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過憂鬱: 治療憂鬱若不包含靈性的修復, 就只能有短暫或少許的效果 (第2版) | 誠品線上

How to Win Over Depression

作者 Tim LaHaye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勝過憂鬱: 治療憂鬱若不包含靈性的修復, 就只能有短暫或少許的效果 (第2版):由《末日迷蹤》暢銷作者黎曦庭博士撰寫,全球銷量破百萬冊的經典著作!為你提供戰勝憂鬱的希望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原文暢銷逾百萬冊!★ 《末日迷蹤》系列小說暢銷作者!你能戰勝世上最普遍流行的情緒困擾!憂鬱症在近年來病例報告的數量急遽攀升,是當今最普遍流行的文明病。但好消息是,不論嚴重程度以及成因如何,憂鬱症都是可治癒的。本書於一九七四年付梓至今,已銷售超過百萬冊,改變了世上無數人的生命(本版已加入最新的研究資料)。黎曦庭博士檢視了憂鬱症的各種成因和治療方法,包括生理失調以及抗憂鬱藥物的使用等。他並說明了自創的一套治療法——二十餘年來一再被證明是有果效的。黎曦庭博士將帶你追溯屬靈的根源,幫助你從生命的最深處尋求醫治之道,這是最重要,卻也是世俗諮商師所忽略的一個層面。因此,如果你或所愛的人正遭受憂鬱的折磨,不論是輕微或嚴重,不論成因為何,就讓本書幫助你將憂鬱從生命中連根拔除!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黎曦庭(Tim LaHaye)黎曦庭博士是「家庭生活研習會」(Family Life Seminars)的創辦人和主席,對於聖經預言和基督徒心理輔導有深入的研究與精闢的洞見,他有超過八十餘本著作,包括許多膾炙人口的暢銷書,例如《末日迷蹤》(Left Behind)系列小說等。黎曦庭已於2016年安息主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獻詞作者序第1章 憂鬱的問題第2章 力抗憂鬱第3章 憂鬱症的症狀第4章 憂鬱的循環第5章 憂鬱的成因第6章 測試你的憂鬱程度第7章 憂鬱症可以治癒嗎?第8章 憂鬱症中的憤怒第9章 自憐與憂鬱第10章 如何戰勝自憐第11章 憂鬱與你的心智第12章 憂鬱和你的自我形象第13章 憂鬱與你的性格第14章 哀慟有別於憂鬱第15章 憂鬱與邪術第16章 憂鬱與音樂第17章 戰勝憂鬱的步驟第18章 如何幫助你的兒女免於憂鬱第19章 如何幫助憂鬱的朋友第20章 愁苦的大眾第21章 一個八十五歲的樂觀者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勝過憂鬱: 治療憂鬱若不包含靈性的修復, 就只能有短暫或少許的效果 (第2版)
作者 / Tim LaHaye
簡介 / 勝過憂鬱: 治療憂鬱若不包含靈性的修復, 就只能有短暫或少許的效果 (第2版):由《末日迷蹤》暢銷作者黎曦庭博士撰寫,全球銷量破百萬冊的經典著作!為你提供戰勝憂鬱的希望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36805
ISBN10 /
EAN / 9786267136805
誠品26碼 / 2682993955000
頁數 / 30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6CM,開數: 25開
級別 / N:無
重量(g) / 411
適用年齡 / 一般社會大眾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新聞週刊》(Newsweek)用封面和首頁文章來介紹「如何對付憂鬱症」,這是最後的一根稻草!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思索要寫一本有關戰勝憂鬱的書,而那篇文章終於激發我付諸行動。當我讀到:「毫無疑問地,憂鬱症這種長期以來位居美國首位的心理疾病,現在極為普遍,而它最常導致的後果就是自殺。」1 這也證實了我個人的觀察。
