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布丁要現在吃? 還是先忍耐? 這個選擇, 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 誠品線上

このプリン、いま食べるか? ガマンするか? 一生役立つ時間の法則

作者 柿內尚文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 還是先忍耐? 這個選擇, 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一上市即緊急加印,銷量火速突破6萬冊!作品累計暢銷突破40萬冊!日本千萬行銷專家代表作,討論大熱席捲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上市即緊急加印,銷量火速突破6萬冊!作品累計暢銷突破40萬冊!日本千萬行銷專家代表作,討論大熱席捲SNS、各大媒體!有意義地運用時間,就是有意義地度過人生。你的時間越有價值,人生也越不會感到後悔。◇◇◇你正在減肥,看著面前好吃的布丁:真的好想吃!此時的選擇有──YES這麼好吃的布丁,不吃實在太可惜了。 NO為了減肥,還是先忍耐一下吧。面對誘人的布丁,你陷入了兩難:要放縱享受,還是為目標忍耐?這個吃與不吃的選擇,反映出了你的價值觀:是把時間拿來換取現在的幸福,還是將時間投資在未來的回報上?一個人一生的時間,其實只分為四種:提升滿足感的「幸福時間」、帶來回報的「投資時間」、履行責任的「角色時間」、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你選擇怎麼分配時間的占比,會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唯有聰明地「排列組合」、找到絕佳平衡,才能讓每一次的「放縱」充滿意義,也讓每一次的「忍耐」更有價值。忙碌的工作、做不完的瑣事、滑不停的手機……你依然覺得時間不夠用,夢想遙不可及嗎?本書將教你辨識「想要」和「必要」的差異,重新定義人生的優先順序,擺脫「忙碌中毒」的困擾。只要將「時間」轉化為「價值」,拿回掌握人生的主導權,每一個當下都能變成享受,每一天都可以過得充滿意義!◇◇◇你的一生,都在花時間做「這四種事」:幸福時間:我們生活中喜悅和滿足的來源,如:度假、和朋友聚會。投資時間:為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和成就感,如:健身、讀書進修。角色時間:不管你想不想,都是不得不負擔的責任,如:工作、照顧長輩。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意義,打發時間的時候,如:滑手機看廢文。◇◇◇隨著「時間選擇」不同,你的人生也會截然不同。.比起特別的每一天,更該追求完美的一天。只要這麼想,從今天起就有你能做的事。.時間就像呼吸一樣,再理所當然不過了。也因為它過於自然,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無法時時意識到時間的存在。相反的,如果過於在意它的存在,便會被時間束縛,甚至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如果不刻意創造「幸福的時間」,就難以產生幸福。反過來看,要刻意創造出幸福的時間,也是有可能的事。.所謂「幸福的時間」並非只是一味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讓人開心的事,也能算作是「幸福的時間」,朝未來努力的「投資的時間」,也能算作是「幸福的時間」。.要消除負面情感並非易事,但光是意識到「情感的紛亂會奪走自己的時間」,對情感的看待方式應該就會逐漸改變。.就算做了非出於本意或妥協的選擇,也要盡可能別後悔,從中發現價值。這個時候怎麼想,會對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不是由衷期盼的事,沒必要勉強自己去做。人生並非只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人生沒那麼長,可以讓你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想到「如果這是最後一次」,是不是會覺得時間用來發牢騷很浪費呢?就算是麻煩的工作,只要心想「這是最後一次」,或許就能用不同的觀點來看待。.儘管心裡想還是別這麼做比較好,但還是忍不住會做。