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米漿粥: 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 (暢銷增訂版) | 誠品線上

太極米漿粥: 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 (暢銷增訂版)

作者 紫林齋主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太極米漿粥: 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 (暢銷增訂版):這碗粥改變了我!在平時、在病時,我們一生都可以倚靠的終極之道✦內容增訂翻新,字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碗粥改變了我!在平時、在病時,我們一生都可以倚靠的終極之道✦內容增訂翻新,字體加大,閱讀更輕鬆✦經典養生食飲「太極米漿粥」將平凡白米煮成滴滴精華穩固胃氣,重拾健康不是夢!胃氣衰弱是身體退化和疾病之因,所以想辦法讓胃氣強化、活潑,是保健的第一門關。本書為作者紫林齋主病後浪學,潛心研究古經方中醫,所悟得的養生之道與自癒良方。他發現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許多方劑中,常加入一味藥材「白米」來照養後天的脾胃之氣,達到治癒效果。於是首創以白米和水煮成的「太極米漿粥」,以此食飲調理,促進胃氣恢復本身應有的功能,讓身體產生好轉的力量!推廣於世二十年,眾多體驗者分享響應:改善有感!►經方化家常,廚房灶頭上就有的養生大藥一杯白米兌二十杯水,將米粒煮到完全化開即完成。►自體實驗+使用者實證分享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消化道疾病、失眠、婦科病、嬰幼兒疾病……多種頑疾!►晨起的第一口食物現代人大多起床後胃氣很弱,不要只想著吃什麼營養,要想到「你的胃根本無法吸收」。先吃米漿粥,胃氣上來了,半個小時之後會覺得餓,胃才真正有力氣消化,你吃進來的食物才有辦法被身體吸收。►不受體質限制太極米漿粥因為性質平和,所以沒有食用禁忌,尤其適合孩童、老人、病人、體弱者,且材料、製作方法簡單。►還有4道茶湯和紫林式飲食起居養生法,和太極米漿粥配伍使用,保身常全☑炙草薑茶 ☑桂圓薑棗茶 ☑當歸生薑羊肉湯 ☑薑糖紅茶☑便利好實踐的乾毛巾按摩法►體驗者遍布的飲食奇蹟!來自紫林中醫論壇的見證過敏、失眠、消化道疾病、氣喘、扭傷、亂經、失眠、婦科問題、不孕、小兒疾病……多種身體不適終於有解!太極米漿粥經過多年多人實證有效,在各大小論壇中被長傳分享。本書收錄多篇真實案例,皆因米漿粥改善胃氣虛弱而造成的各種不適和頑疾。「這碗平凡無奇的粥不僅改善了我家老大的異位性皮膚炎跟氣喘,還有我的胃食道逆流、長期的膝蓋疼痛(西醫所謂的膝關節退化)、冬季癢。以前小孩發燒都要燒個三、五天,現在靠這粥,可以一天退燒!」「三個月來,我養成每天一早就喝米漿粥的習慣,身體真的很舒服,鼻子過敏症狀改善超過八成。這麼方便又天然的好食物,當然持續服用嘍~」「我吃了大約一個月,結果右膝蓋的痠痛居然好了九成,挺神奇的!跟台南的同學分享,發現其他人有類似的經驗。」「孩子早上鼻塞流鼻水的狀況減輕了,氣喘也已經半年沒有大喘發作,另一個一歲四個月的寶寶開始喝粥後,也解決了長期便祕的困擾。」「自從開始吃米漿粥,不到一週,皮膚搔癢狀況非常明顯的減少,持續吃到現在大約三個月了,幾乎不抓了!米漿粥真的很讚,推!!」「服用近三個月的米漿粥之後,近年每逢空腹打嗝的症狀竟消失了!胃食道逆流幾乎不再犯了!」