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心智: 童年創傷的危害與心理韌性帶來的希望 | 誠品線上

Vulnerable Minds: The Harm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the Hope of Resilience

作者 Marc D. Hauser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脆弱的心智: 童年創傷的危害與心理韌性帶來的希望:解碼童年逆境經驗,重塑對兒童創傷與心理韌性的理解。本書作者以獨創「逆境因子Ts」框架,科學解析童年逆境如何留下身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解碼童年逆境經驗,重塑對兒童創傷與心理韌性的理解。 本書作者以獨創「逆境因子Ts」框架,科學解析童年逆境如何留下身心印記,為何心理韌性是逆境兒童的復原希望,並提供能實踐的復原方法。 每年,全球至少有十億兒童遭受各種童年逆境經驗(ACEs),包括身體虐待、種族歧視、忽視、食物剝奪及戰爭。由於兒童的大腦具有較高的可塑性,這些創傷對其心理和生理發展的負面影響尤為深遠。經歷過ACEs的兒童更容易輟學,壽命較短,並可能濫用物質,經常遭受各類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關鍵問題是:該如何為這些孩子提供更有希望的未來?神經生物學家兼教育家馬克.豪瑟博士提供了一個根據研究而來的嶄新框架,以理解兒童對ACEs的獨特反應。這一框架超越了現有的認知,並圍繞著五個關鍵因素(五個Ts)進行設計,即創傷在發展過程中開始的「時間」(Timing)、創傷的「類型」(Type)、持續的「時間長度」(Tenure)、創傷的「毒性」(Toxicity),以及創傷在孩子生活中造成的「動盪程度」(Turbulence)。透過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幫助兒童培養韌性,從逆境中復原,甚至從中獲得成長,方法包括社區和學校的針對性干預、情緒調節工具,以及新興療法,如專注於直接腦部刺激的神經反饋和迷幻劑治療等。 兒童所經歷的痛苦雖然令人難過,但他們也有康復的巨大潛力:兒童的大腦可塑性讓他們容易受傷害,且易於留下創傷後遺症,但在正確的支持下,也使他們能重新找回童年的喜悅、驚奇、純真和好奇心。 【各界好評】 馬克.豪瑟擁有對科學數據的敏銳洞察力,以及理解人類苦難的敏感度。這些能力再加上他個人的相關經歷,足以用來破除大眾的迷思與無知。他不僅提出深入的見解,也提供可行的方案,讓我們可以理解這項具有人類與社會意義的議題。──哈佛大學心理學約翰史東講座教授暨《語言本能》作者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 這是一本由傑出研究學者所撰寫的重要深度著作。本人重磅推薦。──暢銷書《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作者 約翰.海利(Johann Hari) 豪瑟不僅是位有名望的科學家,還是位格外平易近人的作家。教育工作者、家長與政策制定者都將發現,這本內容清晰且引人入勝的指南,是引領我們理解與保護弱勢兒童的無價之寶。──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暨《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 丹尼爾.威靈漢(Daniel Willingham) 馬克.豪瑟的《脆弱的心智》是一部精湛之作!憑藉深厚而廣泛的學術研究,豪瑟利用研究和理論照亮了在逆境中成長的兒童生活,並展示了如果能動員韌性、同情心和社會正義的力量,這些孩子並非註定要被擊垮。──康奈爾大學和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榮譽心理學教授、《Listening to Killers》作者 詹姆斯.加伯利諾(James Garbarino) 馬克.豪瑟這本非凡的著作既充滿知識,又深具感動力,不僅揭示了失去童年的無法形容的悲劇,還展示了同理心、理解力和科學的進步如何能為受害者帶來解脫和希望。──亞利桑那大學榮譽教授、《The Precipice》作者 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 我希望每位醫學生、健康專業人員和教育工作者都能讀到這本書!它以優雅且充滿同情的語言,清晰地闡述了童年逆境、虐待和忽視對終身健康、學習和行為的深遠影響。──麥克馬斯特大學兒童精神病學臨床教授、《Love Builds Brains》作者 珍.克林頓( Jean Clinton) 探討極重要議題的《脆弱的心智》,是本令人欲罷不能的讀物。對於美國與全球數億孩童所承受的各種逆境,馬克.豪瑟清楚地闡述了建立與解釋其身心後果的科學。豪瑟令人心碎地詳盡證明了極度忽略、情緒虐待、身體虐待與性虐待的普遍程度,還有它們對於孩童身心健康的致命影響。不過也有證據顯示,許多形式的介入可以改善甚至逆轉因童年逆境所造成的身心創傷,經由這些證據,本書也提供了希望。《脆弱的心智》呼籲我們採取行動:身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不能再辜負孩子們了。──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暨《概念起源》(The Origin of Concepts)作者 蘇珊.嘉莉(Susan Carey) 童年逆境會破壞孩童與青少年的短期與長期幸福,這一點也不令人驚訝。毫無疑問地,這是因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發展學家們一直在分享這方面的知識。但是,除了處在不良環境中會導致不良後果的這項常識外,人們對於有關於童年生活如何形塑人類發展的許多問題仍然不甚清楚,這可能是因為要投入全職工作般的努力,才能跟上這個日益快速發展的領域。幸運的是,《脆弱的心智》一書讓非專業人士更容易理解本世紀初以來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即便最新研究結果多麼讓人沮喪,但本書同時也強調了有希望的前景,包括:被不當對待的孩童常會發展出隱藏天賦、孩童在如何以及是否會受到逆境影響的差異極大,還有為了讓更多的孩童可以體驗到安全成長的發展成果,我們可以而且仍然需要做些什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榮譽教授暨《你的起源》(The Origins of You)作者 傑.