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 從香料、風味到餐桌實踐, 解密南洋廚房裡的烹調邏輯
| 作者 | 劉明芳 |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 商品描述 | 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 從香料、風味到餐桌實踐, 解密南洋廚房裡的烹調邏輯:最貼近日常的香料書,帶你靈活烹調,將南洋風味帶進生活✭✭特別收錄: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與 |
| 作者 | 劉明芳 |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 商品描述 | 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 從香料、風味到餐桌實踐, 解密南洋廚房裡的烹調邏輯:最貼近日常的香料書,帶你靈活烹調,將南洋風味帶進生活✭✭特別收錄: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與 |
內容簡介 最貼近日常的香料書,帶你靈活烹調,將南洋風味帶進生活 ✭✭ 特別收錄: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與風味選物✭✭從城市巷弄到離島街角,東南亞店靜靜佇立於台灣日常,卻仍陌生神祕。身為印尼華僑的作者來台30載,帶領讀者細看招牌背後的風味線索,了解南洋食材的選購訣竅。如何找出適合的調味料品牌?哪些香料也可以在中藥行或大賣場尋覓?並分享私房選物清單,為熱愛風味旅行的人,打開通往南洋廚房的味覺之門。✦ 味道的根源:南洋風土與辛香料日常南洋料理是起源最早的無國界美食,從沙嗲、叻沙到千層糕、亞齊辛香料飯,許多經典料理除了吸納南洋文化,也揉合中式、印度、阿拉伯或歐洲特色。本書生動引領讀者打開感官,深入剖析什麼是「道地的」南洋料理:• 早餐桌可見文化交融日常:炒飯、椰漿飯、春捲、九層粿與印度餅齊聚一堂。• 華人愛醬油與五香,印尼人偏好香茅與紅蔥頭;娘惹族群汲取兩者精髓。• 香料不僅入菜,也用於染布、沐浴與保健,深植生活。南洋沒有絕對道地,只有根據族群、家庭演化出「自己的味道」,自在混搭下,每一道菜都是文化的對話與味覺的冒險。✦ 味道的展現:從香料到餐桌掌握辛香料的類型、選購與保存技巧,學會正確的前置處理與釋香方式,讓每一顆小小香料發揮最大功能。透過石臼搗碎調和,重現當地料理的溫潤層次,從基底醬的製作、香料的堆疊到最後的調味上桌,帶你一步步重現真正的南洋餐桌氣息。✦ 8大風味元素分類辛香料,直覺好上手,初學者友善買來的番茄太甜,如何補味?想保留料理的辣椒香氣,又擔心過度刺激,可加入哪種香料調和?本書以「酸、甜、苦、辣、鹹、鮮、香、酥」八大風味元素切入,完整剖析45種南洋香料的風味、搭配與文化背景,並提供各種辛香料的妙用小技巧。✦ 理解南洋料理的烹調邏輯南洋菜獨特的辛香料應用與烹調順序,與台灣料理大大不同。作者透過圖表,帶領讀者掌握南洋菜的料理節奏——從香料前置處理、基底醬慢火炒製,到香草入鍋時機與調味的收尾鋪陳,真正理解南洋風味的精髓,做出屬於自己的道地風味。無論是料理新手,還是香料愛好者,本書都是實用的入門地圖與靈感寶庫,一起從餐桌上的香料開始,重新認識南洋料理。