倘若我的諮商室可作為一個指標,那麼憂鬱症的人口顯然正在增加。那篇文章以及有關此一主題之書籍的激增,顯示出這個問題已經漫延到文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幾年來,我對這種毀壞生命的情緒疾病作了特別的研究;我在所受的訓練和從事的研究中,遇到了許多難以下定論的困惑、矛盾阻礙和心理學上的不實看法。當憂鬱症人口日益加增之際,我被迫盡己所能地去幫助他們,進而逐漸發展出一套使許多人都覺得很有助益的治療處方。我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希望讀者同樣能從本書中獲益,但一直沒有認真地去思考,直到經歷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大創傷。
憂鬱症並沒有慣常的徵兆,我無法憑自己的個人經驗在受輔者中迅速地辨識出正在經歷此種情緒困擾的人。我曾在十歲那年父親過世之後,經歷到最美好的時光被這事毀壞殆盡,所有的夢想一夜之間都粉碎了(稍後在本書中將描述這件事情)。之後,我開始經歷第一波重度憂鬱浪潮。生平第一次,我真正能夠辨識出憂鬱症那種冰冷、冷淡和沒有希望的感覺。
第一波憂鬱在幾天內便過去了,但接下來的兩年半內,我又經歷了四次憂鬱,每一次都是出自相同的原因。回顧過去,我發現,每一次我使用我給別人的處方,憂鬱便會過去;如果我沒有遵行那個處方,憂鬱又會回來。
一旦我了解到,憂鬱症在全國人口的比例上已是「真正的流行病」時,而許多受輔者也經由我所發展出來的治療處方受到幫助,並且我從自己成功及失敗的經驗中學到了一些東西,於是我決定是出版本書的時候了。我祈禱本書可以幫助許多人了解這種情緒癱瘓的主要成因,並提供有效的治療法。自從本書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經廿二年了,我必須說,讚美主,本書成為最暢銷的書,英文版已經賣出超過一百萬冊。惟有神知道,有多少人讀過其他三十幾種語言的譯本。
讀者對第一版的回應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舉例來說,一位住在巴黎的女士來參加我和我妻子所舉辦的「家庭生活研習會」(Family Life Seminar),起初她爆發的情緒使我感到尷尬,後來她用雙臂熱情地擁抱我,含糊地說出一堆法語,我看著負責大會翻譯的宣教士,向他求助,他解釋說:「你的書,《勝過憂鬱》!……」然後她說,她已經沮喪了很長一段時間,看了許許多多的醫生,覺得十分無助,最後她決定在巴黎投河自盡。
她在途中經過一間基督教書店,看見這本書正展示在櫥窗裡很醒目的地方。她走進書店,買了這本書並讀了它,當場就接受耶穌基督為她生命的主和救主。然後,她使用我書上所教導的技巧克服了問題,並且真正被改變了。單單看她臉上的笑容,就使我覺得辛苦寫書所花的時間是十分值得的。
有件事是我深信不疑的:你可以不必憂鬱沮喪。倘若你或你所愛的人有這個問題,那麼你一定會歡迎這個好消息:有個勝過它的方法。我深信,只要運用本書中的處方,你從此就能避免再度陷入憂鬱。
廿二年前,當我撰寫本書的初版時,我確定大部分的憂鬱症主要成因是罪和錯誤的思考模式,或是神的應許沒有實現。過去的廿二年中,醫藥科學在幫助憂鬱症患者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效果比每天服用型的藥物更好,現今也發現了卓越的藥品(許多藥品只有一點或完全沒有副作用),可以幫助許多重度憂鬱症患者。除此之外,對人類大腦的許多研究,也揭開了這個複雜器官功能的神祕面紗,對於治療憂鬱症極有幫助。有些研究也指出,憂鬱症可能是基因的問題,由父母遺傳給子女的;由此可知,憂鬱症與家族有關,甚至可追溯到三、四代。
