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 從心態調整、股權規劃到家族辦公室, 增進兩代和諧, 實現企業永續的百年大計
作者 | 曾國棟/ 黃文鴻/ 李知昂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 從心態調整、股權規劃到家族辦公室, 增進兩代和諧, 實現企業永續的百年大計:從心法到實踐,打造企業的永續基業這是一本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的傳承指 |
作者 | 曾國棟/ 黃文鴻/ 李知昂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 從心態調整、股權規劃到家族辦公室, 增進兩代和諧, 實現企業永續的百年大計:從心法到實踐,打造企業的永續基業這是一本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的傳承指 |
內容簡介 從心法到實踐,打造企業的永續基業 這是一本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的傳承指南,由兩位重量級作者聯手獻策!曾國棟先生是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友尚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以其四十年產業經驗,分享企業經營與交接班的洞見。黃文鴻先生為磐合家族辦公室共同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以二十餘年國際財富管理與跨境稅務規劃經驗,提供最實際的家族傳承操作方案。 兩位作者深入探討家族與企業傳承的複雜議題,分為「傳承的智慧與關鍵思維」和「家族傳承『守』『攻』『傳』」兩大部分。核心宗旨是實現「無勝有利」的最高境界,即在企業傳承中追求實質利益而非表面輸贏,並最終達成「家業長青,家和萬事興」的目標。作者強調,成功的傳承並非單一事件,而是一個多面向、環環相扣的整體規劃過程,希望協助讀者克服華人文化中對傳承的忌諱與迷思,將成功率從不足1%提升。 從心態、制度到實務 第一篇聚焦於傳承的觀念調整、制度設計、人才布局及實務操作(由曾國棟撰寫): □觀念與心態調整:強調交班者需學會放手,讓接班人成長,並忍住「手癢」不要過度干預。接班者則應具備承擔責任的心態,尊重創辦人經驗,並懂得適時求助。 □制度設計與權責安排:建議將接班者視為有股權的專業經理人,制定完善的激勵、分息分紅制度。並提倡善用經營服務中心(MSC)來培養接班人的經營能力,並建立核決權限表,適度授權。同時,也要思考經營權與股權分離的思維。 □人才布局與組織接力:強調選用育留的重要性,鼓勵積極培養接班人與專業經理人,並適時進行組織重整或聚焦核心事業。 □傳承過程的實務:建議善用子公司職務來處理家族內部面子與裡子的問題,並藉助外部顧問力量協助交接班準備,同時指出上市櫃對傳承的諸多好處。 第二篇的核心在於家族治理與資產的「守、攻、傳」(由黃文鴻撰寫): □「守」——財富架構:將股權結構規劃視為傳承的起手式與核心關鍵。強調規劃需經得起壓力測試,並採用「以最好的準備應對可能的最壞情況」原則。建議運用股權信託、閉鎖性公司等工具來集中家族股權,實現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以避免股權分散和家族內鬥。同時,也涵蓋全球稅務籌劃與婚姻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如婚前協議與資產保護。 □「攻」——資產管理:指出家族資產管理與企業經營有本質區別,家族財富應追求波動小、穩定增長的長期投資組合(例如洛克菲勒家族的5%投資報酬率),而非高風險高報酬。強調資產集中不分家,並鼓勵家族成員創造新財富而非僅「切蛋糕」。 □「傳」——家族治理:倡導建立「家族憲法」作為家族運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並透過家族會議、家族委員會(如情感與教育、投資、慈善等)來凝聚家族共識、培養新生代並實踐家族價值觀。此外,也闡述了家族辦公室在執行家族戰略與資產管理中的關鍵作用。 企業傳承與交接班的必讀之作 本書適合追求企業永續發展的創一代、準備接班的二代、專業經理人,及關心家族財富管理的讀者閱讀。對於正在思考或面臨企業傳承問題的家族,無論企業規模大小、資產國內外分布,或家族成員多元化(甚至聯合國家庭)的情況,都能從中找到實用的指引。