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孤獨共處: 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 | 誠品線上

孤独と上手につきあう9つの習慣

作者 和田秀樹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與孤獨共處: 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你的心與孤獨,都是專屬於你的重要寶物。你是否也擁有無人能懂的孤獨?是否也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盡是無法言喻的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你的心與孤獨,都是專屬於你的重要寶物。你是否也擁有無人能懂的孤獨?是否也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盡是無法言喻的疏離寂寞?愈想逃離,卻愈孤獨?我們都期待他人的認同與傾聽,都懷抱著自身的不安。自我一旦太脆弱,就會掉進從眾的陷阱,成為滿街相同的複製品,失去自己的故事。跟著別人的腳步活著、向他人展現偽裝的自己,勉強那個笨拙的自己以迎合外在世界。然而,心中卻無法獲得真正的自信與安定。即使受到人群簇擁,仍然揮不去強烈的寂寞,一個人在狂歡的人群中孤單。執業超過三十年的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認為,孤獨與疏離感是生而為人無法避免的煩惱,也是現代疾病的根源。然而,孤獨並非壞事,也絕非羞恥。一個人,做自己,不和大家一樣,又怎樣?重要的是,學會與孤獨共處。學會與孤獨共處,並非斷絕與外界的聯繫。相反地,與他人維持良好的關係,學會適度依賴他人,擁有許多受到他人接納的體驗,才能建立堅定的自我、不為迎合他人而活。因此,與孤獨共處,即是善用一個人的餘裕,在屬於一個人的時間裡仔細思索,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坦率面對內心的陰影與不安,接受自身個性的特質與差異。挖掘屬於自己的答案,學會堅強,看見真正的自己。從今天開始,每天前進一點點,就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習慣1. 別再和大家一樣擁有自己的故事,探索自身的不安。習慣2. 不追求至交成群一個人的時間,是最重要的思索時間。習慣3. 進入閱讀的世界磨練言語品味,才能更深入思考。習慣4. 找到知音擁有被接納的體驗,內心更堅強。習慣5. 學會依賴他人依賴許多事物而不自覺,才是真正的自立。習慣6. 打造容身之處唯有與人相處,才能領略孤獨帶來的好處。習慣7. 不要太認真從當好人解脫,增加抗壓性。習慣8. 懂得示弱只敢表現強悍的一面,內心其實很脆弱。習慣9. 諮詢心靈專家為自己增加選項,內心更安定。一個人的時間,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思索時間。我有我自己的人生,別人有別人的人生。擁有「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的強韌心智,取決於之前你擁有多少「被接納的體驗」。過度的均一化,讓每個人都喪失了自己的故事。為了防衛孤獨而迎合他人,反而讓你變得更孤獨。能夠克服孤獨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打破常識。不要當好人,不要管別人怎麼看你。認真的人,凡事五分剛剛好。面對重要的人,一定要抱持互相依靠的想法。越是對自己有自信的人,越能夠示弱。找專家諮詢的好處,就是脫離被害者意識。不要只想著自己一個人解決問題,偶爾依賴他人也無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和田秀樹一九六○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八五年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系。曾任東京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助手、美國卡爾梅寧哲精神病學學校國際特別研究員,現任國際醫學福祉大學研究所教授(臨床心理學組)、川崎幸醫院精神科顧問、一橋大學經濟學系兼任講師,及和田秀樹身心健康診所院長。首部執導的電影作品《東大灰姑娘》,獲得摩納哥國際電影節最佳作品獎。二○一二年以《「我」的人生》,獲得摩納哥國際電影節四個獎項。目前活躍於日本醫療、教育和文化界。 