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樹那樣生活: 改變數十萬韓國讀者, 從樹木身上學到的35項人生智慧 (暢銷新修版) | 誠品線上

나는 나무처럼 살고 싶다

作者 우종영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像樹那樣生活: 改變數十萬韓國讀者, 從樹木身上學到的35項人生智慧 (暢銷新修版):1.樹醫師禹鍾英以樹木花草的獨特生命形態比喻人生,書寫一篇又一篇真實動人的故事。他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像樹那樣生活》安慰我們疲憊的人生,給予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 〔韓國暢銷突破15萬冊〕✽首爾市政府教育廳推薦書籍✽浦項鋼鐵教育財團必讀書籍✽2021年獲選青少年和平書籍 〔本書特色〕✽樹醫師禹鍾英以樹木花草的獨特生命形態比喻人生,書寫一篇又一篇真實動人的故事。他以樸實細膩的文字,讀懂樹木與讀者的心。✽作者亦無私分享栽培植物40餘年的經驗,在附錄為讀者介紹把綠植照顧得更好的技巧。 光是看著樹木在自己扎根的土地上,兀自在生活中尋找幸福的姿態,就能給人們帶來慰藉。 .在眾人掌聲響起時,以美麗身影離開的自信。.在無法喘息的忙碌中,給自己一個停步回首的小休止符。.接受原原本本的過去,解開心結,找回寧靜。.培養隱藏的魅力,最終必能打動人心。.為了開出最美好的花朵,竭盡全力堅守著筆直與翠綠。.從長久的等待中找到從容,最後得以實現願望。.狠狠抖落全身的葉子,為了獲得更多陽光與水分。.儘管在一起,但保持能夠感受到彼此的體溫,能夠互相思念的距離…… 樹醫師禹鍾英,說道:「有些人從街談巷議中學習人生,有些人從稚子身上學習人生。而我是從樹木身上學到了人生。從一到冬天就拋棄所擁有的一切,用光禿禿的樹幹堅持下去的超然感;從不管有多累,每年都要開花結果的一貫性;從接受一輩子必須活在同一個地點這種宿命的毅然感;以及從想要和這片土地的所有生命體一起生活的決心中,我學到了自己真正應該理解的人生價值。」 不是藉著和別人比較來評價及定位自己,而是把人生選定在一個位置,並且忠於自己。當你明白人生的價值為何,並盡其所能,便能守護自己、守護世界。 〔讀者好評推薦〕.讀一遍就會喜歡上樹木,讀兩遍將會愛上自己的人生,而讀上三遍的話,則會珍惜地球上所有的人。──讀者kelu77.不多亦不少,不自以為是或是嫉妒他人,符合自我的樣貌而活、明智的樹木的驚人故事。我也想活得像樹一樣──讀者han**1004.每年都會看一次的書。也許未來這整本書都會被我劃滿重點。──讀者gem-602.當發覺人生正在走向歧途之際,我想仰望著樹木尋找解答。──讀者clzugle.這本書成為我的人生之書。樹醫師,謝謝您療癒了我的心。──讀者thank.phs.讀這本書就像散步林間似的,讓人感到心情平靜。推薦給需要閒暇時光,或是想要反思自己的人。──讀者to girl.默默地陪伴在我身邊,安慰著我,讀懂我心的文章。──讀者drmais lucy.每當悲傷、難過之際,我就會待在圖書館裡,反覆地閱讀這本書。──讀者elpinogo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愛樹者〕連俞涵(演員、作家)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作家)──感動推薦 本書作者對樹木懷著一顆敬重的心,以充滿人性化的視角去解讀,能讓過去沒有時間和精力親近自然的你,開始懂得傾聽樹說細語。每棵樹木都是獨特的,在不同環境下有多變的反應,同時陪伴著聽懂樹木話語的有緣人,走過生命中的每個階段。它是樹,也是一把打開你心門的鑰匙。──楊智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療癒之島》《草木真情》共同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禹鍾英 Woo Jong-Young具有四十多年執業經驗的樹醫師,他曾說:「我真正應該學習的一切,都是從樹木身上學來的。」