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 這玩意比功夫還管用! 闖江湖必備的心理學寶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 練武不如讀心術! 佛洛伊德帶你拆解金庸筆下的愛恨情仇
作者 | 居正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師父, 這玩意比功夫還管用! 闖江湖必備的心理學寶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 練武不如讀心術! 佛洛伊德帶你拆解金庸筆下的愛恨情仇:本書以心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金庸小說人物的 |
作者 | 居正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師父, 這玩意比功夫還管用! 闖江湖必備的心理學寶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 練武不如讀心術! 佛洛伊德帶你拆解金庸筆下的愛恨情仇:本書以心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金庸小說人物的 |
內容簡介 林平之最恨的為什麼是令狐沖? 李莫愁又是被怎樣的情傷扭曲成魔頭? 帶著精神分析入江湖 看那些沒說出口的渴望與缺憾 ⚑ 心理學遇上武俠世界 本書跨越學科與想像,將精神分析的深邃眼光投射於金庸武俠小說之上,重新詮釋這些膾炙人口的角色。書中選取金庸筆下數十位人物,剖析其內在慾望、情感缺失與人格發展,揭示角色內心的深層動力。 ⚑ 多流派理論交融應用 本書運用不同流派的理論,從佛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元結構,到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與人格原型,再到克萊因的客體關係、拉岡的鏡像理論、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等,交織出一幅豐富的心理分析地圖。書中每一篇人物分析文章皆以心理學家的敏銳視角切入,不僅是學術理論的演繹,更是對複雜人性的細膩描摹。 ⚑ 情感與成長的心靈旅程 本書內容圍繞人物在小說中面對的重要心理關鍵時刻進行分析,從少年戀慕到成年情感中的依附與投射,揭示情感關係背後的深層動力;探索角色如何在成長過程中發展自我認同,面對生命中的重大抉擇與挑戰;深入剖析原生家庭對個體性格與情緒發展的影響;並呈現創傷經驗如何悄然塑造一個人的命運與人際選擇。全書透過這些心理歷程的細膩描寫,建構出豐富而多層次的閱讀視野,使讀者能從不同角度理解角色的內在世界。 ⚑ 重新看見經典角色 本書不以單一價值觀評判角色行為,而是試圖在其心理背景中尋找理解與同理的可能。譬如黃蓉的精明背後,是對母愛缺失的渴望;郭靖的堅定源於母親李萍的情感支持;李莫愁的殘酷,是無法進入哀悼歷程的心理創傷反應;郭襄的癡情,則是對早期拋棄經驗的補償性重演。透過這些分析,讀者得以穿越文字表層,看見角色靈魂深處的脆弱、渴望與掙扎。 ⚑ 經典故事中的當代啟示 儘管金庸小說寫的是古代江湖,但其人物面對的情感課題與心理掙扎,卻與當代人驚人相似。本書的心理分析為讀者提供一面鏡子,讓人從武俠角色身上看見自己內心的片段。它既是對經典文學的深層閱讀,也是對現代人心理困境的呼應與療癒,兼具知性與情感的雙重價值,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
作者介紹 居正,原名居志鵬。資深心理諮商師、作家、金庸武俠研究者。有12年心理諮商經驗,擅長情感、家庭、親子、個人成長領域。
產品目錄 前言愛情篇成長篇養育篇創傷篇其他附錄:談「中西人格的心理差異」後記
書名 / | 師父, 這玩意比功夫還管用! 闖江湖必備的心理學寶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 練武不如讀心術! 佛洛伊德帶你拆解金庸筆下的愛恨情仇 |
---|---|
作者 / | 居正 |
