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人生煩惱的八大練習: 資深心理師的獨到觀察, 化成你的轉念心法 (第2版) | 誠品線上

あなたのその苦しみには意味がある

作者 諸富祥彥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化解人生煩惱的八大練習: 資深心理師的獨到觀察, 化成你的轉念心法 (第2版):*本書曾以《在痛苦中看見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出版尼采曾說:「苦惱本身不是問題,回答不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曾以《在痛苦中看見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出版 尼采曾說:「苦惱本身不是問題,回答不出『為什麼要經歷這種苦惱』才是問題。」 因為傾聽過無數人的心聲,心理師就是煩惱整理師 煩惱也能分門別類,細細咀嚼 理出連自己都沒察覺的隱形芥蒂,俯視痛苦之事在人生藍圖的意義 體驗一掃陰霾的輕鬆感 人活著就會有煩惱和痛苦, 「轉念」是完滿人生的必要練習 家人朋友之間的情緒勒索、經濟重擔讓人喘不過氣、高壓或枯燥的工作日復一日,總感覺自尊一點一點凋零……人活著經常就會陷入情緒困境。 然而,正因這是人生的常態,學會面對和化解便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身為執業心理治療師,見證過許多從痛苦和絕望中走出來的人,過程中的大量傾聽,讓他對人生的八大煩惱──工作、人際、婚姻、親子、戀愛、金錢、疾病、死亡── 有了獨特的見地,遂寫就這本書。他透過案例的分享,引領我們深入和自己對話,重新找到對事情的詮釋,用澄明的眼光穿看烏雲背後的陽光。最重要的是,釋懷之後得以用更貼近自己的本質和清朗的心情,繼續品味人生的苦澀酸甜。 轉念就像游泳或騎腳踏車 學會了就不會忘記,一生受用 ─ 用整個生命的縱深看待人生困境,是此書最令我激賞的地方。 此書的見解不僅為困境提供出口,更藉此為人生注入新的養分, 教導我們如何在暴雨後的河床上,找到一顆顆被翻攪而上的珍貴寶石。 ──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錦敦 ────獨到觀點摘錄──── 關於金錢煩惱…… 「不自量力的浪費癖」導致自我毀滅,但「神經質的儲蓄癖」會讓人生變得空虛。 無論如何都以存錢為優先的人,其實可能會「浪費」了「時間」這個再也拿不回來的「比什麼都寶貴的財產」…… 關於求職憂鬱 當然工作所得必須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品質,但如果能夠達到,即使年薪低、不講究社會地位及名聲也無所謂。 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覺得:「我每天只要做這件事就會感到幸福。」請把這件事當成你一生的工作,並且無論如何都要專注在這件事情上…… 關於戀愛煩惱 真正的戀情,即使只是單相思,也會為我們帶來「生存的意義與理由」。這不是歪理,而是藉由流過全身的血液教會我們的道理。 「真正的戀愛」能夠突然顛覆整個世界的樣貌,賦予每天發生的小事意義與喜悅。即使在失去之後,其回憶也會一直在內心深處支持我們…… 關於婚姻瓶頸 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金錢或外表的魅力等價值變低,取而代之的是,開始實際感 受到「時間」的重要性。 隨著精神、體力的衰退,也會開始感意識到「自己人生有限性」的中高年者,同時也會開始思考:我和這個人(而不是其他人)一起共度有限的剩餘時間真的好嗎?…… 關於養兒育女 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還有一個重點:當孩子不經意地透露「真心話」,或「打從心底」提出不同於平常的問題,父母在這一瞬間的回答將會變得非常重要。 這其實是孩子在學校遭遇挫折,向父母發出的求救訊號…… 關於人際關係 年輕時感受到的「這點無論如何都無法退讓」的想法,或是「憤怒」「正義感」「反抗心」……很可能是這些要素當中,保留了讓你在人生剩餘的時間裡忠於自己靈魂本質活下去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殘片…… 關於身體疾病 與其當一個沒有靈魂的健康人,我寧願選擇當一個持續將靈魂刻畫在作品上的半病人。 心理治療原本是「靈魂」的「治療」。比起消除、舒緩症狀,更應該優先提供讓這個人「能夠真正活得像自己」的幫助。這個優先順序不能搞錯了…… 關於面對死亡 以「我」這個意識,在這個世界上吃吐司當早餐、在人群當中行走、和同伴打招呼─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是「最偉大的奇蹟」了。 人之所以會恐懼死亡,是因為害怕死亡會奪走這個奇蹟的瞬間,再也無法重新品味。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專業人士具名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浩威 台師大心輔系教授 田秀蘭 飛碟電台主持人 光 禹 心理諮商師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錦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諸富祥彥明治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臨床心理師。畢業於筑波大學,並且取得該大學的博士學位。為美國超個人心理學研究所、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客座研究員。在擔任現職之前,曾任千葉大學教育學院講師、副教授,也是日本超個人學會會長、日本諮商學會理事、日本產業諮商學會理事。擔任過許多電視、廣播節目的來賓。著作包括《維克多‧法蘭克:絕望的盡頭有一點光》等。林詠純林詠純台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視日本福岡為第二個故鄉。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認真對待經手的每個文字,期許自己更上層樓。譯有《人妻的偷情:文學、電影、AV、真實世界的欲望文化》《旅讀書店:尋訪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千年語錄:世界各國的智慧遺產讓我領悟的事》等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你所經歷的痛苦與苦楚,都是有「意義」的 第一章 為什麼人生會接二連三遭遇煩惱與痛苦呢? 第二章 工作上的煩惱 第三章 人際關係的煩惱 第四章 婚姻與夫妻關係的煩惱 第五章 養兒育女的煩惱 第六章 戀愛的煩惱 第七章 金錢的煩惱 第八章 疾病的煩惱 第九章 死亡的煩惱 第十章 過程練習 後記 你必須完成的人生使命是什麼?

