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愛勒索 | 誠品線上

討愛勒索

作者 趙梅如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討愛勒索: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趙梅如最擅長的事就是,教人「把愛找回來」。只有曾經愛過,才會被討愛勒索。本書教您拆解討愛勒索,讓勒索消停,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

相關類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趙梅如最擅長的事就是,教人「把愛找回來」。只有曾經愛過,才會被討愛勒索。本書教您拆解討愛勒索,讓勒索消停,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力量。討愛是人類生存配備的本能,如果兩人間有人覺得被勒索了,那表示討愛沒有得到回應的滿足。這並不表示這段關係不要繼續,恰恰說明兩人有愛,只是兩人愛的交流,進了死胡同。所以請勇敢退回原來愛的開端,重新來過,好好討愛。面對討愛勒索,不需要害怕,你得先學會如何愛自己,本書會教你幾個愛自己的步驟,讓愛停駐,叫勒索退散。討愛勒索專用粉絲頁@loveseekingblackmail 討愛勒索-趙梅如的故事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趙梅如1.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專任副教授。2.研究學術專長在親情、友情與愛情。3.曾與鐘思嘉教授(浙師大心理系主任)出版暢銷書「成功的單親父母」(臺灣心理出版社出版)與「單親父母成功教子方案」(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4.有無數演講經驗,幽默、風趣又感性的口碑,很受到大眾青睞,舉凡學校、文化中心、工商界、社區團體,都喜歡邀請她演講。5.是少數能進行「內相故事」療法的人,透過內在心像諮商的心理專家。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自序閱前篇 溫飽、溫暖、回應、交流、愛一、在自己心裡給自己留個愛的位置,懂得為自己溫柔愛自己二、自己覺得自己值得被愛,整理自己,找到生命出口三、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四、看得見「討愛」,就認定自己「值得被愛」,輕易就把愛找出來五、把愛找出來,好好愛自己的步驟第一篇 討愛在生命裡最初的樣子1、討愛是天生的2、小嬰兒依戀大人的疼,是美妙的討愛3、人們需要可愛的討愛4、以愛回應討愛最無敵5、愛很簡單,專注投入而已6、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討愛凝滯點」7、生命會自己定義值不值得被愛8、發現後立刻處理是最佳時機9、討愛回應是一種愛的呼應10、討愛探索需要被理解11、經歷漫長歲月,依然記住這份愛12、小嬰兒透過討愛,學習社交技巧第二篇 討愛的滿足與凝滯一、處處是討愛,專心認識它二、用膠帶來達成的討愛滿足點三、越滾越大的討愛凝滯點四、討愛凝滯點成為深埋心中的地雷五、把愛討回來,人才會滿足六、小凱莉娃娃帶我找回討愛滿足點第三篇 討愛怎麼會變勒索一、值不值得被愛的討愛標籤,是自己貼上的二、不值得被愛的標籤,會使人焦慮與逃避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最後就變成討愛勒索第四篇 討愛勒索的名堂一、討愛勒索是一種文化對話劇本1、照著文化對話劇本應對2、比朋友親,不及愛人的對話3、華人家族主義,稱兄道弟重夫家4、華人的討愛勒索有一套5、頂撞被視為大不孝二、討愛勒索是一種主觀感受三、討愛勒索是一種無情循環1、討愛表達是一種繼承來的習慣2、是宿命循環嗎?為什麼我會走上不歸路?3、一直重演著生命裡困頓不前的最痛4、沒說出口的爭辯,一再重現四、討愛勒索是隱藏動機搞曖昧第五篇 討愛勒索的把戲一、討愛勒索的標籤小世界:好人、壞人、無辜的人二、貼上討愛生命盒子裡的3M標籤貼紙,是討愛的運作三、不值得被愛,貼著可憐、可惡、可貴的討愛勒索標籤四、討愛勒索的動機通常很失焦五、討愛勒索的手段通常很強制六、討愛勒索的感情通常很無理第六篇 討愛不勒索,把愛找出來一、首先,要有美好的聽話與說話距離二、在說話裡面,要能讓對方知道你看見對方的愛三、討愛不勒索三步驟第七篇 討愛不勒索,做些練習題一、我該聽公婆話辭職在家帶孩子?還是努力工作減輕負擔?二、老師有錯嗎?應該下跪嗎?三、嫁給一個人,不是嫁給他的清晨,妳還是妳自己。四、孩子的心是單純脆弱的,你指引他光明,他就看見天堂。五、如果媽媽偏心,你該怎麼做?冷處理?大吵大鬧?六、婆婆我行我素,媳婦勸說不聽,婆婆是在討愛嗎?七、父母離異,母親長年憂鬱症,從小就缺乏自信心,她該如何討愛?八、夫妻討愛要成功,太太姿態要放低,先生聲音要配合,全家和樂到天明。

