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來了, 怎麼辦? 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 (附贈2張暖心擁抱小卡片)
作者 | 王蕾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焦慮來了, 怎麼辦? 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 (附贈2張暖心擁抱小卡片):1.成年人的童話!圖文並茂,療癒又溫暖。2.作者為心理咨詢師與繪畫療癒師,巧妙地 |
作者 | 王蕾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焦慮來了, 怎麼辦? 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 (附贈2張暖心擁抱小卡片):1.成年人的童話!圖文並茂,療癒又溫暖。2.作者為心理咨詢師與繪畫療癒師,巧妙地 |
內容簡介 心悸的河馬先生、失眠的兔子太太、踢貓的豬先生,不停洗手的蜥蜴奶奶、恐慌的刺蝟先生,以及讀高三的鴨小弟……看動物朋友們如何透過集體的力量,練習修復焦慮的情緒,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生活的美好。▍專文導讀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現任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擁抱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內容簡介河馬先生的身體發生了異樣,去醫院檢查卻被告知完全正常。然而不適感卻時時來襲。經歷身心的疲憊,正準備放棄的時候,河馬先生得到醫生指點來到神經內科,被確診為焦慮症。◆ 患上焦慮症的河馬先生,身體有哪些表現?◆ 焦慮症究竟是怎樣的疾病?為什麼治好了又復發?◆ 焦慮症能痊癒嗎?◆ 在和焦慮症對抗的過程中,河馬先生是如何自救的?看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如何透過集體的力量,戰勝心中的焦慮,並幫助其他有焦慮症的動物朋友們,重獲健康與內心的平靜。這段療癒之旅,將鼓舞每一位讀者,在面對焦慮時,找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焦慮不是病,卻是許多疾病的源頭。在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焦慮,無論是對未來的擔憂,還是壓抑的情緒。然而,焦慮本身並非壞事。適度的焦慮是一種自然的防禦機制,能幫助我們察覺潛在的危險,從而做出應對和調整。然而,當焦慮情緒停留或過度發展,卻可能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本書透過簡單易懂的文字與生動的插圖,深入探討焦慮症的表現、治療方法、復發過程與自我修復練習。書中分享的每一項練習,都是作者親身體驗並證實有效的方法,無論是自己或親人正面臨焦慮情緒的困擾,希望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的支持與力量。▍內容特色◆ 成年人的童話!圖文並茂,療癒又溫暖。◆ 揭開焦慮症的各種表徵、治療與復發之謎。◆ 分享釋放焦慮症的幾種練習,包含:轉念,冥想,運動......等等。 怎樣才能從負面的想法轉念成正面的想法呢?有一個很簡單的公式,就是將負面的詞語換成正面的詞語,將陳述句換成疑問句。例如:「為什麼倒楣的總是我!」(負面)→→「我要怎樣做才能變得幸運呢?」(正面)「 我的孩子總是讓我很揪心!」 (負面)→→「我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變得積極自律呢?」(正面) 「 我總覺得別人不理解我」(負面)→→「應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呢?」(正面) 暖心擁抱小卡內容:「當大浪打來時,巨石也無法與其抗爭,而是任憑海浪拍打在它們身上,但海浪總會退去,這就是接受和面對;當焦慮來的時候,在心裡對它說:『好樣兒的,又來了。』然後該幹麻就幹麻,很快的,過一會就忘記症狀了。」——大象醫生「我們不要總想著把自己變成一個理想的樣子,也許我們最大的改變不是變成了誰誰誰, 而是接受了真實的自己,可以心甘情願地去享受自己的人生。」 ——河馬先生▍佳評如潮自我或者本我,每一個意識都有渴望被關注的本能。焦慮或是抑鬱,每一種情緒都是意識被長久忽視時發出的無聲吶喊。——社會心理學家 高立平讓病患能夠改變某些事情,如:一個觀點、一種態度、一個位置……遠離焦慮、恐慌、沮喪,重塑健康、自尊、舒適的自我。——系統心理學家 崔善茵我們住在焦慮的星球上,但並不一定知道如何與焦慮共處。本書把心理學知識融入故事情節,讓河馬先生帶著我們一起認識焦慮症,學會尋求幫助,學習如何自救。——心理學家 曹麗娟焦慮其實也是我們心靈的孩子,我們無法驅趕它,不能擊敗它,但可以接納它,融化它,就像春風融化一塊冰。河馬先生如何找到那縷春風,並通過內求化解了焦慮?這注定是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家庭教育家 張珩
