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高效閱讀術: 看對重點、用對工具, 時間有限也能知識變現! | 誠品線上

职场高效阅读

作者 朱曉華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 看對重點、用對工具, 時間有限也能知識變現!:身為大人的讀書困境──沒時間讀、讀得太慢、讀完就忘、覺得沒用針對忙碌職場工作者的需求,提供高效的閱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身為大人的讀書困境──沒時間讀、讀得太慢、讀完就忘、覺得沒用針對忙碌職場工作者的需求,提供高效的閱讀方法,3C用品、應用APP ╳ 重點筆記、視覺速讀、聽書 ╳ 精力管理、時間利用讓你在繁忙的日程中也能輕鬆閱讀、快速吸收,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力。一天24小時,你至少要花8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2小時通勤、2小時吃飯、2小時滑手機社交……時間太少、事情太多,想要多看點書充實自己,卻又沒時間。大人的閱讀困難四大障礙──1. 忙。忙工作、忙生活,往往無法保證閱讀時間,也很難養成閱讀習慣。能抽出的一些閱讀時間也往往是碎片時間,精力投入不足,自然閱讀收益有限。2. 慢。閱讀速度慢,讀一本書所花時間過長,加上投入的閱讀時間有限,造成無法長期閱讀完成閱讀計畫,進而打擊了閱讀信心。3. 忘。很多人經常會看到本書的後面,忘記前面的內容。等一本書讀完之後,通常只能模模糊糊地記住書中粗略的資訊,忘記了多數有用資訊。4. 無用。不少人即使看過書中的知識,短期內也能記住它們,但到了實際生活中,仍然無法使用讀到的知識,以至於懷疑自己是在做「無用」的閱讀。其實──大人有大人的閱讀需求!我們需要一種以對實際工作生活有説明為目的的閱讀方法,一種高效快速並且不太佔據我們有限的休閒時間的閱讀方法,一種在有限的學習投入下盡可能多地產生高回報的閱讀方法。本書收錄──1. 一系列能幫讀者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實用技巧和訓練方法2. 一系列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讀後實際收穫的方法3. 一系列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能輕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4. 一些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明智選書、提升閱讀成效的實用技巧5. 一系列能大幅提高閱讀後知識持久儲存、提取效率的技術工具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懂讀推薦 ★瓦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亨利溫|自媒體斜槓教練施定男|進化村站長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劉奕酉|《看得見的高效思考》作者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依首字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朱曉華資深互聯網產品人,閱讀方法論研究者。「在行」前聯合創辦人,「在行」平台上閱讀方法領域好評最多的行家之一。在繁忙的創業工作之餘,常年保持每年讀書180本以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1章 適合大人的四步高效閱讀法1.1 職場工作者閱讀的四大困惑:忙、慢、忘、無用1.2 成年人學習的特點1.3 核心原則:以我為主,學以致用1.4 閱讀目的--最關鍵因素1.5 閱讀的5步轉化漏斗1.6 四步讀書法:預、通、內、外1.7 訓練開始之前的熱身1.8 小結第2章 預讀2.1 了解作者2.2 仔細閱讀目錄2.3 用最快的速度翻閱全書2.4 仔細閱讀前言2.5 整合和提問2.6 文章的預讀2.7 小結第3章 通讀的訣竅:視覺快速閱讀技巧3.1 快速閱讀的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基礎3.2 視覺速讀訓練3.3 練習答案第4章 聽覺速讀與通讀策略4.1 聽覺速讀4.2 通讀階段的技巧4.3 小結第5章 反芻內化5.1 重讀重點5.2 朝專家的方向加工知識5.3 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知識5.4 為遷移而學習5.5 記憶方法5.6 檢驗內化成效5.7 小結第6章 外化使用6.1 應用6.2 分析整合6.3 評價決策6.4 創造輸出6.5 小結6.6 四步讀書法總結第7章 選擇閱讀內容7.1 不同類型的閱讀:精讀、泛讀、閑讀、摘讀7.2 主題閱讀7.3 如何選擇一本書7.4 關於選書的其他問題7.5 小結第8章 閱讀後的個人知識倉庫8.1 梳理自己的知識樹8.2 個人知識倉庫的實際運用方式8.3 個人知識倉庫的日常使用流程8.4 將紙本書和Kindle放入個人知識倉庫8.5 如何處理讀過的紙本書8.6 小結第9章 碎片化閱讀9.1 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問題9.2 碎片化閱讀的適用場景9.3 「系統化碎片閱讀」策略9.4 碎片化閱讀的時間管理9.5 小結第10章 保持精力充沛,養成閱讀習慣10.1 確保良好的睡眠10.2 保持運動10.3 正念冥想10.4 避免閱讀時分心的技巧10.5 閱讀時間的安排10.6 養成閱讀習慣10.7 小結第11章 實操演練:解析《技術的本質》11.1 選擇閱讀本書的原因11.2 預讀11.3 通讀11.4 反芻內化、外化使用11.5 小結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 看對重點、用對工具, 時間有限也能知識變現!
作者 / 朱曉華
簡介 / 大人的高效閱讀術: 看對重點、用對工具, 時間有限也能知識變現!:身為大人的讀書困境──沒時間讀、讀得太慢、讀完就忘、覺得沒用針對忙碌職場工作者的需求,提供高效的閱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95904
ISBN10 /
EAN / 9786264195904
誠品26碼 / 2682924523001
頁數 / 35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 x 21 x 1.8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從2015年開始,我在自己創辦的互聯網平臺「在行」(www.zaih.com)上,分享職場人高效閱讀的方法,至今我已經和近千位職場人做過或當面或電話的交流。在分享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職場人對適合自身特質的閱讀方法、學習方法的渴求,這最終促使我寫作本書。
市面上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種類繁多。有的書久負盛名,但成書時間比較早,其中的大量內容已經不再能滿足當下讀者的閱讀需求。
有一些書裡包含偽科學內容,如很多早已被認知科學證偽的方法卻仍出現在近一兩年出版的個別書中。有的書由大學生寫成,對於學生面對的升學、考試場景比較適用,但對於職場人來說其方法並不適用。
有的書由大學教授、專業學者寫成,此類書深刻全面,是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但更適合專業學者,距離職場人士現實的閱讀需求比較遠。
有的書由「知識網紅」寫成,這類書不成系統,或缺少堅實的科學依據,或缺少系統技巧和工具,更像是心靈雞湯,可能讀起來舒服,但無法實際應用,對讀者的幫助有限。還有的書是由閱讀服務機構編寫,其內容往往是由多篇獨立文章拼湊而成,難免包含較強的品牌宣傳性質,對讀者的實際幫助有限。
幾乎所有此類的圖書還存在一個共通問題,就是忽視網路技術的使用,在高科技時代,不能運用最新的科技助力自己閱讀,自然是有所遺憾的。
所以透過寫作本書,我力圖帶給讀者如下價值:
① 一系列能幫讀者大幅提高閱讀速度的實用技巧和訓練方法;
② 一系列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提升讀後實際收穫的方法;
③ 一系列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餘,能輕鬆讀書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方法;
④ 一些能幫助職場工作者明智選書、提升閱讀成效的實用技巧;
⑤ 一系列能大幅提高閱讀後知識持久存儲、提取效率的技術工具。