貝爾斯基(Jay Belsky) 兒童受害的後果,就是造成幾個世代的苦難與暴力。因此,個人與整個社會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馬克.豪瑟在這本獨一無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傑作中,詳細說明了所有類型的童年逆境及其後果。這本必讀之作,不只為讀者提供深入人類本性與苦難的革命性見解,也因其提供了邁向更美好世界的必要指南而帶來希望。──德國康斯坦茨大學教授、布瓊布拉日光大學(Université Lumière, Bujumbura)榮譽教授與《敘事暴露治療》(Narrative Exposure Therapy)作者 湯馬斯.艾爾伯特(Thomas Elbert) 我們早已知道,幼年時身處逆境的孩童,長大後會有經歷身心健康問題的風險。遺憾的是,比起過往世代,今日的孩童甚至可能會遇上更多的挑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規模槍擊事件與前所未有的難民危機只是其中三個例子。馬克.豪瑟在這本研究充分、文筆細膩且感情真摯的著作中,描寫了許多孩童所面臨到的不幸與恐懼,我們從中了解到何以有些孩童會遭受到極大痛苦,而幸運的少數孩童卻能幸免於難。對於童年逆境會對孩童年成長過程產生什麼樣衝擊有興趣的任何讀者,我都會強烈推薦他們閱讀《脆弱的心智》。──哈佛醫學院小兒科、神經科學與精神科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小兒發展醫學研究李查大衛講座教授暨《被遺棄的羅馬尼亞兒童》(Romania’s Abandoned Children)作者 查爾斯.尼爾森(Charles A. Nelson) 馬克.豪瑟運用自身照顧孩子的經驗,還有身為老師的洞察力以及身為科學家的分析力,來聚焦探討童年逆境經驗。他描述了孩童如何依據逆境的類型、發生時機、毒性、持續時間以及他們可以找到多少在地支持,來以不同的方式面對逆境。豪瑟簡單明瞭地解釋了童年逆境會對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也提供了處理創傷後果的建設性建議。任何養育孩子、與孩童互動、看照孩童或是制訂兒童相關政策的人士,都需要閱讀這本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榮譽教授暨《母性》(Mother Nature)作者 莎拉.布萊弗.赫爾迪(Sarah Blaffer Hrdy)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姓名:馬克.豪瑟神經生物家、教育家、革新者和人類學家,曾在哈佛大學任教十八年,任教系所包含人類演化生物學系、心理學系和有機體演化生物學系。其中,他有八年的時間擔任心智、大腦與行為計畫(Mind, Brain and Behavior Program)主持人,此計畫是集結藝術、科學、醫學、法律等學院的跨學科計畫,他同時更擔任碩博士生、博士後研究生的指導教授。馬克.豪瑟的研究領域跨足動物認知、道德心理學、認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行為經濟學、語言學、人類學及哲學,出版過逾三百篇科學期刊、四本學術書及《Wild Minds》、《Moral Minds》和《Evilicious》三本科普書。姓名:蕭秀姍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系學士、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醫療影像處理碩士、家庭與兩性關係碩士。旅居歐美超過十年,目前回台定居。身兼全職媽媽與半職譯者,以照顧家庭為主業、翻譯書籍為調劑,在文字與生活之中尋找平衡。擅長科普、心理、醫藥理工與食材料理等翻譯。譯作有:《孩子不是壞,只是被情緒綁架了》、《事物的奇怪順序》、《擁有自我的心智(《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全新翻譯審定版)──當代神經科學大師闡釋腦如何建構意識》、《都是荷爾蒙惹的禍》、《帕夫洛夫的狗與薛丁格的貓》、《大腦有問題!?:大腦瑕疵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改變自己大腦的女人:從多重學習障礙到創辦學校的國際特教專家》、《天天在家玩科學》、《風味聖經》與《風味事典》等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專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特聘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沈瓊桃〈推薦專文〉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 朱惠瓊〈推薦專文〉李政洋身心診所院長 李政洋各界好評前言:被偷走的人生第一部 對童年逆境和創傷的新理解漸露端倪1. 逆境:混亂的童年2. 反應:創傷與心理韌性3. 隱藏的層面:逆境因子Ts第二部 傷害:逆境的致命環境4. 剝奪:沒有動機的心智5. 虐待:恐懼的心智6. 戰爭:混亂的心智第三部 希望:通往心理韌性與復原之路7. 免疫力:改變的要素8. 社區:關愛的文化9. 神經工程學:改變不適應性思維〈後記〉前行之路:應得的人生致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脆弱的心智: 童年創傷的危害與心理韌性帶來的希望
作者 / Marc D. Hauser
簡介 / 脆弱的心智: 童年創傷的危害與心理韌性帶來的希望:解碼童年逆境經驗,重塑對兒童創傷與心理韌性的理解。本書作者以獨創「逆境因子Ts」框架,科學解析童年逆境如何留下身心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3906631
ISBN10 /
EAN / 9786263906631
誠品26碼 / 2683008307005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被偷走的人生
五歲的詹姆斯在外婆過世後,居無定所。他與母親挨家挨戶地遊蕩、睡在沙發上,還會被槍聲、派對的喧鬧聲、警笛聲和毒品交易聲給驚醒。詹姆斯的母親生他時只有十六歲,而他的父親是則是有重大犯罪紀錄的非全職男友,他從未見過他父親。一年一年過去,詹姆斯翹課的時間比到校上課的時間還要多。到了他九歲生日前後,他已經體驗過多種逆境:身體疏忽(neglect,亦有譯為忽視者,本書採衛福部譯法)、幫派暴力、貧窮、居無定所與父親缺席。詹姆斯的童年被剝奪了。

