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 (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 疼痛日記) | 誠品線上

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 (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 疼痛日記)

作者 陳韋達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 (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 疼痛日記):終結慢性疼痛不能靠止痛藥!正確治療觀念、管理壓力翻轉高壓,配合抗發炎飲食和核心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終結慢性疼痛不能靠止痛藥!正確治療觀念、管理壓力翻轉高壓,配合抗發炎飲食和核心快走法,擺脫疼痛、打造無痛好體質!掌握睡眠(S)、運動(E)、飲食(E)、日記(D)、壓力(S) 5大關鍵,擺脫頭痛、下背痛、神經痛、纖維肌痛&壓力引起的長期疼痛!.偏頭痛.肩頸痛.下背痛.纖維肌痛症.慢性疲勞症候群若你長期且持續有這些困擾,可能就有慢性疼痛的問題。壓力、睡眠障礙、心理創傷等都可能造成慢性疼痛,長期下來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更可能引起失能。本書透過14堂課,拆解慢性疼痛,打造全新生活型態。Part 1 關於慢性疼痛,你該知道的事第1堂必修課 慢性疼痛和您想的不一樣!第2堂必修課 正確就醫觀念與五大生活須知SEEDSPart 2 關於那些常見的慢性疼痛第3堂必修課 慢性頭痛別輕忽第4堂必修課 3C生活加速慢性肩頸痛年輕化第5堂必修課 慢性下背痛,輕忽不管更難好第6堂必修課 慢性神經痛,痛起來像「放電」第7堂必修課 纖維肌痛症,慢性疼痛大魔王Part 3 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迷思與另類療法第8堂必修課 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迷思第9堂必修課 慢性疼痛的輔助與另類療法Part 4 SEEDS是改善慢性疼痛的關鍵密碼第10堂必修課 壓力引起慢性疼痛,影響超乎想像第11堂必修課 如何一夜好眠修復慢性疼痛第12堂必修課 首創核心快走,有效改善慢性疼痛第13堂必修課 這樣吃,吃出無痛好體質第14堂必修課 用疼痛日記和慢性疼痛直球對決遠離慢性疼痛.首創「核心快走法」緩解慢性疼痛核心快走法是指在快走訓練過程中結合一些核心訓練、重量訓練甚至高強度間歇訓練(HITT),就能藉由核心肌群的強化,放大快走對慢性疼痛的改善效益。專業推薦 (依姓氏筆劃排序)王署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志成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兼副所長陳威明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陳亮恭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許惠恒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劉秀枝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韋達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副院長臺北榮總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 神經內科教授第六屆台灣頭痛學會 理事長學經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醫學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大學 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組商學碩士 (EMBA)美國哈佛醫學院暨麻省總醫院 生醫影像中心研究員榮譽行政院退輔會優良醫師第19屆國家新創獎:以腦波技術實現偏頭痛的精準治療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臺北榮總頭痛團隊)衛生福利部實證醫學競賽 文獻查證組第一名 (基隆醫院團隊)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優良教師臺北榮民總醫院 醫師研究論文獎特別感謝 中醫科/復健科/營養科跨科協力止痛臺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部主任 龔彥穎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王柏堯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臨床營養科科主任 吳柏姍相關著作:《圖解居家長期照護全書【2017暢銷修訂版】:當家人生病 住院時,需自我照顧或協助照顧的實用生活指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推薦序 一本找回無痛無憂彩色人生的實用寶典/王署君推薦序 破解慢性疼痛的14堂必修課,讓你健康有活力/劉秀枝推薦序 雨後書香,疼痛之音:友人的善意提醒/陳亮恭各界專業推薦自序 我終結了慢性疼痛,相信你也可以!前言 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Part 1 關於慢性疼痛你該知道的事破解慢性疼痛第1堂必修課 慢性疼痛和您想的不一樣!—不會痛不是超能力,是一種病什麼是疼痛?一個人說他感到痛,這就是痛!急性疼痛來自身體、慢性疼痛來自大腦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還有許多共病症消炎止痛藥無法治療慢性疼痛慢性疼痛衝擊個人健康與社會經濟,應加以正視破解慢性疼痛第2堂必修課身體疼痛不拖延!積極面對、處理它—正確就醫觀念與五大生活須知SEEDS沒有傷口的身體疼痛該求助哪一科?先做好功課!醫師看診常會這樣問!