【美味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艾吏福Arif Sulistiyo/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李東明/前派駐印尼外交官、作家沈軒毅/美食作家、「餓童日記」版主林勃攸/食時創新餐飲集團廚藝總監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陳靜宜/飲食作家喻碧芳/東雅小廚創辦人葉偉傑/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楊渡/詩人、作家楊琇/原住民族電視台製作人廖雲章/天下獨立評論資深頻道總監潘文德/田倉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者介紹 姓名:劉明芳印尼華僑,15歲移居台灣。輔仁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媒體與廣告業,現為南洋料理暨飲食文化作家、香料文化推廣者。擅長結合印尼成長背景與台灣生活經驗,融合不同飲食文化,展現多元視角。重視香料背後的歷史脈絡,以親切實用的方式,將複雜的南洋香料文化轉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讀者在料理中理解香料,從飲食認識南洋。多次受學校、圖書館、廣播、電視台邀請,擔任南洋料理飲食文化講師、香料講師、主持人,並於關鍵評論網專欄撰寫南洋文化介紹。著作:《菊島廚房食記》《道地南洋風,家常料理開飯!》《南洋香料風味全書》線上課程:南洋料理達人的開胃醬料學FB、IG、網站:南洋料理達人劉明芳
產品目錄 序第一章 味道的根源:南洋與辛香料的日常1 南洋的歷史碰撞與文化交融2 一口吃世界,無國界料理的起點3東南亞料理地圖-印尼:東西方色彩交織出的香辣島嶼風味-新加坡、馬來西亞:椰漿飯與娘惹菜的多元盛宴-泰國:從異國料理到成為台灣飲食日常-越南:清爽別緻的飲食風格-緬甸:鹹辣鮮香、重口好下飯4 從料理、染布到沐浴,香料即生活第二章 味道的展現:從香料到餐桌1 辛香料入門:類型、選購與保存2 辛香料處理:釋香、調配與風味平衡3 石臼的挑選與使用方法4 南洋菜的烹調步驟:從基底醬、香料堆疊到調味上桌第三章 味道的尋覓: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1 探訪台灣的東南亞雜貨店2 我的私房南洋選物第四章 南洋人的味覺哲學:風味八元素1 酸 X 層次提亮:熱帶酸香的運用邏輯【羅望子】羅望子烤明蝦Tips. 【羅望子】汁的榨取方式羅望子飲【檸檬】泰式清蒸檸檬魚越式生春捲Tips 包生春捲的技巧【金桔】Tips 肉燥麵、火鍋蘸醬這樣做,更好吃!椰香鮮蝦擔仔麵劉媽媽家傳熱桔茶【卡菲爾萊姆】Tips 舒緩感冒不適的天然熱飲卡菲爾參巴辣蝦醬2 甜 X 轉味潤化:椰糖、椰子水煨煮出的南洋風味【丁香】Tips 天然除臭劑,告別霉味、便當味椰糖薑茶飲巴達維滷雞腿【肉豆蔻】肉豆蔻拿鐵牛肉可樂餅【肉桂】Tips 中式和西式料理用哪一種肉桂?印尼蔬菜雞湯舒眠肉桂飲【八角】仁當巴東牛肉Column 風靡全球的印尼國菜「仁當牛肉」泰式奶茶【大茴香】Tips. 讓大茴香釋出更多甜味的小技巧亞齊辛香料飯【小豆蔻】Tips. 保持口氣清新的天然口香糖印尼爪哇咖哩雞奶香巧克力小豆蔻飲【白豆蔻】Tips. 熱飲香氣更提升白咖哩雞白豆蔻奶茶【芫荽籽】Tips. 醃肉幫手!乾炒後再使用芫荽籽茶椰香湯粿條【椰糖】Tips. 加一匙,石臼更滑順好搗巨港甜不辣醬椰糖麻糬【椰子水】酥炸卡拉參雞Tips. 讓雞腿鮮嫩多汁的關鍵3 苦 X 去腥解膩:替辣味料理畫龍點睛【草果】Tips. 火鍋湯頭必備,加一顆香氣提升越式生牛肉河粉【小茴香(孜然)】印尼沙嗲Tips. 沙嗲怎麼烤才能鮮嫩多汁?【薑黃】Tips. 