主要著作有: 《讓你不再拖拖拉拉的書》、《90%的事,都能10分鐘做決定》(采實文化)、《戒掉「太忙」「沒時間」的九個習慣》(大和文庫)、《退休後的學習法》(筑摩新書)、《醫學系的大罪》(Discover)、《給大人的學習法》(PHP新書)、《讓你不再情緒化的書》(新講社)……等多本暢銷書。 作者在台灣翻譯出版的作品有: 《成熟大人的吵架技術》(大是文化) 《人生勝利組の心理學》(智富) 《十年後不愁吃穿的人 一年後吃穿都愁的人》(天下雜誌) 《療癒好情緒:養成不累積「憤怒」、「不安」、「壓力」的習慣》(天下雜誌)和田秀樹官方部落格ameblo.jp wadahideki ■譯者簡介蔡幼茱1979年出生,高雄人。淡江大學日文系,日本東北大學文學部碩士。譯有《閉經記》等作品。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一直以來,我都是孤獨的與孤獨共處: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習慣1 別再和大家一樣成為自我本位■何謂自我?■「我是為了什麼才來到這個世界?」■造成不安的他人本位■為自己帶來信心的思考切換為何要迎合他人?■對孤獨的三個防衛反應■溫和暴走族V.S. X世代■大家都一樣:九○年代的美國郊區■讓人喪失自我認同的均一化不逃避孤獨■越防衛孤獨,越加速孤獨■三十多歲單身男子的內心■只能偽裝自己的人們超出社會期待的人就是怪咖?■中產階級崩塌的三個瞬間■從貧困現象解讀孤獨■脫離跟大家一樣的心態■不要放棄習慣2 不追求至交成群了解孤獨■天才的孤獨■孤獨與思索的親密關係■孤獨產生原創性朋友多不代表有魅力■孤獨與疏離感的差別■孤獨並非壞事■跟宅男學習!■「人不能缺少朋友」的想法會限縮你的可能性習慣3 進入閱讀的世界閱讀是最重要的體驗■用知性武裝自己■謙虛來自於知識■知識越豐富,越能一笑置之認識自己■最不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該學習的模範就在書裡磨練批判性思考■語言形塑思考■提高創造力的「一人律師訓練」習慣4 找到知音知音只要一人便足矣■為了找到真正的自己,他人絕對不可或缺■被他人接納的體驗,為你打造一顆堅強的心■愛迪生與母親的故事■優秀領導者背後的參謀增加被接納的體驗■總是身處外緣的孩提時代■不因自己的笨拙而恥被討厭的勇氣■沒常識強過常識■不要在意周遭的視線■為何要採取破格的行動?■把批判當成理所當然習慣5 學會依賴他人他人的存在將成為關鍵■成癮症都是一個人所引起■大腦程式被改寫的恐懼■將依賴對象轉換為人依賴他人不是撒嬌■人必須依存許多事物而活■能和孤獨和平共處的人,擁有很多依賴對象■關鍵字是「互相」習慣6 打造容身之處為什麼邂逅機會這麼少?■「長大成人之後就再也交不到知心好友」是騙人的!■「一人充」的個人時間真的充實嗎?■酒館吧台座位的效果給「希望被喜歡」、「不想被討厭」的人■無法承受同儕壓力的人■有趣的怪人比較容易生存懂得逃走■首先只要改變環境就好■不過度奢求「互相理解」網路可以成為暫時棲身之所■把SNS當成容身之地■威脅孩子的網路成癮症■成癮症大國:日本■不染上成癮症的三個限制習慣7 不要太認真去掉表面話■覺得「那傢伙是笨蛋」的心是自由的■用表面話養育孩子的大陷阱■看輕別人並非異常■在家時彼此說真心話吧!到底是為了誰才要當好人?■當壓力有效發揮的時候■越是好人,越容易遭受壞壓力■凡是五分剛剛好習慣8 懂得示弱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不怕示弱■越有自信,越能示弱不需要交際力■朋友越多越了不起?■重點是誠實和坦率■補足交際力不足的口拙戰術只能思考得失的人很不幸■導致日本不振的拜金主義■女性改變世界■男性改變家庭習慣9 諮詢心靈專家精神科仍舊是遙遠的存在■無法活用心理諮詢的日本人■多元諮詢窗口把內心想法化為語言■把話說出口,進行思考整理■依賴他人好處多增加選項■專家的功能是增加解決方法■選項越多,內心越安定結語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孤獨共處: 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
作者 / 和田秀樹
簡介 / 與孤獨共處: 卸下偽裝、回到自己、一個人安靜的九個習慣:你的心與孤獨,都是專屬於你的重要寶物。你是否也擁有無人能懂的孤獨?是否也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盡是無法言喻的疏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592709
ISBN10 / 9863592706
EAN / 9789863592709
誠品26碼 / 2681350021006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習慣1 別再和大家一樣