問卷和日記是診斷慢性疼痛的利器長期身體疼痛,醫師常會做的檢查小心檢查結果的判讀擺脫疼痛,改善生活習慣從SEEDS五大面向做起Part 2 關於那些常見的慢性疼痛破解慢性疼痛第3堂必修課慢性頭痛別輕忽—正確用藥才不會越吃越痛慢性偏頭痛是最常見的慢性頭痛大多是找不到確切病因的慢性偏頭痛不是偏一邊的頭痛就叫偏頭痛,如何診斷?止痛藥過度使用是偏頭痛惡化的最大元凶慢性偏頭痛嚴重衝擊健康與生活品質完治慢性偏頭痛的關鍵:預防療法掌握三原則,正確使用止痛藥止痛藥過度使用,可能會落入藥物成癮的困境良好習慣輔以頭痛日記,能避免偏頭痛發作偏頭痛臨床常用相關藥物參考破解慢性疼痛第4堂必修課慢性肩頸痛—3C生活加速疼痛疾病年輕化慢性肩頸痛有85%以上與肌肉或韌帶傷害有關慢性肩頸痛,可能不只是肩頸問題‧慢性筋膜炎‧合併頭痛的慢性肩頸痛‧頸部的頸椎相關病變‧肩關節的慢性疼痛正確治療,才不會越治越痛正確生活習慣,避免久坐,改善慢性肩頸痛破解慢性疼痛第5堂必修課 慢性下背痛,放著不管更難癒—非高齡專屬!20至40歲才是高危險群!下背痛不是年長者專利不即時治療,慢性疼痛恐難以治療下背痛原因多,主要分成三大類‧機械性下背痛‧內臟器官轉移痛‧非機械性下背痛當各種症狀都上身,恐變成複雜型慢性下背痛下背痛的診斷流程,找出各種可能的線索影像檢查非萬能,下背痛病因仍需臨床確認 慢性下背痛的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與日常保健下背痛非開刀不可的兩個原因打造良好生活型態才能遠離慢性疼痛破解慢性疼痛第6堂必修課 慢性神經痛,痛起來像「放電」—可怕的電流感,惱人的三種神經痛臨床上常見三大慢性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痛是糖友的噩夢控制血糖、定期檢查、注意保養,有助改善帶狀皰疹俗稱「皮蛇」,好發於免疫力低下者帶狀皰疹後神經痛,連衣服磨擦都讓人受不了讓人不敢吃飯的可怕疼痛三叉神經痛注意日常保養,避免誘發神經痛破解慢性疼痛第7堂必修課 纖維肌痛症,慢性疼痛大魔王—一碰就痛!不是無病呻吟常被認為無病呻吟的纖維肌痛症纖維肌痛症的好發對象與診斷標準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五大症狀常見共病症狀,從頭到腳都不對勁病因複雜,「壓力」也是致病因子身體的「痛」其實是心靈的「苦」纖維肌痛症的四個治療重點積極治療,終結疼痛不是夢Part 3 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迷思與另類療法破解慢性疼痛第8堂必修課 慢性疼痛的藥物治療迷思—你所熟知的止痛藥只能治標迷思1、慢性疼痛只能靠止痛藥來治療?迷思2、我的慢性疼痛很嚴重,要吃嗎啡類才壓得下來?迷思3、醫師開抗憂鬱劑是懷疑我的疼痛是憂鬱症造成的嗎?迷思4、慢性疼痛大家用的藥都類似?迷思5、神經穩定劑可以等痛到不行再吃?迷思6、神經穩定劑和止痛藥要分開吃嗎?迷思7、肌肉鬆弛劑可以安眠、放鬆、改善慢性疼痛?迷思8、用藥一個多月還是痛,那藥是否對我沒效?迷思9、神經穩定劑要吃一輩子嗎?迷思10、我的慢性疼痛就算不治療遲早會好?BOX 搭配疼痛日記與用藥記錄,就醫時更能對症下藥破解慢性疼痛第9堂必修課慢性疼痛的輔助與另類療法—多元治療有助止痛,但切勿本末倒置慢性疼痛的中醫治療疼痛緩解:藉針灸、拔罐、外敷貼布等改善氣結體質調理:藉飲食、中藥、練功等改變易痛體質認知行為療法與正念,學習減壓、與疼痛共存重覆性經顱磁刺激(rTMS),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熱療能緩解疼痛,熱水浴效果更勝藥物正規的藥物治療並落實日常保健才是王道Part 4 SEEDS是改善慢性疼痛的關鍵密碼破解慢性疼痛第10堂必修課壓力引起慢性疼痛,影響超乎想像—搞定壓力就是克服慢性疼痛的捷徑短期的巨大壓力事件可誘發慢性疼痛長期壓力也可以啟動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不只是痛!壓力影響身心超乎你想像該怎麼知道自己壓力過大?從「身」解構壓力改善疼痛了解自己的疼痛因子,從健康生活型著手改善從「心」解構壓力改善疼痛治療疼痛,壓力管理也很重要從「靈」解構壓力改善疼痛自我探索與社會連結,緩解疼痛不可少不要獨自面對壓力,有益疼痛療癒破解疼痛第11堂必修課如何一夜好眠修復慢性疼痛—慢性疼痛病人有2 3都睡不好睡得好,才能修復組織、抗發炎,告別疼痛為什麼睡不好?先排除原發性睡眠障礙身心平衡,大腦健康才睡得好這樣做,有助提升睡眠品質改善失眠,別被安眠藥綁架不要執著一夜好眠,睡得著才能反轉失眠破解疼痛第12天必修課首創核心快走,有效改善慢性疼痛—運動遠離慢性疼痛,強化核心肌群最重要只要願意持續運動,就能打造無痛體質運動可以訓練大腦,從身心靈開始著手運動概分三大類,改善各種不適症養成運動習慣,達到一定的頻率和強度很重要快走是最完美的運動,隨時都能開始首創「核心快走法」改善慢性疼痛重點不在走幾步,而在持之以恆破解疼痛第13天必修課這樣吃,吃出無痛好體質—NG飲食會導致肥胖、慢性發炎和疼痛奉行抗發炎飲食,打造無痛體質如果你肌肉量不足,蛋白質不可少如果你想減重要留意熱量攝取如果你反覆腹瀉或便祕,嘗試低腹敏飲食攝取魚油、輔酶Q10和維生素D,抗氧化和發炎飲食貴在適時適量、均衡完整破解疼痛第14天必修課遠離慢性疼痛不是夢—用疼痛日記和慢性疼痛直球對決脫離慢性疼痛,評估與追蹤很重要疼痛日記不只是疼痛的日記利用疼痛日記加強治療的信心利用疼痛日記把保養對策內化為習慣改變認知,消除未知恐懼,帶著安全感前進!永遠保持希望,你一定會好!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 (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 疼痛日記)
作者 / 陳韋達
簡介 / 全彩圖解 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 (附緩解疼痛核心快走法影音示範 疼痛日記):終結慢性疼痛不能靠止痛藥!正確治療觀念、管理壓力翻轉高壓,配合抗發炎飲食和核心快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7268858
ISBN10 /
EAN / 9786267268858
誠品26碼 / 2682570258005
頁數 / 248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X23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自序
我終結了慢性疼痛,相信你也可以