去除苦味的前置處理薑黃餅乾薑黃飯4 辣 X 南洋精髓:品種、處理方法至關重要【南薑】南薑萊姆飲綜合蔬菜酸辣湯【生薑】Tips. 如何挑選生薑?椰香辣味烤魚生薑玫瑰熱鮮奶【山柰】Tips. 舒緩腸胃不適的妙用米香山柰飲峇里島山柰玉米餅【凹唇薑】莧菜玉米湯Tips. 可做典雅盤飾的凹唇薑葉蜜汁凹唇薑飲【辣椒】Tips. 不同切法,刺激度也有差羅望子風味魚鳳梨炒雞丁【胡椒】峇里島炒飯Tips. 如何模擬印尼甜醬油的口感?巨港青木瓜餃【花椒】Tips. 新鮮與乾燥花椒的保存方式椒麻雞5 鹹鮮 X 發酵魅力:鹽與魚露、蝦醬交織的鮮美香氣【蝦醬】、【蝦膏】Tips. 方便好用的小包裝蝦醬青芒果參巴辣蝦醬印尼羅惹水果沙拉【魚露】Tips. 魚露的挑選重點泰式涼拌青木瓜絲泰式風味冰花沙拉Column 華人調味品改寫南洋風味【蝦米】Tips. 涼拌青木瓜加蝦米,更有滋味菜粿烤魚餅【小魚乾】辣炒天貝小魚乾小魚乾臭豆香料飯6 香 X 提味解膩:香草與紅蔥頭堆疊出的馥郁香氣【香菜】泰式海鮮酸辣湯【檸檬香茅】Tips. 香茅的處理方法香茅班蘭飲香茅蝦餅【萊姆葉】梭多雞湯印尼鳳梨酥【薑黃葉】Tips. 葉片大小,依盆而定椰香薑黃蛋薑黃葉燜煮魚【印尼月桂葉】Tips. 葉片入布包,取出更方便巨港鳳梨椰香燉雞腿芭蕉葉鮭魚烤飯【咖哩葉】Tips. 乾葉入料需添量,磨粉更夠味亞齊咖哩葉炸雞咖哩叻沙【檸檬羅勒】Tips. 如何挑選香氣充足的檸檬羅勒?薑黃鱸魚湯檸檬羅勒香辣燜雞【打拋葉】打拋葉烘蛋泰式打拋蝦【火炬薑】Tips. 火炬薑的購買與保存火炬薑茶火炬薑酸辣魚湯【芭蕉葉】Tips. 芭蕉全利用,花也可以吃!Tips. 切割芭蕉葉的技巧芭蕉葉烤魚芭蕉米粿Column 芭蕉葉做容器,南洋味妝點餐桌【紅蔥頭】Tips. 自製油蔥酥不焦苦小技巧酸甜辣醬海南雞飯緬甸豬肉咖哩【大蒜】香辣炸蛋羅惹醬烤雞7 酥 X 油香滑順:椰奶、花生、石栗的醇厚之味【石栗】Tips. 石栗的保存方式椰香蔬菜湯薑黃炸雞【花生】加多加多花生醬印尼加多加多蔬菜沙拉南洋風味潮州鴨母捻【椰子】Tips. 選購時,如何區分椰漿與椰奶?Column 純手工新鮮椰味,自己來!椰漿飯泰式芒果糯米8 色 X 賞心悅目:天然花葉織就的餐桌風景【蝶豆花】蝶豆花鮮奶飲蝶豆花沙嗲米漢堡【班蘭葉】Column 打個班蘭結,一起煮更有芋香味!班蘭葉飯Tips. 榨取班蘭葉汁的方法班蘭九層糕
| 書名 / | 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 從香料、風味到餐桌實踐, 解密南洋廚房裡的烹調邏輯 |
|---|---|
| 作者 / | 劉明芳 |
| 簡介 / | 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 從香料、風味到餐桌實踐, 解密南洋廚房裡的烹調邏輯:最貼近日常的香料書,帶你靈活烹調,將南洋風味帶進生活✭✭特別收錄: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與 |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 ISBN13 / | 9786267691564 |
| ISBN10 / | |
| EAN / | 9786267691564 |
| 誠品26碼 / | 2683014515005 |
| 頁數 / | 384 |
| 裝訂 / | P:平裝 |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 尺寸 / | 17X23 |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 各方熱情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為印尼在臺灣的代表,我謹對劉明芳女士撰寫並出版關於東南亞,特別是印尼香料與美食的著作,表達誠摯的讚賞與感謝。
