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ef Recovery Workbook
作者 | Ray Giunta/ Cathy Giunta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走出悲傷: 實用聖經輔導手冊 (第2版):走出悲傷,重獲新生!!選讀這本書,就像選擇一條「發現之路」,它將引領你穿過所處的悲傷曠野,進入一段內心之旅。作者濃縮14年危機 |
作者 | Ray Giunta/ Cathy Giunta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走出悲傷: 實用聖經輔導手冊 (第2版):走出悲傷,重獲新生!!選讀這本書,就像選擇一條「發現之路」,它將引領你穿過所處的悲傷曠野,進入一段內心之旅。作者濃縮14年危機 |
內容簡介 幫助你平安度過死亡、離婚、失業等風暴,克服心靈沮喪危機!選讀這本書,就像選擇一條「發現之路」,它將引領你穿過所處的悲傷曠野,進入一段內心之旅。對某些人而言,「發現」只是一條帶領他們走出叢林的路徑;但有些人會在旅程中發現深層的意義,並看到一些他們從未看過的事情;還有些人會堅強地走完這段路程,你也可以,只要你有勇氣出發。你手上的這本書,是教導、安慰並指引你走出悲傷的指南。
各界推薦 真誠推薦:「這是一本有效幫助人們走出悲傷的療癒指南,並可與他人分享其中的內容,或檢視自己有否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能從中學習到功課。雖然我從事了多年的精神醫療工作,但是在經歷悲傷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走了不少無謂的冤枉路,因此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給大家,深信您一定也可以像我一樣,從中獲益匪淺。」——陸汝斌,成大醫院精神部主任、成大醫學院行為醫學所所長兼專任教授「當我閱讀本書時,很自然地會把其中一些要點,用來回顧我自己在喪偶和喪親的經歷中,並和走過的旅程作比對,我發覺自己走過悲傷的路徑,的確有很多和本書相似之處。這是作者累積十四年的危機處理、悲傷處理,和災後創傷症候群的處置經驗。作者在這方面的服事、訓練和教導,使本書成為一本實用而活潑的悲傷輔導助人手冊。」——張宰金,中華福音神學院諮商中心主任、專任教授
作者介紹 雷.吉安達牧師(Chaplain Ray Giunta)雷牧師自1987年就從事專業危機關懷的工作,早年服務於執法單位。目前擔任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Central Christian Church的激勵牧師(Pastor of Encouragement)。他也是「我們關懷事工」(We Care Ministries)創立者兼機構牧師。這是一個非營利機構,他們憑藉愛心,提供個人或社區相關訓練,並在災難發生時提供介入服務。雷牧師曾在舊金山、奧克拉荷馬市及美國其他一些地方的全國性災難現場提供協助,當九一一悲劇發生時,他也趕到災難現場協助,並在那兒待了68天之久。雷牧師與他的夫人凱西,在美國各地開課教導「治癒破碎的心」課程。
產品目錄 陸序 走出悲傷的曠野陸汝斌/3張序 實用的悲傷輔導助手冊張宰金/8自序 僅帶走回憶,惟留下蹤跡/11第1章 不公平的失落/15第2章 復原:回家的路/29第3章 復原之路的裝備/53第4章 悲傷是什麼?/81第5章 失落帶來的影響/103第6章 恐懼:我為何如此害怕?/137第7章 孤單:我為何如此寂寞?/157第8章 罪惡感:「要是……就好了」/183第9章 痛苦:芒刺與祝福/203第10章 憤怒:我真是氣極了!/223第11章 悲傷的十字路口:我無法原諒/253第12章 回家/277附錄一 兒童的悲傷/299附錄二 給有興趣學習危機慈善關懷者/305附錄三 參考書目/309附錄四 扶助機構/313致謝/315
書名 / | 走出悲傷: 實用聖經輔導手冊 (第2版) |
---|---|
作者 / | Ray Giunta Cathy Giunta |
簡介 / | 走出悲傷: 實用聖經輔導手冊 (第2版):走出悲傷,重獲新生!!選讀這本書,就像選擇一條「發現之路」,它將引領你穿過所處的悲傷曠野,進入一段內心之旅。作者濃縮14年危機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1630560661 |
誠品26碼 / | 2682913607002 |
頁數 / | 320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7CM,開數: 25開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42 |
