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做自己: 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 | 誠品線上

就是要做自己: 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

作者 梁燕雲
出版社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就是要做自己: 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人際相處,經常會碰上一些乞人憎、難相處、無法溝通的對象。一樣米養不樣人,無可否認,每個人的性情、氣質、喜好不同,相處時自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人際相處,經常會碰上一些乞人憎、難相處、無法溝通的對象。一樣米養不樣人,無可否認,每個人的性情、氣質、喜好不同,相處時自然不盡相同。但有無想過這一些背後有一個重原因素影響著?家庭。 父母如何培育我們,成長環境和家庭文化,模塑我們的性情、自我觀和世界觀,我們就是帶著這些家庭儲備,去與不同的人相處,也自然會帶來對人或對己的各種傷害。三歲定八十,長大成人,還可以改變嗎?可以的!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探索自己的成長軌跡,從中察覺自己與人相處時的困難和障礙,透過認知、反思、覺察,我們可以選擇走一條新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梁燕雲突破輔導中心高級心理輔導員/項目統籌。擁有輔導碩士資格及十年或以上豐富經驗。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教育碩士、MBTI®認證施測師。曾於商業機構專責人事管理及培訓工作。在突破輔導中心負責個人成長工作坊。專責輔導個案多為男女感情問題、情緒、溝通、個人成長及青少年與其家庭關係。此外,Annie於教會擔任多年青年導師,富有前線經驗。近年有為教會及基督徒機構負責助人者工作坊,讓青年人學習同理心,作關顧者。合著作品《總有一次失戀》。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陳幼莉 活得有靈魂 黃麗彰 認識自己的寶貴 區祥江 榮耀的傷痕 黃國維 自序:「家」多一點情 導言:人際關係中的小事化大,大事化小 1. 溝通:無法表達自己 沙維雅五種溝通型態 2. 面對摩擦:反應過敏,有口難言 2.1 無理老闆? 性格分類 避免衝突 2.2 權威性人格 解結與成長 3. 衝突:逃避有用嗎? 五種處理衝突性格型態 面對衝突 4. 忽然爆發:情緒界線的重要 何謂情緒? 4.1 漸行漸遠的友誼 正視你的情緒 4.2 請勿打擾 適切的情感界線 5. 自主生活 5.1 和諧至上 透過溝通表達自我 5.2 選擇困難症? 從經驗中反思與學習 6. 無法做自己 分離 7. 從只有你到有你有我 畫出界線 8. 存在感缺乏症? 自我反思 9. 想愛不敢愛 愛的言語 愛與被愛 10. 來自兩個星球的夫妻 10.1 冷戰背後 彼此體恤 10.2 相處的挑戰 10.3 學習:愛的藝術 11. 代代相傳 了解原生家庭的影響 結語 理論簡介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就是要做自己: 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
作者 / 梁燕雲
簡介 / 就是要做自己: 尋找成長路上的家庭烙印:人際相處,經常會碰上一些乞人憎、難相處、無法溝通的對象。一樣米養不樣人,無可否認,每個人的性情、氣質、喜好不同,相處時自然
出版社 / 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88562244
ISBN10 / 988856224X
EAN / 9789888562244
誠品26碼 / 2681895858006
頁數 / 32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01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際相處,經常會碰上一些乞人憎、難相處、無法溝通的對象。一樣米養不樣人,無可否認,每個人的性情、氣質、喜好不同,相處時自然不盡相同。但有無想過這一些背後有一個重原因素影響著?家庭。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家」多一點情