自古以來,印尼就被譽為「香料之島」,盛產各式香料,成為連結文明與世界貿易航路的重要樞紐。這份香料的豐富資源,正是塑造群島飲食文化的基礎——色彩繽紛、香氣馥郁、風味獨特。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體會香料帶來的美味,更能理解其中所承載的歷史、傳統與印尼的文化身份。
我期盼本書能進一步向臺灣介紹印尼美食,並成為臺灣讀者探索印尼之美的靈感來源,同時享受印尼產品,尤其是印尼的美食。
——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 艾吏福Arif Sulistiyo
凡嚐過的必留餘韻⋯⋯明芳從小就受到喜愛印尼料理家人的影響,耳濡目染,到台灣唸書後,又有機緣與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同學一起分享家鄉廚藝,開始對南洋料理與飲食文化展開進一步的探索與鑽研,這本書是她以更廣闊的視野,從台灣回望南洋各國料理的集大成之作,值得細細品味,並嘗試依著書中食譜動手學做南洋料理喔!
——前派駐印尼外交官、作家 李東明
這本書彷彿是為味蕾精心設計的旅遊地圖,深入走進東南亞飲食風景,不僅是文化的探訪,更是一場辛香料巡禮。翻閱之間,彷彿在市集裡嗅到香料的流動氣息,領略酸、甜、苦、辣、鹹、鮮、香、酥等風味,透過層次堆疊,讓人明白南洋飲食的豐饒與變化。這場不必搭機的旅程,足以令人心生雀躍。
——美食作家、「餓童日記」版主 沈軒毅
我認識的明芳是一位熱愛南洋美食的美麗媽媽,對香料食物充滿真情及濃厚的興趣,更有相當的研究,也愛中式料理。
身為印尼華僑的她,從小就在印尼成長,奠定味覺的基礎啟蒙老師更是她最愛的小舅媽,我們也因此體會到她對食物,對烹調,更對萬物與對生活的堅持,還有她豐沛的理想和情感。
《餐桌上的南洋香料百科》是一本食譜,也是一本實用工具書,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寶典,熱愛美食的我,推薦給大家。
——食時創新餐飲集團廚藝總監 林勃攸
來自印尼的劉明芳,繼承了娘惹家族對美食的考究,在台灣仔細考察東南亞飲食地景,為讀者指出了隱藏在美食背後的秘密:南洋香料與醬料。建議讀者帶著這本書,走入東南亞雜貨店,按圖索驥,動手做菜,為生活增添更多元的香氣與滋味。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張正
明芳是定居在台灣的印尼華人,同時也是熱愛食物的廚娘,在此難得背景條件,使她能用台灣本地語法串接異地香料,化繁為簡,南洋香料不再是迷人卻難懂的符號,在她筆下,香料就在生活中。
——飲食作家 陳靜宜
明芳這次出版的新書聚焦東南亞香料,像是南薑、薑黃、魚露、香茅和椰糖等,不但是我日常使用在低溫、減醣料理的食材;拜讀本書更勾起多年前在印尼參訪市場的美好回憶!南洋美食本就受到大眾歡迎,透過明芳鉅細靡遺的撰寫,更加凸顯南洋料理的多元風味。
——東雅小廚創辦人 喻碧芳
劉明芳老師結合南洋出生與台灣深耕的背景,將自己化身為連結兩地飲食文化的橋樑。本書不僅是食譜,更深入解析南洋傳統香料的運用、烹調手法與料理背後的文化脈絡。透過引人入勝的文字與圖片,劉老師將南洋的風土人情與西方文化的融合,生動地呈現在台灣讀者眼前。
劉老師透過椰漿飯、娘惹菜、海南雞飯、叻沙等多元料理,帶領讀者認識南洋飲食盛宴,並從中體會因歷史與族群交融形成的獨特風味。這是一本將南洋料理與文化精髓介紹給台灣讀者的指南,透過食材、香料與器皿的搭配,在餐桌上呈現南洋獨特的飲食文化,拉近讀者與南洋的距離。
