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媳婦愛的逆襲 | 誠品線上

韓國小媳婦愛的逆襲

作者 穆香怡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韓國小媳婦愛的逆襲:本書是作者記錄與韓國先生的異國婚姻生活。全書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婚禮和婚前」、「新婚生活」、「婚姻進場」、「食譜短文」和「附錄」。先以婚禮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記錄與韓國先生的異國婚姻生活。 全書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婚禮和婚前」、「新婚生活」、「婚姻進場」、「食譜短文」和「附錄」。 先以婚禮拉開序幕,再按照婚前、新婚和婚後多年的順序,寫愛情、異國文化與婆媳、夫妻和親子關係,有詼諧幽默、輕鬆家常,也有深沉內省,從中看見人妻的自我追尋、信仰落實,以及有別於世俗潮流的價值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穆香怡穆香怡資深韓妻,婚前曾於海外宣教五年,與韓國阿里郎結縭十三載,育有二子。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韓國國立首爾教育大學雙重語言教師資格認證;作品曾獲獎於「全國學生文學獎(高中組)」、「政大中文系散文選」、「基督教雄善文學獎」、「創世紀文學獎」、「飛揚雜誌徵文比賽」、「現代詩篇徵文比賽」。曾為靈修月刊《豐盛人生》寫稿四年,曾在《基督教論壇報》刊登〈給宣教士的信〉、〈讀書樂〉和〈韓妻密語〉專欄。除了中文寫作,也從事韓中翻譯:《傾聽的藝術》(2013,太雅出版)、《如果沒有財產,就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2013,太雅出版)、《耶穌花園聖經學習》(中主出版)。本書為第一本個人散文集。目前進行中的專欄有靈修月刊《每日活水》的〈心靈捕手〉和《基督教論壇報雅歌版‧我與聖靈的禱告時光》。Facebook粉絲團:穆香怡的小時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3 推薦序 浪漫但不浪費的人生/施以諾 5 推薦序 雙重視野,單一情懷/莫非 8 推薦序 讓位/顧美芬 10 作者序 不只是韓妻 中國篇 Chapter 1 婚禮和婚前 18 婚禮的顏色 22 最理想的祝福 27 誰先喜歡誰? 34 真愛的筆觸 韓國篇 Chapter 2 新婚生活 新婚五帖 40 丈夫的祝福禱告 43 電影的美好結局 47 雞肉粥的愛家啟示 51 泡菜甕底的恩情 55 雪中的一段路 節慶三則 60 韓妻的新年筆記 63 那一年的正月大十五 66 不一樣的月光:韓妻的中秋兩地情 韓妻密語 70 姊姊,鼻子整形了嗎?—寫我的醜鼻情結 74 八里八里:韓國的快與我的慢 79 鍛鍊身體的筷子:食器、待客與婚姻中的大同小異 84 是臺灣大女人,還是韓國小媳婦? 89 嘴唇上盛開的櫻花:韓妻的時尚對照記 95 我的韓服與臺灣衫:兩個文化中的自我追尋 100 星空下的十字架:我的信仰體驗 105 韓國小媳婦的春節逆轉勝 臺灣篇 Chapter 3 婚姻進場 食在愛中 112 被珍藏的角落 114 餐桌上的責任感 119 味噌湯的愛之語(2015 年) 124 味噌湯的愛之語:外一章(2018 年) 小兒駕到 128 走過不孕風暴:寫給深陷渴望之中的人 134 孕媽咪慢活記 140 哺乳戰歌 145 醜媳婦現形記 151 一個小孩的兩個世界 進場有感 156 神啊!請給我一個超人老公 161 愛的濾鏡 164 愛的能量:五則小故事 171 芝麻開門 174 在愛與不愛之間遊走的真實生活 177 男人的溫柔 179 潮起潮落,而我們依舊是自己 182 第二個爸爸 185 失落的韓語,燈火闌珊處的愛情 192 看對方比自己強:我在異國婚姻的主客場 Chapter 4 食譜短文 202 年菜少不了「手的味道」:韓式拌冬粉 207 味噌湯的愛之語:食譜篇 210 你是我唯一的理由:安東燒雞 213 簡單而不凡:櫛瓜煎餅 215 暖冬裡的好彩頭:蘿蔔泡菜 220 餐桌上的小精靈:洋蔥泡菜 附錄 Chapter 5 韓妻看韓流 224 來自星星的真愛密碼:《來自星星的你》教我相愛的三件事 229 給我一個相愛的理由:從雙宋發展看見婚姻價值 234 媽蟲蛻變,蝴蝶再現:我與金智英的照面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韓國小媳婦愛的逆襲
作者 / 穆香怡
簡介 / 韓國小媳婦愛的逆襲:本書是作者記錄與韓國先生的異國婚姻生活。全書分成五個部分,分別是「婚禮和婚前」、「新婚生活」、「婚姻進場」、「食譜短文」和「附錄」。先以婚禮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5568948
ISBN10 / 957556894X
EAN / 9789575568948
誠品26碼 / 2681965882009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斷斷續續發表了十多篇之後,在《基督教論壇報》編輯張華玲小姐的促成之下,韓妻主題發展成「韓妻密語」專欄。專欄進行之時,適逢我為人母之初;八個月後,專欄結束而密語未盡。我把母職這條線拉進來,連同婚姻和文化,繼續乘著飛天筆桿,在韓妻世界裡漫遊。幾年下來,漸漸有了這本書的樣子。
這不是一本韓流書,裡頭沒有韓劇、K-POP 和韓國實境秀節目,沒有完美無瑕的畫報和撩人台詞;這裡有的,是韓妻經營婚姻的用心。
這不是一本韓國文化攻略,沒有街頭美食、東大門批市和明洞最新潮流;這裡有的,是韓妻穿梭在兩種文化生態之間,選擇放下自己、為主而活的過程。這當中不見得苦情斑斑,更多看見的,是幽默詼諧、溫馨明亮的氛圍一路鋪陳。在堅定信仰中活著,其實是非常豐富的。
在這裡,我也不只是韓妻而已,我最重要的身分,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我下筆的焦點,向來不止於生活感動而已;我渴望的,是在文字的涓涓細流中,捕捉神在我們生活中動工的軌跡。