詹姆斯進入小學四年級時,他的人生有了變化。一位體育老師注意到他的家庭環境一團亂,另外提供給他較為穩定的教養環境。詹姆斯搬去跟老師一起住。詹姆斯好好地長大了,他不再長期曠課,還以完美的全勤紀錄取而代之,並且成為稱霸籃球場的王者。這就是NBA 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選手之一「詹皇」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故事。

像詹皇這樣的童年故事並不少見,儘管發生在美國這樣富足的國家讓人感到驚奇。這個有關貧窮的故事,還伴隨著孩童時常經歷的其他逆境:遭受暴力、疏忽、失去父母或照顧者、居無定所。全球各地的孩童都經歷了各種不同的逆境與其他情況。對許多孩童來說,他們的經歷轉變成為創傷,剝奪了他們的目標、意義和欲望。至於像詹皇這樣的孩子,他們在自身的生理能力與社群力量的支持下,以心理韌性來面對這些經歷。

從有歷史紀錄以來,也就是從幾千年前以來,無論男孩女孩、無論種族、無論在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無論民主或專制、無論有沒有上學、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孩童都會因為逆境而受到創傷。有些逆境(像身體虐待、性虐待、種族與性別歧視)不只會讓受害者受創,也為跨世代創傷提供了途徑。

另一類的逆境(例如情緒上及身體上的剝奪、讓身心器官挨餓),會讓萎靡的孩子沒有希望或技能去茁壯成長。還有一類逆境(包括種族歧視、抺黑、家暴與疾病),可能會摧毀人際關係結構、抺去自我價值,並擾亂孩童的身份認同。儘管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明文規定我們要保護兒童免於受到疏忽、身體虐待和性虐待、性剝削和經濟剝削、被當作士兵使用、嚴刑拷打的殘忍不人道對待,但我們的孩童仍然在受苦受
難。

最糟糕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在受苦受難時,我們卻時常無法提供他們適當的協助,有時是因為我們缺乏知識,有時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規範無法認同這種創傷,有時則是因為政策無法辨別出童年創傷的特性。1 我們辜負了孩子們。1

