性或憑直覺投資,請運用耐心和理性投資。
(2)不要憑藉自己沒有的知識來投資自己不了解的東西,請投資自己知道的東西。
(3)不要與騙子或白痴合夥投資,請與有能力、誠實的管理者一起投資。
(4)不要投資流行或快速變化、負債累累的商品化企業,請投資具有利基市場、財務體質穩健,且具市場韌性的企業。
(5)不要投資炙手可熱的「故事股」,請投資低價股。
《大利從小》並不是另一本教讀者如何「玩弄市場」的書──這種說法一直讓我感到不舒服,在投資環境中,「玩」是個非常危險的動詞。投資股票並不容易,但也不應該是痛苦的。投資應該簡單明瞭,你需要付出努力,並了解股票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跟隨公司成長獲利,這其中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相關性。舉例來說,羅斯百貨的公司獲利在過去24年裡成長了71倍,而其同期股價上漲了96倍;怪物飲料的企業獲利,在過去15年中成長了119倍,其同期股價跟著上漲了495倍。值得注意的是,當收益下降時,股價波動也存在著同樣相關性。這在市場歷史上歷歷可考。
市場中絕大多數股票的定價相當合理。我常常說,如果你看10支股票,會發現1檔值得投資;如果看20支,就會發現2檔;看100支,會發現10檔,如此類推。最後,是找到最多寶石的人獲勝。進一步使用這個比喻,喬爾不僅翻出了最多寶石,他還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地質學家!
喬爾已經證明了他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他不會嘗試在市場中投機,他投入時間和精力研究每支股票,而這項工作不僅是在買進股票之前,同樣重要的是,在持有這些股票的期間也必須持續研究。我認為喬爾和最好的專業投資人一樣努力,他所管理基金的成功也證明了這一點。
很多人都有透過股票賺錢的腦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膽量,喬爾兩者兼而有之。他利用明確的指引,巧妙地引導讀者一步步完成投資過程,他向讀者展示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並客觀地分析自己手上的投資組合。
這本書裡有很多很棒的資訊,我言盡於此,只能向讀者大力推薦。《大利從小》是本必讀之作,是一本搖錢樹之書!
內文 : 第二章 人類愚蠢的把戲(決策偏誤)
「一個人的情緒與他對事實的了解程度成反比——知道的越少,就越激動。」
——伯特蘭.羅素(Betrand Russell,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
心理學家聲稱,人類會系統性地犯下可預測的判斷錯誤,尤其是在像股票市場這樣複雜、模糊的環境中,其問題的結構並不清晰(與賭場不同),且答案也具有隨機性。投資迫使你在數據不足的情況下得出結論,難怪我們會根據眼前的資訊進行選擇,而忽略看不到的證據,或者抓住一個講述得很好的故事,而非深入研究其背後的複雜性。故事是往往是一件單獨事件,而非統計群體,因此我們要嘛不計算報酬率,要嘛就是使用錯誤的參考值、錯誤地計算報酬率。本章將介紹心理偏見如何誤導人們的投資決策,以及我們如何因某些情緒和行為必須向股市交學費,並因另一些情緒和行為而得以從中獲利。
我們傾向於根據資訊的可得性(也就是易於回憶與否)來衡量訊息,因為我們的系統──傾向認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全部。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心態表示,跳入我們腦海的往往是最近的、最戲劇性的、最意想不到的、與最個人相關的圖像;而比較不容易想到歷史、統計、理論和平均值。即使進行了準備工作,股票的價值依然具有不透明性。相反地,系統一給我們的捷徑是:今天新聞說景氣好,所以來買股票吧。這些投資人隨風而行,聲稱他們的行為「有數據佐證」,每個合理的決定當然都基於數據,但究竟是哪些數據?且為什麼要這麼選擇?