商品規格

書名 / 化解人生煩惱的八大練習: 資深心理師的獨到觀察, 化成你的轉念心法 (第2版)
作者 / 諸富祥彥
簡介 / 化解人生煩惱的八大練習: 資深心理師的獨到觀察, 化成你的轉念心法 (第2版):*本書曾以《在痛苦中看見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出版尼采曾說:「苦惱本身不是問題,回答不出『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98497
ISBN10 / 9863598496
EAN / 9789863598497
誠品26碼 / 2681945672002
頁數 / 25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2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尼采曾說:「苦惱本身不是問題,回答不出『為什麼要經歷這種苦惱』才是問題。」

因為傾聽過無數人的心聲,心理師就是煩惱整理師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七章 〈金錢的煩惱〉精采摘文:

  佛洛伊德的理論中,「肛門期性格」是一種經常被提到的、有關金錢的概念。(佛洛伊德思考出這個概念的時期,與他在提倡先前提到的「死亡本能」時完全不同,思考脈絡也不一樣。)
  如同大家所知,佛洛伊德企圖以「原欲」這種性方面的驅力,來說明人類所有的欲望。他認為,人類的嬰幼兒會隨著人格的發展,而將原欲轉移到各個相應的部位。
(中略)
  佛洛伊德認為,父母為了讓肛門期(一歲半至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學會自己控制排泄,而對他們
進行如廁訓練。孩子於是學會在想要大便的時候忍耐,當他們能夠順利排泄時,就能獲得父母的稱讚:「你好棒,會自己去上廁所。」這時孩子在內心就會發現大便的象徵價值。大便成為金錢的隱喻,孩子之所以會在大便時向大人展示、炫耀,就是這個緣故。
  但是,當孩子因為無法順利完成如廁訓練而受到父母嚴厲斥責時,就會產生問題。佛洛伊德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原欲會停留在肛門,發展成「肛門性格」。孩子會覺得還不能排出成為金錢隱喻的大便,並且將其累積在自己的身體裡。這麼一來,未來就會培養出將金錢、愛情等有價值的東西累積在自身當中的傾向,變得相當節儉,成為小氣鬼,並且發展成頑固、一絲不苟、不知變通的性格。
  「大便是金錢或愛情等有價值事物的隱喻」,這是常見的想法,而我也覺得大便確實有這樣的一面。
  孩子接受以如廁訓練為首的嚴格教養,並且因為害怕遭到父母責罵而不敢排出大便(金錢),只好將其累積在身體裡。
  結果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會對使用金錢消費的行為抱持著罪惡感,培養出難以花錢購物的性格。
  佛洛伊德的理論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以實證主義的驗證為首,在心理學當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討論,但這種深入的探討並不是本書的目的。
  日本人以去世時擁有最多存款而聞名。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似乎都要享受人生的義大利人,去世時的存款幾乎是零;而據說美國人存款最多的年紀則是四十八歲。
  這或許代表,日本人擁有經常出現「肛門性格」的民族性。
  日本人就像因為害怕父母責罵而將大便累積在自己身體裡的孩子,覺得「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不過花錢似乎是件壞事」,但如果最後在無法以金錢來充實人生的狀態下死去,那會是多麼悲哀的事情。