2010年7月,我在台北榮總的神經內科擔任主治醫師,很榮幸能獲得獎學金的資助,和家人前往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進修兩年。行前,親友的踐行、同事的歡送,還有許多病人的祝福與勉勵,我都面帶笑容、感恩的收下,但是,那段出國前後的時光,也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時候。
除了每天半夜和時差12小時的波士頓那邊有聯絡不完的事情,要跟老師的實驗室聯絡、要安排住居、要安排醫療保險、還要安排兒子的就學等等。除了語言的隔閡,導致聯絡卡卡,更別提美國人超級會休假的,好不容易電話打通,卻是代理人告知不在。而白天在榮總的臨床、研究與教學等各種任務,一樣也沒少。
我突然發現,每天這樣像陀螺般快轉一段時間後,自己開始失眠、這裡酸、那裡痛,而且疲累到不行。不但怎麼睡也睡不飽,每天頭重腳輕,而且整個人變得很不快樂。那時,我幫自己安排了一些抽血化驗,但是結果都很正常。
還記得出發前的一次門診,我忍著疼痛和疲勞上陣。一位老榮民例行回診拿藥,問護理師怎麼沒有幫他預掛下一次的號,在得知我要出國進修兩年,當場老淚縱橫,衝回診間,伸著羸弱顫抖的手臂,上面還刺著「肅清共匪」,邊拭淚邊哽咽說著:「醫官,我可能等不到你回來了,但你一定要努力為國爭光!」當下,我忍不住壓力潰堤,行醫過程中第一次在病人面前流淚失態。
我是一個不喜歡驚喜的人。但是,踏上美國領土後的前幾個月,每天「驚喜」不斷。不是兒子的夏令營忘了安排、疫苗證明不完備要補檢驗、更別提和銀行、社區管委會打交道的種種鳥事。到波士頓滿月那天早上,我起床發現一顆牙齒的補綴掉了,臨時請假約了社區牙醫的診。還好,不到十分鐘,牙齒就順利填補完畢。沒想到,一看帳單,要自付200美元,下巴差點沒掉下來。原本還想到進修的麻省總醫院掛號看看為什麼這陣子身體累到不行而且到處痛,這帳單讓我念頭全消。
來美三個月後,我和太太的進修逐漸上軌道,兒子也適應了學校。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全身疼痛,好像好了一點,雖然還是常常被疲累感淹沒,但至少可以睡得比較好了。
一天,我到實驗室討論研究結果,大家閒聊起運動。老師問我,平常做什麼運動?我答:「偶爾慢跑。」
「跑多遠?」一位同事好奇地問。平常跑操場4、5圈當運動的我順口答道:「大概1500-2000公尺吧!」結果發現,在場許多同事忍俊不住。孤陋寡聞的我事後追問,才知道每年在波士頓舉辦的馬拉松是全球最具歷史、最負盛名的公路賽跑賽事。「在波士頓提到慢跑,沒人只跑這種距離的啦!」
被刺激之後,我開始養成慢跑的習慣。租屋社區旁有個漂亮的湖,繞一圈大約5公里,從一開始半走半跑,幾個月的堅持之後,我可以一口氣跑完。在波士頓慢跑,真的是一大享受,氣候乾爽適合跑步不說,四季變換之下的湖光山色,真的是撫慰了一位異國旅人的不安定感。就在堅持規律跑步後的半年,我突然發現,困擾我好一陣子的全身痛、疼累感、頭重腳輕、失眠等等都不藥而癒,憂鬱的心情也一掃而空。我不會再因生活中突發的驚喜而煩悶,也能開始享受國外生活的點滴幸福。在波士頓那兩年,正是哈利波特大紅大紫的年代。為了鼓勵兒子英文閱讀,我和兒子約定好:他每看完一本哈利波特,我們就跟著進電影院追一集。到今天,我還清晰記得兒子看完每場電影後一臉的興奮和滿足。
隨著疼痛醫學的進展與臨床經驗的累積,回國後,我才發現,自己進修前後那段日子的不明酸痛與疲累,應該就是壓力所引發的「纖維肌痛症」,隨即展開十年與此病有關的慢性疼痛臨床研究。為了管理壓力,我持續運動與健康生活,也終於在50歲時,成功解鎖人生初馬。
儘管纖維肌痛症對各位來說相當陌生,其實,每100人中,至少就有兩、三人是纖維肌痛症。除了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身體多處疼痛,纖維肌痛還會帶來疼累、失眠、憂鬱與記憶力退化,可說是一種常見而且影響身心各層面的慢性疼痛。即使沒聽過纖維肌痛症,各位身邊應該不乏長期肩頸痛或下背痛的人吧?總之,這些慢性疼痛影響全球20% 的人,雖然不會致命,但卻大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與國家生產力。更重要的是,慢性疼痛多數都可以有效的治療,沒有人應該受此無盡的折磨。因此,各種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不論有無醫療實證支持,都有許多門診的病人甘願花大錢尋求解脫。
每每面對這樣的病人,我都花時間、花心力跟他們好好病解,就像留聲機般,一次又一次地重覆播放。然而,即使在門診說上千遍上萬遍,能幫助的病人畢竟有限,再加上慢性疼痛近年雖受國外醫界、學界的廣泛重視,但國內相關的中文原著資料還很少,因此,動筆寫本書,就成了我的初衷。
「青春才幾年,疫情就三年。」從三年前起心動念起草這本書,我就在因緣際會下轉職衛福部基隆醫院擔任副院長而投入防疫,這本書,也隨之擱置。今天,這本書的完成,我要感謝天、感謝所有投入防疫的醫護與大家。疫情順利退散後,我才能有一點心力完成一項人生夢想清單。
其次,我要謝謝和我一起完成本書的台北榮總團隊,包括復健部林柏堯物理治療師,我們一起發想出「核心健走法」這種適合慢性疼痛、結合有氧同時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更感謝柏堯協助拍攝動靜態影音,讓大家充分瞭解核心健走如何進行。
謝謝傳統醫學部的龔彥穎主任,他從中醫的觀點,解構傳統醫學如何透過體質調理與各種手法來治療慢性疼痛,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完整。
謝謝營養部的吳柏珊主任,從營養師的專業,教大家如何從吃改善發炎體質、增肌減脂來遠離疼痛。對於合併腸躁症的慢性疼痛病人,她還教妳如何進行目前最熱門的低腹敏飲食。當然,我還要感謝老婆和一雙兒女的支持與體諒,允許我缺席一些聚會與陪伴,投入本書的寫作。還有,兩位跟隨我多年的助理何沛儒、林依柔小姐的種種協助,讓本書順利完成。原文文化出版社的瀞文主編與小玲總編,沒有你們的鞭策與不離不棄,本書可能還在天上打轉無法落地。
企業家兼投資人納瓦爾.拉威康特說過:「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我從這本書的種種實踐中,自己走出了慢性疼痛。相信,你也一定能!



