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同理.希望: 愛在偏鄉與弱勢學童
作者 | 王淑俐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平等.同理.希望: 愛在偏鄉與弱勢學童:偏鄉教育路艱辛;弱勢孩童誰能幫本書從臺灣教育的不平等談起,分析了偏鄉與弱勢者的教育問題,並不是身處偏鄉的孩子們不努力,而是 |
作者 | 王淑俐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平等.同理.希望: 愛在偏鄉與弱勢學童:偏鄉教育路艱辛;弱勢孩童誰能幫本書從臺灣教育的不平等談起,分析了偏鄉與弱勢者的教育問題,並不是身處偏鄉的孩子們不努力,而是 |
內容簡介 偏鄉教育路艱辛;弱勢孩童誰能幫本書從臺灣教育的不平等談起,分析了偏鄉與弱勢者的教育問題,並不是身處偏鄉的孩子們不努力,而是在各項資源都缺乏的情況下,他們無法正常且穩定地接受教育。要消彌偏鄉學校和弱勢者的差距,需要外界大力且穩定的支持。此外,本書多以偏遠學校的實際案例透過故事的形式來分享,援引偏鄉教育相關的統計數據,理論與實際可相互驗證。文字方面淺顯易懂,方便閱讀理解。作者王淑俐長年投身偏鄉教育,更創辦「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募集資源培育師資幫助偏鄉的孩子們。除描述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贊助的項目以及服務外。作者也分享自身經驗,同時邀請偏鄉學校的校長、主任、老師在教育場域,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在努力不懈之下獲致的令人欣慰的一些成果,此外,也有多位參與北極星的老師們,回饋為何選擇投身偏鄉教育,和在這過程中獲得了怎樣的寶貴回憶和經驗。
作者介紹 王淑俐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現為多所大專院校兼任教授。2018年創設「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以扶助教育弱勢者為目標,並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及終身志工。曾出版《正向教學的力量》、《職場必修課:職場溝通病的神奇處方箋》等心理、教育專業用書,其著作《掌握成功軟實力:8個時間管理的黃金法則》,曾榮獲文化部第37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的肯定。
產品目錄 自 序第一篇 教育的不平等1 為了偏鄉與弱勢教育,我們「不止步」2 學習也有「社會階級」嗎?3 我們有一個夢——We have a dream第二篇 偏鄉與弱勢者的教育問題4 偏鄉教育的「先天不足」5 偏鄉學生的「學習落後」6 弱勢兒少與高風險家庭的迷思第三篇 偏鄉學校與弱勢孩子的努力軌跡7 到了偏鄉,才知教育之苦8 偏鄉學校的自立自強9 看見弱勢孩子的需求第四篇 「北極星」放光芒——「聚眾」、「聚資」做好事10 你願發光,就能照亮渴望改變的孩子11 「北極星教師」培訓12 愛的接力賽——讓弱勢孩子成為「自助助人者」
書名 / | 平等.同理.希望: 愛在偏鄉與弱勢學童 |
---|---|
作者 / | 王淑俐 |
簡介 / | 平等.同理.希望: 愛在偏鄉與弱勢學童:偏鄉教育路艱辛;弱勢孩童誰能幫本書從臺灣教育的不平等談起,分析了偏鄉與弱勢者的教育問題,並不是身處偏鄉的孩子們不努力,而是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479545 |
ISBN10 / | |
EAN / | 9789571479545 |
誠品26碼 / | 2683016933005 |
頁數 / | 256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0*15.0*1.4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二○○四年我四十五歲時,毅然辭去了「教授」專職,想將全部時間用來追求「自我實現」。而今我六十六歲,朋友常問:「有沒有退休金?」、「後不後悔?」答案是:沒有退休金,也不後悔;但我更常自問:「自我實現了嗎」?