作者介紹 王蕾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認證心理諮詢師,全國職業人才認證繪畫療癒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北京國文21世紀出版諮詢有限公司簽約作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華夏傳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心理健康促進指導專家,全民健康促進工程健康科普宣講團講師。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與焦慮相伴,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勝美地—— 王意中‧ 正確認識並接納焦慮,是緩解焦慮的開始—— 陳志恆前言Chapter 1 河馬先生得了怪病突然間的失控,感覺自己快要死了 「有毛病的心臟」檢查卻無異常「手術成功」讓河馬先生更絕望了 地鐵裡快要窒息的恐懼 河馬先生變得更加焦慮易怒Chapter 2 遇到同樣危機的動物們遇見大象醫生患失眠症的兔子太太 兔子太太能回家工作了 不停洗手的蜥蜴奶奶 患懼曠症的刺蝟先生Chapter 3 大象醫生的團體輔導第一次團體輔導面對焦慮而不是對抗和逃避 帶著「有毛病的心臟」去工作癱瘓的狗爺爺竟然可以下床走路了Chapter 4 河馬先生出院後遇到的困惑鎮靜藥物可以不吃嗎?什麼是真正的接受這病真的能痊癒嗎?Chapter 5 河馬先生的抗焦慮互助聯盟肌肉放鬆訓練能有效地消除緊張對於失眠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清晨起床的那一刻非常重要焦慮鴨小弟讀高三最大的擔心讓自己有事可做又不太忙碌尋找有智慧的朋友幫助你思考「自我關照」是計畫裡的重要部分運動可以緩解焦慮,仍需注意這些Chapter 6 為家人求助的長頸鹿太太 被家人理解是最重要的能量幫助家人制訂一個輕鬆的工作計畫帶著關愛讓步,不要急於讓他振作起來Chapter 7 走出焦慮的思維模式「冥想」是讓思緒寧靜的法寶 讓「焦慮的思緒」待一會兒用「現實的陳述句」替換「恐懼的自我對話」 用「疑問句」轉換思維模式幫助你走出焦慮的筆記本 潛意識悄悄指引著你的人生Chapter 8 感謝焦慮讓我完美蛻變更容易患「精神官能症」的疑病素質神經質者其實都是優秀的刷朋友圈會讓你變得更焦慮 別人只看得見你飛得高不高,並不在意你活得累不累身體比我們更瞭解自己結語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
書名 / | 焦慮來了, 怎麼辦? 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 (附贈2張暖心擁抱小卡片) |
---|---|
作者 / | 王蕾 |
簡介 / | 焦慮來了, 怎麼辦? 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 (附贈2張暖心擁抱小卡片):1.成年人的童話!圖文並茂,療癒又溫暖。2.作者為心理咨詢師與繪畫療癒師,巧妙地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7275467 |
ISBN10 / | |
EAN / | 9786267275467 |
誠品26碼 / | 2682659607007 |
頁數 / | 20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3x19x1.55cm |
級別 / | N:無 |
提供維修 / | 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1
與焦慮相伴,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勝美地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我的核心情緒是焦慮。
注意力總是落在今日與未來尚未發生的事。
在外縣市的演講行程移動中,來回交通轉乘十趟已是工作日常。
時間與時間之間,像是排排站立的骨牌,稍一不慎,錯過時間,骨牌全倒。
生活中,焦慮感瀰漫著。唯如同其他情緒一樣,焦慮也有它存在的必要與意義。
適度的焦慮,讓自己保持警覺,維持安全,讓自己警慎,表現更臻理想。
然而,當焦慮超出每個人可以負荷的界限,將宛如海水潰堤般,頓時讓人動彈不得,生活停滯,工作停擺。
焦慮性疾患,透過不同的症狀呈現,總是令人深感束手無策,無人知曉的苦楚,只能獨自默默承受。
《焦慮來了,怎麼辦?》透過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讓人們不再感到孤單。原來,深陷焦慮的巢臼,不是只有自己這般。
由於,焦慮無所不在,如何與焦慮和平共處,成了自己每日的練習課題。
覺察、轉念、行動,無時無刻運作著。
很是欣慰,如此的勤練習,逐漸地讓焦慮成為了自己的好知己。