適用年齡 / | 基督徒 一般社會大眾 |
自序 : 【自序】
僅帶走回憶,惟留下蹤跡
每天早晨,我有散步的習慣;先走下陡峭的山坡,橫渡一座跨越小溪的磚橋,緊接著至橋端後向右轉。每當我走進鄰近曠野保護區的後門時,內心總是充滿了向主的頌讚。
緊接著沿跨一道被黑橡樹遮蔽、攀爬漿果灌木叢的林蔭小徑,來到靠近前門的公園中央。長久以來,我喜愛邊走邊向愛我們的主,傾訴心中的恐懼、失敗的經歷與盼望。在一個濃濃大霧的冬晨,竟意外的發現小道右邊,出現了一塊幾乎被矮樹叢掩藏住的標誌,上面寫著:「僅帶走回憶,惟留下蹤跡。」這塊經年風蝕的標誌,數年來有如哨兵般矗立在那兒,向曠野往來的訪客致意;似提醒我這樣的過路客,要踏著輕鬆愉快的步伐,享受這美麗的景緻。但是,那天早晨,我卻有了新的領悟。
之後,有段日子我沒在晨間散步;因為我出門到一個剛歷經浩劫的城市,去服事一些劫後餘生的人。返家後,再度看到這塊標語時,那些生還者的影像浮現於我的思緒中,使我有一番新的領受:那句刻印的話也可引伸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的曠野──經歷失落的曠野。也許,創造大自然和人類的主,祂教導我們,走出悲傷的方法正是:僅帶走回憶,惟留下蹤跡。
我們總在經歷失落之後,遺失掉自己身上的某些東西,不是嗎?有些人遺失了歡樂,認定自己永遠不會再有歡笑;也有些人誓言他們的心已隨逝者而去;還有一些人失去了生存的欲望;甚至也有些人因無法承受痛苦,而拋棄了自己的生命。而我們所遭遇的,很少能幫助我們渡過危機。
無論我們所經歷的是哪一種類型的失落──也許是死亡,也許是離婚、分居、病痛、工作上的挫折、遭親信朋友的背叛──或任何一種會帶來悲傷的失落。任何一種失落都是某種形式的死亡,代表著一種關係的結束,並連帶改變周遭的每一件事物。我們可能以健康或不健康的方法來處理失落的悲傷。有些人用藥物麻醉自己,希望能從痛苦中倖存,直至悲傷逐漸退去。也有些人試著忽略悲傷──他們拼命工作、作冗長的祈禱,並多行善事。也有些人被過多悲痛的情緒淹沒了,而尋求自我戕害的方式──如濫用酒精、服用非法藥物、沉迷於不健康的依附關係,甚至濫交來解決問題。雖然,這些方法或能提供短暫的慰藉,卻非正確的走出悲傷之途。我曾經輔導過數以千計的人穿越悲傷之旅──或在他們的家中,或赴全國矚目的災難現場──也見過各式各樣處理失落的方法。然而,多少時候,我見到人們被失落之痛擊潰,失去了方向,以致永遠無法重回生活的正軌。
但你卻不是這樣。
你選讀這本書,很可能是因為被失落的情緒圍剿,但現在你想要幫助自己對付這傷痛。你可能感覺千頭萬緒,或頭腦一片空白,但我不懷疑你曾經覺得被拋棄在自己人生曠野的入口而迷失了方向;然而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已經在嘗試著尋找路標,幫助自己走出悲傷的曠野。
讓我來指點你另一座路標。在此寒冷的清晨,讓我們多走幾步路,到我的荒野保護區來,這裡有一路標,似乎也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再往前走幾步路,那條小徑就分成兩條岔路,路口的指標出現兩道箭頭,分別指向兩條不同的路徑。
左邊箭頭刻著:觀察。
右邊箭頭刻著:發現。
這也可應用在你的悲傷過程中。如果你不想要什麼方向指示,那麼就順著「觀察之路」走吧。你不會再看到其他的路標,只能被動地觀察沿途發生之事,但是你將錯過隱藏在樹林內的一切景觀。
但是如果你選擇「發現之路」,就可以一路學習所有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景物,因為沿著曠野之途,一路佈滿了各樣的指標。
選讀這本書,就像是選擇了「發現之路」,將引領你穿過你所處的悲傷曠野。你將進入一段內心之旅。對某些人而言,「發現」只是一條帶領他們走出叢林的路徑。但其他人也許會在旅途中發現深層的意義,以及一些關於他們自己,或他們從沒看過的事情。還有些人會堅強地走完這段路程,並留下他們自己的路標,好讓其他人發現。
你並不需要是個倖存高手,才能走出你的失落之旅。只要你有勇氣出發──且聰明的選擇那條「發現之路」。走出悲傷的目的並非是挪走一切的傷痛。傷痛是永久的,所留下的痕跡是不可能抹去的。然而,你手上的這本書,是教導、安慰並指引你走出悲傷的實用手冊。閱讀底下的內容,你會找出你所需要的,以便安全跨越這段旅程。
現在讓我們一起出發吧!而我祈求:當我們走到旅途的終點時,你會發現,在「回家」的路上,你帶走的僅是回憶,而留下的惟有足跡。
最佳賣點 : 走出悲傷,重獲新生!這是一本指引你走出悲傷的實用指南。當你面臨死亡、離婚、失業等重大打擊時,它將帶領你穿越悲傷的曠野,發現內在的意義與力量。本書匯集了作者14年危機與悲傷處理經驗,獲得精神醫療專家真誠推薦,是你走出低谷、重拾希望的必備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