二○一四年我在政大教「補救教學」課程,好幾次帶領政大學生到偏遠學校現場觀察。發現城鄉差異大,弱勢孩子比例頗高。他們的課業較為落後,國中教育會考國、英、數「待加強」的比率是一般學生的兩倍。他們較少閱讀、家中無人指導課業,居住地區也沒有安親班、補習班,最容易學到的一句話是「算了吧」。
二○一八年我成立「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希望直接協助偏鄉及弱勢的孩子(身心障礙、原住民、新住民、經濟弱勢、單親或隔代教養),以教育來扭轉命運。與願意為孩子未來著想的偏遠學校或教會密切合作,獨立募款以有限資源用於能預定成果的學習項目。
七年來反對的聲音沒少過,如:「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你們的財力能超過大企業及名人嗎?」「你們這樣做是在助長依賴,讓弱勢者失去自立能力。」「偏遠學校或原民的資源已非常豐富,甚至是物資過剩。」「為什麼要干預別人的人生,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自己就曾是偏鄉及弱勢的孩子,深知提升一個弱勢孩子,不只是改變他的一生,也打破了貧窮、無力感、自我懷疑的「階級複製」。要翻轉人生,不單給予「補助」,更要培養信心、提升能力,才擁有人生的選擇權。
要透過「具體成就感」來滋養孩子的內在,如完成一項作品、參與一項比賽、負責一項任務。先補足他們的基本學力(閱讀、數學、語文),才能打破升學與就業的侷限。再發展個人的亮點(音樂、運動、手作、創作等),才能提升自我價值與效能感。長期受挫的孩子還要透過心理支持,建立「我值得被愛」的意識。若能將家庭一起提升(觀念、行為、期待),孩子更能夠穩定地轉變。
學會的永久會員林淑暖老師,一直都擔任偏遠學校的教師。教學第二年當班導時,班長竟在她的午餐放瀉藥(事前全班都知道),此事上了電視新聞及各大報紙頭條,但她沒有因此退出或放棄,為了更貼近孩子,她從數學老師轉成專輔老師,所以我們在政大第二專長「輔導」班級上相遇。師生緣延續了十年,我愈來愈佩服她。
二○二四年五月,淑暖老師發現身上同時出現兩個危急的癌症:亮細胞卵巢癌第一期及肺癌第三期已擴散到淋巴結。但她積極樂觀,接受六次化療及三十五次放療,沒有任何副作用、沒吃任何一顆藥,因為她想趕快好起來,回到基隆偏遠學校當專輔老師。經過一年休養,她考上碇內國中代理專輔老師,準備明年再考基隆的專輔老師。她說自己雖已五十七歲,但不阻礙她成為正式老師的心願。她要告訴偏遠學校的孩子,不放棄就是看重自己,並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一盞燈。
有許多像淑暖這樣的老師全力以赴,創造了驚人及感人的成果。誠摯地邀請您打開這本書,看看我們翻山越嶺。更盼望您加入「成己成人」的行列,一起成為黑暗中的一盞燈。
內文 : 我盡量一年去贊助的學校或教會探望一次,會員也常同行。他們看到我跟校長們互動熱絡,都以為早就相識,其實我多半沒見過校長,看來熟識,是因為這些偏鄉校長及老師們都特別熱心。會員問我:「是否特別偏愛某些學校?」不!我只看到「教育不平等」,與這些弱勢孩子「非親非故」,只想幫他們不要一直輸下去。
平常我們去偏鄉旅遊,對於壯闊的風景都讚嘆不已。但偏鄉就是孩子的家,除非山上沒有一個孩子了,否則就要讓他們安心求學。以人數來決定是否廢校,不是恰當的考量。不必擔心偏鄉孩子學不會,可以慢慢學,但需要有人在旁鼓勵及陪伴,直到他們建立自信與能夠自我要求。「多做多得」是指付出或耕耘只要夠多,就能有所收穫、心得。「陪伴」就是長期、大量的投入,不放棄且公平對待。
佛蘿倫絲·南丁格爾(一八二○年—一九一○年)年輕時生活優渥但內心空虛,她決心以「為人服務」的護士,做為一生的天職。當時護士沒有地位,是貧苦低下階層為謀生才做的污穢工作。尤其在戰爭爆發時,護士要隨軍奔赴戰場,不但辛苦而且危險。二十四歲的南丁格爾宣布成為護士時,家人非常震驚、憤怒和悲痛。但後來南丁格爾徹底改變了社會對護士的負面形象,讓大家認識到女性可以在社會上有更多的貢獻。一八六○年,南丁格爾於倫敦設立世界第一個非修道院形式的護士學校,奠定基礎護理學專業。她的生日五月十二日,被定為「國際護士節」。
我效法史懷哲、南丁格爾這些偉人的「高貴靈魂」,相信也能「創造奇蹟」。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或企業,沒有選票或業績壓力,沒有董事會或直屬長官監督,是真正的良心事業,可做為一生的志業,歡迎大家一起來做「有意義的事」。
最佳賣點 : 偏鄉教育路途艱辛,但愛與努力能點亮希望。本書記錄孩子、老師與社會力量攜手的故事,真實描繪教育現場的困境與突破。作者王淑俐創辦「華人無國界教師學會」募集資源,讓更多孩子擁有追夢的勇氣與未來,傳遞改變從你我開始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