為何要迎合他人?



■對孤獨的三個防衛反應



倘若,孤獨是源於「我是誰?」的根源性煩惱,我們只能得到一個結論:人類本質上就是孤獨的存在。

即使幸運找到自己的天職、存在意義與天命,腦海中還是會瞬間產生「我是誰?」的疑問。這可以說是生而為人,終究無法逃脫的命運吧。

然而,我們為何總是不願承認自己孤獨呢?

成功的人。

被他人需要的人。總是被朋友簇擁的團體中心人物。

家庭和樂順利的人。

被孩子、孫子們仰慕的人。

從這些人生勝利組身上,感覺不到孤獨的氣息。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

「那個人總是一副很愉快的樣子。」

「他總是笑口常開,真羨慕啊。」

欣羨他人,覺得總是飽嚐孤獨、寂寞的自己,真的很慘。

不過,那些人本質上也一定是孤獨的存在。只是與他人相比,他們感到孤獨的頻

率較低而已。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羨慕他們。當人們感覺到孤單與疏離時,在潛意

識中為了守護自己的心靈,就會引發精神醫學用語中名為「防衛」的現象。

在現代社會中,我認為防衛主要以三個方向呈現。

第一,想要和大家一樣。聽跟大家相同的音樂、穿同樣風格的衣服、看同樣的電視節目。做跟大家相同的事情,暢談同樣的話題。覺得只要跟大家一樣,自己就不

會遭到排擠。

第二,在網路和其他人「交流」。無論是SNS、留言板上的留言、聊天室,不

用見面也能與對方交流,還能在自己想交流的時候才上網,非常輕鬆。比起直接碰面的關係,

雖說是﹁若有似無﹂的交流,光是這樣就能達到掩蓋孤獨的功效。

第三,沉迷於網路與電玩,造成自我孤立。由於在現實社會中較難緩和疏離感,

因此將自己關在網路空間,讓自己不再因疏離感所苦——確實有人會這麼做。



■大家都一樣:九○年代的美國郊區



其實,我在一九九一年到九四年的三年間留學美國時,X世代問題剛好成為社會矚目的議題。

當時,我住在堪薩斯州的首府托皮卡(Topeka)。說到堪薩斯州,那是美國堪稱超鄉下的地區。當時人口約兩百四十萬人,土地約日本國土的六成大,幾乎全是平原。

托皮卡雖說是州首府,人口約十萬人左右,完全看不到高樓大廈。簡直可以說是鄉下的代名詞。

但是,當初住在托皮卡時,我雖然覺得「這裡好鄉下」,當地的店家與大都市裡的店家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去購物中心時,那裡有兩家跟都市同樣規模的百貨公司,也有GAP等店家,以及沃爾瑪大超市。跟都市的購物中心大致上相同。

這麼一來,就沒有必要特地前往都市購物。

在托皮卡的留學期間,X世代正好是年輕人的中心。當地高中裡成績優良者,大多是人口比例較低的華人學生。無論是白人與黑人都沒有出人頭地的欲望。沒有人想要用功讀書進入好的大學,然後到大都市發展。

這樣的狀況不僅止在堪薩斯。就連居住在紐約這樣超級大都會郊外的X世代,明

明搭車就可以到達,卻連曼哈頓都沒去過的人,也不在少數。

我在美國留學時常有這樣的想法:美國這個國家,除了紐約、洛杉磯、波士頓、舊金山等部分都會區,其他地方全都一樣,簡直就是跟金太郎糖一樣的國家。

無論去哪裡都相差無幾,就連當地名產也只是在同款的馬克杯跟湯匙,加上了當地的LOGO而已。大家吃同樣的食物、穿同樣潮流的服裝、在同樣的店裡喝酒。

幾乎沒有地區特色,無論走到哪裡,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景色,就算是旅行也讓人覺得無聊而提不起勁。



■讓人喪失自我認同的均一化



讀到這裡,應該有不少讀者會覺得:「這不是跟現在日本的地方社會一樣嗎?」

日本現在也是一樣,地方城市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相同的景色。沿著國道只能看到速食店或全國連鎖的飲食店並排,到了郊外也只能看到巨大購物中心,而別具特色的商店街瀕臨倒閉。無論開車走在哪一條街上,眼前所見的風景都差不多,全是似曾相識的景色。

假日最常外出的場所,就是郊外的購物中心。無論走到哪個城市,總讓人忍不住心想,為什麼購物中心的停車場會那麼擁擠。

像優衣庫、無印良品、GAP、星巴克這類的店家應有盡有,還有麥當勞和Mister Donut,也有家庭餐廳和便利商店。雖然居住的城市是鄉下,但和都市相比,卻也沒有什麼不便之處。

然而,就像美國X世代經常被提到的「個人故事喪失」、「喪失感的世界」問題,正是這樣的風景引起了個人自我認同的喪失。

自我認同論的提倡者,同時也是美國精神分析學者兼文化人類學者愛利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認為,定義自我認同有以下兩個重要的要素。



其一,擁有自我連貫性,知道現在的我,正是過去的我的連續;其二,擁有明確的自信,認為在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已是同一樣子。



若能夠滿足這兩個條件,即是自我認同。這代表了自己擁有明確的意識,知道「我是哪裡的某某人」,同時確信在他人眼中的自己也是這樣。

過度的均一化,讓這樣的自我認同變得極為曖昧不明,幾乎迷失自我。現在的社會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喪失了「自己的故事」,大家陷入同樣的「自我喪失」狀態。