此外,任何對家族治理、資產配置與財富永續傳承有興趣的專業人士或讀者,亦可從中獲益。 讀者可以從本書學習到: □傳承是全面性工程,需提早且整合規劃:家族傳承遠不止於稅務或法律文件,它是跨領域的複雜過程,包含企業經營、資產管理、家族關係與情感等多元層面。必須在「守、攻、傳」的框架下,提早進行全盤布局與規劃,避免「自身盲點與自我欺騙」。 □心態決定傳承成敗,學會放手與承擔:交班者需去除「非我不可」的迷思,學會適度放權,並忍住干預的衝動,讓接班人有成長空間。接班者則應展現擔當,尊重創辦人經驗,並將自身定位為擁有股權的專業經理人,以大局為重。 □股權結構是家族企業穩固的基石:「兄弟股份相當,理念不一,長輩過世,分家就成定局」。因此,必須透過信託、閉鎖性公司等工具,實現股權集中與經營權、所有權的分離,確保家族企業控制權的穩固,並有效管理婚姻及繼承風險。 □建立完善制度與藉助外部專業:透過設定明確的核決權限、激勵制度、分紅分息機制,並建立家族憲法與各類委員會(如家族情感、投資、慈善委員會),來推動家族事務的制度化運作。在複雜或敏感問題上,應善用外部顧問的專業與中立性,協助引導溝通、釐清盲點,並確保規劃與執行。 本書不僅為讀者解答「現在應該怎麼做?」的困惑,更提供一套高度整合的專業架構,協助讀者做好傳承與交接班全方位規劃的第一步,確保家族和樂、企業長青!
作者介紹 姓名:曾國棟1980年與友人合資創立友尚,從一個純貿易商的角色,轉型為代理商,再擴大規模成為電子零組件通路商。2000年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巿的通路公司,2009年營收突破千億,2010年底加入大聯大控股。大聯大控股是全球前三大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現任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友尚集團董事長,曾參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A+行動計畫」、中小企業總會「二代大學」、全國創新創業總會、AAMA台北搖籃計劃等組織,擔任輔導新創與企業的導師。創業初期便立下了「無私分享」的人生目標,非常重視教育訓練,遂從1999年開始著手整理歷年來的實務心得,陸續累積約六十萬字,並依課題分門別類,整理成三本《分享》系列教材,作為內部教育訓練之用,並擷取部分內容編成《讓上司放心交辦任務的CSI工作術》《比專業更重要的隱形競爭力》《王者業務力》《想成功,先讓腦袋就定位》四書。2019年12月,秉持「分享」初心,創立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簡稱智享會或MISA),擔任首屆理事長,並邀集六十多位成功企業家,透過分享及輔導,將他們的經營智慧予以傳承,同時數位化。另著有《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管理者每天精進1%的決策躍升思維》《工作者每天精進1%的持續成長思維》《關鍵決勝力》《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其中,「管理者」一書榮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110年度金書獎(經營管理類)。姓名:黃文鴻磐合家族辦公室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擁有二十多年國際財富管理、家族辦公室與跨境稅務規劃經驗。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並取得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國際稅法碩士學位,熟悉新加坡、香港、開曼群島、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財富管理、信託及私募基金法規。黃文鴻曾任新加坡保得利集團(Portcullis Group)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及集團董事,是少數進入海外獨立信託公司董事會的華人,深諳信託、離岸公司與國際稅務架構。2017年加入磐合家族辦公室後,專責為超高淨值家族設計信託、基金與跨境資產規劃,累計協助逾百個華人家族與三十多家國際上市企業創辦人、股東進行財富傳承與資產保護。他亦經常受邀於亞太地區財富管理與家族辦公室高峰論壇發表演講,並透過主流媒體分享專業見解,為華人家族提供穩健、前瞻的財富規劃整合方案。姓名:李知昂IC之音‧竹科廣播企劃經理。曾獲四座廣播金鐘獎、一座卓越新聞獎廣播組深度報導獎、第一屆倪匡科幻獎小說組並列首獎、第一屆第三波奇幻文學獎首獎。
