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Money: When Money Thinks for You
作者 | Chris Skinner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智慧金融: 從DeFi到CBDC, 金融科技教父史金納的下一個預言 (附台灣版獨家序言):========================================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為你解答AI |
作者 | Chris Skinner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智慧金融: 從DeFi到CBDC, 金融科技教父史金納的下一個預言 (附台灣版獨家序言):========================================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為你解答AI |
內容簡介 ======================================== 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 為你解答AI時代,交易、支付、銀行與加密貨幣的趨勢! ======================================== 央行數位貨幣(CDBC)正在如火如荼準備中, 這會在金融界掀起怎樣的波瀾? 銀行扮演的角色與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中心化金融」(Ce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爭論不休, 對於加密貨幣的信任仍然面臨考驗, 「混合式金融」(HyFi)會是未來可能的選項嗎? 這是否會影響DeFi的匿名性,或是破壞CeFi的可信性? 金融科技熱潮催生了許多支付與交易相關的新創企業, 它們會威脅甚至顛覆現有的銀行嗎? 或是會與銀行共同創造出嵌入式金融,與全面性的智慧金融時代? $$$$$$$$$$$$$$$$$$$$$$$$ 金融科技教父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 不但被《華爾街日報》選為全球金融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也在聯合國、世界銀行擔任顧問,為無數金融業最高領導人擔任顧問。 奠基於過去對於金融發展的精準預測, 他帶領讀者重新思考未來貨幣、金融、消費與支付的樣貌, 金融會成為植入式的晶片,只需要靠思考就能交易嗎? 銀行是否會不再以實體存在,而是與生活中的各個服務結合? 加密貨幣是否會不再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受到特定形式的監管? 一本讓人大開眼界、充滿期待的金融科技預言!
作者介紹 克里斯.史金納Chris Skinner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客座講師、TEDx講者,《電訊報》(The Telegraph)評為英國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觀察家之一,《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旗下的《金融新聞》(Financial News)和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評為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最近更被列入「瘋狂33人名單」(The Mad 33 List),該名單表彰具有啟發性的變革和轉型領導者。他是11:FS和WP Communications的非執行董事,同時也是多家金融科技和金融公司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WebAccountPlus。他透過每日更新的部落格https: thefinanser.com ,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科技進行獨立評論。他協助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行動銀行之一,並曾為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執行長和領導人提供建議,包括聯合國、白宮、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2023年,他被英國支付協會(Payments Association)授予終身成就獎,該協會是支付領域最大的組織。他同時還是暢銷書作家,本書是他的第十八本著作,之前的著作包括:• 《數位金融永續發展》(Digital for Good),專注於科技和金融如何整合,以應對我們當今面臨的環境和社會問題,並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數位「真」轉型》(Doing Digital),分享進行數位轉型的經驗,這些經驗來自對全球領先銀行的採訪,如BBVA、招商銀行、星展銀行、ING和摩根大通;• 《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展示數位化如何革新世界,並使每個人都能被納入網路並得到服務;• 《數位銀行》(Digital Bank),對銀行數位轉型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分析,並提供公司參與競爭的策略。他還是一位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家,創作了《蛋糕船長和糖果船員》(Captain Cake and the Candy Crew)的五本系列書籍。他還與著名藝術家巴西亞.漢彌爾頓(Basia Hamilton)共同創立了「肖像基金會」(The Portrait Foundation),這是一個鼓勵兒童和藝術發展的非營利平台。 孫一仕審訂者從事金融資訊服務工作逾35年,現為台新金控資訊長。自2013年與團隊翻譯《Bank 3.0》,致力於引進國際金融發展趨勢及創新觀點,期望能夠提供台灣金融產業不同的視角。蕭俊傑IBM諮詢台灣的合夥人,擔任銀行核心現代化與大規模數位轉型團隊的負責人,協助金融業規劃並執行核心轉型、數位創新、以及流程優化,目前已在金融及資訊產業有超過25年的大型及複雜系統開發及計畫管理經驗;除此之外更是金融指標書籍之翻譯人,和團隊共譯有《Bank 3.0》、《Bank 4.0》、《數位「真」轉型》及《數位金融永續發展》等十本書,且仍持續向前邁進中。
