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之書: 結束, 是重生的起點 | 誠品線上

Transitions: Making Sense of Life's Changes

作者 William Bridges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轉變之書: 結束, 是重生的起點:轉變的年代 心靈不再躁動畢業與失業、結婚與離異、新生與死亡,我們都在生命斷層中,滋養重生之花……當心靈或生活處在一種「前不著村、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轉變的年代 心靈不再躁動 畢業與失業、結婚與離異、新生與死亡, 我們都在生命斷層中,滋養重生之花…… 當心靈或生活處在一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狀態時,怎麼辦? 當舊的生命價值已被推翻,新的信念又還沒建立起來時, 要怎麼面對度日如年的俗世生活? 你聽說過結束就是開始,但有時,你就是沒有勇氣「結束」,生活乏善可陳,你卻眷戀舒適區不敢跨越; 又或者,你無法確定如何「開始」,過去的陰影揮之不去,未來卻似乎遙遙無期;還有時,你被卡在「結束」與「開始」之間,陷入混沌空虛,放眼只見一片荒蕪…… 怎麼辦? 這部《轉變之書》曾獲選為「史上最重要的五十本勵志經典」,出版三十多年來,幫助了數以萬計讀者面對生命中的轉變,順利度過人生的難關。 從學校畢業、換工作、搬家、結婚、離婚、寵物去世、家人往生……,都是人生必經的改變,作者用這本書提醒我們:別讓這些生命中的改變困擾你,相反的,積極把握這些轉變,好好與過去告別,迎接一個重生後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吧。 本書深入闡釋轉變的內在過程,幫助讀者不再逃避心理「轉變」,在人生每一次的心靈成長儀式中,勇敢的以最真的面目孤獨站在生命的斷層,最終覺知新生來臨的信號,從迷宮中找到出路! 結束之處,讓我們重新開始。 【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李欣頻、許添盛、游乾桂、裘凱宇、鄧惠文、賴佩霞 真心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威廉.布瑞奇(William Bridges)桃李滿天下的成長導師。畢業於哈佛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在大學裡教過美國文學,後來轉換人生跑道,成為心靈成長導師。多年來開課無數,並受多家大企業延攬,包括AT&T、惠普電腦、摩托羅拉等,都曾邀請他演講授課。《華爾街日報》曾經票選全美十大最重要的成長導師,布瑞奇就名列其中。這部《轉變之書》是他最受肯定的作品之一,出版逾三十年來,始終廣受讀者歡迎,曾獲選為「史上最重要的五十本勵志經典」,是美國歷年來最暢銷的成長書之一,幫助了數以萬計讀者面對生命中的轉變,順利度過人生的難關。從學校畢業、換工作、搬家、結婚、離婚、寵物去世、家人往生……,都是人生必經的改變,布瑞奇用這本書提醒我們:別讓這些生命中的改變困擾你,相反的,積極把握這些轉變,好好與過去告別,迎接一個重生後的自己,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吧。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讀。賴佩霞學習凌駕生命中的轉變一本很有能量的好書 編者序婚姻、孩子、工作,讓你很累嗎? 新版序轉變,是一種心靈的重生 Part 1 我怎會變成這樣?逃出迷惘的人生 1 是的,你再也回不去了 乾脆卸下包袱,輕鬆前行吧多回憶,你會發現自己有多固執2 放手,怎麼這麼難? 生命中的兩大轉捩點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一種任務。如果任務無法完成,意味著你會把這個沒完成的功課,帶到下一個階段的人生。3 要和他分手嗎? 家庭與轉變婚姻問題不是什麼需要修復的故障,也不是什麼需要修補的瑕疵,它們只是一個訊號。4 上班好苦,Why ? 工作與轉變人生,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直線,而是一連串螺旋式上升的迴圈。Part 2 轉變三部曲混沌之後,重生 5 讓過去的自己死亡 轉變三部曲之一:結束新事物無法在堆滿舊日遺跡的土地上扎根成長,結束,就是一個清理的過程。6 每一首歌,都有休止符 轉變三部曲之二:過渡期放棄的東西越多,你就能為未來的新生事物,騰出更大的空間。別打破這難得的寧靜,泡壺茶、看看窗外停在矮樹叢上的鳥。7 與心中的老人告別 轉變三部曲之三:生命新「起點」負責管理犯人的獄卒,自己其實跟犯人沒兩樣。尾聲 等待生命中下一個轉變 邱比特與賽姬的故事致謝 註

商品規格

書名 / 轉變之書: 結束, 是重生的起點
作者 / William Bridges
簡介 / 轉變之書: 結束, 是重生的起點:轉變的年代 心靈不再躁動畢業與失業、結婚與離異、新生與死亡,我們都在生命斷層中,滋養重生之花……當心靈或生活處在一種「前不著村、後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613562
ISBN10 / 9866613569
EAN / 9789866613562
誠品26碼 / 2680807883006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全新版作者序 轉變,是一種心靈的重生



距本書初版已經二十五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也經歷了許多當初無法預料的轉變。在一九七九年以前,我曾經是教授文學的老師;而在經歷轉變之後,我開始新的職業生涯,幫助其他人面對生命中的轉變,本書正是我新事業的開始。



  剛出版這本書時,我沒料到會如此受到讀者歡迎。畢竟在大多數人心裡,「轉變」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看不到也摸不著,我擔心一本探討這種問題的書,無法吸引讀者的重視。但是現在,二十五年過去,這本書總共刷了四十一次,賣了五十多萬冊,並且持續在市場上發燒。這真是個奇蹟!