明明心裡想還是別買比較好,但最後還是忍不住買了。人就是會這麼做。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柿內尚文1968年出生於東京,知名日本作家和行銷專家。畢業於應慶義塾大學文學院,並曾在讀賣廣告公司工作,後轉向出版業發展,曾任職於文化社和ASCII等出版社,目前擔任ASCOM公司董事。長年從事雜誌與書籍的編輯工作,參與企劃的書籍和Mook累計銷量超過1300萬本,熱賣超過10萬本的暢銷書多達50本以上。他在編輯和內容行銷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曾撰寫多本書籍,涵蓋自我提升、創意表達等主題,如《在麵包店賣飯糰》、《請用100字表達香蕉的魅力》,本本暢銷,引起熱烈討論。他的著作以獨特的角度和實用方法吸引了廣泛的讀者,尤其是在時間管理和生活方式領域上具有重要影響。目前不只從事書籍編輯,也活用編輯手法投入企業行銷、事業建構、商品開發支援、講座、演講等。譯者介紹高詹燦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主要譯作有《鳥人計畫》、《殺死瑪莉蘇》、《來自沉船,帶著愛》、《白兔》、《這樣說話,讓你更得人疼》等書。個人翻譯網站:http: www.translate.url.tw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序章前言 人生的時間就像沙漏第一章 人生是由「四個時間」構成將「忙得不可開交的人」比喻成「滿出的鮭魚卵」人生只有「四種時間」光是製作「時間分配」,行動便會因此改變的理由要吃布丁,還是忍住不吃,如何消除這樣的迷惘五十歲的人所剩下的時間,感覺只有「十五年」? 第二章 人生的目的是增加「幸福的時間」人生的目的是增加「幸福的時間」幸福的時間是「三兄弟」以「時間複利的法則」來改變時間的價值以喜悅的循環來增加「幸福的時間」試著以無人機的觀點,從高處看時間為了幸福而花錢,「幸費」的想法COLUMN 以想做的事當工作,會幸福嗎?第三章 將時間歸自己所有將單一任務和多樣任務分開使用時間的「含意轉換」會成為人生的武器「通勤時間」是「電車辦公室」試著將時間的價值轉化為言語將時間歸自己所有的技術(1)「化為以自己為主」對上司指派的工作進行含意轉換將時間歸自己所有的技術(2)「序幕化」讓餐點變得無比可口的簡單方法將時間歸自己所有的技術(3)「終章化」將刑警劇的解謎場面當作提示將時間歸自己所有的技術(4)學會「強觀察力」「觀察力」和「忽略力」展開拔河要在今天這張「白紙」上畫什麼? 第四章 時間有九成是選擇鰹的時間選擇術做是選擇,不做也是選擇。不管選哪一個,都不要後悔 「情感」會阻礙選擇喜歡地方吉祥物的常人心理COLUMN 有時也需要刻意不選擇的狀態(放棄選擇)第五章 人生是由擬訂的預定計畫組成對記事本重新定義記錄「時間簿」,讓時間「可視化」孕育時間的「隱藏正向的訣竅」忙碌會降低生產性52項時間縮短法清單COLUMN 試著以一天16小時來思考,而不是24小時第六章以專注力來增加時間欠缺專注力的人想出的專注力提升法提高執行力的「序幕化」與「混合化」第七章為什麼會發生「想做的事往後延」這種情形呢讓人生變得無比多彩多姿的究極規則為什麼會將「想做的事」往後延呢? 將「模仿想做的事」培育成「想做的事」的方法如果沒有「想做的事」,大可不必勉強去尋找COLUMN 重新認識回憶的「點亮走馬燈」 如果這就是人生的最後如果人生中只能再吃最後三十次咖哩飯終章重點歸納 各章重點回答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 還是先忍耐? 這個選擇, 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作者 / 柿內尚文
簡介 /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 還是先忍耐? 這個選擇, 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一上市即緊急加印,銷量火速突破6萬冊!作品累計暢銷突破40萬冊!日本千萬行銷專家代表作,討論大熱席捲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650530
ISBN10 /
EAN / 9786267650530
誠品26碼 / 2682931937006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00
提供維修 /