產品目錄 台灣版獨家作者序 我們該如何前進?審訂者序 關注發展趨勢,建立競爭優勢前 言 去中心化vs.中心化金融的新解答第一章 當金錢具備智慧第二章 什麼是金錢? 第三章 邁向智慧金錢的世界第四章 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第五章 去中心化貨幣的案例第六章 央行數位貨幣(CDBC)的全球發展趨勢第七章 混合式金融是解決方案嗎? 第八章 打造金融元宇宙第九章 金融科技會成為泡沫嗎?第十章 銀行能掌握機會嗎? 第十一章 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第十二章 人工智慧金融將如何影響政府和監管機構? 第十三章 智慧金融對你我的影響第十四章 人工智慧與綠色金融第十五章 未來是什麼?結 語 智慧支付與智慧金融的未來
書名 / | 智慧金融: 從DeFi到CBDC, 金融科技教父史金納的下一個預言 (附台灣版獨家序言) |
---|---|
作者 / | Chris Skinner |
簡介 / | 智慧金融: 從DeFi到CBDC, 金融科技教父史金納的下一個預言 (附台灣版獨家序言):========================================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為你解答AI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90248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3902480 |
誠品26碼 / | 2682653208002 |
頁數 / | 384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審訂者序 關注發展趨勢,建立競爭優勢/孫一仕
2008年對金融業來說,發生了兩個重大的事件:一是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閉,掀起了全球金融海嘯;二是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發表論文〈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啟動了虛擬貨幣的世界。隨著金融海嘯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對每個人都產生了影響,而引起金融海嘯的金融機構並沒有被追究應負的責任。因此,大眾對金融機構產生了極度的不信任。2011年的「占領華爾街」(Occupy Wall Street)是各種抗議運動中的代表行動。
另一項趨勢則是2010年出現的金融科技,其中一項理念是金融行業是古老的行業,應該用先進的科技「顛覆」這些跟不上時代又不受信任的機構。「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更是某些人認為可以取代金融機構的最佳解決方案。
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金融服務的未來」(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從六個領域分析,金融科技將會為金融產業帶來顛覆性創新。因應這些趨勢,金融機構也進行各種數位化的嘗試,有的銀行甚至期許成為「具備金融執照的科技公司」。
金融業過去十餘年來進行各種嘗試,提出各種預測,也經歷各種事件。史金納2024年的這本新書,回顧這段充滿變化的時代,並提出了他的專業觀點及預測。作者的著作對台灣的金融業並不陌生,從2014年第一本《數位銀行》(Digital Bank)開始,陸續在台灣出版了《價值網》(ValueWeb)、《數位「真」轉型》(Doing Digital)、《數位金融永續發展》(Digital for Good)。
本書在前言中即提出了一個基本的概念:「cannot have money without government」。government可以翻譯為「政府」,也可以是「治理」。作者在本書闡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任何牽涉到大眾財產的事物都需要被治理,以保護普羅大眾。
作者在第一章「當金錢具備智慧」中探討了他所定義的「智慧金錢」。「智慧金錢」是由機器基於演算法以及從數百萬個不同地方所取得的資源,來進行管理和指揮。未來可以將生成式AI整合到與金錢相關的所有活動,進而讓我們不想思考的金錢相關事務委派給機器,我們只要關注想要達到的目的,而不需要操心執行的方式。當想要一台iPhone時,如何以最適當的方式支付(現金、信用卡、先買後付),都不用我們操心。
第二章「什麼是金錢?」中,作者從定義「金錢」開始,提出了金錢的關鍵特徵是價值儲存、交換媒介、計算單位。但是,這些關鍵特徵都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探討「信任」的基礎,就有「信任國家」的「中心化金融」以及「信任網路」的「去中心化金融」的不同觀點。作者說明了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個別特性及彼此的差異。