商品規格

書名 / 討愛勒索
作者 / 趙梅如
簡介 / 討愛勒索: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趙梅如最擅長的事就是,教人「把愛找回來」。只有曾經愛過,才會被討愛勒索。本書教您拆解討愛勒索,讓勒索消停,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556538
ISBN10 / 9869556531
EAN / 9789869556538
誠品26碼 / 2681538962008
裝訂 / 平裝
頁數 / 226
語言 / 中文 繁體
級別 /
尺寸 / 14.8X21CM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 : 自序



扉頁上的100個凱莉娃娃是我的收藏,是我先生買給我的。

我在當趙老師的歲月裡,學會了認真努力愛自己,並且很輕易就能把愛找出來。

完成本書的當下,我感動並流下欣喜的眼淚。很感謝編輯秀玫鼓動我寫出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當趙老師的漫長歲月裡,漸漸有個心願,我要將自己理解的生命裡緩緩敦厚、緩緩溫暖的愛,寫成一個親切、易懂、有人生智慧,能化解心理情結的理論,其中要訣,能讓人朗朗上口,輕易理解。我做到了,我稱它為「討愛的生命盒子」,這個簡單的盒子裡卻有著生命的奧秘。是爸爸無數次回答我心中的「好人」、「壞人」;與媽媽一起給予我無數次的「討愛滿足」、還有後來很愛我,陪我一起作功課的先生,不僅豐富了我的「趙老師」,也成全了我的夙願。衷心希望這本書也能讓你在閱讀完的同時,懂得愛自己,並且把愛找出來。

一百年前,佛洛伊德、阿德勒與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這三位大師都各自有著一段長長的孤單寂寞時期,這段期間,他們經歷了被排擠,被霸凌的歲月。換個說法,他們在討愛的過程裡,都遭遇了很難堪的挫折,被拒絕,並且傷痕累累。阿德勒小時候的佝僂病,不僅令他痛苦,即使兄弟姊妹願意跟他玩,卻還是會因為他行動不便而覺得麻煩,阿德勒的童年就有很深的自卑感。也因為這樣,他轉而喜歡在圖書裡讀書,後來他勇敢走出人生低潮,提出了超越自卑的理論;榮格的童年更為孤單,他只有一位小他九歲的妹妹,完全無法成為玩伴,媽媽又有精神疾病,他總是在小閣樓裡對著自己刻的木頭人說話。後來榮格就是因為不畏這樣的孤單寂寞,努力寫下所有的心緒與混亂,讓自己從精神危機中走出來;而佛洛伊德提出的性理論,更是讓當時人們訕笑排擠,他也依然能堅持他的學說,並且認真記錄自己的夢與慾望。不僅是這三位心理大師,幾乎每一位心理學者,在提出心理理論的背後,總是有著彷佛複製的故事。被排擠的孤單歲月,都在孤寂中成長,但是都能跳脫出來反觀自己,整理自己,並且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後來他們也都愛自己。他們的偉大在於說出了平凡人的心事,這種很深的孤單,很貼近現代人的心事,而且他們給了平凡人偉大的勇氣。

當我在人生裡遇到失落難堪的時刻,我都會想起他們走過的人生路。唯有跳脫出來認識自己,並且與自己和解,才能不失去自己,愛自己,找到自己的路,向前努力。而這些孤單寂寞被排擠的現象,我稱為「討愛凝滯點」,個個都彷佛在自己的討愛生命盒子裡給自己貼上了「不值得被愛」的標籤。但是大師們卻因為反觀自己,找到生命的缺憾,整理出生命的出口,進而提出能給困頓生命解答的理論。這樣堅毅的跳脫,使他們突破了自己的討愛凝滯點,反而利用生命力量,給自己最值得被愛的生命標籤。

