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 找到賣點, 生意就來! 傳奇策略顧問師不藏私行銷祕笈全公開
作者 | 王直上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 找到賣點, 生意就來! 傳奇策略顧問師不藏私行銷祕笈全公開:《強勢品牌成長學》作者最新力作,集30年品牌經營、行銷策略實戰經驗,是一本突破盲腸的 |
作者 | 王直上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 找到賣點, 生意就來! 傳奇策略顧問師不藏私行銷祕笈全公開:《強勢品牌成長學》作者最新力作,集30年品牌經營、行銷策略實戰經驗,是一本突破盲腸的 |
內容簡介 你不一定需要一個品牌策略,更不一定要有一句強有力的slogan,但一定要清楚自己在「賣什麼」!一本突破盲腸的超級行銷寶典,不僅要幫助你想清楚「賣什麼」,還要好好說出來!儘管AI快速飛躍,行銷環境與媒介瞬息萬變,但做生意的最根本關鍵,就是明確定義要「賣什麼」。看看市場上的常勝軍:●為什麼提神飲料「保力達B」能夠長期屹立不搖?●「全聯」成為超市一哥的轉型關鍵為何?●漱口水「李施德霖」如何翻轉味道嗆喉的負面形象?●賈伯斯的「蘋果電腦」如何從微軟手中奪下個人電腦市場?●「金色三麥」如何力抗台灣啤酒、海尼根和麒麟?正是因為它們在競爭格局中創造了差異,同時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擁有三十年品牌管理與行銷經驗的王直上認為,「賣什麼」的根本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在「市場」、「消費者」、「競爭者」、「企業自己」這四件事上迂迴穿梭,簡言之,一個成功的品牌或行銷戰略提案,就是在說一個把這四件事好好串在一起的精采故事。無論小公司、大企業,想對了「賣什麼」,就有機會在紅海中找到優勢、在藍海中創造新局!一本帶你扎穩馬步的行銷寶典──● 從「市場」、「消費者」、「競爭者」、「企業自己」找到「賣什麼」的致勝路徑。● 從四大面向(環境與趨勢、人心與痛點、競爭對手、自身條件)找到最能放大產品/品牌力量的最大支點。● 明確自身的生意來源(吸引非使用者、轉化競爭品牌的顧客、增加顧客購買量或頻率、讓顧客購買更多產品線)以及優先順序。● 市場大玩家與小玩家的品牌策略大不同。● 用數字分析生意,聚焦策略觀點,形成品牌主張。● 善用工具分析品牌優劣勢,找到競爭差異的空間。● 用故事說好品牌或行銷戰略提案,用圖像強化策略觀點,提高一次過關的機率。 書中充滿資深策略顧問師細膩的市場觀察、幽默思維與實戰技巧,透過大量成功案例說明,從策略思考、形塑發展、分析工具到提案包裝,把行銷人最需要的能力,拆解成清楚可學且能落地的明確步驟,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生意策略。讀完這本書,保證你會在競爭格局中找到獨一無二的位置,讓你的存在變得不可取代!【登峰推薦】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沈方正/老爺酒店執行長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鄧臺賢/前「我是大衛廣告」董事長鄭緯筌/專欄作家、講師、企業顧問蕭富峰/輔大廣告系副教授Wawa吳玉琥/廣告樂血研究院院長、法樂數位聯合創辦人Lynn/三分鐘|行銷在學中創辦人
