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養生術 | 誠品線上

24節氣養生術

作者 月望西樓
出版社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24節氣養生術:代代永流傳的科學養生智慧,你不可不知的24節氣健康養生經。符合醫學原理,順應自然的科學養生方!涵括飲食、起居、運動、心靈,從內至外的健康法!傳統自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代代永流傳的科學養生智慧,你不可不知的24節氣健康養生經。符合醫學原理,順應自然的科學養生方!涵括飲食、起居、運動、心靈,從內至外的健康法!傳統自然科學,每個人都適用!《黃帝內經》有曰︰「智者之養生也,順四時而適寒暑。」所謂「順時養生」,其精髓即是不違背自然規律,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24節氣具體反映了自然氣候的變化,是我們祖先對所生存環境及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它不僅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更揭示了健康與它的密切關係。本書融經典性、知識性與實用性為一體,闡述了24節氣對人們衣食住行的影響,提醒人們應該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的特點,堅持以「天人合一」的原則指導養生活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月望西樓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立春養生,莫忘「咬」春宴乍暖還寒,慎防寒邪入侵立春多吃蔥姜蒜,防害殺菌好處多立春到,養肝臟立春習俗鑑賞雨水到,防感冒雨水節氣溫差大,溫暖關節保健康好雨知時節,喝粥養脾胃春眠不覺曉,防春困有新招雨水習俗鑑賞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驚蟄暖,飲食宜清驚蟄到,梳頭理經絡三月春雷動,人們忙運動驚蟄習俗鑑賞春分以平和為本,忌大寒大熱春分到,百花入菜來春分到,野菜香春分血液旺,防止血壓高春分習俗鑑賞春光明媚,清明踏青清明節氣,養臟氣為先清明時節雨紛紛,養生莫抑郁春宵一刻值干金,清明時節莫過度清明習俗鑑賞百花開,賞景觀花防花毒少發脾氣,多微笑,預防神經痛多吃補脾益氣食物,方能平安度夏穀雨節後,防潮熱病發穀雨習俗鑑賞夏天到,養「心」是關鍵省苦增辛,以養肺氣晚睡早起,科學清補夏天出汗多,科學補水是關鍵立夏習俗鑑賞小滿時節雨量多,風疹易發生天氣雖熱,不可貪涼瓜果雖美,不可貪食冷食無度,腸胃受傷小滿習俗鑑賞減酸增苦,補脾理胃氣汗出不見濕,藥浴健身益壽芒種時,桑葚甜防暑降溫,自有清涼方芒種習俗鑑賞烈日炎炎,鍛鍊需有方調息靜心,科學起居夏至時節,慎防夏打盹桑拿天貪涼,小心熱傷風夏至習俗鑑賞小暑節氣,嚴防食物中毒大量飲水,當防水中毒夏日炎炎,注意腸胃安康小暑吃大蒜,疾病減一半小暑吃姜,身體更健康小暑習俗鑑賞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冬病夏治,防患於未然大暑大暑,防情緒中暑常待空調房,小心空調病大暑習俗鑑賞立秋養生,重點養肺少辛多酸,慎添秋膘趕跑「秋燥」,滋潤過秋天秋季穿衣,小心衣領病立秋習俗鑑賞處暑時節,鴨子走俏秋老虎,毒如虎處暑後,調作息處暑過後,注意防病處暑習俗鑑賞秋季天乾燥,護膚很重要白露節飲茶,也有宜與忌秋季要養陰,適度防濫補養陰補氣,預防哮喘白露習俗鑑賞秋季吃水果,先釐清個性秋分吃南瓜,養心又養肺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秋分起兮蟹肉美秋分習俗鑑賞御寒鍛鍊,從冷水浴開始寒露喝粥,養陰去燥金秋板栗,健腎補脾節慾保精,頤養天年寒露習俗鑑賞霜降天,吃柿子秋冬蘿蔔小人參,不勞醫生開藥方霜降秋正涼,運動保健康霜降寒氣重,防心梗要當先霜降習俗鑑賞立冬養生,斂陰護陽護陽溫補,平安一冬防寒傷腎,健康長壽立冬後保健,關鍵要暖心立冬習俗鑑賞小雪防寒,也需清內火小雪時節吃紅薯,風調雨順到大暑小雪之後,需防抑郁足是人之底,一天一次洗小雪習俗鑑賞大雪補得好,一年不受寒常開窗通風,健腦提神「大雪」飄然到,吃點山楂好冬吃羊肉賽人參,保暖驅寒又防病大雪習俗鑑賞動靜結合,避免陽氣受損火鍋雖好,需防疾病寒冷時節,喝湯有講究冬至進補,吃點堅果冬至習俗鑑賞小寒跑一跑,疾病早逃跑背宜常暖,胸宜常護小寒時節到,養生主打粥小寒到,滑雪要注意小寒習俗鑑賞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大寒一到,冬藕最俏固護脾腎,調養肝血天寒地凍,預防凍瘡大寒習俗鑑賞

