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孟子: 底氣+權變 (2冊合售)
作者 | 樊登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樊登講孟子: 底氣+權變 (2冊合售):《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努力,而是底氣!直擊職場人痛點,解答年輕人困惑,現象級課程《樊登 |
作者 | 樊登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樊登講孟子: 底氣+權變 (2冊合售):《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努力,而是底氣!直擊職場人痛點,解答年輕人困惑,現象級課程《樊登 |
內容簡介 《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努力,而是底氣!直擊職場人痛點,解答年輕人困惑,現象級課程《樊登講孟子》重磅集結!「受益匪淺,簡單易懂,每一頁都值得深思!」當當網100%滿分好評!《孟子》7大智慧,讓你擁有應對不確定世界的底氣!初心:內在的富足,決定你的人生力量。節奏:保持進退自如,留給他人餘地。選擇:不過分執著,與時俱進。交友:遠離負能量者,才不會怨天尤人、放棄成長。反思:活在當下,與不確定性共舞。善念:不管你做好事有什麼目的,只要做一輩子好事,你就是好人。成長:努力何時都不嫌晚,什麼時候都合適。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人生總會面臨許多讓人充滿困惑的難題,我們常常處在患得患失之間,不知所措,而這全是因為,我們的人生中缺少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底氣」。這時,向孟子學習就對了!孟子雖然身處危險的亂世,但他清楚自己的使命。面對欺騙和背叛,他依舊對人性抱持期待;他的奔走縱使辛苦且徒勞,他也始終做好自己、時刻自省。孟子之所以能不斷前行,正是因為他過著有「底氣」的人生,心無旁騖,無所畏懼。 知名暢銷作家樊登博士反覆鑽研《孟子》多年,結合經典中與日常生活最貼近的內容,以及現代社會的實際案例,幫助我們照顧好自己的內心,建構出人生的底氣。雖然孟子並不能替我們做決定,但是讀《孟子》可以培養我們的浩然之氣,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獲得心靈的安頓和生活的富足,再辛苦的人生,也能活成獨一無二的傑作。《權變:通曉《孟子》成事法則,駕馭不確定的世界》通曉《孟子》成事法則,駕馭不確定的世界看《底氣》學做人,讀《權變》學做事,現象級課程《樊登講孟子》重磅新作!「人生要想成事,就狂讀這本書!」當當網100%滿分好評!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離婁上》在佈滿荊棘的人生中,你是否也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覺得前途一片黑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有時盲目努力,只會淪為無頭蒼蠅;唯有隨機應變地尋找出路,並在必要時突破規則,才有可能找到生機。經營人生如同帶兵打仗,既要面對客觀環境,也要考慮主觀條件,我們改變不了外部的客觀環境,那就只能從主觀上學會變通,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做出最恰當的選擇和安排。一個人如果學會了通權達變,以不變應萬變,也就掌握了經營自己人生的精髓。知名暢銷作家樊登博士反覆鑽研《孟子》多年,精選《孟子》中最經典的篇章,從當下生活的實際應用出發,具體闡釋處事的智慧和成事的秘訣。你的權變力有多強,前路就有多寬,在混亂殺伐的戰國,孟子的主張充滿理想,而在一日千里的現代,孟子的思想仍舊能夠拓展我們的眼界,給我們安定前行的依傍。學會權變,掌握成功的關鍵!認知格局:你的成就永遠不會超過你的管理能力,唯有把自己管理好,才有可能處理好所有問題。個人修煉:很多人認為,自己要做一件事,那麼周圍的人都必須配合自己,這是一個誤解。成事方法:一個經常忘記最重要事情的人,往往會淪為瑣事的奴隸。識人用人:權力有它自己的運行機制,你做了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上位者重視什麼。凝聚善意:「人和」是成功的最高要素,善待他人,以善服人,用善念凝聚人心。正向成長:很多人之所以無法提升自己能力,是因為他們自己走入了一個設定好的能力陷阱。 有效決策:在考慮問題時,要盡量照顧到方方面面的訴求,不要圖一時痛快,留下難以彌補的後患。
作者介紹 樊登帆書APP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橫跨傳媒界、學術界,領導力和溝通力專家,傳授「可複製」系列核心課程。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博士。1999年,榮獲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2020年,樊登榮獲「第三屆上海文化企業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21年榮獲「2021年度全民閱讀推廣大使」稱號。曾就職於中央電視台,主持過《實話實說》、《十二演播室》等電視節目。出版著作《可複製的領導力》系列、《這樣溝通,9成的問題都能解決》、《樊登講論語》、《底氣》等。截至2024年1月16日,帆書APP註冊用戶已突破7000萬。