三十來歲就有一千萬日圓以上存款的人風險較高?
  這麼一想可以發現,對日本人來說,與「存不了錢」相比,「光顧著存錢而變得不會花錢」,更可以說是具有高風險。
  「為了老後的生活」而每天忙碌工作,並且省吃儉用把錢存下來的人,等到老了之後,真的能夠改變心態開始過著豐富愉快的生活嗎?這樣的人很少吧。
  等到真的老了,又會開始擔心生病、存款減少、無法好好工作而變成米蟲的孩子、遺產問題等等,新的煩惱接二連三地出現,不安的根源只會不斷地增加……
  這麼一來,金錢完全就像是「為了擔心什麼而存在的東西」一樣。
  我在某個電視節目上看到電視台訪問一位八十歲的民眾:「你如果中了樂透,要如何使用這筆獎金呢?」民眾回答:「我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存起來。」
  應該有不少人無法把這當成別人的事情來取笑吧?
  極端一點地說,一個人的存款愈多,他「人生的風險」也會愈高。這樣的人極有可能「為了金錢」而浪費了「人生重要的時間」。
  舉例來說,一個三十來歲、收入極為普通的人,如果存款超過一千萬日圓,就有可能已經稍微踏進了危險地帶。
  我如果是女性,完全不會想要選擇這樣的人作為結婚對象。因為「經濟安定」的代價,就是得到「與無趣的伴侶度過的無聊日子」。「不自量力的浪費癖」會導致自我毀滅,但「神經質的儲蓄癖」也會讓人生變得空虛。
  為什麼存太多錢是不好的事呢?因為這代表他放棄享受人生。對金錢小氣的人,往往只能以小氣的方式運用時間、度過小氣的人生。存款金額相對於收入或年齡來說過高的人,極有可能犧牲了人生的某個部分作為代價。
  作家角田光代,也在她的文章中寫出下列這段話:

  我覺得三十多歲時使用的金錢,在未來一定會擁有某種意義。這個意義在當下還不會發現,要到了四十歲也過了一半的時候,才會突然領悟到「原來如此」!這種時候,我覺得最恐怖的事情是,沒把錢花在任何東西上面,只有存款異常地高。我曾經遇過一次這種人,這個不到四十歲的人,彷彿像是自我介紹一般,若無其事(甚至帶點得意)地說出自己存款的金額。他不看電影、不喝酒、不外食也不旅行,我馬上知道他的存款代表了什麼意義,因為這個人沒有任何內涵。(中略)他雖然累積了存款數字,卻沒累積到任何內涵方面的東西。
  我看這個人的樣子就知道了,「人生是否富足」絕對不是看你擁有多少錢。
就這層意義來看,在貧瘠的狀況下逐漸老去,是我非常害怕的事情。
 ─角田光代,《幸福的價格》

  二十多歲時使用金錢的方式,決定了三十多歲時的生活方式;而三十多歲時使用金錢的方式,也決定了四十多歲時的生活方式。這麼一想應該就可以知道,無論如何都以存錢為優先的人,其實是「浪費」了「時間」這個再也拿不回來的「比什麼都寶貴的財產」。



第八章 〈疾病的煩惱〉精采摘文:

  當我們思考「身體症狀或疼痛所擁有的意義」時,有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為了消除、舒緩症狀而放鬆身心、減輕壓力,不一定是好事。
  舉例來說,假設我為了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畢生傑作而繃緊神經度過緊張的每一天,並且為此減少睡眠時間,把自己逼得很緊。結果我開始失眠、腰痛、胃潰瘍。
  我因此前往求診,卻得到這樣的建議:「你應該用更不勉強自己的步調來寫作,並且採取自律訓練法幫助自己以放鬆心情度過每一天,另外,也不要再想著要寫出『最佳傑作』了,你應該讓自己頑固的頭腦變得更柔軟。」
  我應該再也不會去看那位醫生了。
  因為對我來說,寫作就是刻畫自己靈魂的行動。
  如果治癒失眠、腰痛、胃潰瘍的代價是只能寫出鬆散的文章,那麼即使失眠、腰痛、胃潰瘍惡化,我也要繼續書寫能夠打從心底覺得「能表現出我的靈魂」的文章,這對我來說意義更重大。
  心理治療原本是「靈魂」的「治療」,是幫助一個人在他的人生中找回自己靈魂的行為。比起消除、舒緩症狀,更應該優先提供讓這個人能夠真正活得像自己的幫助。這個優先順序不能搞錯了。
  「要選擇當一個有健康問題的靈魂創作人?還是沒有靈魂的健康人?」一直以來,這對於以作家與畫家為首的許多創作人來說,應該都是重要的選擇題。
  那麼,閔戴爾的過程練習又會怎麼做呢?
  閔戴爾的過程練習貫徹現象學的態度,尊重個案本人在自己內心深處主動選擇的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接著我們來看閔戴爾個案中的幾個例子。

  某位男性管理員因為有心臟病以及伴隨而來的胸痛,前來接受閔戴爾的心理治療。這位男性表示,他反覆夢到「酒醉侵入身體當中」的夢境。
  閔戴爾問他:「酒醉侵入你身體當中的哪個部分呢?」管理員回答:「手臂的部分。」他接著說:「最近只要一工作,就會覺得十分疲倦,手臂中的能量好像全部消失。」他還說:「當我一想到必須要回去工作,胸口就會再度痛起來。」
  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但是他心裡也存在著「怠惰的部分」(也就是「夢中出現的如同酒醉一般的部分」),當他想要趕走這個部分時,心臟就會開始疼痛。
閔戴爾對他說:「你讓酒醉通過房間吧。」他的心臟病以及酒醉侵入的夢境,傳達的訊息正是要一味追求認真的他更放鬆,給自己心中「怠惰的部分」(如同酒醉一般的部分)更大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的案例,則是與管理員的問題完全相反。
  某個沒去上學的男孩子(小學生)與他的母親,一起前來閔戴爾之處接受諮商。
  這個小學男孩因為腦瘤帶來的頭痛而煩惱。
  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明理的人,總是以溫柔包容的態度對待孩子,她說:「孩子不勉強去上學也無所謂,不讀書也沒關係。」
  母親很注重飲食健康,並且在充滿大自然的環境中養育這個孩子。她也很小心地不讓孩子接觸過多有害身體的刺激物,譬如咖啡之類的食物。
  閔戴爾問這個男孩子:「是什麼樣的頭痛呢?」男孩子邊握拳捶自己的頭邊回答:「像這樣。」
  接著,閔戴爾要求他:「你能不能把這個抱枕當成自己的腦袋,更仔細一點說明是什麼樣的頭痛呢?」結果男孩子握拳為槌,開始「砰!砰!砰!」地用力捶打抱枕。男孩子捶著捶著,動作變得愈來愈激烈,到了某個時點他突然大吼:「我要變得更強!沒錯,我要變得更強更強!」
  閔戴爾問他:「變強是什麼意思呢?」男孩子說:「我要去上學!然後沒日沒夜地念書!」
  在此之前,男孩子的醫生與母親都反覆告誡他,絕對不要勉強自己去學校。但是當男孩子開始說出他內心的渴望時,卻與這樣的告誡完全相反。他一邊反覆先前的動作,一邊說:
  「我要去學校,然後拚了命念書!我要大口大口地灌咖啡,一天只睡五小時,然後拚了命地念書!」
  閔戴爾這樣對男孩子說:「那麼,你就試著這樣做吧。你就試著認真念書,喝大量的咖啡,幾乎不怎麼睡覺,念書念到撐不下去為止吧。」
  男孩子隔天就真的照他的想法付諸實行。後來他不僅開始上學,拚了命地念書,過了兩個月左右,頭痛也消失了。
  我們平常都會覺得放鬆身心、睡眠充足、不要讓自己覺得有壓力非常重要。但這個男孩子的情況是,因為母親對他太溫柔,反而讓他主動壓抑心中「堅強的部分」。
  日本的孩子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吧。
  我們不能一味覺得「放鬆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
  「該怎麼生活」是必須在自己內心深處做出的自我選擇。
  
