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路: 75年, 守護島嶼的路行者 | 誠品線上

牧路: 75年, 守護島嶼的路行者

作者 張雅琳/ 王宣喬/ 曹憶雯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牧路: 75年, 守護島嶼的路行者:2021年8月1日,公路總局迎來了75週年,本書紀錄攜手臺灣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公路歷程,演繹公路牧羊人的誕生、使命與思維,在75年後的今天,暫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2021年8月1日,公路總局迎來了75週年,本書紀錄攜手臺灣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公路歷程,演繹公路牧羊人的誕生、使命與思維,在75年後的今天,暫停一下,回顧過去,重溫前人的努力栽種、學習前人的智慧,同時隨著潮流趨勢調整步伐,與時俱進,展望未來。 透過爬梳歷史、有感訴求、微科普知識、智慧願景等五大面向,重新提醒,這不僅是一場無聲的革新,也是最溫暖的人情物意。 爬梳歷史——歲月淬鍊下的公路總局監理與運輸經典事紀。 有感訴求——監理服務強化溫度,幸福巴士實踐行的正義。 微科普知識—理性思考、趣味學習、寓教於樂、知識充電。 引領趨勢——掌握時代潮流,不斷革新的簡政與便民服務。 智慧願景——從數位監理、公運美學到智慧運輸的下一步。 路,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路」的左邊是「足」、右側為「各」,象徵道路、客運與用路人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公路總局的使命,是在最安全的條件下,持續提供最溫暖的服務。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雅琳、王宣喬、曹憶雯張雅琳自由撰稿人,擅長書寫人物、旅遊、美食、生活等主題面向。踏入媒體業十餘年,以文字工作為職志,長期擔任天下雜誌《微笑台灣》特約記者,參與採訪撰稿之作品有《山林製造》、《鐵馬款款行》及《廟宇覺旅》等書。王宣喬擁有十多年採訪編輯經驗的資深記者,熱愛生活、旅遊,足跡遍佈全球,創辦《喬喬去瞧瞧》分享生活體驗和美學,現為Jvita Taiwan專欄作家,網路平台與傳媒中心的特約記者,樂於當個社會觀察家。曹憶雯超過二十餘年採訪、編輯經驗,曾任雜誌社總編輯,現為自由撰稿者與旅遊作家,長期供稿給各大媒體與航空機上刊物。參與編輯、採訪、撰稿、攝影的著作包括《桃園藝術亮點計畫》、《解構鐵道美學 臺鐵美學復興運動》等數十本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部長序 智慧運輸從「心」出發 實現全民交通正義 交通部部長 王國材 局長序 完善偏鄉公共運輸 提供有溫度的監理服務 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 許鉦漳 《來路Line》 公路總局監理與運輸 75載重要大事紀 《人生行路Guide》 從0歲起,每個人生階段,都有監理與運輸的陪伴守候 Chapter 1 牧者的誕生 公路局創設後,從開出第一班車到公路運輸與監理的變遷 Chapter 2 為您停靠或前行 ・從坐公路局到坐國光客運 ・請問您搭的是哪一部客運? ・想為您開一條客運路線 ・幸福巴士 實現行的正義 ・走向無卡勝有卡的支付時代 Chapter 3 引領每一次出發的方向 ・古往今來的新手上路 ・掛牌上路 終身管顧 ・從手工牧羊到數位牧羊 ・願您一路平安 ・天涯海角監理事務所 Chapter 4 下一站守候 預知明日的同行 ・運輸智慧前景 構思無人駕駛的未來智能行 ・建立公運美學 從使用者角度思考 ・數位科技軟實力 搏感情・拚外交

商品規格

書名 / 牧路: 75年, 守護島嶼的路行者
作者 / 張雅琳 王宣喬 曹憶雯
簡介 / 牧路: 75年, 守護島嶼的路行者:2021年8月1日,公路總局迎來了75週年,本書紀錄攜手臺灣走過半個多世紀的公路歷程,演繹公路牧羊人的誕生、使命與思維,在75年後的今天,暫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986997
ISBN10 / 9863986992
EAN / 9789863986997
誠品26碼 / 2682048191001
頁數 / 128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智慧運輸從「心」出發 實現全民交通正義
王國材/交通部部長
政府之於整個臺灣,扮演的是領頭羊的角色,一定要由公部門走在前頭,給出清楚明確的指引方向。我們雖是汪洋大海中的小小島國,卻有傲人的資通訊產業技術。眼下生活在科技時代,如何整合雲端運算、AI人工智慧、大數據、5G網路等最新科技,延伸應用,創造更多「連結」來裨益交通,端賴以「智慧運輸」布局;對內,讓民眾享有更好的移動性,為人民創造真正的幸福,對外,輸出臺灣經驗,展現國家競爭力。