前言

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

慢性疼痛影響全球20% 的人,雖然不會致命,但卻大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與國家生產力。慢性疼痛帶來的衝擊,更是身、心、靈全面性的。許多病人甚至覺得,慢性疼痛的折磨比失去生命還難受。
其實,慢性疼痛多數都可以有效的治療,而我想告訴你的是:「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
首先,慢性疼痛它不是痛,是一種苦,和壓力高度相關;其次, 多數的慢性疼痛不是來自身體組織的損傷,而是來自大腦的過度保護作用;再者,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不但無效,還可能有反效果,唯有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揮別疼痛。
這本書透過14 堂課來拆解慢性疼痛。第1、第2 堂課介紹慢性疼痛的概念以及臨床如何確定診斷。第3 至第7 堂依部位介紹各種常見的慢性疼痛。第8、第9 堂課簡介各種臨床常用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包括中醫等等。第10 至第14 堂,則是教讀者如何以SEEDS (Sleep, Exercise, Eat, Diary, Stress)的架構,打造健康生活型態, 也就是遠離慢性疼痛的五大生活須知。
如果你是慢性疼痛病人,我想藉由本書教你,如何配合臨床治療,並利用日記管理,打造全新的健康生活型態,你,一定會好。
如果你是慢性疼痛病人的親友,我想藉由這本書,告訴你為什麼他們的身體這麼敏感,連變天也不舒服;為什麼他們的個性那麼敏感, 有時難以相處。雖然他們老是被人誤解裝病,但是,你可以成為他們生命中的貴人,領著他們找回彩色人生。
如果你從沒聽過慢性疼痛,我也想由藉這個機會告訴你,面對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如何吃、如何睡、如何運動、如何管理壓力,才能打造一個遠離疼痛的健康體質!

推薦序1
一本找回無痛無憂的實用寶典

王署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講座教授、臺北榮總副院長

韋達醫師從住院醫師年代就對疼痛學充滿興趣。還記得那時我剛從美國進修頭痛歸國不久,國內的頭痛醫學正在萌芽。查房時,韋達會問我許多觀察入微的問題,例如:「這個慢性頭痛的病人說他頭痛大痛有九分,怎麼表情看起來不像很痛的樣子?」「慢性頭痛會不會是一種人格異常?不然這些病人怎麼個性都有點兒像?」。隨著慢性疼痛的臨床研究進展,這些有趣的問題大致都有了答案,但韋達仍持續不斷地透過臨床、研究與教學,鞭策自己在這個領域成長精進。
韋達也是一個很有創意很有文采的人。行醫過程中,我們一起創新發想,完成了許多重要的偏頭痛研究,發表在頂尖的學術期刊。同時,韋達可以把艱澀的研究成果,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透過演講或文筆,解釋給非專業人士聽。他還常創造各種口訣,教導年輕醫師牢記各種疼痛疾患的診斷標準,至今一直被延用。韋達在擔任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期間,還有一大創舉,就是舉辦全國性的「偏頭痛繪畫比賽」與「偏頭痛創意影音大賽」,喚起國人對偏頭痛的重視與關懷。
更難得的是,面對受盡折磨、失去耐心的慢性疼痛病人,韋達總能用他一貫的正能量與溫和語氣,鼓勵病人持續治療、落實日常保健。難怪每次經過他的門診,都發現病人滿滿的笑容走出診間。還記得在他出國進修期間,護理師都被病人問煩了:「請問陳醫師什麼時候回來?」
迫不及待讀完本書,我想說的是,這本書就像我認識的韋達,「專業、創意、有溫度」。我確信,這本書的問世,能幫助更多病人走出慢性疼痛的黑暗幽谷。尤其第10堂必修課「壓力」,是精華中的精華,韋達從身、心、靈三層面解構壓力與慢性疼痛的關聯,不管你有沒有慢性疼痛,讀完本章,能幫助你面對各種壓力更自信、更從容,並應用書中的實用技巧,將壓力轉化為鞭策人生的正面助力,而不是加重疼痛的負面因子。我也很推薦第12堂必修課的「核心快走法」,有效率地結合心肺與核心運動,若能循序漸進、養成習慣,相信有助大家遠離疼痛。第13堂必修課的飲食策略,除了以抗發炎飲食為架構,還針對有增肌、減重、腸躁症等特定需求,提示調整的重點。總之,這是一本實用的寶典,祝福大家都能無痛無憂、尋回彩色人生!