多年來突破輔導中心開辦了一系列名為「我.愛.家.緣」的不同主題工作坊:「我的特質」、「我的家庭」、「我的親密現場」,幫助在職青年重整個人信念和面對事業發展;並透過透視自己的原生家庭,從而了解人際相依關係,男女相處戀愛之道,及建立婚姻等切身課題。
「愛.家.緣」這三個字是有關連性的,一個家源於一段姻緣,一個家原是充滿愛:夫婦的愛、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子女長大後拍拖戀愛,自己也組織家庭。然後新婚夫婦與家人相處的模式,不知不覺間移殖到自己的家。好的影響不斷延續自是一件美事,不好的影響若不斷延續便形成惡性循環,也令家人之間又愛又恨!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個看似正正常常的家庭,也會因着家人的不同性情、成長經歷、家庭互動,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所產生的誤解而引發張力。
自從開辦過這系列的工作坊,我對自己的家庭互動也多了自我探索,對自己的內心反應也更着意,很多成長的畫面一一浮現,勾起一些複雜的感受,自己也找輔導再深入解構與家人的關係,過程一點都不容易。
匯聚生命的工程
今次把過去在輔導室及「我.愛.家.緣」成長小組所累積的經驗,重整為全新的「愛· 家· 緣」計劃,再招募一班學員,藉一個進深課程、小組歷程及營會,幫助學員整理生命的經歷,勇於面對自己的盲點,繼而探索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張力,是怎樣受原生家庭及成長影響。
然後,把生命故事結合成書,願這些真實經歷能激勵讀者作自我探索,留意家庭對自己性格、行為、價值觀的模塑,反思並作出取捨,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憧憬和計劃將來建立自己的家庭。家庭輔導理念認為,在家庭系統中一個家庭成員改變,也會帶動其他成員改變。希望讀者與自己或家人的關係更新,願能夠「家」多一點情!並以生命影響生命,將這份愛傳遞給身邊的人,服侍身邊的人。這是我寫書的願景!
回望今次的成書過程,對我來說實在是一個神蹟。我不是一個寫作人,會考的中文成績是E,整合是我的弱項,進展緩慢。但今次感受到一份推動力,鼓舞的環境不斷在推動,令我不能不踏出這一步。在一個學員重聚日呼籲學員一齊合力成書,竟然有15 位學員願意回應,事就這樣成了!
寫書歷程經歷很大的恩典,大家都是從心而發,自己選取主題,沒想到湊合起來,組成不同的生活主題,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蹟!
當進入每一個故事時,我對每一位學員的真誠勇敢分享,深深感動,這是對讀者何等珍貴的禮物!
我自己的生命也同時被建造,從退修、輔導別人、自己被輔導;在整理過程中,對父母也有不同的體會,多了一份體諒,對自己的成長有更多發現,放下執著,感到神作事的時間很美,一切不在我預算之內!在我的軟弱上,更顯出祂的榮美!還有一個意外收穫是我學會中文速成輸入法!
學員都不是寫作人,但團結起來彼此激勵,匯成一股動力成就這意念。過程中遇到不少挑戰,但經歷奇異恩典,中途有學員因個人情況未能繼續參與,但竟有另一學員有興趣加入!感恩有很多同行者、好友,以不同形式的應援支持及鼓勵:祈禱、捐獻,學員錄音文字支援(凌秀如女士)、問候等等!成為我們的推動力!
在此特別多謝15 位學員分享他們與家人的經歷,實在難能可貴!還有多謝突破輔導中心的同工Ringo 與 Sean 在初稿上給予意見,讓我的整合過程多了不同角度參考,才能及早作出調整給編輯。理念的簡介由Sean 為我扼要地寫出,讓我能專注在書的內容上,他給我很大的支援。感謝編輯的辛勞,面對16 位不同寫作手法的人,這本書的編輯工作實在艱巨。也感謝兩位婚姻家庭治療師及作家前輩黃麗彰女士和區祥江博士,及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老師黃國維博士支持我,為這本書寫序;更有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榮休副教授陳幼莉女士,她曾是我的輔導課程督導,今次為我寫推薦序,過程滿是恩典!
更要多謝「恒基兆業地產集團」,在我們沒有預計之下,贊助這書的製作費用,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資源,一切都不是必然!
在此,祝福你的家,滿有主的恩典,在生活的高高低低中經歷不
一樣的愛!
Annie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言:人際關係中的小事化大, 大事化小