  我想各位只要對照這兩個完全相反的案例就能知道,男性管理員與不上學的男孩子分別需要「活得更輕鬆」,以及「更努力活下去」,這些都是存在於內心的「X」帶來的訊息。人生當中,當然有不能放鬆,必須繃緊神經,努力面對的事情;也有不能隨便放手,必須執著的時候。
  以下這段閔戴爾的話,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話之一。

  你必須確實完成平常在做的事情,才能學習放棄執著。只要你想,一直與人生戰鬥下去也不錯。請你控制自己的人生,改變河的流向,盡可能地活得自我中心、有野心且頑固吧!與命運搏鬥吧!無論什麼事情都緊咬不放,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至少要堅持到命運因為覺得受夠了而從你身邊逃離,這是過程導向式的教誨。請你接受人生各個階段展現出的原本樣貌,並且克服困難活下去。這麼一來,你就能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不知不覺抵達終點。
─阿諾德與艾美.閔戴爾著,《向後騎馬》
第七章 〈金錢的煩惱〉精采摘文:

  佛洛伊德的理論中,「肛門期性格」是一種經常被提到的、有關金錢的概念。(佛洛伊德思考出這個概念的時期,與他在提倡先前提到的「死亡本能」時完全不同,思考脈絡也不一樣。)
  如同大家所知,佛洛伊德企圖以「原欲」這種性方面的驅力,來說明人類所有的欲望。他認為,人類的嬰幼兒會隨著人格的發展,而將原欲轉移到各個相應的部位。
(中略)
  佛洛伊德認為,父母為了讓肛門期(一歲半至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學會自己控制排泄,而對他們
進行如廁訓練。孩子於是學會在想要大便的時候忍耐,當他們能夠順利排泄時,就能獲得父母的稱讚:「你好棒,會自己去上廁所。」這時孩子在內心就會發現大便的象徵價值。大便成為金錢的隱喻,孩子之所以會在大便時向大人展示、炫耀,就是這個緣故。
  但是,當孩子因為無法順利完成如廁訓練而受到父母嚴厲斥責時,就會產生問題。佛洛伊德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原欲會停留在肛門,發展成「肛門性格」。孩子會覺得還不能排出成為金錢隱喻的大便,並且將其累積在自己的身體裡。這麼一來,未來就會培養出將金錢、愛情等有價值的東西累積在自身當中的傾向,變得相當節儉,成為小氣鬼,並且發展成頑固、一絲不苟、不知變通的性格。
  「大便是金錢或愛情等有價值事物的隱喻」,這是常見的想法,而我也覺得大便確實有這樣的一面。
  孩子接受以如廁訓練為首的嚴格教養,並且因為害怕遭到父母責罵而不敢排出大便(金錢),只好將其累積在身體裡。
  結果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成人,也會對使用金錢消費的行為抱持著罪惡感,培養出難以花錢購物的性格。
  佛洛伊德的理論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以實證主義的驗證為首,在心理學當中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討論,但這種深入的探討並不是本書的目的。
  日本人以去世時擁有最多存款而聞名。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似乎都要享受人生的義大利人,去世時的存款幾乎是零;而據說美國人存款最多的年紀則是四十八歲。
  這或許代表,日本人擁有經常出現「肛門性格」的民族性。
  日本人就像因為害怕父母責罵而將大便累積在自己身體裡的孩子,覺得「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不過花錢似乎是件壞事」,但如果最後在無法以金錢來充實人生的狀態下死去,那會是多麼悲哀的事情。