試閱文字

內文 : 光是製作「時間分配」,行動便會因此改變的理由

讓自己的時間分配可視化

為了了解自己的時間是如何構成,我希望各位製作一份「時間分配表」(PORTFOLIO)。
所謂的PORTFOLIO,在金融業界是指「資產分配」的意思,而「時間的PORTFOLIO」,意指「自己的時間分配」。換句話說,就是這四種時間(幸福、投資、角色、浪費)該如何分配。
「忙到總是被時間追著跑」的人,其時間分配會以「角色的時間」居多,應該是這種感覺吧。
另一方面,「總是忍不住蹉跎時間」的人,其時間分配則是像這種感覺,「浪費的時間」相當多。
像這樣將時間分配作成圓餅圖後,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度過,會就此「可視化」。可視化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現實與自己所想的有落差,這是常有的事。

每天站上體重計,體重的增減便會可視化,能正確掌握自己的體重。但要是不站上體重計,有可能體重的增加超乎你的想像。
這是因為成見作祟,「我應該不算胖」、「這樣應該不會造成體重的變化」,用自己心中的願望扭曲事實。
如果同樣是像這樣在過日子,自己究竟被「角色的時間」和「浪費的時間」占去多少比重,會變得模糊不明。因此,有必要製作時間分配圖,知道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那麼,接下來請寫下自己理想的時間分配。
想度過「幸福的時間」居多的人生。為了有所成長,想擁有足夠的「投資的時間」。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會是「幸福的時間」和「投資的時間」偏多的這種分配。
只要明白理想的時間分配,再來就只剩思考如何彌補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如果將理想的分配可視化,注意力就容易擺在上頭,最後行動應該也會朝理想靠近。請寫下時間的分配,讓自己的時間分配可視化。






















要吃布丁,還是忍住不吃,如何消除這樣的迷惘

決定自己時間的「選擇標準」

留意這四種時間後,時間的選擇方式便會改變。
在此想以「前言」提到的布丁為例,重新展開思考。
他走進咖啡廳時,看到菜單上寫著「傳統布丁」。
「口感較硬的傳統布丁,我最喜歡了。」
最近的布丁大多是入口即化的類型,而喜歡偏硬口感的他,猶豫該不該點布丁。
「剛好有點小餓,這布丁應該很好吃。好想吃……」
他心裡如此喊道。
而另一方面,又有另一種心聲。
「我不是三天前才剛開始減肥嗎。我不是在心中立誓,這次一定要減肥成功嗎!這時候得忍住。」
「在這裡吃布丁的話,一定很幸福」的心情,與「我目前正在減肥,得忍住」的心情。
這兩種情感就像天使與惡魔般,在心中糾葛。
如果是你,會怎麼選擇?
「現在先吃布丁,之後再調整其他飲食就行了。」
「想吃什麼就吃,用運動去補回來就行了。」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這並不容易,所以才煩惱。
因為非減肥不可的原因,也許就是「管不住嘴,運動也沒辦法堅持」。
在此要探討的主題不是減肥,而是「時間的選擇」。

選擇吃布丁
↓想幸福地度過眼前的時間!選擇幸福的時間

選擇忍住不吃布丁
↓想達成目標(減肥)!選擇投資的時間

選擇眼前的幸福,能得到「幸福的時間」。
幸福或許有點抽象,但這五種「感覺」是促成幸福的要素。

➀滿足感 ➁充實感 ➂達成感 ➃快感 ➄平靜感

另一方面,為了達成未來的目標,選擇的是「投資的時間」。
以達成自己未來想完成的目標(例如想通過考試、想達成目標業績、想瘦三公斤等等)作為第一要務的選擇。

如果是選擇吃布丁的情況。
在那個當下或許是「幸福的時間」。但之後可能會嫌棄自己。
「我的意志竟然如此薄弱,所以才瘦不下來……」

選擇「投資的時間」
↓能得到
.未來的滿足感 
.未來的充實感 
.未來的達成感 
.未來的快感

選擇「幸福的時間」
↓能得到
.滿足感 
.充實感 
.達成感 
.快感 
.平靜感

如果以瘦下來的目標作為第一優先,這時候就要忍耐。
但往往人們都無法作出正確的選擇,而且連什麼才是正確也不知道。「絕對的標準答案」也許根本不存在。
就只有「當下自己的選擇」。這不只限於減肥。

是要選擇「當下」幸福的時間,還是為「未來」投資的時間?
為時間的選擇拿不定主意時,要試著思考四種時間。
「最近全都是角色的時間,無法照自己的意思取得幸福的時間。」
「最近為了取得資格,增加了念書的時間,所以全是投資的時間,幸福的時間好少。」
如果會這麼想,有可能這時候就會選擇幸福的時間。
也就是吃布丁。
如果都是「角色的時間」或「投資的時間」,有時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也會有想讓人生充滿更多幸福的念頭。

另一方面,像這種時候或許忍住不吃布丁會比較好。
「最近已得到許多幸福的時間,過著很滿足的日子。」

要一面思考四種時間的分配,一面朝自己追求的理想時間分配靠近,為此展開行動。藉由這麼做,時間的選擇能力也會逐漸提升。



























做是選擇,不做也是選擇。不管選哪一個,都不要後悔

先了解「選擇」的結構

早上七點。鬧鐘鈴響。
前一天追劇看到很晚,感覺沒睡飽。
但得早上七點起床,提早到公司處理昨天沒做完的工作。
雖然心裡明白,但好睏……
腦中被迫展開二選一的選擇,看是要起床,還是繼續睡。
我也多次在這樣的二選一抉擇下,敗給睏意,選擇繼續睡。然後深感後悔,心想「剛才要是起床就好了」。

