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早期英語體驗課程: 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 | 誠品線上

Emile's Early English Exposure Program: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Theory and Practice

作者 謝明芳/ 鄭書丹/ 鄭青青/ 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英語教學團隊
出版社 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愛彌兒早期英語體驗課程: 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所傳遞的,是早期英語體驗課程的革新,也是對語言教育本質的溫柔實踐,它告訴我們語言不是教會的,是活出來的;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本書所傳遞的,是早期英語體驗課程的革新,也是 對語言教育本質的溫柔實踐,它告訴我們語言不是教會的, 是活出來的;而英語學習的起點,正是在孩子願意開口、敢 於表達的那一刻悄然發生。這本書,值得每一位關心幼兒語言教育的讀者細讀與深思。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主編:謝明芳 作者群(目前) 鄭舒丹(互動式閱讀部分) 鄭青青(評量部分) 愛彌兒英語教學團隊 作者:(依文章出現序)郭織安(Anne) 美國.紐約長島大學雙語教學碩士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林欣薇(Susan) 英國.艾斯特大學英語教學碩士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施淑雯(Melanie)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幼兒教育碩士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吳明霞(Michelle) 旅順愛彌兒幼兒園 英文教學組長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張麗雪(Flower) 台灣大學外文系 台中教大幼教學分班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吳婉甄(Claire) 美國.東華盛頓大學基礎教育碩士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協力作者:(依姓名筆畫序)何宜倫(Anita) 美國南加大大學商學管理系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李佳芬(Lesley) 東海大學哲學系 英語教學經驗 8 年 (已離職) 余倩如(Bonnie) 中興大學外語系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英語教學系 英語教學經驗 20 餘年 林千惠(Kelly) 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 英語教學經驗 5 年 林依穎(Jessica) 靜宜大學國際企業系輔系英文系 英語教學經驗 10 餘年 施曉蘋(Catherine) 亞洲大學外文系英語教學組 英語教學經驗 10 餘年 張家瑄(Josie) 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輔修英文、德文 英語教學經驗 8 年