三十來歲就有一千萬日圓以上存款的人風險較高?
  這麼一想可以發現,對日本人來說,與「存不了錢」相比,「光顧著存錢而變得不會花錢」,更可以說是具有高風險。
  「為了老後的生活」而每天忙碌工作,並且省吃儉用把錢存下來的人,等到老了之後,真的能夠改變心態開始過著豐富愉快的生活嗎?這樣的人很少吧。
  等到真的老了,又會開始擔心生病、存款減少、無法好好工作而變成米蟲的孩子、遺產問題等等,新的煩惱接二連三地出現,不安的根源只會不斷地增加……
  這麼一來,金錢完全就像是「為了擔心什麼而存在的東西」一樣。
  我在某個電視節目上看到電視台訪問一位八十歲的民眾:「你如果中了樂透,要如何使用這筆獎金呢?」民眾回答:「我要為了老後的生活存起來。」
  應該有不少人無法把這當成別人的事情來取笑吧?
  極端一點地說,一個人的存款愈多,他「人生的風險」也會愈高。這樣的人極有可能「為了金錢」而浪費了「人生重要的時間」。
  舉例來說,一個三十來歲、收入極為普通的人,如果存款超過一千萬日圓,就有可能已經稍微踏進了危險地帶。
  我如果是女性,完全不會想要選擇這樣的人作為結婚對象。因為「經濟安定」的代價,就是得到「與無趣的伴侶度過的無聊日子」。「不自量力的浪費癖」會導致自我毀滅,但「神經質的儲蓄癖」也會讓人生變得空虛。
  為什麼存太多錢是不好的事呢?因為這代表他放棄享受人生。對金錢小氣的人,往往只能以小氣的方式運用時間、度過小氣的人生。存款金額相對於收入或年齡來說過高的人,極有可能犧牲了人生的某個部分作為代價。
  作家角田光代,也在她的文章中寫出下列這段話:

  我覺得三十多歲時使用的金錢,在未來一定會擁有某種意義。這個意義在當下還不會發現,要到了四十歲也過了一半的時候,才會突然領悟到「原來如此」!這種時候,我覺得最恐怖的事情是,沒把錢花在任何東西上面,只有存款異常地高。我曾經遇過一次這種人,這個不到四十歲的人,彷彿像是自我介紹一般,若無其事(甚至帶點得意)地說出自己存款的金額。他不看電影、不喝酒、不外食也不旅行,我馬上知道他的存款代表了什麼意義,因為這個人沒有任何內涵。(中略)他雖然累積了存款數字,卻沒累積到任何內涵方面的東西。
  我看這個人的樣子就知道了,「人生是否富足」絕對不是看你擁有多少錢。
就這層意義來看,在貧瘠的狀況下逐漸老去,是我非常害怕的事情。
 ─角田光代,《幸福的價格》

  二十多歲時使用金錢的方式,決定了三十多歲時的生活方式;而三十多歲時使用金錢的方式,也決定了四十多歲時的生活方式。這麼一想應該就可以知道,無論如何都以存錢為優先的人,其實是「浪費」了「時間」這個再也拿不回來的「比什麼都寶貴的財產」。



第八章 〈疾病的煩惱〉精采摘文:

  當我們思考「身體症狀或疼痛所擁有的意義」時,有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為了消除、舒緩症狀而放鬆身心、減輕壓力,不一定是好事。
  舉例來說,假設我為了寫出自己心目中的畢生傑作而繃緊神經度過緊張的每一天,並且為此減少睡眠時間,把自己逼得很緊。結果我開始失眠、腰痛、胃潰瘍。
  我因此前往求診,卻得到這樣的建議:「你應該用更不勉強自己的步調來寫作,並且採取自律訓練法幫助自己以放鬆心情度過每一天,另外,也不要再想著要寫出『最佳傑作』了,你應該讓自己頑固的頭腦變得更柔軟。」
  我應該再也不會去看那位醫生了。
  因為對我來說,寫作就是刻畫自己靈魂的行動。
  如果治癒失眠、腰痛、胃潰瘍的代價是只能寫出鬆散的文章,那麼即使失眠、腰痛、胃潰瘍惡化,我也要繼續書寫能夠打從心底覺得「能表現出我的靈魂」的文章,這對我來說意義更重大。
  心理治療原本是「靈魂」的「治療」,是幫助一個人在他的人生中找回自己靈魂的行為。比起消除、舒緩症狀,更應該優先提供讓這個人能夠真正活得像自己的幫助。這個優先順序不能搞錯了。
  「要選擇當一個有健康問題的靈魂創作人?還是沒有靈魂的健康人?」一直以來,這對於以作家與畫家為首的許多創作人來說,應該都是重要的選擇題。
  那麼,閔戴爾的過程練習又會怎麼做呢?
  閔戴爾的過程練習貫徹現象學的態度,尊重個案本人在自己內心深處主動選擇的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接著我們來看閔戴爾個案中的幾個例子。