在股市崩盤事件後,人們會特別注重風險問題;而在牛市後期,高風險股票的出色報酬則往往成為焦點。根據近幾個月的價格進行推斷,會導致買入昂貴的股票並低價賣出;而同樣的道理,當季表現良好的基金和資產類別也會成為頭條新聞;事實上,在大多數時期裡,股票的獲利通常會超過國庫券,但這種事並不會上新聞。在製造業繁榮時期,週期性很強的企業獲利屢創紀錄,卻沒有報導指出不久前它們還在承受虧損,且未來還會再次虧損。2016年困擾福斯汽車的排放醜聞和接踵而來的汽車召回導致其股價暴跌,這個現象或許反映了人們懷疑福斯汽車是否有良好的市場定位、良好的企業管理,但暴跌的現象是如此地驚人,以至於壓過了人們去回答這些問題的嘗試──因為另一個問題更重要:趕快賣出股票!就是現在!
我們事實上應該反其道而行,注意那些沉默的證據。潛藏在現象背後的,往往是關於社會和體制、但未經檢驗的假設。為了修正近因偏誤(譯註:recency bias,人們在判斷事物發展趨勢時,傾向於認為未來事件會和近期體驗高度類似),請研究歷史,並且研究範圍越長、越廣越好。為了展望未來,投資人必需了解正常基準(normal baseline),認知到哪些事物會改變、而哪一些會持續存在。統計數據、機率和外部觀點是關鍵,而歷史尤其重要,因為人們會重複過去有效的做法,但在股票市場上,決策無法得到及時的回饋,我們得到的大多只是噪音。
然而歷史的缺點是敘事謬誤。納西姆.塔雷伯(Nassim Taleb)在《黑天鵝效應》(2010)一書中寫道:
「敘事謬誤(narrative fallacy)一詞描述我們有限的能力,在觀察事實序列時,無法不對它們進行解釋,或將邏輯聯繫、關係方向強加其上。解釋可以將事實聯繫在一起,使人們更容易記住事實,也讓事實變得更有意義。但這種習於解釋事物的傾向,容易讓我們以為自己因此對情況更加理解,進而衍生出錯誤。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不存在的因果關係時,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我們更傾向於相信可疑的故事,只因為它們脈絡分明、清晰可見、與個人有關、情感上有吸引力、聽起來不尋常,並且證實了自己早已相信的事情,那此時就應該警惕地朝反方向前進。請努力研究更長遠、更多元的歷史,並比較歷史、統計歷史和其他理論。儘管如此,資料探勘(data mining)仍然是一個不斷成長的行業,時至今日,要在亞馬遜股票和白銀價格之間、標普500指數和斯里蘭卡黃油產量之間找出虛假的相關性,可說是再簡單不過。投資人需要找到的是長期有效的解釋、關注數字,以及自始至終抱持懷疑的態度。
事情並非不可避免
敘事謬誤的產物之一,是後見之明偏誤(譯註:hindsight bias,指人們得知某一事件結果後,誇大原先對這一事件的猜測的傾向,也就是俗話說的事後諸葛),修正主義歷史(revisionist history)傾向認為結果是不可避免、可預測的,但實際上所需的資訊往往在做出決斷的當下並不可得。就我個人而言,我透過保存公司文件、間歇性記錄自己交易的原因來避免事後偏見。有些人會撰寫投資日記,其內容可能包括「事前驗屍」(premortem),也就是一個人在精神上進行時間旅行,發現自己的決定將帶來糟糕的結果,並在事前推測失敗的原因。
通常當我回顧自己的筆記時,會發現原本買入的理由已經被新的理由取代,這個新理由可能更強勢,或者也可能是賣出的訊號。我最初對怪物飲料感興趣是因為它的天然果汁飲料產品,但這支股票的上漲卻是由它的能量飲料銷量的爆炸性成長所推動。相對來說,在油價只有45美元時,用110美元為能源公司的資產估價看起來就很愚蠢了。
錨定
