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並非不愛你, 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如何療癒童年傷痕, 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 | 誠品線上

父母並非不愛你, 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如何療癒童年傷痕, 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

作者 王雪岩
出版社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父母並非不愛你, 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如何療癒童年傷痕, 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控制.冷暴力.偏心這些恨意放不下,將會複製與世襲!療癒原生家庭的痛,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控制.冷暴力.偏心這些恨意放不下,將會複製與世襲!療癒原生家庭的痛,不是等待父母認錯,而是學會好好愛自己!首席心理師最暖心著作,寫給「渴望愛」卻又怕受傷害的你★30萬粉絲感動力薦!★各大媒體竭力推薦!★豆瓣9.0超高分好評!◎請回想看看,你也是這樣的大人嗎?◆個性自卑、敏感、沒有自信◆無法相信任何人,防備心重◆覺得沒有人愛你、重視你,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玻璃心◆雖非本意,說話時會不自覺尖酸刻薄◆容易妒忌別人,見不得別人好◎你的痛苦,誰的錯? 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幾乎多是後天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尤其是原生家庭。舉例來說,很多從小被父母打到大的人,會累積許多恐懼與挫敗的經驗,留下了難以抹滅的童年陰影。漸漸地,個性會變得懦弱、膽怯,當遇到失敗及困難時,習慣以消極的態度面對,也沒有勇氣接受未來的挑戰,人生也就越過越坎坷。 但,這些問題,難道原生家庭是唯一原罪嗎?當你不斷抱怨父母帶來太多的痛苦,把生活不順遂的問題責任推出去,將矛頭指向他們,或許能減輕自己的責任和罪惡感,然而這樣做,是無法真正將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與內心父母和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人生即受苦,逃離受苦的方法是接受無常。」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做怎麼樣的努力,都不可能將痛苦從生命中消除。嘗試忘卻傷痛是不切實際的;把一切問題歸咎父母,只會令人越陷越深,唯一能幫助你走出陰暗幽谷的,是接受這些曾經的傷害已經存在,並且告訴自己這些都已過去,不再因為曾被父母情感剝奪而推開所有善意的情感;更不會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無法自拔。從此刻起,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者,你的未來由自己主宰。 世上沒有完美父母,我們都是帶著傷一路跌跌撞撞成長,傷害或許可以修復,也可能一輩子無法抹平,面對童年傷痕,「自我療癒」是一生課題。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盛讚好評 「王雪岩對人性的了解和體察,對心理困擾的理解和解決之道,讓接觸到她的人都獲益匪淺。」 ——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中方教授 陳向一 「雪岩能夠用平和、實在而優美的話語讓你明白什麼是心理困擾,以及我們如何從心理動力學等方面去理解它。雪岩的文字一如她的名字,柔中帶硬,有一種直截了當的犀利,但細讀進去,又情真意切。」——「十分心理」幸福研習社創始人、原《心理月刊》中文版創始主編 王琿暖心推薦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諮商心理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許嬰寧諮商心理師/許妮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王雪岩「十分心理」專欄作家,愛若斯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督導師。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擁有忠實粉絲超過30萬人以上。許多重磅文章直擊人心,被「十點讀書」、「人民網」、「知乎日報」等口碑平臺轉載。她不僅是一位心理工作者,也是一位多年心理被分析者,能以優美流暢的文筆闡述心理困擾的成因及其應對方法,讓人從邏輯嚴密的專業分析中,也能讀出貼近生活的親切之感,療癒千萬讀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PART 1 傷害你的受害者,痛苦的複製與世襲理解痛苦才能真正釋放生命需要也值得被寵愛翻轉宿命,從改變自己開始以愛為名的傷害找回缺失的愛,怎麼做?破除世襲的「毒魔咒」你多怨父母,就有多厭惡自己創傷修復,人格成長的過程PART 2 探索內心深處的真我動怒情緒化的背後真相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放棄抱怨的智慧令人窒息的「都是為你好」無意識的模仿與複製有條件的愛使人傷更重控制狂的心理擁抱內在小孩PART 3 改寫人生,每一刻都是起點承認,是解開心鎖的鑰匙拆解負能量炸彈突破自我設限,走出人生困局讓過往傷痕化為成長養分低自尊人格思維成為更好的自己反思和堅持的力量正視痛苦存在PART 4 無力改變過去,那就改變自己強迫性重複的痛苦迴圈情感挫折來自童年傷痕人際相處的最佳溫度傾聽的重要性走出病態關係,重建自我設定界線,擺脫情緒勒索換位思考法則謙卑更能博得人心PART 5 一次次蛻變,成就美麗人生問題表面下的原因解除原生家庭的傷痕印記劃出底線,尊重自己與他人「自以為是」未必是壞事情感支持遠勝過物質滿足用愛,終結不幸的傳承