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王靜枝/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張翔/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榮譽退休教授、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紫林齋主紫林書院校長紫林中醫創辦人本名林祥榮,公元二〇〇三年確診罹患膽結石,因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試過各種排石偏方,險些開刀割膽,後來因緣際會下轉而自研中醫,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根治。二〇〇五年起在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為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討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二〇〇七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剋概念入門,澈底說明古經方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受眾遍及兩岸三地五大洲。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上下兩冊)、《中醫師也想學的25形人養生攻略:算體質!來自黃帝內經的零死角全息調理法》全球論壇:http: www.vitacillin.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見證者的感謝:大人、小孩的許多病痛,用太極米漿粥有解!推薦序 米漿粥提養胃氣──治病、兼具養生之功推薦序 太極米漿粥為現代健康照護提供多一項保健參考新版序 不笑不足以為道第一章 大醫精誠,多自大病歸來1.因病結醫緣,與醫聖仲景的相遇‧不定時炸裂的膽結石腹痛,難道無藥可醫?‧初識中醫:一口中藥下肚,秒現轉機‧尋習散落民間二千年的養生寶典‧自解《傷寒雜病論》1:與高人的初次對話‧自解《傷寒雜病論》2:一法通,萬法通2.禁得起時代考驗的本源養生法:吃白米固胃氣3.在養生之前──檢視身體是否健康的8大指標第二章 保身長全,「胃氣」很重要1.什麼是胃?什麼是胃氣?‧以《內經》的生理觀點看胃氣‧《傷寒雜病論》關於胃與胃氣的描述2.健康的關鍵,盡在「胃氣」‧從五運六氣談脾胃系統‧胃氣「致中和」的重要性‧胃氣與腠理3.如何評斷胃氣盛衰‧手腳心溫暖為陽氣指標‧胃氣三力:容得下、化得消、睡得沉4.胃氣與身體各機能的關係‧健脾與補腦‧脾氣衰則鶩溏,胃氣衰則身腫‧胃是心臟的門關第三章 神奇的太極米漿粥1.為什麼喝太極米漿粥能提升胃氣‧安穀者過期,不安穀者不及期‧胃氣的維持有賴於主食的食用量2.稻米品種的講究:粳米是什麼米?3.對食用「太極米漿粥」的誤解‧太極米漿粥並非醫療,是「家常飲食」‧常見對於「食用精白米」的迷思‧常見對於「喝粥」的迷思‧常見對於「食用澱粉」的迷思4.保健與多吃白米的關聯5.為身體帶來好的改變,太極米漿粥救了我(實例分享)‧危難時刻顯身手的太極米漿粥‧調理割除盲腸後所喪失的身體機制‧溫和無負擔,太極米漿粥也是育兒好物‧飲太極米漿粥,二便暢通‧脹氣、胃食道逆流不再犯‧調理嬰幼兒厭奶問題‧太極米漿粥是最安全的退火方‧全面應對失眠、糖尿病、高血壓、水腫,令人嘖嘖稱奇‧持續喝,熟齡女性的婦科問題有解‧月事不調長達十年,喝三個月米漿粥,準了!‧終於看到孩子完整的皮膚,戰勝異位性皮膚炎‧米漿粥簡單自然,改善小兒氣喘‧米漿粥搭炙草薑茶,鼻過敏好七成‧血壓、血糖下降,老人味掰掰,愈活愈年輕第四章 太極米漿粥的製作方法1.太極米漿粥的煮法‧標準煮法(一)‧標準煮法(二)2.「達標」的太極米漿粥3.熬煮要點‧關於爐與鍋‧關於米‧關於水‧水量、米量與泔糜量的關係‧筋度、攪拌與粥感‧保存‧用法4.太極米漿粥的應用:清心滑蛋粥5.太極米漿粥答客問Q&A第五章 紫林式飲食起居養生法1.飲食之道2.料理之法3.紫林中醫推薦的家常食方茶湯‧炙草薑茶‧桂圓薑棗茶‧當歸生薑羊肉湯‧薑糖紅茶4.起居養生要點5.乾毛巾按摩法‧降火氣、退邪熱的按摩法‧改善感冒、倦怠的按摩法 ‧協助改善睡眠的按摩法附錄 太極米漿粥在新冠肺炎病程中與癒後所帶來的正面效益