——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 葉偉傑
吃過明芳煮的美食,對她處理南洋香料的絕妙融合,美妙韻味,深為感嘆。每一種香料自有天性,有的明媚清麗,自顯芬芳;有的幽微含蓄,要靠其它香料去誘發;有的單獨不覺有味,合了幾味竟成交響曲般的好味道。諸種巧妙運用,存乎一心,更存乎多年的細心體會。像各種樂器需要一個好的指揮家,才能奏鳴出好音樂;明芳,便是那指揮著「香料合唱團」的指揮家。現在她慢慢細說南洋香料,也探源香料故事,有如一首好聽的香料交響曲。
隨手寫了一首打油詩:南洋香料百百種,調和美味如音樂;香辣甘美協奏曲,唯有妙手出境界。明芳心性自天成,南洋華風巧搭配;曼妙美食交響詩,琴瑟齊鳴稱冠絕!
——詩人、作家 楊渡
翻開這本書,就像跟著作者一起走進南洋的巴剎。香料的氣味、熱騰騰的咖哩、帶著家鄉記憶的辣椒醬,都在字裡行間浮現。作者不只分享料理方法,更帶我們理解這些味道背後的故事與文化。你會發現,南洋料理不再只是餐廳裡的一道佳餚,而是一種能帶回家、實際操作的生活日常。這本書既有知識,也有溫度,是探索南洋飲食最貼心的嚮導。
——原住民族電視台製作人 楊琇
這本書真是好看極了,讓我躍躍欲試!
拜讀明芳的新書才知道,原來我在台北印尼街常吃的牛肉丸湯(Bakso)、椰絲糯米球(Klepon),甚至揚名國際的印尼炒麵(Mie Goreng),竟是百年前隨華人下南洋,融合本地香料而成的娘惹料理。百年後,這些娘惹料理隨著移民工的遷徙,從南洋來到台灣,食物的來歷多麼有趣,吃一口Bakso,也嚐到無盡的滋味。
——天下獨立評論資深頻道總監 廖雲章
我很喜愛品嚐美食,各式菜系都不排斥,很喜歡嘗試不同風味的料理。南洋料理算是我最常吃、最愛吃的異國風味了,酸、甜、鹹、香都可以在一道料理裡頭嚐到,這算是南洋料理的一大特色!每每品嚐南洋料理,都會給人驚豔的感受。
這次透過明芳老師的書,更了解一些南洋料理背後的故事,以及南洋香料的運用,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飲食習慣在東南亞這片土地上匯聚,蛻變成如今豐富精采的南洋料理,吃一口南洋菜、看一段明芳老師的料理故事,讓人身心都切實地體會南洋的精彩。
——田倉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文德
內文 : 【作者序】
我出生於一九七九年,是土生土長的印尼華人第二代,父系來自廣東博羅的客家人,母系來自湖北天門。父母祖籍不同,飲食習慣自然有別,家族後來與移居印尼的閩南人、廣東人、海南人、潮州人通婚,在印尼又接觸西方飲食、南洋料理及辛香料,使我的日常飲食相對「複雜」,家中餐桌呈現多元樣貌。
來自湖北的外公外婆喜辣,頗能接受印尼料理。外公非常喜歡巴東牛肉(Rendang Padang),曾聘巴東人到府傳授外婆、大阿姨烹煮秘訣,因此我母親、阿姨的家庭料理有不少印尼菜。幼年的我,愛印尼料理勝過傳統中式家常菜。
巴剎學堂:童年的味覺啟蒙
幼年住印尼期間,早上我常跟長輩走路或搭三輪車上菜市場,印尼人稱菜市場為Pasar,華人叫它「巴剎」。巴剎總是泥濘、味道複雜,但我愛逛巴剎, 在逛巴剎過程中, 學會分辨魚肉蔬果、辛香料。
當時,小舅媽最常帶我上市場,她教我如何挑選新鮮蔬果、魚蝦,告訴我印尼人常用的辛香料特性、氣味、用途,以及如何處理、搗磨,使香氣得以釋放,並且指導我研磨辛香料的順序、技巧等,因而奠定我對印尼料理及辛香料運用能力。那時,偶爾大人忙,派我上市場採買,年約十歲的我,不僅懂得如何挑選魚肉、青菜,以及辨別辛香料,甚至還會殺價!