明明是自己作的選擇,卻為此感到後悔,有時就是會有這種情形。
不過,試著細想後會發現,當時是因為想睏才繼續睡,是自己作的選擇。

如果作了某個選擇,另一方面就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
「選擇」這樣的決定,與「不選擇」這樣的決定,互為表裡。

選擇「要出去玩」還是「工作」。
有三件想買的衣服,但如果只有一件衣服的預算,就勢必無法選擇買另外兩件。
簡報是要採用A方案,還是B方案,非得作個決定不可。

人生是連續的選擇。
它往往也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我們就活在這樣的「結構」中。
由於時時都會有選擇,所以要是對沒選擇的事物感到後悔,就會成為「滿是後悔的人生」。

沒錯,「它的結構就是這樣」,這點很重要。
一定會產生「沒選擇的事物」,這是其結構,所以希望大家能避免讓「後悔」的情感與它產生連結。
有個辦法可以減少讓它與後悔產生連結(要完全消除不容易。但有辦法「減少」)。

那就是對選擇的事物展開「價值強化」。
在此舉「忍不住吃了布丁的案例」來說明。
想吃布丁,但目前正在減肥,還是別吃比較好。
結果選擇了「吃」。
這時會心想「為什麼我不能忍。我的意志力實在太薄弱了」,表示你是習慣情感往後悔的方向走的人。

這時候往往容易忘了對「吃的價值」的認知。
因為吃而能得到的好處,就只有覺得「好吃」嗎?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好處。

能當社群網站上發文的題材
吃布丁一事,能當作美好的回憶
想像布丁的製作食譜,邊吃邊深切感受它的味道
吃布丁的事可以當作閒聊的話題
製作個人布丁排行榜,當一位布丁迷
或許這看起來像是勉強舉出的例子,但「就算再勉強也要找出價值」,這點很重要!

我很喜歡吃布丁,尤其是「偏硬的布丁」。
以前就只是因為喜歡而吃。但自從開始思考為什麼喜歡偏硬的布丁後,我與偏硬的布丁之間的關聯就逐漸產生改變。
不光是吃,我還會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跟別人說、公開說我喜歡。這麼一來,周遭人也漸漸明白「柿內喜歡偏硬的布丁」,甚至像「新宿有一家店賣偏硬的傳統布丁,很好吃哦」這樣的相關資訊,也會傳進我耳中。
這樣的循環結果,使我在吃偏硬的布丁時,與以前相比,時間價值提高許多。如果是以前,我只是心不在焉地吃著布丁,但現在我在吃的時候,期待度會大幅提升。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比起不做而後悔,做了才後悔還比較好」
我對這句話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可以,不後悔會更好。
如果是我,會有這樣的建議。
「做是一種選擇,不做也是一種選擇。不管選擇哪一個,都不要後悔」

就算自己的時間選擇標準很明確,但還是無法作出選擇,這在人生中也是很常有的事。
如果只活在自己的選擇標準下,有時在工作上會破壞團隊合作,與家人和朋友可能會處不來。
或許還會被周遭人貼上「那個人都只想到自己」的標籤。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非出於本意的選擇、妥協的選擇,在人生中勢必會如影隨形。
就算作了非出於本意或妥協的選擇,也要盡可能別後悔,從中發現價值。這個時候怎麼想,會對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

決定選擇標準的七個觀點

那麼,要決定自己的選擇標準,具體該怎麼做才好呢?想要決定標準,包含「會不會後悔」這個選擇標準在內,一共有七個觀點。
決定選擇標準的七個觀點

觀點1 會不會後悔
觀點2 體驗價值高不高
觀點3 是否遵從身心的聲音
觀點4 幸福度高不高
觀點5 有沒有投資價值
觀點6 能否讓人喜歡
觀點7 會不會心裡舒坦