試閱文字

內文 : 〈婚禮的顏色〉

我和阿里郎結婚時,除了預先拍好的婚紗照,另外還有一本婚禮相簿,收錄新人和親友團在婚禮上的留影。婚後多年,這本婚禮相簿一直放在家中隨手取得之處,以便到家裡作客的朋友觀賞。

換做別人家,除非是新婚燕爾,否則多數人的婚紗照早已束之高閣,找出來之後還得吹一吹上頭的灰塵。但也許因為我們這對是台妹嫁給阿里郎,又是在韓國結的婚,所以婚禮的詢問度總是很高。因此婚禮相簿就在客廳裡留守待命,預備隨時帶大家回到當年的婚禮現場,一探究竟。

我的韓國婚禮在專為婚禮和婚宴設計的包套場地「禮式場」舉辦。當天除了走道上的紅毯,現場清一色都用白色來裝點,包括講台上的插花、舞台上的布幕、掛在講台正後方的花圈、雙方媽媽點燭用的蠟燭、雙方家長的手套、還有台下座位的椅套。

當中最醒目的,莫過於豎立在禮堂入口兩側、高度約至大腿的兩塊巨碑。造型突出不說,碑身還漆成白色。左邊那面寫著場地名稱,右邊那面則以黑字題上新郎與新娘的名字。當我挽著爸爸的手臂,走到入口等待踏上紅毯,瞬時大吃一驚,以為是神主牌的放大版。等到開始拍合照,工作人員甚至還把這兩塊大型「神主牌」,搬到新人的左右兩邊一同入鏡!

臺灣的朋友儘管看不懂上頭的韓文,經我說明之後,總為照片裡兩塊大碑捧腹不已。

除了白色的翻天覆地,黑色也在我們的婚禮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在男方朋友合影的那張照片裡,來賓多穿著黑色的西裝外套或大衣,整體畫面一片烏黑。不僅如此,男士們照起相來更是一派正經,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事後得知,許多韓國人覺得拍照時不該笑,笑了不好看)。要不是正中央站著身穿婚紗的我,還真看不出這是一張結婚照呢!