商品規格

書名 / 父母並非不愛你, 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如何療癒童年傷痕, 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
作者 / 王雪岩
簡介 / 父母並非不愛你, 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 如何療癒童年傷痕, 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控制.冷暴力.偏心這些恨意放不下,將會複製與世襲!療癒原生家庭的痛,不
出版社 / 方言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5480769
ISBN10 / 986548076X
EAN / 9789865480769
誠品26碼 / 2682148192007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控制.冷暴力.偏心
這些恨意放不下,將會複製與世襲!
療癒原生家庭的痛,不是等待父母認錯,
而是學會好好愛自己!

首席心理師最暖心著作,寫給「渴望愛」卻又怕受傷害的你
★30萬粉絲感動力薦!
★各大媒體竭力推薦!
★豆瓣9.0超高分好評!

試閱文字

內文 : 理解痛苦才能真正釋放
  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痛苦,尤其是長大之後。在諮商室裡,我最常見到的面對痛苦的反應有兩種。一種是「都是他們(父母)的錯,要不是他們當年那樣對待我,我今天一定會更幸福」;另一種是「我這麼痛苦,一定是因為我不好,要不然為什麼別人都沒有事,只有我應對不了這些苦惱」。
  面對第一種情況,我內心最常被喚醒的情感是無奈和憤怒。我想,這些情感也對應了他內心的無力感和因痛苦感受而被喚起的恨意。面對第二種情況,我常常感受到的是無力與心疼,這可能又對應了他內心的被限制經驗和無力擺脫痛苦的悲傷。
  在我十多年被分析的過程中,我曾無數次經歷過這兩種對痛苦的處理方式,也深刻地感受到,這兩種方式都沒有辦法將我從痛苦裡解放出來。相反地,每當我陷進這樣的情感處理方式時,就會額外增加許多痛苦感受:要麼恨別人,要麼恨自己,不管恨誰,恨意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炙烤著我的內心世界。
  我就這樣起起落落,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一直到我慢慢知道,也慢慢接受。所有的痛苦,不管是已經發生的,還是即將到來的,作為獨立於我之外的一種存在,根本不是我可以完全掌控得了的,我能做的,大約只有臣服於命運之手,去感受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去試著與一切和平共處,不拒、不迎。然後,痛苦的控制之手才會慢慢鬆開。我漸漸可以擺脫痛苦的掌控,獲得時短時長、時強時弱的自由感。
  當我能安靜下來去感受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時,生命也向我呈現出一個最重要的變化:「被傷害」的感覺慢慢消退,內心也較能找回平靜,感受「萬物有靈且有愛」的時刻多了起來。而這一切是在經過十多年的被分析,體驗「穿越烽火線」般的痛苦後才逐漸到來的。而這個「穿越」的動作還在繼續,也許,終身都不可能完成。
  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有對幸福的渴望,但是都無法避免痛苦的襲擊。
  在我們生命的最早期,就發展了一種很基本的處理痛苦的方式──在內心把感受區分為好的、舒服的部分,以及壞的、痛苦的部分(分裂),把好的留下,把壞的扔出去(投射)。
  從生命一開始,我們處理痛苦的方式是不允許好的與壞的共存,認為痛苦會吞噬美好。為了避免痛苦的侵襲,留住美好的體驗,我們會動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去除痛苦的感受。可是最終往往會發現:做了那麼多努力,其實都是徒勞,在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按照它們原本的樣子存在著,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喜歡或厭惡而有任何轉變。真正能幫助自己感覺好一些的,只是接受它們按照原來的樣子存在於世界上。
  有些人面對痛苦時,會選擇迴避。躲開所有的人與事,避免所有衝突的可能。當他們避免了痛苦時,也失去了探索世界,甚至是進入社會的機會。他們既可能成為宅在家裡的「啃老族」,也可能成為每天戰戰兢兢生活的「焦慮者」。他們並不能真的避免痛苦,只是選擇了一種自己熟悉的痛苦。
  有些人面對痛苦時,會選擇戰鬥。他們讓自己發展出非常強大的能力,沒有人可以控制他們、傷害他們。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首選的方式是讓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強大,強大到幾乎沒有人可以比他們更強,這樣他們就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安全。但這只是他們的感覺,卻未必是事實。所以,不管他們多麼強大,也無法除去「恐懼」這一痛苦。他們的「強大」恰是來自對恐懼的抵禦,這就意味著:他們越強大,背後的恐懼就越強烈。這些恐懼,並不會幫助他們尋找到更多改善的資源,反而會讓他們感到越來越孤獨。
