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消失: 父母會傷人, 但你值得被愛 | 誠品線上

消えたい: 虐待された人の生き方から知る心の幸せ

作者 高橋和巳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好想消失: 父母會傷人, 但你值得被愛:痛苦到想死的人不會說「好想死」,他們會說「好想消失」新聞報導層出不窮的虐兒事件,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虐待不僅只侷限於體罰,惡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痛苦到想死的人不會說「好想死」,他們會說「好想消失」新聞報導層出不窮的虐兒事件,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虐待不僅只侷限於體罰,惡言相向與忽略也會在心底留下傷痕。某些人的童年,充斥著物理虐待與偽裝成愛的情緒勒索。傷口從未修復,只是刻意遺忘…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存在」感到懷疑?許多遭受不同形式虐待而長大的孩子,經常會為了逃離痛苦的人生,不會把自己說成「好想死」,反而常說「好想消失」。「好想死」與「好想消失」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說「好想死」的人曾經對生命懷抱希望與理想,曾經體驗過快樂和幸福,因為失去而感到「好想死」。說「好想消失」的人不曾體驗過快樂或幸福,他們背負著原生家庭的詛咒,對一切都不抱著希望,也感受不到人生的價值。只有淡淡的悲傷,在心底無盡蔓延。甚至,只打算活到自己決定的「那一天」…未曾感受過「愛」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心中會帶著錐心刺骨的孤獨。但即使父母會傷人,你依然值得被愛。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輔導老師 作家/黃之盈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執行長/何素秋心靈之美心理治療所院長 前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張艾如《神老師&神媽咪》作者/沈雅琪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高橋和巳精神科醫生,醫學博士,一九五三年生。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畢業之後,加入了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精神官能科。主要研究領域為大腦生理學及大腦機能定位(マッピング,mapping)。自離開都立松澤醫院的精神科主任一職之後,在東京市區開設診所。非常熱心於生活輔導的教育工作,也積極擔任監督者的角色。著有:「母子這種病」(筑摩新書)、「孩子為了拯救父母而釀成的心病」、「人是會改變的」(筑摩文庫)、「展開新的生活」、「展開快樂生活」(以上皆為三五館出版)等書。■譯者簡介李喬智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匠心文創主編、尖端出版編輯、圓神出版社編輯、魔菇部落行銷特助。曾獲吳濁流文藝獎、磺溪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雨夜花」。現為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那個三歲的小男孩死了,是一件好事」第一章 好想從這個世界消失一、 光之項鍊十歲時的自殺意圖強烈的自殺意圖來自於「好想消失」的念頭,而非「好想死」兩個生死觀,心理的以及存在的二、 受虐兒的人生教會我們的事情十歲的那一年,決定要活到「那一天」為止從生活治療到心靈治療幸福的人生可以透過三件事情來實現第二章 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們一、 對我來說日子並不存在不可思議的失眠症,連星期幾都分不清金澤小姐的睡眠障礙所代表的涵義--無止盡的夜晚,以及永遠不會來臨的清晨開始進行失眠症的治療一天終於結束了、清晨開始了、分得清禮拜幾了、時間跟大家同步了沒發現孩子狀況的母親可以跟家人在同樣的時間段裡生活了二、 我是個沒有過去的人,希望有人可以把過去還給我為什麼我沒有過去的記憶?我擁有自我認同嗎?寫在大學筆記本中的疑問原來我「擁有」自己以為「沒有」的東西歷史的存在條件,就是時間的連續性存在,但卻不存在。我就像個透明人三、 創造社會價值的方法透過社會價值,可以確保你的「存在」藉著情感與規範,可以創造社會價值四、 異邦人--無法創造社會價值的受虐者無法跟其他人一樣安心生活的異鄉人解離性障礙是暫時停止自我認同(社會價值)平常的我消失了五個小時╱失去記憶的三日之旅自身的存在與對外界的感受都產生動搖的人格解離症日常生活中的靈魂出竅體驗五、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心靈膠囊的內部及外部第三章 受虐兒的真實樣貌一、 用兩個評判標準來確認小孩是否受虐是虐待?還是母親的失控?二、 虐待的持續性與異常性--虐待評判標準1虐待兒童的五種分類I. 身體方面的虐待身體虐待的持續性身體虐待的異常性II. 嚴重疏忽(放棄教養)各年齡層的疏忽案例III. 精神方面的虐待留意精神受虐的兒童所產生的異常行為留意父母親的異常言論IV. 性虐待V. 精神方面的嚴重疏忽無法自己表達的二十七歲女性三、 源自於親子關係不順的母親所造成的虐待--父母親心理狀態的評論「一般家庭」不會發生虐待事件我受到虐待的原因--母親有智能障礙第四章 恢復--跟大家手牽手,共處在同一個世界一、 被誤診為智能障礙的受虐兒--浩樹的復原案例被叫到名字也不會笑著回應的浩樹並非智能障礙,而是受到了虐待?被誤診為智能障礙的兩個主要原因我被當成「奇怪的孩子」自己學習生存之道的受虐兒二、 活著就有相對的義務如果日常努力付出的事情無法與快樂結合,那就只剩義務感了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的第一個記憶,就是來自父母親的暴力相向第一次得到憂鬱症的時候,全身動彈不得第二次得憂鬱症時的義務感與怒氣第一次自己選擇治療方法,並開始接受治療休息變成一種義務一般人的義務與受虐兒的義務是不一樣的從孤獨的義務感中解放,重塑過往的方法到機場送女兒上飛機的時候,注意到自己匆忙慌張義務感消失的夢三、 由於不確定性的存在導致於精神療法沒有效果I. 受虐者的憂鬱症,以及抗憂鬱症藥物的效果II. 認知行為療法的困難處III. 內觀療法的困難處「自我了解」可以解除症狀,恢復存在感四、 從接受關愛恢復成付出關愛為了活下去而拒絕他人的關心,心靈的煞車器那一段拒絕姐姐溫暖好意的回憶受虐兒的「忍耐程度測試」,一般會因為害怕而中途放棄忍耐是支撐生命的力量離開邊緣的世界,躲進心靈的防護膠囊五、 孩子教會我們的關愛方式母親哭訴「我不想要孩子」透過緊急會診所得知的訊息沒有辦法讓孩子叫「媽媽」的理由媽媽接受了孩子的愛第五章 讓心靈走向更寬廣的世界所謂存在的意義,有社會性的意義,以及生命的意義兩種一、 再次回到社會性存在的範圍試著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結果卻是自己的幻想發現「不苛責自己,就不會慌亂」再次回到「與他人之間的連結」之中二、 同時活在兩種存在價值之中心靈渴望得到「安心」的感覺受虐者能夠感受到心靈防護膠囊的臨界點三、 為了兩種存在意義而活自己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從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中脫離的方法脫離常規的世界或是邊緣地帶的真實體驗活著,就代表著生命的存在,也是宇宙的存在人為什麼要欺騙自己?不可思議的對話「活著就會伴隨著煩惱」,一般正常人都是如此開心享受日常生活後記 新的事物往往都是從邊緣的世界開始醞釀的

商品規格

書名 / 好想消失: 父母會傷人, 但你值得被愛
作者 / 高橋和巳
簡介 / 好想消失: 父母會傷人, 但你值得被愛:痛苦到想死的人不會說「好想死」,他們會說「好想消失」新聞報導層出不窮的虐兒事件,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虐待不僅只侷限於體罰,惡言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8799158
ISBN10 / 9578799152
EAN / 9789578799158
誠品26碼 / 2681557099006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