在時間的選擇上作不出決定時,請以這七個觀點為基礎,試著展開思考。

有一種想法是「在人生的選擇上作不出決定時,就選擇比較困難的一方」。
這句話感覺很帥氣對吧。不過,如果照這句話去選擇,有點危險。

舉例來說,假設你正猶豫要不要與戀人分手。
如果用哪個比較困難來決定,會是什麼情形呢?
要創業,還是繼續當上班族?對這樣的選擇感到猶豫不決時,該怎麼做呢?
要是遵從「選擇困難的一方」這個想法,選擇創業的話呢?有許多人實際遭遇創業的阻礙而感到後悔,這是現實。
不是很單純地「選擇困難的一方」,而是從這七個觀點來選擇。
如果在創業時也以這七個觀點為基礎來選擇,就算結果失敗,應該也不太會感到後悔。

由於一共有七個觀點,所以這七個觀點當中,可能有的會與判斷相反,令人難以決定。像這種時候,請在這七個觀點中決定自己的優先順位。
像這樣逐步提升「選擇標準」的解晰度後,猶豫和後悔都會隨之減少。

此外,這七個觀點也會隨著行為和年齡而造成優先度的改變。
舉我的情況來說,我三十多歲、四十多歲、五十多歲時所重視的「選擇標準」都不一樣。
在此介紹,供各位參考。
我三十多歲時的選擇標準是以「體驗價值高」、「有投資價值」為優先。
「總之,就是要多方嘗試」、「會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事,就算再勉強也要做」,我都抱持這樣的想法來選擇時間。
拜此之賜,於公於私我都做了許多新的挑戰,當時的經驗成了我人生重要的食糧。

而到了四十多歲後,「不後悔的選擇」的優先度逐漸提高。為了不讓自己後悔,我開始思考「要在工作上展現成果」,以成果為第一優先。
拜此之賜,我以編輯的身分企劃的書,發行量累計突破一千三百萬本。

而在五十多歲的現在,則是以「作幸福度高的選擇」、「遵從身心的聲音來選擇」為優先。
我真切感受到,如果占用睡眠時間,過於勉強自己,時間價值會下滑,所以我現在已不同於三、四十歲時的做法,都會保有充足的睡眠。
決定好五十多歲的選擇標準後,比較容易得到幸福感。

雖然舉出我不同年代下的選擇標準為例,但不光只有年代,在更短的時間間隔下也可能改變選擇標準。
例如像「這個月的選擇標準」、「目前投入的工作選擇標準」這樣,是視當時自己的狀況而定,嘗試作各種改變的一種做法。


















忙碌會降低生產性

改變忙碌的時間感

根據某項調查得知,要做的事太多,會造成生產性降低。人一忙確實容易疲憊,所以也會影響身體狀況,大腦功能也會跟著下降,所以生產性會降低。

但只要忙碌,就會有很努力的感覺對吧。
忙碌的人會讓周遭人覺得「那個人很努力」,所以才會有人深陷其中無法跳脫。
也有人抱持「要委託工作,就得找忙碌的人」這樣的想法。
這項說法的根據是「因為工作忙碌的人,懂得安排」、「因為工作忙碌的人能力強」。
但這個想法真的對嗎?
過去我和許多人共事過,但並非「忙碌的人=工作能力好的人」。
因為能力和技能差,所以總是忙不過來的人,以及工作不得要領,總是瞎忙的人很多。

工作上看重的是,要展現身為專業人士應有的「成果」。
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展現出成果時,只要知道太過忙碌只會帶來更多壞處,這就會成為你改變時間感的契機。
世上有許多厲害的人。
工作很忙碌。工作上展現成果,同時也都會保留時間用在自己的嗜好上,並時常玩樂。也都會保有充足的睡眠。
這種人活動力這麼強,讓人很納悶他是如何安排時間。
我試著向這種時間達人請教。
「你是如何攢出時間的?」

結果他給了我這樣的回答。
「我自己做的事,和自己不做的事,分得很清楚。如果是工作,能交給別人處理時,我就會交給別人,不會不乾不脆地往身上攬。在人際交往上也是,儘管別人邀約,我一樣拒絕,這種情形相當多。我就是靠這樣攢出時間的。」

原來如此,我原本認為此人是用驚人的專注力和精力去處理一切事務,但其實他擁有明確的選擇標準,徹底實踐「隱藏正向的訣竅」。
人是充滿欲望的生物。這個也想做,那個也想做,不斷產生這樣的念頭。