各界推薦 在眾多共事過的策略規畫者中,直上是我尤其敬佩的一位。……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本書未能在我年輕時出現。──鄧臺賢(前我是大衛廣告董事長) 無論你是剛入行的行銷新鮮人,還是有多年經驗的品牌經理,甚至是正在思考下一步的創業者,這本書絕對幫得上忙。──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這是一張能帶你走出迷霧的地圖,也是一套讓你少走冤枉路的工具。──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它讓策略能夠落地。……願這本書,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好在你手邊。──鄭緯筌(專欄作家、講師、企業顧問) 這本書不只單純談論最新的技術或工具,也帶我們回到行銷與品牌的根本,重新思考「為什麼」與「如何」。──Wawa吳玉琥(廣告樂血研究院院長) 只要能夠融會貫通本書的內容,相信對於打通行銷/品牌策略的任督二脈,可以起到一個相當好的作用。──蕭富峯(輔大廣告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王直上輔大大眾傳播系廣告組畢業,退伍就投身台灣廣告圈,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做與品牌相關的工作。一共在奧美集團待了23年,包括台灣、香港與上海的奧美。當過奧美行銷研習中心經營合夥人、奧美集團達彼思廣告董事總經理;最後一份上班的工作是上海奧美諮詢的董事總經理。後來決定自己創業,開了家上緒品牌諮詢。因為太愛做這件事,所以只賣一件商品,就是品牌策略;只有一個人提供服務,就是他自己。以案少質精的獨行俠模式,與行業裡各個領域的頂尖高手協同合作,服務了一連串上市公司與重量級品牌,橫跨你想得到與想不到的行業。在幫客戶發展品牌策略的過程中,更著重於為企業找到「這家公司到底在賣什麼」的答案,幫助客戶明確生意的前進方向,成為眾多經營者眼中的策略導師。現在想再把腳步放慢,所以決定只當個自由顧問,兼寫作者與講師。寫過一本《強勢品牌成長學》,翻譯過一本《關鍵行銷》,都是遠流出版的。
產品目錄 推薦文 行銷策略就是驅動人性,激發欲望/鄧臺賢 行銷不只是創意,更是清晰的生意策略/丁菱娟 找到你的賣什麼,行銷才會事半功倍/劉奕酉 策略的價值來自不再迷路的勇氣/鄭緯筌 回到根本,重新思考「為什麼」與「如何」/Wawa吳玉琥 打通行銷的任督二脈/蕭富峯前言 這本書,讓你明天上班就用得著 第一部 你需要知道的策略觀念與思考 第1章 只要是生意,都得想清楚要「賣什麼」 第2章 「賣什麼」就是在四件事裡找致勝路徑 第3章 策略就是槓桿效應 第4章 談策略要從生意談起 第5章 生意來源有四種,想清楚你要哪一種 第6章 市場小玩家的策略:切割,削尖,亮眼 第7章 市場大玩家的策略:把蛋糕做大 第8章 看清楚問題的本質與關鍵的挑戰 第二部 策略的準備與發展 第9章 數字就是最好的武器 第10章 做好企業內部訪談的眉角 第11章 消費者調查到底問什麼才有用? 第12章 「人性」是讓策略精彩的關鍵提味 第13章 品牌主張該怎麼形成? 第14章 如何完成「一套」策略規畫? 第三部 一些好用的分析與思考工具 第15章 「家族」類課題的經典分析工具:波士頓矩陣 第16章 尋找競爭差異空間的利器:六大目標地圖 第17章 讓品牌擁抱最高理想:品牌大理想與黃金圈 第四部 策略的包裝與販賣 第18章 掌握故事的原理,說好你的策略故事 第19章 愈複雜的市場結構愈需要畫圖 第20章 好好視覺化你的策略觀點 後記 找到屬於你的二○% 附錄 四大領域資料收集參考清單
書名 / | 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 找到賣點, 生意就來! 傳奇策略顧問師不藏私行銷祕笈全公開 |
---|---|
作者 / | 王直上 |