推薦序2

破解慢性疼痛的14堂必修課,讓你健康有活力


                 劉秀枝 前臺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臺北榮總特約醫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陳韋達醫師從在臺北榮總當見習醫師時就表現亮眼,看著他不停成長,一路從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教授,目前是基隆醫院副院長,不論是臨床、研究、教學或行政都非常傑出。如今他在繁重的工作下,撰寫這本《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從頭到腳慢性疼痛自救必修課》,佩服之餘,更強力推薦這本好書。
很榮幸有機會閱讀原稿,厚厚的一疊一打開就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且讀3遍。他的自序十分吸睛,原來韋達醫師在強烈壓力下,也曾得過「纖維肌痛症」!除了現身說法,還把各種慢性病痛、病人治療成功後的感謝與回饋、看診的小叮嚀、實用的口訣以及最新醫學知識等,在書中詳細介紹剖析,極易吸收瞭解。
前言就給讀者一個正確觀念:慢性疼痛不是痛,是一種苦,和壓力高度相關,而且多數的慢性疼痛不是來自身體組織的損傷,而是來自大腦的過度保護作用。我讀到這裡,眼睛一亮,好奇心大發,手不停地翻頁往下讀。
每個章節的標題都強而有力,書中處處是重點,如「急性疼痛來自身體,慢性疼痛來自大腦」;叮囑疼痛患者在就診前,先以「LQQ OPERA」做好描述症狀的功課,才不會讓醫師花費更多時間去釐清症狀,反而減少了治療的時間;面對慢性疼痛,從SEEDS開始;纖維肌痛症的五大核心症狀「一痛、二累、三失眠、四健忘、五憂鬱」,有助於澄清它被稱為「公主病」的誤解;慢性疼痛藥物治療的10大迷思等等,不勝枚舉。
我以前就是韋達書中提到的「許多醫師不喜歡看纖維肌痛症」,因此讀到書中病人對痛的各種陳述、釐清與否認等用詞,不禁莞爾。而對於慢性疼痛常有共病且多樣化,有可能遊走於精神科(情緒障礙或失眠)、腸胃科(大腸激躁症)、神經科(不寧腿症候群)及泌尿科(膀胱過動症)等,需要醫師詳細、耐心的問診,才能通盤瞭解、正確診斷與處置,我也深有同感。
難能可貴的是,除了韋達本人豐富的臨床經驗,還結合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如物理治療師的「核心快走法」、營養師的「抗發炎飲食」,以及傳統醫學的中醫觀點與療法等。
不論是否有慢性疼痛,相信每個人都會從本書獲益良多,打造出健康活力的生活,並學會壓力管理,有痛治療,無痛強身。


推薦序 3

雨後書香,疼痛之音:友人的善意提醒

       陳亮恭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

一個悶熱午後,雨水洗淨忙亂工作的喧囂,也洗滌了內心的浮躁。來自大學同學韋達的提醒,我進入《14天破解慢性疼痛》的旅程。

肩頸的痠痛,從清晨開始累積,逐漸蔓延成頭痛並帶來煩躁。手捧《14天破解慢性疼痛》,我彷彿握住了一顆閃爍智慧光芒的寶石,韋達的文字與他的人一樣,帶著詩意的語調、獨特的視角,引領我走進欣賞疼痛的新世界。

疼痛,不只是肉體的折磨,更是身心靈狀態的整體表現,自然也非止痛就能消除疼痛。韋達以一種療癒的能量,透過文字的傳遞,撫慰著受慢性疼痛之苦的讀者心靈。

疼痛,並非磨難,而是引領我們走向自我覺醒的老師。疼痛,也像是一位引路人,帶領我們去體會生命的變化與律動。細細品味《14天破解慢性疼痛》,如同韋達想要傳遞的,疼痛並非敵人,而是時時善意提醒的朋友。它提醒我們生命的可貴,也提醒我們以同理心對待自己的身心。韋達對生命的熱愛及與疼痛相處讀者的共情,從字裡行間流淌而出,引領我們以寬廣的心胸面對疼痛,並以全人的視角與之相處。

從醫療科學的角度來看,疼痛是複雜的神經電流與傳導物質的作用,無論生理因素為何,疼痛的發生不常是單一成因,因此,解決之道自然也非單純的止痛。韋達反覆提醒讀者,我們應當視疼痛為一種語言,去理解它所要傳遞的訊息。而非一味地去消除它。

《14天破解慢性疼痛》不僅介紹疼痛的知識,更啟發我們以同理心、包容心對待生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痛苦,提升身心靈的韌性。韋達以溫潤而優雅的文采,敘說著令人焦慮不堪的疼痛,但又在字裡行間散發出療癒的力量,撫慰著每一個面對疼痛的心靈。

《14天破解慢性疼痛》邀請我們從表象的疼痛走入內心的探索。它不僅是關於疼痛的,更是關於生命的。韋達的智慧,不僅在於對疼痛的專業知識,更在於他對生命的深刻洞察。

讀完《14天破解慢性疼痛》,忙亂終日所積累的頭痛已不翼而飛,放鬆的情緒與閱讀的愉悅更舒緩僵硬的肩頸,平日難以靠止痛藥克服的疼痛竟悄然而逝。啊!原來這就是朋友所給的善意提醒啊!



專業聯合推薦

陳威明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骨科教授

身為骨科醫師,接觸過許多慢性下背痛的病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靠手術解決。所謂「上醫醫未病之病」,陳醫師和北榮團隊這本書不只從臨床分享如何改善慢性疼痛,更從生活各層面教導大家打造「無痛體質」,實用易讀,期待本書能喚起國人對慢性疼痛的重視,大家都能遠離疼痛。



許惠恒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前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

慢性疼痛是最擾人的症狀之一,常令病患與醫師們頭痛不已。此書累積神經醫學專家陳韋達副院長/教授二十多年的臨床寶貴經驗,結合最新的醫學研究文獻,提供讀者最正確且即時的衛教知識,絕對值得仔細閱讀。