雖然他小時候夢想成為天文學家,不過被判定為色盲而放棄了夢想,之後因為高中輟學感到彷徨不已。退伍後,他以自己去中東賺來的錢作為本錢,開始從事園藝工作,但是過了三年就徹底破產。傾盡家產經營的事業化為泡影,他覺得自己無比的寒酸,一度想要輕生,後來帶著鬱悶的心情爬上北漢山,偶然發現一棵松樹後,戲劇性地回心轉意。他望著在山頂岩石縫隙的惡劣條件下,依然頑強地延續生命的松樹,產生了「我也要像這棵樹一樣活著」的決心。從此之後,他成立了命名為「藍色空間」的樹木醫院,四十年來一直照顧著生病的樹木。從市中心飽受痛苦而艱難地支撐著每一天的行道樹,乃至樹齡非常久遠的古樹,經由他妙手回春的樹木就有數千棵。他深信樹醫師的使命,就是代替天神及大自然來照顧樹木,因此絕對不會用人類的觀點來治療,他覺得自己只是替鳥除蟲、替風剪枝、替雨澆水而已。他反對使用藥物強制延長病樹壽命的原因,也是源自於此。雖然照顧樹木已經數十年,但是他認為能從樹木身上學到的東西還有很多。目前,他擔任森林解說家協會專職講師,以森林解說家及一般人為對象,進行各種演講。迄今已出版的著作包括:《樹木教我的人生課》、《懶人登山行1、2》、《全程樹旅行》、《樹醫師大孫爺爺》、《巴林》等11冊。 何汲韓國慶熙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將翻譯視為第二人生,譯作類型涵蓋圖文漫畫、商業財經、社會人文、旅行遊記、心理勵志、企業管理、生活休閒、親子教育、食譜等主題。譯作《像樹那樣生活》(遠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樹木是與人類共生的朋友首版推薦序──金壽煥(樞機主教、人權與民主守護者)〈暢銷紀念版序〉傾聽樹木與大自然的聲音Chapter 1 某一天,樹木來到我身邊從活了三千年的樹木學到的事──東北紅豆杉(Taxus cuspidata)撫慰我飢渴的感謝之樹──流蘇樹(Chionanthus retusus)獻給世上所有的父親──赤松(Pinus densiflora)想給年屆四十歲的某人的樹──日本榿木(Japanese alder)即使生活欺騙了你──刺槐(Black locust)熬夜寫了封情書──白樺(Betula platyphylla)掌聲響起時離開──山茶(Camellia)面對無法抹除的過去之法──笑靨花(Spiraea prunifolia f. simpliciflora)想念母親懷抱的時候──櫸樹(Zelkova serrata)愛情與傷口的函數關係──紫藤樹(Wisteria floribunda)看著就想笑的樹──三椏烏藥(Lindera obtusiloba)宛如討人嫌卻無法討厭的孩子一般──日本栗(Japanese chestnut)斯人已遠,心意猶存──木蓮(Magnolia kobus)縱然是無人知曉之路──黃楊木(Buxaceae)〔我寄給樹木的一封信〕樹啊!請不要生病 Chapter 2 樹木教會我的事最終仍能打動人心──木瓜樹(Pseudocydonia sinensis)有點傻,那又怎麼樣?──杜松(Juniperus rigida)初戀留給我的東西──紫丁香(Syringa vulgaris)教會我們接受的勇氣的樹──竹子( Bambusoideae)希望對某個人來說我也是那樣的人──鵝耳櫪(Carpinus laxiflora Blume)有得必有失的法則──銀杏(Ginkgo biloba)疼女婿的愛是這樣的──女萎(Clematis apiifolia)勇於面對──迎春花(Forsythia koreana)共生共榮的意義──杉松( Abies holophylla)想對即將結婚的人說的話──合歡(Albizia julibrissin)在槐樹前許願──槐樹(Styphnolobium japonicum)〔樹木寄給我的一封信〕朋友,我有個請求 Chapter 3 我想像樹那樣生活若是相愛,要像「連理枝」一樣等待的美學接受死亡的態度在一起,但要保持距離需要休息的瞬間只有捨棄,才能獲得更多從樹木學到的育兒智慧對樹木的禮儀微不足道的樹木如此美麗的原因該如何生活 附錄:想要栽培植物的人,必備之基本常識