商品規格

書名 / 太極米漿粥: 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 (暢銷增訂版)
作者 / 紫林齋主
簡介 / 太極米漿粥: 來自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靠白米就能重拾健康的本源療法 (暢銷增訂版):這碗粥改變了我!在平時、在病時,我們一生都可以倚靠的終極之道✦內容增訂翻新,字體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92460
ISBN10 /
EAN / 9786264192460
誠品26碼 / 2682833782001
頁數 / 272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7 x 23 x 1.7 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新版序 不笑不足以為道
紫林齋主/本書作者

我自公元二〇〇四年首創並持續實踐太極米漿粥以來,透過為文與宣講力說已屆二十年。公元二〇一七年,以對太極米漿粥的研究為本,加上個人悟道古經方中醫的親身體驗,與入門中醫本來面目的心法,寫成《太極米漿粥》一書,引起更廣大的迴響,七年間再版二十六刷,不但一時熱銷,而且年年長銷,令兩岸三地五大洲的諸多有緣朋友,既有益於平時養生,也幫助了病時療疾。無論是網路或實體讀者朋友,還是各方中、西醫界人士,亦或大眾傳媒、商賈與網紅,紛紛爭相走告、口耳相傳;也無論是將我紫林齋主與太極米漿粥忠實具名以告,又或是隱去真名與來由;也無論講述內容是完整如實,抑或胡抄亂改,加油添醋。還有許多太極米漿粥的忠誠黑粉,鋪天蓋地長年窮追猛打,無的放矢。總而言之,已在全球華人圈掀起長年不退的熱潮。我若說是全球養生保健粥品第二,應該也沒有他種粥品敢自稱第一。各方百般配料五花八門,卻皆未能勝出我這獨一味精白粳米配上二十倍清水的樸實純真,這就是我以「太極」名之的緣由,也果真名如其實,獨步海內外。在廚房灶頭家常中,全球人類都能共享中華文化,親身體驗這來自古經方中醫的美好。

鐵一般的事實是:太極米漿粥帶給許多朋友重拾健康的新希望,突破了一般既成觀念中無法想像與難以說明的框架,以真實反應呈現古人「藥食同源」的揭示,不但適用在典籍條文的中風傷寒、外感雜病,也通行於現代醫學認知的難病重症。人體從仲景在世的東漢末年以來,最少一千八百年間五臟六腑的組織與功能分毫未改。時代在變,人體不變,所以,一千八百年前的《傷寒雜病論》所記載的醫術,當然能夠完美對應最新時代的各種疑難雜證,無論人類是開飛機還是駕馬車,這就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我們需要謙卑學習的緣由。

飛機、馬車,那是「人造之物」,其操作教學或有日新月異之必要,但人體、生靈是「神造之物」,老天就是最完美的設計家,既給了我們能夠自體往復循環不殆的功能與結構基礎,也在天地間滋長萬物,供我們配合四時日夜周始,與環境相生共榮,永續發展。小小一粒精白粳米蘊藏了無限生機,古人透悟天地智慧,擇白米做主食,能飽腹,還能養生,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取之入藥方,更能療疾。我首創太極米漿粥二十年,回首只見各方鼓吹養生奇招的「大師」們浮浮沉沉,有的被踢爆造假,更多的是被自己的誤信搞到害命。滄海又成桑田,於我只如一瞬間。而我,還是喝著我的太極米漿粥,昂首笑談經方化家常。

逢此投身古經方中醫獨立研究二十年之際,我將一路走來持續見聞、蒐集所得的科學驗證與有緣朋友的體驗分享,輔以更精練的文字描述與原理說明,將原書內容大幅翻新,強化內容,澈底進行依循經方化家常主旨的提升再進化,寫成這本新版《太極米漿粥》,以之為誌。

讀完我的《太極米漿粥》後,不曉得朋友們是「拈花微笑」,還是「聞道大笑」呢?

公元二〇二四年冬月小雪 閉塞成冬

試閱文字

內文 : 胃氣三力:容得下、化得消、睡得沉
對於我們紫林中醫觀察人體來說,手腳心的溫暖是很重要的指標。在陽氣強健的前提下,胃氣的強弱與否,又直接大幅的影響了陽氣的狀態。判斷胃氣的表現是否如常,我個人提出三大指標,就是「容得下、化得消、睡得沉」。