陳志成 中研院生醫所特聘研究員兼副所長、台灣痠痛研究學會理事長

從痛覺神經生物學的觀點,這本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涵蓋了醫學新知,與醫師親身的經驗,相當值得閱讀。了解疼痛才能戰勝疼痛!治療慢性疼痛需要有“全人、全方位”的觀念,這是一本給疼痛醫師培訓的經典,也是陳韋達醫師給慢性疼痛病患的最佳衛教禮物!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我終結了慢性疼痛,相信你也可以

2010年7月,我在台北榮總的神經內科擔任主治醫師,很榮幸能獲得獎學金的資助,和家人前往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進修兩年。行前,親友的踐行、同事的歡送,還有許多病人的祝福與勉勵,我都面帶笑容、感恩的收下,但是,那段出國前後的時光,也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時候。
除了每天半夜和時差12小時的波士頓那邊有聯絡不完的事情,要跟老師的實驗室聯絡、要安排住居、要安排醫療保險、還要安排兒子的就學等等。除了語言的隔閡,導致聯絡卡卡,更別提美國人超級會休假的,好不容易電話打通,卻是代理人告知不在。而白天在榮總的臨床、研究與教學等各種任務,一樣也沒少。
我突然發現,每天這樣像陀螺般快轉一段時間後,自己開始失眠、這裡酸、那裡痛,而且疲累到不行。不但怎麼睡也睡不飽,每天頭重腳輕,而且整個人變得很不快樂。那時,我幫自己安排了一些抽血化驗,但是結果都很正常。
還記得出發前的一次門診,我忍著疼痛和疲勞上陣。一位老榮民例行回診拿藥,問護理師怎麼沒有幫他預掛下一次的號,在得知我要出國進修兩年,當場老淚縱橫,衝回診間,伸著羸弱顫抖的手臂,上面還刺著「肅清共匪」,邊拭淚邊哽咽說著:「醫官,我可能等不到你回來了,但你一定要努力為國爭光!」當下,我忍不住壓力潰堤,行醫過程中第一次在病人面前流淚失態。
我是一個不喜歡驚喜的人。但是,踏上美國領土後的前幾個月,每天「驚喜」不斷。不是兒子的夏令營忘了安排、疫苗證明不完備要補檢驗、更別提和銀行、社區管委會打交道的種種鳥事。到波士頓滿月那天早上,我起床發現一顆牙齒的補綴掉了,臨時請假約了社區牙醫的診。還好,不到十分鐘,牙齒就順利填補完畢。沒想到,一看帳單,要自付200美元,下巴差點沒掉下來。原本還想到進修的麻省總醫院掛號看看為什麼這陣子身體累到不行而且到處痛,這帳單讓我念頭全消。
來美三個月後,我和太太的進修逐漸上軌道,兒子也適應了學校。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全身疼痛,好像好了一點,雖然還是常常被疲累感淹沒,但至少可以睡得比較好了。
一天,我到實驗室討論研究結果,大家閒聊起運動。老師問我,平常做什麼運動?我答:「偶爾慢跑。」
「跑多遠?」一位同事好奇地問。平常跑操場4、5圈當運動的我順口答道:「大概1500-2000公尺吧!」結果發現,在場許多同事忍俊不住。孤陋寡聞的我事後追問,才知道每年在波士頓舉辦的馬拉松是全球最具歷史、最負盛名的公路賽跑賽事。「在波士頓提到慢跑,沒人只跑這種距離的啦!」