過去,擔任交通部政務次長期間,推動智慧運輸發展建設計畫,涵蓋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簡稱為MaaS)深化、自駕車聯網技術導入運輸業、智慧廊道、車聯網科技發展、偏鄉公共運輸營運品質提升等亮點計畫,策略主軸都在藉由優化交通運輸服務,打造出門安全、行車順暢、旅行無縫及環境永續的智慧交通生態,實現旅運需求供需平衡,帶動國內運輸管理創新與效率,來提升國民「行」的便利。

偏鄉交通的改善,便是我在推動「智慧運輸」相關計畫時,亟欲強化的重點。我曾前往新竹縣尖石鄉實際搭乘幸福巴士,在都會區每隔三、五分鐘就發車的大眾運輸班次,對比偏鄉連搭一班公車都不容易,這當中突顯的城鄉差距,使我格外有感。

交通,是地方的命脈,這條運輸的血管若是不能串接起來,青壯人力不得不移動往大都市尋求生計,留在鄉里的年長者也只能坐困家中、不良於「行」,又有什麼能量談城鎮發展、談地方創生?而「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方案的推動,正可以「共生共享」概念充分串連在地網絡,更借力使力運用外在資源,讓偏鄉交通更能自給自足地永續經營,布建完成智慧運輸的最後一哩路。

此外,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0年提出的資料,顯示臺灣高齡人口快速成長,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人口急速轉變與交通環境的需求,也勢必要採取更多作為來積極因應。2017年交通部公路總局實施的「高齡駕駛人駕照管理制度」,便是其一,將能協助達成降低高齡交通事故死傷的目標。

交通事故防制的重要性,仍應持續強化教育宣導,建構風險意識。畢竟,每一次的事故,都造成多個家庭的破碎,唯有藉由各項政策的推動,落實監理工作,將道安意識普及為全民根深蒂固的觀念,讓新的交通文化逐漸成形,方能全面提升交通安全。

走過春夏秋冬,安全永駐心中。期能透過本書對交通部公路總局運輸、監理業務的介紹,讓讀者能夠認識與自身相關的權益。未來,我深切期許公路總局的全體同仁,能以最柔軟的身段,耐心傾聽人民的聲音,解決人民的問題。

完善偏鄉公共運輸 提供有溫度的監理服務
許鉦漳/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
路,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把路這個字拆開來看,左邊一個「足」、右側一個「各」,無論道路、客運,都與人密不可分,公路總局的使命,是在最安全的條件下,提供最溫暖的服務。回顧超過半世紀的臺灣公路歷程,公路總局猶如牧羊人管理牧場,守護、服務並治理人、車與道路的安全,讓公路牧場中的每個人、每趟旅程都平安抵達。同時,我們秉持「與民同行」、「連結共好」的初心,將民眾「行的安全」、「行的正義」放在心上,堅持讓每次道「再見」都能夠如願「再次相見」。

創立至今,公路總局從公路監理到運輸業務,不斷轉型、持續革新。在公路監理議題上,以前瞻的眼光,推動公路監理資訊系統化,擴充多元服務面向,發展監理服務網和監理服務APP,包括建置多元繳費管道、2.0數位自助服務機等等。我和同仁常以「不用辦、很快辦、隨時辦,通通都能辦」的簡政便民目標,相互勉勵,要讓四朵花「辦」遍地開花。與此同時,也鼓勵並補助報考機車駕照的民眾參加駕訓班課程,降低肇事率;推動大型車輛裝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落實車輛動態資訊管理中心24小時監控任務,以確保民眾行的平安;為照顧偏鄉需求,打造數位行動監理車,趨前提供最暖心的監理服務。

在運輸業務領域上,將大數據的分析積極應用在推進各項公共運輸改善措施,包括公共運輸票價及轉乘優惠、增設無障礙電動車輛,乃至彙整多元支付系統、電子票證應用等等,期望藉由科技工具的輔助,更有效率地為民服務。此外,也延續公運計畫精神,優化各地運輸服務、新闢路線完善路網,配合花改通車導入公運美學,打造公路上最美的移動風景「北花線-回遊號」。