同樣令人驚奇的是,從和讀者的談話中我得知,很多人珍藏這本書,一旦生活中發生重大的轉變,他們就會重新翻閱。他們也推薦給朋友,有時候他們的朋友拿走了這本書,卻再也沒有歸還──有的是留著以備下一個轉變來時隨時翻閱;有的則是又再轉借出去。所以我無法確知,究竟有多少人讀過這本書。



  然而,我對本書的初版並不十分滿意。原本書中有一章「愛情與工作」,我覺得論述得不夠深入(比如愛情和工作會以怎樣的方式帶來轉變),而且初版也沒有論及我們面對轉變的態度,將會如何影響到我們的婚姻與事業。在這本書出版之後,我從事過許多不同的工作,因此我希望能將自己這些年的心得加進來。此外,我也覺得在初版中,對於有些問題的闡述還不夠清晰,需要更深入地探討。



  本書第一版問世時,我只有四十多歲。現在,我已經年過七十了,對人生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轉變,使我的思想發生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年輕時當然也有,只不過年紀越大,歲月刻下的痕跡就越明顯。例如我會談到時下的「退休」議題,我發現就連那些賦予「退休」全新意義的人,也常常將退休看成是一種改變,而不是轉變。



你的內心,有跟著變嗎?



  今天,仍有很多人把變化和轉變混為一談,以為轉變不過是變化的另一種說法。事實並非如此:改變或變化,指的是你搬到新城市、換了新工作、孩子出生或是你的父親過世等。至於你剛換了一個經理,或是你的公司被併購了,更不過是你工作上的「變動」而已。



  換句話來說,變化或改變是外在的;而轉變,則是你內在的心理變化。



轉變,不是某個具體的事件,而是你為了適應生命中發生的外在變化,所進行的心理調整,包括確定未來前進的方向,以及重新自我定位。



沒有轉變,變化的意義,充其量就跟把儲藏室的東西變換擺放位置一樣。除非轉變發生,否則變化起不了作用,也毫無意義,因為它沒有帶來內在的深刻變化。我們的社會談的較多的是變化,很少有人會關注轉變。遺憾的是,令我們措手不及、麻煩連連的,正好就是轉變。



  我們總希望能未雨綢謬、防患未然,例如退休前,先攢夠足夠的養老金,找一座喜歡的城市定居,預先培養一些新嗜好。但是,現實往往不如人意。在那些探討退休的文章中,多數作者根本沒有談及轉變的重要階段,對於這些外在變化引發的內在轉變,同樣也很少文章提及。



  有些原始部落卻不同,他們對轉變十分關注。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往往面對轉變手足無措,但在原始部落,他們卻能應付自如。在這些傳統社會中,大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生命禮俗(我們稱之為通過儀式或轉變儀式),來幫助族人度過轉變時期,開啟新的生命篇章。對於生命各個時期會發生的轉變,他們都有清楚的認識,這使得他們在不同階段都能做好準備。



重要節慶來臨,別只顧著辦派對



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我們,卻不具備這種意識,一如我們不在意自然界的季節更替。我們只會留意天氣冷暖、氣候乾燥或潮濕,而且還逐日記錄。但是,我們這是因小失大,錯失了全貌。



  傳統部落看待轉變,就跟他們看待季節更替一樣。對於季節變換,他們會在不同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提醒人們冬至到了,從這一天開始白天將會變短,或是舊的一年已經結束,新年來臨了。當然,我們也有冬至和新年,但在這些特定的日子裡,我們最多就是辦個派對,或在電視機前看一整天的足球比賽。我們慶祝新年的方式,並不會讓我們真正體驗到:舊的一年正在逝去,新的一年正在來臨。



  簡單來說,傳統部落正是以轉變儀式這種戲劇化的形式,將轉變的整個過程呈現出來:舊的事物解體死去,新的事物誕生。透過轉變儀式,人們逐漸認識轉變,知道轉變發生時應該如何應對。你可能希我們也能有類似的儀式或祭典,但那是個遙不可及的希望。在原始部落自然而然就會獲得的一切,我們卻必須透過有意識的學習和個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打從這書出版以來,我就有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我能開創一個全新的行業。我甚至為這種行業起了一個名字:接生。這個名字源自於一個希臘單字:midwife(接生婆)。



接生,就我的理解來說,它的原始含意很適合我想要從事的工作。因為這項工作本質上來說,就是幫助人們在轉變的痛苦過程中經歷死亡,獲得新生。有成千上萬的人都要弄清轉變的含意,但很少有人想到轉變其實就是重生(一定有人會說,死亡?新生?這真是太可怕了。難道你就沒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人們應對換工作、離婚、年近不惑或其他類似的變化嗎?比如關於這方面的實用手冊啊隻類的)。



  因為人們都把轉變看得如此表面化和簡單,所以我幻想的行業還是沒能出現。不過在當時,我還是完成了我自己個人的轉變——首先,我寫了這本書。繼而又開始幫助很多人和團體度過轉變期,並在此過程中,將轉變帶來的破壞性降至最小,同時挖掘出轉變所帶來的機遇。



現在,我已經七十多歲了,又到了一個需要重生的年齡。而你,正在經歷的轉變也將帶領你重生。



祝你在轉變的路途上,一路平安!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