因為故事很吸引人,所以我們經常以錯誤的(統計)參考點進行估值,這被稱為「錯誤錨定」(misplaced anchoring)。人們有時很容易受到暗示,在接收到一個不相關的數字時,選擇錨定它。舉例來說,投資人通常不會以低於買進價的價格出售股票,而是會希望能夠損益兩平(但事實上,他們應該根據當下股票的內在價值來做出決定)。對於那些曾經被荒謬地低估、後來價格大幅上漲的股票,富達基金經理彼得.林區建議「在心理上抹掉」錯過的收益,以便集中精力使當下有機會進一步獲利。
任何一個數字都可能是錯置的錨點,無論是股票的先前高點、歷史估值比率還是預估收益。將小型股或成長型股票目前的本益比與其五年平均值進行比較通常沒有意義,因為其成長情況和市場動態可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相反地,你該關注的是這支股票當下的本益比,根據所了解的情況,你或許可以將它與類似的投資機會進行比較。在評估股票價值時,查看大量數據也很有幫助,記得不要將決策簡化為單一比率。
你可以借鑒於使用正確參考數據的外部視角,做出更好的機率評估。正確的統計參考類別包括在投資組合成立時,具有類似配置的所有案例,包括已不再運行的案例。蒐集更多的數據通常能產生更可靠的預測,但若你知道某個投資組合裡包含了大相逕庭的個股,那麼使用較小的參考類別進行推斷會更準確。我們在此必須避免倖存者偏誤,或只研究成功渡過難關的例子。稍後的章節中,我們將探討為何某些產業和公司比其他人更容易失敗。
更廣泛地說,錯誤的錨定和「所見即所得」的思維方式可能會導致我們跳過推理的步驟,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接近結論。成長中的公司比融化的冰塊更有價值,優質企業的估值會比垃圾債券公司更準確,但識別出優秀的藍籌成長股並不表示你該不惜任何代價買進。
尋求反面證據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意思是,當你認為某件事是真的時,會尋求證據來證實它,並傾向於忽略反面事實。蜥蜴腦可以對處於緊急狀況中的身體下命令,但進行投資時,我們需要一個獨立、準確的答案,而不是一個快速的答案。隨著數位媒體、社群網站的發展,我們越來越難跳出同溫層,社交網路和其他媒體明目張膽地向用戶提供他們喜歡且可能贊同的內容。投資管理一直是個俱樂部式的職業--資產管理者有著相似的背景和共同的思考習慣。當我買進一支股票後價格上漲,同事們祝賀我的成功時,我很難不將此視為對自己判斷的肯定。但其實我應該反過來思考:問問自己是否犯了錯誤,但幸運地遇到股價被高估的狀況。
請努力尋找反駁的證據或悲觀的敘事,進行反向思考,考慮一下故事反過來說是否也有道理。舉例來說,據說低利率或負利率可以刺激經濟,但相反地,低利率也同時表示政府對經濟感到恐慌(因此你也應該感到恐慌),因此經濟只會更加不景氣!由於儲戶的利息收入將減少,因此會需要減少支出來實現其財務目標。任何事物都有陰暗面,我們必須找到它。除了接近熊市的低點外,每項投資通常都會有一些缺陷(即使只是定價過高),此外,缺乏證據並不代表證據不存在;無法證明欺詐行為並不代表詐欺沒有發生。
牛市
藉由排除反向證據,我們很容易過度樂觀地認為自己所選的股票將會蓬勃上漲。華爾街鼓勵這種趨勢,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購買股票,但只有股票所有者才能出售,因此人們往往建議你購買,遠多於建議你出售。然而現實世界中,對於企業一年多以後的獲利和長期成長率的估計,往往難以符合實情。人們很少預測企業收入下降,但這件事卻經常發生。不過這不適用於對未來兩季的略低預測,因為企業和分析師常常心照不宣地合謀,創造季度股價的「上行驚喜」。時常保持懷疑,並記得將股價預測與過去的結果進行比較,就能夠抵消過度樂觀的情緒。