  某位男性管理員因為有心臟病以及伴隨而來的胸痛,前來接受閔戴爾的心理治療。這位男性表示,他反覆夢到「酒醉侵入身體當中」的夢境。
  閔戴爾問他:「酒醉侵入你身體當中的哪個部分呢?」管理員回答:「手臂的部分。」他接著說:「最近只要一工作,就會覺得十分疲倦,手臂中的能量好像全部消失。」他還說:「當我一想到必須要回去工作,胸口就會再度痛起來。」
  他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但是他心裡也存在著「怠惰的部分」(也就是「夢中出現的如同酒醉一般的部分」),當他想要趕走這個部分時,心臟就會開始疼痛。
閔戴爾對他說:「你讓酒醉通過房間吧。」他的心臟病以及酒醉侵入的夢境,傳達的訊息正是要一味追求認真的他更放鬆,給自己心中「怠惰的部分」(如同酒醉一般的部分)更大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的案例,則是與管理員的問題完全相反。
  某個沒去上學的男孩子(小學生)與他的母親,一起前來閔戴爾之處接受諮商。
  這個小學男孩因為腦瘤帶來的頭痛而煩惱。
  他的母親是一個非常明理的人,總是以溫柔包容的態度對待孩子,她說:「孩子不勉強去上學也無所謂,不讀書也沒關係。」
  母親很注重飲食健康,並且在充滿大自然的環境中養育這個孩子。她也很小心地不讓孩子接觸過多有害身體的刺激物,譬如咖啡之類的食物。
  閔戴爾問這個男孩子:「是什麼樣的頭痛呢?」男孩子邊握拳捶自己的頭邊回答:「像這樣。」
  接著,閔戴爾要求他:「你能不能把這個抱枕當成自己的腦袋,更仔細一點說明是什麼樣的頭痛呢?」結果男孩子握拳為槌,開始「砰!砰!砰!」地用力捶打抱枕。男孩子捶著捶著,動作變得愈來愈激烈,到了某個時點他突然大吼:「我要變得更強!沒錯,我要變得更強更強!」
  閔戴爾問他:「變強是什麼意思呢?」男孩子說:「我要去上學!然後沒日沒夜地念書!」
  在此之前,男孩子的醫生與母親都反覆告誡他,絕對不要勉強自己去學校。但是當男孩子開始說出他內心的渴望時,卻與這樣的告誡完全相反。他一邊反覆先前的動作,一邊說:
  「我要去學校,然後拚了命念書!我要大口大口地灌咖啡,一天只睡五小時,然後拚了命地念書!」
  閔戴爾這樣對男孩子說:「那麼,你就試著這樣做吧。你就試著認真念書,喝大量的咖啡,幾乎不怎麼睡覺,念書念到撐不下去為止吧。」
  男孩子隔天就真的照他的想法付諸實行。後來他不僅開始上學,拚了命地念書,過了兩個月左右,頭痛也消失了。
  我們平常都會覺得放鬆身心、睡眠充足、不要讓自己覺得有壓力非常重要。但這個男孩子的情況是,因為母親對他太溫柔,反而讓他主動壓抑心中「堅強的部分」。
  日本的孩子也有不少這樣的案例吧。
  我們不能一味覺得「放鬆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
  「該怎麼生活」是必須在自己內心深處做出的自我選擇。
  
  我想各位只要對照這兩個完全相反的案例就能知道,男性管理員與不上學的男孩子分別需要「活得更輕鬆」,以及「更努力活下去」,這些都是存在於內心的「X」帶來的訊息。人生當中,當然有不能放鬆,必須繃緊神經,努力面對的事情;也有不能隨便放手,必須執著的時候。
  以下這段閔戴爾的話,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話之一。

  你必須確實完成平常在做的事情,才能學習放棄執著。只要你想,一直與人生戰鬥下去也不錯。請你控制自己的人生,改變河的流向,盡可能地活得自我中心、有野心且頑固吧!與命運搏鬥吧!無論什麼事情都緊咬不放,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至少要堅持到命運因為覺得受夠了而從你身邊逃離,這是過程導向式的教誨。請你接受人生各個階段展現出的原本樣貌,並且克服困難活下去。這麼一來,你就能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不知不覺抵達終點。
─阿諾德與艾美.閔戴爾著,《向後騎馬》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