商品規格

書名 / 像樹那樣生活: 改變數十萬韓國讀者, 從樹木身上學到的35項人生智慧 (暢銷新修版)
作者 / 우종영
簡介 / 像樹那樣生活: 改變數十萬韓國讀者, 從樹木身上學到的35項人生智慧 (暢銷新修版):1.樹醫師禹鍾英以樹木花草的獨特生命形態比喻人生,書寫一篇又一篇真實動人的故事。他以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4183352
ISBN10 /
EAN / 9786264183352
誠品26碼 / 2682971877003
頁數 / 320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14.8*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暢銷紀念版序〉傾聽樹木與大自然的聲音

當從出版社那裡得知《像樹那樣生活》的銷量超過十萬冊時,我大吃一驚。從2001年發行初版以來,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但是至今仍然有人繼續在閱讀這本書,這讓我感到十分驚奇,也充滿了感謝。
但是另一方面,我的心情也是百味雜陳。因為突然想起了與已經離世的金壽煥樞機主教的約定。我接受了他的推薦文,承諾要努力做一個好的樹醫師。但是不論怎麼想,即使我遵守了約定,但更多的時候卻感到羞愧,心情因而變得沉重起來。
儘管如此,經過苦思之後,決定重新出版暢銷紀念版,都是多虧了讀者們所留下的無數則留言。包括平時對樹木毫無認知,以這本書為契機對樹木產生了興趣的留言;為了漂亮的室內裝潢,購買了裝飾用的植物,看了本書之後,而自我反省的留言;從樹木身上學習到很多的留言……在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曾希望人們對樹木產生興趣,傾聽自然的聲音,以地球上的生命共同體來接受樹木,幸虧讀者們能夠理解這種心情,真是令人開懷。因為至少對於他們來說,樹木已經不再是沒用、麻煩、不如砍掉的對象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樹木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最近週末要到公園或郊外才能看到樹木。或許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如今連要掙一口飯吃,每天好好活下去都非易事。有些人會問說,哪有什麼閒功夫來觀察樹木呢?但是,如果真的覺得生活艱難,建議你就算當成被我騙一次,也去看看樹木吧!樹木肯定能安慰你疲憊的心靈。
我當了四十年的樹醫師,但是得之於樹木者,遠超過我所付出的一切。
因此,謹以此書獻給總是給予我無限慰藉的樹木。
──禹鍾英

試閱文字

內文 : ▎ 等待的美學

某個晚秋,有人打電話給我,說他對種樹很感興趣,因此在京畿道楊平買了一塊土地後,種了很多樹;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樹木總是種不活。本來計畫結束首爾的生活去那裡定居,但是沒想到一切都成泡影。因為對方的懇切請求,於是我前往那裡去看了一下。

那裡有眾多樹木形成森林,表面上看起來完好無缺,究竟有什麼問題呢?

我為了確認狀態而走近樹木,瞬間,某個東西映入眼簾,那是個超大型的動力噴霧器。我問他這是什麼時,他說這是用來打藥的,因為樹上好像長了蟲子,如果沒有大型噴霧器,就無法把農藥噴灑到樹頂。據說他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每天都在噴灑農藥了。突然,我開始好奇他想要到這裡來生活的理由。

「為什麼您要到這裡來生活?」
「我想與自然為友,度過餘生。」
「那為什麼要灑農藥?」
他以「你是真不知道才問的嗎」似的表情,看著我好一陣子,才這樣回答。
「眼前的樹木都快死了,怎麼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回答完後,可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還補充了這樣的話。當然,我知道農藥會毀掉土地,甚至還會殺死周圍的花草,但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每天病入膏肓的樹木不管……

我不露聲色地嚥下幾乎脫口而出的嘆息,又問道:
「所以有效果嗎?」
「好像稍微好了一些。我正在考慮要不要使用更強一點的藥。」
雖然想反問「既然都這麼想了,為什麼還來找我?」但我還是忍住了。

因為如果就此打道回府,那些樹木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可以說是不言而喻。
對第一次種樹的人來說,真正不能隨心所欲的就是種樹。沒有比種樹更棘手的事了。

這句話並沒有錯。在不了解的人眼裡,樹木看起來似乎只是注視著太陽地默默矗立著而已,然而,樹木一旦承受壓力,可能會過早地開花,有時甚至會極端地試圖自殺;一旦身處不合心意的環境,也會根本不想長大,所以有時也要像人一樣打個針才行。

就算是忍一忍也只能忍個一、兩天,看著樹木那個萎靡的樣子,怒火中燒在所難免。再加上本來就因無法隨心所欲而鬱悶著,又看到樹木被蟲子蛀得腐爛不堪的模樣,真是情何以堪?

或許他看到一直生病的樹木,心生焦慮且鬱悶不已,因而產生明知注射農藥不好,也想要救活樹木的心情。
當然,事態緊急時也不能不用藥。我車裡就放著幾個常備的農藥。但是那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一旦使用農藥,蟲子就會產生抗藥性,下次再使用農藥就沒有作用了。時間一久,若經常使用農藥,結果連樹木都會死掉。

可以肯定地說,下藥也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十年後、二十年後卻無法保證。我能對他說的話只有一句。