簡介 / | 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 找到賣點, 生意就來! 傳奇策略顧問師不藏私行銷祕笈全公開:《強勢品牌成長學》作者最新力作,集30年品牌經營、行銷策略實戰經驗,是一本突破盲腸的 |
出版社 /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4183680 |
ISBN10 / | |
EAN / | 9786264183680 |
誠品26碼 / | 2682998615008 |
頁數 / | 272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14.8*2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 行銷策略就是驅動人性,激發欲望
鄧臺賢(前「我是大衛廣告」董事長、前「奧美廣告」中國東南區總裁)
從事廣告行銷數十年,我始終認為,好的行銷策略必須能夠「驅動人性,激發欲望」。策略本身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很有效」和「收效甚微」的區別。而出色的策略,應當能最大限度地撬動人性的欲望,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
理想的行銷策略,主軸必須清晰、易於理解,讓團隊和受眾都能迅速產生共識,執行過程也要流暢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耗損。現實中,許多策略計畫看似完美,卻在執行中不斷偏離初衷,最終效果大打折扣,這樣的策略終究難以稱為上乘。
在眾多共事過的策略規畫者中,直上是我尤其敬佩的一位。他的獨特之處,在於橫跨業務、企畫、經營管理的實務經驗,以及同時具備代理商與客戶端的雙重視角。這種稀有的歷練,讓他總是能夠精準地找到商業洞察與人性欲望的交匯點,形成務實且可執行度極高的行銷策略與計畫。他富有才情,所發展的策略往往同時擁有商人與文人的內涵,兼備創造力與想像力。
書中看似無趣的理論與工具,透過直上三十年來在實戰中反覆驗證的思考框架與行動心法,轉化為極具啟發性的內容。無論你是品牌負責人、行銷從業者還是創業者,這本書都能幫助你少走彎路,打造出既能激發欲望、又能高效執行的行銷策略。
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這本書未能在我年輕時出現。
行銷不只是創意,更是清晰的生意策略
丁菱娟(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在奧美的那些年,我有幸與許多優秀的廣告人一起共事,但若要說到讓我一直心生敬佩的一位同事,那一定是王直上。對我而言,他不只是同事,更像是一位能在品牌策略迷霧中點亮明燈的導師。
在奧美的二十三年中,直上橫跨台灣、上海、香港三地,服務過無數國際與本土品牌,涵蓋消費品、汽車、通訊、金融、餐飲等各式產業。想像他在會議桌上,面對多方高層與龐雜的商業條件,依舊能冷靜地抓住問題核心,那句貫穿他整個行銷哲學的關鍵問題:「你們到底在賣什麼?」這看似簡單的提問,其實是生意及品牌的靈魂所在,也是他在本書一再提醒不可忽視的根本。
直上的品牌論述有三個特點:「清晰」、「務實」、「能落地」。「清晰」,是因為他懂得用簡單直接的語言,把複雜的市場條件、競爭態勢與消費者洞察整理成一個明確的品牌主張;「務實」,是因為他的策略從不只是漂亮的口號,而是能結合企業資源、切合現實執行的方案;「能落地」,是因為他深知策略只有轉化成團隊的行動,才能真正創造市場影響力。
他的邏輯清楚,洞察力非常犀利,從他上一本書《強勢品牌成長學》的論述,我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得到他的同意,部分架構放在我的影響力品牌學院中的教材,對學員很有幫助。這種洞察與引導的能力,是經驗、視野與深度思考的累積,更是少有人能同時兼備的功力。