小事化大
A 和B 同時報讀一個密集課程,一起住在宿舍。A 對B 的照顧無微不至,下雨時提她帶遮,天氣轉冷提她多添衣,也會幫她買食物等等。B 心知A 對自己好,內心卻愈來愈厭煩,B 終於說:「好煩呀!我唔想多個阿媽在宿舍!可否給我一點空間,我可以照顧自己,你唔好理我呀!」A對B 的強烈反應有點錯愕,感到莫名其妙。
回到公司,同事提醒我昨晚離開的時候,忘了關冷氣。我心想:「平日做好無人讚賞,一次錯失就唔放過我!可以先了解一下嗎?」一天的心情立時被破壞,不自覺地向同事咆哮:「駛唔駛咁緊張,一次錯失都唔放過我!我都唔想無熄冷氣。」換來大家的即時沉默。
上司以教訓口吻一口氣數落我,我未有機會澄清與辯白,感到被誤解,內心委屈及無奈。彷彿我平日的處事表現,已遭上司遺忘,他似乎認定我的努力是理所當然的,至於犯錯就是犯錯,沒有什麼好說!既然我是下屬,有什麼可反駁,只好提醒自己「睇開尐」,還要低聲下氣地賠不是。
美美放工回家,在大廈電梯被兩個青年打劫,回家驚惶未定。家人知道後,方知美美只失掉200 元,沒有其他損傷,便說不如算吧,不用報警。家人的回應令美美無言以對,只能獨自在房內哭泣!

人人都會情緒化?
以上這些情境你也許會有共鳴,或聽過朋友向你申訴類似經驗?會令你聯想起自身經歷嗎?遇上時會有什麼反應,覺得厭煩或無奈,抑或已習慣?有否想過可以有其他回應方式?
以上案例,當事人出現的情緒,在面對同一件事,不同性情的人,因着個人的成長經歷、社會經驗,以至當時的心理狀態,便有不同反應。人總帶着情感記憶面對每一個處境,這些情感記憶則與父母、成長經歷及人際經歷有密切關係。若過去習慣壓抑不開心的情緒,沒有適當地表達憤怒,便會慢慢積累成為一股毒氣,像一個計時炸彈,隨時爆發;或者容易反應過敏,像一個汽球,輕輕一點即破。
如何能在人際溝通時,不再壓抑情緒,也不反應過敏,表達自
如?
人需要與其他人建立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帶來快樂生活其中一個重要元素。能投入羣體,互相連繫,同甘共苦,經歷互助互愛。可惜現今急速的生活節奏,資訊泛濫,人與人很快很輕易就能結連,卻也很輕易因沒有空間而忽略了進深探究關係。

人際多創傷?
人與人的相處沒有一個固定方式,如何與人維持良好關係,可說是一種藝術!有說,職場如戰場,身不由己,同事之間有時缺乏信任,難以找到知心朋友,關係變得表面、疏離。有些人擔心面對面的溝通,在不同壓力下帶來焦慮、緊張,甚或帶着處處碰釘的恐懼時,更難面對表達,寧願結交網友,取代現實生活社交,以為在網上較易表達,更有機會被留意。即使在親密關係中,也不見得輕易,因着不懂相處,缺乏溝通,關係易聚易散。種種都使青年人在人際關係上經歷很多創傷。
很多人或者未必意識,我們每一個人與人相處時,都帶着自己的家庭與成長背景,而這些背景或造成我們與他人相處時的盲點,繼而產生誤解。當我們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就能理解與人相處時一些問題的根源,在溝通上也有改善的方向,從而改善關係。
例如與人相處時,為什麼某些人容易令你反感?為什麼情感互動中自己會出現一些意料不及的反應?這與自己的家庭或成長有何關係?本書希望幫助讀者反思家庭對我們人際關係的影響。
本書不是一本談技巧的書,而是期望引導讀者自我反省,加強自我認識,容易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相處反應的背後原因,解開心中結;從而嘗試轉變,改善與人相處的情況,也更能以客觀的角度看事情,接納彼此的不同,在關係中能合乎中道,收放自如。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