本書是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法
本書介紹的方法更適合職場工作者的閱讀場景,它針對的不是學生,不是學者,不是專業作家或專業書評人,不是專門做內容輸出的自媒體或講書人(這些人屬於「專業讀書人」,因為他們的主業就是讀書)。而我們這些主業不是讀書的職場工作者,有自己工作的專業領域,閱讀只是我們工作生活之餘的一個補充。我們和專業讀書人的需求差別巨大,適用於他們的方法可能並不適用於我們。
首先,職場工作者閱讀的首要目的通常是解決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如果閱讀的內容無法改善我們的工作、生活,往往就會讀不進去,讀了也會很快忘掉。而專業讀書人讀書就只是為了讀書,能夠完成考試或者產出一篇文章、論文。閱讀目的大相徑庭,閱讀方法也就有巨大的差別。
其次,職場工作者每天能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很少,而專業讀書人的主要時間都會投入到讀書上。比如我是一個創業者,每天除去工作、通勤、做家務、睡眠等時間,能真正用於專心讀書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0分鐘。而專業讀書人則和我們相反,他們每天都會把我們用於工作的主要時間用於閱讀和做內容產出。此外,除了時間上的投入外,我們還要考慮閱讀時的精神狀態。專業讀書人可以把一天當中效率最高、狀態最好的時間用來讀書,而職場工作者能用來讀書的時間往往是下班之後,那時候我們工作了一整天,身體和大腦都處於疲乏狀態。綜合起來,專業讀書人每天能投入在讀書上的總精力比職場工作者多20倍不止。這種精力投入數量級上的差距,造成專業讀書人的方法,職場作者往往不是不想用,而是實在是沒有辦法用。
最後,職場工作者能夠讀的內容總量,與專業讀書人相比有量級上的巨大差距。量變引起質變,他們能夠透過內容之間的互相引用、印證不斷地強化資訊,而人們通常對一個東西的瞭解越充分,再讀到類似東西的時候往往越不用看就能猜出大概,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這一點,對於閱讀量有限的我們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
就像我們看大廚做菜,是為了向大廚學手藝以便自己回家做菜,而美食家則可能只是為了寫一篇關於大廚的文章,並不打算自己學做菜。美食家的觀察方法固然很專業,但如果我們去用,回家自己真正做菜的時候往往會一籌莫展。
職場工作者真正需要的,是一種以對實際工作生活有説明為目的的閱讀方法,一種高效快速並且不太占據我們有限的休閒時間的閱讀方法,一種在有限的學習投入下盡可能多地產生高回報的閱讀方法。
這正是本書希望帶給大家的。