《焦慮來了,怎麼辦?》透過平易近人的圖文,將焦慮性疾患相關議題,親切地讓讀者理解、吸收。讓人對於焦慮有煥然一新的想法,不再對於焦慮感到莫名的抗拒。
讓我們欣然接受,當下的每個情緒。學習如何與焦慮相伴,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勝美地。
///
推薦序2
正確認識並接納焦慮,是緩解焦慮的開始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現任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為焦慮所苦。一開始,是為生活中的某事感到焦慮,後來,因為過度焦慮而引發身體不適、睡眠失調、無法專注,甚至影響工作及人際關係,焦慮本身就變成了困擾。
嚴重一點,還可能會被專科醫師診斷為焦慮症。
一開始,大部分的人會希望自己「不要焦慮」,身邊的人也會告訴你:「不要擔心這麼多嘛!」然而,這麼做對於擺脫焦慮,根本無濟於事。
在《焦慮來了,怎麼辦?河馬先生與動物朋友們的互助聯盟與自救之旅》這本書中,作者用淺顯易懂的圖文讓我們知道,緩解焦慮的先決條件是:(一)認識焦慮的本質;(二)接納而非對抗焦慮。
大象醫師在治療團體中,引導大家思考,「面對」和「對抗」的不同,態度不同,就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此外,被焦慮所困的人,常會出現許多災難性的思考,腦中突然浮現「萬一……怎麼辦?」的念頭,一般人會說這是「想太多」。但光是要求自己「不去想」,反而會「想更多」。
比較好的做法,是改變想法,把不合邏輯的思考內容,調整成較符合現實的想法,這是認知療法常見的治療方式。
這本書除了帶領讀者認識處理焦慮情緒的方法外,還讓讀者知道,有一種治療途徑叫做「團體諮商」。
河馬先生、兔子太太、豬先生、蜥蜴奶奶、鴨小弟等為焦慮所苦的動物們,齊聚一堂,在大象醫師的帶領下,一同討論與面對焦慮。
在團體諮商中,成員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痛苦,聆聽他人的煩惱;不僅感受到自己並非孤單一人,更能互相支持、彼此打氣。人際支持通常是療癒心理困擾的關鍵要素。
欣見有這麼一本輕薄易讀卻精彩的圖文書問世,肯定能為被焦慮所苦的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導讀 : 前言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焦慮,擔憂未來,鬱鬱寡歡。實際上,焦慮本身沒有好壞,適當的焦慮,是身體自身的一種防禦功能,可以促使我們脫離危險,解決困境。但如果你長期處於焦慮狀態,透支身體,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就要特別注意了。
本書試圖通過淺顯的文字與圖畫,對焦慮與焦慮症的表現進行科普,同時去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輕鬆地閱讀。本書從發現焦慮症,到對焦慮症的治療都有涉及,最大的作用,是幫助讀者朋友們進行焦慮情緒的自我修復,文中所提及的每一項練習,都是筆者親自體驗並有效後,推薦給大家的。
神奇的是,在研究不斷深入後,我發現其實身邊的很多朋友甚至親人都陷入了焦慮之中,雖無需就醫,卻苦惱、煩惱不斷。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他們清掃附著在表面的塵土,成為引線,幫助他們點亮屬於自己的那一盞明燈,照亮生活。
佛陀說:「若是琴弦鬆弛則彈奏不出美妙的音樂, 若是琴弦繫得過緊,彈奏時就會斷裂。系弦應不鬆不緊為宜,各弦相互協調,方能奏出如是妙音。」
生活亦是如此。「安住當下」,願每個人都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內文 : 面對焦慮而不是對抗和逃避
第二天,動物們早早地在治療室裡等候大象醫生。
「大象醫生,經過昨天的討論,我想到我的心臟是健康的,只是腎上腺激素的分泌引起的不適,我感覺有些放下心來,沒有那麼害怕了。可是,我怎麼才能減少發作時間呢?」還沒有等大象醫生開口,大熊先生就先問起來了。
「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探討的,面對和對抗!」大象醫生說:「你們知道,面對和對抗的區別在哪裡嗎?」
「面對, 就是像好朋友一樣, 彼此看著對方。對抗就是像是敵人一樣,必須要爭個輸贏,隨時準備戰鬥!」刺蝟先生搶先回答說。
「對抗感覺很費力氣,需要努力去爭奪。面對感覺是放鬆的,可以什麼都不做。」蜥蜴奶奶接著說。
「你們說的都很對!面對是我看見你,承認你在我面前。對抗是我要消滅你,打倒你,有攻擊的意味。」大象醫生接著說:「我問問大家,當你們出現焦慮症狀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做的?你們所做的所有事情,是不是都為了擺脫這種討厭的感覺呢?」