南洋飲食地圖的拓展
一九九四年,我到台灣念書,認識來自星馬、泰國、汶萊、緬甸、越南等地僑生,使我的飲食地圖從印尼擴大到整個南洋地區。當中發現南洋人飲食有許多共同點,使用的辛香料、料理技法頗為相似,特別是星馬、汶萊、泰國南部地區的料理,幾乎一樣,我倍感親切。每當思念印尼料理,便到華僑中學附近的泰國、緬甸小吃店用餐解饞。
就讀高中期間,我喜歡邀同學到家中玩,有次我們舉辦料理活動,每位同學負責煮一道僑居地料理,那晚我們品嘗許多佳餚,至今難忘。透過僑生班同學的分享,我學會泰式料理、越南料理、緬甸料理等。出於對料理及飲食文化的熱愛,使我持續鑽研南洋飲食,樂此不疲。
南洋料理的精華在「醬料」,南洋人特別是印尼、星馬等地,往往為了調醬,花費許多時間,利用醬料燉煮咖哩、巴東牛肉、滷雞肉、熬湯,因此品嘗南洋料理的重點在醬料,魚蝦肉等食材其次。
魚蝦肉垂手可得,但要調出完美醬料,不僅要懂得駕馭辛香料,還必須花費時間調製,整體成本遠超過大魚大肉的支出!
此書集結我多年料理心得和經驗,有系統地介紹南洋人常用辛香料、風味組合、調醬方法,並且介紹南洋人飲食文化,幫助讀者掌握南洋飲食脈絡及料理訣竅,進而更懂得品嘗南洋菜。
此外,為方便讀者採買南洋料理常用食材,本書還介紹東南亞店、販售南洋調味品的超市,方便讀者前往選購。書中特別介紹我從小至今常見的食材,作為採購指南。
過去南洋料理在台灣缺乏關注,近幾年大受歡迎,尤其是深受年輕一代的喜愛,在此我也特別記錄當中的變化。如今,南洋料理漸漸成為台灣人的日常飲食,大街小巷常見南洋小吃或餐館,甚至熱炒店也吃得到南洋菜餚,為此我感到十分欣慰。
致謝
此書能順利出版,特別感謝城邦麥浩斯出版社社長淑貞姐及其團隊。同時,感謝每位推薦人撥冗撰稿,為本書增添光彩。我還要致謝我的先生、女兒、母親、妹妹,以及遠在印尼的家族親友,包括阿姨、舅舅、舅媽、表姊表妹、表哥表弟等,在寫作過程中,他們舟車勞頓帶我進入印尼山區勘查辛香料產地,耐心陪我拍照記錄,並且提供協助。
最後,感謝讀者朋友的支持、購書。更要感謝天主,藉著飲食,讓我體驗萬物如此浩瀚,生活如此美妙!
最佳賣點 : 最貼近日常的香料書,
帶你靈活烹調,將南洋風味帶進生活
✭✭ 特別收錄:東南亞雜貨店採買指南與風味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