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哇伊立體造型湯圓 | 誠品線上

卡哇伊立體造型湯圓

作者 王美姬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卡哇伊立體造型湯圓:4個NO.1,最值得擁有的造型湯圓專書!●專業度NO.1為了設計最Q彈的湯圓口感,特別花了近2年實驗配方,搓揉上百次粉團後,有如黏土般手感的造型湯圓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4個NO.1,最值得擁有的造型湯圓專書!●專業度NO.1為了設計最Q彈的湯圓口感,特別花了近2年實驗配方,搓揉上百次粉團後,有如黏土般手感的造型湯圓外皮終於誕生了!美姬老師的專業度,真的是NO.1。●可愛度NO.1從美姬老師所做出的各式立體造型饅頭,就可以知道她所設計的產品每個都可愛得不得了,讓人愛不釋手、直呼「卡哇伊」。這次的造型湯圓當然也不例外,煮前煮後一樣萌噠噠,可愛到捨不得吃下肚!●細緻度NO.1美姬老師作品之所以如此吸睛,很重要的一點是成品的細緻度非常驚人。為了呈現作品的完美,不論是嘴巴、鼻子,甚至是眼睛,每一個小地方都絲毫不馬虎。多一個小動作,增一分細緻度!●完美度NO.1除了美味Q彈的外皮,美姬老師更精心設計香濃滑順的各種內餡,再搭配私房甜湯,更添湯圓美味。一碗湯圓,從外皮、內餡到甜湯,百分百完美!現在就跟著美姬老師,一起打造萌度爆表的造型湯圓吧!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美姬現任創新藝點餐飲培育協會理事長禾沐生活學苑創意總監臺中市私立禾沐烘焙短期補習班班主任3D立體造型饅頭專業講師創意中式點心專業講師 出生於內蒙古河套平原的王美姬老師,從小生長在自給自足的環境下,熱愛手作、無添加的食物。傳承媽媽近40年的點心好手藝,從事點心製作近10年,首創3D立體造型饅頭,原創造型超過500款,學生遍布全球。 目前致力於推廣健康無添加的創意中式點心,創意手作掀起一波波熱潮,帶動產業流行、發揚中式點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專注且堅持。」是美姬老師的人生座右銘。 著有《卡哇伊立體造型饅頭》及《卡哇伊3D立體造型饅頭》(朱雀文化出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闔家團圓,甜甜蜜蜜,一起動手做造型湯圓編者序/無以倫比的專業與精細,美姬老師造型湯圓NO.1Part1造型湯圓Q&A吃湯圓的由來?什麼是造型湯圓?製作造型湯圓困難嗎?造型湯圓要用到哪些工具 ?製作造型湯圓的材料有哪些?基礎造型湯圓外皮怎麼做?彩色外皮如何調色?常見的彩色粉團有哪些顏色,是用什麼粉調色成的?這樣包湯圓餡不失敗!湯圓有哪些內餡可以搭?湯圓怎麼煮才能又Q又軟又不變形?食用造型湯圓還能搭配什麼?湯圓如何保存?Part2初階造型湯圓甜甜蜜蜜紅白小湯圓元氣五行湯圓經典不敗芝麻湯圓七彩琉璃湯圓森林小蘑菇甜滋滋紅蕃茄財源廣進聚寶盆浩瀚無垠的星球彩色笑臉小氣球Part3中階造型湯圓輕飄軟綿小雲朵愛的禮讚帽子萌噠噠小白兔遨遊星際飛碟翹翹狗屁股神祕外星人萬聖節小惡魔豐收滿滿大南瓜變妝Party惡魔之眼好彩頭白蘿蔔Part4進階造型湯圓游向大海小海龜胖嘟嘟大貓熊呱呱黃色小鴨悠哉小蝸牛粉紅快樂豬搖搖擺擺小企鵝碰碰跳小青蛙夢幻波斯貓懶洋洋無尾熊Part5高階造型湯圓藍色噴水小鯨魚圓鼓鼓小刺蝟年年有餘小金魚仰泳高手小海豹粉紅嘟嘴小章魚俏皮小柴犬

商品規格

書名 / 卡哇伊立體造型湯圓
作者 / 王美姬
簡介 / 卡哇伊立體造型湯圓:4個NO.1,最值得擁有的造型湯圓專書!●專業度NO.1為了設計最Q彈的湯圓口感,特別花了近2年實驗配方,搓揉上百次粉團後,有如黏土般手感的造型湯圓外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722766
ISBN10 / 9869722768
EAN / 9789869722766
誠品26碼 / 2681733376006
頁數 / 14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4X19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千呼萬喚!王美姬老師最新力作

美姬老師繼造型饅頭打造出中式麵點新風潮後,再傾全力設計萌翻天的造型湯圓。經過2年的實驗、搓揉上百次粉團後,終於做出好捏塑、不變形、不易裂的完美造型湯圓,不僅煮前煮後一樣萌噠噠,搭配香濃滑順的內餡與私房甜湯,口感更是一級棒!