「是的,當我發病的時候,總想找到辦法把病治好。當我沒有發作的時候,就擔心什麼時候會發病,閒下來的時候,也想找點事情做,強迫自己將注意力轉移開。」河馬先生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大象醫生點點頭,說:「到處去尋求解決辦法,接受治療,就是一種對抗。要和自己的疾病作戰,努力地做些什麼事,好讓自己的情況能好起來,這種做法就是希望在抗爭中戰勝恐懼。轉移注意力就是逃避, 是戰爭的另一種方式。認為自己戰不過,就還是選擇逃吧。當然,逃避也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反應。然而不幸的是,當我們面對焦慮的時候,越逃避就越會感覺到恐懼。焦慮有時候就像一個紙老虎一樣,雖然它也不能把你怎樣,但就是特別
不舒服。」大象醫生細心地給大家解釋。
「是啊,有一次家裡人看著我焦慮不安,讓我去打麻將。他們是希望打牌能轉移我的注意力,可是回來以後我卻感覺到更加疲憊。」蜥蜴奶奶說。
大象醫生點點頭說:「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轉移注意力,可是很不幸,你越是轉移注意力,焦慮會越像狗皮膏藥一樣黏住你不放。抗爭和逃避, 不管是哪種態度, 都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河馬先生焦急地問道。大象醫生說:「只有面對,面對才是解決的開始。」「我們所做的不叫面對嗎?」河馬先生問。
「不是,面對是看著它,什麼都不需要做。比如焦慮來了,你直面它,它就會在你不斷適應之下越來越淡,最後一點點消失。相反地,如果當恐慌或症狀最嚴重時,我們開始退縮了,而這又會使我們更為緊張,進而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和應激激素, 從而產生更為強烈的症狀!」說著,大象醫生打開一張大海的圖片,指著海邊的巨石說:
「當大浪打來時,這些巨石都無法與其抗爭,而是任憑海浪拍打在它們身上,海浪總會退去,這就是接受和面對。當恐慌來襲時,不妨放下沉重的身軀,做好準備讓恐慌一陣陣掠過你的身體。如果你把問題看清楚了,驚慌就不過是一陣電流,一陣微不足道的電流而已。讓身體去做它想要做的事情,別攔著它,別拚命地不讓自己驚慌,也別試圖去想其他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要心甘情願地向恐慌低頭。去接受吧!讓它們都來吧,甚至主動去迎接將要到來的一切。當恐懼來的時候, 就想像真好,又一次學習放鬆自己的機會來了。」
//////
用「現實的陳述句」替換「恐懼的自我對話」
刺蝟先生說:「我常常陷於恐懼的自我對話,不假思索地反覆對自己說一些『如果…… 怎麼辦』這樣的話,總是擔心可怕的事情,變得更加焦慮。我總會想,如果我驚恐發作怎麼辦?如果我應付不了怎麼辦?如果別人看到我焦慮不安,他們會怎麼想?這些想法讓我感覺到很困擾。」
河馬先生對刺蝟先生說:「要知道,我們對自己說的話,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我們的情緒和感受,這個過程會非常快速甚至自己都沒察覺。」河馬先生停了一下,接著說:「首先,我要祝賀你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當我們能夠察覺自己陷入消極思維模式,並想去阻止它,就成功了一大半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運用一些方法,透過刻意的練習,學習如何控制這種消極的思想。」
刺蝟先生高興地說:「是嗎?我這就成功一半了?」河馬先生點點頭,說:「是的,你可以試一下,在手上綁根橡皮筋,當覺察到自己正處於這樣的消極思想時,就彈一下,提醒自己暫停這樣的想法。」
刺蝟先生說:「好的,這個可以!」
河馬先生接著說:「大象醫生還告訴我一個方法,用積極的、自我鼓勵的表達方式取代消極的想法。用自我對話的方式,打破思維迴圈。這個需要用到紙和筆。」刺蝟先生立刻找來了紙和筆,請河馬先生教教他。「首先問問自己,我對自己說的哪些話感到焦慮了? 想出常對自己說『如果……怎麼辦』之類的話,把這些話寫在紙上。」河馬先生說。
刺蝟先生在紙上寫道「我害怕坐飛機,如果飛機墜毀了怎麼辦?」
「好,第二步,把這句疑問句,改成陳述句。比如把『如果飛機墜毀了怎麼辦?』換成『這架飛機要墜毀了』這樣陳述的表達方式。」河馬先生說。刺蝟先生在紙上的第二排,寫了下來。河馬先生說:「這樣很容易就看清楚了想法的不合理之處,對不對?接下來我們做第三步:問問自己,這件事情發生的實際機率有多大?這個情況是絕對無法處理或必死無疑的嗎?第四步:借助這些問題,得出更符合實際的想法。把這些符合實際的想法寫下來。
第五步:想一想如果最害怕的情況發生了,你有什麼解決辦法。問問自己:『如果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我能做些什麼?』多數情況下,這種做法可以讓你認識到你低估了自己應對困難的能力。把你的解決辦法寫下來。」刺蝟先生一邊聽,一邊用筆記錄下來。
「最後,反覆不斷的閱讀這些列出來、符合現實的想法和解決辦法,這樣做可以讓你加深這些看法。可以把這些內容重新寫在一張卡片上,方便隨身攜帶,隨時拿出來看!」河馬先生說。
最佳賣點 : 焦慮不是敵人,
而是保護自己的夥伴,
提醒我們在更大的問題出現之前,該如何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