產品目錄 作者序一 從交棒到永續的傳承思考/曾國棟作者序二 「真正深度」做好傳承這件事,難度很高!/黃文鴻第一篇 傳承的智慧與關鍵思維/曾國棟著前言 企業傳承需要制度化、專業化,確保成功第一章 傳承的觀念與心態調整1 家族與企業傳承的孫子兵法:無勝有利是最高境界!2 經營權與股權分開的思維3 股東相處首重尊重,善意解讀和平相處4 人人都可以被取代,不放手,孩子永遠長不大5 授權或交接後,要忍住手癢,快樂傳承6 接不接班猶豫不決,影響心態7 交班者學當菩薩,接班者沒事不煩菩薩8 沒事不要煩菩薩,有事及早求菩薩9 家臣被罵最多,注意嚴以律己的範圍第二章 人才布局與組織接力10 選用育留是接班者的共同課題11 選對人才,積極培養接班人、專業經理人12 設好激勵制度,接班者與同仁才會拚13 設計好接班人與專業經理人的留才制度14 善用子公司職務處理面子與裡子問題15 文化與知識經驗傳承是交接班的重要工作第三章 制度設計與權責安排16 接班者是有股權的專業經理人17 善用MSC組織與制度做傳承18 設好增資必要條件,發展才會順利19 設好分息與分紅制度,接班者有所依循20 建立核決權限表,適當授權第四章 永續經營,傳承的實務21 上市櫃有助於傳承,接班或分配資產都有利22 董監席次的安排,善用外部董事23 積極整併,組織重整24 聚焦核心事業,處分非核心事業25 併購及投資的必要性與要點26 借助組織力量與外部顧問,做好交接班準備後記 樂觀積極隨緣,快樂傳承,享受第三人生第二篇 家族傳承「守」、「攻」、「傳」/黃文鴻著前言虛擬案例:陳氏家族第一章 傳承從防「守」開始1 家族傳承是否有SOP?2 傳承規劃「守」的起手式:股權結構規劃3 股權結構防「守」利器:股權信託4 「守」住家族資產:信託5 股權結構防「守」利器:閉鎖性公司6 傳承從防「守」開始:稅籍身分籌劃7 「事」與「物」的稅務籌劃8 「守」護愛情與財富:婚姻風險管理第二章 世代財富自由與永續家族治理9 「攻」:世代財富自由──家族資產管理10 「傳」: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即是家族憲法11 「傳」:家要如何「治」與「理」?12 「傳」:為什麼「家族」要有自己的「辦公室」?後記 Equal不等於Fair!
書名 / | 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 從心態調整、股權規劃到家族辦公室, 增進兩代和諧, 實現企業永續的百年大計 |
---|---|
作者 / | 曾國棟 黃文鴻 李知昂 |
簡介 / | 企業傳承與交接班實務: 從心態調整、股權規劃到家族辦公室, 增進兩代和諧, 實現企業永續的百年大計:從心法到實踐,打造企業的永續基業這是一本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的傳承指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906174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906174 |
誠品26碼 / | 2682969593007 |
頁數 / | 416 |
裝訂 / | S:軟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作者序一
從交棒到永續的傳承思考/曾國棟
我年過七十,已進入古稀之年,也出版了十一本書,過去經營事業的過程中,所體悟到的心得都差不多已經寫完了,現在沒有在第一線上營運,比較沒有什麼新題材,本來想停筆了,後來碰到了磐合家族辦公室黃文鴻先生,他精心規劃了四天的家族傳承工作坊課程,利用中華經營智慧分享協會(簡稱智享會或MISA)會所開班,希望我可以擔任其中半天課程的老師,並參與工作坊的點評。
我1980年創辦友尚企業,2000年股票上市,將股票均分給子女。2010年加入大聯大控股,2015年將營運全部交棒給專業經理人,自己只擔任董事長職務,歷經兩任的CEO專業經理人,也都運作得很順利。
本來我自己覺得沒資格擔任傳承的老師及點評,因為我自身並沒有傳承給子女,我以為應該不算是成功的傳承。後來很多人跟我分享,我才改變想法。原來,能將自己創辦的公司上市,又加入大聯大控股聯盟打國際杯;原友尚企業成功交棒給專業經理人,自己退而擔任監督角色,企業還持續在成長中;子女當快樂股東,有他們自己有興趣的事業,這應該算是成功的傳承!