1998 年,醫學研究學者文森.費利提(Vincent Felitti)、羅勃特.安達(Robert Anda)與同事發表了一篇有關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的指標論文,對整個醫療保健領域投下震撼彈。在幾千名美國成年人中,擁有較多種ACEs 的人,會罹患較為嚴重的身心健康問題。那些承受著ACEs 的人,生活上也比較容易失敗,有較高的機率發生濫用藥物、自殺、肥胖、憂鬱、肝病、輟學與短命等等的極端後果。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情況,這表示我們發現了全球健康危機,此項危機對身為弱勢族群的孩童造成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在世界各個洲中,有十億的孩童在充滿虐待、剝削、戰爭、家庭失能、歧視與疾病的環境中,展開一段卡夫卡式的旅程。雖然越多種ACEs= 越多健康問題的這個簡單數學等式是相當清楚的,但若只將焦點放在童年逆境經驗的類型數量上,我們在協助孩童克服逆境時,就無法解決兩項核心問題:
1. 不同類型的ACEs 會對孩童的身體與腦部造成不同的傷害嗎? ACEs 的發生時機、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與可預測性是否重要?
2. 為何有些人面對ACEs 時較有心理韌性,能夠避免負面的後果呢?

在過去20 年間,科學已經收集了關於第一項問題的大量證據。這些證據顯示,不同類型的ACEs 會造成不同的身心傷害,它們留下了破壞發展的獨特標記。我們也了解到,逆境的類型不是唯一一個會形塑這個破壞路徑的面向。我將運用全新的架構向你們說明,發生時機、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與可預測性等面向,在改變孩童身體與腦部上具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去了解這項轉變是如何運作的,是我們可以協助孩童建立心理韌性與從逆境中復原的唯一方式。

要解決第二項問題,就迫切需要去了解影響復原的先天與後天因素,包括為何有些人對於逆境更具心理韌性,而其他人卻比較脆弱。科學在此協助我們深入了解,讓我們可以幫助因逆境而產生創傷的人、讓我們可以確認出經歷創傷卻能正面成長的人,也讓我們可以強化那些未來可能得要面對逆境經歷之人的核心能力。

每個開始這項旅程的孩子都有一個故事,一個與環境互動發展出情節的故事。但我們現在知道,我們可以設計特定的介入方式,來協助受苦的孩子,去影響他的人生發展。科學向我們展示了,為遭受戰爭、歧視、貧窮與疾病迫害的社群帶來能夠察覺並具有引導力的介入方式(通常是經由消除污名及歧視的方式),可以協助人們痊癒。新興的研究顯示,以電脈衝或迷幻藥來刺激腦部,可以有效消除對逆境的病態反應,讓個人擺脫創傷壓力症候群、焦慮與憂鬱,但這類研究有時會出現爭議。雖然我們的身體會記錄下我們對逆境經驗的反應分數,但精神科醫師貝塞爾.范德寇(Bessel van der Kolk)在著作中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想法,就是我們可以協助孩子復原、降低他們的分數,並讓他們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這是科學所帶來的希望,正如傑出小兒科醫師傑克.尚科夫(Jack Shonkoff)所言:「現在是時候運用二十一世紀的科學來催化出更強大方法的設計、測試與擴展,經由緩和童年逆境的影響來減少終身疾病。」我們已經運用同樣的方式,在全球各地慶祝了無數的道德勝利,包括:同志人權、動物權利、表達自由與減少戰爭,讓我們運用匯整的知識來展望一個所有孩童可以放心學習、受到關愛、開懷大笑並健康長壽的世界。2

我的方法匯集了來自廣泛學科的深入見解,包括了幾乎不曾交流的領域:演化生物學、心理治療、醫學、人類學、公共衛生、遺傳學、心理學、教育與神經科學。如同我在前二本關於心智的著作(著重動物認知的《野性的心智》﹝Wild Minds﹞,以及聚焦於我們是非感的《道德的心智》﹝Moral Minds﹞)中所提過的,我一直都堅信跨學科的功用。4 沒有單一種方法可以提供所有答案,我們的理解常是經由各種觀點所取得。由於逆境經驗以及孩童對此的反應差異極大,所以要了解兒童的逆境與創傷,就要進行領域交流。無論造成逆境的是剝奪、虐待、家庭失能、戰爭、環境威脅,還是這些情況的排列組合,有些孩童的反應是病態的顫抖、有些則是僵住不動,還有一些會產生充滿自信的心理韌性。交流協助我們了解是什麼讓孩子變得脆弱或是變得強韌。