當我正在撰寫本書的初稿時,就像其他的諮商師一樣,我假設憂鬱症的案例中只有五分之一是生理性的問題引起的。今天,專家們假設憂鬱症有百分之十到五十的比例是基因或生理因素所引起的。然而,我對憂鬱症病患所提供的處方,對那些其餘的百分之五十到九十的人還是有效,可以降低這種使人精神耗弱的疾病所帶來的影響。
許多醫生對新藥的可行性抱持著相當樂觀的態度,有些醫生甚至認為所有的憂鬱症都是可治癒的。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應該展現出其可行性。我甚至比廿二年前更相信,憂鬱症不但不能支配你的生活,並且是能夠避免和治療的。在我們的社會中,憂鬱症人口不斷地增加,並且大舉入侵年輕人,自殺現象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但好消息是,不論其成因為何,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自從我寫了這本書後,我已輔導過數百名憂鬱症患者,也收到了數百封讀者的來信,我比以前更加確信你可以脫離憂鬱沮喪,即使是最嚴重的情況都是有希望的。我有信心,藉著本書的處方,你將能避免或克服憂鬱;甚或你是少數因生理或遺傳基因所引發的病例,只要遵行醫生開立的藥方,再加上本書的處方,你將能夠避免憂鬱症再一次上身。
在一次演說之後,一名護士攔下我,問我能否在她的書上簽名。那本書真是一團糟,不但有折角、作了許多記號,書被切成好幾部分,書頁也散落了。我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她不好意思地承認道:「當我陷在深度的憂鬱中時,我的朋友送了我這本書。我大略地瀏覽過一遍,就覺得它太過簡單了,於是生氣地將它往牆壁上扔,因為太用力,書就裂成了兩半。我隨意把它放在書房的架子上,這一放就是好多年,我已經把它忘了。我曾經尋求其他各種資料,卻不曾尋求神。大約十年前,我發現它還在書架上。當時我對尋求幫助已經完全絕望,於是將它從頭到尾好好地讀了一遍。現在我很高興地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命!」
我禱告,願本書的更新版能夠比初版帶來更大的幫助,使上百萬人能夠勝過這個會使情感和理性麻木,被稱為「憂鬱症」的疾病。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9章

自憐與憂鬱

我們終於開始談到導致憂鬱的主要成因了。除了上面所列的原因之外,再也沒有什麼能比自憐更快、更嚴重地產生憂鬱。事實上,就算是生理因素所造成的憂鬱症,也會因自憐而惡化。那些患了嚴重疾病的人常會發出吶喊:「為什麼是我?」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就算是正當的吶喊,也會加重憂鬱。
每當我遇見這種為憂鬱而自憐的人,他們總是會抗拒我,通常他們會抗議:「我從來沒有可憐過自己!」或:「大部分時候或許是真的,但我的情形不同啊!」有位女士生氣地反駁道:「我是來找你幫忙的,但我看你根本不了解我的問題!」有些人生氣地走出去,甚至用力甩上門。事實就像外科手術一樣:很痛,但若不經歷痛楚,腫瘤就不能除去。情緒上的問題也是一樣;此刻,我們稱自憐為腫瘤,是要喚起憂鬱症患者的注意,因為他們總是抗拒這種說法,但這不會改變情況。事實上,我從未指望一個憂鬱症患者會認同這一點。他們在憂鬱的情況下,是無法承擔任何像自憐這般醜惡的事情的;他們寧可接受同情、藥丸或虛偽的陳腔濫調,而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我一再地提到,不憂鬱的人好像比較容易接受這種診斷,就算一個通常有憂鬱傾向的人,當他們不憂鬱時,也很少會爭辯。憂鬱的人似乎會反對這種說法,所幸,大部分的人經過反省都會承認問題,並採取行動接受醫治。有一件事我十分確定:一個人如果不改變自憐的心理思考模式,他是沒有希望的。愈是沉溺於自憐的思想中,憂鬱的程度就會愈深。就算使用藥物和電擊療法,也只能帶來短暫的緩解。倘若這種心理的思考模式不改變,這個人很快地又會回到憂鬱的情況裡。