答應擔任家族傳承課程的老師之後,我開始了解家族傳承的內容及要點,也開始盤點我過去的經驗與文章,有哪些與家族企業的傳承有關。
後來與出版社討論,他們覺得交接班及傳承很重要,過去比較少這方面的書,鼓勵我與黃文鴻先生合作撰寫,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整理,終於完成了本書。第一篇是我在經營與輔導的一些體悟,第二篇是黃文鴻先生專業的家族傳承概論及執行方法,對家大業大的企業很有幫助。
狹義的傳承是家族的股權傳承,廣義的傳承則包括理念的傳承,以及傳承給專業經理人。不管是傳給家人或專業經理人,有些觀念及方法是共通的。傳承的目的不單只是交棒,而是交棒之後企業能繼續成長。本書的內容匯集了交接班及傳承時,需要具備的要點,包含我的經歷、心得和實務做法,不見得完全符合各種狀況,只供參考,希望對讀者有些許幫助。
感謝商周出版的督促及規劃,更特別感謝李知昂協助採訪整理,常熬夜加班或犧牲假期才得以如期完成。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家人並回饋社會,很高與又完成我擔任智享會(MISA)創辦人的部分責任。
作者序二
「真正深度」做好傳承這件事,難度很高!/黃文鴻
很高興家族傳承在這幾年成為一門顯學,大家都在談,可大幅提高台灣創一代企業家在這方面的意識。但奇怪的是,怎麼瞬間大家都成了這學問的專家了?
每次別人問我從事什麼工作? 我常戲稱我從事「第九大」特種行業,因為我的工作內容真的很特別,除了要熟知各國稅法與繼承相關法律、國際金融金流操作、新加坡、香港、杜拜、美國等國家家族辦公室法令政策、資產投資管理等,還要了解心理學與讀心術,因為我常需要判斷客戶嘴巴跟我說的、他心裡隱藏的,還有他心裡想的與客觀情況的差距。通常一個客戶要服務二至三年後,他才會真正對我坦白接近百分之百真實的情況,但這些我都必須要能儘早看出與判斷,否則常會做白工或是無效規劃。
我想表達的是,我做得越久、做得越多,越深深覺得這個工作很難! 換個角度說,要能「真正深度」協助客戶做好傳承這件事,難度很高。原因是:「真正深度做好傳承這件事」,它是各種角度、很多層面與層次的綜合,而不是各種單一角度考量的拼湊。簡單來說,一個好的傳承規劃方案,它必須在境內外稅務、法律、金流等各層面與角度都可行,才是一個好的(或及格的)規劃。但往往這樣還不夠,還必須再加入精確判斷家族成員間實際的感性面相處情況,才算完整。我常碰到的情況是,一個規劃方案可以在稅務、法律、金流等各方面都一百分,但實際上在家族內卻完全推不動,導致它只是一個偉大的文學作品(the greatest work of art)!
雖然現在大家都在談家族辦公室,但絕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把自己本來的名片與職銜,從會計師、律師事務所、基金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換個名稱而已,做的基本上還是自己原本在做的事,提供的服務依然是單一角度的服務。這無可厚非,畢竟通才太少了,但是對客戶而言,這不是客戶想要的。專業家族辦公室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協助客戶取得「高度整合」的「深度」專業服務。
另一普遍的情況是,客戶經常在各種場合聽四面八方各個大師的演講,各種古今中外的家族案例說得頭頭是道,但在最後提出問題:「請問我家現在面臨的情況到底要怎麼做?」卻很少人能一針見血、直指核心地回答。這也是目前客戶最大的困惑與問題。
本書所談的就是最實際的「我現在應該怎麼做?」以及「第一步要做什麼?」的實務。我根據近二十年的實務經驗,融合最常見的三、四個家族的真實情況,構建了一個「陳氏家族」虛擬案例。每個章節先談重點觀念,再以此解析陳氏家族如何具體落實。這是一本坊間絕無僅有的傳承實際操作的實務工具書。
很感謝曾董事長發起與創建智享會(MISA)這個平台,聚攏了業界各領域的老董與老總們,將畢生實務功力毫無保留地傳承、分享,令人敬佩! 智享會所提供的課程是我看過層次最高與最實用的後EMBA課程,而曾董於本書中所分享的各個傳承接班的理念,也是我見過最具操作性與可驗證的寶貴智慧。能與曾董合著此書,備感榮幸! 同時也感謝磐合團隊對本書相關資料的蒐集、彙整與協助。
家族企業傳承接班的學問博大精深,完全可以、也應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研究。筆者雖於此領域已專注執業近二十年,思慮仍難免有所疏漏,歡迎讀者提供意見交流與指正([email protected]),感謝!