他的這本新書《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可以說是他二、三十年實戰經驗的濃縮與心法傳授。從策略思考、形塑發展、分析工具到提案包裝,他毫不藏私地把行銷人最需要的能力,拆解成清楚可學的步驟。讀他的書,不會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而像是坐在會議室裡,聽一位資深同事用案例與故事,帶你理解什麼是品牌策略的槓桿效應、如何找到最能放大品牌力量的支點,以及如何用最有說服力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賣出去。
書中談到的案例,從保力達B、全聯、李施德霖,到賈伯斯的蘋果電腦與金色三麥,每一個都不是純粹的行銷故事,而是對「賣什麼」的深度詮釋。他會告訴你,好的品牌策略不只是滿足市場需求,更是在競爭格局中找到獨一無二的位置,讓你的存在變得不可取代。
我佩服直上的,還有他在策略表達上的功力。他總能用簡單又有力的敘事,把枯燥的數據、艱澀的市場分析轉化成讓人眼睛一亮的故事。這種「說得好」的能力,往往比「想得好」更難,因為它需要對策略有透徹的理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打動決策者的心。
對我來說,《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可說是把直上多年來的智慧裝進一本可以隨身帶著的行銷策略工具書。無論你是剛入行的行銷新鮮人,還是有多年經驗的品牌經理,甚至是正在思考下一步的創業者,這本書絕對幫得上忙。
找到你的賣什麼,行銷才會事半功倍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很多老闆、行銷主管甚至創業者,第一次跟我見面時都說:「我們的產品很好,就是沒人知道。」
我通常會反問對方:「那你覺得你們在賣什麼?」
他們幾乎都能秒答:「賣某某產品啊!」
接著我再問:「那我為什麼要買你的?」空氣就安靜下來。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清楚在賣什麼,其實只是知道自己在賣什麼東西,卻不清楚自己真正的「賣點」是什麼。而這本《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要解決的,就是這個看似簡單卻決定生死的問題。
我特別喜歡書中開場的「蚵仔煎」故事:一個小吃攤,從賣便宜、賣懷舊、賣新鮮,到最後找到「賣這城市最新鮮的蚵仔煎」這個核心賣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急著賣,先搞清楚自己在賣什麼。你會發現,當「賣什麼」清楚了,定價、菜單、裝潢、推廣策略全都順水推舟。
這就是策略的力量,讓所有決策有了依據。但作者不只是告訴你要找出賣點,而是教你如何找到。從「市場與環境」、「消費者」、「競爭者」、「自己」四個面向收集資訊,再透過「槓桿效應」找到能放大優勢的支點。
這是一張能帶你走出迷霧的地圖,也是一套讓你少走冤枉路的工具。
很多行銷書寫得很漂亮,但讀完只能點頭,不知道該怎麼落地。但這本書很不一樣,它的案例非常在地化、都是我們生活中的記憶,包括Patagonia借勢環保、Always借勢女性意識、保力達B抓住勞工「明天的氣力」、7-up用「非可樂」對比可口可樂,以及歐仕派(Old Spice)反轉「老男人」形象等,這些故事不只是有趣,而是教你如何把抽象策略變成具體行動。
更重要的是,作者把策略拆成具體步驟,甚至附上清單與提問框架。這意謂著什麼?這些策略具有再現性,而且你不用是行銷總監才看得懂;相反地,你愈資淺就愈該趁早讀,因為早一點想清楚「賣什麼」,就能少花幾年時間撞牆。