研究童年逆境、創傷、心理韌性與復原的科學極為廣大,也在日益成長中。我要引用的文獻會經過篩選,著重於迄今為止具有最強力證據支持的主題。因此,部分逆境類型及復原方式只會簡短提到一下。此外,許多研究ACEs 的書籍,探討的是童年逆境經驗在成人身上所造成的創傷,但本書有別於這些書籍,幾乎完全著重在孩童身上。雖然協助飽受創傷之苦的成人是很重要的需求,但我們也必須了解創傷反應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因為孩童發育中的身體與腦部具有高度可塑性,可以提供最大的改變機會。

在〈第一部〉中,我會先從一般兒童發展談起,包括兒童能力的成功展現,以及先天及後天缺陷所引發的挑戰。然後我會簡短介紹發現ACEs 的歷史,包括ACEs 破壞身心健康,讓孩童偏離正常發展的驚人潛在影響。我接下來會提出一個了解童年逆境的新架構,將我們的焦點從逆境類型轉去思考影響孩童創傷反應的幾種獨特面向,也就是發生時機、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與可預測性。

在〈第二部:創傷〉中,我著重在「剝奪、虐待及戰爭」這三種不同的童年逆境上,包括了這些逆境的發生時機、持續時間、嚴重程度與可預測性如何以獨特的方式改變身體與腦部的發展,造成獨有的標記。想要設計出可以協助孩童建立心理韌性與從逆境中復原的介入方式,去了解這些標記就非常重要。

在〈第三部:希望〉中,我會從我們當前對於心理韌性的了解談起,包括生物學在促成個人差異上的作用。然後我會轉而談談從童年逆境中建立心理韌性與復原的不同方式,包括社區、學校、腦部刺激與迷幻藥的作用。這些方式通常會搭配談話治療,不過治療手法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側重不同的地方。

我傾聽了遭受逆境的各種聲音,才寫下這本書。我的父親年幼時身處於被納粹所佔領的法國,父母常常不在身邊。我有兩個特別的孩子:我的大女兒承受了我離婚的痛苦,而我的小女兒年幼時被我從孤兒院領養,她在那裡被剝奪了許多核心需求。我與一位很棒的女性結婚,她在貧窮中長大,父親患有狂躁抑鬱症,這導致她在年幼時就失去父親。我是科學家,也是一位教育者,我與因各種逆境而受到創傷的數百名孩童一同努力著。我小時候曾有兩年的時間受到嚴重霸凌,長大成人後也經歷了一段逆境時期,有些讀者可能知道這件事。我因為不當研究行為,辭去了哈佛大學教授一職。對我自己、我的學生與同事,還有我的家人與朋友,這非常痛苦。但我從這段經歷中學到許多,這些知識開啟了我的第二個職業生涯,讓我致力於協助具有創傷與各種障礙的孩童去學習、成長並享受生命所帶來的一切。跟這些孩子以及他們的老師、治療師與醫師一同努力,絕對是我生命中最有意義且最有回報的工作。

所有這些受苦受難的聲音合奏出的高點,迫切呼籲我們要採取行動,改善這些弱勢族群的生活。如同精神科醫師布魯斯.佩里(Bruce Perry)與身兼演員、主持人及慈善家的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在他們的力作中所提到的,若我們的共同目標是協助這些人向前邁進並茁壯成長,我們就不只要傾聽他們的聲音,也要去了解在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事。

我喜歡童年的快樂、美好、天真與好奇。當我想到在全球各地的社會文化中,有上億的孩子被剝奪了這種體驗,就感到心痛。但,革命性的科學發現卻可以轉化這種沉痛的感受,這些發現不只協助我們了解逆境如何改變弱勢族群的身體與腦部,對於強化個人與社群層級復原的解決辦法也有直接的幫助。這是一個帶有希望的訊息,我想要與受害者、父母、老師、臨床人員、醫師、政策制定者及企業家分享這個訊息,讓我們可以一同做出貢獻,讓人們在未來更加茁壯成長。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解碼童年逆境經驗,重塑對兒童創傷與心理韌性的理解。
本書作者以獨創「逆境因子Ts」框架,科學解析童年逆境如何留下身心印記,為何心理韌性是逆境兒童的復原希望,並提供能實踐的復原方法。

每年,全球至少有十億兒童遭受各種童年逆境經驗(ACEs),包括身體虐待、種族歧視、忽視、食物剝奪及戰爭。由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