內文 : 2 經營權與股權分開的思維
二代接班者,年紀輕輕就生病?
我認識一位二代接班人,不過四十幾歲,身體就不太好。深入接觸後才知道,他四十幾歲就接班,家族事業體頗為龐大,接班壓力沉重。跟老臣相處,也有喊不動資深幹部的問題。
探究他心理壓力的來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擔心萬一經營不善,會丟他爸爸的臉。正所謂,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很丟人。由於壓力沉重,心理影響生理,加上他在壓力驅使下特別努力,沒日沒夜地工作,才導致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不管他是能力夠,但喊不動老臣,團隊力量難以發揮,或是他本身能力不足,以致無法號召老臣齊心協力,無論原因為何,總之,他都算是勉強接班,事先的準備不足,導致接班後壓力特別大。
據我觀察,這類情形並不是特例,而是二代接班以後常見的現象。假設子女能力不是特別強,老爸卻還是希望把事業交給自己人,更會間接造成子女壓力破表。
啟發與迷思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發,就是接班需要準備。如果確定要子女接班,必須及早培育,方法包括:送子女出去接受外訓、就讀相關科系、接受外界的課程或輔導。或是從內訓著手,進公司先接下某個職務,按部就班歷練一些重要部門或子公司,才能在接班時了解公司的全盤狀況。
甚至,應該及早讓接班人與老臣共事,例如成立經營服務中心(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MSC),讓接班人以服務、協助的角度與各部門資深幹部合作,一起完成重要專案,建立彼此的溝通管道與默契,才不會在接班時手足無措,叫不動老臣。
二代未必都有能力接班,不要勉強
企業創辦人若想讓子女接班,最好及早詢問他們的意願,真的願意接嗎?確認子女有意願做,是一大關鍵,然後就可展開一系列的培訓。一般來說,二代有能力又願意接,是最好的情況。
如果二代毫無接班意願,或有意願但能力不足,我覺得不要勉強,以免到後來經營不善,跟老臣又不合,對公司反而造成傷害。最後公司營運走下坡,既對不起支持公司的股東,子女也累壞了身體,對公司更是不好,得不償失。
子女們一起共事不容易,可用子公司或獨立公司分權
另一個常見情形,是子女共事不容易。企業創辦人常把好幾個子女都安插到公司任職,執掌不同部門,有的管財務,有的管業務,有的管研發。這幾個部門如果互不影響,沒有太多糾葛與權力牴觸,可能還好。但如果任務執行上有些交集,產生衝突,這時候就很麻煩。有時候想管又不敢管,因為都是兄弟姊妹,管了可能會造成反彈,也可能對方因為是親人身分,有恃無恐,拒不配合。
如果幹部是外人,反而好處理,可以明說,可以把人換掉,甚至可以一起吃飯、拍拍肩膀,把衝突化解於無形。家人之間卻會因此處不好,很難處理。
因此,如果多名子女都想加入家族企業,而事業體的規模也夠大,可考慮讓子女到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去任職,甚至擔任總經理,獨當一面,也能避免子女之間的衝突。而且這些安排對他們的股權並沒有影響,他們在總公司還是有自己的股份。
這個策略,甚至可以驅使企業創辦人去思考,集團有哪些子公司?哪些公司值得投資或併購?或考慮從集團中分拆出一家新公司,新設立一家公司,甚至對公司既有的業務做切割,比如以區域劃分為美國區、歐盟區,讓不同的子女負責,各自的權責清楚,也不會跟其他子女有太多糾葛。
及早做分產、分權規劃,子女各自擁有一片天