商品規格

書名 / 24節氣養生術
作者 / 月望西樓
簡介 / 24節氣養生術:代代永流傳的科學養生智慧,你不可不知的24節氣健康養生經。符合醫學原理,順應自然的科學養生方!涵括飲食、起居、運動、心靈,從內至外的健康法!傳統自然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164999
ISBN10 / 9863164992
EAN / 9789863164999
誠品26碼 / 2680859770002
頁數 / 28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立春

立春養生,莫忘「咬」春宴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養生。說到養生人們自然會想到飲食,飲食養生是養生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飲食養生需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順應天時。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春天的開始,氣溫逐漸升高,陽氣開始生發,人體也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變化,人之陽氣也應步步升發。

關於立春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即俗稱的「咬春」,據說「咬春」以後,整個春天不會犯睏呢!在唐《四時寶鏡》中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這說明在唐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吃春盤、吃春餅。春餅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麵,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然後用春餅把菜捲起來就可以食用。

在清代還有專門的《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咬春的風俗非常濃郁。

時至今日,有一些地區依然流傳著「咬春」的習俗,比如,老北京人會在立春這一天吃春餅,把新鮮的蔬菜捲在餅裡,香噴噴地,口感柔韌耐嚼,吃後身體暖洋洋。當然,還要記得給小孩子買蘿蔔咬咬春。

也許有的人會感到非常不解,為什麼要在立春這天吃蘿蔔呢?因為蘿蔔屬於辛味食物,有辛甘發散的功效,有利於升發和保護陽氣。其實,人們吃春餅的真正用意也在於此,春餅裡捲著各種新鮮蔬菜,如韭黃、韭菜、小蔥等辛味食物。

隨著人們飲食的多樣化,「咬春」宴上也不再只是蘿蔔、生菜,春餅了,但凡可咬可食可補之物,都被人們搬上了餐桌,有葷有素,有中有洋,組成了現代咬春宴,更有「春味」。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千萬不能錯過的咬春佳蔬――薺菜。

薺菜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在春天食用,對防治感冒、小兒麻疹都有一定作用。所以,外出郊遊的時候,不妨去郊外麥田邊、向陽處尋找薺菜的身影。輕輕地把它挖出來,回家擇洗乾淨,或沾醬吃,或炒雞蛋吃。最好的吃法是把它剁碎,與豬肉混合做餡包餃子,那才叫一個鮮美!

民間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嗎?「寧吃薺菜鮮,不吃白菜餡。」

「咬春」的蔬菜已經準備好了,現在我們再來說說「咬春」的主角 —春餅,如何才能做出又薄又鬆軟的春餅呢?

第一步,要用稍熱的溫水和麵,目的是讓麵不像烙餅那麼筋道不好咬,而且要現和現烙,不用長時間醒麵,這都是保證餅鬆軟的措施。

第二步,麵和得很軟,搓成條,揪成麵劑子。

第三步,取兩個劑子用手按扁,中間塗上油壓在一起,用擀麵杖將其擀薄。

第四步,平底鍋放少許油燒熱,用擀麵棍幫助將擀好的薄餅放在裡面,蓋好鍋蓋。

第五步,中火約2~ 3分鐘,翻個面兒,蓋鍋蓋再煎2分鐘,春餅就可以出鍋了。

將烙好的春餅攤開,放上生菜,炒熟的韭菜、韭黃、薺菜、豆芽、馬鈴薯絲,用春餅把它們一捲,就可以吃了。入口筋道,鮮香撲鼻,保證讓你吃得「春風滿面」,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