憂鬱的人都會找各種理由,不願意面對自憐就是造成他們問題的可能原因。知識份子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常常會抗議道:「那太簡單了!一定還有更複雜的原因。」還有一些人會拒絕提供這種分析的諮商師。有一位女士罹患憂鬱症超過七年了,但她一直不肯持續地來見我,原因很簡單,她讀了我所著《靈性控制性情》一書中關於憂鬱的篇章,我在其中簡短地討論了問題;她對她的友人說:「我知道他會說我為自己感到難過,而我心裡明白這不是真的。我的問題要大得多了。」我相信,如果她早一點誠實地面對問題,可能數年前就得著釋放了。

罕見的例外

除了靈性控制性情之外,我尚未見過任何讀物將自憐列為憂鬱的主要成因。自從數年前本書出版之後,數以百計的諮商師、牧師,以及曾患過憂鬱症的人,都表示贊同我的看法。此外,我也在多場家庭研習會中,在數千人面前詳述這個主題。雖然起初有些人會與我爭論,但我的檔案中有許多來信皆強烈地認同這個原則。
不久前,我回到以前曾經舉辦家庭研習會的一個城市,一位女士承認道:「去年,我對你所說我的憂鬱症是自憐造成的感到好生氣,但有一個朋友幫我買了你談到這個主題的錄音帶,並且堅持我一定要聽。於是,我開始追溯我產生憂鬱之前的思考模式,才發現我真的是有自憐的情況。當我誠實地面對這個事實之後,生命就改變了。」
我並不喜歡對憂鬱症患者說,他們正沉溺在自憐中;事實上,有一次我真是徹底地感到自己沒有同情心。我在中西部主持一次家庭研習會時,有一位牧師要求我輔導他會友中的一位姊妹。當她走進諮商室時,我還記得心中在想:「這是我見過最瘦的女人。」她在前六個月中掉了卅九磅的體重,只剩下八十九磅。她的丈夫是一位空軍軍官,在北越的戰事中被擊落,官方的報告是「作戰失蹤」。
當她哭訴她的故事時,我差一點跟她一起掉淚。整整四年的時間,她都未調整好心態。她的丈夫到底是活是死?她的三個兒子每天都會問:「媽媽,你想我們的爹地是不是還活著?」最後,她崩潰了,哭著說:「我寧願知道他死了,這總比面對永無止境的不確定還好。」如果我要在諮商室裡對一個人表達出我的同情,那麼非這個女人莫屬了。諮商的基本原則是:我絕不能對一個憂鬱症患者表達自己的同情心,但給予憐憫、了解和幫助則是適當的。這些人已經過度地可憐自己了,因而產生了憂鬱;他們所需要的是幫助,溫柔地引導他們明白自己正沉溺在自憐中。
當我詢問這位親愛的女士,她愛不愛她的丈夫時,她回答:「是的,他和我的三個小男孩是我生命中惟一最重要的。」然後,我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先前提到的一個事實─她愛自己比愛丈夫多。「對你來說,你內心的確定,真的比你的丈夫可能還活著更重要嗎?」她坐直了,然後喊道:「天哪!我讓自己苦惱到一個地步,都不能有條理地思考了!」那位女士改變了她的思考模式,從此也改變了她的整個生活方式。她的環境並未改變,她的丈夫仍然是失蹤人口,但她不再為自己感到難過;相反地,她開始為她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而感恩。她對丈夫的摯愛很快地超越了對自己的愛。她也將這樣的想法傳達給兒子,當他們問到父親時,她就帶他們一起禱告,不論他此刻在哪裡,神會使他堅強,也使他抱著希望能再見到他們。
這個目標所提供的願景,把他們一家人帶出了消沉與憂鬱的絕境。他們藉著宣告神的恩典為所面對的環境感恩,於是能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繼續勇敢地走下去。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由《末日迷蹤》暢銷作者黎曦庭博士撰寫,全球銷量破百萬冊的經典著作!本書探討憂鬱症的成因與治療,作者融合最新研究,並提出一套獨特的靈性療法,從生命最深處幫助你戰勝憂鬱。不論你或親友正受其困擾,本書都能助你連根拔除憂鬱,重獲新生。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