本書力求實用有效,不求花哨
有些快速閱讀方法,用大量篇幅在教各種高階技法,但是學習這些技法,需要比較長期的練習,而且在練習初期往往沒有太大的成效。無論哪種高階技法,實際上都會造成內容理解的損失。作為職場業餘讀書者,與其為了加快閱讀速度而損失對內容的理解,不如在選書和消化吸收上多下一些功夫。追求這些高階技法,需要花在訓練上的成本過高,但在理解吸收上又要打折扣,華而不實。
普通閱讀水準的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閱讀速度是每分鐘350~600字,熟練掌握本書介紹的快速閱讀方法後,預期可以達到每分鐘1000字以上的閱讀速度。這一速度足以應對日常閱讀場景,因為一本書通常的篇幅是15萬~20萬字,3小時左右即可通讀完。
如果再能對不太重要的段落章節,使用跳讀、略讀之類的技巧,整體閱讀效率還可大幅提高。
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去刷新閱讀速度的金氏世界記錄,我們只是想提高自己真實的閱讀效率。而且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能夠使用讀到的知識,不能一味求快,必須在速度與理解之間找到平衡。所以本書在快速閱讀方法方面,只選取了最實用有效的方法。

本書方法有科學實驗的理論支撐
在閱讀大量關於讀書方法、學習方法的書籍過程中,我發現不少著作主要是作者經驗的總結,缺少理論支撐,但個人經驗總會有局限性,都會有不準確的地方,對此人有效的方法,對其他人不一定有效,而科學實驗是相對準確、可靠、通用的。
有的書,其支持理論已經被後來的實證研究證偽,而這些書的作者並不瞭解最新的科學進展,全書的方法奠基於過時的錯誤理論,實在令人遺憾。
還有些大行其道的書,裡面介紹的方法,明顯已經超越了科學實驗測量出的人類生理極限,只能歸屬於偽科學。閱讀完本書,相信讀者可以具備判斷某些人鼓吹的方法是否科學的能力。
本書希望結合實用性和堅實的認知心理學、神經生理學實驗基礎,提供一套相對科學的方法。所以,我除了介紹方法之外,還對各種方法的實驗也進行了介紹,以便讀者自行評判本書方法的有效性。

本書緊密結合科技工具的使用
本書除了提供快速閱讀方法之外,還包括促進理解和運用該方法的一套方法,涉及從選書開始,到讀書、消化吸收、存儲記憶、外化使用、主題閱讀、知識管理、精力管理等一系列應用。可以說,與高效閱讀有關的各個環節都有涉及。這些方法主要是從前輩大師、專家學者處借鑒而來,經過我的研究,融會貫通又有所創新。
我是程式設計師出身,之前一直在從事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工作,使用技術和產品的思路去研究事物,是我的職業習慣。所以本書非常重視技術工具的使用。從選書開始,到外化使用,每個環節,我都提供了一系列技術工具用於輔助讀者提高效率。

本書重視實踐,練習材料與本書主題相關
本書除了講方法,還包含一些閱讀練習。快速閱讀方法實際是一種肌肉記憶,和游泳、騎自行車類似,如果只是學理論不經過練習,是沒法切實掌握的。
在大多數教閱讀方法的書中,都會包含閱讀練習,但這些閱讀材料(比如一個小笑話、關於某類型小說的風格介紹、某風景區的遊覽介紹……)往往吸引不了閱讀者的注意。這些主題和讀者的閱讀偏好、閱讀目的是不相符的。而對內容本身的興趣,其實會極大地影響閱讀時的注意力,從而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力。
有的書在閱讀後的理解力測試中,問一些不重要的細節,雖然閱讀文本中提及了資訊,但這個資訊並不是讀者感興趣的,讀者並不需要重視。
閱讀目的、閱讀興趣,對閱讀效果的影響是決定性的。讀者既然打開這本書,就勢必對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這件事感興趣,所以本書所有的閱讀練習,全部圍繞閱讀這一主題,在文章後面的理解力測試中,更注重考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避免提問不重要的細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身為大人的讀書困境──
沒時間讀、讀得太慢、讀完就忘、覺得沒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