作者在〈後記〉中談到八○/二○法則,鼓勵讀者找出自己那二○%做起來最開心、最擅長、能帶來最多成果的事,並想辦法放大它在工作中的比例。而這跟「賣什麼」其實是一樣的邏輯:「只有清楚自己最核心的價值,才知道該把資源與努力集中在哪裡。」
我自己的人生也因為看清楚這件事而改變。離開了職場,成為自雇者與商業顧問,只專注做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對策提供,從原本的「兩成」喜歡的工作,變成百分之百投入。那不只是事業上的選擇,更是一種讓生活變得更自由的策略。
我想,這本書不只會讓你在行銷、品牌、銷售上更有效率,它更像是一面鏡子,逼你正視一個關鍵問題:我到底在賣什麼?如果你能用十秒說出一個讓對方眼睛一亮的答案,相信你的市場、你的職場,甚至你的人生,都會完全不同。
當你下次面對客戶、主管、投資人,甚至你的家人,當他們詢問「為什麼要選你?」時,如果你還不能用一句話打動對方,請翻開這本書,從今天開始。
策略的價值來自不再迷路的勇氣
鄭緯筌(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兼任講師、《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
記得有一次,我在咖啡館和一位做SaaS服務的創業圈朋友聊天。他淡淡地說自家公司今年業績成長,卻有點兒掌握不到未來的方向。我問他:「貴公司的北極星指標是什麼?」他回說是ARR(年度經常性收入)。我繼續追問:「那你們到底在賣什麼?」他愣了三秒,笑著說:「我們賣服務啊!」我搖頭說道:「不對,重點不在於服務的功能和價格,而是能否為客戶交付價值。」
那個午後,我們把白紙鋪滿桌面,從使用情境一路拆解到採購決策與續約驅動因子,最後總結成一句話。他在離開前說:「原來我們真正要賣的,是客戶交付的確定性。」這句話後來變成了他們的營運主軸,也儼然成為內部決策的準星。
我之所以想起這段往事,是因為讀了《你們公司到底在賣什麼?》這本書,它把「賣什麼」這看似簡單卻最困難的事,拆解到人人都能實做。我長年在企業擔任顧問,也在大學授課,深知很多企業最缺乏的不是各種 KPI(關鍵績效指標)和行銷策略,而是可以被消費大眾記住的那句話。這本書把策略的關鍵視角收束成「市場與環境」、「消費者」、「競爭者」、「企業自身」四大層面,的確是很不錯的切入視角。
更高明之處在於,作者運用槓桿效應,鼓勵讀者找到一個能放大自我優勢的支點。書中提到很多有趣的案例,更棒的是作者還在書裡手把手示範,告訴你怎麼把支點與自家條件相互扣連。
你大概會問:AI時代了,這些洞察不能交給機器嗎?身為長期研究與實做生成式AI的實務工作者,我同意AI可以幫你收集與歸納資料,但在判斷與發展階段,還是需要我們親力親為。作者提醒我們,就算有一天AI能提供判斷,你也得先懂策略,才知道它判斷得好不好;更何況,最後那一哩路的創造,正是AI最難複製的地帶。這不是反科技,而是正確安放科技的位置。
說到底,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它讓策略能夠落地。作者既承認AI的價值,也誠實提醒我們:你不會因為把資料抓多了,就自然擁有洞察;你得用對框架、問對問題、找到支點,然後說對那一句話。當這句話被整個團隊記住時,它就能變成日常決策的準繩。
如果你正在創業、正在帶領一個品牌或專案,或者你是公司的中高階主管,請把這本書放在桌上,和你的團隊一起研讀。不妨從第一章的蚵仔煎練習起步,把你們的「新鮮」找出來;再用四個圈把資料收齊,去找那個最能把你撬起來的支點;最後,為你的品牌寫下那句讓人記得、也能據以決策的話。當你們透過眼神交會,就能夠說出同一句話時,很多難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寫到這裡,我停下鍵盤上的雙手,想起之前那位在咖啡館聊天的朋友。後來,他們把交付確定性視為公司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刻進了每一個產品決策與客戶提案。當然,不是所有事情都從此順遂,但至少他們再也沒有迷路。話說回來,這種不再迷路的勇氣,也就是策略真正的價值。