作者在第五章「去中心化貨幣的案例」章節中,全面探討了加密貨幣,從加密貨幣的特性、演進、現況以及在加密貨幣領域近期的重大事件,如Terra-LUNA、Celsius以及FTX,這些事件都加深了人們對加密貨幣的疑慮。但是,加密貨幣的存在已經是事實,也不會消失。因此,世界各國的監理機構及金融機構也開始正視加密貨幣,並開始規劃如何因應。
各國政府因應的政策之一,就是評估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利與弊。作者在第六章「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全球發展趨勢」探討央行數位貨幣的種類,並簡要說明美國、歐盟、中國、英國在央行數位貨幣的規劃,以及央行數位貨幣可能碰到的問題。
既然「中心化金融」(CeFi)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各有優缺點,作者提出了「混合式金融」(Hybrid Finance,HyFi)是否為解決方案。在第七章,作者闡述了他心目中的「混合式金融」:中心化金融用於大事,也就是投資和貸款;去中心化金融用於小事,也就是一般支付和交易。作者心目中的「混合式金融」是結合了央行貨幣的穩定性以及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優勢,可能是某種形式的穩定幣。
作者所描繪的未來金融,除了在網路上運行的「混合式金融」機制外,還在第八章「打造金融元宇宙」中探討了Web 3.0,這是一個公共網路,資料和內容都將註冊在區塊鏈上並被代幣化。作者進一步探討「元宇宙」,吸取從《第二人生》(Second Life)所得到的經驗。隨著新世代習慣於網路上活動,作者認為「元宇宙」或是他所說的「金融宇宙」(Finverse),將會是金融業需要持續關注的趨勢。
從2010年開始的金融科技風潮,催生出許多的「獨角獸」企業。金融科技公司宣稱將會「顛覆」金融業、「取代」金融業,一時之間引起了金融業的高度關注。作者在第九章「金融科技會成為泡沫嗎?」中,探討了過去十餘年來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業關係的改變,其中改變的因子包括金融業的特性以及整體大環境的變化,都對現今金融科技產業產生巨大影響。作者認為,未來金融科技業將會是金融業的夥伴,而不是敵人。
銀行要如何因應新的變局?作者在第十章「銀行能掌握機會嗎?」表達了他的觀點。首先,他認為銀行已經開始逐步接受加密貨幣,雖然只是將加密貨幣定位為「資產或證券」,提供託管服務以及交易服務,但已經逐步調整過去的觀念。隨著加密貨幣這類銀行從未深入了解過的科技進入銀行體系,作者分析了過去大型銀行因應金融科技所採取的策略,特別以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銀行(JPMorgan)為例。雖然其在2023年IT預算達到150億美元,但並未獲得與金融科技公司類似的金融創新,反而在經營成本上持續增加。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與銀行的特性有關。無論是過去的技術局限、新技術如雲端運算的引入,還是人才的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銀行的發展。因此,作者認為,為了應對這樣的衝擊,銀行應該回歸到自身最重要的優勢─「信任」及「安全」,並以此為基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互補,進而將銀行轉型為「樂高銀行」。
規模相對較小的銀行無法像摩根大通一樣投入龐大的IT預算,只能探索眾多創新科技的變化,力圖不會落後。作者的建議是,停止試圖成為萬能的全能銀行,專注於幾件事並做到最好,並以謙虛、合作、開放的態度與生態系統建立關係,提供客戶所需的服務。
作者同時預期未來的銀行會是「嵌入式金融」的提供者,將金融服務無形地整合進客戶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金錢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將「智慧」嵌入金融服務,提供關切及建議,讓所有的客戶以最適合的方式處理金錢,而不僅僅是提供消費服務。作者在此章節也討論了數位身分在未來的金融世界所扮演的角色。
第十一章「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作者描述了他認為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的想像,產生出理解客戶的想法、需求和情感的「參與式銀行」(engagement banking),達到作者期待的「智慧金錢」將客戶所有個性(生活方式、情感和信念)融入其財務關係中。作者也探討了對人工智慧應用於金融的看法,人工智慧可以是金融的助手,取代了本就該自動化的高重複性工作,但是也會產生出金融業從未面對的風險結構。
第十二章「人工智慧金融將如何影響政府和監理機構?」中分享了,歐洲議會在2023年6月所通過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EU AI Act),將人工智慧系統分為四個風險等級:不可接受、高、有限、最小或無,進行管理。也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問題,人工智慧所產生的競爭優勢,將會讓沒有能力或資源跟上的銀行及個人淪為輸家,而當人工智慧應用的競爭出現「大者恆大」時,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否有益?
第十三章「智慧金融對你我的影響」,作者提醒銀行要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當數位有可能取代實體現金時,實體現金對客戶的意義。不論是在探討金融科技與銀行的競爭,或是CBDC與加密貨幣誰將勝出,能夠決定哪個觀點正確的只有一個因素─客戶。客戶的觀點是什麼?他們信任誰,以及他們想如何生活?