偏鄉公共運輸營運品質的提升,是交通部的重點政策;縮短城鄉差距,完善偏鄉居民交通需求,是公路總局心心念念的使命。過去十年來,我們的監理所站同仁,實際走訪偏鄉部落了解需求,出動數位行動監理車下鄉,延伸服務觸角;推動「幸福巴士」和「幸福小黃」,建置預約媒合平台,因地制宜,讓在地人服務在地人,把偏鄉交通最後一哩路的拼圖「補起來」。
進入公路總局四年來,我看見前人的努力栽種和智慧決策,也感受到年輕同仁的認真態度與正面能量,在現今預算有限、人力精簡的情況下,下一步,我期許運用過去工程經驗,將工程廠商的自主管理和三級品管政策,導入公路總局的監理業務,體現身為「牧路人」守護人、車、業、道路安全的使命。

迎接下一個75年,公路總局精益求精,以創新思維從民眾角度思考,從心審視各項服務,貫徹「人本交通」的真義。期許同仁在現有基礎下,繼續努力,與時俱進,一代傳承一代,未來越做越好。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請問您搭的是哪一部客運?

乘著金馬特快車,馳騁在美麗的福爾摩沙。老一輩的人,離鄉背景到外地打拼、與親友開心出遊,「公路局」是便捷、舒適又安全的交通選擇,數十年來,旗下的普通車、直達車、金馬號、金龍號、中興號和國光號,從城市到鄉間、偏鄉郊野乃至國境之南,交織成一張環島公路網,甚至以前的新婚眷侶若能搭金馬號蜜月,更是人人稱羨的夢幻假期。


「各位旅客好,歡迎搭乘本公司的對號車,今天的『金馬號』將從臺中 出發前往花蓮,車程約7個半小時,中途分別在谷關、德基、天祥停靠休息5分鐘……」前金馬號小姐卓京紅緩緩唸出充滿回憶的播報詞。在2020年這場紀念「中橫開通一甲子.金馬風華躍長虹」活動中,她和其他金馬小姐曠蘭美等人,受邀來到谷關中橫牌樓,換上當年的制服,帶領眾人重新回味 這條象徵臺灣公路開拓史的東西橫貫公路,鏡頭後方,則是參山國家風景區管 理處和公路總局、臺中市政府、豐原客運合作塗裝的865公車,復刻版的「金馬號」。在北迴鐵路開通前,旅客要從西部經中橫前往東部,金馬號是最佳的選擇,對許多臺灣人而言,中橫公路的沿途風光和服務親切的隨車服務員金馬小姐,更是記憶中美好的回憶。

氣派的金馬號 萬中選一的金馬小姐

早年公路局的車種中,票價最平易近人的無空調普通車,主要服務通勤族,大站小站都得停,是公路局草創時期的開路先鋒;另一種直達車,行駛旅客較集中之路線,但僅停靠自設站或旅客較多的停車站及招呼站。

1950年代開始,公路局陸續採購金屬的車體巴士以取代舊式的木造車身,參考臺灣鐵路局 1957年引進的坐臥兩用車,公路局也在新購的部分柴油客車上,加裝坐臥兩用椅,配合八二三炮戰我軍大捷之時代背景,命名「金馬號」。車身有一匹飛躍帥氣的立體金馬,發車前司機總會把金馬擦得晶亮晶亮;車內則配備電風扇、冰箱及收音機,並於起站灌入冷氣,乘客不乏西裝筆挺的仕紳政要與時尚淑女。金馬號所以讓人津津樂道,隨車服務員金馬小姐功不可沒。國光客運朝馬站站長曠蘭美,談到21歲報考金馬小姐,眼神依然閃亮,她形容,當年身穿 藍色窄裙制服、頭戴船型帽、肩背黑色背包的金馬小姐,是少女的偶像、男生的夢中情人,臺灣運輸界的順口溜「天上飛的是中華,地上跑的是金馬」說的就是金馬號。

曠美蘭回憶說:「錄取率比大學聯考還低的金馬小姐,一來薪水高又是鐵飯碗,還能接受美姿美儀、播音訓練,吸引無數少女追夢。」報考時,除了高中以上學歷門檻,身高要超過160 公分、體重在55公斤以內,還不能有近視,而且不怕暈車。當年,家裡出一個金馬小姐,全家都跟著驕傲。對於年紀輕輕就接待過林洋港、郝柏村以及臺灣省政府光復晚宴外賓,工作之餘還能增廣見聞、遊覽臺灣好山好水,受益良多。然而,撇開金馬小姐的亮麗外表和高薪印象,這份工作並不輕鬆,除了剪票、協助司機倒車和靠站、遞送報紙和茶水、介紹沿途風光,到站之前還得預先提醒客人,隨時都要上緊發條,加上金馬號是長途客運,一出門就超過 8 小時,父母心中多有掛念。