如果這篇推薦文剛好觸動了你,我想邀請你今天就把這本書帶回家,然後選一個安靜的時段讀完第一章,做一個小練習,把「我們到底在賣什麼」寫成一句話,貼在會議室的牆上。等到下週開會時,請每位同仁都用那句話檢視自己的提案。你會看見,很多分歧其實是因為那句話還不夠精準;而當它更聚焦了,與客戶的溝通也會更加順暢。
願每一家認真做事的公司,都能被看見且被記住。也願每一個投入工作的你,都能在忙碌中看見方向。更願這本書,在你需要的時候,剛好在你手邊。
回到根本,重新思考「為什麼」與「如何」
Wawa吳玉琥(廣告樂血研究院院長、法樂數位聯合創辦人)
照理來說,隨著時代演進與技術進步,尤其是AI的急速發展,我們應該能更清楚掌握消費者、客戶與品牌之間的連結,而數據、演算法、追蹤工具,理論上都能讓我們看見更多細節。但在這個產業近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如果要選一條最重要的守則,那就是「每天都在變」。消費者在變,市場在變,品牌在變,連思考路徑也不斷翻新。所有的一切都在改變,而這正是最真實的現實。
然而,愈是變化快速的時代,我愈相信行銷與品牌需要一套能追根究柢的邏輯。因為唯有理解「不變的核心」,才能應對「不斷的改變」。人們的需求或許會用不同形式出現,但背後的本質並沒有那麼容易動搖。當你能抓住這一點,才更能在浪潮中站穩腳步。
也因此當我讀到這本書時,特別感到有一種獨特的共鳴。它並不只單純談論最新的技術或工具,也帶我們回到行銷與品牌的根本,重新思考「為什麼」與「如何」。在這些重要卻又容易忽略的提醒下,我相信大家也能像我一樣,從這本書裡獲得啟發,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打通行銷的任督二脈
蕭富峯(輔大廣告系副教授)
行銷/品牌策略牽涉甚廣,影響變數甚多,常常會令人感到迷惑、徬徨,甚至不知所措,作者王直上先生曾於奧美集團服務二十多年,不僅擁有豐富的品牌策略與行銷經驗,也對大小企業所可能遭遇到的諸多行銷難題與困境了然於心。基於此,他直面問題,條理清楚地幫讀者整理出一套從「賣什麼」到「如何賣」的完整架構,解構品牌/產品的行銷策略如何從無到有進行思考與規畫,並透過大量案例說明和佐證,幫助身處大小企業的讀者可以快速上手,只要能夠融會貫通本書的內容,相信對於打通行銷/品牌策略的任督二脈,可以起到一個相當好的作用,行銷功力大增。
本書架構完整、脈絡清晰,極具實務可操作性,不愧是在市場上打滾多年、身經百戰的專業人士,一出手就不同凡響。
最後,請容我再次提醒讀者,行銷/品牌策略牽涉甚廣,影響變數甚多,切記「橘逾淮而為枳」的古訓,從本書習得一身功力之餘,面對這個愈來愈多變的環境,我們還需要多多淬鍊隨機應變的彈性與韌性,以避免陷入策略惰性的陷阱。
自序 : / 這本書,讓你明天上班就用得著
為了節省你的時間,我把關於這本書你可能會問的問題嘗試列出來,方便你直接找答案。
Q:這本書是寫給誰看的?
A:給每一個可能有東西要「賣」的工作者。要賣的可能是你們公司的商品或服務,可能是你們機構的理念與募款項目,也可能是你們單位的新政策或形象,甚至是你手上的明星或政黨候選人。只要有東西要賣,就要知道到底要「賣什麼」,就需要規畫你的策略。如果你已經是資深人員或老闆,這本書能強化你的策略思維與操盤技巧,讓你帶領的業務更有機會殺出重圍;如果你的資歷尚淺,那更好,我相信這本書能讓你具備比別人更清晰的市場觀與策略觀,幫助你更快向上爬。
Q:作者是誰?我為什麼要相信你的專業?