容易忙得不可開交的人,往往是好奇心強的人、一本正經的人、完美主義的人。
請這種類型的人尤其要留意「隱藏正向的訣竅」,擺脫窮忙。

將「忙碌」改變成「充實」

舉個例子,有人展開他最愛的旅行。
因為有很多地方想去,所以他排滿了旅行的預定行程。由於時間不夠用,他削減了睡眠時間。
像這種時候,會用以下這樣的表現方式嗎?
「哎呀,因為旅行太忙碌,我都沒什麼睡。」
如果是喜歡旅行,應該會用太沉迷、太投入這樣的表現來取代「忙碌」吧。
「哎呀,因為旅行太投入,我都沒什麼睡。」

另一方面,當排滿工作時又會是怎樣呢?
「哎呀,因為工作太忙,我都沒什麼睡。」
似乎有人常會這麼說。我以前也是。

「忙」這個字,不太會用在想做的事情上。說起來,算是對不太想做的事才會用這個字。
的確,「忙」這個漢字寫作「亡失了心」。
就算被喜歡的事、想做的事占去了時間,這時候也不會覺得「忙」,而是覺得「充實」。
感覺截然不同。

所以要是你覺得「忙」,那也許是你不想做的事。
覺得自己很忙時,不妨試著以冷靜的觀點重新評估吧。

在日本,過去曾經有一股風潮,將忙視為美德。
人們一直被洗腦「忙碌是好事」。
或許猛然回神才發現,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了忙碌中毒。

對「忙碌」進行細部分解

如果覺得「忙碌」,或許就是你重新評估時間的時機。
「忙碌」是整體的感覺。這種時候試著對「忙碌」進行分解,看到的景致會就此改變。

就以因製作資料而忙碌的時候為例,來加以解說。
將製作資料的內容做如下的分解。
〈思考〉「找尋類似的案例」、「驗證過去的成果」、「查資料」、「想出點子」、「將內容化為語言」、「將內容視覺化」……
〈行動〉「製作資料」、「吸引注意」……

像這樣對要素進行分解後,可以從中看出一些事。
原本隱約覺得「忙碌」的事情,或許可從中發現「喜歡的事」、「想嘗試的事」、「可能會沉迷的事」。

舉例來說,在製作資料時,我並不喜歡查資料,但我很喜歡想點子。
雖然會因人而異,但若能像這樣加以分解,從中發現想做的事,製作資料的時間價值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忙碌」這種情感中的一部分,會變換成「充實」的情感。另一方面,如果能發現自己可以不用做的事,這時就是「隱藏正向」的訣竅。

「馬上行動」不見得正確的原因

以「馬上行動的人」當主題的書,在出版界熱賣。
這表示有「工作累積」、「拖拖拉拉」這些問題的人相當多。
馬上行動的人,與工作能力強的人,幾乎是同樣的意思吧。
實際上,那些事業有成的知名大老闆,大多都是這種人。

經營UNIQLO的FAST RETAILING會長柳井正先生,在受訪時提到「即刻判斷、即刻決定、即刻執行」。

說到優秀的經營者為什麼能即刻判斷、即刻決定、即刻執行,那是因為他們平日一直在思考這些事,做好了準備。並非胡亂地即刻判斷、即刻決定、即刻執行。也不是憑直覺行事。
如果什麼事都馬上做,會沒做好準備就突然執行,以致做了不必要做的事,會有這樣的風險。

我曾聽朋友提過這麼一件事。
「公司的後輩一直認為『馬上就行動,代表工作能力強』,因而不管什麼都馬上去做。但因為貪快,做法顯得很粗糙。有時還會搞錯優先順序,或是事後非得一再訂正不可。到頭來,反而給周遭人添麻煩。為了幫忙善後,上司也被占用了不少時間。」

這就是對馬上行動有誤解的人。
也會有「不要馬上就行動比較好的時候」。

過去我和許多人共事過,但在「馬上行動的人」當中,有人對於「該做,還是不該做」「該現在做,還是之後再做」,完全不判斷,就這樣開始著手。理由是他認為「馬上行動很重要」。
此外,逼迫對方馬上作出判斷和決定,也有其風險。
因為在對方沒做好準備下逼迫,對方無法作出冷靜的判斷。
很可能在現場的情勢或一時的想法下,作出錯誤的決定,有這樣的風險。

像這種時候,不當場作出決定,也有其必要。事後再找時間以多種不同的觀點重新思考,這也很重要。常會因此察覺原本沒發現的部分。

請重新評估,看自己是否因為馬上行動,反而被奪走了時間。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個選擇,
將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