我們兩家都是基督徒,而臺、韓兩地基督教婚禮的程序大同小異,加上雙方家長對於細節沒有太多堅持,所以婚禮形式並未引發太大爭議。不過,韓國的婚禮顏色可真是顛覆了我們的喜事觀念。在臺灣,紅色是喜慶的不二首選;而在韓國,慣以大量的白色襯托婚姻的神聖、純潔。

好在我的爸媽並不介意女兒的人生大事弄得又是白、又是黑的。不過我想,八成是因為當我們在臺灣訂婚時,他們已經接受過震撼教育了。

話說在我們的文定禮拜上,因顧及公婆遠道而來,便事前約定把繁複的聘禮,折合成三包簡單的禮金。等到開始交換聘金,在琴聲的繚繞與多台照相機的包圍之下,只見公公從西裝口袋裡掏出來的,竟是三個白包。除了韓國親家,在座每個人都被這突兀的畫面給嚇一大跳。

禮金用紅包,奠儀用白包,這是我們在顏色上的講究。但是韓國人並沒有這樣的規矩。韓國人的婚喪喜慶一概使用白色信封;在臺灣,用白包裝錢可是萬分不吉。

我很感謝爸爸不拘泥細節,當下只見他面不改色,馬上從西裝口袋裡掏出三個紅包,來交換公公的三個大白包!

不管是文定的紅白包,還是婚禮上的黑白配,因為有了雙方家長的諒解,跨國婚禮才能圓滿落幕。長輩們的接納,也給了我們這對新人勇氣,在異國婚姻中長久走下去。

如今,當年的驚惶不再,婚禮的顏色也蛻變為珍貴的回憶,換來許多異國婚姻獨有的樂趣,如同婚禮相簿常帶來開懷笑聲一般。而我和先生也在文化差異的磨合中,慢慢學會包容和尊重。框住人的,是生長背景和固有文化;框不住的,是幽默的眼睛,以及願意持續學習成長的心。幽默,讓我們在差異的礦坑中挖掘出喜樂的金石;成長,讓我們明白捨己的重要,並懂得欣賞對方的獨特。


〈最理想的祝福〉

對於即將步入紅毯的新人來說,什麼才是最理想的祝褔呢?

在我和阿里郎籌備婚禮時,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祝福與地點有關。

我滿心憧憬自己能在教堂裡結婚,就像我自小到大看過的許多基督教婚禮一樣。結婚地點之於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必然,我從未想過還有其他選項。所以當我從阿里郎口中得知,我們的韓國婚禮將在「禮式場」舉行時,我一點也不覺得新鮮有趣,只覺得天旋地轉、頭暈目眩。

「什麼是禮式場?基督徒不是應該在教堂裡結婚嗎?」我問。

正如教堂婚禮在我心目中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禮式場在阿里郎的文化背景裡,也是眾人習以為常的結婚地點。看到我反應這麼大,阿里郎嚇了一跳。他原欲打算告知場地之後,就把討論重點移到費用細項。想不到他以為可以迅速跳過的環節,竟是最有問題的部分。他只得停下來,耐心解釋:

「禮式場就是專門用來辦婚禮的地方,在那裡可以化妝、行禮、吃飯、拍照,還可以停車,所有程序一次到位。我們教會很小而且位置偏遠,若在那裡辦婚禮,會讓來賓很不方便⋯⋯。」

我還是不顧一切地大聲宣稱:「我們應該在教堂裡結婚!」

他也不甘示弱:「不可能!爸媽已經決定好了!」

我激動之餘,淚眼婆娑。

這一哭,把阿里郎傻住。他不明白這有什麼好傷心的?