商品規格

書名 / 愛彌兒早期英語體驗課程: 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
作者 / 謝明芳 鄭書丹 鄭青青 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英語教學團隊
簡介 / 愛彌兒早期英語體驗課程: 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這本書所傳遞的,是早期英語體驗課程的革新,也是對語言教育本質的溫柔實踐,它告訴我們語言不是教會的,是活出來的;而
出版社 / 成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9956432
ISBN10 /
EAN / 9786269956432
誠品26碼 / 2682955932001
頁數 / 269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8cmX24.6cm
級別 / N:無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一
幼兒階段的外語學習可以怎麼做
文/陳淑琴
愛彌兒教育機構(以下簡稱愛彌兒)自 1981 年創園以來,課程與教學 一直走在幼兒教育發展趨勢的前端。從早期活潑有趣的團體教學、自編教 材、學習區、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檔案評量、深化主題探索、全語言教育 哲學的實踐、學習區中的方案教學、到「動態評量」,無不站在幼兒園課程 創新的前哨獨領風騷。
愛彌兒於 1989 年開始延攬幼教碩士團隊成立「研究企劃室」,這不僅 是台灣幼教界的首創,透過專業研企的研發和記錄分析課程,也開展了台灣 幼教課程紀實的首頁。於是從 2001 年愛彌兒出版華文世界第一部課程紀實
《甘蔗有多高——幼兒測量概念的學習》(信誼基金會)以來,幾乎每隔 2-3 年就有專書出版,一直到 2021 年出版《幼兒園學習環境中的美感實踐——台 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現場實例》(心理出版社),以及《學習區的自主遊戲與 探究學習——台灣台中愛彌兒幼兒園課程發展與實踐》(心理出版社),至今 已出版超過十本以上的幼教專業叢書,理論與實務並重,皆以愛彌兒的課程 紀實為實例,大多成為幼教師資培育的教科用書。
愛彌兒今年又有新著作要出版,這次的議題正是近 30 年來眾所關注的 議題—幼兒階段的英語學習與教學。幼兒階段需要學習英文嗎?幼兒園裡 可以教英語嗎?誰來教?怎麼教?多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學界、業界, 甚至是主管機關都是莫衷一是。根據筆者多年的觀察,愛彌兒的掌門人—高 琇嬅董事長(幼教界都尊稱她為高老師)心中自有一把尺,始終都不願意隨 波逐流,不聘用外籍老師、不實施全英語教學,卻又默默的在探索和研發, 試圖找到一種能平衡學界的擔憂和家長的期待,又能符應幼兒早期語言學 習的模式。事實上,針對這個議題愛彌兒早在 1992 年就曾出版《Discover English》,試圖討論早期的英語教學。2002 年進而開始研發中、英文主題交 織的課程,2006 年彙整研發成果,出版《幼兒英文融入式教學 -- 台中市愛彌兒中、英文主題交織課程》(東西圖書)。2013 年更進一步提出「回應中文學習經驗」的「早期英文體驗 (Early Experiences in English)」的論述,也是 「早期英文體驗」一詞在愛彌兒幼教課程裡最早出現的紀錄。
在討論幼兒階段的外語學習與教學之前,筆者建議先透過法規層面的 檢視,應該可以找到較明確的執行方向。回顧賴清德總統(時任副總統)於 2018 年宣布:2019 年為雙語國家元年,期望 2030 年台灣可以成為雙語國 家。教育部 2019 年配合政策開始推動雙語國家計畫,然因推動過於匆促, 各種配套措施未能到位,於 2022 年修正為我國各級學校的雙語教育計畫。
事實上,我國政府於 2019 年 1 月公布實施《國家語言發展法》,做為各 級學校推動語言教育的依據。《國家語言發展法》不僅明確定義國家語言的 範疇:「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同時也放寬了各級 學校的教學用語,根據該法第 9 條第 3 款規定:「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 為之」。為因應國家語言教育政策,教育部也配合修訂《幼兒教保及照顧服 務實施準則》第 13 條第四款:「有進行外語教學之必要者,應以部分時間融入 教保活動課程,並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不得以全部時間為之,或 以部分時間採非融入方式進行教保活動」。由此可知,《國家語言發展法》第 9 條第 3 款及《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第 13 條第四款,正是用以規 範幼兒園的外語教學的法源依據。簡言之,只要不實施全日或半日外語,符 合幼兒園課綱統整不分科原則,以融入幼兒生活日常方式進行,幼兒園教學 可使用任何一種外語。
本書定名為《愛彌兒早期英語體驗課程: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根據 高老師的說法,「早期英語體驗」一詞是早年愛彌兒接待已故香港教育大學 課程總監黃艾珍博士時,黃博士所給的建議。本書包含高老師這幾年針對幼 兒階段的外語學習與教學的一些想法,全書以課程四大核心要素組織編排: 目標、內容、方法、評量。期待幼兒能在輕鬆自在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又能 提供幼兒產生英語學習效益的一些具體實證。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愛彌兒早 期英語體驗課程的理論基礎與介紹、愛彌兒英語體驗課程之教學實務、從幼兒的視角看愛彌兒英語體驗課程,包含幼教學者的理論觀點、現場實務工作者的教學策略和學習者的學習成效回饋。尤其在第二篇中的現場實務工作者 的教學策略,提供包含文本選擇與兒歌教學、繪本共讀時的互動對話、幼兒 口語表達的鷹架支持、及如何支持幼兒英語的書寫萌發等,都有詳盡的實例 呈現和學者的策略分析,相信幼教現場的教保人員可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示。
最後在討論幼兒早期英語經驗之真實性評量中,提供從小班上學期到大 班下學期共六個學期的英語經驗指標,分為三個面向:對英語的態度、對英 語的早期理解(語音辨識、口語理解、字母形狀辨識)、對英語的早期表達 與回應(情境式表達與回應、書寫萌發)等,有系統的層級規劃。這份幼兒 早期英語經驗指標,是由高老師和愛彌兒團隊蒐集英語學習發展資料,及長 期在愛彌兒現場實作驗證逐漸建置的,除了用以評量幼兒早期英語經驗,也 可做為幼兒園設定幼兒早期英語經驗課程目標的實務參考。《愛彌兒早期英 語體驗課程:互動取向之理論與實踐》一書不僅能符合相關法條規定,也能 符應幼兒園課綱精神:以幼兒為中心、自由遊戲、社會建構論,可供作幼教 師資職前培育教學參考用書。特此推薦。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本書所傳遞的,是早期英語體驗課程的革新,也是 對語言教育本質的溫柔實踐,它告訴我們語言不是教會的, 是活出來的;而英語學習的起點,正是在孩子願意開口、敢 於表達的那一刻悄然發生。這本書,值得每一位關心幼兒語言教育的讀者細讀與深思。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