有些人無法面對事實並否認事實。當損失出現時,不成功的投資人會試圖推卸責任。在小範圍的情況下,人們往往聲稱自己的才能得出了好結果,並將壞的結果歸咎於運氣。但事實上壞結果是你自己的錯,所以我們務必弄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不要讓對同事或組織的忠誠,妨礙對真理的探索。唯有正確地認識和診斷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捫心自問,是否有一些事情是你下意識逃避的。如果發現自己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且其他人也不知道答案時,請虛心接受這個事實,並開始尋找自己有能力回答的問題。若無法接受真相,就應該讓別人來管理自己的錢。
超級過度自信
投資機構常常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找到的答案是正確的。華爾街對阿爾法男性和生下來就站在在三壘、自認為已經擊中三分全壘打的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老實說,自信的確能對事業有所幫助,在能力可以輕易測量的領域中,自信和能力通常可以相互映襯。然而投資的能力卻難以被檢測,因為其中有太多的不穩定性與噪音,但面對一個相互連貫且充滿自信的故事時,投資客戶仍然會蜂擁而上。過度自信甚至可以說是理性的,因為經濟人會無所畏懼地承擔任何能夠實現財富最大化的風險。像我這種膽小鬼則相反,除非得到報酬,否則不會去冒險。從遙遠的距離旁觀,那些勝券在握、大膽奮進的冒險者不過只是幸運而已。
若你嚴重地錯誤估計了成功的可能性,並因此承擔了令人不舒服的風險時,所謂的信心就會變質成過度自信。投資人需要信心,去相信自己的分析是正確的、而市場是錯的,但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這份信心就成為傲慢。無論當下市場給出什麼訊號,你應該按照比例原則,對自己的技能、知識、前後連貫性和耐心保持信心,這麽做有助於理解自己知識和技能的界限。舉例來說,我對股票比對債券更有信心,對長期比短期更有信心。與此同時,請記得對自己專業知識邊緣的話題保持謹慎(比如對我來說,人類心理細微的差異)。
一項交易被定義為損失或獲益,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舉例來說,如果將保費定義為「經常性發生的定額損失」,那根本就不會有人願意買保險;因此保險被反過來定義成一種「確定性」,讓保單持有人不會遭受災難性的損失。當某項投資被視為利益時,人們通常會選擇有保證或更安全的選擇;但當它被定義為損失時,人們則會選擇風險較高的選項,例如面對災難性事件時選擇不投保。投資就是在風險與報酬之間、以及在各種風險之間的權衡,例如信託不誠實、管理不善、產品過時和財務失敗。除非你真的能夠不勞而獲,否則投資組合之間的比較不該被視為損失或獲益,而僅只是一種權衡。
快速認清錯誤
人們常說,投資人是短視且厭惡損失的人,因為他們往往會快速賣出以得到獲利,但卻不願意認賠殺出,就像是拔掉花朵卻為雜草澆水一樣。然而,如果股票的內在價值並沒有改變,那麼持有價格下跌的股票並不是件錯誤的事,我甚至可能會加倍進場購買。
如果企業情況嚴重惡化,使得股票價格現在變得過高,那麼就不應該錨定在舊價格上。如果股票價值上漲的速度高於價格的上漲速度,此時就不該賣出。我們必須能夠快速認清錯誤,而這裡所指的錯誤並不僅包含「損失」而已。
最佳賣點 : 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撰文力薦!
盛讚作者是與股神巴菲特、約翰.坦伯頓等大師並駕齊驅的投資大師
贏家不是不跌的人,是跌得少,守得住,錯得慢的人。
好投資從來不靠奇蹟,只靠少犯錯與懂得等待。
股神們都知道,成功的關鍵不是預測市場,而是戰勝自己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