我們溝通了好幾天才過關。

聽了阿里郎的陳述,我才進入狀況,意識到我們這是道道地地的「跨國婚姻」—我帶著臺灣的習慣,在心底勾勒出一套婚禮的夢想,而阿里郎也照著韓國的民情,打點婚禮大小事。我倆都視自己對婚禮的期待為理所當然,卻沒有注意到橫在我們之間的文化差異—它就像一雙看不見的大手,左右著我們的價值觀和取捨標準,雖然你儂我儂的愛情曾一度削弱這雙大手的威力,如今,大手回歸,主導著這場婚禮,還有⋯⋯日後的婚姻。

半年前的訂婚在臺灣舉行,一切流程均按臺灣的禮俗辦理,阿里郎照單全收,公婆也無太大異議;現在輪到他們主場了,自然也期待我全力配合。

當時,我和阿里郎人都不在韓國,婚禮的諸多備辦皆由公婆處理。既然公婆已經訂下婚禮場地,我在這裡哭天喊地也無濟於事。幻滅,固然不好受,若是能夠敞開胸懷學習面對,就會看見—雖然沒有美夢成真,不表示這樣的安排不好。

在我由衷接受禮式場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最理想的祝福,其實不在乎地點。

對於即將嫁女兒、娶媳婦的父母親來說,最理想的祝福,也許和體面與金錢脫不了關係。

父母親介入婚禮是很正常的,因為子女婚嫁的備辦,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而喜宴的規模,更有相當程度取決於父母的人脈。但儘管我們盡量按照長輩的期待來籌備婚禮,嫁妝和聘禮這個部分還是談不攏。

臺灣多半以雙薪家庭為主,妻子外出工作以分擔家計,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在男主外、女主內的韓國,經濟責任落在丈夫一人肩上,泰半女性在結婚生子之後便辭去職場上的工作,全心投入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

經濟結構的不同,也影響了嫁聘觀念。臺灣人嫁女兒是要回報女方親恩,認為男方理當以厚重的聘禮來答謝岳父母;但在韓國,考慮的是兒子以後要養媳婦一輩子,為了感謝丈夫日後的辛勞,索要的嫁妝也不少。

我和未婚夫決定先釐清兩地做法之後,再與各自的父母親溝通。幾次交涉下來,雙方長輩的觀念未見轉變,但是他們基於對子女的愛,最終都選擇讓步。其實父母親收下這些錢,都不是為了自己,說到底還是暗中把錢塞給孩子,希望孩子婚後能過上好的生活。

在我和阿里郎結婚多年之後,長輩還是對錢的部分頗有微詞,但是他們都選擇不再計較和叨念。有一次聊到這個話題,公公對我說:「儘管如此,我很高興妳來到我們家,這比什麼都寶貴!」

父母心目中最理想的祝福,原來不是金錢或外在的體面。

終於,來到了結婚那一天。

從臺灣遠道而來的妹妹和朋友,在婚禮上獻唱一首中文詩歌〈因祢與我同行〉。

因祢與我同行,我就不會孤寂,
歡笑時祢同喜,憂傷時祢共泣,
因祢是我力量,我就不會絕望,
困乏軟弱中有祢賜恩,我就得剛強。
經風暴,過黑夜,
度阡陌,越洋海,
有祢手牽引我,我就勇往向前。
願我所行路徑,願我所歷際遇,
處處留下有祢同在的恩典痕跡。

妹妹拿著一把吉他自彈自唱,加上朋友宛如天籟的合聲,輔以事先備妥的韓文字幕,她們的演出令全場屏息,不僅打動在座來賓,也深深安慰了我。在全場韓語的婚禮上,一首親切的中文詩歌就像一雙強而有力的膀臂,將我的心緊緊圈在量身訂做的溫暖之中。對當時不懂韓語的我來說,這是我唯一聽得懂的祝福。

婚禮最後的程序是謝親恩。阿里郎先向岳父母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跪拜大禮,感謝他們的信任和託付,接著轉向自己的父母,再行同樣的大禮,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無聲而莊重的禮節傳達出情意和孝心,縱有千言萬語亦相形見絀。

獻詩和謝親恩的畫面在我心中駐足良久,至今無法忘懷。當場地和金錢就像紙張上短暫的浮水印,在婚禮過後便日漸褪去曾有的效力時,我終於明白了:最理想的祝福,是濃得化不開的愛,還有在我們結婚之後,相伴我們一生的兩家親情。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以婚禮拉開序幕,再按照婚前、新婚和婚後多年的順序,寫愛情、異國文化與婆媳、夫妻和親子關係,有詼諧幽默、輕鬆家常,也有深沉內省,從中看見人妻的自我追尋、信仰落實,以及有別於世俗潮流的價值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