試閱文字

自序 : 修訂版前言
  常聽人說,無論電影或小說,處女作都融入了該作者的一切。假使這個論點成立的話,那對我而言,處女作顯然就不該是電影,而是這本《雲沒有回答》。
  這本紀實報導,是以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二日富士電視台深夜播放的NONFIX《但是⋯⋯在捨棄福祉的時代》紀錄片為基礎,幾經取材寫成的作品。
  第一次自己企劃、導演,將取材編纂成六十分鐘長的節目,過程經歷了許多困難。最主要的,是我從未有過採訪這類「社會議題」的經驗,大學時也沒學過記者的專業訓練,純粹一介新手製作人,當時恐怕也完全不了解何謂取材吧。
  這次重新回顧二十多年前寫的文章,讓我憶起了某些事。當時,我針對本書的主角,名為山內豐德的菁英官僚自殺一案,想要採訪水俁病訴訟狀況,因而前往環境廳(當時)的廣報課,將載明採訪宗旨的企劃書交給對方。對應的窗口負責人意外的親切。不料,幾天後我致電確認結果時,對方的態度卻有了極大的轉變。
  「我們拒絕採訪。」
  他直截了當地說。為什麼呢?我反問,對方如下回應。
  「你不是電視台的人對吧?我們沒有義務接受像你這種承包商的採訪。」
  說完,他就掛掉電話。之後電視台的工作人員也打電話來,叮囑我:「製作公司的人要是擅作主張,我們會很困擾。」
  透過話筒,我充分感受到環境廳官員所謂「承包商」意涵的侮蔑,如今回想起來,甚至湧起一股怒火攻心的激憤,然而當時的我,卻持著完全不同的情緒,放下話筒。
  「是啊……我不是記者。」
  假使我並非因為能力,而是因為立場和所屬團體不同,一開始就被為國民「知的權利」而採訪的記者所隸屬的媒體排除在外,到頭來,我又能憑藉什麼,將攝影機對著採訪對象,遞出麥克風呢?懷抱著這種如同青春期煩惱般,對自身存在意義的自問自答,我繼續進行取材。多麼可悲的出航。然而,意外的,問題的答案竟然就在取材的對象身上。
  既然取材的山內豐德已經不在人世,再怎麼說都應該採訪他的太太。當然,我把攝影機和麥克風遞給她,並不是為了讓對方說出失去丈夫的悲傷。而是希望能藉著夫人最貼近他的視角,闡述山內對福祉政策的投入及挫折。
  我造訪了山內夫人位於町田的自宅,在被領往玄關旁的榻榻米房間裡,含糊不清、毫無自信地說明了採訪宗旨。
  (看來就算被拒絕也無可奈何吧……)
  還記得話說到一半,我就已經陷入這種半放棄的悲慘狀態。但儘管如此,夫人說出來的話,卻與我想像的截然不同。
  「對我來說,丈夫的死完全是私人的事,不過從他的立場來看,他的死也有著公共意義吧。這麼一想,我也認為由我來闡述丈夫對福祉的態度,會是丈夫所期望的。」
  她把視線一直落在自己手上,卻意志堅定地接受了我的採訪。那就是一切的開端。
  當時她口中的「公共」一詞,給予了我取材的憑藉,即便過了二十多年,我依然持續思考著有關電視台外包製作節目一事,而那次採訪成了為它找出意義的契機和緣起。
  人類既然無法獨自生存,那麼,人生中就有一部分會不斷處在「公共」領域,公開個體的存在。「傳播」這種方式或「採訪」的行為,說穿了就是為了促成個體在公共領域和時間裡與他人相遇、時而衝突、進而成長的存在。
  在此,我們沒有必要用「權利」和「義務」等某些帶有痛苦、一廂情願的詞彙。單就「廣播」來說,不僅相關工作的製作者、傳播者與演出者,還有贊助者藉由出資,觀眾藉由觀賞,促使這個與他人相遇的「公共圈」成熟發展,包容多元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都是在實踐參與社會的行為。至於這些是否為本意就暫且不談了,就結果而言,毋庸置疑,廣受歡迎。
  二十八歲的我,當然不是因為考量到這些才製播節目。然而心裡確實有某種意識在其中。無論節目,還是後來重新取材並出版的這本紀實報導,我都想盡可能的意識到所謂的「社會性」,避免以聳動的方式來處理菁英官僚自殺一事。
  話雖如此,我還是要說,現今與山內自殺的五十三歲僅僅一步之遙的我,重新審閱這本著作,驚訝地發現,書中描寫得最鮮明的部分,並非因「公共」而展開的福祉話題,而是有關夫妻相處模式這類完全屬於私領域的內容。這對夫妻如何相遇、相攜、苦惱、別離,透過放映後重新取材,我才知道當時目睹的,是一位被遺留下來的妻子正在進行的療傷過程(grief work)。藉由她的語言重現夫婦倆的身影,恐怕就是過程的一環。這才是本書的核心吧(我幾乎可以斷言,本書不是我寫的。我只是傾聽她的心內話,並動筆寫下來而已。這無關謙虛,而是事實)。就紀實報導如何評斷這意外的事態?或許各方見解分歧,但無論如何,該部分的描寫,無疑是讓這本著作脫離社會紀實框架的原因。
  我不喜歡用議題或訊息這類詞彙來闡述或是被闡述作品。會被這類詞彙歸納的作品,鐵定是因為處理人的部分太弱了。我一向邊拍電影邊思考。「沒有人的存在是為了故事或議題。我們只是像那樣的活著——生命翻滾於那些樣態的活著。我會想在電影中描繪這樣的人類,或許遠因就在於相遇本書中的這對夫婦,下意識受到了影響吧。我是這麼想的。果然,處女作融入了一切。」
  這本《雲沒有回答》是我的處女作,一九九二年時書名為《但是⋯⋯某福祉高級官僚 死亡的軌跡》,到二〇〇一年改以《官僚為何選擇絕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版。
  這是我二十幾歲時寫的紀實報導,二十二年後三度出版,對作者來說,實在是少有的幸褔。
  在此,我想對給予我機會的編輯堀香織小姐,以及決定出版的PHP研究所根本騎兄先生致上謝意。非常感謝。期望在他們的熱情幫助下,能夠讓這部作品被更多讀者看見。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五日
電影導演 是枝裕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