「有時遇上道路坍方,不知道何時搶通, 我們就必須保持鎮定,安撫照顧旅客。」許多金馬小姐甚至練就在行駛道路上倒熱茶的好功夫,憶及過往點滴,曠蘭美說「金馬號猶如我的第二個家,而客人往往就像良師益友。」

風靡數十年的金馬號,一直行駛到1987年,最後在臺汽第四運輸處的高東線上退役,在公路客運史上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歷經公路局、臺汽和國光客運三個世代的曠美蘭,以美好的青春見證了臺灣公路客運的發展史,在她心中「公路客運是無可取代的存在。」

第一部冷氣客車金龍號 臺灣親手打造的中興號

車身有一條金龍浮雕的「金龍號」,於 1970年問世,是公路局首次將冷氣車運用於定期班車。在公路局的黃金年代,搭金馬號和金龍號到臺灣各地旅遊,是當時最奢侈、熱門的休閒活動,直到1976年更豪華舒適的中興號推出後,有冷氣但服務較次的金龍號定位相形尷尬,最終相關車輛於1982年全數降為普通車使用,並拆除金龍浮雕。但金龍號這一等級,卻在臺汽公司租用(斷)的野雞車上,以代金龍號之名義,一直使用到1984年。

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陸續分段通車,1976年公路局推出更高級的冷氣客車「中興號」。首批採用西德賓士OF-1417型底盤,乘坐舒適度極佳,棕橘雙色的車身塗裝,更成為當時公路局的招牌車種。由於 OF-1417型底盤性能優異,從公路局到臺汽時代,先後採購了五批之多。

擁有機械工程背景、2021年才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業務組退休的前科長吳志泳,任職臺汽時期,也參與過其中一批的車體打造。「你們知道以前客運的地板都是檜木鋪設的嗎?」吳志泳一邊翻閱資料,一邊分享從公路局、臺汽到國光客運時代,每種車款的特性、車身結構、引擎馬力和內裝設計,很難想像一開始他連設計圖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學校畢業後參加普考被分發至臺汽機 料廠技術品管室的他,因緣際會跟著副工程司王齊一起跑機料廠,學習設計、 打造中興號,誤打誤撞展開30年的「打車」人生。

「臺汽培養許多人才,也背負很多責任,最重視的,除了安全還是安全。」為確保運輸安全,臺汽的採購傳承自公路局的「最有利標」,添購的車款都經過精挑細選,1950年代起開 始向國外採購金屬車體巴士,引進美國、德國、日本車款,後來又依據機場路線、山區路線,陸續購入引擎設在中間的 VOLVO B10M、短底盤的日本國瑞、VOLVO B57等車款,由於每種車款配置不同,吳志泳只好重新畫設計圖。他提到,過去臺汽在樹林擁有占地九公頃的機料廠,負責倉儲和客運裝修,也是孕育中興號的場域。

1983年,臺汽向西德賓士購買615輛OF-1417型底盤準備打造第五批中興號時,總公司直接指派工程師跨海來臺一對一教學。累積多年的歷練加上豐富的「西方取經」心得,吳志泳終於為臺汽成功打造出中興號。「中興號最早都選用檜木地板和強化玻璃,規格超強。」吳志泳點出的中興號 特色還包含坐臥兩用絨布椅、大功率空調和四聲道音響等設備,以及最重要的「安全」係數,才能一推出立即成為臺汽國道上的主力車款。當時,舉凡臺汽出廠的巴士都必須通過工研院安全標準檢測,且以美國校車安全係數為標準,是一般轎車和巴士的 40 倍。後來新一代的國瑞 LCM8SA 型中興號經過檢測後,車內降噪數值比日本原廠還低,日本總公司曾經想跟臺汽「借」內裝設計圖參考,難怪吳志泳的兒子看見行駛而過的中興號,會驕傲大喊:「中興號是爸爸做的!」

棕橘塗裝的OF-1417型中興號,總數量高達 1,112 輛,曾遍布臺灣各大街小巷,直到1997 年全數退役,由國旗色塗裝的新中興號繼續接棒。至於民營客運業者的4排座冷氣客車,也比照中興號收費。目前中興號仍是一般公路客運及國道通勤路線的主力,但已從當年最高級的車種,演變為現在最陽春的車種。