「想打藥就打吧。如果你只想殺蟲而不想管樹木死活的話。」
似乎仍迷戀於打藥而把目光投向動力噴霧器的那個人,在環顧了一下樹木後,問道:「按照你的方法,能救活樹木嗎?」
「只要有耐心。」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鳥。蟲子最大的天敵就是鳥。如果能利用鳥類,即使需要一點時間,但顯然能夠成為長期的處方。那麼,如何才能吸引鳥兒來呢?
首先是蓋起鳥巢,掛在樹枝上,接著研究鳥兒喜歡的食物,我苦思之後想出來的就是牛油。秋去冬來之際,鳥類需要脂肪質。韓國人醃泡菜以準備過冬,而鳥類則是食用具有油質的東西。所以我們把白牛油掛在高處樹枝上,來吸引鳥類的目光。

然而仔細一想,這已經不是招鳥就能解決的事。因為已噴灑的農藥明顯導致以樹木為主軸的生態秩序被破壞。因為農藥而死亡的不僅僅是害蟲,即使招來鳥兒,若無法恢復被破壞的食物鏈,完美的驅蟲將是個艱鉅的任務。

「那麼吸引吃害蟲的大蟲子過來吧!」

在秋天施行有機農法而生長的稻草裡,會藏著蜘蛛卵。這些蜘蛛若從卵中孵出,就會捕食樹木上的害蟲;另一方面,以蜘蛛為主食的其他昆蟲也會到樹木來覓食。假使透過這種方式形成食物鏈,一般的病蟲害絕無法輕易進犯樹木。

我花了幾天時間才找到以有機農法栽培的稻草,運送到楊平。
到此為止是我應盡的本分。但問題是,恢復生態秩序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換句話說,樹木找回原貌也需要相對應的時間。更何況,那塊土地已經是被農藥毀壞殆盡的狀態了,不是嗎?

幸運的是,樹木的主人雖然不知道樹木的這些特性,卻是個充分喜愛樹木的人。最後我這麼對他說:

「具有自生能力的樹木,除非有人來強行砍伐,否則絕對不會病死。最大的問題是,必須要等待很長一段時間。」

想想看,造成樹木疼痛的最大因素,似乎是人們的「焦躁」所致。心急如焚之下,又打藥又隨意剪除樹枝;而且還對原本置之不理也無妨的樹木注入營養劑,澆上了滿滿的肥料。

但是,這最終會導致樹木病入膏肓。越著急地追問「為什麼不行?問題在哪裡?」等,做這個做那個的,樹木就會越快無聲無息地死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似乎也越來越嘮叨,不過,真的只是想告訴大家這一點。種樹的人至少要提早十年、二十年來思考並等待。即使在自己這一代無法等到,也要學會從容,並相信結果必然會在後代實現。

自從與樹木為伍,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焦躁感消除了許多。因為我知道,培育樹木是無止境的等待過程,只有從中找到從容,才能讓夢想成真。

也許生活在分秒必爭的時代,談論等待會被認為是不合時宜,但我並不這麼想。因為我看過太多明明只要等待就能成功,然而卻因沒有耐心,只得中途放棄寶貴夢想的例子了。

更令人傷心的是,不知從何時開始,很多人因為討厭等待和忍耐的生活,所以乾脆連夢都不做。如果有人在旁邊說「我會等待」、「我會堅持下去」,他們會齊聲搖頭說,「人生不是那樣的」。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樣子。

莫非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來,大家都對直到晚年才為了不知得花多少時間達成的夢想,從頭學起的人另眼看待。在晚間新聞中登場的,老人實現晚學夢想的報導,不知為何讓人感到如此苦澀?

有人曾說,人生就是等待的延續。出生、學步、學校畢業、就業、結婚、生孩子、買房子、安穩度日等等,在無止境的等待下,終其一生。但嚴格來說,那並不是等待。我指的不是時間上、物質上的等待,而是若非心靈上更加渴望,若是未曾用盡心思而努力的等待,都不具意義。不,正確來說,應該說是其意義無法長久持續下去。

有時我會看著樹木反覆叨念著。我是否只顧眼前利益,是否因為錯誤的等待而白費了心思,是否只盼著走舒服的路……

治標不治本,顧名思義就是只處理表面而未治理根本。如果那樣就能滿足生活的話,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現在我才知道,人生沒那麼容易。

今天我也是一邊治療樹木,一邊學習等待的美學。即使不是第一名,可我想用我的雙腳越過終點線。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1.樹醫師禹鍾英以樹木花草的獨特生命形態比喻人生,書寫一篇又一篇真實動人的故事。他以樸實細膩的文字,讀懂樹木與讀者的心。
2.作者亦無私分享栽培植物40餘年的經驗,在附錄為讀者介紹把綠植照顧得更好的技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