A:過去十多年,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做策略顧問,服務了大量上市公司與重量級品牌,而我賣出的產品只有一種,就是PPT。這樣講也不公平,其實我產出的應該是裝在PPT裡面的「策略」,也就是幫助各大企業搞清楚他們該賣什麼以及該怎麼說出去的策略。
我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台灣的廣告公司裡的小AE(廣告業務),然後有幸在奧美集團待了二十三年,在不同的市場跑來跑去,在奧美的最後一份工作是上海奧美諮詢的董事總經理。後來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品牌顧問公司,公司員工基本上就我一人,校長兼撞鐘。我喜歡自己作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又最自由,所以與策略相關的全部工作幾乎都得自己來,從分析資料到規畫策略到寫每一頁PPT到跟客戶提案,也因此對所有細節有鉅細靡遺的了解。奧美體系對知識偏執般的重視,灌輸了我扎實的基本觀念;這些年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磨練,讓我把理論與實戰做了更好的結合。如果那些上市公司老闆都相信我的專業,我想你應該也會吧。
Q: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A:我在二○二一年寫完《強勢品牌成長學》之後的這幾年,愈來愈覺得比品牌再前面一步的許多策略思考其實極其重要,好像應該把自己的經驗寫出來。但這些東西的面向極多,也不容易形成系統,所以一直在逃避這件事。直到我得到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陳懿文的不斷鼓勵,才硬著頭皮嘗試把內容規畫出來,後來也就順理成章慢慢成形為一本書,完成之後倒也慶幸有把這些東西寫了下來。
我沒有徒弟,年紀也不輕了,沒什麼好藏私的,所以把壓箱底的技巧與工具全都掏出來放在這本書裡,希望能把多年間經手上百個品牌案例的經驗與「手感」都整理出來,交給台灣的大家,交到你的手上。
Q: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幫助?
A:三個字:「實戰力」。我不想只談抽象的觀念,更要讓你能在面對日常的真實課題時知道該怎麼做,包括該收集哪些資料、該怎麼分析、該如何形成策略角度,乃至於該怎麼把策略整理出來說服其他人,所以書裡沒有深奧的理論,你一定看得懂。而且除了重要觀念之外,還提供你一系列的方法、工具,甚至直接可用的清單,帶來最強的工具性。稍微翻一下書,就會看到裡面有非常多的非文字內容,包括大量可以直接掃碼觀看的影片連結,讓你的閱讀體驗超越書本本身;還有一大堆來自真實案例的圖示與工具示例,幫助你從實戰角度去體會所有的工具用法與效果(編輯大人一定恨死我)。簡單來講,這本書將不只幫助你建立關於策略的觀念與思考能力,還要讓你明天上班就用得著。
基於以上想法,我這樣安排了書中內容:第一部先建立你的核心策略觀念,第二部則一步步告訴你如何準備與發展策略,然後第三部會提供你一些重要好用的工具,最後在第四部教你怎麼「包裝」策略來成功說服老闆、客戶或同事,讓你的策略成為大家的共識──加起來就是一句話:幫你想清楚你要「賣什麼」然後把想法賣掉。
Q:現在AI這麼發達,還需要自己想策略嗎?
A:我也很希望AI能直接把策略工作拿去做,我就可以不要再辛苦與煎熬了,可惜依然事與願違。
一個完整的策略工作,包含「歸納」、「判斷」、「發展」三個階段。在資訊的收集與歸納上,AI的確能幫不少忙,但能做的還是有限,不過一定會繼續進步;對你來說,AI必然會漸漸減少你在這一塊的工作量。對於在策略方向做出判斷,AI目前還不行,但指日可待。只要有人把足夠多的好案例與完整數據餵給AI,它一定能學會當中的規律,做出有品質的路線判斷;只是即使到了那一天,如果你自己不懂策略,又怎麼知道AI給你的判斷好或不好、對或不對?所以自己還是得學會。策略最後的發展階段牽涉到想像力與創造力,這會是AI要攻克的最難與最後一關;當AI能做到這件事,策略工作就可以完全被取代,但當那天來到,當AI已經能和人類一樣思考與創造時,它威脅你的程度就遠遠不只是取代你的工作這麼簡單,那會是整體人類文明受到挑戰的一刻──不過這應該還很遠吧(希望是),所以現在AI做不到策略的發展,你就要自己把它做好。到今天為止的AI在很多技術層面確實幫到不少忙,我也會在本書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你。
我能想到的暫時只有這些。如果你還有前面沒列出來的其他問題,不妨先把這本書看完,我相信你會得到答案。
最佳賣點 : 《強勢品牌成長學》作者最新力作,集30年品牌經營、行銷策略實戰經驗,是一本突破盲腸的超級行銷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