缺乏明確的自我認同,人會變得不安,孤獨感增加。而且,一旦缺乏「自己不是自己」的自我歸屬,一舉一動便容易受到周遭氛圍的影響。

如此一來,為了防衛孤獨,人們越來越會迎合他人。

雖然擅長配合當下的氣氛,卻沒有屬於自己的感情,沒有和人接觸的實際感覺,這樣的人之所以增加,就是出於以上的防衛。

他們安於曾經見過、聽過的狀況,覺得與熟悉的夥伴相處比較輕鬆,只對自己所處的團體感興趣,之所以會引發這樣的現象,全是源自以上的背景。  

習慣4. 找到知音



■被他人接納的體驗,為你打造一顆堅強的心

能否不受制於他人的視線度過獨處的時間,擁有「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的強韌心智,取決於你先前擁有多少「被接納的體驗」。

「這個人願意接納我。」

「像這樣的小事,那個人不會因此討厭我。」

只要擁有這樣的對象,能讓一個人的內心更加堅強。

像這樣的知己,有時是好友,有時是雙親、手足、戀人或配偶。他們無疑是最令

人安心的重要存在。



■總是身處外緣的孩提時代

小時候的我經常遭到霸凌。

小學二年級從大阪搬到東京時,因為說大阪腔被欺負;四年級回到大阪又因為東京腔被霸凌。

從小就不擅長與人溝通,無法融入周遭。由於受到霸凌,再加上父親工作的關係得經常搬家,對我而言,從零開始建立人際關係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我不曾住過廣島,卻是廣島鯉魚隊的球迷。

理由很單純,因為我討厭東京人就該是巨人球迷,大阪人就該是阪神球迷的強迫標籤。

對於缺乏地緣感覺,總是身處外緣的孩子而言,和大家一起為「地方之光」的棒球隊加油打氣,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情。

大概是出於「我怎麼可能與那些霸凌我的人支持相同的棒球隊」的反骨精神吧!對我而言,支持巨人或阪神,無疑等於是為了不被人討厭而看人眼色,屈服於同儕的壓力,我絕對不想做那樣的事!

遭受霸凌的孩子面臨的是「人們無法接納自己」的疏離感。不僅缺乏自信,還會陷入「不被接納都是我的錯」的負面思考。

我也是差一點點就迷失了自我,成為總是迎合他人意見,唯唯諾諾的人。

但現在的我卻可以依靠表達自己的意見來賺錢餬口,覺得「自己雖然也有不對,但是遭到霸凌絕對不是我的錯!」不再否定自我。就跟愛迪生一樣,這都多虧了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有點與眾不同,搬到東京遭到霸凌時,她公然放言:

「東京人才是土包子。不用理他們。就歷史來說,大阪腔的歷史比較悠久。」

一點也不因為兒子遭到霸凌而畏縮。不僅如此,她還說:

「東京根本就是鄉下人打造的城市。沒必要配合東京的語言。」

全盤否定霸凌那一方的文化。

這麼說確實有道理。

根本沒有「因為是東京所以很了不起」這回事。

倘若當初她說的是:

「既然來到東京,你也跟著大家一起講標準語吧!這樣就不會被欺負了。」

如果是這樣的父母親,我一定會變成非常糟糕的男人。



■不因自己的笨拙而恥

此外,我的母親非常清楚我的特質。

「像你這樣不適應社會的人,絕對不能當上班族,看是要當醫生,還是律師,最好

去考個執照。」

她經常這樣對我說。

這些話造就了今日成為精神科醫師的我。雖說如此,我的母親並不是認為「不適應社會的兒子=沒出息的兒子」,只是單純認為這是兒子的個性。

母親的想法對我而言是多麼大的救贖。

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

能敏銳捕捉現場的氣氛配合周遭,雖說也是一種能力;然而即使像我這樣不擅長

配合周遭,能夠誠實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是一種能力。

單純只是個人特質的差異罷了。

端看你是視為單純的特質差異,或是覺得「被霸凌的人一定哪裡也有錯」。

接納他人的那一方,需要擁有被接納的體驗,而被接納的那一方,也必須坦率接受他人的好意。

就算有人願意接納自己,如果你總是鬧彆扭、硬要挑對方語病,就無法增加被接納的體驗。

對於缺乏自信的人而言,我這麼說也許有點厚臉皮,不要在意對方話中的言外之意,只要聽起來覺得開心,全都坦率接受即可。在重要的人面前,對於對方的好意,別說「我沒自信」、「你這是客套話吧」等這類多餘的話,以最坦率的心接受吧!

對方如果說了讓你覺得開心的話,不妨坦率開心說句「謝謝」。

這就是增加被接納體驗的訣竅。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