本書雖名為《討愛勒索》,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討愛」,但「不勒索」,那怎麼做到呢?我現在要來說說這沈重的心事。在從事心理諮商數十年的歲月裡,我深刻看見了生命如何受傷,這些人雖然平凡,但是卻因為有著無比生命韌性而偉大。他們來諮商,就透露了他們想要好好為愛活下去的訊息,他們走到今天,也說明了他們使盡能使的力氣。但是,我也同時看見了他們深埋的焦慮與逃避,而這些都來自於生命裡不堪的討愛凝滯點,相對地,他們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都是深埋心中的情緒地雷,也不知道誰會不小心踩到這顆未爆彈。

他們是如何埋下這顆未爆彈?只是因為討愛過程中,沒有得到相應的愛,於是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這種感覺很傷、很痛,自己不懂,也只能依著外在看見的方法討愛,除了討好,就是勒索,激烈一點甚至綁架。強制來的感情怎麼可能美好?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那潛意識當然就想藏起來,當然很怕被發現,焦慮伴著想逃避這樣的自己,於是深埋起來,變成了未引爆的心中地雷,一旦引爆,就會傷人傷己。而之所以埋下了地雷,是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愛,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最近發生的台大兇殺案,張姓男子雖然預藏了電擊棒和強酸,卻也有可能並不需要拿出來,這看起來真像討愛勒索。而且報導說謝姓台大生講了一句「他不是台大的,趕他出去」,要求女保全趕人,張男這才突然失控,拿出強酸傷人。發展心理學家觀察小朋友的遊戲,其中最讓大家害怕的是這句話:「他不是我們這一國的,我們不要跟他玩」。為什麼這句話這麼具有強烈殺傷力,在這場兇殺案中,謝男有人陪同,保全也是謝男學校的人,而張男卻非常孤單,他「被排擠」的情緒地雷被踩爆了。

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早看見了世間情感的種種傷害,往往無從理解,卻又一直無情循環,不懂為何不斷的進入討愛勒索、情感綁架裡。其實,都是只因為我們在討愛之前,沒有好好覺察心中深埋的討愛凝滯點,跟自己和解,認真先愛自己,拆除情緒地雷。

有一天晚上女兒要出門買東西,先生就說女兒穿太少,天太晚,不准她出門。女兒聽了不是很高興,堅持想要出門,先生怪女兒不聽話。爸爸跟女兒討愛,囉唆是想表達愛,但是女兒沒看懂。女兒覺得爸爸只會擔心她,爸爸不懂她已經會保護自己,爸爸也沒看懂。我於是在父女對話邊旁白,把他們之間的愛找出來。我在女兒面前跟先生說:「女兒想要你陪她出門」。先生果真轉身穿戴整齊要陪女兒出門;女兒也穿上外套遮住雙臂;女兒訝異於爸爸這愛的行動,歡喜出門去,還買回來一盒蛋糕。隔天,我談起這件事,先生說他沒想到女兒竟會說要他陪,他很喜歡這種感覺,先生覺得很多孩子可能不高興只會回答「算了,那就不要出門了」。其實女兒沒說要爸爸陪,但是在先生的下意識裡有著當時的畫面,以為是女兒說的。而女兒更高興爸爸原來不是只會囉唆,還會願意陪她。

我這個旁觀者只是看懂了「討愛」,凡是討愛背面,就是因為「值得被愛」。女兒值得被爸爸愛,所以爸爸不光是囉唆數落,而是想爭取在女兒心中有個愛的位置,因此爸爸討愛;爸爸值得被愛,女兒不是不聽爸爸管,而是想爭取爸爸心中有個愛的位置。所以「討愛」背面就是「值得被愛」,如果看得見討愛,一定也就認定自己的「值得被愛」,如此輕鬆地就把愛找了出來。所以,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吧,我想慢慢說,我們一起做練習,然後一起把愛找出來。希望閱讀這本書,我們大家都能討愛不勒索,讓討愛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相愛力量。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