書名 / | 樊登講孟子: 底氣+權變 (2冊合售) |
---|---|
作者 / | 樊登 |
簡介 / | 樊登講孟子: 底氣+權變 (2冊合售):《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決定你人生的不是努力,而是底氣!直擊職場人痛點,解答年輕人困惑,現象級課程《樊登 |
出版社 /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2000007397255 |
誠品26碼 / | 2682578894007 |
頁數 / | 608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3.2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806 |
提供維修 / | 無 |
內文 : 《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摘文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
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而選擇就意味著,「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意思是說,只有對某些事捨棄不幹,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也就是說,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有所不為,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孟子的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有不為」,需要理解這句話裡所包含的四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不要掉入機會陷阱。
在創業階段,經常有人請我吃飯,而每一次飯局我幾乎都會遇到一個誘惑。比如,有人會在酒桌上跟我說:有一塊地皮不錯,咱們一起投資房地產吧。其實,無論在生活或工作的社交中,每個人都曾遇到過一些機會,有的是發財機會,有的是升遷機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機會都是機會,有的機會很可能是陷阱。很多時候,機會和陷阱只有一步之差。一旦踏入陷阱,就會覺得每個機會都不錯,但最後的結果只不過是在自己周圍挖了無數個坑。
有一個挖井人漫畫,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有個人想要挖一口水井,他先是找了一個感覺有水的地方開始挖,挖了一陣發現沒有水,就換了一個地方接著挖,結果還是沒有水,於是又換了一個地方接著挖……就這樣,反反覆覆操作下來,一口水井也沒挖出來,周圍只是徒增了很多個坑罷了。
同樣還有一個人也要挖井找水。他沒有像第一個人那樣東挖一下,西挖一下,而是找準了一個地方,一直挖下去,直到把水挖出來為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需要抓住,有些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層含義:不要忘記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不可為的事情堅決不為,否則很可能到最後一事無成。比如在做生意時,客戶為了獲得更大利益想要給你回扣,你如果為了眼前利益而收取了回扣,就等於破壞了原則,丟掉了底線,甚至觸犯了法律。生意場上,真正可以讓客戶滿意的,絕不是給回扣,而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與客戶維繫良好的關係,讓生意做得長久。
第三層含義:不做戰略分散,要做戰略集中。
巴菲特曾讓自己的私人飛行員在紙上寫下二十五個目標,然後他讓飛行員逐一刪除這些目標,並把這些目標放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的清單上——「無論如何,不要讓這些事情引起你的注意」,最後只保留了五個目標。
這就是巴菲特的時間管理法則:專注20%的要事,堅決不做剩下80%的次要事。強調戰略集中,就是要讓大家把子彈集中打在最有效的陣地上,這樣面對再強的敵人我們也有戰勝的機會。
第四層含義:不要即時滿足,而要延遲滿足。
二十世紀六○年代,史丹佛大學選取數十個孩子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每個孩子分了一顆糖,並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掉這顆糖,那麼他們就只能吃到這一顆;如果等十五分鐘之後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顆糖。結果,有的孩子沒能堅持住,馬上吃掉了這顆糖,但有的孩子卻忍耐了十五分鐘,然後又得到了第二顆糖。