第十四章「人工智慧與綠色金融」則延續作者前一部作品《數位金融永續發展》對於永續發展的觀點,提出了「再生金融」(Regenerative Finance)這一個全新的概念。「再生金融」(ReFi)是再生經濟,利用 Web3 來解決氣候正義和公平問題,以系統化激勵的措施,使再生場所變得可行,用重視關懷和自然的再生系統來替代現有機制。期待這樣的機制能夠引導「綠色金融」的實現。
第十五章「未來是什麼?」是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想像2030年會是什麼樣的世界以及金錢扮演的角色。金融服務會像通訊一樣成為基礎建設,許多的應用將已整合其能力,提供不同的服務。現金仍將存在,但是不再是實體,而是以數位形式存在,提供即時、可信賴且完全匿名的價值轉移。而到了212X年,一百年後的世界,雖然銀行仍然存在,但不再是以實體存在,而是提供嵌入式服務的一系列金融流程。
作者於本書所提出的某些觀點,似乎尚未完全適用於台灣,但是可以預期在可見的未來,將會如同其他創新觀點及科技逐漸地影響台灣。筆者建議讀者可以以作者觀點為出發點,密切關注發展趨勢,當時機成熟時,投入足夠的資源建立競爭優勢。
本書能夠在英文版出版後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繁體中文版的出版,要感謝此次負責出版的商周黃鈺雯小姐及團隊,也謝謝歷次共同合作的夥伴台灣IBM公司的蕭俊傑先生,有了大家的同心協力,才能完成持續將創新觀念介紹給台灣金融業的初衷。
2024年8月
內文 : 第六章 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全球發展趨勢
什麼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
CBDC是指一個國家法定貨幣的數位形式,換句話說,就是你今天在口袋或錢包裡擁有的紙幣和硬幣的數位版本。幾乎每個政府都在開發其貨幣的數位版本,以確保能夠監管數位活動,並將DeFi這種去中心化金融結構排除在外。這是因為如果你在DeFi結構中進行交易,政府很難對其徵稅和控制,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大問題。截至目前,幾乎一半的數位貨幣都處於開發、試驗或推出階段。
CBDC的主要特徵包括:
完整性:貨幣必須安全,適用於所有人,且無成本或成本極低。隨著整個經濟體系數位化、且現金逐漸消失,貨幣政策需要轉向數位技術。
韌性:依賴單一外國來源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並非健全的做法(例如烏克蘭戰爭期間的能源危機)。數位貨幣的形式必須建立在具有數位韌性的關鍵基礎設施上,並考量到跨境交易的需求。
整合性:貨幣必須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讓所有人能夠取得,也不需要銀行帳戶。
單一性:金錢也必須以數位現金的形式持有(但穩定幣不符合這一規範)。
安全性:必須有專門的設計,來應對數位基礎設施中出現的新風險。
隱私性:在資料處理上必須盡可能地接近現金,實現完全的中立性。換句話說,它必須具有類似現金的匿名性這個核心特徵。然而,沒有任何CBDC能夠真正像現金一樣私密,因為它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匿名。
正在開發中的CBDC
隨著技術進步帶來一波新的私營部門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數位錢包、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以及新的數位資產如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美國聯準會和全球其他中央銀行,正在探索發行CBDC的潛在好處和風險。
數位美元
為了推動關於CBDC廣泛且透明的公共對話,討論一般性的CBDC以及美國CBDC的潛在好處和風險,美國聯準會於2022年1月發表了〈貨幣和支付:數位轉型時代的美元〉(Money and Payments: The U.S. Dollar in the Ag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報告。截至目前,美國聯準會尚未決定是否發行CBDC,並且只有在通過授權法律後才會發行。
美國聯準會認為數位美元有許多好處。例如,它可以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一種方便的電子形式央行貨幣,具備安全性和流動性;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建立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平台;提供更快速和更便宜的支付方式(包括跨境支付);並擴大消費者接觸金融系統的機會。