「容得下」其中一個意義是指胃對於飲食的納受能力,也就是我們口語說的「胃口」好不好。常人的胃口要如何叫好?我先聊一件事:中國大概從隋、唐以來,延用至元、明、清,度量衡定義的一斤皆是現在公制的約六百克。有人認為六百克這個數字與現代的公制接軌轉換非常不便,而在民國初年時,西風東漸,民眾逐漸失去國學的薰陶,加上對於國學的底蘊也沒有足夠的信心,此時便跑出一種叫「市斤(五百克)」的單位。但根據我的研究,一斤六百克剛好就是平常成年人一餐所能容下食物的重量平均值。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假使一餐能吃得下約六百克重的食物,此人胃的納受能力即算是在正常的範圍內。如果你是開餐館的,你就知道賣一份餐該有多少重量,客人才會覺得吃飽。反之,如果你拿沒有科學根據的「市斤」來估量,而且你是做「吃到飽」生意的,那肯定要慘賠收場。中醫雖然不講定量,但在定性之下,還是能指出常態分布的數值傾向。不是不講究數值,而是不輕易以定量做評斷標準,才能符合事實,更符合人性。

再來是「化得消」,其中一個意義是口語中的「消化能力」。我們常看到有的人暴飲暴食,突然某一餐吃了平常兩倍以上的食物,但在接下來的三、四個小時,胃部、腹部都處於非常飽脹不適的狀態。或者,有的人並沒有特別大量的進食,但是腹部或胃部也經常飽脹甚至疼痛,感到消化不良,或不太有食欲。對食物的「化消」,一方面是要化解、消去食物,一方面則是把化消之後的產物給運行開來,輸布到全身,如同《內經》提到:「五臟之脈,滋生於胃。」飲食的份量以及進食的間隔若是失去節律,就會傷害胃氣,身體在消化、輸布、同化、吸收這些食材的機能上就會出現障礙。

綜合前面兩點,以「容得下」、「化得消」這兩件事情來看胃氣強弱與否,在直觀上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我們要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或是在病時讓身體產生好轉的力量,胃氣的這兩項指標更是顯得格外的關鍵。

最後,「睡得沉」這個指標,或許大家比較少聽過,但是在我們紫林中醫的研究裡面發現,晚上容易入眠,入眠後睡得沈穩,甚至不容易起夜小便,或是能維持穩定的睡眠,不易被驚醒,或是做了睡醒後不會清楚記得的夢,其實都與胃氣的穩定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現代人普遍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睡眠品質不好。很多人會求助於所謂的睡眠中心、精神科、腦神經內科之類的西醫科目,但就紫林中醫的觀點,這是腸胃的問題。憂思過度,米飯主食與肉類、蛋類的攝取不足,人工化合添加物吃太多,嗜喝咖啡,都能讓胃氣虛弱、不穩定,讓全身的腠理,筋膜與神經、血管,常處在緊繃、亢奮的狀態下,就算累了也不易入睡,睡了也不安穩,醒了也沒精神。睡眠中的胃氣緩降,能幫助肌肉放鬆,神經、血管形成駐波的狀態,代謝放慢,自然沒有尿意的刺激,全身的氣血從體表內斂轉入內臟,就像食物被身體吸收,氣血與津液順著胃氣深入內臟收藏,這就是深層而品質良好的睡眠。

我們吃下的食物需要經過消化、吸收,無論是從「益菌」的觀點,或是「消化酶」的觀點,終究要與人體消化道的功能緊密結合。如果我們直接從體外補充所謂的益菌,這些外來菌種通常因為水土不服,與體內的環境或由在地飲食所產生的消化酶的特徵格格不入而很快滅絕,所以常是:有吃有效,沒吃沒效,越吃越沒效。就像在農業上,對農地施用化學肥科、農藥,結果是澈底削弱了當地土壤的地力,以致於惡化成:不用藥,就長不出好作物。無論是用外來的因素直接強刺激腸胃消化的運作,或者盲目追求一些具有強烈偏性特徵的飲食,都會讓我們失去胃氣原本能致中和的「常」,將是邯鄲學步,捨本逐末,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達標」的太極米漿粥
太極米漿粥,很簡單,爐、鍋、米、水,四大要素,完全家常,但要說簡單卻也不簡單,學問在裡面。要將太極米漿粥熬得好,細節需處處講究。(詳細熬煮方法請見書內。)