被刺激之後,我開始養成慢跑的習慣。租屋社區旁有個漂亮的湖,繞一圈大約5公里,從一開始半走半跑,幾個月的堅持之後,我可以一口氣跑完。在波士頓慢跑,真的是一大享受,氣候乾爽適合跑步不說,四季變換之下的湖光山色,真的是撫慰了一位異國旅人的不安定感。就在堅持規律跑步後的半年,我突然發現,困擾我好一陣子的全身痛、疼累感、頭重腳輕、失眠等等都不藥而癒,憂鬱的心情也一掃而空。我不會再因生活中突發的驚喜而煩悶,也能開始享受國外生活的點滴幸福。在波士頓那兩年,正是哈利波特大紅大紫的年代。為了鼓勵兒子英文閱讀,我和兒子約定好:他每看完一本哈利波特,我們就跟著進電影院追一集。到今天,我還清晰記得兒子看完每場電影後一臉的興奮和滿足。
隨著疼痛醫學的進展與臨床經驗的累積,回國後,我才發現,自己進修前後那段日子的不明酸痛與疲累,應該就是壓力所引發的「纖維肌痛症」,隨即展開十年與此病有關的慢性疼痛臨床研究。為了管理壓力,我持續運動與健康生活,也終於在50歲時,成功解鎖人生初馬。
儘管纖維肌痛症對各位來說相當陌生,其實,每100人中,至少就有兩、三人是纖維肌痛症。除了持續三個月以上的身體多處疼痛,纖維肌痛還會帶來疼累、失眠、憂鬱與記憶力退化,可說是一種常見而且影響身心各層面的慢性疼痛。即使沒聽過纖維肌痛症,各位身邊應該不乏長期肩頸痛或下背痛的人吧?總之,這些慢性疼痛影響全球20% 的人,雖然不會致命,但卻大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與國家生產力。更重要的是,慢性疼痛多數都可以有效的治療,沒有人應該受此無盡的折磨。因此,各種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不論有無醫療實證支持,都有許多門診的病人甘願花大錢尋求解脫。
每每面對這樣的病人,我都花時間、花心力跟他們好好病解,就像留聲機般,一次又一次地重覆播放。然而,即使在門診說上千遍上萬遍,能幫助的病人畢竟有限,再加上慢性疼痛近年雖受國外醫界、學界的廣泛重視,但國內相關的中文原著資料還很少,因此,動筆寫本書,就成了我的初衷。
「青春才幾年,疫情就三年。」從三年前起心動念起草這本書,我就在因緣際會下轉職衛福部基隆醫院擔任副院長而投入防疫,這本書,也隨之擱置。今天,這本書的完成,我要感謝天、感謝所有投入防疫的醫護與大家。疫情順利退散後,我才能有一點心力完成一項人生夢想清單。
其次,我要謝謝和我一起完成本書的台北榮總團隊,包括復健部林柏堯物理治療師,我們一起發想出「核心健走法」這種適合慢性疼痛、結合有氧同時強化核心的日常運動,更感謝柏堯協助拍攝動靜態影音,讓大家充分瞭解核心健走如何進行。
謝謝傳統醫學部的龔彥穎主任,他從中醫的觀點,解構傳統醫學如何透過體質調理與各種手法來治療慢性疼痛,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完整。
謝謝營養部的吳柏珊主任,從營養師的專業,教大家如何從吃改善發炎體質、增肌減脂來遠離疼痛。對於合併腸躁症的慢性疼痛病人,她還教妳如何進行目前最熱門的低腹敏飲食。當然,我還要感謝老婆和一雙兒女的支持與體諒,允許我缺席一些聚會與陪伴,投入本書的寫作。還有,兩位跟隨我多年的助理何沛儒、林依柔小姐的種種協助,讓本書順利完成。原文文化出版社的瀞文主編與小玲總編,沒有你們的鞭策與不離不棄,本書可能還在天上打轉無法落地。
企業家兼投資人納瓦爾.拉威康特說過:「要寫一本好書,你必須先成為那本書。」我從這本書的種種實踐中,自己走出了慢性疼痛。相信,你也一定能!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