同時,它也指出了缺點,認為:「CBDC可能帶來某些風險,並引發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問題,包括它可能影響金融部門的市場結構、信貸成本和可獲得性、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及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因此,當決定要引進數位美元時,聯準會將確保它能夠:
為家庭、企業和整體經濟所提供的利益,超過任何成本和風險
比其他替代方案更能有效地實現這些利益
補充而非取代現有的貨幣形式和提供金融服務的方法
保護消費者隱私
防範犯罪活動
獲得來自主要利害關係人的廣泛支持
數位歐元
歐盟在2023年6月啟動了數位歐元的正式提案。這些提案的重點是確保現金不會被取代,而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歐元來補充。提案摘要如下:
關於歐元現金的立法提案:旨在保障現金的角色,確保它被廣泛接受為支付手段,並使其在歐元區內讓民眾和企業易於獲得。
建立數位歐元法律框架的立法提案:作為對歐元紙幣和硬幣的補充。它將確保民眾和企業在當前私人加密貨幣的選項之外,擁有一種額外的選擇,能夠以一種在歐元區內廣泛接受、成本低廉、安全且有彈性的公共貨幣形式進行數位支付(作為現有私人解決方案的補充)。這些提案一旦被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通過,將建立起數位歐元的法律框架,但最終是由歐洲央行決定是否以及何時發行數位歐元。
歐盟宣布這一消息時強調,這並不是政府用來跟蹤和監視人們的工具。歐洲和各國央行不會獲得數位歐元使用者的身分細節。然而,批評者擔心這將提供一種方式讓政府窺探人們的購買行為。陰謀論者甚至認為,數位歐元是一個祕密計畫,用來逐步淘汰現金,並監控人們的購物習慣。
儘管如此,負責金融服務、金融穩定性和資本市場聯盟的專員麥瑞德.麥吉尼斯(Mairead McGuinness)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認為數位歐元的好處遠遠超過其負面影響:
就像實體歐元一樣,數位歐元可以在歐元區內的任何地方使用。它的功能類似於現金─提供一種可靠且易於取得的支付形式,但以數位方式實現。因此,首先,它將確保歐元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關鍵作用。
其次,數位歐元可以支持普惠金融。沒有銀行帳戶的人或其他弱勢群體極度依賴現金,而現金的使用量正在減少,這可能會讓他們面臨風險。數位歐元將為每個人提供一種數位支付選擇─甚至可以在沒有銀行帳戶的情況下使用。
第三,單一的數位貨幣可以支持創新。歐洲目前的支付系統都是國內或國際性的,沒有針對歐洲的選項,而且已經過度依賴像Visa、萬事達卡或PayPal這樣的公司。
數位人民幣
中國對CBDC的計畫已經開發了十多年,始於2014年,並於2020年在四個城市試行。9這四個城市分別是深圳、蘇州、成都和雄安。到2022年9月,試行城市已擴展到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在內的超過二十三個城市。該系統像一般金錢那樣可透過應用程式操作,與國內的主要支付業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容,稱為數位人民幣(e-CNY)。
根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10中國人民銀行導入數位人民幣有兩個不同但相關的目標。
第一個長期目標是,打造一種可與其他數位貨幣(如比特幣、穩定幣和其他CBDC)競爭的數位貨幣,同時確保人民幣繼續成為中國的主導貨幣。
第二個更直接的目標是,透過提供一種類似現金的數位支付方式,來改變中國目前的支付系統:這種支付方式所有人都可用,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並促進支付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競爭。
數位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全力支持,並由支付服務提供商營運。它允許更大的匿名性以及更妥善的個人資訊保護,但仍保留足夠的紀錄,以追查洗錢和逃稅等非法活動。中國人民銀行推出數位人民幣時,遵循了四項指導原則:
1. 數位人民幣將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
2. 持有數位人民幣的數位錢包不被視為銀行帳戶,因為它們只需要手機號碼即可使用。
3. 數位人民幣不能支付利息。
4. 只有銀行可以將數位人民幣轉換為存款,反之亦然。
數位人民幣的指導原則,背後的一個重要考量是防止銀行的「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透過將數位人民幣定義為狹義貨幣(在銀行術語中稱為M1)並禁止支付利息,中國人民銀行認為數位人民幣僅會在有限範圍內流通,用於替代現金,而不是替代銀行存款。