太極米漿粥煮畢起鍋後,必要細細過濾,去除米渣。過濾時不要刻意擠壓米粒,以免把沒有煮化的米渣也壓破,混入粥液,喝了傷胃。米粒的精華已在泔糜裡,米渣對消化功能十分磨耗。就像煎藥也要去藥渣,不要胡思亂想什麼「珍惜食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定是要先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後談及愛惜物力,才合於秩序。如果想要惜物,拿米渣來做為洗頭或洗手的去油膩洗劑,或混入花壇、土壤中做肥料,都很理想,就是別拿來吃下肚裡。

濃度恰好的粥,溫熱時有一定的流動性,能從杯中順利倒出,杯壁只會留下薄薄一層粥液膜。放入冰箱至攝氏四度左右冷藏,隔夜約十二小時後取出,會明顯增強膠狀質感,流動性降低,但不至於難以倒出,甚至結塊。若濃度不夠,化得不夠開,長時間冷藏後,上層會有很多被推出來的水,或是流動性太高,根本無法形成膠質感。過稠與過稀,都不是達標的太極米漿粥,喝了都極傷胃氣,切不可用。

熱飲泔糜是家常,放涼了喝則要歸於「藥用」。仲景在《傷寒雜病論》提到某首方服後:「不利進熱粥一杯,利不止進冷粥一杯」(〈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八.二〇〉)熱粥助人提振胃氣,促進機能代謝,冷粥卻在幫人解除虛燥亢進。只有深入細讀《傷寒雜病論》,才能體會:一碗清水煮大米竟然可以這麼神奇的雙向調節全身上下所有功能。

很多人只看到「我煮的粥也是糊糊的啊!」其實米粒沒有化開完全,漿未成,或熬過頭,太濃稠,過猶不及。不少人自以為已經吃了好一陣的太極米漿粥,卻什麼感覺也沒有,甚至感到不適。也有人說:煮這玩意不是很容易嗎?的確,真的不難,不過就是講究「正確」,下的功夫要「老實」。難,不是難在技術,或材料的珍奇、昂貴,這違反我談「經方化家常」的原則。但是「老實」、「正確」、「認真」這些事,卻意外成為許多人在實踐上的最大障礙。

我認為:熬起一碗粥,甚至可以看清自己的心性。

太極米漿粥的保存與用法
保存
太極米漿粥最好是每天煮,新鮮吃。冷藏不宜超過三天,也不宜冷凍。因為粳米如同胃氣,有一種「吸氣」的物性特質,這在熬成太極米漿粥之後會更加鮮明。若在冰箱中久放,會因為吸附多了冰箱中的濁氣、雜氣、濕氣等,吃下對身體反而不好。冷凍雖能減緩食物腐敗的速度,但不能減緩食物物性之中「氣」的流失速度。食物的氣一旦流失過多,就算沒有腐敗,也因物性過低,吃了對身體沒有好處。同理,任何食物都應避免長期冷凍為宜。

用法
太極米漿粥必要在晨起空腹,不喝水也不進任何飲食的狀態下,為了避免清潔劑也一併下肚,不要刷牙也不必漱口,以不燙口為前提,熱熱飲用,別加任何其他調味料,也不可搭配任何其他食物。附帶一提,每天晨起最傷身的做法,就是大量喝水。水性本寒,再溫熱的水也至多屬於「從極寒到大寒」的差異而已。一大早剛起床,胃氣尚弱,就用大量寒涼泄下的東西來搞破壞,對胃的傷害很是嚴重,古經方中醫重視胃氣,絕不贊同。

依《傷寒雜病論》指出「一升餘」,我建議可換算為三百毫升。若是感覺需要加強調理的朋友,用上四百毫升,更好。食量較小的兒少,能用上一至兩百毫升也就可以了,量力而為。正式的早餐在飲後過三十分鐘再進食,除此之外,整日都可飲用,沒有用量上限,想喝就喝,感覺舒服就喝。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我建議:更是不妨多喝。我常說:家中若能常備一千毫升左右的太極米漿粥,四季閤家平安。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這碗粥改變了我!
在平時、在病時,我們一生都可以倚靠的終極之道
✦內容增訂翻新,字體加大,閱讀更輕鬆✦

經典養生食飲「太極米漿粥」
將平凡白米煮成滴滴精華
穩固胃氣,重拾健康不是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