  有些人面對痛苦時,會責備自己不夠好。他們認為「如果我像××一樣擅長處理情緒、人際關係,那我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責備自己,也許恰是他們迴避痛苦的一種嘗試。「如果只是我的能力不足,我可以透過學習具備那些能力,就不必體驗那些痛苦了。」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他們獲得一些可控感。「我只要控制自己怎麼做,就可以令痛苦不出現。」可事實往往是,當他們迴避那些痛苦時,他們很難理解到那些痛苦背後的訴求,不理解痛苦在表達什麼,也就很難使那些痛苦真正得到釋放。
  有些人面對痛苦時,會責備他人不夠好。他們認為「如果他沒有那樣,我就不會這麼痛苦」。有時候的確是他人的一些過失,帶給他們痛苦的感受,但有時候他們內心的痛苦,真的只與他們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有關。人格中的偏執成分越多,這部分影響就會越明顯。
  多年前我幫助過一個人,在他第一次諮商的描述中,他的媽媽簡直就是一個惡魔,以至我驚訝於他是如何長大,且擁有了相當不錯的社會生活;同時也有預感我們的諮商關係在某些時刻可能會變得非常艱難。儘管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當這個時刻真的到來時,我還是被驚得目瞪口呆。
  在我們諮商的某個階段,在他的感受中,我完全成了一個迫害狂,對他充滿了嘲諷、鄙夷、拒絕、傷害,就像他曾描述過的他媽媽的翻版。我們前幾年的諮商中,曾討論過的一些話題,重新被他提起。可是,這一次提起,他只記得其中的某幾個句子、詞語,情境完全被忽略,他重新串起了那些句子和詞語並再次定義。於是,曾經那些溫暖和理解的時刻完全消失了,所有的句子都變成了他被傷害的佐證。我感覺自己不管做怎樣的努力,都會被他憤怒地擋回來。此時,他來到諮商室的任務似乎只有一個:努力證明我是錯的,是傷害他的魔鬼。慢慢地,我也被他引入到一種既憤怒又無助的絕望狀態,我開始感覺到自己真想把他從諮商室裡趕出去,讓他自生自滅。而此時我進一步所傳達給他的,正如他對周圍人最深的憤怒。
  借助於自己對他的憤怒,我深刻感受到他的內心正在經歷著怎樣的痛苦。可是這些痛苦,並不真的是因為我如魔鬼般地傷害他,而是由於他的內心被那個魔鬼的影子占據著。當他用那個魔鬼的影像去「考核」我的時候,他就把那個影像放到我的身上,將他在我身上看到的影像,當成了真實的我(投射、投射性認同的過程)。在他一次次比較我與那個影子的過程中,真實的我被一點一點地扭曲成了魔鬼的形象。如果我真的一腳把他踢開,就會在現實中證明我就是那個魔鬼,就像他成長過程中所感受過的他媽媽一樣。還好,我及時理解了我們之間的這個痛苦過程,因此並沒有踢開他,他也在不斷增加的對比與思考中,逐漸穩定下來。
  所以,你看到了嗎?在這個世界上,你不管做怎樣的努力,都不可能將痛苦從生命中消除。我們能做的,只是允許它存在,並盡量理解它存在的意義,進而減少它對我們的負面影響。
  有些痛苦來自現實。我們無論如何都擋不住衰老、死亡的腳步。這些破壞性的力量會伴隨我們終生,不知什麼時候就會對人重重打上一拳、踢上一腳。我們也可能成為他人所無法承受的痛苦接收者,成為無辜的被傷害者。有時我們被傷害,僅僅是因為我們所渴望的,與我們所痛恨的東西是相伴而生,我們得到滿足的時候,也無法拒絕痛苦。
  有些痛苦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我們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決定了自己被世界對待的方式。而我們感受世界的方式,來自於我們成長中積累的經驗、來自被養育的方式、來自我們生存的環境與文化,也來自我們自己內在世界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
  沒有哪一個人,不管是我們的父母還是自己,可以為此負全責。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誰才是我們痛苦的「完全負責人」。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個「負責人」的話,那就只能是命運。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命運實際上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那就是,你能夠幫助自己發展出多少尊重生命自身過程的能力、發展出多少接受生命本來存在狀態的能力、發展出多少放棄掌控自己之外世界的能力、發展出多少真實地面對自己內在情感世界的能力。以上幾種能力發展得越多,你就越能夠坦然地享受生命過程;越少與生命對抗,你就越能自由地生活,而不被痛苦所牽制。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