慢性疼痛影響全球20% 的人,雖然不會致命,但卻大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與國家生產力。慢性疼痛帶來的衝擊,更是身、心、靈全面性的。許多病人甚至覺得,慢性疼痛的折磨比失去生命還難受。
其實,慢性疼痛多數都可以有效的治療,而我想告訴你的是:「慢性疼痛和你想的不一樣!」
首先,慢性疼痛它不是痛,是一種苦,和壓力高度相關;其次, 多數的慢性疼痛不是來自身體組織的損傷,而是來自大腦的過度保護作用;再者,慢性疼痛吃止痛藥不但無效,還可能有反效果,唯有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揮別疼痛。
這本書透過14 堂課來拆解慢性疼痛。第1、第2 堂課介紹慢性疼痛的概念以及臨床如何確定診斷。第3 至第7 堂依部位介紹各種常見的慢性疼痛。第8、第9 堂課簡介各種臨床常用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包括中醫等等。第10 至第14 堂,則是教讀者如何以SEEDS (Sleep, Exercise, Eat, Diary, Stress)的架構,打造健康生活型態, 也就是遠離慢性疼痛的五大生活須知。
如果你是慢性疼痛病人,我想藉由本書教你,如何配合臨床治療,並利用日記管理,打造全新的健康生活型態,你,一定會好。
如果你是慢性疼痛病人的親友,我想藉由這本書,告訴你為什麼他們的身體這麼敏感,連變天也不舒服;為什麼他們的個性那麼敏感, 有時難以相處。雖然他們老是被人誤解裝病,但是,你可以成為他們生命中的貴人,領著他們找回彩色人生。
如果你從沒聽過慢性疼痛,我也想由藉這個機會告訴你,面對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如何吃、如何睡、如何運動、如何管理壓力,才能打造一個遠離疼痛的健康體質!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終結慢性疼痛不能靠止痛藥!
正確治療觀念、管理壓力翻轉高壓,
配合抗發炎飲食和核心快走法,擺脫疼痛、打造無痛好體質!
掌握睡眠(S)、運動(E)、飲食(E)、日記(D)、壓力(S) 5大關鍵,
擺脫頭痛、下背痛、神經痛、纖維肌痛&壓力引起的長期疼痛!

.偏頭痛.肩頸痛.下背痛.纖維肌痛症.慢性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