簡介 / | 師父, 這玩意比功夫還管用! 闖江湖必備的心理學寶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 練武不如讀心術! 佛洛伊德帶你拆解金庸筆下的愛恨情仇:本書以心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金庸小說人物的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699409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699409 |
誠品26碼 / | 2682920224001 |
頁數 / | 33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郭靖的成長
郭靖是金庸武俠世界裡最勵志的主角,堪比電影《阿甘正傳》中的阿甘。郭靖是遺腹子,自小喪父,母親李萍在冰天雪地裡生下他,含辛茹苦地將其養大。他智商和情商不高,資質悟性也平平,學什麼都慢人家一拍,但是郭靖認準了一件事就會一直堅持下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成長為一代大俠。他組織南宋軍民於襄陽抵抗蒙古大軍入侵,最後和妻子黃蓉、女兒郭芙、兒子郭破虜一同殉國(《倚天屠龍記》中提及)。郭靖其人其事詮釋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
郭靖天資相對來說比較平庸,甚至偏低,看江南七怪教郭靖功夫有多費力就知道了。但是這樣一個先天遺傳不出色的孩子最後能獲得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郭靖心理成長上的關鍵因素是有位了不起的母親李萍。李萍身上有很多傳統農村婦女的優點:樸實,吃苦耐勞,心地善良。最讓人動容的是,當丈夫郭嘯天慘死後,李萍懷著孩子,被俘後一路向北,其間擇機逃出,在漫天風雪裡誕下郭靖,靠著一股求生的慾望保全自己和孩子,獨自一人在大漠將孩子撫養成人。心理學極為強調母親在孩子0到3歲時的重要性,母親對待孩子的情感、態度、行為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影響巨大,孩子長大後的安全感、自我認同、親密關係,都是在0到3歲這個年齡層開始慢慢建構。小郭靖內攝了母親李萍重要的心理特質,並深深地內化到他的自體中。因此,六歲的郭靖就有一份俠肝義膽,幫助藏匿哲別,面對成吉思汗手下大將朮赤的鞭打也好,被狗咬也罷,始終不吐露半句哲別行蹤。
李萍之所以被稱為一位相當了不起的母親,以上也只是一部分原因。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母親如李萍般懷揣丈夫的臨終囑託,靠著強大的求生本能和對孩子的關愛,在重重困境中也能闖出一條路來。但是孩子長大成人後李萍的所作所為,卻鮮有其他母親能夠做到。當一個家庭缺失父親(喪偶,離異或父親游離在家庭之外)時,母親會不自覺地將孩子(更多是男孩)視作愛的替代對象,以此緩解丈夫缺失帶來的情感痛苦。母子之間的羈絆會非常牢固,母親會在無意識裡保持與孩子緊密的聯結,一絲一毫也不願放手。這導致孩子在心理上無法真正長大,成為我們現在經常講的「媽寶」。
孩子在3到6歲時,心理成長進入伊底帕斯期。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親(父親的角色)參與到家庭中,參與到教育中去,需要在心理上認同自己的父親,理想化父親。雖然郭靖的生父郭嘯天早亡,但是他在伊底帕斯期遇到了蒙古神箭手、大英雄哲別,後來又拜師江南七怪,還有成吉思汗鐵木真,他們都扮演了郭靖心理層面上父親的角色。郭靖將理想化父親的原型投射到他們身上,再將他們好的品質內攝回來,並內化認同。李萍經過千難萬險保全郭靖,在唯一的兒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情感──有對兒子的部分,也有對丈夫郭嘯天的部分。這麼重的愛能夠放手,實屬不易。李萍的放手讓郭靖在心理上逐漸成熟長大,無論是馳騁大漠引弓射鵰,還是闖蕩江湖華山論劍,郭靖的自體始終非常穩定,這一點也是最吸引黃蓉的地方。
最佳賣點 : 本書以心理學的視角,深入剖析金庸小說人物的內在情感與潛意識動機,橫跨愛情、成長、創傷等主題,展現角色心靈深處的糾結與掙扎。透過佛洛伊德、榮格等理論,結合臨床經驗與文本細讀,將楊過、段譽、令狐沖等經典人物重新詮釋,使讀者得以從心理層面理解金庸筆下的江湖與人性,呈現出武俠世界的另一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