經過長達三十年的跟蹤,實驗人員發現,那些能夠堅持十五分鐘再吃糖的孩子,比馬上吃掉糖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普遍要高得多。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這句話的四個層面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思考和探索的。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不被欲望和瑣事所左右。當斷掉多餘的欲望,自然就能擦亮雙眼,認準一條主路勇往直前,直到成事為止。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孟子.公孫丑上》
追求成功要懂得乘勢和待時
我在《低風險創業》這本書中,曾經講過如何尋找低風險創業的機會。其實你不論是想創業,還是想成功地做一件事,都要弄清一個核心邏輯,就是怎樣找到關鍵性的問題。說白了,就是找到一個創業或做事的時勢和時機。
我記得馬克.祖克柏在接受採訪時曾經透露,說自己在學校裡經常聽學生抱怨,說尋找其他同學的聯繫方式很難,如果有個大學花名冊就好了。祖克柏就覺得,自己可以為大學更快、更好地做出這個花名冊,於是臉書就借著這個問題誕生了。
廣州曾有一家商場的老闆,平時喜歡研究政府的各種政策、決定等。有一天,他看到廣東省政府下達文件,要求各單位工廠處理庫存物資,加快資金周轉。這個老闆覺得,企業一旦處理各類積壓物資,就會為商業部門提供一批廉價商品,如果開一家廉價商店,很可能會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青睞。
於是,他馬上派人到各工廠聯繫業務,低價收購了大量積壓物資,開了一家廉價商店。結果,大量顧客湧入廉價商店內搶購商品,那些積壓貨品一下子成了搶手貨。這位老闆不但幫助很多工廠處理了積壓物資,自己還大賺了一筆。
你看,這就是善於抓住時機做事帶來的成功,用孟子的話說,這就是善於「乘勢」和「待時」。
在《孟子.公孫丑》中,有一段孟子與公孫丑的對話,公孫丑問孟子,如果孟子有機會在齊國執政,是否能重現管仲、晏子的政績。要知道,管仲和晏子都是齊國最了不起的人,管仲輔佐過齊桓公,晏子輔佐過齊景公,這兩個人都做出了相當大的功業,齊國人都很敬重他們。
但是,孟子卻不屑與管仲、晏子相提並論,因為這兩個人都是以霸道治天下,而自己主張以王道治天下,並且他認為,以齊國當時的富有、廣闊程度,如果能實施王道仁政,要統一天下易如反掌。公孫丑很不解,說您認為行王道能治天下,那周文王那樣仁德的人,怎麼活了九十多歲,幹了幾十年,都沒統一天下,直到第三代周成王時,才在周公的輔佐下統一天下,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時,孟子就說出了一句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經典的話:「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齊國人有句話說的是:雖然你有絕頂的智慧,但也要有有利的時勢才行;這就像你雖然有鎡基(一種鋤具),可以下地幹活,但也要等待合適的時機才行。讓你在大冬天的時候拿著鋤具下地幹活,你能幹出什麼成果來?
孟子的這句話意思是說,周文王雖然很仁德、有智慧,但他當時所處的形勢不好,地少人稀,什麼都沒有,只有岐山腳下的百里之地。他是從一無所有艱難創業的,創了一百來年才做出一點樣子來,已經很了不起了。而到周成王時,一切都已成熟,他統一天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說白了,周成王就是趕上風口了,風來了連豬都能飛起來,所以他成功了。孟子認為齊國當時的形勢就正處於風口之上,百姓眾多,國土遼闊,國家富有,只要實施仁政,就一定可以統一天下,根本沒人能阻擋得了。
孟子與公孫丑的這段對話,所講的就是要善於抓住時勢和時機來做事的道理。不錯,乘勢與待時的確是創業和追求成功的重要因素,時勢和時機不對,你付出多少努力可能都毫無效果。這就像歷史上的很多發明家一樣,明明自己辛辛苦苦地發明了一堆東西,卻因時運未到,不被認可,自己也只能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後人趕上時勢或抓住時機後,很可能就會利用他們的發明大發其財。
不過,對於孟子提出的大國施行仁政就能一統天下的說法,我個人是不太認同的。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大企業,稍微沒做好可能就倒閉了,很多人不明白,那麼大的企業,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呢?你稍微省點兒經費,可能就會賺一個上市公司出來。其實這都是站在外面看,覺得經營大企業很容易,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大企業也有大企業的難處。
在我之前講過的《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有一種說法叫「右上角遷移力」,就是當一個公司變大之後,它一樣會有很多無奈之舉,它要照顧的方方面面,比如耗費的成本、所兼顧的各種體系等,都比小公司多得多,所以我們常說「創業容易守業難」。不論是一個大公司還是一個大國,做錯一個決定,也許就會一敗塗地、萬劫不復。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孟子把齊國實施仁政說得那麼容易,可能是因為他缺乏這方面的認識和經驗,沒有考慮到實際上一個大國要轉型、要掉頭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當然,這並不會影響到孟子提出的「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的觀點的價值,這一點還是十分值得我們在創業和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積極借鑑的。