有趣的是,圍繞數位人民幣的試驗和測試結果令人失望。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北京和深圳等幾個城市,免費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的數位人民幣,以鼓勵市民使用這種虛擬貨幣,但效果並不顯著。截至2022年8月底,使用該貨幣的交易總額僅為1,000億元人民幣(約145億美元)。相比之下,支付寶應用程式每月平均處理約1.6兆美元的交易量,是當時數位人民幣每月交易量的數千倍,這個情況應該不難理解了。
數位英鎊
英格蘭銀行已經花了幾年時間研究數位英鎊Britcoin,聲稱它將「錨定在英國流通的所有貨幣的價值和穩健性」。
「問題不是應不應該,而是如何發展代幣化交易在中央銀行貨幣中結算的機制。」
──英格蘭銀行金融穩定副行長喬恩.康利夫
數位英鎊的願景是能像現金一樣使用並保持其價值,但不會產生利息或成為投機者的工具。負責這些工作的領導者是英格蘭銀行CBDC專案的負責人湯姆.馬頓(Tom Mutton),他表示,數位英鎊最終可能會運行在非區塊鏈的軟體上。區塊鏈的分散式資料庫技術是加密貨幣的基礎,並被幾個CBDC所使用。
2023年,英格蘭銀行試驗了幾種不同版本的帳本,包括類似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所使用的公共區塊鏈,以研究哪種選項最適合用於英國的CBDC。它將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中評估技術和政策需求,然後才會做出最終決定。最早的CBDC可能會在未來的五年內出現。
CBDC 的實際情況
同時,我們應該記住,某些CBDC已經在運行中。例如,奈及利亞於2021年10月推出了CBDC─eNaira,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一年後,儘管國內許多投資者對加密貨幣興趣濃厚,eNaira卻幾乎沒有被使用,可能需要重新設計和重新推出。
儘管奈及利亞新設計的奈拉(naira)紙幣供應嚴重短缺,但該國人民並不願意使用eNaira,反而更喜歡使用加密貨幣。奈及利亞的加密貨幣交易總量達到4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位居全球第三。根據Statista在2020年的一項線上調查,32%參與調查的奈及利亞人使用了加密貨幣,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
為什麼會這樣?奈及利亞人喜歡交易,每月進行超過一百萬次的加密貨幣交易(數據截至2020年),但更重要的是,許多非洲國家的人民不信任政府或政府發行的貨幣。看看辛巴威就知道了,或者更廣泛地說,看看委內瑞拉。因此,薩爾瓦多和中非共和國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13另一個原因是,人民們正在學習如何在無需手續費或中介的情況下,輕鬆自由地在各國家邊界之間,進行即時的點對點資金轉移。這些都是去中心化貨幣的主要優勢。
與此同時,中央銀行、政府和監管機構,仍在努力鼓勵更多人採用CBDC。例如,當牙買加政府於2022年夏天推出自己的CBDC─JAM-DEX時,為前十萬名註冊的牙買加人提供了2,500牙買加元(約16美元)的獎勵存款。然而,只有三萬六千人利用了這一計畫,因此它透過「確認客戶身分」的KYC計畫,將計畫擴展到沒有銀行帳戶的人。儘管如此,它仍未成功。經過初次推出的慘淡迴響之後,牙買加政府於2023年3月引入了另外兩個獎勵計畫,以提高JAM-DEX的採用率。
這些關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貨幣的例子,清晰地劃分了對政府的信任與對網路的信任。當今,特別是在經濟不穩定和掌權者腐敗的國家,人民更願意透過一個民主的網路來控制他們的資金,而不是依賴一個專制的機構。
2022年,美國國會詢問摩根大通的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CBDC將如何影響該行部署資本的能力。他回答:「如果執行順利,那就沒問題,但我不相信會執行順利。你不可能讓聯準會來經營客服中心。銀行服務的內容遠遠超過處理那些移轉資金的代幣。」
戴蒙先生的回答讓我想起了著名美國哲學家尤吉.貝拉(Yogi Berra)的一句話:「理論上,理論和實踐之間沒有區別。但在實踐中,確實有差別。」
我們需要CBDC嗎?
CBDC是對加密貨幣的一種回應,聲稱這種代幣化數位貨幣的安全性和運作,將比由公民網路發行的貨幣更加安全、穩健和可靠。這一主張受到DeFi社群的挑戰,他們認為可以輕鬆建立無需中央控制的分散式價值網路。這是兩者之間的衝突和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混合式金融─HyFi應運而生。在混合式金融中,我們有傳統的金融系統,由銀行經營、受到政府支持,擁有過去五十年建立的基礎設施。這是一個被廣泛認識、信任和使用的系統。然後,我們有一個新的金融系統,由科技專家經營、受到網路支持,擁有過去十五年建立的基礎設施。問題在於,後者是未知的,僅被少數人信任與使用。兩者之間存在衝突,我想知道最終何者會勝出。但問題是,是否需要有一個勝者呢?