企業創辦人要謹記,千萬不要等臨終之際,才規劃子女的分產、分權,太遲了!到時候時間壓力很大,突然之間要分,會衍生許多後遺症,因此我建議要及早規劃。經營權與股權,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
也許創辦人心裡已經有數,哪些子女適合經營企業,哪些不適合。這時候,雖然公司股權分配要力求公平,但在經營權方面,卻可以適才適所,看看誰適合管哪一塊。有些人很內向,有些人長於攻城掠地,可去開拓市場,這些特質往往是天生的,很容易看得出來。
當然創辦人也要有心理準備,即使提早規劃分權,還是有些子女會不愉快,但無論如何,及早規劃都比臨終前更有餘裕,也能避免許多問題。且因為父母還在世,就算有人不愉快,他還是得照做。總好過創辦人不在了,兄弟姊妹之間爭得面紅耳赤,兩敗俱傷。
讓子女各自擁有一片天,不外乎妥善處理錢與權。股權分配公平,錢的問題就不大。至於接什麼樣的職務,也就是權力問題,還是那句老話,有些子女分別執掌分公司、子公司、新事業等,是較好的選擇,相對獨立,可以減少摩擦。及早分權,因為一代創辦人還在,也能從旁輔導當教練,訓練二代獨立,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成功不必在我,分息大家都有份
以公平分配股權為前提,還有一個要點,即妥善規劃分息制度,可在公司章程規定盈餘的30%或更多用於分息。如此一來,即使公司沒有上市櫃,那些沒有參與經營的子女,也能分到息。
如此安排,那些沒有執掌母公司,而是出掌分公司或新興事業的其他兄弟姊妹,跟接班人之間的衝突也會降低,因為成功不必在我,接班人做得好,賺了錢,兄弟姊妹都可以因為分息而受益。
設計好專業經理人制度與激勵
如果企業不是由子女之一來接班,是由專業經理人接班,激勵制度更要設計好。企業主須注重如何提拔專業經理人,讓他們擔起責任,同時,也要適當地給予鼓勵。例如KPI績效獎金、紅利,核心高階主管則直接獲得經營股權獎金等,對不同層級的專業經理人應有不同的激勵辦法。接班人也可以參與分配。
激勵制度設計得好,專業經理人才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事業,公司賺錢,他也獲益。例如每股盈餘(EPS)達到多少,就能領取一定比例的紅利或獎金,甚至讓某些核心幹部入股等,都能使他們更有歸屬感,為公司全力以赴。
結論:經營權與股權分開,及早規劃
□子女願意接班最好,要及早培育,並讓他們與老臣共事。
□如果二代毫無接班意願,或有意願但能力不足,不要勉強,以免到後來經營不善,對公司反而造成傷害。
□子女共事不容易,如果多名子女都想加入家族企業,而事業體的規模也夠大,可考慮讓子女到不同的分公司、子公司去任職,也能避免子女之間的衝突。
□經營權與股權,兩件事可以分開思考。及早分權,因為一代創辦人還在,也能從旁輔導當教練。
□鼓勵子女要有心理建設,成功不必在我,接班人做得好,賺了錢,兄弟姊妹都可以因為分息而受益。
□善用專業經理人,妥善設計激勵制度,專業經理人才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事業,公司賺錢,他也獲益。不同層級應有不同的激勵辦法。接班人也可以參與分配。
最佳賣點 : 從心法到實踐,打造企業的永續基業
這是一本為台灣企業量身打造的傳承指南,由兩位重量級作者聯手獻策!曾國棟先生是大聯大控股永續長、友尚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以其四十年產業經驗,分享企業經營與交接班的洞見。黃文鴻先生為磐合家族辦公室共同創辦人暨董事總經理,以二十餘年國際財富管理與跨境稅務規劃經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