永遠的客運之王 MCI開創的國光號傳奇

提到「國光號」這一等級,就不得不提及擁有「國道車王」和客運界「勞斯萊斯」稱號的MCI 高級整體客車。這款車型不僅見證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乘載著異鄉遊子們的回憶,也在臺灣公路客運史上留下一頁傳奇。

隨著 1978 年南北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公路局的「國光號」正式上路,初期採用向美國灰狗巴士公司採購之MCI MC-8型高級整體客車,當時每輛車含稅價格即高達新臺幣800餘萬元,超過臺北市區一棟透天厝的價格,但是貴得有道理!吳志泳指出,MCI客車從底盤到外觀車體皆為不鏽鋼一體成型,安全、堅固、耐用,「保養得宜幾乎不會壞,即使發生翻車意外,車體也不會散掉。」,當年美國公司還想來臺親自表演翻車,證明對自家車子性能的信心。

由於MCI國光號配置超大馬力的八汽缸引擎,加上車身結構紮實,22歲進入臺汽擔任駕駛,累積經驗超過36年的高雄區監理所屏東監理站駕駛員吳通敏說:「無論颱風天、下大雨,國光號都穩如泰山,一點也不晃。」除此之外,MCI國光號的車身、座椅和椅套都是防火材質,而且車窗皆可往外推,具備逃生功能。加上引擎採後置設計,行駛時幾乎沒有噪音,車體下方的空間還能擺放大型行李,「車上的盥洗室更是乘客的一大福音」。同時,早年的國光號也 有隨車服務員提供服務,從臺北西站一路坐到高雄東站,沿途都能享受茶水、毛巾、報紙等服務。

基於安全考量,想要駕駛MCI國光號必須經過升等考試和受訓,駕駛員的身高要超過165公分,體重不能低於50公斤,原因是這部巴士設計上是以西方人的身材為準,體型太嬌小會影響視角廣度,也無法幫搬運行李。最能代表國光號的MCI高級整體客車,在國道上飛馳37 年,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最後一批1992年製造的96A3型客車,由於具有超大行李箱,末期降為中興號配置在桃園機場相關路線,直到 2016年退出定期班車營運。國光客運公司保留狀況較好的七輛,其中兩輛轉贈公路總局,現在分別停放公路人員訓練所所本部及南部訓練中心。退役前,該公司特別舉辦告別特展,邀來昔日隨車服務員等老戰友,和灰狗迷一同搭乘五輛MCI國光號展開最後巡禮,依依不捨地和老灰狗巴士說再見。

最難駕馭但最安全的MCI灰狗巴士

「灰狗巴士」原本是美國的長途巴士公司名稱,公路局「國光號」因首批係與該公司訂約採購,由旗下MCI車廠製造,與美國當時使用的車型相同,因此被暱稱為「灰狗巴士」。除了MCI客車以外,國光號還曾使用飛鷹、賓士等廠牌之車輛,也曾租用野雞車 業者的飛雅特、雷諾等廠牌大客車代國光號行駛,其定義為原裝進口之高級整體客車。

一直以來,民營客運業者的客車等級係以公路局與臺汽作為基準,分別核定為普通、直達車級、金馬號級、金龍號級或中興號級。國道客運開放民營後,三排座椅大客車核定為國光號級,以國光號運價為收費上限。後期的臺汽公司因為經費有限,不再設限原裝進口車,民營化前的最後一批國光號,改為購買韓國大宇底盤,由唐榮鐵工廠在國內組裝 然後設置三排座椅,依然是國光號等級。

從初階普通車、考試進階至中興號,再升等到最高級別的國光號,資深駕駛吳通敏幾乎開遍臺汽購自美國、日本、德國的車款,心得是:「 灰狗巴士最好開,但也最難開。」所謂的「難」是指巴士的後視鏡是平面鏡而非凸面鏡,且尺寸較小,駕駛員必須移動身體才看得清楚,可以避免長途駕駛打瞌睡,隨時保持高度專注力,雖然較難駕馭,卻相對更安全。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0歲起,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公路總局「監理」與「運輸」服務的相伴與守候。半個多世紀以來,公路總局猶如牧羊人管理牧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以張弛有度的治理方式,服務並守護著人、車、道路的安全,讓這座公路牧場中的人們,每一趟旅程都平安抵達。

活動