例如,SWIFT是一種由數千家銀行使用的訊息傳遞服務,用於快速、準確和安全地匯款到海外,它正試圖實現全球跨境數位貨幣的使用。其想法是,SWIFT將連結全球所有的CBDC,以便於支付和結算。這是否真的有必要?畢竟,我們已經擁有加密貨幣,這些貨幣已經允許全球無縫的即時貨幣交換,更重要的是,不需任何費用。
SWIFT和銀行社群會聲稱這是必要的。問題在於,加密貨幣並非由銀行和政府經營。然而,在這樣的脈絡下,這似乎有點像是亡羊補牢,畢竟加密貨幣本就存在,它們是真實且正在被使用的,且允許全球範圍內的即時交易,就這點來說沒有任何問題。
核心問題是─有沒有人可以追蹤你的活動。這就是為什麼人們主張將加密貨幣用於日常交易,而將銀行和其發行的CBDC用於長期儲蓄和投資。換句話說,這就是混合式金融。
今天,我們可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全球範圍內的即時交易,沒有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這樣的貨幣可以輕鬆繞過政府和監管系統,也是加密貨幣交易的主要吸引力。這也是問題所在,因為沒有政府或監管系統,一旦資金丟失,將無法追究責任。然而,如果我們需要全球化和可即時交易的貨幣,這正是加密貨幣所提供的功能。
CBDC面臨的七大問題
一種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為,CBDC會允許政府侵犯消費者的隱私,使得每筆支付交易都可以被追蹤和查詢。根據Big Brother Watch的說法,CBDC存在七個主要問題,其中包括隱私問題:
1. 這種解決方案會帶來問題: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推行CBDC,這種貨幣將會改變金融格局、危及隱私和一系列人權,造成安全風險,並且可能無法逆轉地重新定義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
2. 侵犯隱私:鑑於當前的法律背景,特別是反恐法、反洗錢法和調查權法,對CBDC交易的全面監控將是不可避免的。
3. 數位貨幣會控制人們的生活:將大眾的個人財務或福利支付採用程式碼處理,可能導致財務控制、隱私侵犯,並可能違反財產保護權。根據其設定的限制,它也可能對一系列其他基本權利構成嚴重威脅,從言論自由到集會自由,以及免受歧視的保護等。
4. 每個人都會被識別:CBDC不可能在沒有全面數位身分系統的情況下發行,但將數位身分和CBDC結合,會帶來監控、安全漏洞、駭客攻擊/身分盜竊和歧視的嚴重風險。
5. 助長資料利用(data exploitation):CBDC的提供者將能夠使用個人數據,來開展行銷活動和量身訂作的產品與服務。以這種方式利用個人資料,將助長大規模監視與個人敏感資料的利用,給予想要向大眾銷售和行銷的公司無限制的使用權。
6. 可能帶來安全風險:一個中心化的CBDC系統,將創造一個巨大的人口資料平台,這樣一來,就會成為敵對國家和犯罪分子進行網路攻擊的主要目標。具體來說,數位身分和CBDC的結合會帶來嚴重的安全漏洞風險、駭客攻擊和身分盜竊,而一旦被成功攻破,整體人口都將面臨風險。
7. 缺乏民主:開發CBDC的決定不應由中央銀行和政府單方面進行,而應與公民協商,並共同計畫和實施。
中央銀行傾向於忽視這些擔憂,聲稱CBDC不會威脅隱私,並指出隱私是其首要考量。這再次涉及到信任和信念的問題。你信任誰?你相信什麼?
事實上,這也為穩定幣提供了論據。穩定幣的論點是,它們可以提高支付領域的效率,但需要由高品質和高流動性的資產支持,以滿足監管標準。這是中央銀行認為自身擔任關鍵角色的原因,即確保新型貨幣的穩健性、統一性和可信性。因此,如果你將中央銀行結構與去中心化結構整合起來,可能會產生一個解決方案。
最佳賣點 : ========================================
準確預測近20年金融科技發展的領航者
為你解答AI時代,交易、支付、銀行與加密貨幣的趨勢!
========================================
央行數位貨幣(C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