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孟子.公孫丑下》
《權變:通曉《孟子》成事法則,駕馭不確定的世界》摘文
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孟子.告子上》
把控局勢,才能把握機會
不知道你對圍棋是否有所涉獵?韓國有一位著名棋手李昌鎬,人稱石佛,大家又稱他少年姜太公。李昌鎬下棋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盤看似稀鬆平常,很少見他有「神之一手」般的點睛之筆,但就是那波瀾不驚的一手手行棋,讓他的對手越來越無所適從,越來越四面楚歌。接下來,李昌鎬會以他冠絕天下的收官能力,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
李昌鎬的棋,重在把控局勢。很多優秀的棋手都是如此,很少會去計較個別棋子的微小得失。他們始終在整張棋盤之上布局,甚至會為了大局主動犧牲自己的一些棋子,從而掌控全局主動。這種真正掌控全局的能力就是「大局觀」。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我們平時做事也是如此。就拿經營人生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像是自己人生中的一顆棋子,每一次落子都決定著這盤棋局的走向。如果我們的視野不夠開闊,在任何事情上都喜歡斤斤計較,那必將會困於一隅,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孟子.告子上》中有這樣一句話:「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意思是說,身體四肢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小的,也有大的,不要因為小的而損害大的,不要因為次要的而損害重要的。比如說,你不能為了保護腳後跟的皮膚,而導致自己患上心臟病;腳後跟的皮膚沒那麼重要,心臟病卻是會要人命的,這是丟卒保帥。所以孟子說,一個人只關注自己身體的細枝末節,那是小人物;只有關注到自己內心宏大的部分,才叫大人物。
這句話看似是在說,只要學會健康地保養自己的身體,那麼這個人就可以成為君子、成為大人物,但其中真正想表達的含義並非如此簡單。這句話真正想說的是,一個人如果想成為大人物、成為君子,是一定要有廣闊的大局觀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以前特別喜歡的產品品牌——柯達。說起柯達公司,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早些年大家出去拍照片,選擇的都是柯達膠捲。一九七五年,柯達公司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這項發明使得柯達公司掌握了再次改變影像行業認知的巨大商業機會。但是企業的高層卻認為,這項技術在短時間內沒辦法賺取令公司滿意的利潤,還會讓已經遍布全球的膠捲產業受到劇烈衝擊,他們不想放棄已經深耕多年、擁有高利潤的膠捲業務。所以,為了不讓公司當時的主要盈利項目受到影響,這些高層最終決定放棄繼續研究和生產數碼相機的計畫。
柯達公司的這個決定讓它的競爭對手抓住了機會,索尼、富士等公司開始大力投資研發數碼技術,並以數碼相機業務迅速佔領了市場。當柯達發現問題的嚴重性、想要追趕時,卻發現對方的技術能力已經讓自己望塵莫及了,最後只能遺憾地退出數碼相機市場,再也難以翻身了。
你看,柯達公司原本在影像行業中掌握著主動,就因為管理高層目光短淺,沒有很好地把握機會,最終將本該屬於自己的巨大商機拱手讓人,失去了對局勢的把控,也失去了對未來市場的話語權,最終導致公司的衰敗與沒落。
在培養大局觀上,從歷史的角度出發進行閱讀和學習,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知道,歷史,是真正的未來學。
我們常說,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鑑今。閱讀每一個王朝的歷史,感受它們的興盛與衰敗,可以讓我們知道每一個王朝在不同時期所做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是如何影響王朝的發展的。這些知識可以開闊大家的視野,讓我們能夠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了解和看待各種事情。
而學習歷史上古人的一些做法,就是要把站在全局把控局勢進行抉擇的能力具體到個人。每一位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的人都絕非泛泛之輩,他們依靠的不僅是運氣與機遇,更多的是他們的智慧,以及在全局把控上的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閱讀這些人的事跡時將自身代入其中,思考一下為何他會在當時的情況下做出那樣的選擇?換作是我又會如何去做?從而感受這些歷史名人給我們帶來的戰略視野。當我們能夠將這些書中的知識進行消化與吸收,並嘗試著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時,就有可能成為一位真正優秀的人。
最佳賣點 : 《底氣:掌握《孟子》7大智慧,活出坦蕩的人生!》
《權變:通曉《孟子》成事法則,駕馭不確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